㈠ 在黃岩島事件中,菲方耍了哪些手段
對峙期間,菲律賓通過製造反華輿論、拉攏美國介入、欲單方面將黃岩島問題國際化等伎倆,利用黃岩島對峙事件不斷侵犯中國主權。
手段1 出爾反爾主動挑釁
4月16日,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稱,菲方不會因「黃岩島對峙」與中國交戰,為了解決雙方爭議,菲方將繼續同中方展開對話。為了傳達和平誠意,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船隻將「掛上白旗」。
傳遞和平誠意卻演習
然而就在當天,菲律賓改派海軍「埃德薩號」護衛艦替換「巴拉望號」搜救船,繼續和中國漁政船對峙。與此同時,菲律賓和美國在黃岩島對面海域的第28次聯合軍演正式拉開帷幕。
16日,菲律賓派出一艘載有若干菲海警人員的考古船抵黃岩島潟湖內開展所謂「考古打撈作業」。據法國媒體報道,菲外交部發言人勞爾·赫爾南德茲宣稱,考古船「遭到中國船隻和飛機騷擾」,船上均為科研人員,包括9名法國人。對此,中國駐菲律賓使館發言人回應稱,這不僅侵犯中方權益,而且違反相關國際公約。中國外交部要求菲考古船立即離開黃岩島。
僅僅兩天之後,菲律賓官方突然改口。當天菲律賓軍方北呂宋地區司令阿爾坎塔拉發表聲明稱,這艘名為「薩蘭加尼號」的考古船並未受到中方人員「威脅」,雙方也未發生「任何異常事件」。
繼續在黃岩島部署船隻
22日,為緩解黃岩島對峙局面,中國漁政310船和中國海監84船返航,只留下一艘中國海監船繼續執行執法任務。然而,中國撤走兩艘對峙船隻並未讓菲律賓退讓。
據菲律賓媒體報道,菲律賓海軍司令亞歷山大·帕瑪少將在接受菲律賓ABS-CBN電視台采訪時表示,菲律賓海軍沒退讓,「埃德薩號」護衛艦之所以撤離是為了返回呂宋海軍基地補充油料,「海軍的另外兩艘戰艦和一架反潛機正在重新趕往斯卡伯勒淺灘(黃岩島)海域,以增援在那裡的海岸警衛隊搜救船『巴拉望號』。」
但23日,菲律賓官方再次矢口否認曾派出兩艘戰艦和一架反潛機。帕瑪少將說,「我從來沒有對ABS-CBN電視台說過這種話。」
菲總統阿基諾三世放話,菲律賓會繼續在黃岩島部署船隻。
手段2 政客媒體製造反華輿論
就在菲政府反復「自打嘴巴」的同時,菲律賓媒體和政客開始借機挑動民眾反華情緒。
防長鼓動民眾反華
菲律賓ABS-CBN電視台報道稱,20日300多人聚集在首都馬尼拉商業區內的中國駐菲律賓使館門前舉行示威,要求中國船隻立即從「菲律賓海域」撤走,並高呼「我們將為主權而戰」的口號。
此外,《菲律賓星報》還配發大幅照片報道稱,菲律賓左翼政黨菲律賓人民第一黨成員也聚集在菲律賓馬卡迪市領事館辦公室門口進行示威,要求中國船隻撤離黃岩島。
菲律賓防長博爾泰雷·加斯明則公開鼓動稱,應讓民眾意識到,國家正受中國欺侮。「人民應明白政府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每一個菲律賓人的利益。人民應當發揮作用,讓世界知道我們正在受欺侮。我們應當向人民強調熱愛祖國的必要性,並支持政府目前反對中國的立場。」
當地華人打車被拒載
在菲律賓從事翻譯工作兩年的柯小姐向記者表示,事件發生後,當地人16日就開始出現示威,民眾對華人情緒也有明顯變化。「很多人看我們的眼神跟以往明顯不一樣,我還曾遇到計程車司機知道我是中國人後拒載的情況,而公司這邊也交代我們不要前往人流聚集的地方,以防發生意外。」
柯小姐同時表示,雖然菲律賓媒體連篇累牘地大肆渲染「黃岩島對峙事件」,但抗議、反華只是小規模地在一些地區出現,對日常生活未造成太大影響。
在馬尼拉做生意的江蘇商人孫毅表示,目前菲律賓媒體在中菲黃岩島紛爭上報道的比較多,但媒體的傾向也不同。
有的媒體認為菲律賓政府應該借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在南海主權紛爭上更加強硬,有的則認為阿基諾三世在「玩火」,對中國的出格行為不會為菲律賓帶來任何好處。
手段3 欲將黃岩島問題國際化
菲律賓打出的另一張牌則是將南海爭議推向國際化。
拉攏東盟介入爭端
15日,菲律賓參議員約克·阿羅約在議會上公開叫囂將南海爭議問題上升至東盟框架。他稱,菲律賓作為東盟創始國之一,應該將東盟作為外交解決南海爭議的「主要戰場」。
17日,菲外長羅薩里奧再次發表立場強硬的聲明稱,要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比菲律賓擁有更多的艦船和戰機」,菲政府將尋求通過「國際仲裁」的方式,解決中菲在黃岩島的對峙。
《菲律賓星報》20日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85%的菲律賓民眾認為菲律賓政府應該就兩國黃岩島爭議事件向美國尋求支持。《問詢報》也報道稱,菲外長羅薩里奧在紐約訪問期間,已經對外建議將黃岩島爭議提交國際海事法庭解決。菲外交部發言人24日還宣布將在一周內正式「邀請」中國到國際海洋法法庭打官司。
菲眾議院多數黨領袖謝爾文·湯加還呼籲總統阿基諾三世立即「單方面」向國際海事法庭提出申訴,稱「無需理會中國」。菲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弗朗西朗·厄爾德羅也揚言:「別理會中國的要求。菲律賓人民一定會支持保護國家主權的行為。」
欲單方打官司
與此同時,菲律賓外交部長羅薩里奧23日再次發表更加強硬立場的聲明,呼籲其他國家在南海爭議問題上,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
據《菲律賓星報》報道,菲律賓外交部海洋事務司秘書長小亨利·本索托27日稱,如果中國拒絕接受國際法庭有關黃岩島爭議的仲裁,即使沒有中國同意,菲律賓政府也將強行解決問題。本索托稱,菲律賓外交部已經聘請國際法律專家著手准備此案。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以反問形式回應說:「如果一個國家可以任意將別國領土提交國際仲裁,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手段4 拉攏美國介入中菲對峙
自南海對峙發生以來,美國一直對此事保持沉默,但隨著菲律賓不斷叫囂將此事搬到國際檯面,美國首次公開表態介入中菲對峙。
敏感時期聯合軍演
4月16日,美菲「肩並肩2012」聯合軍演正式開幕,共有4500名美國士兵與2300名菲律賓士兵參加。
「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是美菲兩國每年例行的大型聯合軍演,此次軍演是兩國舉行聯合軍演以來美軍出動士兵最多的一次。
在16日的軍演開幕式上,菲國防部長、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及美國駐菲律賓大使的官員悉數出席。
此次聯合軍演27日結束,地點主要集中在菲律賓呂宋島中部及西南隅的巴拉望省舉行,而軍演處面對的海域正是此次中菲出現對峙的南中國海。
對此,有專家評論稱,所謂的聯合軍演兩棲作戰,實質上是美海軍直接為菲律賓出頭。
美向菲做模糊承諾
22日,在回答如果黃岩島爆發戰爭美軍是否會向菲律賓提供援助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太平洋戰區指揮官杜安·蒂森稱,美國將履行《美菲共同防禦協議》規定的義務。但他並未透露美軍會向菲方提供怎樣的幫助,也強調「黃岩島對峙事件與美國在太平洋的動向沒有關系」。
《美菲共同防禦協議》是兩國於1951年8月30日簽署的軍事同盟條約,內容主要包括如果任何一方締約國受到「武裝進攻」,另一方都將向對方提供支持。菲律賓法律專家帕西菲戈·雅各賓在接受《問詢報》采訪時稱,《美菲共同防禦協議》並不適用於解決中菲南海領土糾紛。
社科院美國所專家劉衛東也表示,美國直接干預南海問題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對美國而言,利益攸關的並非菲律賓問題。美方之所以做出此番表態,一方面是為了履行協議的原有承諾,另一方面則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保證美國依然是亞太地區「主導者」地位。
㈡ 求關於1美國「重返」亞太對我國周邊外交有哪些影響2、你認為,中國應如何應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論文
美國重返亞太對中國的影響
美國重返亞太,只是一個偽命題,事實上美國從來沒有離開過。只不過在小布希期間投入不夠多,這兩年希拉里一直強調美國要重返亞太,而今美國戰略重心已經東移。
美國為何垂涎於亞太地區
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國務卿希拉里分別訪問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近期美國一直高調宣揚「美國的太平洋世紀」,要重返亞太,其背後的真實戰略意圖究竟是什麼?希拉里出訪前稱,隨著亞太地區逐漸成為21世紀全球戰略與經濟重心,「這里也將成為美國外交戰略的重心,美國外交在未來十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亞太地區增大投入。」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美國遭遇了令人頭疼的一連串挑戰:全球金融危機、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恐怖主義威脅、全球核不擴散體系遭遇的直接挑戰、以及仍在演變之中的中東及北非局勢。美國目前面臨的是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對抗情緒升溫,而歐盟自己都幫不了自己,美國只有在依舊繁榮的亞太地區尋求克服危機的道路。
然而美國又宣稱做太平洋領導者,其矛頭實際所指是中國,而且美國也不隱晦這樣的戰略意圖或安排。隨著中國崛起以及與東盟國家關系越來越好,美國感覺中國越來越可能對其霸權構成威脅。因此,美國戰略東移的目標實際上牽制、遏制中國,平衡中國的發展。
又如喬治敦大學教授查爾斯•庫普錢說,奧巴馬在2012年的連任機會取決於他的經濟業績,「當你尋找光線,也就是增長的來源時,主要答案之一是對亞洲的出口。這是本屆總統需要重點關注的事情,特別是在選舉期間。」
美國重返亞太打造「太平洋世紀」
——藉助APEC、TPP、完善地區多邊機制打造「太平洋世紀」
2011年11月1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召開之際表示,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大國」,將「堅守在這里」,他承諾說在將來數年內鞏固美國在亞洲的地位
美國高度重視APEC峰會,並全力參與2011東亞峰會,力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達成框架協定,試圖在亞太樹立一個高質量、具有約束力的地區經濟合作樣本。所以,奧巴馬亞太行的重頭戲就是在於出席東亞峰會,此訪標志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從經濟、軍事、民主與人權的視角看,奧巴馬亞太行有三大看點:一是大力推進經濟外交,以TPP領導地區經濟合作,並為美國商品出口及投資尋找機會。二是加強軍事存在。美澳達成駐軍協定,美軍從2012年起在澳大利亞北部部署250名海軍陸戰隊員,未來駐澳美軍總兵力將達到2500人。據稱,與駐日、駐韓美軍基地相比,駐澳基地距離南海更近,有利於美國作出反應。此外,今年下半年以來,美越、美日澳、美韓、美菲、美澳等聯合軍演陸續上演,美國試圖通過聯合軍演達到顯示其軍事存在的目的。三是希拉里•柯林頓國務卿宣布12月初訪問緬甸,意在推動緬甸改革進程。緬甸大選以來,美國與緬甸接觸增多,設立了對緬事務特使。最近,緬甸政府釋放了部分政治犯,進一步拉近了與美國的距離,美國政府認為緬甸「改革之風已經吹起」。11月17日,奧巴馬與緬甸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通話後,宣布了希拉里出訪的消息。
——美國雁形安全模式
從 2010 年開始,美國在中國周邊 構造了「雁型安全模式」。在這種模式中,美國是雁首。第二梯隊是 美日、美韓同盟,尤其是美日同盟被置於首要位置,是美國接觸亞太 地區的「基石」,美日韓三邊存在形成軍事同盟的趨勢。第三梯隊是 美國與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泰國等盟國的關系。第四梯隊是美國與印 尼、越南和印度的關系,這一梯隊的顯著特點是以地區為平台,呈現 出網路化發展趨勢,這也是美國塑造亞太地區秩序最廣闊的依託。
美國「重返」對中國的影響
——對中國周邊產生的影響
中國在周邊海域不僅有島礁主權爭端、 海洋油主權爭端、海 洋油油氣與漁業資源爭奪以及海域劃界爭議,公海局勢更加惡化,且局部恐有沖 突激化的危險。在南海問題上遭到挑釁,不斷在南海製造事端
TPP協議在經濟、貿易、軍事、政治上表現了美國對華全麵包圍,使美國成為亞太經貿機制的中心,改寫亞太經貿版圖,並且在美國加入東亞峰會之後,削弱了中國在東亞的影響力,從而擴大了美國的控制力。
從地緣角度看,美國正在加速從東亞到中亞的戰略鏈條連接力度,從韓國、日本、關島、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到烏茲貝克斯坦的海外駐軍基地,一旦完成,環形包圍圈將構建完畢。
——雁形安全模式
對我國周邊安全造成如下 影響: 首先,進一步強化與盟國的安全合作。在美泰、美菲、美澳 雙邊層次上,美國也進一步深化了同盟關系。
其次,「雁型安全模式」中不同梯隊間加強安全合作,共同應對 地區安全挑戰和中國崛起。隨著南海爭端的白熱化,美國不僅增強在 太平洋的軍事實力,還主導和支持「雁型安全模式」不同梯隊成員間 的安全合作。在美國主導的「雁型安全模式」中,既包括南海爭端的 主要相關方菲律賓和越南,又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它們分 別處於梯隊的不同層次, 除了直接與美國保持緊密程度不等的大安全 合作外,彼此之間還存在密切而頻繁的互動,它們的共同目的則是制 衡中國。
中國如何應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
——運「時」帷幄
美國大選年可能引發地區外交格局新變化,這對於中國來說是巨大的風險與挑戰,但同時也是一個機遇;
阿基諾三世上台後,積極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著實給中國減壓;
緬甸新政府上台後一系列新舉措使中緬關系發生微妙變化;
馬英九連任表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台灣多數選民認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樂享兩岸「和平紅利」;
朝鮮領導人更替以及韓國大選,可能給朝鮮半島局勢緩和帶來新變化;
——海洋戰略
面對當前的海洋安全形勢,中國正致力於加強海上防禦力量,打造一 支滿足中國海防需要的海軍。 這包括建造新型潛艇、購買俄羅斯基洛級潛艇,研發類似用於攻擊艦艇等等應對錯綜復雜局勢的武器,加強多邊安全對話與合作, 穩步推薦共同體建設,推進與域外國家自由貿易區的談判,豐富東盟與日韓為主渠道的東亞合作的內容和完善的合作體系。
——外交戰略
以政經合一的方式管控周邊局勢。增強中美戰略互信與合作,帶動亞洲經濟互惠互利,塑造穩定的周邊環境。
建立均衡的地區秩序,既擴展中國的利益,又容納美國的利益,同時又使周邊國家收益;採取合作性參與戰略,來維持地區穩定;建立以多個次區域為依託點的周邊外交戰略;從而建立多層次的安全等級秩序。
——應對美國「太平洋世紀」
美國的「太平洋世紀」 對於中國來講,目標就是要緊緊盯住對方 這頭狼,對方的破綻,就是我們取勝的機會。雖然對方現在向我們亮出了金融危機的"破綻",但這不是決定性的。 北美的市場確實十分蕭條,但這並不等於已經傷到對方的筋骨--躺在地方流血的惡狼咱又不 是第一次見到,中國早就有農夫與蛇的典故。打下釣魚島,只是一個戰術問題,解決日本的未來,是戰役問題,重定中美勢力范圍,才是戰略問題。 而且只有戰役問題解決好了,才能解決好戰略問題。對與少見於媒體之上的琉球地位問題也漸趨多了起來,至少中國官方已不禁止討論這樣的問題, 琉球地位未定對日本的打擊遠高於釣魚島的討論。 同時,琉球問題的解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如果說中國與日本的 沖突如何收場,那為日本量身定做一份合適的未來,則是上上之選擇。 琉球地位未定的強化,必然會避免中國在釣魚島戰後"守"的困境。而這一戰略的實施, 中國則必然重溫大明水師對琉球海域的主導權。 同時, 琉球問題的解決,也必使頭狼門戶洞開,其關島基地直接面臨中國兵鋒之下。
㈢ 菲律賓和美國在軍事力量上存在什麼樣的合作關系
剛獨立後的菲律賓依賴美國扶持 美菲先後簽訂多項軍事條約
二戰結束後,美國通過結盟、建立軍事基地等方式,確立了在亞洲的霸權地位。菲律賓作為美國在亞洲的盟友,因經濟重建及冷戰時期安全防衛需要,其對美國政治、經濟與軍事有著較高的依賴。
1946年,菲律賓首任總統曼紐爾-羅哈斯與美國政府簽訂了《美菲軍事協助條約》,同意接受美方的軍事援助。1947年3月14日,美國與菲律賓在馬尼拉簽訂美在菲繼續使用和擴大軍事基地的協定,租用菲律賓23處陸海空基地,根據需要可增加和開辟新的基地,在基地內美國享有廣泛的治外法權。1951年8月30日美菲在華盛頓簽訂《美菲聯防條約》,於1958年8月27日正式生效。條約規定締約雙方將以「自助和互助」的方式保持並發展「抵抗武裝進攻」的能力;締約任何一方遭到「武裝進攻」時,締約雙方進行協商,採取行動「對付共同的危險」。通過這一條約,美國實際上得以首先侵略、控制和干涉其締約國。當時的菲律賓只能通過出賣國家主權換取美國的庇護。
美軍駐菲基地構成遏華島鏈關鍵環節
美軍通過東北亞、東南亞、關島、澳新地區以及夏威夷群島五大基地群構築起遏華三重島鏈。其中以菲律賓蘇比克灣海軍基地和克拉克空軍基地為中心的東南亞基地群為島鏈中承上啟下的一環。蘇比克灣位於馬尼拉西北110公里處,海灣三面環山易守難攻,灣內風平浪靜可停泊萬噸巨輪。由於蘇比克灣戰略位置極為重要,1901年美西戰爭剛一結束,美國就在此建立海軍基地。
美國菲律賓雙方通過美軍基地各取所需
根據美菲簽署的協議,1947年美軍開始使用蘇比克灣海軍基地及克拉克空軍基地。在國際上,菲律賓境內的美軍基地是冷戰圍堵政策的重要基地,在越南戰爭期間曾發揮重要的補給和維修作用;對東盟國家來說是嚇阻共產勢力的保障;對菲律賓來說,美軍基地有穩定政局、治安、人心的效果。駐菲美軍對菲律賓經濟也很重要,駐菲美軍基地為當地提供約四萬個工作崗位。
越戰期間美菲親密關系達到頂峰
冷戰時代,美國勢力重新主導菲律賓,並將菲律賓作為展示其在第三世界建立民主和理想社會的櫥窗。而60年代越戰爆發,也使菲律賓戰略地位更加突出。1965年,馬科斯就任菲律賓總統,執行一邊倒的親美政策,延續二戰前的美菲依附關系。次年,時任美國總統約翰遜訪問菲律賓,標志兩國關系的緊密和牢固。
美國對蘇對華關系緩和駐軍必要性降低
1983年6月,美菲雙方簽署一項新協議,菲律賓同意美國在1984-1989年繼續使用蘇比克海軍基地和克拉克空軍基地,美國則向菲提供九億美元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對美國來說,在新協定下維持駐軍基地過於昂貴,並且還會引發菲律賓反美示威。而1990年時美國對蘇與對華關系已得到緩和,在菲駐軍必要性降低。1991年,美國不同意菲律賓提出的基地費用,美菲軍事基地協定不再續約。
美軍撤出菲律賓導致兩國軍事關系惡化
1991年6月9日,位於菲律賓呂宋島的皮納圖博火山突然猛烈噴發,導致克拉克空軍基地部分設施受損。1992年,美軍撤離蘇比克灣與克拉克空軍基地,從而結束了美國軍事力量在菲律賓將近一個世紀的存在。為此,兩國軍事關系曾一度降至谷底,這不僅使兩國同盟關系進一步惡化,而且使菲律賓的軍事力量也一落千丈。
美菲軍事關系因全球反恐戰爭結束休眠
美國掀起的全球反恐戰爭喚醒了休眠的菲美聯盟關系。2001年,美國藉助《訪問部隊協議》實現其軍隊參與在菲律賓進行全球反恐戰爭,這一契機為美菲軍事合作關系回暖奠定了基礎。之後,兩國軍事關系逐漸恢復了原先菲方依賴美國和雙方互利的基調。菲律賓積極謀求從美國購買二手戰艦和戰機以增強實力,而兩國不定期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則越來越明確地指向中國南海。
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默許美國軍事擴張
美國一直擔憂中國實力壯大後將會對其構成威脅,近年來在繼續強化美日、美韓軍事同盟的同時,積極加強對東南亞地區的軍事滲透,擴大軍事同盟,以實現對中國的「合圍」。東南亞諸國雖然對美國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存在有所不滿,但為了利用美國的軍事實力,在南海爭端等一系列問題上增加對華抗衡的籌碼,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對美國的軍事擴張仍持默許態度。
南海爭端已成為美菲安全合作重要動力和前提
美國和菲律賓聯手還是出於兩者的共同需要,對菲律賓來說,現在從南海爭端中謀求更大利益是外部關系的首要任務;對美國來說,要重新整合配置資源,強化其在亞太地區的安全領導地位。南海爭端確實已經成為了美國牽制連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以及牽制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焦點和抓手。在這種情況下,雙方一拍即合,在海上進行聯合軍演,也符合各自的需求。
美國讓菲律賓成為南海形勢的「縱火者」
實際上,美國一直在把菲律賓當成南海形勢的「縱火者」,只要南海形勢稍微有所緩和,就要菲律賓放把火。因為只有在南海爭端升級時,美國才好介入,美國的軍事力量進入南海才有正當的理由。美國再藉此渲染中國威脅,要挾中國周邊國家,從外交政治中獲利。最初是由越南充當縱火者,越南覺得自己得不到利益而退出後,菲律賓繼任縱火者的角色。
㈣ 越南軍演了,印度增兵了,中國危險了
參考 6.「你剛穿著衣服洗完澡吧?」
㈤ 荔枝軍事:印度和越南本月底將舉行首次海上聯合軍演
【印度和越南本月底將舉行首次海上聯合軍演】、【菲律賓軍政高級代表團訪問美軍太平洋司令部,但會談內容卻沒有對外公布】。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兩位軍事評論員分別是——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高級研究員成漢平教授和特約評論員袁周副教授。他們將為您就以下問題進行詳細解讀。
【問】這次菲律賓國防部長、外交部長以及內務和地方政務部長,還有總統府文官長這些菲律賓軍政方面的高官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訪問,不論是美軍還是菲律賓方面都沒有透露訪問交流的內容,甚至菲律賓國防部發言人還說大家可以對所有可能的議題做個猜測。那麼您的猜測是什麼呢?對於這次菲律賓高級訪問團的人員構成您又怎麼看?
成教授:
這一次他去的有內政,有外交,有國防,還有地方事務,通過他去的人員的這個構成來分析, 他不是為了單純的外交事務, 也不是一個軍事話題,而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盡管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不斷的發表這個反美的言論,並且積極跟各個大國保持一種平衡,但其實菲律賓軍方是一直在努力維系和美軍的同盟關系的。這次去我覺得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時間很敏感,正好呢是我們加大在南海地區的這個巡航的力度。比如說我們的轟6K,我們昨天做的節目轟6K在南海的島礁進行正常的起降,這個首次起降效果非常明顯,這時候菲律賓的這個軍方外交,還有國防這些內政事務的官員去到訪美國的太平洋司令部,讓外界聯想到這兩件事情之間可能有一定的關系。
第二,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最近有一個人事的變動,隨著前任司令哈里斯被提名為駐韓國大使,新的人選接班了, 那麼菲律賓作為和美國的軍事盟國需要和新的司令人選進行接觸。
第三,就是菲律賓上個月和美國已經啟動了叫增強防務合作協議。 這個增強防務合作協議,要在菲律賓設立軍事設施軍事設施,那就涉及到地方事務,所以這次去的內政、外交、國防,還有地方事務的官員,應該是和這個有關。美國方面已經宣稱,這些軍事設施在東南亞地區,如果面臨海上沖突的背景之下,能夠及時的向菲律賓提供全方位的安全協助,所以這讓菲律賓軍方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認為這次去重點是這個事情,也就是說叫增強防務合作協議所規定的軍事設施的建設,我覺得應該是跟這個密切相關的,當然其他的兩件事情也有這方面的含義,但也有可能恰好是一個順帶的事情。
㈥ 菲總統會見美防長為什麼照本宣科
為防止造成誤讀,此前以「反美」形象著稱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24日在與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的會晤中,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談及雙邊關系。同一天,杜特爾特還當著前來菲律賓參加東盟防長擴大會議的十多個國家防長的面,感謝了美國等國家在菲政府軍打擊馬拉維極端武裝分子過程中提供的幫助。
然而一個尷尬的事實是,當風塵僕僕的馬蒂斯抵達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之際,五艘來自俄羅斯的軍艦已經安然在這座城市的軍港里待了兩天,並於25日正式向菲律賓移交一批無償援助的軍事裝備。
菲律賓媒體注意到,在杜特爾特24日的行程中,與馬蒂斯的會晤時間也被安排在了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之後。
「杜特爾特毫不掩飾他與美國的戰略對手發展關系的意圖,」路透社評價道,「這一努力已經初現成果。」
當地時間2017年10月24日,菲律賓克拉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會見了前來參加第11屆東盟防長會的各國國防部長。這是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會見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 視覺中國 圖
路透社24日報道稱,美國駐菲大使金成(Sung Kim)表示,美國是菲律賓唯一締結條約的盟友,與菲律賓有著遠為深刻的聯系。金成對跟隨馬蒂斯抵菲的記者團表示,「我不會因為俄羅斯等國對菲提供一些軍事裝備就感覺受到威脅。我們向菲律賓提供重要裝備已經持續很多很多年了。而俄羅斯等國只是提供了一些槍支,我不認為這值得引起美國的擔憂。」
「如果足夠細心就會發現,杜特爾特和美國之間的不愉快主要發生在奧巴馬時代。自從特朗普上台之後,杜特爾特就很少對美國,尤其是對美國高層領導人惡語相向。」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主任庄國土對澎湃新聞表示,盡管近期杜特爾特也激烈回應了一些美國國會議員的涉菲言論,但並沒有實質性地影響美菲關系。
「從目前來看,俄羅斯能夠提供給菲律賓的利益還非常有限,並且僅僅局限在安全和防務領域,」庄國土表示,「相比之下,美國與菲律賓之間擁有60多年的軍事同盟關系,和殖民地與老牌宗主國之間的歷史紐帶,不僅兩軍之間互信和理解程度高,並且菲律賓民間社會還有著根深蒂固的親美情緒。因此無論杜特爾特怎樣口不擇言,美國始終能做到對菲美關系保持淡定。」
㈦ 環球視線的近100期
[環球視線]美多種尖端戰機接連進駐日本(20121009)
[環球視線]朝強硬回擊韓美:「以核對核」(20121009)
[環球視線]美多種尖端戰機接連進駐日本(20121009)
[環球視線]今起進行十天軍演 美菲互動頻繁(20121008)
[環球視線]土敘危機升級 土總理:戰爭不遠(20121008)
[環球視線]日機近爭議島 韓媒稱勿等閑視之(20121005)
[環球視線]F-35擠進沖繩 美戰略轉移為中國?(20121005)
[環球視線]日本:外相示強硬 右翼再挑釁(20121004)
[環球視線]回擊炮彈襲擊 土耳其對敘開火(20121004)
[環球視線]美媒猜測以色列三種打伊朗方案(20121003)
[環球視線]唇槍對舌劍 美首場總統辯論在即(20121003)
[環球視線]日本:「魚鷹」已到「海神」將至?(20121002)
[環球視線]敏感時刻 美兩艘航母齊聚亞太(20121002)
[環球視線]六架魚鷹抵沖繩 另有六架仍待命(20121001)
[環球視線]野田公布新名單 前原田中齊入閣(20121001)
[環球視線]增兵力 放狂言 菲南海再出招?(20120928)
[環球視線]美韓日澳搞軍演 敏感時刻針對誰(20120928)
[環球視線]安倍再成黨首 日政壇現何種傾向(20120927)
[環球視線]中國海軍邁進航母時代(20120926)
[環球視線]中國首艘航母今日交接入列(20120925)
[環球視線]敘自由軍指揮中心為何突然內遷?(20120924)
[環球視線]朝韓互相指責 韓欲延長導彈射程(20120924)
[環球視線]反美浪潮席捲全球(20120921)
[環球視線]美牽頭多國軍演 對伊戰爭大演練?(20120921)
[環球視線]日媒:首相誤判 中方:談判解決(20120920)
[環球視線]帕內塔結束訪華 收獲幾何?(20120920)
[環球視線]改名稱 拉美國 出地圖 菲動作不斷(20120919)
[環球視線]我公務船巡航 日媒:前所未有(20120919)
[環球視線]日執意「購島」 日美同盟撐腰?(20120918)
[環球視線 (20120918)
[環球視線]美防長訪日 為「釣魚島」降溫?(20120917)
[環球視線]日「購島」鬧劇不休 中國密集反制(20120917)
[環球視線]多艘海監船巡航 中國堅決護島(20120914)
[環球視線]帕內塔訪日在即 「釣魚島」添變數?(20120914)
[環球視線]明中立 暗挺日 美「攪渾」釣魚島(20120913)
[環球視線]日本錯誤行徑 中國義憤填膺(20120913)
[環球視線]日執意非法「購島」 中方強烈抗議(20120912)
[環球視線]中國態度強硬 日本玩火後果自負(20120912)
[環球視線]日完成「購島」 中方:不會容忍(20120911)
[環球視線]野田和李明博沒說話 與普京長談(20120910)
[環球視線]日政府確認「購島」 我方強烈回應(20120910)
[環球視線]日推釣魚島「國有化」進入倒計時(20120907)
[環球視線]俄羅斯:要強軍 也要「東進」?(20120907)
[環球視線]野田進 石原退 誰是一號演員?(20120906)
[環球視線]演「購島」鬧劇 日政府躍台前(20120906)
[環球視線]民主黨大會開幕 奧巴馬沖刺白宮(20120905)
[環球視線]美國務卿訪華受國際媒體熱議(20120905)
[環球視線]日媒曝光阻止保釣「行動指南」(20120904)
[環球視線]美國務卿訪華 敏感問題成焦點(20120904)
[環球視線]多地變殺戮場 敘遭遇最血腥一周(20120903)
[環球視線]鬧劇不斷:非法調查 加緊「購島」(20120903)
[環球視線]航母護衛 希拉里高調「插足」南太(20120831)
[環球視線]國防部回應中國軍力熱點問題(20120831)
[環球視線]日俄爭議島嶼 俄構築新「堡壘」(20120830)
[環球視線]日海保廳可登島逮捕 直指釣魚島?(20120830)
[環球視線]美國務卿防長接連訪華 所為何來(20120829)
[環球視線]美對外軍售為何去年創新高?(20120829)
[環球視線]美共和黨大會開幕 總統選戰升溫(20120828)
[環球視線]伊辦不結盟峰會欲打破外交孤立(20120828)
[環球視線]敘利亞再現慘案 總統強硬發聲(20120827)
[環球視線]日自衛隊大型演習模擬「海島防禦」(20120827)
[環球視線]美擴建反導「弧形圈」圍堵誰?(20120824)
[環球視線]日首相:守衛領土拒絕「被動挨打」(20120824)
[環球視線]以色列要打伊朗 就在美大選前?(20120823)
[環球視線]親筆信:韓國不接受 日本不讓退(20120823)
[環球視線]島嶼之爭引發日韓「強烈」對抗(20120822)
[環球視線]日本高調軍演 最新武器頻亮相(20120822)
[環球視線]續建「准航母」 韓大力強軍針對誰(20120821)
[環球視線]推「全球鷹」 日美強化動態防衛(20120821)
[環球視線]韓美今起軍演 朝鮮反應強烈(20120820)
[環球視線]美日明天起聯合演練「島嶼防衛」(20120820)
[環球視線]超音速「馭波者」為何屢試屢敗?(20120817)
[環球視線]「保釣」人士今離日本 兩路歸來(20120817)
[環球視線]我保釣人士明會否「強制遣返」?(20120816)
[環球視線]美國警告伊朗:敘局勢 勿伸手(20120816)
[環球視線]日加強海上軍力 「鎖」島動作頻頻(20120815)
[環球視線]我保釣人員成功登島 日鎖島攔截(20120815)
[環球視線]敘戰機墜落 是否設禁飛區成焦點(20120814)
[環球視線]登島軍演口水仗 日韓島爭升級(20120814)
[環球視線]三沙設立警備區 美無權說三道四(20120727)
[環球視線]首提自衛隊護島 日大打「魚鷹」牌(20120727)
[環球視線]「魚鷹」剛剛到 「猛禽」又要來(20120726)
[環球視線]登島 買島 野田一周內連續表態(20120726)
[環球視線]「化學戰」會在敘利亞爆發嗎?(20120725)
[環球視線]三沙市設立 菲越抗議美國憂(20120725)
[環球視線]菲總統國情咨文公布大額軍購計劃(20120724)
[環球視線]「魚鷹」抵達日本 可協防釣魚島?(20120724)
[環球視線]反對派奪數口岸 總統去留成焦點(20120723)
[環球視線]專訪南非總統祖馬(20120720)
[環球視線]涉敘草案遭否決 敘激戰加劇(20120720)
[環球視線]爆炸引連鎖震盪 阿薩德去向成謎(20120719)
[環球視線]中非合作:好朋友 好夥伴 好兄弟(20120719)
[環球視線]軍演 雷達 航母 美軍海灣動作多(20120718)
[環球視線]漁船「抱團」出行 南海維權新舉措(20120717)
[環球視線]拉大國攪南海 越欲「陸守海進」(20120716)
[環球視線]測軟體 X-47B要在航母上起降(20120716)
[環球視線]日政客「玩火」 面臨失控風險(20120713)
[環球視線]我釣魚島常態巡航 日二次抗議(20120713)
[環球視線]日美唱雙簧 對釣魚島說三道四(20120712)
[環球視線]俄艦來 高官走 敘困局再生變?(20120712)
㈧ 近期美國在太平洋動作頻頻,其意圖是什麼,中國該如何應對
哈哈,讓俺這位「磚假」看看,意圖當然只有一個,美國利益,只是為不那麼明顯,七彎八拐的想著法子曲線獲取吧,這當中的首要解決的是抑制我國又交往我國,要做到這點,就必須聯合周邊點火又救火,比如:美韓軍演、美日安保、美越基地、美菲租借等等,同時通過就以上各國對我方發起領土糾紛、貿易糾紛等,美即用多面手段,明暗造事又和事,以達到其最高利益,這就是美國意圖,至於我方如何應對,俺的看法是非常認同現政權的處理手法,雖說表面上看起來優柔寡斷,引得普羅大眾怨聲一片,實在是目前國際地位受孤立的情況下,最為明智的舉措,當然,我強硬的方法,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就像當年受國際孤立的毛主席時代,閉門鎖國,自力更生,一樣或超出效果。此致呵呵,俺也找專家們談談討討,在論論去
㈨ 現在新聞一直在報道美國和菲律賓還有韓國日本軍演為什麼、起因是什麼
2012年4月19日,菲律賓馬尼拉南部的復葉鎮,菲律賓與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近距離戰斗模擬演習。菲律賓和美國16日開始為期兩周代號「肩並肩」的聯合軍演。
美軍以此保存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存在,通過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融入東南亞聯盟,拉攏與中國有領土或者資源爭端的國家。對亞太地區的戰略局勢增添砝碼。
美軍每年都在全球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增強部隊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