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凍結接頭與膠結接頭的區別
1、連接方式不同
可用特製月牙墊片將普通鋼軌接頭螺栓孔擠壓而成。
用特製黏結劑和高強絕緣布等材料將接頭夾板與鋼軌固結而成的絕緣鋼軌接頭。
2、適用條件不同
凍結接頭使連接軌軌端經常處於抵緊狀態的鋼軌接頭。
鋼軌膠結絕緣接頭不但適用於自動閉塞區段軌道電路分段處的無縫線路調節區,還可將其直接焊聯進長軌條,鋪設超長鋼軌的無縫線路
(1)膠結擴展閱讀:
鋼軌凍結接頭分類有:
1、相對式鋼軌接頭
相對式鋼軌接頭是軌道兩股鋼軌接頭為左右相對的設置方式。列車通過接頭時,每根車軸的左右兩個車輪同時沖擊軌縫。
由於兩股軌線的彈性大致相等,行車較為平穩,它是干線軌道鋼軌接頭設置的主要方式。
2、相錯式鋼軌接頭
相錯式鋼軌接頭是軌道左右兩股鋼軌接頭前後錯開半根鋼軌長度的設置方式。列車通過接頭時,每根車軸的兩個車輪左右交替沖擊軌縫。
由於兩股軌線的彈性明顯不一,促使列車搖晃。僅採用於行車速度較低的次要線路上
鋼軌膠結絕緣接頭具有接頭強度高、絕緣性能好、使用壽命長、少維修以及工作性能安全可靠等特點。
不但適用於自動閉塞區段軌道電路分段處的無縫線路調節區,還可將其直接焊聯進長軌條,鋪設超長鋼軌的無縫線路
② 泥質膠結和鈣質膠結怎樣區分啊
泥質膠結和鈣質膠結用酸就很好區分!遇酸起泡的就是鈣質膠結;反之,為泥質膠結。
③ 什麼是膠結性
詞典釋義
1.cementing properties
④ 膠結材料和膠凝材料的區別是什麼
膠凝材料,又稱膠結料。在物理、化學作用下,能從漿體變成堅固的石狀體,並能膠結其他物料,製成有一定機械強度的復合固體的物質。土木工程材料中,凡是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能將散粒狀或塊狀材料粘結成整體的材料,統稱為膠凝材料。膠凝材料是指通過自身的物理化學作用,由可塑性漿體變為堅硬石狀體的過程中,能將散粒或塊狀材料粘結成為整體的材料,亦稱為膠結材料。
氣硬性膠凝材料只能在空氣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氣中保持或繼續發展其強度:水硬性膠凝材料不僅能夠在空氣中,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並發展其強度。建築上常用的氣硬性膠凝材料有石灰、石膏、水玻璃,常用的水硬性膠凝材料是各種水泥。減水劑的作用原理:減水劑通常是一種表面活性劑,屬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它吸附於水泥顆粒表面使顆粒顯示電性能,顆粒間由於帶相同電荷而相互排斥,使水泥顆粒被分散而釋放顆粒間多餘的水分而產生減水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加入減水劑後,水泥顆粒表面形成吸咐膜,影響水泥的水化速度,使水泥石晶體的生長更為完善,減少水分蒸發的毛細空隙,網路結構更為緻密,提高了水泥砂漿的硬度和結構緻密性。一般數分鍾內凝結,粘結石膏製品時已初凝,粘結性能差,所以易脫落 防止:可加入緩凝劑,延長凝結時間,或即配即用,同時最好將粘貼表面刮粗糙,以利粘貼。
⑤ 膠結類型有哪些
膠結分類:基底式膠結、孔隙式膠結、接觸式膠結和鑲嵌式膠結。命名:在同一岩石中可出現二種以上的膠結物結構和膠結類型,可用復合命名法,如再生孔隙膠結、連生基底膠結等。
膠結類型指碎屑物與填隙物(包括膠結物及雜基)之間的關系。膠結類型或叫支撐性質,它首先與碎屑顆粒與雜基的相對數量比例(即基粒比)有關,另一重要因素是顆粒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當水動力強時,和碎屑同時沉積下來的雜基將被沖走,使碎屑顆粒彼此相接觸,顆粒之間留有空隙,造成「顆粒支撐」的結構,成岩後形成化學膠結物的碎屑岩;如果水動力弱或介質為密度流時,大小碎屑與泥質一起沉澱,造成「雜基支撐」的結構,碎屑呈「游離狀」分布於雜基之中,成岩後形成雜基填充的碎屑岩。
在成岩期的壓固作用下,特別是當壓溶作用明顯時,砂質沉積物中的碎屑顆粒會更緊密地接觸。顆粒之間由點接觸發展為線接觸、凹凸接觸,甚至形成縫合狀接觸。這種顆粒直接接觸構成的鑲嵌式膠結,有時不能將碎屑與其硅質膠結物區分開,看起來像是沒有膠結物,因此有人稱之為無膠結物式膠結。
按膠結物通常劃分為鈣質、鐵質、硅質和泥質,其中主要是鈣質,硅質和泥質,不同的膠結類型使得其力學性質也有較大不同。
⑥ 膠結強度定義是什麼
膠結強度定義:
在將沉積物壓在一起的過程中,受壓力的作用,岩石的一些礦物慢慢溶解在水裡,於是含有礦物的水溶液就滲入沉積物顆粒間的空隙中。當含有礦物的水溶液中的礦物結晶時,沉積物顆粒被結晶的晶體粘在一起的過程就叫膠結。壓實和膠結通常需要經過上百萬年才能把鬆散的沉積物變成堅硬的沉積岩。膠結作用:彼此分立的顆粒被膠結物焊接在一起的作用稱為膠結作用
⑦ 常見有哪些膠結物
凝灰角礫岩,有明顯的角礫狀構造,岩石主要由凝灰質角礫(60%),凝灰質膠結物(40%) 組成。 凝灰質角礫大小0.15-5mm,成角棱狀,次角棱狀,不規則狀,具張性破裂形態 ,由粒度0.0025-0.005mm的顯微晶質石英顆粒組成,凝灰質膠結物環繞在角礫四周,接觸界線平直, 受後期改造,石英顆粒稍大些。.
凝灰粒狀結構,塊狀構造。角礫石成分:凝灰岩,英安岩,粗安岩,花崗岩,次園-園狀,磨圓較好。
⑧ 膠結作用
膠結作用是碎屑中主要的成岩作用之一,是指礦物質(膠結物)從孔隙溶液中沉澱並將鬆散的沉積物固結起來的作用。該成岩作用是使沉積層中孔隙度和滲透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屬於一種破壞性的成岩作用,可發生在成岩作用的各個時期。東營凹陷北部陡坡帶膠結作用明顯,根據研究區46口井600多片岩石薄片資料分析,東營凹陷北部陡坡帶的膠結作用主要有硅質膠結、碳酸鹽膠結(包括方解石、白雲石、鐵方解石和鐵白雲石膠結)、粘土礦物膠結(例如,高嶺石、伊利石、綠泥石等膠結)(表4.2)。
4.3.2.1 硅質膠結作用
硅質膠結常見的形式是石英次生加大,鏡下呈自形晶面或相互交錯連接的鑲嵌狀結構(圖4.5,圖4.6)。石英次生加大是成岩過程中常見的現象,早成岩A期一般未見,早成岩B期也少見,而在中成岩期則較為普遍。東營凹陷的石英次生加大比較普遍,通常伴有長石的強烈溶蝕現象。其原因為該凹陷碎屑顆粒中斜長石含量較高,在酸性介質條件下(有機質演化提供有機酸來源)長石溶解,形成K+、A13+,進而生成高嶺石及SiO2,為石英加大提供了所必須的物質來源(SiO2)。這個過程的化學反應式為:
箕狀斷陷湖盆陡坡帶層序地層格架內成岩演化研究
圖4.5 石英次生加大牛35井,E,3060.00m
圖4.6 石英次生加大,充填粒間角狀孔利881井,E,3003.05m
坨713、坨711、永116等井的岩石薄片資料表明:沙河街組三段和四段發育較多的石英次生加大,且均以石英次生加大邊的形式存在。從1900~2300m開始出現石英次生加大,且加大的程度隨著深度的增加而逐漸增加。在淺處,次生加大邊很窄,且不連續;隨著深度的增加,強石英次生加大在薄片中明顯可見,被加大的顆粒多。石英的次生加大嚴重破壞了原生孔隙,使這一作用發生的SiO2孔隙水主要來源於蒙脫石向伊利石轉化中產生的酸性水以及長石被有機水溶液溶解而生成的SiO2。隨著溫度的升高,促使泥岩中的蒙脫石向伊利石轉化,析出的SiO2為石英次生加大提供了硅質來源。同時泥岩中的有機質轉化,釋放出CO2,形成有機酸和碳酸,降低砂岩孔隙水的pH值,使SiO2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有利於形成石英次生加大。石英次生加大在東營凹陷深層不很普遍,且邊緣多被溶蝕。
4.3.2.2 長石膠結作用
長石次生加大常與石英次生加大共生,碎屑核心主要是鉀長石或酸性斜長石。通過所觀察的薄片資料顯示,研究區長石次生加大主要是斜長石的加大,一般呈兩種形式產出,一種是圍繞長石晶粒的再生長,一種是孔隙溶液中直接沉澱出長石的自生晶體。
4.3.2.3 碳酸鹽膠結作用
碳酸鹽膠結可分為方解石、白雲石及鐵方解石、鐵白雲石、菱鐵礦等膠結。方解石膠結物可以呈粒狀、鑲嵌狀、襯邊狀產出,也可以呈次生加大邊產出。白雲石常呈菱形自形晶體充填於粒間孔隙中,或呈薄膜狀膠結分布於碎屑顆粒周圍。菱鐵礦常環繞碎屑、充填孔隙,或呈結核方式產出,在砂岩和粉砂岩中,還可以見到分散狀凝膠集而成的球狀菱鐵礦。碎屑岩的顆粒或者岩石的微裂縫也經常充填碳酸鹽膠結物。
碳酸鹽膠結物可以形成於各個成岩作用階段,同生期形成的膠結物一般結晶程度較差,呈隱晶-微晶,常圍繞碎屑顆粒呈環邊狀分布,或分布於鬆散接觸的碎屑顆粒之間;早成岩期與晚成岩期形成的膠結物則一般晶粒粗大,粉晶、粗晶常見,因形成的時間較晚,沉積物已遭受明顯或強烈的壓實,膠結物充填於較緊密接觸及緊密接觸的粒間孔中並常對碎屑顆粒有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方解石、白雲石多形成於早成岩階段,鐵方解石、鐵白雲石形成於晚成岩階段。從表4.2中可以看出,研究區沙河街組三段和四段碳酸鹽膠結的晶形主要有隱晶、微晶、顯微晶、中晶、粗晶結構,說明不同的方解石形成於不同的成岩時期,經歷了不同的成岩演化階段。
碳酸鹽膠結作用發生的時間不同,對儲層物性的影響也不同。早期碳酸鹽膠結作用可抑制壓實作用並為晚期溶解提供物質基礎,有利於儲層發育;晚期碳酸鹽膠結物充填使儲層物性變差,破壞儲層儲集性能。方解石、白雲石膠結在目的層段較常見,常呈晶形較好的狀態充填於顆粒之間或顆粒接觸處,有時也分布於長石的裂縫里。其中,白雲石膠結物晶體較方解石小得多。根據對北部陡坡帶46口井的鑄體薄片觀察,北部陡坡帶發育有大量的碳酸鹽膠結,特別是沙河街組三段和四段(表4.2,圖4.7,圖4.8),方解石膠結形成於各個成岩階段。此外,掃描電鏡下,坨156、史129等井可見方解石與石英次生加大、粘土礦物共生現象,通常以高嶺石及方解石充填於石英次生加大後殘余的粒間孔隙里。
圖4.7 方解石膠結鄭608井,1232.9m,Es,
圖4.8 白雲石膠結利561井,2051.20m,E
研究區沙河街組方解石和白雲石形成時間相對較早,白雲石形成於沉積物埋藏早期地層水濃度逐漸增高的化學環境。早期碳酸鹽膠結發育的位置、膠結程度和埋藏深度取決於孔隙式流體的活動方式。研究區鑄體薄片觀察,方解石具有以下特點:①被方解石膠結的岩石,一般為基底-孔隙式膠結,岩石原生結構保存較好,進一步說明了方解石膠結作用發生在成岩作用早期(圖4.7);②方解石具有單顆粒碎屑膠結物-鑲嵌狀膠結集合體-灰質膠結區的結晶序列,一方面反映了方解石在岩石中的生長特點,另一方面由於化學膠結物受到儲層流體活動的強烈控制,它說明了儲層流體活動的不均一性。
通過陡坡帶典型井的鑄體薄片的觀察發現(圖4.9、圖4.10),鐵方解石和鐵白雲石多呈高自形的菱形晶,產狀包括交代碎屑或其他成岩礦物及充填粒間兩種,通常隨埋深增大其晶粒也有所增大的趨勢。據薄片觀察,沙河街組三段晶體主要微以隱晶-微晶為主,而四段則以中-粗晶為主。鐵白雲石一般富集在含油層段的兩側。在鐵方解石中,交代成因的鐵方解石在目的層段中占據了絕對優勢,被交代的顆粒通常是已經發生蝕變的長石、岩屑及不穩定泥質。鐵方解石的交代作用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對碎屑顆粒
圖4.9 鐵方解石膠結史105井,3226.55m,Es3
圖4.10 鐵白雲石間殘余早期白雲石豐深1井,4350m,Es4
的整體或局部交代,二是沿顆粒邊緣對粘土覆膜的交代。鐵方解石的這種產狀表明它是沉積物受到普遍(強烈)壓實後,孔隙流體再次活躍的產物。
研究區鐵白雲石和鐵方解石的分布通常具有以下特點:①鐵白雲石和鐵方解石通常在砂體外側相對集中分布,這表明烴類在儲層中運移時,此類碳酸鹽礦物優先在運移區的外側沉澱,並形成含油區與非含油區的界限,而後成岩礦物依次在儲層內部結晶。②烴類沿斷層和疏導砂體向圈閉運移的過程中,成岩礦物的分布與烴類賦存狀態密切相關,例如烴源岩直接接觸的滑塌扇砂體多作為油氣捕集體,前緣相的厚層砂體多作為油氣疏導體,而有蓋層條件的砂體均可作為圈閉。③暗色泥岩中可見鐵白雲石和鐵方解石呈夾層狀富集,反映了在原始沉積環境中,可以出現高礦化度的流體,這為分析埋藏演化過程中示烴成岩礦物的形成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因此,不僅需要考慮隨埋深增加地層水礦化度不斷增加的事實,還要考慮原始沉積條件下存在的高礦化度流體對含鐵碳酸鹽形成的影響。④脈狀含鐵碳酸鹽礦物礦物本身具有事件性特徵,將它更多的與幕式熱液活動聯繫到一起。
東營凹陷沙河街組碳酸鹽膠結物包括(含)鐵方解石、方解石、白雲石和(含)鐵白雲石。其中,鐵方解石、鐵白雲石膠結常見,鐵白雲石的出現通常代表了中成岩期的開始,形成該類膠結物所需的C a2+、M g2+、Fe2+、等主要來自砂岩層上下所夾的暗色泥岩,其成因與泥岩中粘土礦物的轉化有關。鐵碳酸鹽膠結物發育帶,正是蒙脫石向伊利石迅速轉化帶:該類膠結物出現的深度段,伊利石/蒙脫石混層比約為20%左右,說明蒙脫石已大量向伊利石轉化(圖4.11)。方解石類膠結物在凹陷深層普遍發育,含量1%~30%,具有3150~3550m、4100~4300m和4800~5400m共3個高含量帶,後兩帶與綠泥石高含量帶(圖4.11)及次生孔隙發育帶在深度上有明顯對應關系。白雲石類膠結物含量10%~30%,在3300~3500m和4100~4500m深度各有一高含量帶,多為含鐵白雲石和鐵白雲石。
圖4.11 東營凹陷下第三系深層自生礦物含量垂向分布特徵圖
除了方解石膠結和白雲石膠結外,在坨148、坨149等井位沙河街組三段中,鑄體薄片資料還發現了菱鐵礦膠結。原生菱鐵礦膠結是在還原微成水環境中形成的,在地表條件下、在泥炭沼澤或沼澤環境中,可呈結核狀或晶粒狀。在地下,菱鐵礦膠結物則形成於富含有機質的沉積物中。成岩期形成的菱鐵礦膠結物有時是由含亞鐵離子的地下水交代方解石而成的。
4.3.2.4 硫酸鹽膠結
碎屑岩中最常見的硫酸鹽膠結物是石膏和硬石膏,它們一般呈連晶狀充填於孔隙中,也可以交代其他礦物產出。形成於沉積期和早成岩期的石膏和硬石膏往往和蒸發作用有關,晚成岩期往往與早期石膏的溶解和再沉澱作用有關,地層水與沉積物相互反應或不同地層水的混合也可析出石膏與硬石膏。
東營凹陷沙四段—孔一段含膏地層砂岩、砂礫岩和粉砂岩中硬石膏膠結物呈斑塊狀嵌晶體非均質分布,局部層段可達20%(圖4.11),常包裹碎屑顆粒、充填裂縫,嚴重堵塞孔隙和喉道。
4.3.2.5 黃鐵礦膠結
黃鐵礦膠結物可形成於成岩作用的各個階段,是強還原條件下的產物。同生期和成岩早期形成的黃鐵礦多呈草莓狀;同生期形成的黃鐵礦多呈晶粒狀,從自形到他形,也可以呈結核狀。黃鐵礦的生長與有機質有關,因為有機質常含S和C,而其中的碳常被氧化,同時提供電子,使鐵轉變為亞鐵,並與硫結合形成黃鐵礦。
黃鐵礦在研究區垂深3000~3600m和4200m附近為常見膠結物,呈分散球粒狀或凝塊狀,常與粒間溶孔、貼粒縫伴生,含量15%~18%,(圖4.11)對應深部地層次生孔隙發育帶。結合綠泥石的演化特徵,可以認為酸溶性物質在還原介質條件的溶解是次生孔隙發育的主要原因。
4.3.2.6 粘土礦物膠結
碎屑岩中的粘土礦物能對碎屑顆粒起膠結作用,可分為它生和自生兩種類型。它生的常具有沉澱定向排列,自生的則以分散的孔洞充填物的形式出現,通常構成不規則的凝塊。
東營凹陷常見的粘土礦物有高嶺石、伊利石、蒙脫石、伊利石/蒙脫石混層和綠泥石等,其中高嶺石、綠泥石常呈分散質點狀孔隙充填,伊利石、蒙脫石常呈薄膜狀孔隙襯墊產出。
(1)高嶺石
電鏡下,高嶺石呈假六邊形或蠕蟲狀分布於顆粒表面或孔隙中(圖4.12,圖4.13)。高嶺石形成於酸性環境,鹼性環境中其穩定性減小:在富Ca2+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蒙脫石;在富K+的環境下,會轉變為伊利石。當溫度升至一定條件下高嶺石會消失,而且隨著地質年代的變老,高嶺石的數量會越來越少。高嶺石可以形成於成岩期及後生期。產狀有孔隙充填型和裂縫充填型兩種。它大致在150℃以上變得不穩定,當溫度升至一定條件下會消失,而且隨著地質年代的變老,高嶺石的數量會越來越少。
圖4.12 高嶺石填隙物坨165井,3173.70m,Es4
圖4.13 粒間充填書頁狀高嶺石牛30井,Es3
在坨71、鹽182等井的薄片觀察中,普遍可見自生高嶺石。其晶粒大小不一,多呈星點-鱗片狀或蠕蟲狀充填孔隙,常被油浸成褐色,而未受油污的高嶺石一般為無色。從坨144、牛30等井位掃描電鏡觀察,其自形程度較高,多為粒狀、書頁狀、片狀、蟲狀。高嶺石晶間微孔較發育,在鑄體薄片中觀察也較清楚。高嶺石的形成不僅降低了孔隙度和滲透率,而且它固著力較弱,在流體作用下易發生遷移,堵塞喉道。
(2)伊利石
在碎屑岩膠結物中常呈片狀、蜂窩狀、絲縷狀等形態出現。集合體形態多呈鱗片狀、碎片狀及羽毛狀,通常呈顆粒包膜或孔隙襯邊形式出現,有時呈網狀分布於孔隙中(圖4.14,圖4.15)。伊利石在電鏡下呈絨球狀充填於孔隙之間,容易堵塞孔喉。自生伊利石的含量隨著深度的增加逐漸增加,在沙三段約為20%,到沙四段達到45%左右。成岩期最明顯的特徵是其結晶度隨埋藏深度增加而變好。
(3)蒙脫石
自生蒙脫石常出現於含火山物質較豐富的砂岩中,常呈棉絮狀及不規則的厚層波狀薄片分布於粒間孔隙匯總及包覆於顆粒表面,它通常由於呈極細粒的鱗片狀集合或呈絮狀,顯微鏡下幾乎無法識別,在掃描電鏡下呈砂粒表面的皺紋狀薄膜和蜂窩狀的薄膜形式出現。單晶體為不規則的細粒狀、捲曲的波狀薄片,表面常顯得極不平整,邊緣參差不齊。在碎屑岩成岩作用早期,蒙脫石含量較豐富,隨成岩作用的加強,將轉變為其他粘土礦物,在富K+的環境中轉變為伊利石,在富Mg2+、Fe3+的環境中轉變為綠泥石。
圖4.14 填隙物主要伊利石及含鐵方解石,石英有加大特徵,見有細粒狀石膏充填分布
圖4.15 填隙物主要為伊利石、細粒狀石鹽
(4)伊利石/蒙脫石混層
伊利石/蒙脫石混層礦物是砂岩中粘土礦物的組成部分,含量約佔20%~30%。以往成果表明:伊利石/蒙脫石混層比的變化受溫度和埋深的控制,蒙脫石向伊利石及綠泥石轉化是劃分成岩的重要標志之一。
(5)綠泥石
自生綠泥石常出現於埋藏較深的岩石中,電鏡下單晶呈近似六邊形鱗片,表面平滑平整,輪廓清晰,大小均勻,直徑一般為2~3μm,雜亂堆積,如一片片散落的柳葉,這
圖4.16 東營凹陷下第三系深層粘土礦物垂向演化圖
是綠泥石最普遍的形態特徵。集合體形態很有特色,除葉片狀雜亂堆積外,常見葉片組成的極為美麗的花朵狀及絨球狀。
粘土礦物在垂向上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伊利石/蒙脫石混合粘土礦物在垂深3000~3300m具有一條迅速轉化帶,混層比由35%降到20%;在5000~5200m出現另一轉化帶,混層比降到10%。高嶺石含量一般不超過20%,,在3200m以下急劇減少,但在3700~4000m和5100~5400m略增加,演變特徵與次生孔隙帶在深度上相對應。伊利石一般為20%~70%,3400m、4700m和5200m附近可達80%,且與綠泥石含量相互消長(圖4.16)。綠泥石含量一般10%~40%,隨深度增加有3個高含量段:3500~3700m、3900~4300m和4800~5200m,分別與深層次生孔隙發育帶對應(圖4.16)。東營凹陷深層90%的樣品視膠結率大於50%,說明儲層普遍受到較強—強膠結;而視膠結率與孔隙度呈明顯的負相關關系,表明膠結作用是損害深部儲層物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圖4.17 東營凹陷下第三系深層粘土礦物垂向演化擬合
圖4.17為粘土礦物含量隨深度的指數擬合,從圖上可以看出,伊利石/蒙脫石含量、伊利石含量、高嶺石含量、綠泥石含量、伊利石/蒙脫石混層比隨深度變化呈現出一定的趨勢,其中,伊利石/蒙脫石含量隨著深度的加深,整體趨勢是含量減少,伊利石含量、高嶺石含量具有兩段式,伊利石含量在3500m以上隨著深度的加深而增加,在3500m以下隨著深度的增加略有減少;綠泥石含量在深度上也是呈兩段式,其中在5200m左右以上隨著深度增加而增加,在5200m左右以下隨著深度增加是減少的;而伊利石/蒙脫石混層比則是隨著深度的增加是減少的,只是有些減少的比較慢,有些減少的比較快。總體來說,擬合趨勢反應了礦物隨著成岩作用的變化。
⑨ 卵石、礫石膠結,學名是什麼
按你說的情況,在地質學上屬於礫岩。
礫岩是指由50%以上直徑大於2㎜的顆粒碎屑組成的岩石。其中由滾圓度較好的礫石、卵石膠結而成的成為礫岩;由帶稜角的角礫石、碎石膠結而成的成為角礫岩。礫岩的形成決定於3個條件:有供給岩屑的源區;有足以搬運碎屑的水流;有搬運能量逐漸衰減的沉積地區。因此,地形陡峭、氣候乾燥的山區,活動的斷層崖和後退岩岸是礫岩形成的有利條件。
詳細資料,你可查閱相關地質資料,希望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⑩ 壓實作用及膠結作用
在扶楊油層砂岩成岩過程中,壓實及膠結作用是使儲層孔隙度及滲透率降低的直接因素。前人研究成果表明,三肇凹陷不同成因砂體受壓實及膠結作用的程度不同,其中分流河道砂體及河口壩砂體受壓實作用影響比受膠結作用影響程度大,而席狀砂體孔隙降低主要因素是膠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