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廣廈事件是什麼
虛構財務報表事件,財務資料全部神秘「消失」,造假違規公司單據。
2002年5月中國證監會對銀廣夏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間累計虛增利潤77 156.70萬元,其中:1998年虛增 1776.10萬元,由於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廣夏1998年及之前年度的財務資料丟失,利潤真實性無法確定;
1999年虛增 17 781.86萬元,實際虧損 5 003.20萬元;2000年虛增56 704.74萬元,實際虧損 14 940.10萬元;2001年 1-6月虛增 894萬元,實際虧損2 557.10萬元。
從原料購進到生產、銷售、出口等環節,公司偽造了全部單據,包括銷售合同和發票、銀行票據、海關出口報關單和所得稅免稅文件。
2001年9月後,因涉及銀廣夏利潤造假案,深圳中天勤這家審計最多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會計師事務所實際上已經解體。財政部亦於9月初宣布,擬吊銷簽字注冊會計師劉加榮、徐林文的注冊會計師資格;
吊銷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資格,並會同證監會吊銷其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同時,將追究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的責任。
(1)st銀廣夏擴展閱讀:
審計模式:
在銀廣夏事件中,包括被處罰的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在內的個別人士稱,由於獨立審計准則沒有引入風險導向審計,致使簽字注冊會計師履行了必要的審計程序卻沒有發現銀廣夏管理層的舞弊行為。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副秘書長李爽認為,從我國頒布的獨立審計准則項目看,幾乎每個准則項目都引入了風險導向審計思想,絕非用制度基礎審計所能概括的;
而且簽字注冊會計師根本沒有履行必要的審計程序,未按照獨立審計准則執業,並非履行了必要的審計程序卻沒有發現銀廣夏管理層舞弊行為。
在銀廣夏案例中,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疏於執行已頒布的獨立審計准則,在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兩方面均存在重大過失。
連最基本的公認審計原則都沒有遵守,最基礎的審計程序都沒有執行,更何談建立在內部控制結構非常完善基礎上的風險導向審計。
Ⅱ 銀廣夏事件的審計後話
1.原中天勤審計客戶流向
原中天勤的上市公司審計客戶以廣東,尤其是深圳居多。2000年度審計客戶64家,其中33家的注冊地在深圳,而2001年度取得原中天勤客戶最多的三家事務所都是深圳本地事務所:大華天誠(9家),南方民和(8家)和深圳鵬城(6家)。另外,在客戶選擇事務所與該客戶的簽字注冊會計師加盟新事務所之間,存在相當高的關聯度,超過1/3的客戶與其簽字注冊會計師「共進退」。
2.難覓審計機構
自從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被有關部門認定為有重大違規行為以後,以前聘請中天勤作財務審計的上市公司紛紛改聘。在距離銀廣夏計劃的2001年年報披露的時間一一2002年4月19日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之際,公司還沒有確定由哪家會計師事務所來審計財務報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由於銀廣夏的特殊性,一般來說,會計師事務所可能不會願意受聘。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是否可以借鑒美國對安然公司的做法,對銀廣夏指定審計機構,以保證銀廣夏年度財務報告的正常披露,從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但是,由於銀廣夏存在系統性財務做假的問題,用一般的程序性審計的方法難以進行審計,所以,即使銀廣夏現在開始聘請審計機構,短期內完成審計工作也有很大難度。
3.上海上會會計師事務所受聘
2002年4月8日,在距離預約年報公布時間不足2周的時候,銀廣夏終於公告聘請上海上會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公司的會計報表審計、凈資產驗證及其他相關的咨詢服務等業務。上海上會會計師事務所的銀廣夏項目負責人表示,不管銀廣夏是不是問題公司,總是需要會計師來為它做審計,上海上會不會對銀廣夏另眼相待,將會本著公正獨立的立場來完成審計。早在2002年2月初,中聯實業開始對銀廣夏進行重組之時,上海上會就開始為銀廣夏做資產凈值的調查工作,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對銀廣夏的情況也較熟悉,銀廣夏方面也非常希望他們來進行年報的審計工作,因為只有他們繼續做才有可能順利、按時完成年報審計工作。
4.改聘中勤萬信會計師事務所
2002年8月,已經兩次推遲半年報披露時間的ST銀廣夏宣布,鑒於公司與上海上會會計師事務所無法就2002年中期審計業務約定書有關審計費用的條款達成一致,上海上會會計師事務所已經提出辭聘,現擬改聘中勤萬信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公司2002年中期會計報表審計、凈資產驗證及其他相關業務,聘期1年。公司為何改聘會計師事務所,新聘的會計師事務所是否能在規定時限內完成半年報的審計工作呢?對於要靠半年報定「生死」的ST銀廣夏來說,只有在8月31日之前披露半年報,並且保證半年報不虧損的情況下,才有可能不退市。這次半年報能否盈利,會計師的審計非常關鍵,而目前的會計師事務所非常重視
對自身風險的控制。ST銀廣夏稱,雖然公司聘上海上會會計師事務所的聘期為1年,但由於雙方是就每一項業務分別簽合同,上次的合同是單就2001年年報的審計相關業務所簽的,在商談2002年半年報的合同時,上海上會認為審計的工作量越來越大,提出的審計費用公司無法接受。上海上會會計師事務所銀廣夏項目負責人稱,上市公司與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相互選擇可以說是一種商業行為,事務所對審計費用的要求與公司預計的數額差距較大,加之銀廣夏目前的財務狀況也欠佳,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他們選擇退出。中勤萬信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人員目前已經進入銀廣夏開始工作。該事務所表示,前期考察時已經對銀廣夏半年報審計的工作量進行了判斷,此次安排的人員素質高,而且規模大,應該能夠按時完成工作。
5、拒絕出具審計意見
2004年4月,因持續經營能力具有重大不確定性,中勤萬信會計師事務所對ST銀廣夏日前公布的2003年年報拒絕出具審計意見。ST銀廣夏2002年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40.63萬元,同比下降66%,凈利潤—6 109.86萬元,每股收益一0.12元,調整後的每股凈資產為一1.49元。審計報告顯示,ST銀廣夏仍然存在大量到期債務和對外擔保的連帶清償責任。其中,已逾期的長短期銀行借款49 554.6萬元,借款或發行債券涉及的重大訴訟 62 855.74萬元,拖欠貨款涉及的訴訟6 515.81萬元;另外,或有負債總額也比較大,但目前尚無法預計;同時公司還面臨中小股東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的可能。由於ST銀廣夏主要的經營性資產處於被抵押、訴訟保全或強制執行中,公司缺乏足夠的流動資金解決債務問題。
6.造假者受法律懲處
依照現行的《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造成股東或他人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或致使股票被取消上市資格或交易被迫停牌的,應予以立案追究。2003年9月1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銀廣夏刑事案做出一審判決,原天津廣夏董事長兼財務總監董博因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同時,法院以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分別判處原銀川廣夏董事局副主席兼總裁李有強、原銀川廣夏董事兼財務總監兼總會計師丁功名、原天津廣夏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閻金岱有期徒刑二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3萬元至8萬元;以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分別判處被告人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劉加榮、徐林文有期徒刑二年零六個月、二年零三個月,並各處罰金3萬元。
7.民事訴訟
我國有關部門起草的《關於審理涉及中介機構民事責任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一稿)第4條規定:「中介機構所指派的執業人員在執業過程中違反執業准則,未盡高度注意義務或者忠實義務的,給委託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應當退還委託人交納的委託費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如果中介機構所指派的執業人員已經嚴格遵守執業准則勤勉盡責也無法發現虛假成分的,中介機構不承擔民事責任。」這個文件說明我國法律界已經重視獨立審計准則的作用。
2002年7月30日,寧夏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受理來自上海的楊善礎等四名股民訴銀廣夏虛假證券信息披露侵權糾紛案。2004年4月20日,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向ST銀廣夏發出《應訴通知書》,受理公司與陳壽華等33人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糾紛案。這是繼2002年7月之後,強調「先刑後民」的銀川中院再度受理針對銀廣夏虛假陳述的民事賠償案件。
Ⅲ 2001年銀廣夏事件是怎麼回事
天津廣夏1999年、2000年獲得「暴利」的萃取產品出口,純屬子虛烏有。整個事情--從大宗萃取產品出口到銀廣夏利潤猛增到股價離譜上漲--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中國證監會就對銀廣廈正式立案稽查,多名涉案當事人被移交司法機關,銀廣廈股票從每股30多元直落到4元多,以16個跌停板創中國股市之最。
(3)st銀廣夏擴展閱讀:
《財經》雜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發《銀廣廈陷阱》,引發中國證券市場的軒然大波。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深入調查,記者在這篇文章中指出,銀廣廈過去兩年股價暴漲的背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銀廣廈投資者的巨額損失,又引發股民要求建立證券市場民事訴訟和賠償機制的呼聲。另外,由此引發了公眾對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機,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股市的大幅調整。
利潤率高達46%(2000年),而深滬兩市農業類、中草葯類和葡萄釀酒類上市公司的利潤率鮮有超過20%的。
簽下總金額達60億元合同的德國誠信公司(fedelity trading gmbh)只與銀廣夏單線聯系,據稱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實上卻是注冊資本僅為10萬馬克的一家小型貿易公司。
1998年及之前的財務資料全部神秘「消失」。
Ⅳ 股票 st銀廣夏000557是深圳的股票嗎
000開頭的為深圳主板、300開頭的為深圳創業板、002開頭的為深圳中小板。
Ⅳ ST銀廣夏目前是什麼狀況什麼時候能開盤啊望懂行的大哥指教
話說我媽也被這套住了。。。
Ⅵ ST銀廣夏是什麼股
所屬板塊:寧夏板塊,釀酒行業板塊,ST概念板塊,西部開發板塊。
公司名稱: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GUANGXIA (YINCHUAN) IDUSTRY CO., LTD
曾用名:銀廣夏A->ST銀廣夏->*ST廣夏->ST廣夏->GST廣夏->ST銀廣夏
A股代碼:000557 A股簡稱:*ST廣夏
證券類別:深交所風險警示板A股 所屬行業:釀酒行業
Ⅶ st廣夏股票最新消息 st廣夏000557為什麼
傳聞有很多,有確鑿的信息的還沒有,等待最終的公告吧,不重組就會破產.
Ⅷ 關於*ST廣夏(000557)連續十五個跌停的故事
這是一份銀廣夏造假大賬:1998年至2001年期間,累計虛構銷售收入104962.6萬元,少計費用4945.34萬元,導致虛增利潤77156.7萬元,其中1998年虛增利潤1776.1萬元;1999年、2000年、2001年上半年分別虛增利潤17781.86萬元、56704.74萬元、894萬元,當期實際虧損分別為5003.2萬元、14940.1萬元、2557.1萬元。7.71億元的巨大利潤"氣球",就這樣通過中報、年報在股市升空,打造出銀廣夏"中國大藍籌股"的形象,讓眾多投資者怦然心動,掉進陷阱。
此案2001年8月被媒體披露,8月3日,中國證監會對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立案調查。8月4日起股票停牌,8月6日,調查組進駐銀廣夏,對公司整體情況進行調查,初步認定銀廣夏存在造假問題,"2001年9月5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新聞指出,已查明銀廣夏公司通過各種造假手段虛構巨額利潤的事實,查明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及其簽字注冊會計師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為銀廣夏公司出具了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證監會依法將涉嫌證券犯罪人員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對發現的其他與此案相關的違法違規行為繼續進行深入調查。9月10日股票復牌,就開始了它的"跌停之旅"。
Ⅸ st銀廣夏,這只股票前景如何
被爆炒過的,一般都會成為垃圾。建議別動
Ⅹ 銀廣夏事件的介紹
銀廣夏公司全稱為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現證券簡稱為ST廣夏(000557)。1994年6月上市的銀廣夏公司,曾因其驕人的業績和誘人的前景而被稱為「中國第一藍籌股」。2001年8月,《財經》雜志發表「銀廣夏陷阱」一文,銀廣夏虛構財務報表事件被曝光。專家意見認為,天津廣夏出口德國誠信貿易公司的為「不可能的產量、不可能的價格、不可能的產品」。以天津廣夏萃取設備的產能,即使通宵達旦運作,也生產不出所宣稱的數量;天津廣夏萃取產品出口價格高到近乎荒謬;對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產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設備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