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拉姆斯菲爾德
擴展閱讀
宏特精密股票行情 2025-07-19 19:53:19
600621華鑫股份股票行情 2025-07-19 19:44:29

拉姆斯菲爾德

發布時間: 2021-07-07 22:24:43

『壹』 請問:「這是自由的瑕疵。自由的人民也有犯錯和犯罪的自由!」,這句話是美國時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說

美聯社駐巴格達記者站女站長Vivian Salama於3月6日編發了一條關於IS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的尼姆魯德毀壞古文物的新聞稿,標題被寫成「義憤:極端分子拿走古代雕塑,毀壞伊拉克(文物)現場」
Salama女士這篇文章,連同她第二天(3月7日)又寫的一篇「IS正在毀滅另一個伊拉克考古現場」,正在產生全球性的影響,引起了很廣泛的「義憤」

到底是誰在系統地毀滅古伊拉克文明?

故事首先要回到2003年春天的伊拉克戰爭。美國對伊拉克國土的空中打擊是3月20日開始的,到了4月上旬,戰局已沒有了懸念,聯軍宣布:戰爭的第一階段將在4月15日結束。
其實不僅是一個沒有懸念的戰局,而是一整套的既定方案,戰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除了一兩個中國軍事專家還在電視上發著「薩達姆的共和國衛隊哪兒去了?」之類的疑問,沒有人再關心戰場上的勝負。小布希在日後的回憶錄Decision Points里透露了他那時的心思,沒有任何事情能夠阻止他將戰爭進行下去,就算有機會提前斬首薩達姆他也不幹,因為一切都精心策劃好了。薩達姆根本不是目的,這一點他比誰都更明白。
就在戰爭第一階段結束前三天的4月12日這一天,巴格達市中心某地,燃起了一場異常詭異的大火,這場大火混身在遍地開花的爆炸和濃煙當中,靜悄悄地燃起,在完成了其使命之後,又黯然熄滅。
只有很少人知道,這是一次預謀已久的毀滅,它屬於第一批目標之一,必須在美軍地面部隊於4月8日進入巴格達後盡快實施,但又要趕在大規模轟炸結束前趁亂完成,這樣,引起外界注意的可能最小。
大火燒的是伊拉克國家圖書館。事後統計,有不少於4萬多箱合計約1億頁紙的文獻被盜或被毀。
與國家圖書館被燒的同時,是同樣位於巴格達的伊拉克國家博物館遭到嚴重洗劫,事後統計,共有不少於17萬件文物被盜或被毀。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一位教授將其稱為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災禍,在他看來,13世紀蒙古騎兵入侵此地時也不過如此了。「兩河文明」一向被認為是人類文明最早的搖籃,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位列世界前三。據他評估,把佛羅倫薩的烏菲茲美術館、巴黎的盧浮宮和華盛頓所有博物館的館藏全加起來,也抵不了這一次的損失。
從4月9日開始,最晚到4月12日,巴格達城內主要的文物和資料館所,就都被洗劫一空了,而4月12日的那一把大火,只是一個象徵戰役勝利的狂歡焰火。觀賞焰火的人遠在美國紐約,他們屬於一個叫做ACCP的私人組織,全稱為「美國文化政策理事會」,其主要成員包括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董事會前執行副總裁阿斯頓·霍金斯、古董收藏家謝爾比·懷特、蓋迪博物館前館長阿瑟·霍頓、金寶美術館前董事埃德蒙·皮爾斯伯里、文物法律專家約翰·梅里曼等,是一個古董文物收藏者、研究者和法律顧問組成的團體,組織成員有幾十人。
此案當時在國際文化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事後有媒體追蹤到了這個組織,該組織在伊拉克戰爭開始前一年臨時成立,並於伊拉克戰爭開始不久自行解散,連網站都沒了蹤影。有充分證據表明,該組織依仗其顯赫的身份,得以提前接觸美國總統的戰爭班子,並將他們的秘密計劃塞進了戰爭總計劃當中。
而從4月8日到4月12日,ACCP組織的人員在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的掩護之下,對伊拉克最重要的古文物進行了系統性的劫掠和毀滅。
親愛的弟兄們,多久沒有這種機會了?上一次還是1900年洗劫北京圓明園吧?!原以為自那以後不會再有這種機會了,畢竟帝國主義時代已經結束很久了,沒想到竟然又來了,甚至更美妙!這一次可是蘇美爾、古巴比倫、古亞述!比古中華更早的一批文明寶藏!
據我所知,才女Vivian Salama女士恰恰就是在2003年那一年從美國紐約來到中東為美聯社做新聞的。對於那一場真正的、空前的文物浩劫和古文明毀滅,她不可能不知道,但在最近這兩篇同樣題材的新聞報道中,她卻隻字未提。
她在文章中提到IS毀壞了尼姆魯德古城,事實可能是如她所說,但這個位於北部邊疆摩蘇爾地區的古跡,與首都巴格達國家博物館和國家圖書館的館藏文物怎麼比?就好比是有人毀壞了甘肅的玉門關,媒體在大喊大叫的同時,卻對有人洗劫了北京故宮和圓明園這個大案隻字不提!
她在文章中提到尼姆魯德古城是距今3000多年的古亞述王國首都,事實也沒錯,但古亞述的文物與古蘇美爾、古烏魯克的文物又差了多少個世代、多少個等級?在2003年那次洗劫中被毀的文物,大多是公元前3000年至3500年代表整個人類最初文明之光的文物,距今已有5000多年,比古亞述文物還要早2000多年!
英國《獨立報》駐中東記者是2003年「4-12」世紀大案發生後第一批進入現場的記者之一,他在報道中寫道:
「成千上萬的碎片散落在地板上,都是伊拉克歷史的無價文物。洗劫者一個展櫃接一個展櫃地下手,亞述人、巴比倫人、蘇美爾人、美迪斯人、波斯人和希臘人的雕塑、陶罐、雙耳細頸橢圓土罐,被系統地摔到地上,並碾成粉末……我們的雙腳踩在碎片上嘎嘎作響,那是至少已有五千年歷史的大理石底座、石頭雕像和陶罐,它們躲過了巴格達歷史上每一次的陷落和外族入侵,而終於毀在美國人來『解放』這座城市之際……當我在一個展櫃前點亮我的手電筒,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所有標明『公元前3500年』的陶罐都被摔得粉碎!為什麼?他們要干什麼?為什麼美國人會允許暴徒們這么做?……」
Salama女士甚至還在報道中提到尼姆魯德事件在全世界引起的廣泛「義憤」和聯合國官員對IS的譴責。她引用一位當地學生的話「只有罪犯和野蠻人心腸的人才會這樣做,才會毀滅數千年前的藝術珍品」,她又引用聯合國官員的話「所有這些都是令人震驚和悲劇性的人類破壞行為」,引用伊拉克政府官員的話「尼姆魯德的毀壞是伊拉克歷史的重大損失」。
她為什麼不讓讀者知道,在2003年那場浩劫中世界各地正直人士對美國政府是如何譴責的?美國政府又是如何辯解的?

我來復原一下當時情形吧。浩劫發生後,來自世界各地、社會各界,尤其是從聯合國官員到考古學界學者們的責問,猶如一場圍殲美國的反擊戰,Salama女士今天所引用的批評,當時無一不曾出現過。然而,美國政府的辯解卻近乎無理取鬧,時任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竟說:「這是自由的瑕疵。自由的人民也有犯錯和犯罪的自由!」

世人目瞪口呆,繼而恍然大悟,因為人們很快就從電視上看到,巴格達大學這座建於13世紀的世界著名古跡也被當作了轟炸目標,古吾珥城的遺址被改建成軍事基地,聯軍的坦克漫無目標地在巴比倫的古街道上碾來碾去…
人們終於明白了,這就是美國的本意,它不僅要摧毀這個國家的現在,還要清除它的歷史遺產!抹掉它的文化身份!鬧了半天,「文化滅絕」正是伊拉克戰爭的組成部分!
至於美國為什麼要這么做,到底是受誰的指使或在什麼人的操縱之下這么做,那是另一個更大更長的故事了。容後再談

『貳』 拉姆斯菲爾德的個人履歷

1958年任俄亥俄州眾議員戴維·丹尼森的行政助理。
1959年任密歇根州眾議員羅伯特·格里芬的行政助理。
1960年至1962年在芝加哥貝克爾公司所屬的投資銀行任投資經紀人。
1963年1月至1969年5月任國會眾議員。
1969年5月任經濟機會辦公室主任和總統助理。
1970年至1973年任總統顧問。
1971年10月任財產調查局局長和生活費用委員會主任。
1973年1月任美國常駐北約組織代表。
1974年8月任白宮辦公廳主任。
1975年11月至1977年1月任國防部長,當時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國防部長。
1977年6月至1985年任伊利諾伊州瑟爾和斯科基公司首席執行官。
1983年至1984年任總統武器控制顧問委員會和政府安全事務顧問。1983年11月至1984年5月曾任美國總統中東特使。
1985至1990任威廉·布萊爾公司高級顧問。
1990年至1993年任通用儀器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997至2001年間,為吉利德科學公司的董事會主席
2000年12月28日,被當選總統喬治·布希提名為國防部長。
2001年1月20日獲參議院批准。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兩次出任國防部長的人。
1977年獲總統自由勛章。曾任政府工作委員會、科學和星際航行委員會和兩院經濟聯合委員會等委員。他還是蘭德公司理事會理事長,東方航空公司、人民能源公司、本迪克斯公司、西爾斯·羅巴克公司的董事。
2006年美國期中選舉前夕,軍方報章社論要求拉氏辭職,而其亦於2006年11月8日,選舉後翌日宣布辭職。
據悉,布希總統已經批准了他的辭職請求。
1954年與喬伊斯結婚,他們有三個孩子。
1974年11月、1994年9月和1999年10月訪問中國。

『叄』 拉姆斯菲爾德的介紹

拉姆斯菲爾德乃德裔美國人,1975年已被當時美國總統福特委任作國防部長,乃歷屆內閣最年輕的國防部長,當喬治·布希當選為美國第四十三任總統時,拉姆斯菲爾德被布希委任再出任國防部長一職,成為歷屆內閣中最年長的國防部長。

『肆』 拉姆斯菲爾德個人簡歷

唐納德·亨利·拉姆斯菲爾德 (Donald Henry Rumsfeld) 1932年7月9日生於芝加哥。1954年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獲文學士學位。1954年至1957年在美國海軍當飛行員和飛行教官。在校期間是橄欖球

隊的主力,並曾獲海軍摔跤比賽冠軍。

1958年任俄亥俄州眾議員戴維·丹尼森的行政助理。1959年任密歇根州眾議員羅伯特·格里芬的行政助理。1960年至1962年在芝加哥貝克爾公司所屬的投資銀行任投資經紀人。1963年1月至1969年5月任國會眾議員。1969年5月任經濟機會辦公室主任和總統助理,1970年至1973年任總統顧問。1971年10月任財產調查局局長和生活費用委員會主任。1973年1月任美國常駐北約組織代表。1974年8月任白宮辦公廳主任。1975年11月至1977年1月任國防部長,當時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國防部長。

1977年6月至1985年任伊利諾伊州瑟爾和斯科基公司首席執行官。1983年至1984年任總統武器控制顧問委員會和政府安全事務顧問。1983年11月至1984年5月曾任美國總統中東特使。1985至1990任威廉·布萊爾公司高級顧問。1990年至1993年任通用儀器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2000年12月28日,被當選總統喬治·布希提名為國防部長,2001年1月20日獲參議院批准。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兩次出任國防部長的人。

1977年獲總統自由勛章。曾任政府工作委員會、科學和星際航行委員會和兩院經濟聯合委員會等委員。他還是蘭德公司理事會理事長,東方航空公司、人民能源公司、本迪克斯公司、西爾斯·羅巴克公司的董事。

2006年美國期中選舉前夕,軍方報章社論要求拉氏辭職,而其亦於2006年11月8日,選舉後翌日宣布辭職。

據悉,布希總統已經批准了他的辭職請求。

1954年與喬伊斯結婚,他們有三個孩子。

1974年11月、1994年9月和1999年10月訪問中國。
附(資料提供者:無常冥使):拉氏名言
在記者招待會上談到伊拉克是否有大規模殺傷武器時,拉氏說道:「我一向對尚未發生的事情的有關報道感興趣,因為就象我們都知道的那樣,有一些眾所周知的事情;我們知道一些我們知道的事情。我們還知道一些很明顯的未知事情;那就是說,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我們不知道。但也有沒人知道的未知事情-----也就是我們不知道的未知事情。」這就是著名不蒙死你不罷休的「知道論」。
伊拉克戰爭前夕拉氏在五角大樓新聞發布會上受記者提問「美國是否會發動伊拉克戰爭?」。 拉氏於是答出讓世界頭暈的「發生論」:「你們知道許多新聞,你們每天都被告知事實上沒有發生的新聞,大家似乎也不覺得麻煩:把它們印刷成了報紙,於是,全世界便認為這些新聞真的發生了,其實,它們沒有發生。每一個人都渴望獲知這些新聞,在這些新聞還沒有發生的時候。於是,全世界長期都在獲知一些沒有發生的新聞,其實,它們沒有發生。我能告訴你們的是,它還沒有發生,只是快發生了。 」
———拉姆斯菲爾德2003年2月28日五角大樓新聞發布會
「我不會說未來一定比過去更難預測。在我看來,過去的那些事情在它們剛剛開始的時候也曾經是不可預測的。」-2003年
「我們確實知道,拉登要麼在阿富汗,要麼在其它國家,要麼已經死亡。」
「死亡更容易使人們對戰爭產生悲觀看法。」-2003年。
「你在說好話的同時帶上槍會比你只說好話獲得更多的東西。」-1998年就國際外交政策發表觀點時引用美國黑手黨首領艾爾·卡彭曾經說過的話,也反映出拉氏兇殘的個性。
「正如你所知道的,你是用你現有的軍隊去打仗,而不是你希望以後能夠擁有的那種軍隊。」-2004年。
「我們有一句格言:『如果你已在洞里,就不要再挖了。』哦,我不確定我是否說過這句話。」-2002年拉氏的「不知所雲論」。
「要有能力去辭職,這將提高你對總統的價值,這會有助於你的工作表現。」-1974年拉氏一句奴相盡露的驚世之語。

『伍』 唐納德·亨利·拉姆斯菲爾德的生平

拉姆斯菲爾德乃德裔美國人,祖先在十九世紀由德國的不萊梅移居到美國的伊利諾州,而拉姆斯菲爾德則在伊利諾州長大,家人現時都在當地居住。拉姆斯菲爾德生於芝加哥的一個房地產商家庭。1954年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獲文學士學位。1954年至1957年在美國海軍當飛行員和飛行教官。在校期間是橄欖球隊的主力,並曾獲海軍摔跤比賽冠軍。
1963年1月至1969年5月,拉姆斯菲爾德任國會眾議員。1969年5月,他被尼克松總統看中,出任總統助理和「經濟機會辦公室」主任,1970年至1973年任總統顧問。1971年10月任財產調查局局長和生活費用委員會主任。1973年1月任美國常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代表。1974年8月任白宮辦公廳主任。
1975年11月至1977年1月,拉姆斯菲爾德在福特政府中任國防部長,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國防部長。此後,他轉往企業界發展,先後出任西爾醫葯和通用儀器兩家大公司的總裁。
2001年1月,布希就任美國總統後,拉姆斯菲爾德在布希內閣中出任國防部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兩度出任國防部長的人。2004年12月,他留任國防部長職務。
2006年,隨著美國在伊拉克戰爭泥潭中越陷越深,美軍傷亡數字不斷攀升,美國民眾對布希政府的對伊政策普遍感到不滿。作為對伊政策主要制定者之一的拉姆斯菲爾德,一直面臨輿論要求其辭職的巨大壓力。此外,在他任內發生的美軍一系列虐囚事件曝光,也使得拉姆斯菲爾德飽受各界批評。11月8日,拉姆斯菲爾德辭去國防部長的職務。
拉姆斯菲爾德是布希政府中「鷹派」力量的代表。出任國防部長後,拉姆斯菲爾德不遺餘力地推動建立導彈防禦系統,並且策劃和指揮了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兩場戰爭,被普遍認為是布希政府中的強硬派人物之一。 1977年獲總統自由勛章。曾任政府工作委員會、科學和星際航行委員會和兩院經濟聯合委員會等委員。他還是蘭德公司理事會理事長,東方航空公司、人民能源公司、本迪克斯公司、西爾斯·羅巴克公司的董事。
1954年與喬伊斯結婚,他們有三個孩子。
1974年11月、1994年9月和1999年10月訪問中國。2005年10月,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

『陸』 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的妻子

約翰·愛德華茲 被邀請的人物包括BP的老闆約翰·布洛文尼,美國參議院議員約翰·愛德華茲和比爾·蓋茨夫人。過去參會的人還包括亨利·基辛格、查爾斯王子、比爾·柯林頓、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等等。

『柒』 唐納德·亨利·拉姆斯菲爾德的失勢下台

遭海陸空三軍集體「逼宮」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遭遇海陸空三軍集體「逼宮」,4家軍方報紙集體發表社論,要其下台。作為總統布希的左膀右臂,拉姆斯菲爾德此刻受到這種待遇,無疑給共和黨在2006年11月7日中期選舉中的前景又蒙了一層灰,「布希可能丟了國會」的預測在美國鋪天蓋地。
多名退伍將軍要求拉姆斯菲爾德下台
美國退伍將軍約翰·巴蒂斯特在2006年4月12日要求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辭職。他是近幾周來第四名要求拉氏辭職的退伍將軍。
激怒公眾過半美國人要他下台
2004年:至少已有6位聯邦參議員公開批評拉姆斯菲爾德,其中4位是屬於共和黨人。
稱布希曾見面力挺不考慮辭職
據美國《僑報》報道,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正在經受新一輪的攻擊。他2006年10月1日表明自己沒有考慮要辭職,近日以來總統布希和他私人談話,繼續表示對他的支持。
伊拉克問題使拉姆斯菲爾德失勢
2003年:美國《華盛頓郵報》9月14日發表文章說,自三年前重返五角大樓以來一直走紅的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現在受到美國國會和軍事機構中很多人批評的批評。人們批評他應對美國在伊拉克面臨的問題承擔責任,包括美軍傷亡不斷上升以及每周超過10億美元的費用。
布希拉姆斯菲爾德唇亡齒寒「丟車保帥」何其難
2004年:前賴斯,現有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最近美國總統布希的愛將相繼成為聽證會的「風頭」人物。如果說賴斯曾經處在「暴風口」,那麼拉姆斯菲爾德眼下的日子用「火山口」來形容並不為過:他所必須面對的不是文字資料,而是被公之於眾、具有極大沖擊力和殺傷力的圖片與錄像帶;他所需要交待的也不只是事實,而是事實背後的責任和道義。 在2006年11月7日舉行的美國中期選舉中,共和黨不敵民主黨的圍攻,輸掉了國會參眾兩院多數黨的地位。民主黨12年以來首次獲得兩院控制權。美國總統布希在對這一選舉結果表示驚訝、失望和承擔「大部分責任」之餘,還向媒體公布了內閣重臣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辭職」的消息。
民主黨最終在美國中期選舉後的第一天確認奪回國會參眾兩院的控制權。但當天真正讓華盛頓感到震動的消息是拉姆斯菲爾德辭去美國防部長。中期選舉是美國選民對伊拉克戰爭的一次全民公決,身為總統的布希不得不順應民意。只是大多數人沒想到布希「低頭認錯」來得這么突然。
選舉前一天美軍報發表拉氏該下台了的社論
就在中期選舉前不久,布希還在媒體前信誓旦旦地表示:拉姆斯菲爾德在任滿前不會下台。沒料到在中期選舉前,布希就已決定無論選舉結果如何,拉姆斯菲爾德都要走人。他和拉姆斯菲爾德及接替人羅伯特·蓋茨在克勞福德農場已進行過密談。2006年11月8日,布希在白宮記者會上透露說:「在和拉姆斯菲爾德進行了一系列深思熟慮的談話後,我們一致認為,現在是更換國防部領導人的適當時機。」
發動伊拉克戰爭是布希上台6年來最重大的一個決策行動,也是最受非議的一個決策。隨著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事得到證實,伊拉克境內暴力事件層出不窮,美軍在伊拉克的傷亡人數不斷上升,美國國內對布希的伊拉克政策批評聲不斷升級,布希的民意支持率不斷下滑。作為伊拉克戰爭的設計師,拉姆斯菲爾德自然成為人們攻擊的直接對象,該不該下台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拉氏本人。性格倔強的他在國會議員的逼問下也公開表示自己曾兩次提交了辭呈,但都被布希挽留。
此次中期選舉,伊戰成為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辯論的焦點話題。布希不受歡迎的伊拉克政策已讓共和黨候選人感到大勢不妙,「倒拉」再成風潮。在選舉的前一天,美軍四大兵種的軍報同時刊載「是拉姆斯菲爾德下台的時候了」的社論,批評拉氏已失去了美軍方領導人、國會和民眾對他的信任。民主黨人取得選舉勝利後即表示,布希在中選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應是將拉氏撤職。
早在一個月前布希就有了撤換拉氏的跡象
拉氏已成為不受歡迎的伊拉克戰爭的「象徵」,布希順應民意撤換了拉氏。對於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一向桀驁不馴的拉氏顯得有些無奈和黯然神傷。但拉氏在白宮的告別講話還是不忘展現其幽默的一面,他引用邱吉爾的話說:「批評讓我受益匪淺,但我也決不會因為沒有批評而痛苦。」拉氏同時意有所指地表示:「它(伊拉克戰爭)不被了解,它太復雜了,人們難以明白。」在拉氏離開白宮時,布希用手輕輕拍打拉氏的後背表示安慰。
拉氏兩任國防部長,是切尼從政的啟蒙老師,布希撤換這樣一個內閣重臣說明在未來兩年裡布希將不得不調整其伊拉克政策。白宮的助手透露說,實際上早在一個月前就有了撤換拉氏的跡象,布希在與拉氏每周的會晤中都會商討伊拉克問題下一步該怎麼辦,布希以這種方式向拉氏表達了他要換人的想法。切尼的發言人拒絕透露切尼是否是一如既往地反對撤換拉氏。
布希承認選舉失利是一次重擊但仍希望駐伊美軍「得勝歸來」
布希總統在8日的新聞會上承認,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的失利對他是一次重擊。他同時說,伊拉克戰爭進展不利是共和黨失利的主要原因。「我承認許多美國人昨天投票表達了他們對那裡進展的不滿。」他說。他認為他的伊拉克政策推動速度過慢或者說沒有帶來足夠的進展。但是布希強調,這並不意味著美國軍隊現在就會撤離伊拉克,「我也希望部隊回來,但我要他們得勝歸來」。 布希警告美國的敵人不要因為民主黨即將接掌國會眾議院而感到高興。他說:「不管誰是美國總統,他都不會放棄保衛國家的職責。我們在如何保衛國家的問題上看法不同,但是我們都致力於保衛美國。這就是我的信念。」
布希在9日開始與民主黨領導人舉行磋商。他強調說:「讓我們走出這次選舉,擺脫黨派分歧,我們就可以開創一個新的合作時代,在今後兩年,為美國人民創造一個富有成果的兩年。」
即將成為眾議院議長的佩洛西表示,拉姆斯菲爾德的離任是努力解決伊拉克局勢的一個新開端。不過她表示:「民主黨不會找共和黨報仇,而是要幫助美國人民向前邁進,這就是我們的議程。」
新提名的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曾在1991年至1993年在老布希政府擔任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目前擔任得克薩斯州農工大學校長。蓋茨1966年就進入了CIA,在那裡工作了27年,服務於多位美國總統。2004年布希曾提名他擔任首任美國國家情報局局長,但遭其婉拒。
擁有豐富情報工作經驗的蓋茨在華盛頓被廣泛接受,他的行為方式與拉姆斯菲爾德截然不同,軍方領導相信他們的意見能得到充分的表達和尊重。蓋茨將如何扭轉美軍在伊拉克所面臨的被動局勢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確信他不會像拉姆斯菲爾德那樣成為伊戰失敗的「避雷針」和「替罪羊」。

『捌』 拉姆斯菲爾德的個人簡介

唐納德·亨利·拉姆斯菲爾德 (Donald Henry Rumsfeld) 1932年7月9日生於芝加哥。1954年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獲文學士學位。1954年至1957年在美國海軍當飛行員和飛行教官。在校期間是橄欖球隊的主力,並曾獲海軍摔跤比賽冠軍。
拉姆斯菲爾德乃德裔美國人,祖先在十九世紀由德國的不來梅移居到美國的伊利諾伊州,而拉姆斯菲爾德則在伊利諾伊州長大,家人現時都在當地居住。
拉姆斯菲爾德早在年青時代已加入美國國防部工作,專責海軍事務,並取得軍銜,1975年已被當時美國總統福特委任作國防部長,乃歷屆內閣最年輕的國防部長。下台後仍留在國防部工作,並擔任多項與國防有關的公職。當喬治·布希當選為美國第四十三任總統時,拉姆斯菲爾德被布希委任再出任國防部長一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兩次出任國防部長的人。

『玖』 關於拉姆斯菲爾德的演講

The Unknown As we know,
There are known knowns.
There are things we know we know.
We also know There are known unknowns.
That is to say We know there are some things We donotknow.
But there are also unknown unknowns,
The ones we don't knowWe dont know.
《不知道》

據我們所知,
我們已經知道一些,
我們知道我們已經知道一些,
我們還知道,
我們有些並不知道,
也就是說,
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我們還不知道,
但是,還有一些,
我們並不知道我們不知道,
這些我們不知道的,
我們不知道。
Reports that say something hasn't happened are always interesting to me, because as we know, there are known knowns; there are things we know we know," Rumsfeld told a news briefing. "We also know there are known unknowns; that is to say we know there are some things we do not know. But there are also unknown unknowns -- the ones we don't know we don't know."

『拾』 《拉姆斯菲爾德規則》讀書筆記,如何應對職場的最佳寶典

讀書筆記寫作方法
讀書筆記一般分為摘錄、提綱、批註、心得幾種,格式及寫法並不艱深,心得筆記中的讀後感有點麻煩,但只要懂得論點、論據和論證這三要素的關系,就會輕松拿下,因為讀後感不過就是一種議論文而已。很多應用文種只有在將來的工作實踐中才能具體應用,而讀書筆記屬日用文類,應即學即用。
常用的形式有:
提綱式—— 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為目的。通過編寫內容提綱,明確主要和次要的內容。
摘錄式——主要是為了積累詞彙、句子。可以摘錄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後熟讀、背誦和運用。
仿寫式——為了能做到學以致用,可模仿所摘錄的精彩句子,段落進行仿寫,達到學會運用。
評論式——主要是對讀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以肯定其思想藝術價值如何。可分為書名、主要內容、評論意見。
心得式——為了記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記下讀了什麼書,書中哪些內容自己教育最深,聯系實際寫出自己的感受。即隨感。
存疑式——主要是記錄讀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邊讀邊記,以後再分別進行詢問請教,達到弄懂的目的。
簡縮式——為了記住故事梗概、讀了一篇較長文章後,可抓住主要內容,把它縮寫成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