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什麼是核反應堆
擴展閱讀
大盤下跌時買股票 2025-07-19 18:49:42
高萌科技的股票行情 2025-07-19 18:40:30

什麼是核反應堆

發布時間: 2021-07-07 23:00:52

❶ 什麼是核反應堆

核反應堆,又稱為原子能反應堆或反應堆,是能維持可控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以實現核能利用的裝置。
核反應堆通過合理布置核燃料,使得在無需補加中子源的條件下能在其中發生自持鏈式核裂變過程。反應堆這一術語應覆蓋裂變堆、聚變堆、裂變聚變混合堆,但一般情況下僅指裂變堆。
根據用途,核反應堆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①將中子束用於實驗或利用中子束的核反應,包括研究堆、材料實驗等。
②生產放射性同位素的核反應堆。
③生產核裂變物質的核反應堆,稱為生產堆。
④提供取暖、海水淡化、化工等用的熱量的核反應堆,比如多目的堆。
⑤為發電而發生熱量的核反應,稱為發電堆。
⑥用於推進船舶、飛機、火箭等到的核反應堆,稱為動力堆。

❷ 核反應堆是什麼

推進動力 將反應堆產生的熱量帶到蒸汽發生器,由蒸汽發生器產生的飽和蒸汽驅動汽輪機而提供推進動力。大家熟悉的核潛艇、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原子能破冰船,都是由原子能提供的推進動力。 由於核潛艇有常規潛艇無可比擬的優點,它已成為現代海軍中的主力戰艦。核潛艇的主要優點是:1)續航力大。續航力是指裝一次燃料能持續航行的距離。對核潛艇來說,水下續航力可達7.5萬海里;而常規潛艇的水下續航力只有100—400海里(與航速有關), 因為它在水下是靠蓄電池作能源來推進的,隔一定時間需浮出水面或浮至通氣管深度利用柴油發電機組對蓄電池進行充電。2)航速高。核潛艇水下航速可達30節(1節為1海里/時)以上,且經常以最大航速航行;而常規潛艇水下最大航速為15—20節,但由於受到蓄電池的限制一般不以最大航速航行。3)隱蔽性能好。核潛艇在水下停留時間約2500小時,而常規潛艇僅10—20小時。世界上已建造的核潛艇約500艘,配備的反應堆近700座,超過了已建造的用於原子能發電的反應堆的總數。1971年我國建成第一艘核潛艇,並試航成功。1988年我國成功地完成了從水下核潛艇發射彈道導彈的試驗。 核動力航空母艦同樣具有高航速下續航力大的優點,它能長期保持30節以上的航速而無須擔心燃料的消耗。它不但不需要補給燃料的後勤艦隊,還比同等級常規航母多攜帶一倍的航空燃料和武器。其續航力為100萬海里。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美國於1960年建造的「企業號」航空母艦。此外法國也擁有核動力航空母艦。 世界上第一艘原子能破冰船,是前蘇聯於1959年建造的。它比常規動力破冰船有突出優點:1)由於無須儲備大量燃料,船的載重量不會因燃料消耗而減小,其破冰能力始終保持不變;2)軸功率可達75000馬力,能在冰厚為 2.0—2.5米的北極區航行;而常規破冰船的軸功率在25000馬力左右,一般只能在冰厚為0.7—0.9米的地方航行;3)續航力不受限制。 供熱 利用反應堆產生的能量直接供熱,有十分廣闊的市場。例如,建設一座20萬千瓦的低溫供熱堆,每年消耗二氧化鈾僅1 噸,它可以為500萬平方米的建築供暖。而為同樣建築面積供暖的鍋爐,每年需要燒煤30萬噸。如果以15年為期進行比較,核供熱的成本比煤供熱便宜。世界上前蘇聯,加拿大,瑞典和我國都為寒冷地區建造了低溫供熱反應堆。

❸ 核反應堆到底具體是什麼

核反應堆,又稱原子反應堆或反應堆,是利用裝載的核燃料,維持和控制大規模鏈式裂變反應,並持續不斷地將裂變能量帶出做功,實現核能——熱能轉換的裝置。

核反應堆的結構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根據燃料形式、冷卻劑種類、中子能量分布形式、特殊的設計需要等因素可建造成各類型的反應堆。根據燃料類型的不同,核反應堆可分為天然氣鈾堆、濃縮鈾堆和釷堆;根據用途的不同,可分為研究堆、生產堆和動力堆等幾種類型;根據冷卻劑(載熱劑)材料的不同,可分為水冷堆、氣冷堆、有機液冷堆和液態金屬冷堆;根據慢化劑(減速劑)的不同,可分為石墨堆、重水堆、壓水堆、沸水堆、有機堆、熔鹽堆和鈹堆等等。雖然核反應堆概念上可以有900多種設計,但目前能實際使用的非常有限。

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核能將成為人類能源產業的重要支柱,人們完全可以把核反應堆應用於和平事業。現在國際社會關注的朝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實際上是冷戰對抗的延續,實質是政治問題,只有和平協商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出路。

❹ 什麼叫核反應堆


核反應堆
能維持可控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的裝置
核反應堆(nuclear reactor)是能維持可控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以實現核能利用的裝置。 核反應堆通過合理布置核燃料,使得在無需補加中子源的條件下能在其中發生自持鏈式核裂變過程。

中文名
核反應堆

外文名
Nuclear Reactor

別名
原子能反應堆或反應堆

原理
可控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

主要構成物質
原子

領域
核能

所屬學科
核化學

歷史沿革
早在1929年,科克羅夫特就利用質子成功地實現了原子核的變換。但是,用質子引起核反應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能量,使質子與目標的原子核碰撞命中的機會也非常之少。

1938年,德國人奧托·哈恩和休特洛斯二人成功地使中子和鈾原子發生了碰撞。這項實驗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它不僅使鈾原子簡單地發生了分裂,而且裂變後總的質量減少,同時放出能量。尤其重要的是鈾原子裂變時,除裂變碎片之外還射出2至3個中子,這個中子又可以引起下一個鈾原子的裂變,從而發生連鎖反應。


人類第一座核反應堆的設計者:費米
1939年1月,用中子引起鈾原子核裂變的消息傳到費米的耳朵里,當時他已逃亡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費米不愧是個天才科學家,他一聽到這個消息,馬上就直觀地設想了原子反應堆的可能性,開始為它的實現而努力。費米組織了一支研究隊伍,對建立原子反應堆問題進行徹底的研究。費米與助手們一起,經常通宵不眠地進行理論計算,思考反應堆的形狀設計,

有時還要親自去解決石墨材料的采購問題。

1942年12月2日曼哈頓計劃期間,費米的研究組人員全體集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Stagger Field 的一個巨大石墨型反應堆前面。這時由費米發出信號,緊接著從那座埋沒在石墨之間的7噸鈾燃料構成的巨大反應堆里,控制棒緩慢地被拔了出來,隨著計數器發出了咔嚓咔嚓的響聲,到控制棒上升到一定程度,計數器的聲音響成了一片,這說明連鎖反應開始了。這是人類第一次釋放並控制了原子能的時刻,這個反應堆被命名為「芝加哥一號堆"(Chicago Pile-1)。

1954年前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利用濃縮鈾作燃料,採用石墨水冷堆,電輸出功率為5000千瓦。1956年,英國也建成了原子能電站。原子能電站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不少人對核電站的放射性污染問題感到憂慮和恐懼,因此出現了反核電運動。其實,在嚴格的科學管理之下,原子能是安全的能源。原子能發電站周圍的放射性水平,同天然本底的放射性水平實際並沒有多大差別。

1979年3月,美國三里島原子能發電站由於操作錯誤和設備失靈,造成了原子能開發史上空前未有的嚴重事故。然而,由於反應堆的停堆系統、應急冷卻系統和安全殼等安全措施發揮了作用,結果放射性外逸量微乎其微,人和環境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充分說明現代科技的發展已能保證原子能的安全利用

❺ 什麼是核反應堆有哪幾種類型

一提起核反應堆,人們也許會聯想到原子彈和切樂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其實與其他事物一樣,人決定性因素,人們既可以把核反應堆完全用於和平事業,又可以完全避免切爾諾貝利電站事故。
核反應堆,又稱為原子反應堆或反應堆,是裝配了核燃料以實現大規模可控制裂變鏈式反應的裝置。
根據用途,核反應堆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將中子束用於實驗或利用中子束的核反應,包括研究堆、材料實驗等。②生產放射性同位素的核反應堆。③生產核裂變物質的核反應堆,稱為生產堆。④提供取暖、海水淡化、化工等用的熱量的核反應堆,比如多目的堆。⑤為發電而發生熱量的核反應,稱為發電堆。⑥用於推進船舶、飛機、火箭等到的核反應堆,稱為推進堆。
另外,核反應堆根據燃料類型分為天然氣鈾堆、濃縮鈾堆、釷堆;根據中子能量分為快中子堆和熱中子堆;根據冷卻劑(載熱劑)材料分為水冷堆、氣冷堆、有機液冷堆、液態金屬冷堆;根據慢化劑(減速劑)分為石墨堆、重水堆、壓水堆、沸水堆、有機堆、熔鹽堆、鈹堆;根據中子通量分為高通量堆和一般能量堆;根據熱工狀態分為沸騰堆、非沸騰堆、壓水堆;根據運行方式分為脈沖堆和穩態堆,等等。核反應堆概念上可有900多種設計,但現實上非常有限。

❻ 核反應堆是做什麼的

核)反應堆
(nuclear)
reactor
能維持可控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的裝置。
指任何含有其核燃料按此種方式布置的結構,使得在無需補加中子源的條件下能在其中發生自持鏈式核裂變過程。
注釋:更廣泛的意義上講,反應堆這一術語應覆蓋裂變堆、聚變堆、裂變聚變混合堆,但一般情況下僅指裂變堆。
核反應堆,又稱為原子反應堆或反應堆,是裝配了核燃料以實現大規模可控制裂變鏈式反應的裝置。

❼ 什麼叫核反應堆

將原子核裂變釋放的核能轉換成熱能,再轉變為電能的系統和設施,通常稱為核電站。它有與普通火電發電廠相類似的「鍋爐」,發電機組及其它控制,輸配電等相關輔助設施組成。但是它的「鍋爐」不是一般鍋爐而採用「原子鍋爐」,通常稱為核反應堆。由於核反應堆的類型不同,核電站的系統、設備也有所差異。下面以壓水型反應堆為例,介紹核電站的工作原理。

❽ 什麼是核反應堆

核反應堆是核電站的核心設備。它的作用是維持和控制鏈式裂變反應,產生核能,並將核能轉換成可供使用的熱能。反應堆由堆芯、冷卻系統、慢化系統、反射層、控制與保護系統、屏蔽系統、輻射監測系統等組成。核反應堆的心臟是堆芯,由核燃料組件和控制棒組件組成。堆芯裝載在一個密閉的大型鋼質容器壓力容器中。壓力容器能耐高溫、高壓和輻照,非常堅固。
採納哦

❾ 核反應堆是什麼

(核)反應堆 (nuclear) reactor 能維持可控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的裝置。
指任何含有其核燃料按此種方式布置的結構,使得在無需補加中子源的條件下能在其中發生自持鏈式核裂變過程。
注釋:更廣泛的意義上講,反應堆這一術語應覆蓋裂變堆、聚變堆、裂變聚變混合堆,但一般情況下僅指裂變堆。
核反應堆,又稱為原子反應堆或反應堆,是裝配了核燃料以實現大規模可控制裂變鏈式反應的裝置。 核反應堆類型 核反應堆內部根據用途,核反應堆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將中子束用於實驗或利用中子束的核反應,包括研究堆、材料實驗等。②生產放射性同位素的核反應堆。③生產核裂變物質的核反應堆,稱為生產堆。④提供取暖、海水淡化、化工等用的熱量的核反應堆,比如多目的堆。⑤為發電而發生熱量的核反應,稱為發電堆。⑥用於推進船舶、飛機、火箭等到的核反應堆,稱為推進堆。
另外,核反應堆根據燃料類型分為天然氣鈾堆、濃縮鈾堆、釷堆;根據中子能量分為快中子堆和熱中子堆;根據冷卻劑(載熱劑)材料分為水冷堆、氣冷堆、有機液冷堆、液態金屬冷堆;根據慢化劑(減速劑)分 為石墨堆、重水堆、壓水堆、沸水堆、有機堆、熔鹽堆、鈹堆;根據中子通量分為高通量堆和一般能量堆;根據熱工狀態分為沸騰堆、非沸騰堆、壓水堆;根據運行方式分為脈沖堆和穩態堆,等等。核反應堆概念上可有900多種設計,但現實上非常有限。

❿ 什麼是核反應堆原理(詳解)

以一個核外中子轟擊鈾-235原子核,原子核會分裂成為兩個較小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2或者3個中子,這些中子繼而又去轟擊其他原子核,就發生了鏈式核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