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披頭士解散後,列儂和麥卡特尼決裂了嗎
是因為他們兩個有矛盾,最後才解散的,保羅不喜歡洋子,列農為了洋子和其他成員鬧的很不愉快,解散後算是各奔東西了,談不上決裂.
② 披頭士列儂怎麼死的
列儂是被歌迷槍殺致死。
1980年12月8日 晚上10點49分,約翰·列儂在紐約自己的寓所前被一名據稱患有精神病的美國狂熱男性歌迷馬克·查普曼槍殺,年僅40歲。
約翰·溫斯頓·列儂(John Winston Lennon,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出生於英國利物浦,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士」成員, 搖滾音樂家,詩人,社會活動家。
(2)列農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1956年,16歲的列儂所在中學的校長為他寫了一封推薦信,他前往利物浦的藝術學校學習。
1960年,列儂組建了他的「披頭士」。並開始在各地的俱樂部演出。第一支單曲《Please Please Me》誕生。
1961年底,列儂和他的The Beatles碰到了布萊恩·愛普斯坦。
1962年5月,披頭士正式與倫敦EMI旗下的一家小公司Parlophone簽下錄音合同。自此,開始了以披頭士為主角的搖滾樂「不列顛入侵」。
20世紀60年代中期,列儂成為樂隊中第一個吸毒的人,他還鼓勵其他人和他一樣學習瑜伽。
1968年,披頭士樂隊成功發行了「白金唱片」的「The Beatles(White Album)」之後,列儂與小野洋子還發行了他們共同創作的唱片《兩個處子》(Two Virgins)。由於其封面是列儂與洋子的裸照,因此很多音像商店都禁止出售這張唱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約翰·列儂
③ 為什麼要槍殺列農
1980年12月8日,馬克·查普曼偽裝成一個歌迷~~~~~~~在列儂的公寓旁邊徘徊了很久。那天晚上,當列儂從錄音棚返回家中的時候,查普曼請列儂在他的簽字本上簽名~~~~~~~~~~當時他內心曾進行過激烈的斗爭,但最後仍然舉起手槍朝著列儂的後背連開了5槍。 他是列農的狂熱歌迷,因為當時Beatles准備解散,據說他覺得列農將要走下神壇,慢慢變成一個凡人。他不能忍受偶像變成一個普通人,就決定殺了他,那樣,列農就永遠以一個聖人的形象留在歷史中了。
④ 約翰列儂為什麼會被歌迷搶殺這件事是怎樣的
一是認為列農因拒絕為人簽名而被人槍殺.列農是聞名於世的」甲殼蟲」樂隊的創始人, 成立於50 年代末期的英國, 60 年代主宰了搖滾樂, 自1963年至1970 年, 該樂隊發行了18 套唱片.他們的音樂、愛德華七世 (指20世紀頭10 年) 時代的服飾和象拖把似的長發吸引了青年人, 受到青少年的狂熱崇拜, 也受到各種音樂愛好者的重視.這獨特的以敲打樂組成的樂隊成了英國利物浦的代表, 風靡歐美各國, 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及唱片專集的大量發行, 替英國賺了許多外匯.1965 年, 英國政府特意為樂隊頒發了大英帝國勛章.樂隊在頂峰時, 又向好萊塢影壇進軍, 在短短幾年中, 他們拍攝了《」披頭士」來表演》、《啊! 啊! 啊! 》等數部音樂片, 而列農更是樂隊的核心成員, 他不但演唱出色, 而且創作了不少迷人動聽的歌曲, 許多代表作品被灌制了大量唱片, 在國內外發行流傳, 使列農名聲大振, 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歌迷和崇拜者, 許多人以能得到列農的簽名為榮.因此, 當列農拒絕為可能是歌迷或崇拜者的兇手簽名時, 便遭到了惱羞成怒的兇手的槍殺, 這是很自然的事.如我國出版的《電影世界》1981 年第6 期中 《」披頭士」歌星約翰·列農》一文說: 」他在紐約的大門口, 因拒絕為人簽名, 被一個莫名奇妙的兇手開槍打死.」
二是有人引用約翰·列農的遺孀小野洋子的看法, 認為」兇手可能是糊塗人」.這類人常想用製造轟動的事件來使自己出名.於是, 兇手選擇了名震世界的約翰·列農.但是, 贊同或附和這種觀點的人不多.
三是認為列農的被刺是一次謀殺, 並不象第一種觀點那樣是一次突發事件, 兇手為槍殺列農做了周密的布置.美國學者傑伊·科克斯1981 年在《時代》周刊撰文認為: 」有官方的記錄, 列農之死將被稱為謀殺.這是一次暗殺, 是他們無法理解的有意的兇殺.」科克斯還列舉以下事實證明謀殺是成立的: (1) 事後查明, 謀殺列農的是一個在喬治亞州出生、住在夏威夷的前保安人員, 名叫馬克·查普曼, 年方25 歲.他於謀害列農前二天趕到紐約, 住在離列農家有九個街區的基督教男青年會里, 開始和許多崇拜者一起等在列農的住所門前.星期六晚上, 查普曼叫了一輛出租汽車, 叫司機把車開到洛林威治村.星期一下午, 查普曼找到列農, 請他簽名.列農急速地把名字草草簽上, 隨後鑽進一輛等著的汽車去錄音場錄音.但是前一天晚上, 查普曼突然離開了青年會, 搬到謝拉頓中心的一家飯店去住, 並且大吃了一頓, 彷彿是為了取得某種值得自豪的成就預先慰勞自己.在列農給查普曼簽名以後幾個小時, 他再一次等著列農. (2) 12 月8 日夜晚, 查普曼在列農的公寓門口等到了列農.」列農先生」, 查普曼在黑暗中叫了一聲, 列農剛要轉過身去, 只見穿著黑雨衣的查普曼突然從陰影里沖了出來, 舉槍朝列農射擊.第一發子彈飛快地穿進了列農的胸膛, 接著至少又是三發子彈.警察抓住他的時候, 發現他身上還帶著列農簽過名的紀念冊.照科克斯的說法, 列農並非因為拒絕簽名而遭兇手槍殺的, 兇手另有企圖.但查普曼為什麼要殺死列農, 科克斯沒有說明.有人推測查普曼可能是個偏執狂或是歇斯底里症一類患者, 這些人在情緒激動或獲得某種後便無法控制住自己的行為.
四是有的藝術界人士認為列農被槍殺的主要原因在於他的藝術實踐和藝術主張.列農和其合作者很清楚, 他們所從事的搖擺舞音樂是一種巨大冒險和感情豐富的應用藝術, 他們所創作的歌曲比任何事情都會使更多的人起來反對搖擺舞音樂的歡樂和奔放, 尤其是那些藝術主張與」甲殼蟲」樂隊相佐的人們.」甲殼蟲」之所以在全世界轟動, 是和他們的理想主義有關.他們的理想主義走在時代前面一、兩步, 激勵時代前進.列農們認為, 速度緩慢的歌曲可以使心臟停止跳動, 而速度快的歌曲則成為機智、庸俗的愛情和高度寓言式的冒險的刺激素.這些歌曲合在一起, 便成為一代人的最大的希望和最美的夢想的集合體.這種藝術實際和主張, 無疑具有鮮明的挑戰意義, 自然會遭到反對派的攻擊和忌恨.另外, 列農和」甲殼蟲」樂隊其他成員比, 更加傾向政治, 其中後期的作品包含有對社會的評論; 列農還是一個參加和平運動的積極分子, 從而不為傳統所束縛.所以這一切都說明, 列農常會處在易受攻擊的地位, 甚至有被殺的可能.事實上, 不管是在錄音室里, 還是在音樂會上, 列農曾多次遭到別人攻擊, 生命受過多次威脅.早在1964 年, 在法國舉行第一次」甲殼蟲」音樂會時, 列農在後台收到一張條子: 」我要在今天晚上九點鍾把你打死.」據此, 不少人推斷查普曼很可能是一個言行和列農大相徑庭的人, 故而槍殺了列農; 或者是受雇於人的兇手.
列農在被害的那天下午接見舊金山電台記者訪問時說過: 」我希望前程萬里.」但時至今日連刺殺列農的真相也只有靠
⑤ 約翰*列儂到底為什麼被槍殺啊
事情發生在1980年12月8日紐約街頭,當時兇手馬克-戴維-查普曼走過去要約翰.列儂給他簽字,簽完之後他叫了一聲「列儂先生」當列儂回過頭時他朝列儂開了5槍,列儂在送往羅斯福醫院的途中辭世。殺人者槍殺列儂之後平靜的坐在路邊拿出賽林格寫的《麥田裡的守望者》閱讀,束手就擒。馬克查普曼曾經沉迷於前甲殼蟲樂隊,他決定刺殺列儂是因為他認為列儂沒有做到他所敬仰的那種理想狀態。查普曼被捕時對警察說:「我內心有個大人物,還有一個小人物。是小人物扣動了扳機。」以下是列儂被殺時的具體情況和各方反應:
1980年12月8日夜晚,列儂在進入自己家門時被槍擊中身亡。他的家在紐約市高級住宅區「達科他」公寓。—名嫌疑犯當場被捕。第20警區警官羅伯特·巴恩斯說:「列農下了汽車,走進72街西1號『達科他』公寓的大門後,背上二次中彈。兇犯的姓名查出是馬克·戴維·查普曼,來自夏威夷的檀香山,25歲,行兇前在紐約住了大約一周。」
20警區警察局副局長約翰·希克說:「兇手讓列農走過他身旁,進入大褸的過道,才向他開槍。兇手呼叫了『列農先生』,然後走出隱處,從懷里掏出手槍,擺出射擊的姿勢,連發幾彈。列農掙紮上了6級樓梯,說了聲『我挨了槍』,就倒了下去。」
列弄的妻子大野洋子在他中彈時在他身旁。很幸運,她沒受傷。
反應:許多人聽到列農的死訊後失聲痛哭,有的人昏迷,更有幾位可憐的殉葬者:監湖城一位30歲的青年聞訊後當即飲彈自殺,佛羅里達一位16歲少女聞訊後亦服毒身亡。零散的悼念者自覺形成朋友。成群們隊伍、流淚的夫婦、零散的吊喪者插進隊伍沿著72街徐徐向列農的寓所前的靈台移動。拂曉之前,成百人來到大樓誦讀祝禱文,歌唱列農創作的樂曲。與此同時,「達科他」大樓的有些大窗戶里燭光通明。悼念者一邊抽泣,一邊走動,來往不斷。身穿短褲,頭束發帶,腳綁護膝的早起長跑者停下步來向死者表示敬意,有些因事外出的年青人在問清情況之後也加入悼念的行列。在行列里,有衣冠楚楚的中年人,也有穿著隨便的青年男女。其中,一個青年女子高聲狂哭起來,被她聲旁的男友抱住不放。手提大型收錄機的人們到處都是,從中發出的搖滾樂頓時染上輓歌的色彩。
列農精神:
列農的被刺殺,是任何人不可理解的,就連兇手馬克·查普曼也只不過單純的想出名,查普曼的愚蠢對於很多熱愛列農的人來說是希望和理想的突然消失。(註:按照法律規定,在服刑滿20年後,查普曼有權獲得假釋。到2004年10月3日,45歲的查普曼已在紐約州的阿提卡監獄服刑將近20年,屆時他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爭取自由)列儂的歌迷聲稱只要查普曼出來就會「修理」他
⑥ 約翰列儂為何被殺
刺殺約翰列農的犯人喜歡列農的妻子,該犯人換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並且非常喜歡列農的日籍妻子,後來媒體傳出列農虐妻丑聞後,該男子守在列農的錄音棚前,以歌迷的身份,在列農給他簽名的時候,拔出罪惡的
⑦ 有一首歌英文歌叫什麼列農,卡布列儂什麼很好聽求歌名啊
《布列瑟農》(Bressanone)是加拿大環保音樂家馬修·連恩(Matthew Lien)創作並演唱的一首經典歌曲,收錄在他1995年的專輯《狼》(Bleeding Wolves)中。這是首訴說離愁的歌曲,據馬修·連恩介紹,這首歌是他20多歲時創作的,正坐著火車離開義大利北部小鎮布列瑟農。布列瑟農是馬修母親的故鄉,因此他對這片土地飽含深情。另外,據網上資料介紹,這首歌的背後其實還有著馬修·連恩自己的愛情故事。其曠遠憂傷的旋律、如詩如畫的歌詞、馬修·連恩清冽醇厚的歌聲,以及歌曲結尾處的火車鐵軌聲,常令聽者陶醉在歌曲所營造的憂傷而純凈的世界中。這首歌在網路上常被譽為「世界上最傷感的英文歌曲」。馬修·連恩在2011年7月推出了新版的《狼》,對原版中所有的曲目重新加以演繹、錄制,並增添了2首新歌,其中之一即為在《布列瑟農》的基礎上重新改編創作的《重返布列瑟農》(Longing for Bressanone),是馬修20年後重走當年路有感而發之作,是對那段時光一別20年的追憶夢回。兩首歌隔著蒼茫的歲月遙相呼應,令人心醉。
⑧ 布瑟列儂是什麼
馬修·連恩的一首歌,《布瑟列儂》。
這首歌講述了馬修·連恩愛上一個美麗女孩的故事,在布塞爾·列儂小鎮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然而,女孩要去佛羅倫薩學習藝術,而他要繼續他的表演生活在慕尼黑的樂隊。他們不得不分手。馬修在即將駛離的火車上睡著了。萊恩急切地聽著旋律,醒來後就把它寫了出來。
(8)列農擴展閱讀:
歌詞如下:
Here I stand in Bressanone ,我佇立在布瑟列儂的土地上,
With the stars up in the sky ,與天空的群星同在,
Are they shining over Brenner ,星光是否在勃倫納山,
And upon the other side ,和它的另一邊都同樣閃爍,
You would be a sweet surrender ,你須溫柔的放手,
I must go the other way ,因我要行往他方,
And my train will carry me onward ,雖然火車將帶我前行,
Though my heart would surely stay ,但我心依舊駐留,
Whoa, my heart would surely stay, 噢, 我心依舊駐留。
Now the clouds are flying by mem, 如今雲朵從我頭頂掠過,
And the moon is on the rise ,月兒初升,
I have left stars behind me ,我將群星留在身後,
They were diamonds in your skies ,它們是你天空中的晶鑽,
You would be a sweet surrender, 你須溫柔的放手,
I must go the other way, 因我要行往他方,
And my train will carry me onward, 雖然火車將帶我前行,
Though my heart would surely stay ,但我心依舊駐留,
Whoa, my heart would surely stay ,噢, 我心依舊駐留。
⑨ 推薦幾首約翰·列儂的經典歌曲
John Lennon《Whatever Gets You Thru The Night》
《Whatever Gets You Thru The Night》
經典指數:★★★★
選自專輯:《Walls and Bridges》
難以置信,這首歌曲是列儂在世時唯一一首冠軍單曲,對此所有人表示驚訝,這時期「披頭士」的其他三人已經有大把的熱門歌曲在手。歌曲是列儂與埃爾頓·約翰(Elton John)的合作完成,錄制期間有段插曲,埃爾頓曾向列儂打賭這首歌曲定會成為冠軍,列儂當時表示不屑。據悉,列儂還曾與大衛·鮑伊(David Bowie)合唱《Fame》,除此之外再無太過有噱頭的商業合作,在世之時列儂並未留下太多熱門歌曲,但卻一直沒有消失在大眾視野,這就是他超越「披頭士」其他三位成員的地方。
John Lennon《Nobody Told Me》
《Nobody Told Me》
經典指數:★★★★
選自專輯:《Milk and Honey》
列儂最後一首登上單曲榜前十名的單曲。《Nobody Told Me》本是為林格·斯塔而作,列儂的去世斷送了這段合作。歌曲出自專輯《Milk and Honey》,此專輯在列儂去世後四年才發行,憑小野洋子一己之力錄制完成。該專輯記錄了小野洋子與列儂的美國之旅,二人當時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Nobody Told Me》作為專輯里首支單曲很好地還原了當時二人的旅程,歌詞「There's UFO's over New York」源自1974年列儂見到UFO的經歷。
John Lennon《#9 Dream》
《#9 Dream》
經典指數:★★★☆
選自專輯:《Shaved Fish》
「披頭士」四個人里只有列儂能寫出和唱出這樣的歌曲,換作其他任何一位都會被懷疑過於做作。出生於10月9日的列儂對數字「9」一直很迷戀,巧合的是這首歌曲自發行之日就登上單曲榜的第九位。據悉,這首歌曲源自列儂的一場夢,其中歌曲中有段讓人摸不到頭腦的唱詞其實就是來自夢里。這首歌曲可能是列儂個人作品中最美妙的一首,將一段毫無意義的囈語完美地跟整首歌曲融合,顯示出他過人的創造力。
John Lennon《Watching The Wheels》
《Watching The Wheels》
經典指數:★★★☆
選自專輯:《Double Fantasy》
歌曲最開始的名字叫《I'm Crazy》,列儂是為反擊所有嘲笑他「家庭主夫」身份的聲音才創作此曲。五年的家庭生活讓列儂徹底與外界隔離,歌曲里充滿對外界質疑之聲的回應,當時列儂完全處在天倫之樂的氛圍中,對於外界一切都不在關心,金錢名譽都成浮雲,唯有妻子和兒子才是他世界的重心。這首歌曲是專輯《Double Fantasy》最後一首單曲,單曲封面上列儂與小野洋子牽手走在大街上,兩人所站的位置正是列儂被槍殺的地點。
John Lennon《Mind Games》
《Mind Games》
經典指數:★★★
選自專輯:《Mind Games》
Mind Games》作為列儂的標志性作品之一,常被後人翻唱。這首歌曾以其中的一句歌詞「Make Love Not War」命名,當年更被認為是《Cold Turkey》的續章。列儂在歌中詮釋了當時與助理龐鳳儀和洋子的三角感情糾紛,更展示了love is the answer(愛才是答案)、make love not war(要**不要戰爭)等一針見血的觀點,更成為列儂對人性關愛的最著名歌曲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收錄到這張專輯同時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單詞 「Nutopian」,而這個單詞的定義為一種精神上的國度,類似於「Utopia」(烏托邦),一直被後人沿用。歌曲MV在列儂去世後完成,所有場景都設在美國紐約。
John Lennon《Happy Xmas (War is Over)》
《Happy Xmas (War is Over)》
經典指數:★★★
選自專輯:《Shaved Fish》
將西方最重要的節日和最重要的世界和平聯系在一起,這個任務由最偉大的列儂來完成再合適不過。在此之前他已經和小野洋子完成了最偉大的行為藝術,「床上和平演義」。歌曲歌詞以「War is Over」為基礎,這句話之前出現在列儂跟小野洋子曾在美國十一個城市租下的廣告牌上,二人的目的就是為呼籲世界和平。《Happy Xmas (War is Over)》並不復雜,將要表達的意旨開宗明義,列儂只為表達出最樸素的真理,全世界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呼喚改變,力量將是無窮大。
⑩ 為什麼約翰列儂被殺
約翰列儂被殺的原因是射殺他的人是患有精神病的美國狂熱男性歌迷馬克·查普曼。
1965年,約翰·列儂獲英國女王頒發的大英帝國勛章,1970年披頭士樂隊解散後,列儂發行《約翰·列儂/塑膠小野樂隊》與《想像》等專輯,也創作了《Give Peace a Chance》、《Imagine》等歌曲,列儂同樣也參與了許多社會活動,用音樂來呼喚和平,參與了反越戰活動。
1980年12月8日 晚上10點49分,約翰·列儂在紐約自己的寓所前被一名據稱患有精神病的美國狂熱男性歌迷馬克·查普曼槍殺,年僅40歲。
(10)列農擴展閱讀:
1980年8月,沉寂了多年的列儂與妻子開始錄制他們最著名的專輯《雙重幻想》(Double Fantasy)》。他們雄心勃勃地計劃從日本啟程向西經過歐洲到紐約,向世界推出這部專輯。但是,他們沒能實現這個願望。
1980年12月8日晚10:49,列儂在他的公寓前被槍殺,倒在血泊之中。洋子驚恐萬分地目睹了這悲慘的一幕。
兇手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他很快落網並被判處20年監禁。但法律的公正卻無法彌補失去列儂的損失,這是全世界的巨大缺憾。列儂無與倫比的智慧、優美動人的歌聲永遠地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