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撤縣設市有什麼好處,中國新增撤縣設市名單,撤縣改市意義何在
行政等級不一樣,各種資源的投入,指標的設定等都能得到提升。
主要是經濟方面的好處比較多。
其實我個人很不喜歡縣級市這個玩意,要麼是地級市,要麼就是縣,而且我們那麼多傳統留下來的縣名都給改了,很不爽。
② 撤縣設區會帶來哪些好處
為何這么多縣熱衷於撤縣設區?撤縣設區會帶來哪些好處?
撤縣設區,不僅僅只是行政區域上的變化,撤縣設區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到了一定水平時必然會出現的結果。撤縣設區有利於我們國家提高城鎮化,促進我們國民經濟的增長。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大城市之間和單個城市內部城區之間在區位、規模、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特色等方面有較大差異,所以撤縣設區不能盲目跟從、一哄而起。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依據數據和經濟背景進行研究,在適宜的情況下進行。嚴格控制撤縣設區,預防城市盲目擴張而可能會帶來的不良後果
③ 撤縣設市,有啥好處
撤縣設市有兩大好處,一個是市裡的體制機制、政策更靈活,未來自主權更大。而縣對農業、耕地保護等要求更嚴格,縣改市後對城市建設發展空間更為有利。
另一個是撤縣設市後,有利於鄒平城區規模擴大,產業之間相互融合,加快服務業發展,為下一步機制體制的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提供機遇,更有利於人的集聚。
(3)撤縣設市有什麼好處擴展閱讀:
設市路徑
當前,對於「撤縣設市」的路徑有兩種爭議,一種是「整體設市」,即「縣改市」;還有一種「切塊設市」,即「縣管市」。兩種路徑都各有利弊,不過綜合來看,「整體設市」,即「縣改市」更符合當前中國國情,可適當恢復。
「切塊設市」是指對於人口大縣,同時有實力較強的非縣城所在地的鎮,如果具備條件,以實力較強的非縣城所在地的鎮為中心城區,將周邊一定空間范圍內的鄉鎮劃出,單獨設立縣級市。「整體設市」就是將一個縣級行政單元整體改為縣級市,即「縣改市」。
這兩種路徑各有其適用范圍和優勢,「切塊設市」有助於人口大縣的均衡發展,但其難點是新設一個縣級建制,容易造成行政機構和人員冗餘,同時切塊設市的空間劃分也存在一定難度。而「整體設市」不會增加縣級建制,行政區劃調整的難度小。
④ 撤縣劃區有什麼好處
1、撤縣設區將有利於促進城鄉建設的統一依法管理,促進城市空間格局的拉大做強,有利於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對縣城建設而言,可能會帶來管理水平、城市規劃和建設標準的有效提升,有利於居民社會福利水平的總體提高。
2、撤縣設區或設市是順應城鎮化水平提高以及完善行政管理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種調整。撤縣設區是其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提升地區管理能力與效率的必然要求。
3、將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所轄縣改為區,是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具體安排。
4、撤縣設區消除了制度方面的障礙,使中心城市的區域經濟發展空間增大。
5、撤縣設區後兩地土地價值升高,土地置換更加順利,有利於產業結構布局的調整,進而促進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城市功能組織可以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展開。
6、撤縣設區後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和文教、衛生等服務設施都將在市裡的統一規劃下得到大大加強,城區的硬環境得到大大改善。
7、區劃調整後,市區將實行統一規劃,著手在郊區縣(市)建設相對集中、富有特色的工業園和開發區,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統一建設、共享共用,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8、社會事業方面,傳統的市、縣兩套社會服務體系被功能強大、級配合理、覆蓋面廣的中心城市服務網路所取代。區的城市基礎設施將納入城市整體規劃,無疑還有利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因為縣屬於相對獨立的經濟區域,城建資金按要求大多數需要自籌解決。
撤縣設區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種類型:
1、重點調整了在國家發展戰略和國家級發展規劃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節點城市。
如在重慶、天津、杭州、石家莊、青島等11個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開展了撤縣(市)設區的行政區劃調整;為了落實國家「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在西安、連雲港、保定、秦皇島、南京等戰略地位重要的中心城市開展了撤縣(市)設區的行政區劃調整。
2、解決了一批地級市城區規模偏小和「一市一區」等市轄區規模結構不合理問題。如在揭陽、三門峽、梅州等市轄區規模偏小的地級市開展了撤縣(市)設區的行政區劃調整;在紹興、贛州、安順等19個「一市一區」的地級市開展了撤縣(市)設區的行政區劃調整。
3、同步撤並了一些規模較小的市轄區。如石家莊、保定、常州、南京等城市在撤縣(市)設區的同時,撤並規模較小的市轄區,優化市轄區結構。這些撤縣(市)設區的行政區劃調整,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和城鎮化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⑤ 眉縣撤縣設市,對老百姓都有什麼好處
對老百姓的好處主要有 一是市的影響、聲譽要比縣高,有利於提高居民的自豪感,也有利於招商引資、吸引人才;二是市比縣的行政管理范圍更寬,行政管理許可權更大,如果升格成地級市,還可以在「代管」附近的縣和縣級市時,得到更多的實際利益;三是更容易爭取到更多的項目、資金和政策以及一筆可觀的城市建設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