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貴州政協報
擴展閱讀
京東方股票可不可以買 2025-07-24 12:51:27
長春萬達電影城 2025-07-24 12:31:23

貴州政協報

發布時間: 2021-07-09 05:39:27

㈠ 楊洪的論文

(譯著或編著)
1. 2001.1 試析印度高等教育經費籌措模式 載《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1期,並被 人大復印資料《高等教育》2001 年第6期全文轉載。 獨著
2. 2006-7 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綱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15 3. 2004-04
-06 轉型時期的印度高等教育 科學時報 獨著
4. 2005-10 我國比較教育研究的立足點 比較教育研究 獨著
5. 2006-2 美國中學閱讀教學一瞥 中學語文教學 獨著
6. 2006-6 印度弱勢群體教育發展與政策研究(博士論文) 北京師范大學獨著
7. 1992-9 超高速膨脹的印度高等教育 載1992年9月15日《中國教育報》, 並被人大復印資料《高等教育》1992年第6期全文轉載。 獨著
8. 1992-8 我們的孩子應從性教育中學習什麼 《外國中小學教育》1992年第4期 獨立 編譯
9. 2002-1 印度高等教育概述 《貴州教育學院學報》 獨著
10. 2002-4 印度師資培養 《貴州教育》 獨著
11. 2002-4 印度宗教之旅 《文史天地》 獨著
12. 2002-2 印度高校校園活動見聞 《貴州政協報》 獨著
13. 2001-11 談民辦教育法制化建設 《貴州教育學院學報》 獨著
14. 1999 印度德里教育管窺 載印度德里大學留學生刊物 SPECTRUM(英語論文) 獨著
15. 1992-7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66~1982》 海南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 獨譯 第四章,約4萬字。
16. 1991-11 《中國學生教育管理大辭典》 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 合 編,約1萬字。
17. 2002-9 印度教師地位淺談 2002年5期《貴州教育學院學報》 獨著
18. 2003 印度校園文化 2003年4期《貴陽文史》 獨著
19. 2004.4 美國中學寫作教學管窺 《中學語文教學研究》 合著

㈡ 大方縣第一中學的媒體評價

大方一中全面推進學校工作的發展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引起了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貴州教育》刊登了《大方一中的崛起》,貴州省教育學會錄制了電視專題片《大方之鷹在騰飛——記大方一中教育科研成果》,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編輯的《今日貴州》大型畫冊以《騰飛的大方第一中學》專題介紹大方一中,《貴州工人報》刊登了記者章力撰寫的《辛勤耕耘在烏蒙山區——貴州省大方縣第一中學教育教學紀實》,《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當代貴州》、《貴州日報》、《貴州政協報》、《貴州工人報》、《當代教育》、《畢節日報》等專題都對大方一中促教學作了專題報道。
大方一中被評為大方縣先進單位、文明單位、「九創一評」先進單位、畢節地區「十創一評」先進單位、畢節地區文明單位、畢節地區國防教育先進單位、畢節地區教學常規管理先進學校、貴州省綠化先進單位、貴州省語言文字規范化先進單位、貴州省現代信息技術實驗先進學校、貴州省級文明單位、教育部全國遠程教育實驗學校、全國目標教學先進集體、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先進學校、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單位。2002年,大方一中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被貴州省教育行政幹部培訓中心命名為「貴州省中小學校長培訓學習教研基地」。

㈢ 賽爾號經驗分配器會使精靈悲劇嗎

要看你精靈的性格咯。如果是加攻擊的精靈,他的性格如果也是加攻擊的,那麼即使不刷努力值都好,升級時因為性格的影響,所以攻擊還是會加很多。相反,如果要加攻擊的獸的性格是加特工的,那用經驗分配器刷出來的特工就會加很多,就成了………………………悲劇…………………………

㈣ 姚瑤的簡介

1992年發表處女作,系中國電力作家協會會員,迄今在《山花》、《花溪》、《中國青年》、《青年文學家》、《德育報》、《中國電力報》、《西部大開發》、《北京娛樂信報》、《貴州民族報》、《貴州政協報》等報刊雜志發表文學作品80多萬字,有詩歌《秦時明月》,小說《網》、《不如歸去》、《走進山園》等,其事跡被《貴州日報》、《中國電力報》等多家報紙報道。

㈤ 陳果的文學作品

陳果愛好文學,散文作品《我家老房子》、《家鄉的德庄河》、《回憶我過早病逝的母親》等散見於《貴州日報》、《貴州政協報》等報刊,主編有《茅台德庄》一書(中國文化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

㈥ 中國每天要發行多少份報紙

幾百萬吧。。
中國主要報紙發行量
( 2005-4-17)

媒體名稱 出版 平均期發行量(萬份)
21世紀英文報 周一 24
安徽經濟報 周五 1
安徽青年報 周三 3
安徽日報 每日 20
安徽市場報 周六 3
百姓生活報 周一 3
半島晨報 周六 16
半島都市報 每日 30
北方時報 周三 3
北京晨報 每日 25
北京日報 每日 38
北京少年報 周一 15
北京社會報 周二 4
北京新報 周六 7
北京周末報 周一 3
北京晚報 每日 110
兵團日報 周六 6
采風報 周一 29
參考消息 每日 253
城市晚報 每日 15
城市早報 周六 13
初中生周報 周三 25
重慶晨報 每日 13
重慶經濟報 每日 7
重慶青年報 每日 17
重慶日報 每日 21
重慶商報 每日 16
重慶晚報 每日 22
楚天都市報 每日 121
楚天金報 每日 4
春城晚報 每日 13
大河報 每日 60
大家文摘報 周一 35
大眾日報 每日 40
大眾消費報 周三 2
當代女報 周一 3
當代生活報 每日 5
滇池晨報 每日 4
東方城鄉報 周四 2
東方家庭報 周六 10
東南快報 每日 7
東亞經貿新聞 周六 10
都市時報 每日 7
都市消費報 周五 8
讀者報 周四 3
法制生活報 周四 4
服務導報 每日 32
福建經濟快訊 每日 7
福建日報 每日 19
婦女之聲報 周一 3
甘肅工人報 周五 3
甘肅經濟日報 周六 1
甘肅青年報 每日 1
甘肅日報 每日 15
各界導報 周五 5
工人日報 每日 39
工商導報 周二 2
關東周報 周一 3
光明日報 每日 28
廣東工商報 周三 13
廣西日報 每日 19
廣西政協報 周二 5
貴州都市報 每日 15
貴州老年報 周一 2
貴州民族報 周二 1
貴州日報 每日 12
貴州政協報 周三 2
海南日報 每日 15
海南特區報 周三 3
海南新聞報 周一 2
海峽導報 每日 6
海峽都市報 每日 20
海峽周報 周一 5
河北工人報 周六 7
河北經濟日報 每日 6
河北農民報 周三 13
河北青年報 周二 3
河北日報 每日 9
河南工人報 每日 4
河南青年報 周三 4
河南日報 每日 32
河南商報 每日 10
黑龍江晨報 每日 12
黑龍江日報 每日 12
黑龍江新聞 周六 2
紅領巾報 周一 19
湖北青年報 周二 2
湖北日報 每日 22
湖南工人報 周五 3
湖南日報 每日 27
華商晨報 周三 14
華商時報 周二 4
華夏時報 每日 1
華中消費時報 周二 11
環球時報 周二 125
吉林日報 每日 13
濟寧日報 每日 6
家庭導報 周三 4
家庭生活報 周五 5
家庭周末報 周一 8
江淮晨報 周六 10
江淮時報 周二 2
江南都市報 每日 22
江南時報 每日 4
江蘇經濟報 周六 3
江蘇科技報 周三 2
江蘇商報 周六 4
江西青年報 周一 6
解放軍報 每日 47
今日北京 周一 5
今日女報 周二 30
今日信息報 每日 3
今日早報 每日 17
今天消費報 周一 6
今晚報 每日 60
今早報 每日 12
京華時報 每日 25
京郊日報 周六 12
經濟日報 每日 50
經濟早報 周六 38
精品購物指南 周二 13
科技日報 每日 6
科學時報 每日 3
昆明日報 每日 4
蘭州晨報 每日 10
勞動報 每日 20
勞動午報 周六 7
老年康樂報 周一 11
老年文摘報 周二 4
聯合日報 周五 7
聯合時報 周一 2
聯誼報 周三 5
遼寧經濟日報 周六 4
遼寧日報 每日 23
魯中晨報 周六 8
每日新報 每日 55
每周文摘 周二 57
名牌時報 其他 8
內蒙古工商報 周一 6
內蒙古日報 每日 6
內蒙古商報 每日 1
南方都市報 每日 103
南方農村報 周三 20
南方日報 每日 75
南方周末 周一 130
南國都市報 周三 9
南國早報 每日 17
南京晨報 每日 27
寧夏法制報 周三 2
寧夏日報 每日 6
農村大眾 每日 22
農村新報 周二 2
農民日報 周六 12
齊魯晚報 每日 85
錢江晚報 每日 60
青海藏文報 雙日 1
青海青年報 周一 1
青海日報 每日 5
青年報 每日 10
青年參考 周二 13
青年時報 每日 7
青年時訊 周二 12
人民日報 每日 177
人民日報華南新聞 周五 17
人民日報海外版 周六 8
三秦都市報 每日 15
三湘都市報 每日 25
山東商報 周六 7
山東法制報 周五 8
山西婦女報 周二 3
山西工人報 周六 3
山西農民報 周三 6
山西日報 每日 15
山西晚報 每日 10
山西政協報 周一 2
陝西工人報 周五 3
陝西農民報 周一 3
陝西日報 每日 18
商業周刊 周一 2
上海老年報 周一 9
上海僑報 周一 2
上海日報英文版 周五 2
上海譯報 周一 3
上海英文星報 周一 2
少年報 每日 19
少年時代報 周一 8
少年文摘報 周一 12
少年先鋒報 周一 22
少年智力開發報 周一 22
生活報 每日 17
生活晨報 每日 5
生活日報 每日 20
生活時報 周二 12
生活新報 每日 9
生活周刊 周一 14
時代商報 周五 19
世界新聞報 周二 16
市場報 周六 5
書報文摘 周一 5
四川工人日報 周六 7
四川經濟日報 每日 1
四川農村日報 周六 20
四川日報 每日 31
四川政協報 周三 2
特區時報 周四 23
特區文摘報 周一 6
天府早報 每日 12
天津工人報 每日 2
天津老年時報 周二 11
天津日報 每日 39
晚霞報 周四 10
為您服務報 周二 3
文萃周報 周二 52
文匯報 每日 29
文摘 周二 17
文摘報 周二 33
文摘旬刊 旬 30
文摘周報 周一 108
文摘周刊 周二 32
文摘周刊 周一 4
武鋼工人報 周六 3
西北信息報 周三 5
西部商報 每日 3
西藏青年報 周一 1
西藏日報 每日 2
西藏商報 每日 1
現代工人報 每日 9
現代快報 每日 61
湘聲報 周二 5
消費者導報 周六 1
消費者文摘報 周二 7
瀟湘晨報 每日 12
小學生報 周二 147
新安晚報 每日 27
新都市報 周五 2
新華每日電訊 每日 9
新華日報 每日 35
新疆日報 每日 8
新疆少年報 周二 4
新金山報 周四 2
新經濟時報 周二 3
新快報 每日 17
新民晚報 每日 122
新求知報 周三 5
新聞報午刊 每日 9
新聞晨報 每日 29
新聞晚報 每日 12
新聞周刊 周一 11
信息大觀報 周一 3
信息日報 每日 13
信息早報 每日 3
學生導報 周一 29
亞洲中心時報 周一 1
燕趙都市報 每日 45
揚子晚報 每日 165
羊城晚報 每日 150
渝州服務導報 周一 9
粵港信息日報 每日 7
雲南日報 每日 15
雲南信息報 每日 6
雲南政協報 周二 2
浙江工人日報 周六 7
浙江經濟報 周五 6
浙江日報 每日 40
中國兒童報 周一 34
中國婦女報 周六 11
中國剪報 周二 62
中國經濟導報 周三 6
中國經濟時報 周六 7
中國青年報 每日 54
中國日報 每日 30
中國少年報 周一 69
中國少年報都市版 周一 20
中國新聞 每日 1
中國新聞報 周三 3
中國中學生報 周二 11
中華工商時報 每日 40
周未畫報 周一 6

㈦ 文學,或者說是歷史

顏邁教授簡介:

一、基本情況:顏邁,男,漢族,1943年5月1日生於貴州省貴陽市,1967年畢業於貴州大學中文系,教齡37年。貴州教育學院中文系教授,貴州師范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全國高等師范院校現代漢語教學研究會會長,貴州語言學會副會長,民盟貴州教育學院支部主委。主要從事現代漢語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並為研究生開設「語法體系探索」等課程。近五年中,年均課時都在500學時以上。

二、科研成果1、已出版專著三部:《析句方法比較》(貴州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高考語文試題分類選編》(貴州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現代漢語》(上下冊)(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2、主編著作六部如:《中國篆刻大字典》(貴州教育出版社、台灣地球出版社,1994年版)、《新編實用對聯手冊》(貴州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中學漢語疑難問題匯釋》(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3、參編著作十部,如:《實用現代漢語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新編中學文言文譯注》(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現代漢語教程》(當代中國出版社,1998年版)、《高中古詩文注釋評析》(嶽麓書社,1998年版)。4、發表論文五十餘篇,如:《談層次分析法的「層次」》、《比較方法論》、《漢語的歧義現象》。

三、獲獎及表彰 顏邁教授的科研成果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多次榮獲各種獎勵。其中,專著《析句方法比較》1990年在西安獲西北九省區優秀教育圖書二等獎,1991年獲貴州省優秀圖書獎,1992年在北京獲全國第二屆優秀教育圖書三等獎,1993年獲貴州省第二屆社科優秀成果四等獎。主編《中國篆刻大字典》1995年在南寧獲西南西北九省區優秀教育圖書特等獎,1996年獲貴州省優秀圖書一等獎,1997年獲貴州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專著《現代漢語》於2000年獲貴州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00年獲貴州教育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顏邁教授1998年被評為貴州省優秀教師,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000年被評選為貴州教育學院學科帶頭人,2002年獲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

四、師德表現 在教育學院22年的教學工作中,超負荷的重擔使顏邁經常累垮病倒,但面對學生渴求知識的眼睛,顏邁時時帶病走上講台,嘔心瀝血,不辭辛勞。顏邁總是把素質教育放在首位,用各種方法讓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十幾年來,他帶領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科研,取得可顯著的成績:30多人參編了顏邁主編的著作,200多人的文章經顏邁修改後得以發表。許多人因此晉升了職稱。貴州教育學院十幾年來的數千名學生,都是顏邁教學信任票的投票者。一年一度的教學檢查,顏邁都贏的了一致的贊揚,教務處都有記錄。顏邁愛崗敬業,關心學生,治學嚴謹,刻苦勤奮,受到師生好評。

五、社會反映 顏邁教授的教學、科研成果受到社會各屆的好評。1991年8月1日,《貴州政協報》以《講壇情結》為題,1991年第9期《山花》雜志以《漢語的寂寞和寂寞的漢語》為題,1995年8月25日,《貴州日報》以《奮斗者》為題,1995年10月,貴州電視台以《寸草春暉》為題,1999年6月24日,《貴州教育報》以《為純粹精美的語言而歌》為題,報導了顏邁教授教學、科研上取得的成就。貴州民族出版社《晴朗的天空》(1996年12月出版)以《語言聖徒顏邁》為題,發表長篇(約14000字)報告文學,貴州省人事廳《人事世界》2000年9期以《一生真愛》為題,發表長篇(約6000字)通訊,介紹了顏邁教授的人生經歷、品德修養、教學藝術和科研成果。

㈧ 貴州省現代經濟學校九三屆商貿營銷專業班同學群

貴州現代經濟學校,系1993年10月經貴州省教委[黔教職通(1993)435號文件]批准成立,由貴州省工商聯領辦,貴陽市教育局直接管理的一所中等職業學校,學校所獨創的知識+能力二元培養模式和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為每一個學生構築了騰飛的翅膀,因而,我校學生畢業後能順利就業,就業後能紛紛走向成功。許多畢業生已事業心有成,成為單位技術骨幹或管理領導人員,有的畢業生還自辦公司、企業,擁有資產數十萬甚至上百萬,開始了人生起跳,去創造生命輝煌。

全國人大常委、原貴州省副省長羅尚才同志、原貴州省副省長馬文駿同志、省政協副主席許樂仁、程天賦同志、原省教委主任金正宇同志等領導,先後光臨學校視察指導工作,充分肯定了我校的辦學成績。建校以來,受到省、市、團省委、武裝部的表彰,並成為國家信息產業部IT職業資格培訓考證指定單位和國家教育部電教辦計算機教育培訓基地。貴州電視台、貴州教育報、貴州政協報、貴陽新聞報等媒體先後報道了我校的辦學成績。

㈨ 黃煒的人物生平

曾就讀貴陽達德中學,貴陽師范學校。 1944 年起從事新聞文化工作,先後在《貴州工報》、《貴陽力報》、《大剛報》、貴州通訊社、《民族導報》、《新聞界報》、《貴州民意》等報刊社擔任記者、采訪部主任、編輯部主任、總編輯、編委等職務。
解放後,繼續從事新聞工作,擔任《新築商報》總編,曾任貴陽工讀學園校長,貴州思南中學、銅仁中學教員。改革開放以後,擔任《貴陽工商報》主編 8 年,並任《大陸橋報》、《信息新聞報》執行編委。還參加省、市、區政協文史資料的組稿、撰稿和編輯工作,參與編輯省政協文史資料新聞出版專輯、參與編纂《貴陽市志·文物志》。 20 世紀 80 年代起開始地方文史的研究,在《貴州日報》、《貴陽晚報》、《貴州政協報》等報刊撰寫了《四十年代貴陽新聞界概況》、《大定司法制度沿革考》等文章。曾擔任貴陽市新聞學會、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貴陽市政協文史委員、貴州省報業協會理事,省近現代史學會常務理事,中華職業教育社貴州分社常務理事。曾被評為貴陽市各界人士為四化服務經驗交流會先進個人和中國民主建國會優秀會員。1994 年被聘為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㈩ 《多情的土地》 創作背景 或詞作者任志平簡介

1、《多情的土地》的創作背景是:當初任志萍是懷著滿腔的熱忱寫下了《多情的土地》這首歌詞的說起來這歌詞的出爐還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當時中國正處於一個百廢待興的時期.很多人因為看不出今後國家的發展到底會如何.因此很多人都想到國外去任志萍家裡有親戚在日本他們回國探親看到中國當時物質還很匱乏人們的生活並不富裕於是親戚力勸他出國深造.因為只有在這里任志萍才覺得是在自己的家裡覺得親切更重要的是自從自己被打成右派直到1976年摘掉帽子再到1978年真正平反有了正式的身份後正是幹事業的時候而且國內的形勢也越來越好了.

2、他心裡憋著一股勁堅信中國今後一定會好起來的.有感於這種情況他覺得一肚子的話要說有種一吐為快的沖動於是拿起筆來寫下了這首《多情的土地》.完稿後任志萍直接把歌詞寄給了施光南不久歌曲獲獎消息傳來《多情的土地》在獲獎歌曲中排在第三名.在他創作的《多情的土地》有著廣泛的影響.

3、《多情的土地》的作者:任志萍,河北張家口人。中共黨員。1958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學校金屬切削加工專業。歷任北京量具刃具廠技術員,中央歌舞團演員、創作員、創研室主任、副團長,一級編劇。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主席助理、常務副主席。曾為百餘台晚會、電視欄目策劃撰稿,文化部歷屆春節晚會策劃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