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啥方針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開展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總的指導方針,是長期實踐的經驗總結。
安全生產方針的含義
1
、安全第一的含義。
發展是我黨的第一要務,生產經營單位作為市場主體,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理所當然。安全第一要說明的是安全與生產、效益及其他活動的關系,強調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中要
突出抓好安全,始終不忘把安全工作與其他經濟活動同時安排、同時部署,當安全工作與其他活動發
生沖突與矛盾時,其他活動要服從安全,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健康、財產損失為代價換取發展和
效益。
2
、預防為主的含義。
預防為主是對安全第一思想的深化,從安全生產管理這門學科發展的歷程
看,我們經歷了事後控制到事前預防的發展過程,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含義是立足基層,建立起預教、預測、預報、預警等預防體系,以隱患排查治理和建設本質安全為目標,實
現事故的預先防範體制。
3綜合治理的含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生產經營活動面臨的情況錯綜復雜,稍有疏忽
就會釀成事故,且事故後帶來的破壞性越來越大。將「綜合治理」納入安全生產方針,標志著對安全生產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秉承「安全發展」的理念,從遵循和適應安全生產的規律出發,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人管、
法管、技防等多管齊下,並充分發揮社會、職工、輿論的監督作用,從責任、制度、培訓等多方面著力,形成標本兼治、齊抓共管的格局。
三、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之間的關系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開展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總的指導方針,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
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整體。安全第一是原則,預防為主是手段,綜合治理是方法。安全第一是預防
為主、綜合治理的統帥和靈魂,沒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預防為主就失去了思想支撐,綜合治理就失去
了整治依據。
預防為主是實現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徑。
只有把安全生產的重點放在建立事故預防體繫上,
超前採取措施,才能有效防止和減少事故。只有採取綜合治理,才能實現人、機、物、環境的統一,
實現本質安全,正真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落到實處。
⑵ 為什麼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我國的安全生產基本方針
安全生產法,規定了,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方針。謝謝!
⑶ 「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怎麼理解的「
安全第一:安全與生產並重,當安全與生產矛盾時,首先考慮安全。
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把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所有機理和因素,消除在事故發生之前。
綜合治理:認真治理隱患,防止事故發生。
四不放過: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當事人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事故責任人未受到處理不放過,沒有制訂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不放過。
四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保護他人不被傷害。
⑷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中的綜合治理的內涵是什麼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安全生產方針從二個方面為其注入新的內涵:一是在原來的經濟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它的政治、文化、社會和道德的功能;二是在原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為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反映了黨和國家對安全生產規律認識的深化.推進綜合治理進程必須做到:一是要從安全發展戰略高度認識和提高落實安全生產方針的自覺性;二是必須堅持以安全發展為主題,堅守發展紅線;三是應進一步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的改革.
⑸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十二字方針含義
「安全第一」:要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必須把安全放在首位,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健康為代價換取發展和效益;
「預防為主」:要求把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心放在預防上,從源頭上控制、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
「綜合治理」:要求運用行政、經濟、法治、科技等多種手段,充分發揮社會、職工、輿論監督各個方面的作用,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安全第一是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統帥和靈魂,沒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預防為主就失去了思想支撐,綜合治理就失去了整治依據。預防為主是實現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徑。
(5)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擴展閱讀:
安全生產法出台的目的及意義:
《安全生產法》明確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工作格局是「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管理、企業全面負責、社會廣泛參與」。
一是明確國務院以及地方人民政府、政府各工作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職責和職能,具體體現在第一章《總則》第8、9、10、11、13、14、15條和第四章《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以及其他相關條款之中。為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為公開、公正執法提供了依據。
二是依法規范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法》對各產經營單位生產經營所必須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職責、特種作業人員的資質、安全投入、安全建設工程和安全設施、從業人員的人身保障等安全生產保障措施和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應負的法律責任,做出了嚴格、明確的規定。明確了生產經營單位、企業負責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三是明確了工會、村民委員會、從業人員和新聞機構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協助政府和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查處安全違法行為。《安全生產法》專門規定了工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對安全生產進行監督的權利義務,從而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的監督范圍擴大到全社會,延伸到城鎮街道和農村,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工作格局。
⑹ 安全生產管理的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07年增加上的)請問這個出自哪個文件啊
2005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第十六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了「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指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嚴格安全執法,加強安全生產設施建設。
你怎麼知道我知道這問題?
⑺ 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內涵是什麼
我國安全生產管理的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其主要內涵是:
①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②安全是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條件;
③把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放在安全生產工作的首位;
④要依法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的責任
(7)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擴展閱讀:
安全生產法出台的目的及意義:
《安全生產法》明確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工作格局是「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管理、企業全面負責、社會廣泛參與」。
一是明確國務院以及地方人民政府、政府各工作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職責和職能,具體體現在第一章《總則》第8、9、10、11、13、14、15條和第四章《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以及其他相關條款之中。為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為公開、公正執法提供了依據。
二是依法規范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法》對各產經營單位生產經營所必須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職責、特種作業人員的資質、安全投入、安全建設工程和安全設施、從業人員的人身保障等安全生產保障措施和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應負的法律責任,做出了嚴格、明確的規定。明確了生產經營單位、企業負責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三是明確了工會、村民委員會、從業人員和新聞機構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協助政府和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查處安全違法行為。《安全生產法》專門規定了工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對安全生產進行監督的權利義務,從而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的監督范圍擴大到全社會,延伸到城鎮街道和農村,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工作格局。
⑻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我國安全生產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開展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總的指導方針,是長期實踐的經驗總結。博安網-安全生產知識雲提示你:這一方針反映了我們黨對安全生產規律的新認識,對於指導安全生產工作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⑼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含義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產過程中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堅持安全第一,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預防為主:就是把安全生產工作的關口前移,超前防範,建立預教、預測、預想、預報、預警、預防的遞進式、立體化事故隱患預防體系,改善安全狀況,預防安全事故。在新時期,預防為主就是通過建設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實安全責任、加大安全投入,構築堅固的安全防線。
綜合治理:是指適應我國安全生產形勢的要求,自覺遵循安全生產規律,正視安全生產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抓住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齊下,並充分發揮社會、職工、輿論的監督作用,有效解決安全生產領域的問題。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安全第一是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統帥和靈魂,沒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預防為主就失去了思想支撐,綜合治理就失去了整治依據。預防為主是實現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徑。
只有把安全生產的重點放在建立事故隱患預防體繫上,超前防範,才能有效減少事故損失,實現安全第一。綜合治理是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不斷健全和完善綜合治理工作機制,才能有效貫徹安全生產方針,真正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落到實處,不斷開創安全生產工作的新局面。
(9)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擴展閱讀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明確要求堅持安全發展,並提出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均在1949年剛剛建國的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當年就提出了。前者是為了搞好煤礦安全,後者是為了搞好醫療衛生工作。「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三者聯系在一起作為安全生產基本方針完善於2005年10月的中共中央決議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參考資料
⑽ 請問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中的綜合治理是指什麼
「綜合治理」是一種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它是保證「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管理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以對企業和施工現場的綜合評價為基本手段,規范企業安全生產行為,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統籌規劃、強化管理、分步實施、分類指導、樹立典型、以點帶面,穩步推進建築施工安全質量標准化工作,建築安全質量標准化就是指建築施工企業自覺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國家、行業的標准規范,建立健全包括企業內部安全生產日常管理、施工現場安全生產過程式控制制等在內的每個環節、每個流程的安全生產工作標准、企業規程和責任制,實現與安全生產相關聯的每個層級、每個崗位管理的標准化和規范化。安全質量標准化活動除重視施工現場的安全防護和場容場貌外,更要關注企業本身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施工現場和工人行為的標准化,達到提高本質安全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