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萬物負陰而抱陽,是什麼意思
關於陰陽的解說有很多種,有些人說陰陽的說法來自《周易》,具體解說也是各有各的不同。不過我記得有一句非常貼合實際的描述: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對於陰陽的理解,大多時候都是沒有辦法用語言去描述的。所謂的萬物負陰而抱陽,也不過是說明了大家都喜歡陽,卻又離不開陰而已。真正的陰陽哪有那麼容易區分開來?就好像我們現在最常用的陰陽,陰間和陽世,萬人都懼怕陰間而不得不最終走向那裡,萬人都渴望陽世而不得不離開這里。一切皆是生命的循環往復而已。
㈡ 請問,什麼是「負陰抱陽」什麼是「負陽抱陰」請詳細解釋和說明。
人類負陰而抱陽
在三維空間,陰陽不是同一體或合一體,而是和一體.陰陽中之一是顯性,另一是隱性.
在三維空間的人類是一個大整體也是獨立的個體.整體和個體之間有大小不同的群體.
人類負陰而抱陽.對大自然而言,陽是人類陰陽的顯性,陰是隱性.人類彼此之間則不定.
人類個體之間的陰陽有兩種:一種是生理方面的陰陽,一種是心理方面的陰陽.
心理方面的陰陽,有的是來自性格因素,有的是來自社會上下關系因素.在無維和多維空間,陽向外分而成陰,陰向內合而成陽.陰陽在三維空間則體現為,陽或主導或利用陰以吸引陰,陰配合陽與之融合,產生結果.
不論是夫妻,朋友或上司下屬,都是陰陽關系.
陽主導陰引起陰的興趣,陰配合陽與之融合,產生結果.
所產生的結果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決定於陰陽之間運動的力度和數量是否平衡和諧.
陽的力度過大或過小,次數過多或過少,都會引起陰配合上的偏差而不能與陽圓滿融合.
負面結果破壞性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陽,其次決定於陰,偏差的程度.
如果陽的行動恰到好處就會引起陰濃厚的興趣而作最好的配合,交合融洽,產生正面結果.人類或個體對自然資源而言是陽,自然資源是陰.
人過急或過緩,過多或過少使用自然資源都會引起自然資源的變態,造成天災.
反之,若人適當地使用自然資源,發揮它的潛能,自然資源會配合人的工作,滿足人的需要.
這盡人皆知的事實就是陰陽反運動在不同的情況下向人類作的宣示.對於世界的各種破壞,作為陽的個體或群體負主要責任.作為陰的個體或群體也擔負責任.
`對於地球的各種破壞,作為陽的個體或群體和人類整體負全部責任.陰陽的反運動自有能力修復一切傷損,但需要人類的陽性和陰性的合作方能奏效.
㈢ 兩手做負陰抱陽動作
萬物負陰而抱陽意思是:萬物都是有陰陽兩面.男為陽,女為陰.晝為陽,夜為陰.等等沖氣以為和是由於真氣,正氣,沖得陰陽能夠調和.
㈣ 「負陰抱陽」是什麼意思
萬物背陰而向陽,並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盪而成新的和諧體。
㈤ 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什麼意思解釋
譯文:
萬物背陰而向陽,並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盪而成新的和諧體。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譯文:
道是獨一無二的,道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萬物在這種狀態中產生。萬物背陰而向陽,並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盪而成新的和諧體。
人們最厭惡的就是「孤」、「寡」、「不穀」,但王公卻用這些字來稱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減損它卻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卻反而得到減損。
別人這樣教導我,我也這樣去教導別人。強暴的人死無其所。我把這句話當作施教的宗旨。
世間萬物有陰就會有陽 ,和八卦的原理一樣陰陽相合沖氣,世間萬物的根本就是相互融洽以為和。
就是一切事物有正有負,通過知道他的好壞,選他最有利對大家都好的一面,就是所謂的平衡學說了先說到這里。
(5)負陰抱陽擴展閱讀:
「萬物負陰而抱陽」是老子的話,其意義同中庸之道。
萬事萬物都有陰陽兩方面,這陰和陽的對沖才能保持中和。這是自然界的規律。比如,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如果地面不支撐它,就會繼續加速度運動。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是對沖的兩個力,好與壞,大與小,多與少,都是對沖的意思。只有大沒有小就會越來越大,不會平衡,不大不小,不多不少,就是中道。
「沖氣以為和」是一個「食氣」的時代。又是一個回歸自然的時代。「和」就是合和、通和之意,也就是合為混沌狀態。即超越後天的時代。這也是宇宙的再生現象。
㈥ 負陰抱陽什麼意思
負陰抱陽
【注音】fù yīn bào yánɡ
【釋義】①謂萬物內涵著陰陽兩種相反而又相成之氣。②背陰朝陽。
【示例】當代·殷謙《天廷秘傳》:「太陽星系及仙女星系乃銀河星系之衛,太陽星系於銀河星系之左,其所納金、木、水、火、土等五大星球分形連氣,填衛地球,故謂五行元氣,元氣乃陰陽交替,互為生克。五行生剋:木乃始;水乃終;土乃中。故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六合之內,萬千世界千變萬化,千姿百態;五星相生相剋,輪回循環,萬物生靈負陰抱陽,生生不息。」(殷謙·《天廷秘傳》第一回)
㈦ 怎麼理解風水學中的「負陰抱陽」
怎麼理解風水學中的「負陰抱陽」?——負,可以理解為「減」「背」,「寧可我負天下人,
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其中的「負」有「背離」的含義。抱,可以理解為「接近」、「靠近」。陰,可以理解為不利因素,陽,可以理解為有利因素。「負陰抱陽」,也就是遠離不利的地形條件,靠近有利的地形條件。
㈧ 萬物為何負陰而抱陽
老子《道德經》「萬物負陰而抱陽」,說得不僅僅是萬物生長靠太陽的道理,而是負陰而抱陽,負陽而抱陰的意義.也就是說,陰陽是統一於事物內的兩個方面,因其無休止變化的緣故,它們之間的和諧是有條件的、暫時的、過渡的,因而是相對的.不和諧是絕對的.但是不和諧的程度,可以表明事物惡化的程度.「沖氣」,就是對萬物重要的調控作用.「和」,是陰陽消長平衡的結果.「沖氣為和」,就是客觀規律作用於事物內部矛盾的兩方面,「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通過其變化使之在新的層次上達到新的和諧.所以,無論是整個自然界或是細微的具體事物,都是運用著這條自然規律在這種動盪的調節中維系著自身的平衡.
㈨ 萬物負陰而抱陽的而是什麼意思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是《道德經》中唯一明確闡述陰陽關系的經典語句。《黃帝內經》第一句闡述醫理的話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其中如何法於陰陽?陰陽之間的具體關系是什麼?《黃帝內經》只列舉了一些現象,並沒有給出直接答案。多年來,中醫很多人認為《黃帝內經》是中醫最早的源頭,這種看法本身就不符合《黃帝內經》的闡述。中醫最根本的源頭在於道,在於陰陽學說!
《道德經》是講萬事萬物普遍規律的書,是講共性的書,講根本的書。萬物(此處指一切生物)的共性是什麼?負陰抱陽。身體是由陰(物質)組成的,但這些物質在其內里的陽氣推動下不斷地新陳代謝,才有了生命。陰在外,陽在內,陽氣不斷地發散以溫煦我們的機體,維持身體的機能,這就是萬物的共性。在有共性的前提下才能再區分個性。人之所以為人,首先他(她)具有人的共性,然後才是作為一個個體區別於他人的個性。所以「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是中醫的宏觀生理學,也是中醫的總綱。
《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們看地球,它的地核是最熱的,是負陰抱陽的結構。太陽系中太陽是最熱的,也是負陰抱陽的結構。
明確這一點對醫學具有重大意義。《道德經》明確指出:「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不知道,不重視「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一基本常識,就是不明方向的妄作。而始終抓住「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一根本,這一常態,才會從容淡定、得心應手,對人人都適用,才會成為中醫的高手。高手就要遵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一自然規律,符合自然才是道,依道而行才能久,終身免於危殆。
㈩ 萬物負陰抱陽的意思
原話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說的是,萬物都是有一個陰,有一個陽,「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萬物是「負陰而抱陽」,就是這樣美妙的結構男人——陽,女人——陰。陽在前,陰在後;陽主外,陰主內;一前一後,一外一里;一男一女,一陰一陽?陰陽調和。所以老子說:「沖氣以為和。」此為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