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
擴展閱讀
給寶寶買什麼股票好 2025-08-03 07:51:53
比亞迪看股票最好的網 2025-08-03 07:37:31
如意股票行情百寶箱 2025-08-03 07:36:46

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7-10 21:02:43

⑴ 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摘要:現如今,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已經成為當下的一個熱點的社會問題。而就業形勢的嚴峻,意味著就業轉型對於解決就業困難、勞動力過剩等一系列就業問題的重要性。中國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圍繞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展開,分析了影響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因素包括有:社會因素、高校因素和用人單位的因素。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現狀 就業困難 原因
一、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
(一)大學生畢業人數基數不斷增長
當前,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基數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非常大,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對教育的重視與發展。大學教育的普及,高校大規模擴招使大學生畢業數量一直處於一個遞增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的增加,大學畢業生群體的就業問題將會變得更加的突出。大學生就業現狀最大特點就是:就業基數大,就業人數增長迅速。目前,就業市場的供需能力不足,就業崗位的競爭大,大學生群體的幾何式增長與就業崗位數量之間的關系失衡,更多的大學生無法走上就業,大學生的就業率下降,大學生就業形勢很不理想。大學生就業人數的增長使我國就業形勢更加的嚴峻。
(二)就業區域集中
大學生就業區域結構分布不合理,就業區域的分布存在著一系列不平衡現象

⑵ 分析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這個問題很復雜
宏觀地來說要扯到全球金融危機之類的雲雲 很難理解
從幾個方面來簡單分析吧
首先 大家都是讀書人 都知道考上大學尤其是一本有多麼不容易 自己把多少人踩在了腳下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那麼如果你是名牌大學畢業 公司只能提供你3~4000一個月 你願意嗎?
肯定不幹!那些職校畢業的都一個月3000 憑什麼我比他們付出那麼多 收獲的回報卻相差無幾?
這個心理很容易理解 也是較多大學生的心理狀態
他們想要更好的就業崗位和更高的工資 可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很難得到這些
搶答時間快結束了 容我先提交回答然後細細說來

⑶ 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非常復雜嚴峻,一方面,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增就業崗位減少。多重因素疊加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激烈,就業困難指數明顯上升。

招聘方式的改變雖帶來諸多不便,但這還算不上對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最大考驗。疫情沖擊之下,多數企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的中小企業又承壓最多。

此外,對於那些產業鏈長、勞動密集的行業,當前的復工節奏勢必對企業業績構成影響,很難說招聘計劃不會因此而縮水。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出現。部分企業的應屆畢業生新增崗位規模出現一定降幅,備受關注的互聯網、金融、房地產、消費品等行業,新增應屆生崗位平均降幅達三成多。

只有企業恢復元氣,才能激活用人需求。當前,在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中,通過多種手段切實幫助企業減輕經營負擔,解決人員、交通等影響企業復工的現實困難就顯得尤為迫切。

解決辦法

1、緩解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焦慮,高校和有關部門要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有必要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搞清楚疫情之下畢業生面臨的急迫困難和問題,這也是精準施策的前提和基礎。

2、高校和有關部門還要大力開拓就業渠道,加強網上就業服務,加強政策宣講力度,並做好學生心理關懷和權益保障,全力為他們的就業求職保駕護航。一些高校已先後開展網上招聘專項行動,推出就業手續「簡辦」「秒辦」,開設就業指導「空中課堂」等,讓畢業生吃下定心丸。

3、考核之下,一些學校難免會為了數據好看心生摻水造假的僥幸,相關政府部門要健全監督和問責機制,確保就業數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⑷ 分析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形勢

找工作真難!哪個行業的畢業生扎堆?2019年860萬人何去何從?又是一年畢業季!本科大學應屆畢業生已經高達860萬人!難道,我們只能感嘆:找工作真難!?絕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做好2019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2019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就業行業分析


上表(數據來源:智聯招聘)所反應的數據是2017屆畢業生和2018屆畢業生在不同行業的景氣度情況分析。我們應該著重關注的是數值上的變化和已經形成的市場佔有率。市場佔有率高的,在下一年往往變化不大,因為市場已經趨於飽和。所以,在關注自己的專業和興趣外,行業是否趨於飽和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議:第一次工作,選擇行業需要慎重!因為很可能以後都跳不出這個行業了,如果這個行業前景不好,那就業者日後想再提高就會非常困難,甚至會面臨轉行的危機!而對於想轉行的人來說,年紀越大越困難。

2019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競爭市場分析

從上表(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員整理)可以看出: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正在逐年增加。本科大學應屆畢業生越來越多,競爭自然就會加大。因為除了本科大學應屆畢業生,還會有很多中專/高職應屆畢業生,甚至是社會人士跳槽的競爭。這大概也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留學、選擇考研的重要原因。

建議:就業競爭市場壓力增大,選擇繼續深造是另外一條出路,選擇自主創業也是另外一條出路。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創業如何呢?

2019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供求關系分析

上文中,我們分析了競爭的嚴峻形勢。那麼,有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公司足夠多就好!可惜的是,就業的公司似乎也不夠。就上表中的數據顯示(數據來源:智聯招聘)在2018年的秋季有31.9人競爭一個職位。這個數據,從一個側面顯示出了一個非常不樂觀的結果,也是就業者非常不願意承認的事實:這個工作你不幹,有的是人能幹。

建議:放平心態,就業是雙方選擇的結果。如果不想自己創業,就先找到自己的就業方向,再好好參加面試!如果不是生活所逼,家庭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還是找到符合自己規劃的公司好。心不甘情不願的就業,註定不會長久。

2019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就業薪資分析

相對於某些營銷號描述的應屆畢業生在面試時候對高薪資的要求,小編更相信智聯招聘所提供的《應屆生期望月薪分布范圍》。從數據中可以看出:2001-4000這一區間還是佔了大多數。

建議: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的薪資不能相比;不同行業,同一崗位也不能相互比較;同一崗位,不同公司的薪資相比同樣不合適。所以,只要自己覺得可以,就什麼都好!

⑸ 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三成未找到工作、五成缺社會經驗、七成期望值過高 >> (轉載《科技日報》)
大學生就業難是近年來困擾我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特別是2006年,我國應屆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就業形勢更顯嚴峻。近日,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發布了「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該報告對今年大學生就業狀況作了詳實分析,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此次問卷調查以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人員共向全國近百所高校大學本科畢業生發放調查問卷4000份,回收率為86.88%%。該調查對44位服務於不同類型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以及具體部門的負責人所進行的訪談結果,與大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基本吻合。

缺乏社會經驗制約就業

調查結果顯示:高達52.14%的大學生將「缺乏社會經驗」視為最困擾就業的主要因素。另有24.14%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有19.8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

而從用人單位對各種能力的要求來看,要求最多的是環境適應能力,高達65.9%%,其次是人際交往能力(56.8%%),然後依次是自我表達能力、專業能力和外語能力。用人單位表示,大學生與其他的就業群體相比,缺乏工作經驗是其明顯的劣勢。

此外在接受訪談的單位中,有59.1%的用人單位認為當前大學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單位明確提出,課程設置不合理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一個制約因素。

近三成單位有性別傾向

據調查顯示,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例為55.71%%,而女性畢業生該比例則為41.08%%。可見,求職者的性別對於求職成功與否還是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而且也有27.3%%用人單位也表示進行人員招聘時有性別傾向,有72.7%%的單位認為在招聘時沒有性別傾向,但會考慮到工作性質、崗位要求來招收不同的性別。

除性別因素外,地區差異是影響就業水平的另一重要因素。數據顯示,東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62.43%,中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47.88%,西部地區高校這類學生比例為41.73%,東北地區比例為43.39%。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四個地區的就業狀況呈梯狀分布,表明大學生總體就業水平與大學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種相關性。

薪酬要求日趨理性

薪酬一直被比喻為大學生就業理性程度的「風向標」。而這次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大多已走出開價虛高的誤區,有6成以上(66.1%%)的學生將月收入定位於1000—2000元之間。在大學生對收入要求日趨合理的同時,有1.58%%的大學生提出了「零工資」,這折射出大學生對個人發展機會的極度渴望、對自己能力和職業前景的復雜心態以及面對就業窘境的無奈。

報告中顯示,有77.3%的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存在期望值過高的情形,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其中,在就業地區的選擇方面,大學生「重東部,輕西部」、「重大城市,輕中小城市和農村」的想法仍沒有得到明顯改觀。

「托熟人」成求職主要途徑

特定的社會關系網路影響整個用人環境的公正、公平,但就個體而言,它仍不失為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本次調查結果就顯示,有41.61%%的學生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關系、托熟人是求職最有效的求職途徑;來自大城市的學生中,比例更高達51.29%%。 對於此次調查,出席報告會的有關專家給予了充分肯定。民盟中央秘書長高拴平認為,該調查報告系統、深入、詳實、可信,是他近幾年看到的較好的一篇研究報告。

同時,他就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提出了三點意見:第一,政府要提高政策有效性,完善調控體系。另外,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的就業信息網路和檢測、預警系 統,制定鼓勵大學生就業的有效政策,引導大學生合理流動。第二,大學生自身要轉變觀念,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第三,要面向市場,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主 管部門要加大和促進高校的教育改革,進行高校學科建設及專業結構的合理調整。高校應把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作為轉變辦學理念的長期工作,樹立新的質量觀,以市 場為導向,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靈活專業方向的要求,不斷調整學科和專業結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大學生。

⑹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簡要分析!

1.大學擴招,使得就業市場的趨於飽和。擴招並不能從多大程度上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能和素質,也根本上解決不了就業,只不過很大程度上延緩適齡勞動力就業。大部分大學盲目開設專業,虛報就業率,實際上畢業的大學生走向社會普遍成為小學生。
2.大學生自身素養不夠,做人做事方面社會跟學校存在很大差異,或許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就業觀念,缺乏走向社會歷練的准備。
3、國家缺乏對解決大學生實際就業問題的企業和個人進行弘揚和褒獎。整個社會為解決就業問題,並沒有形成相應的環境。

⑺ 大學生就業難現狀分析與對策

原文鏈接:http://www.lwenwang.cn/news_list.asp?id=17573&p=1
目前,前多少年較為容易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也遇到了就業難問題,隨之就出現了聲勢浩大的考研族以及校漂族。學者們和社會各界對此發表了許多看法,其中之一就是大學生們對工作條件、收入標准等等要求過高,如果降低一些,就不會發生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那麼到底中國的大學生教育和就業發生了什麼問題,我認為有必要進行客觀的探討,在暑假期間我對此進行了相關的調查,從而發現三方面狀況:第一.大學生就業難很大原因是因為對收入要求過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現就業報酬低的狀況後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了繼續考研。第三.隨著考研大軍的不斷擴大,出現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學己經畢業,卻仍留連在校園內或者學校周圍的人群。下面分別對以上情況做一下介紹:

一. 大學生就業難,普遍覺得報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從人力資本投資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責難大學生對工作崗位,特別是對收入水平的抉擇,大學生謀求較高收入的工作崗位是有道理的。據有關調查資料,目前大學畢業的平均工資水平為每月15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畢業的為1200元左右,大學投資收益率僅為4.6%。這樣低的邊際收益率,對大學階段的人力資本投資是極不合算的。因此,大學生及其家長找一個能回報大學階段投資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崗位,就是投資對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經濟人最理性的反應,而簡單說大學生擇業條件太高,挑三揀四,從成本收益理論講,是毫無道理的。否則,從投資回收角度講,他無法收回大學階段的教育投資,實際是虧損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學呢?
再次,大學生需求方面也存在著深層次的體制問題。主要是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區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日本1.25億人口有6 6 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只有7 0 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系,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為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著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同,發達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後,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中國為什麼就業難,就是因為每千人中小企業數太少。除了社會、家長和大學生「吃皇糧」、官本位等觀念外,辦企業市場准入門檻高、時間長、手續多、成本大,開辦企業後貸款難,政府收費項目多,中小企業很難經營和成活,是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太少的最主要體制原因。
另外,我覺得應該從大學生本身找原因。作為企業,他所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肯定是建立在員工能為他提供經濟效益。顯然,能為企業帶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得到的報酬就會越多。那麼一個本科生究竟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呢?據調查 :1.教育培養的技能性和創業性人才較少。大學教育中企業所需要的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課程、實驗、操作、實習等較為缺乏,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到企業後,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崗位需要。而在大學中幾乎不開創業課程,大學生畢業後,對於怎樣開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核算,怎樣經營和管理企業等等,一無所知。另外,現在大學生的觀念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的大學教育過去是培養「吃皇糧、捧鐵飯碗」人才教育。大學畢業後一般分配到黨政社團、國家事業、國有企業單位計劃分配,工資有一定標准並穩定提高,除了國有企業外,工資來源為財政經費,在過去大學生畢業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大量的分配到這些單財政還負擔得了。

⑻ 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是需求關系的問題:
1、現在國際上大的經濟形勢不好,所以勞動需要量不大。
2、每年新增就業人數,也就是畢業生數量過多,供大於求。
3、求職者多,用工單位選擇餘地大,可以壓低待遇和提高就業門檻。
4、大學畢業生在大學好好學的沒幾個,畢業生質量普遍不高,很多用工單位寧可選擇有經驗的人員也不願用剛畢業的。
5、現在的畢業生普遍眼高手低,條件要求高,很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