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著名自媒體人有哪些
這個有很多的
鬼腳七:原淘寶搜索負責人,電商和搜索專家,
羅振宇:邏輯思維創辦人,知名自媒體。
盧鬆鬆:知名IT博主,互聯網觀察員。
魏武揮: 知名博客ItTalks。新媒體的實踐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城宇:知名媒體專欄作家,評論人,易觀網主編。
李靖:李叫獸系列文案分析知名自媒體人。
康永王:知名營銷自媒體,新媒體營銷策劃人。
劉興亮:知名互聯網專家、資深營銷顧問。
瞬雨:技術評論人,經濟觀察家, 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
闌夕 :最熱門的新聞評論,最萌的貓星人、汪星人,這里是生活面面觀。
朱衛坤:實名網路營銷倡導人,無實名不營銷,傳遞網路正能量!
小馬宋:暴風魔鏡創意合夥人,前奧美互動助理創意總監
程苓峰:中國媒體業新銳人物,《雲科技》創始人
方建華:北京華夏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專欄作家
等等還有很多。
② 哪些產品和服務適合在本地電視台做廣告
上一次野草梳理了一下《 恰好,前些天看到魏武揮的一篇文章《 視頻上市之後 魏武揮認為,廣告行業最佳的目標受眾應該具有這個特點:人傻錢多。(Google一定不會這么想)在魏武揮看來,電視廣告的受眾媒介素養不高,無法區分廣告公關類的商業信息與新聞報道信息,容易相信廣告信息都是正確的,容易被廣告說服激發購買慾望。另外,廣告主在電視上投放的廣告,有很大一塊不是給最終消費者看的,而是給品牌的渠道商或代理商看的,在央視或省衛視上投放廣告是一種顯示實力的面子工程。 看了魏武揮的觀點,再聯想到野草平時偶爾在本地電視台上看到的那些假葯、電視購物的廣告,野草確信:觀看本地電視台的基本都屬於「人傻錢多」的范疇(本地只是一個普通的縣級市,經濟不算發達)。推想開來,本地電視台的這部分受眾估計以城鄉老年人甚或農村裡的部分中年人居多。在這種電視台投放廣告之前,真的得好好想想:到底野草覺得:1、希望打造品牌形象的商家沒必要在本地電視台做廣告; 2、打算在本地招募渠道商或代理商的商家應該考慮本地電視台的受眾是否有可能成為自己的潛在用戶;希望有朋友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
③ 毛譯東最好的十首詩詞
違規也要回答——果然被審核。網路害怕毛澤東。
1、沁園春·長沙1920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2、清平樂·會昌1933年夏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郁蔥蔥。
3、清平樂·六盤山1935年10月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4、憶秦娥·婁山關1934年—1935年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5、七律·長征1935年2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6、沁園春·雪1936年2月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7、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8、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霄遁。
9、《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10、卜運算元·詠梅1961年12月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④ 我國媒體大發展的基石是
我國新媒體的發展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
媒體應用途徑的愈加寬泛
,
媒體與其它社會層面之間
的互動
,
從政府、
公眾到媒體自身
,
都已經清楚地認識到
:
媒體已經成為我國市場經
濟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從
1998
年起
,
我國的傳媒業就一直保持高速增長
,
利潤總額
已超過煙草業
,
成為國家第四支柱產業。我國傳媒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也必將逐
步步入一個大發展的黃金時期
。
新媒體的低成本、互動性、原創性、分眾性的特
點將使
21
世紀成為新媒體的世紀。我國新媒體發展的戰略路徑可從正確定位、
資源整合
,
利用高科技走高端化多元化等方面進行思考。
關鍵詞
:
新媒體
;
價值鏈
;
發展戰略路徑
新媒體在我國的發展日趨加速
,
其商用價值日益提高
,
如何積極利用高新技術
推動新媒體的發展
,
這是一個急切而嶄新的課題。學界和業界把關聯數字媒體內
容的系統服務統稱為新媒體業務。
我國新媒體發展的戰略路徑可從正確定位、
資
源整合
,
利用高科技走高端化多元化等方面進行思考。
本文從新媒體的內涵、
我國新媒體發展現狀及趨勢、
我國新媒體的發展戰略
路徑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闡述,
進一步了解我國新媒體的發展情況,
准確把
握我國當代新媒體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性問題,指導新媒體研究工作的進行。
一、
新媒體的內涵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
如數字雜志、
數字報紙、
數
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
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
稱為「第五媒體」。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澄宇教授:
「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出
現和影響的媒體形態。」 上海戲劇學院新媒體領域陳永東副教授:「新媒體是
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媒體及各種應用形式,
目前主要有互聯網媒體、
掌上媒體、
數字互動媒體、車載移動媒體、戶外媒體及新媒體藝術等。」 新傳媒產業聯盟
秘書長王斌:
「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
以互動傳播為特點、
具有創新
形態的媒體。」 分眾傳媒
CEO
江南春:「分眾就是區分受眾,分眾傳媒就是要
面對一個特定的受眾族群,
而這個族群能夠被清晰地描述和定義,
這個族群恰好
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領先消費群或重度消費群。」 陽光文化集團首席執行官吳
征:
「相對於舊媒體,
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
(
電
視、廣播、報紙、通信
)
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
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 BlogBus
副總裁兼首
席運營官魏武揮的定義:「受眾可以廣泛且深入參與(主要是通過數字化模式)
的媒體形式。」 中國傳媒大學黃升民:構成新媒體的基本要素是基於網路和數
字技術所構築的三個無限,
即需求無限、
傳輸無限和生產無限。
——社會關系層
面的理解。
新媒體就是能對大眾同時提供個性化的內容的媒體,是傳播者和接受
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
的媒體。那些從信源就開始剝離信息冗餘
,
處於向確定的信宿收斂的中間媒介
,
藉助於數字化的語言能力
,
將不確定的自信息按信宿的需求迅速轉化為主觀內容
,
並寓於各種形式的傳播方式和業務服務之中
,
則被稱為新媒體。
[1]
從新媒體的產生和既有的界定可以看出
,
新媒體的概念對稱於傳統媒體。新
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在於
,
新媒體是以數字方式進行製作、發布、傳播的。新
媒體提升了大眾傳播學的「長尾理論」
,
把大眾所關注的內容價值與媒介質量展
現給分眾。新媒體藉助於網路技術和檢索技術的進步
,
在特定的信源與信宿系統
中產生的聚合作用
,
以比傳統媒體更為定向的傳播方式
,
實現實時的與准實時的交
互服務。
[2]
新媒體以前所未有的互動性
,
使信息資源在交互、共享的增值過程中
進一步增強了粘性與傳播效力。
二、我國新媒體發展現狀及趨勢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路、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
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從空間上
來看,
"
新媒體
"
特指當下與
"
傳統媒體
"
相對應的,
以數字壓縮和無線網路技術為
支撐,
利用其大容量、
實時性和交互性,
可以跨越地理界線最終得以實現全球化
的媒體。
"
新媒體
"
是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媒體,
而且在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之上具
有兩個重要特徵:
一是隨著傳播效率越來越高,
傳播的范圍越來越大,
信息終端
的多樣化也使傳播成本相對減少。
二是受眾的主觀參與性越來越高,
核心地位越
來越強,信息的傳播已經從傳者為核心的時代走向了受眾為中心的時代。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
媒體應用途徑的愈加寬泛
,
媒體與其它社會層面之間的
互動
,
從政府、
公眾到媒體自身
,
都已經清楚地認識到
:
媒體已經成為我國市場經濟
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從
1998
年起
,
我國的傳媒業就一直保持高速增長
,
利潤總額已
超過煙草業
,
成為國家第四支柱產業。我國傳媒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也必將逐步
步入一個大發展的黃金時期。
、
1998
年,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聯合國新聞委員會年會上,提出並呼籲使用
傳統媒體之外的
"
第四媒體
"
,以加強新聞傳播工作後。
1999
年
4
月,在北京召
開的第二屆亞太地區報刊與科技和社會發展研討會上,
首次確定了第四媒體的概
念,
同時在新華社播發的通稿中有這樣的表述
:"
中外專家提出,
以網際網路和信息
高速公路為主體的
'
第四媒體
'
的影響力在
10
年到
20
年之內將可能超過報刊、
廣
播和電視。
"
新世紀初期,我國迎來了互聯網新媒體的時代:
《人民日報》網路版榮升為
人民網,
新華社網站改為新華網,
中央電視台網站則從投資到體制進行了全面調
整等等。電信部門開始成立信息服務網站,如北京的
"263
首都在線
"
等;國家信
息中心的
"
中經網
"
;
地方省市開始了股份制聯合辦網,
如北京的千龍網、
上海的
東方網等等。
與此同時,有線網路的數字化在
2001
年隨著廣電布局有線網路的數字電視
技術試驗初步顯現,在
2003
年啟動了優先電視數字化試點工作。
2003
年廣電總
局頒布的
《建立有線數字電視技術新體系的實施意見》
和
《我國有線電視向數字
化過渡時間表》
中分別確立了構建節目平台、
傳輸平台、
服務平台和監管平台的
完整數字電視體系和在同一時間、
統一完成一定范圍內有線電視用戶的數字化的
目標。
2003
年也因此被國家廣電總局確定為
"
網路發展年
"
和
"
廣播發展年
"
。
《世
界媒體實驗室》發布的《
2007
新媒體產業發展五大趨勢》
[3]
也稱
,
新媒體對傳統
媒體沖擊加強
,
替代趨勢加速
,
其業務應用進一步成熟
,
價值進一步提高。
2008
年中
國新媒體的影響力更是趨於主流
,
廣告業務的收入也保持快速增長
;
視頻、網游領
域在發展中維持激烈競爭態勢。
《中國新媒體十大主流趨勢》歸納了新媒體的未
來十大趨勢
:
一是廣告增長性
,
新媒體廣告業務維持高增態勢
;
二是新媒體的商業
模式走向成熟
,
網站等的商業模式將逐漸步入良性渠道
;
三是用戶規模激增性
;
四
是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
會出現更多的收購和兼並案例
;
五是市場格局趨於多元
化
;
六是收入呈現明顯增長性
;
七是營銷方式創新
;
八是手機電視市場被激發
,
中國
手機用戶規模已突破
5
億戶
;
九是高清電視發展進入新階段
;
十是網路安全被普遍
認知。
[4]
隨著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廣播電視技術等相關技術的發展
,
新媒體
的低成本、互動性、原創性、分眾性的特點將使
21
世紀成為新媒體的世紀
,
新媒
體猶如「催化劑」一樣必將推動中國經濟的增長與發展。
⑤ 汽車自媒體人有哪些不錯的
老檀說車.1.吳曉波:吳曉波經濟頻道,財經專欄知名自媒體人。2.羅振宇:邏輯思維創辦人,知名自媒體。恭喜!你有一隻牛股待領取! 廣告 3.鬼腳七:原淘寶搜索負責人,電商和搜索專家4.龔文祥:知名微博電商營銷自媒體人。5.盧鬆鬆:知名IT博主,互聯網觀察員。6.魏武揮: 知名博客ItTalks。新媒體的實踐者、研究者和批判者。7.同道大叔:現象級的女性文化類博主,微博知名星座博主。8.李靖:李叫獸系列文案分析知名自媒體人。9.咪蒙:本名馬凌,當紅網路寫手,媒體編輯作家。10.波旬
⑥ 澎湃新聞的輿論關注
@劉春:最近澎湃新聞很火,主要是幾篇原創的時政大稿。但老漢認為,這並不意味著以原創內容為特色的新聞門戶網站澎湃網的成功,因為再多的原創也支撐不起一個新聞門戶,而基於PC端的門戶本身就在衰落中。澎湃新聞最近的火爆仍然來自公共賬號來自移動端的轉發傳播,澎湃的未來在APP在移動端。
@武大沈陽:【關注@澎湃新聞】網路輿論場有數家比較具有輿情穿透力的大媒體如:人民系、中國網事、環球時報、南方媒體和財經財新等,現在看來要新出一股上海力量了。近期澎湃新聞來勢兇猛,出現了好幾篇高曝光的熱點輿情稿。是曇花一現,還是力道永勁,值得關注。緊跟熱點、快捷報道、創新表達也許是條路。
@魏武揮:【上報集團「澎湃」上線:請有節奏的燒錢】澎湃不僅讓你感覺上東西多,事實上東西也多。說到底,可能還是太有錢了。真正的創業項目,哪裡會上手就那麼多原創內容供給。有錢燒是好事,但有節奏地燒,才是正確的。
@吳飛微議:「澎湃」是上海報業集團改革後公布的第一個成果。根據上海報業掌門人裘新的構想,該集團未來的新媒體戰略將集中於兩種模式:第一種是通過優質原創內容吸引流量,依靠海量用戶來獲取廣告收入;第二種是面對窄眾人群,以高度專業化的內容和精準服務獲得用戶付費收入。
@王甘霖:雖然@澎湃新聞的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還沒有更新,但從其網站發布新聞來看,不得不承認,上海報業集團斥資兩個億打造的澎湃新聞網,必將成為中國第一新聞網站。該網站體現了六個字:及時、獨家、深度,哪怕是財新網、財經網都得遜色幾分。 在扯氮集博主魏武揮撰寫的《少即是多》中,他寫道:
上報集團的澎湃項目終於上線了,當我熱愛時政信息的父母聽說這個事後,第一時間拿出他們的手機和平板(安卓系統)要我幫他們裝上。我折騰了頗有一段時間,因為澎湃網站上居然沒有應用下載,還非要我先去裝個360或豌豆莢才能下載這個app——不知道澎湃的人怎麼想的。
我個人倒是很早就從私人渠道拿到過澎湃的app,裝在手機上後給不同的朋友展示過,意見五花八門,但有一點,所有人都是一致的:內容太多了。這是一個定性的表達(拿著我的手機,他們也不會把玩太久),我們需要定量一點。
澎湃的網站上列出了四十七個欄目(或者說標簽,tag,但一般人搞不明白欄目和標簽的區別,第一時間都會認為這是澎湃的欄目設計),標記為(2014年)6月28日這個時間(這可是周六)的文章有六十四篇。澎湃的手機端,在不斷下拉時,會源源不斷地展示出更多的內容,似乎給人一種沒有底的感覺——這是對Pinterest的一種模仿,但我個人以為,Pinterest是輕閱讀,澎湃不是一個輕閱讀產品。
換而言之,澎湃不僅讓你感覺上東西多,事實上東西也多。六十多篇文章,每篇如果兩千字,那就是十幾萬字的節奏,可不就是一天生產一本書!——還是大周末的周六。
創造了術語信息檢索與描繪符的穆爾斯在1959年提出過一個穆爾斯定律:當擁有信息比不擁有信息會給用戶造成更大的痛苦和麻煩時,用戶會傾向於不使用信息檢索系統。信息會帶來痛苦與麻煩。這一點我們都有所體會。——老實講,穆爾斯本人,是反對海量信息的。信息架構學之父莫維里在他的《隨意搜尋》一書里也這樣提到:現在我們關注的焦點理應從創造豐富的信息轉移到解決注意力分散問題。
現在來看看澎湃這個產品,官方對它的定位是時政和思想,一位朋友和我這樣說道:我們想要給人的感覺是,你要是喜歡政治,來這兒就夠了,全中文互聯網所有最好看的政治思想內容都在這兒了。這個定位不能說是錯的,中文世界裡這一塊基於種種原因的確有一些欠缺,但我個人的看法是,一開始如此之多的內容,有黑雲壓陣之感。當用戶產生負擔感之後,會逃離這個系統。
事實上,標題里的少即是多,我並不是完全接受,互聯網受歡迎的產品都是功能復雜的(想想時下最流行的微信吧),但它們不是一開始就功能復雜的。第一版的QQ簡單到安裝包連1M都不到,在慢慢增加供給時,用戶的承受力會提升。對澎湃來說,同樣如此。沒有這個必要一開始就如此龐大的內容供給,即便是可以自定義欄目,四十七個欄目會讓人選擇不能。
此外,在2014年7月17日舉行的2014中國傳媒品牌高峰論壇上,上海報業集團副社長王偉提及最近頗受人關注的「澎湃」,稱本來是定於7月21日上市,但還要延續一段時間,「界面」預計在8月能夠推出。王偉稱雖然尚未正式上線,只是在公開測試,但「看到有的評論認為『澎湃』的內容及時、獨家、深入。」
作為上海報業集團改革後公布的第一個成果,根據上海報業掌門人裘新的構想,「澎湃」要成為「中國第一個新聞問答產品」,通過與讀者的互動,分辨真相和謠言,並將核實結果實時更新。王偉也對「澎湃」進行了闡釋,「澎湃是定位於通過新聞加思想的優質原創內容吸引流量,澎湃是藉助於《東方早報》的品牌和團隊建設起來的,用紙媒研究者傳媒老王的話來說,這一舉動表明東方早報的品牌在轉型上開始脫胎換骨。」
參加論壇的學生在肯定「澎湃」發布的內容很有力量、很有影響力、而且速度很快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質疑,「澎湃在重視內容開發的過程,或者重視內容的生產同時,為什麼對它的渠道建設還很有限呢?」王偉坦誠,應該是更注重渠道建設,不是不重視,可能是還來不及,「『澎湃』項目目前是在草創初期,所以它肯定還有很多方面會沒有顧及到,它想打自己的品牌,想把自己品牌當中最核心的部分先打造出來,我覺得它一直在對外灌輸這樣一種理念,也就是所謂新聞+思想。它的一些運作模式是形式上的,和我們原有的新聞組織方式有所不同,包括呈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大家可以注意到它是一個新聞網站,也有移動平台上能夠閱讀的,在移動平台上閱讀的部分都在測試當中。它的展示方式和大家網上看到的版式、條塊劃分不一樣的,它是採用了項目制的方式,據說有80個左右的方塊表。我覺得它主要的精力是放在塑造核心品牌和內容上,可能他們覺得現在微博高潮過了,微信有積累的過程,如果它在網頁版和移動平台上能夠閱讀的話就能夠達到它的最初目的。
⑦ 小米創始者聽說很牛為什麼會能講講怎麼回事
騰訊科技訊(明軒)北京時間10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當中國快速成長的智能手機製造公司之一--小米科技的創始人雷軍在談到史蒂夫·喬布斯(Steven Jobs)時,雷軍一直對他贊不絕口,充滿了羨慕之情。
「當喬布斯在世時,他是最棒的,」雷軍最近在接受時表示,「沒有人能夠超越他。也沒有什麼能夠超越iPhone手機。」蘋果和其已故的聯合創始人在中國並不缺少挑戰者--更不必說那些模仿者們。市場分析師預計,中國在今年將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
在這些挑戰者當中,首當其沖的便是小米科技。該公司最新款的智能手機預計將於本月開始銷售,售價為人民幣1999元(約合320美元),尚不足iPhone 4S在中國市場零售價格的一半。目前,iPhone 5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售價還沒有確定。
創辦至今尚不足三年時間的小米科技,已經成為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這家公司預計,到2012年年底,公司將銷售出近700萬部智能手機,營收將達到人民幣100億元--對於一家在2011年8月份銷售出第一部智能手機的公司而言,取得這樣的成績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米科技在今年8月份舉辦的產品發布會,讓人回憶起了蘋果在喬布斯執政時期的典型的產品發布會。在北京798藝術中心北京會所,雷軍身著黑色T恤、牛仔褲和黑色匡威鞋大步走向舞台中央,向眾多的聽眾展示了最新款的第二代小米手機。
上海交通大學科技產業分析師魏武揮(微博)表示,小米科技的營銷戰略一直依賴於對「蘋果的崇拜。」「眾多的中國消費者一直極端崇拜蘋果品牌,小米科技在以更為便宜的價格在中國市場提供類似的產品,」這位分析師說道。
無論是粉絲還是批評者們,都把小米手機稱為「中國的iPhone。」在北京的一家聯通商店裡,一位銷售代表把小米手機稱為「蘋果的小兄弟。」消費者也樂意為這樣的形象埋單。一位希望購買一部小米手機的上海大學生表示,「小米是真正的贗品。」
蘋果於2008年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零售店,並於2009年開始在中國銷售iPhone手機。蘋果原本計劃到2012年在中國開設25家零售店,但實際中在中國大陸僅開設了6家蘋果零售店。蘋果在中國市場遇到的苦惱之一,便是山寨的銷售商開設未經授權的「蘋果零售店,」銷售山寨iPhone手機。
盡管遇到類似的挑戰,蘋果在中國市場依然經歷著顯著的增長。中國已經成為這家公司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目前,蘋果大約五分之一的營收來自於中國市場。在截至6月底的前三個財季中,不包括日本市場,蘋果來自於亞太地區的營收增長至25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60%。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依然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預計,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規模將較上年增長一倍,銷售量從去年的7600萬部升至至少1.5億部。
市場分析師表示,小米科技能夠在眾多蘋果的挑戰者當中脫穎而出,雷軍自身也起到了一定的幫襯。雷軍是中國最知名的軟體公司之一--金山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而且依然是這家成立已有20多年公司的董事會主席。雷軍同時也是一名成功的投資人,對數家中國創新公司進行了投資。他當年投資的卓越網曾是中國最大的網路圖書、音樂和電影零售商,在2004年作價7500萬美元出售給了亞馬遜。
自詡對手機痴迷的雷軍,擁有超過60款手機,其中包括了摩托羅拉最早的「磚頭手機。」雷軍表示,他在2004年曾使用諾基亞的一款手機,當時他的一位朋友曾在諾基亞工作,他曾向這位朋友提出了如何改進手機的1500多條建議。但是諾基亞什麼也沒有做。雷軍所指的是體驗,外加上意識到「智能手機擁有替代計算機的潛力,」激發了他創辦小米科技。
與其它智能手機公司不同,小米准許用戶協助設計自己的操作系統。當地時間每周五的下午5點,小米科技都會向中國和西方國家用戶發布最新款的軟體更新。在數個小時之內,數以千計的粉絲都會在小米論壇上描述出現的漏洞以及用戶反饋。
過去,粉絲們一直提到的是增加手機內容、下一代手機應當多厚或者手機背後是否應當由閃光燈這樣的問題。雷軍說,「蘋果非常自負。他們的態度是:『我不需要任何反饋。』」
雷軍對智能手機的押注已經吸引到了大資金的支持者。在今年6月份完成的公司新一輪融資中,對小米科技的估值達到了40億美元左右,已經略低於諾基亞當前市值的一半(諾基亞當前的市值為95.7億美元),並比肩黑莓手機製造商RIM(當前市值為34.9億美元)。小米科技的機構投資人包括了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以及中國風險投資公司IDG資本和啟明創投。
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微博)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小米科技超過了我們原本的預期。我想其他投資人也有同樣的感覺--你只需看看數據便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營收從零到人民幣80億元,小米科技僅僅用了一年時間。」
小米科技的一場重大測試,將是該公司的手機如何在中國大陸市場之外被用戶所接受。小米科技的高管們表示,公司計劃今年年底在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和新加坡推出小米手機,但公司的野心絕不僅與此。雷軍說,對於世界上的其它國家,「我們將會一步步的來。」
⑧ 易中天品三國,一共多少集順序怎麼排列
1、第一部:魏武揮鞭
易中天品三國(1)大江東去
易中天品三國(2)真假曹操
易中天品三國(3)奸雄之謎
易中天品三國(4)能臣之路
易中天品三國(5)何去何從
易中天品三國(6)一錯再錯
易中天品三國(7)深謀遠慮
易中天品三國(8)鬼使神差
易中天品三國(9)一決雌雄
易中天品三國(10)勝敗有憑
易中天品三國(11)海納百川
易中天品三國(12)天下歸心
2、第二部:孫劉聯盟
易中天品三國(13)青梅煮酒
易中天品三國(14)天生奇才
易中天品三國(15)慧眼所見
易中天品三國(16)三顧茅廬
易中天品三國(17)隆中對策
易中天品三國(18)江東基業
易中天品三國(19)必爭之地
易中天品三國(20)兵臨城下
易中天品三國(21)臨危受命
易中天品三國(22)力挽狂瀾
易中天品三國(23)中流砥柱
易中天品三國(24)赤壁疑雲
3、第三部:三足鼎立
易中天品三國(25)半途而廢
易中天品三國(26)得寸進尺
易中天品三國(27)進退失據
易中天品三國(28)借刀殺人
易中天品三國(29)命案真相
易中天品三國(30)奪嫡之爭
易中天品三國(31)趁虛而入
易中天品三國(32)蜜月陰謀
易中天品三國(33)白衣渡江
易中天品三國(34)敗走麥城
易中天品三國(35)夷陵之戰
易中天品三國(36)永安託孤
4、第四部:重歸一統
易中天品三國(37)非常君臣
易中天品三國(38)難容水火
易中天品三國(39)痛失臂膀
易中天品三國(40)禍起蕭牆
易中天品三國(41)以攻為守
《易中天品三國》
《易中天品三國》
易中天品三國(42)無力回天
易中天品三國(43)風雲際會
易中天品三國(44)坐斷東南
易中天品三國(45)情天恨海
易中天品三國(46)冷暖人生
易中天品三國(47)逆流而上
易中天品三國(48)殊途同歸
5、第五部: 歷史回眸(結束語)
易中天品三國(49)天下大勢
易中天品三國(50)歷史插曲
易中天品三國(51)百年孤獨
易中天品三國(52)千古風流
(8)魏武揮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易中天品三國》,央視CCTV-10歷史演播類節目,《百家講壇》系列之一。主講人易中天,還原真實曹操,替周瑜辯誣,正說諸葛亮,重評司馬懿。縱論天下,閑話三分。細品是非功過,總結成敗得失。
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將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縱論三國天下大事,細品英雄成敗得失。易中天教授將從平民角度為大家解讀。
三國是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英雄在那裡大顯身手,叱吒風雲,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響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後罵名最多,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雄。
在歷史的記載中,為什麼他的所作所為總是自相矛盾,眾說紛紜?曹操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在他前期有著什麼樣的功過得失?易中天教授將從平民角度一一解讀。
⑨ 為什麼馬雲叫Jack馬,而不是叫cloud馬
因為馬雲的英文名字叫Jack Ma,所以叫Jack馬。
雲的英文名字叫Jack Ma為,也叫做Jack馬。1988年畢業於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同年擔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教師,1995年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
1998年出任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並擔任阿里集團CEO、董事局主席。
2013年5月,辭任阿里巴巴集團CEO,繼續擔任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6月30日,馬雲當選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理事會聯合主席。 2019年9月,馬雲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繼續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成員。2020年9月30日,馬雲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
(9)魏武揮擴展閱讀:
資深互聯網分析人士洪波認為,馬雲辭掉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明顯是在為阿里儲備的人才騰出上升空間。這些年,阿里有意培養了一批干將,但他們的職業生涯都到了「天花板」,如果馬雲不委以重任,他們有可能會流失。
知名IT觀察人士魏武揮認為,過去14年馬雲之所以沒辭CEO,是因為有兩件事完不成他是不會放心交班的。其一是阿里真正意義上的控制權。
「另一件事是業務體系的打造。事實上,阿里可能是中國最具野心的公司——阿里認定『公司即產業』,欲在整條電子商務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布子,除了不親自賣東西。
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計劃,梳理清楚內部組織體系是實現該計劃必備的條件。現在,阿里完成了25個事業部的部署,CEO一職反倒不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