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瓜爾佳爾氏
擴展閱讀
股票看時間段 2025-08-20 16:44:04
股票行情300641 2025-08-20 16:38:52

瓜爾佳爾氏

發布時間: 2021-07-12 21:54:32

㈠ 瓜爾佳氏是雍正的什麼妃子

應該不是他的妃子,清帝後妃中有多位瓜爾佳氏。康熙帝: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氏 。嘉慶帝:安嬪蘇完尼瓜爾佳氏。康熙五子愛心覺羅胤祺側福晉:瓜爾佳氏 。康熙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側福晉:瓜爾佳氏。雍正是四阿哥,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

㈡ 滿足瓜爾佳氏是什麼旗應該

檢舉http://..com/question/20757540.html?si=2

瓜爾佳氏是滿洲大姓,幾乎各旗都有。

蘇完地方瓜爾佳氏著名人物:鑲黃旗有開國元勛、扎爾固、直義公齊費英東,費英東孫、三等信勇公倭赫,倭赫子、領侍衛內大臣、吏部尚書富爾丹,富爾丹子、議政大臣、都統、工部尚書哈達哈,費英東五弟吳爾漢之次子、二等男、都統吳賴,費英東九弟、十六大臣衛齊,衛齊次子、二等男、都統卓普特,衛齊三子、輔政大臣、一等公鰲拜等,衛齊四子、一等男、內大臣巴哈,衛齊六子、一等男穆理瑪;正黃旗有費英東六子、刑部尚書索海,費英東第七子、一等公圖賴,圖賴子、一等公、領侍衛內大臣頗爾噴,圖賴曾孫、領侍衛內大臣、總督馬爾泰,圖賴曾孫、內大臣馬爾薩;鑲白旗有費英東七弟、尚書、議政大臣郎格,費英東四弟音達戶齊墨爾根之長子、十六大臣楊善,楊善曾孫、兵部侍郎鄂奇,楊善之子、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羅碩,楊善二弟、十六大臣、兵部尚書宜蓀,楊善三弟、禮部尚書吉蓀,太子太師、議政大臣車克;正白旗有弘文院學士、禮部侍郎瞻霸,副都統、巴圖魯鄂泰,三等男、工部尚書石國柱,石國柱之子、副都統達爾漢,石國柱之孫、都統賽音達禮,石國柱曾孫、副都統石如璧、石如璜,石國柱二弟、三等男、刑部尚書石天柱,石國柱三弟、三等伯、太子太保、都統、兵部尚書石廷柱,石廷柱之子、和碩額駙、內大臣華善,石廷柱之子、兩廣總督石琳,石廷柱之孫、兩廣總督石文晟,石廷柱之孫、福州將軍、都統石文炳,石廷柱之孫、副都統石文桂,石廷柱之孫、都統石文英、石文昌,石廷柱之孫、禮部尚書石文焯,石廷柱曾孫、布政使石成峨、沙木哈,石廷柱曾孫、都統穆赫麟、觀音保;正藍旗有散秩大臣臣丹布,弘文院大學士、巴克什剛林,剛林四弟、禮部侍郎察布海,剛林五弟、吏部尚書常鼐,太子太保倭赫。

安褚拉庫地方瓜爾佳氏著名人物:鑲紅旗有碩翁科羅巴圖魯、三等子勞薩,勞薩之子、一等伯、議政大臣程尼,勞薩之弟、二等公、議政大臣、太子太保羅璧。

尼馬察地方瓜爾佳氏著名人物:正黃旗有戶部侍郎賽璧漢,鑲藍旗有都統、議政大臣尼唐阿。

瓦爾喀地方瓜爾佳氏著名人物:鑲藍旗人有都統法喀,副都統法福理;鑲紅旗有副都統衛達爾占;鑲白旗有禮部侍郎愛肅,副都統和碩。

嘉木瑚地方瓜爾佳氏著名人物:鑲白旗有一等輕車都尉烏爾嘉圖。

長白山地方瓜爾佳氏著名人物:正藍旗有太常少卿伍什巴;鑲紅旗有兩江總督阿士喜。

蜚悠城地方瓜爾佳氏著名人物:正白旗有副都統穆泰,都統祁爾薩。

輝發地方瓜爾佳氏著名人物:鑲藍旗有工部侍郎恩特。

哈達地方瓜爾佳氏著名人物:鑲黃旗有二等男巴山,巴山之子、一等男舒恕。

====================
下面是從網上找到的關於瓜爾佳氏名人的資料:
據史料記載,瓜爾佳氏散居在蘇完(吉林省雙陽縣境)、葉赫(吉林省梨樹縣境)、訥殷、蜚優城(吉林省琿春北)、安褚拉庫、尼馬察、瓦爾喀、費德里、哈達、烏拉、呼爾哈、嘉通阿、嘉木湖(遼寧省新賓縣境)、輝發、長白山等地。其中,蘇完部長索爾果一支最盛。該氏分隸滿洲八旗和漢軍正白旗下。
所冠漢字姓多為關,還有石、鮑、汪、李、高、顧、白、胡、郭、果、蘇、葉、常、喜、侯、森、佟等。世居蘇完者,多姓蘇;世居葉赫者,姓葉、關;內大臣華善之後,姓石;川陝總督音泰之族冠漢字姓「胡」;車克之後,姓果;居住在黑龍江省呼蘭縣的姓常。
錫伯族也有瓜爾佳氏。據《八旗氏族通譜》蘇完地方瓜爾佳氏條載:「其先有同胞兄弟三人,長曰佛爾和,次曰尼雅哈齊,三曰珠察。佛爾和仍居蘇完,尼雅哈察遷於席北,珠察自瓦爾喀再遷於西爾希阿齊哈渡口。」可見錫伯族瓜爾佳氏與滿族瓜爾佳氏同宗同源。
金朝,該氏族著名人物有:工部尚書夾谷謝奴,及其子西北路招討使夾古查剌;芮國公、百歲老臣節度使夾谷吾里補;左丞相夾谷清臣;平章政事、英國公夾谷衡;元帥古里甲石倫;節度使、烈士夾谷守中。
清朝,瓜爾佳氏涌現出許多顯貴家族。其中第一望族是開國元勛、蘇完部長索爾果家族。他的兒子費英東是太祖最倚重的五大臣之一,受命總領八旗左翼四旗,屢建戰功,被授予一等總兵官。
後妃有:康熙醇怡皇貴妃,嘉慶安嬪。

蘇完瓜爾佳著名人物
[費英東]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蘇完,蘇完部長索爾果之子,太祖創業之初,隨父首率軍民五百戶來歸,授一等大臣,太祖以孫女妻之,為額駙,從太祖征討諸國三十餘年,列五大臣,授三等子,追贈信勇直義公,定為開國第一功臣。其家族興旺,最知名者有:三等男納海,刑部尚書索海,一等公圖賴,領侍衛內大臣頗爾噴,都統署川陝總督瑪爾泰,參贊大臣瑪爾薩,都統、三等公兆德,都統、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兵部尚書哈達漢,尚書、議政大臣郎格,盛京八門總官衛齊,二等男、都統、征南將軍趙布泰,顧命輔政大臣、一等公鰲拜,領侍衛內大臣納穆福,內大臣巴哈,領侍衛內大臣蘇爾達,一等公、內大臣蘇赫,和碩額駙納爾都,內大臣巴哈,領侍衛內大臣蘇爾達,領侍衛內大臣卦勒察,都統、二等男吳賴,都統布爾賽。
靖西將軍、一等男穆里瑪,二等男增壽,參贊大臣達福,一等功屯岱,三等子察喀尼,領侍衛內大臣、都統沃赫,都統、將軍傅爾丹,副都統多頗羅。
[郭邁]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蘇完,費英東同族,仕至內大臣。
[慕成格]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蘇完,以軍功授三等輕車都尉。
[五岱]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黑龍江,乾隆朝屢從征伐,累官上書房總諳達、領侍衛內大臣。
[圖賴] 滿洲正黃旗人,一等大臣費英東第七子,同兄納蓋、弟蘇完顏改撥正黃旗。圖賴征明有功,累官議政大臣,加一等公。順治三年,任都統,病逝。子輝塞承襲。
[剛林]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蘇完,初隸正蘭旗,筆帖式出身,屢效力軍前,加授世職至三等男,賜號「巴什克」,累官國史院大學士,因阿附多爾袞伏法。
[安珠瑚] 滿洲正黃旗人 世居蘇完,阿喇穆之子,阿喇穆陣亡,贈雲騎尉,以其兄子錫特庫襲,安珠瑚繼襲,晉三等輕車都尉,從征湖南,累官奉天將軍、索倫總管。因沽名革職停襲。
[布泰]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蘇完,好學博聞,在軍旅手步釋卷,累官察哈爾游牧總管、右翼四旗總尉。
[阿拉穆]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蘇完,祖達邦阿國初來歸,阿拉穆以佐領從征松花江陣亡,贈雲騎尉。其家族知名者有,奉天將軍安珠瑚,戶部尚書瑪爾圖,狀元、刑部侍郎瑪爾吉,兵部尚書賡額。
[鄂泰] 滿洲正白旗人,世居蘇完,國初來歸,康熙十三年以副都統征吳三桂,以功加授世職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子鄂山襲。
[楊善] 滿洲鑲白旗人,一等大臣費英東第四弟音達戶齊之子,初為鑲黃旗,後改隸,列十六大臣,取大凌河以功授三等輕車都尉,累官內大臣、議政大臣。順治五年,遭株連同其子內閣學士羅碩坐斬。八年,昭雪,仍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其家族知名者有,都統穆賽,都統邁祿,十六大臣、兵部尚書宜蓀,禮部尚書吉蓀,副都統、副都御史、一等男納都祜,都統盧博赫,副都統吳丹,甘肅巡撫鄂奇。以及尚書兼議政大臣郎格,鎮西將軍、都統席卜臣。
[車克] 滿洲鑲白旗人 世居蘇完,費英東同族,祖克爾素太祖時來歸,父席爾那任佐領。車克繼任,授戶部副理事官,太宗賜姓「覺羅」,累官戶部尚書、議政大臣,內秘書院大學士,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子渥爾敏承襲。其家族知名者有,都統色克,散秩大臣甲普甲,侍郎恩丕,都統色格。
[禧福] 滿洲鑲白旗人,世居蘇完,太宗時為啟心郎,仕至太僕少卿,加世職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子喀住累官副都統。杭州將軍丹岱;都統領侍衛內大臣達色;都統扎爾泰;綏遠城將軍諾倫;西安將軍皂保。
[石廷柱] 漢軍正白旗人,世居蘇完,姓瓜爾佳氏,曾祖布哈、祖阿爾松皆為明建州左衛指揮僉事,父石翰始居遼東,遂以石為氏,有三子:國柱、天柱、廷柱。太祖攻廣寧,天柱為明千總,出迎,授三等輕車都尉,廷柱隨太祖從征有功,晉三等男,累官兵部尚書,都統,晉一等伯。其家族知名者有,工部尚書、三等男石國柱,都統賽音達禮,內大臣、定南將軍、和碩額駙華善,刑部承政石天柱,福州將軍、三等伯石文炳,湖廣總督石文晟,兩廣總督石琳,兵部尚書石文焯,都統石文英,都統石文昌,廣州將軍、都統石禮哈,都統穆赫麟,都統觀音保。

各地瓜爾佳著名人物
[巴山]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哈達,以佐領從征,累加世職二等男。其家族知名者有,一等男舒恕,一等輕車都尉、戶部侍郎、副都統布克沙,一等輕車都尉哈楚罕。
[喀喀齊]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烏喇,征明有功,加授世職三等輕車都尉。
[滿都禮]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訥殷江,一說烏拉,初以包衣從征朝鮮,後其妻子為世祖章皇帝乳母,因此加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仕至內大臣。其家族知名者有,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三泰。
[安崇阿]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訥殷江,從征福建,賜名巴圖魯,加世職二等輕車都尉。子黃海仕至副都統、上駟院大臣。
[巴林]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酸尼,國初來歸,從征深州陣亡,贈騎都尉。其家族知名者有,雲騎尉南泰。
[扈圖] 滿洲鑲黃旗人,一說正白旗,世居蜚偶村(蜚優城),征明有功,仕至纛章京,加世職騎都尉又一雲騎尉。其家族知名者有,都統奇爾薩,前鋒統領穆圖。
[佟阿里]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葉赫,征藩有功,授雲騎尉。
[根特巴圖魯]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尼馬察,太祖時,父尼努與兄尼唐阿率眾來歸,均授佐領,尼努加世職騎都尉兼一雲騎尉。根特承襲,任刑部理事官,征明,累官都統,列議政大臣,加世職三等男,子格圖肯承襲。
[巴錫]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福新得喜莽堪,曾祖扎爾固齊泰錫。康熙初,巴錫授戶部員外郎,累官雲貴總督,內遷戶部右侍郎。
[闡褚]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三姓,從征黑龍江力戰有功,加授二等輕車都尉。
[努三]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吉林,以護軍統領征西,收服烏梁海、扎哈沁,駐防烏魯木齊,累官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正藍旗滿洲都統。子依什策楞襲騎都尉世職。
[額勒登保]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吉林,從征金川,賜號和隆武巴圖魯,後以征台灣、西藏,貴州、吳三桂,累官雲貴總督、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贈三等公。
[噶布喇] 滿洲正白旗人,世居松阿里,從征山東,賜名巴圖魯,授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其家族知名者有,三等輕車都尉嘉龍阿,二等男瑪賴。
[堪塔罕] 滿洲正白旗人,世居呼爾哈,國初癩瓜,從征山東陣亡,贈騎都尉,子蓋思海襲。
[珠滿] 滿洲正白旗人,世居烏拉,祖多和掄國初來歸,授雲騎尉。珠滿初襲叔父雲騎尉世職,從征,累官江寧將軍,加三等輕車都尉,子撒木貝襲。其家族知名者有,雲騎尉額黑瑪。
[烏巴海] 滿洲正白旗人,世居酸尼,國初來歸,從征湖廣陣亡,贈雲騎尉。
[吳拜] 滿洲正白旗人 世居義屯宜爾門,祖伊蘭柱徙居哈達之裴德里。父吳禮戡抗擊九國來侵有大功,仕至前鋒統領。吳拜十六從征,作戰勇敢,太祖、太宗皆倚重之,仕至領侍衛內大臣,一等子。其家族知名者有,抗俄名將、昭武大將軍、領侍衛內大臣郎談,一等男、領侍衛內大臣蘇拜,一等男昂安巴,護軍參領和脫。
[齋山] 滿洲正白旗人,世居訥殷,從征福建陣亡,加一等輕車都尉。其家族知名者有,雲騎尉噶爾珠,二等輕車都尉嘉秦。
[烏理戡] 滿洲正白旗人,世居費德里,國初來歸,授喀倫章京,以功授佐領,授副將銜。其家族知名者有,十六大臣、內大臣、一等子吳拜,都統領侍衛內大臣、昭武將軍郎坦,都統拉馨,領侍衛鼐大臣、一等男蘇拜。
[瓦濟瑪] 滿洲正白旗人,世居雅爾呼,以參領從征湖廣陣亡,贈雲騎尉。
[葉成額] 滿洲鑲白旗人,世居葉赫,仕至刑部尚書。
[鄂莫克圖] 滿洲鑲白旗人,世居烏喇,父多鼐率眾歸太祖,列十六大臣。鄂莫克圖初襲父世職,仕至蒙古都統。
[索渾] 滿洲鑲白旗人,世居烏喇,初事太宗,以征明功,加授一等輕車都尉,仕至都統。廈門攻台灣失利,罷官。其家族知名者有,二等輕車都尉、十六大臣多鼐,
[葛思特] 滿洲鑲白旗人,世居瓦爾喀,父赫勒同叔祖瓦珠率棕屬歸太祖,管佐領事,以功加三等輕車都尉。葛思特初為睿王府一等侍衛,累官副都統、前鋒參領,征噶爾丹英勇犧牲,贈騎都尉,子干珠罕襲。其家族知名者有,三等輕車都尉葛參,護軍參領寶色,副都統穆立庫,雲騎尉吉哈理。
[張庫] 滿洲鑲白旗人,世居嘉穆湖,父多格梭里,從太宗征明,賜號巴圖魯,加世職二等輕車都尉。張庫承襲,平藩,累官副都統,加授一等輕車都尉又一雲騎尉。其家族知名者有,二等輕車都尉張山,翰林院檢討海寶,一等輕車都尉吳爾佳圖。
[永海] 滿洲正紅旗人,世居吉林,以佐領從征白蓮教,賜號干勇巴圖魯,累官拉林協領、伯都訥副都統。
[阿席熙] 滿洲鑲紅旗人,康熙十二年擢江南江西總督,二十年,瀆職罷官還京。
[勞薩] 滿洲鑲紅旗人,世居安褚拉庫,太祖時來歸,驍勇,駐防張古台河數年,敵不敢犯,加世職,賜名「順科洛巴圖魯」,累官副都統、三等子。其家族知名者有,一等伯兼一雲騎尉、議政大臣程尼,二等公、議政大臣羅璧,綏遠大將軍欽拜,奉天將軍額洛圖。
[弘世祿] 滿洲鑲紅旗人,世居安褚拉庫多爾濟江,祖噶錫屯,太祖時來歸,授佐領。順治十一年,弘世祿授護軍參領,出征雲南,累官副都統,加三等輕車都尉,子龍科襲。
[阿士喜] 滿洲鑲紅旗人,世居長白山,仕至兩江總督。
[殷泰] 滿洲鑲紅旗人,世居內河,初為西安駐防兵,捉獲明永曆皇帝,加騎都尉又一雲騎尉,仕至川陝總督,康熙賜匾「攬轡澄清」 。子瑚什巴襲。
[錫伯] 滿洲正藍旗人,世居嘉通阿,又作「舒舒瓜爾佳氏」,康熙十四年,以護軍從征,累官寧夏將軍,加騎都尉世職,子喜柱襲。
[阿球] 滿洲正藍旗人,世居沙津穆爾濟,國初率族眾來歸,授佐領,賜號巴圖魯。其家族知名者有,吏部尚書敦拜。
[僧錫] 滿洲正藍旗人,世居沾地方,國初來歸,賜號巴圖魯,從征朝鮮陣亡,加騎都尉又一雲騎尉。
[武爾登] 滿洲正藍旗人,世居吉林,從征金川及川陝楚白蓮教,積軍功,授熊岳副都統。
[吳巴海] 滿洲鑲藍旗人,世居烏喇,從太祖征尼堪外蘭有功授佐領,征瓦爾喀,賜號巴圖魯,仕至副都統,加世職三等子。養子傅喀、弟夏色、侄錫漢分襲。
[根特] 滿洲鑲藍旗人,世居尼馬察,達雅里巴圖魯子,征明勞績卓著,授一等男,累官都統兼議政大臣、平寇將軍。
[尼唐阿] 滿洲鑲藍旗人,世居尼馬察,太祖時,與弟尼努率眾來歸,同授佐領,屢從征伐有功,加世職一等男,任都統兼議政大臣。
[扎爾糾] 滿洲鑲藍旗人,世居瓦爾喀,本瓦爾喀部長,國初率百戶來歸,,授騎都尉,從征沈陽陣亡,贈二等輕車都尉。其家族知名者有,騎都尉顏布理,都統新泰。
[額孟格] 滿洲鑲藍旗人,世居瓦爾喀,國初率眾來歸,為佐領,列十六大臣,授二等輕車都尉。其家族知名者,都統法喀,都統福滿。
[沙爾虎達] 滿洲鑲藍旗人,世居呼爾哈,國初隨父桂勒赫來歸,初隨太祖從征,累官寧古塔都統,加世職一等男。其家族知名者有,議政大臣巴海,杭州將軍安泰,三等輕車都尉達爾珠。
[泰錫] 滿洲鑲藍旗人,世居福新得喜莽堪,國初率子弟來歸,授扎爾固齊,。其家族知名者有,雲貴總督、戶部侍郎巴錫,
[庫爾訥] 滿洲鑲藍旗人,世居尚陽堡,仕至吏部尚書。
[卓布泰]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待考,仕至都統,二等男。
[諾倫]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待考,仕至綏遠城將軍。
[葉楚]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待考,仕至內大臣。
[濟布] 滿洲鑲黃旗人,世居待考,贈都統。
[達色]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待考,仕至都統、領侍衛內大臣。
[努三]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待考,仕至都統、領侍衛內大臣。
[馬爾泰]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待考,雍正七年奉命赴江南查錢糧,以功升工部侍郎,累官總督、領侍衛內大臣,因舉止傲慢,託病推委革職,晚年為熱河都統。
[富德]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待考,乾隆十三年隨傅恆掙金川,擢升副都統,累官理藩院尚書兼軍機大臣,因為貪污兵餉處死。
[海音布]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待考,國初來歸,克薊州,賜號巴圖魯,,授世職二等輕車都尉。
[永貴]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待考,以騎都尉從征福建陣亡,加一等輕車都尉。
[達蘭]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待考,國初來歸,從征朝鮮陣亡,贈騎都尉。
[蘇巴泰]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待考,從征山東,賜號巴圖魯,圍錦州,加一等輕車都尉。
[榮祿] 滿洲正白旗人,世居待考,慈禧太後親信,堅決鎮壓變法運動和義和團,主張與列強議和,累官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文華殿大學士。
[奎俊] 滿洲正白旗人,世居待考,累官江蘇、陝西巡撫,四川總督、吏部尚書,為宣統光緒朝內務府大臣兼弼德院顧問大臣。
[扎爾泰] 滿洲正白旗人,世居待考,仕至都統。
[海蘭] 滿洲正白旗人,世居待考,仕至都統。
[額爾必赫] 滿洲正白旗人,世居待考,國初來歸,從征大同陣亡,贈騎都尉。
[拖木興阿] 滿洲正白旗人,世居待考,從征福建陣亡,贈騎都尉。
[魁齡] 滿洲正紅旗人,世居待考,先鋒二年進士,累官工部、戶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
[吳達善] 滿洲正紅旗人,世居待考,仕至陝甘總督。
[巴喀] 滿洲正紅旗人,世居待考,從征准噶爾陣亡,贈雲騎尉。
[殷泰] 滿洲鑲紅旗人,世居待考,仕至川陝總督。
[阿席熙] 滿洲鑲紅旗人,世居待考,康熙十一年授陝西巡撫,累官兩江總督,廉潔仁政。
[德福] 滿洲鑲紅旗人,世居待考,從征准噶爾陣亡,贈雲騎尉。
[邁堪] 滿洲正藍旗人,世居待考,父丹穆布,邁堪妻葉赫勒氏為世祖乳母,推恩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官散秩大臣。子傅達禮殉世祖,贈一等輕車都尉。其家族知名者有,一等輕車都尉富達理,吏部尚書常鼐,禮部尚書倭赫,杭州將軍丹岱。
[明愛] 滿洲正藍旗人,世居待考,國初來歸,從征大同陣亡,贈雲騎尉,子尚機圖襲,累官副都統。
[圖赫特] 滿洲正藍旗人,世居待考,承襲祖葉克述三等輕車都尉,從征湖廣陣亡,加世職二等輕車都尉。
[觀音保] 滿洲正藍旗人,世居待考,仕至領隊大臣,從征緬甸陣亡,贈世職二等輕車都尉。
[羅沙] 滿洲正藍旗人,世居待考,累官議政大臣,贈一等伯。
[陶岱] 滿洲正藍旗人,世居待考,康熙三十三年為戶部左侍郎,累官兩江總督,因「聲名甚劣」降職。
[庫勒訥] 滿洲鑲藍旗人,世居待考,康熙五年,任吏部筆帖式,累官戶部、吏部尚書,因不稱職解任。
[常綬] 滿洲鑲藍旗人,世居待考,仕至禮部尚書。
其他民族瓜爾佳:
[阿滿泰] 滿洲正白旗人,黑龍江達斡爾披甲,乾隆十二年從征,累官蒙古副都統,陣亡。

當代關氏
當代關氏的滿族老姓包括:瓜爾佳氏、官佳氏、卦爾察氏、舒穆祿氏、烏蘇氏、洪佳氏、洪鄂氏、洪鄂春氏、索爾濟氏,以及加入滿族的瑚錫哈理氏(赫哲族)、古拉依爾氏(鄂倫春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
關天培(?—1841)江蘇淮安人,近代著名愛國將領,武舉出身,累官廣州水師提都,在虎門與英國侵略軍力戰殉國。
關向應(1904—1946)遼寧省金州人。黨的「六大」團中央書記,長征期間任紅二方面軍總政委,八路軍120師政委,六、七屆中央委員。
關廣富(1931—)黑龍江省暮棱縣人,歷任湖北省委書記、人大主任,中共第十二、十三、十四屆中央委員。
關山復(1915—)吉林省伊通人。1936年入黨,歷任太行山東北抗日縱隊軍政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委副書記、東北局宣傳部長、最高人民檢查院副檢察長。
關玉衡(1989—1965)黑龍江省寧安縣人。父親關福綿是吉林省議員,他於1920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是張學良同窗摯友,1928年,以興安屯墾區公署軍需處長兼第三團長,率東北軍駐防。1931年6月25日,在四方台一帶抓獲並處決日本間諜中村震太郎等4人,即著名的「中村事件」,日本以此為借口製造了「九•一八事變」。解放後,他回哈爾濱定居,為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關耀洲(1891—1932)黑龍江省雙城人,1927年加入國民黨,東省特別區黨委辦事處總幹事長。九•一八事變後,變賣家產組織東北人民抗日自衛隊,1932年臘月被黑槍擊傷,遭偽軍割頭懸掛電線桿示眾,後被友人安葬在牛頭山,號「斷頭將軍」。
關學曾(1922—)北京人。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創造了「北京琴書」新曲種,代表曲目《楊八姐游春》、《傳家寶》等。
關肅霜(1928—)湖北省荊州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關沫南(1919—)吉林省永吉人。現代作家,歷任《松花江日報》編委、《北方文學》主編、《民族文學》編委,代表作《炮隊大街》。
關牧村(1953—)河北省新鄉人,當代著名歌唱家。代表作有《祝酒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等。
關夢覺(1912—)吉林省懷德人。經濟學家,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吉林省政協副主席。
關彥斌(1954—)黑龍江省五常市人,京旗後裔。黑龍江葵花葯業集團董事長,黑龍江省人大代表。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愛心助學活動,使哈爾濱全市孤困兒童得到救助,並促使市政府實施了孤困兒童九年義務教育全免學費的政策。
關平(1966—)山東省平度人。競走運動員,曾兩次打破世界記錄。

㈢ 瓜爾佳氏的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女真族,出自古代建州女真瓜爾佳部,以部族名稱為氏。
瓜爾佳氏(滿文:ᡤᡡᠸᠠᠯᡤᡳᠶᠠ ᡥᠠᠯᠠ,轉寫:gvwalgiya hala ),是一個古老的女真族氏族部落名稱。瓜爾佳(滿文:ᡤᡡᠸᠠᠯᡤᡳᠶᠠ,轉寫:gvwalgiya)本系地名,因以為氏。該氏族部落祖居東北牙爾虎地區(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是古老的女真族的氏族部落,歷來被稱作「滿族第一氏族」,被排在清朝史籍《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首位。公元十六世紀末,牙爾虎女真族族始祖瓜爾佳·松阿力之子瓜爾佳·噶哈為薩爾滸城酋長,後歸附於後金大汗佟·努爾哈赤,並與愛新覺羅氏家族聯姻,成為佟·努爾哈赤創建後金基業的一支重要力量,曾協助佟·努爾哈赤取得了「薩爾滸之戰」的勝利。
瓜爾佳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族加古氏部落,亦稱夾谷氏、古里甲氏。其族甚繁,多散處於蘇完(今吉林雙陽)、葉赫(今吉林梨樹)、訥殷(今吉林撫松)、哈達(今遼寧開原)、烏喇(今吉林永吉)、安褚拉庫(今吉林安圖)、蜚悠城(今吉林琿春)、瓦爾喀(今俄羅斯濱海)、嘉木湖(今遼寧新賓)、尼馬察(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輝發(今吉林輝南)、長白山及各地方,即分布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牡丹江流域及長白山區的廣大地區。
起初,滿語「瓜爾佳」被漢譯為「圍繞菜園子的水溝」之意,又譯為「搗亂」之意。瓜爾佳氏族人不喜歡這種漢譯之意,後來這種譯意被逐漸從滿族的各種文獻中刪掉了。後來,滿洲瓜爾佳氏人因崇敬三國英雄關雲長,便大多冠以漢字姓氏稱「關」氏。明天啟元年(後金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後金大汗佟·努爾哈赤撫吞並戰占據遼東七十餘城,瓜爾佳氏(關氏)也隨之進入遼沈地區。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4年),清軍問鼎中原,瓜爾佳氏(關氏)隨之從主入關,住進了北京的壽比胡同。
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康熙大帝為了確保滿族發祥地的安全,特派遣瓜爾佳氏(關氏)的八世祖瓜爾佳·翁窩圖和其弟瓜爾佳·琰布率軍遷駐於丹東鳳凰城卡巴嶺,即寶山一帶(樂善屯,今遼寧丹東鳳凰城紅旗村),其後代便世居於該地。後裔散居於鳳城的草河、白旗、大堡、紅旗、岫岩湯溝等鎮,至今已傳二十二世。
當然,瓜爾佳氏後裔族人所冠的漢姓,還有石氏、鮑氏、汪氏、李氏、高氏、顧氏、白氏、胡氏、郭氏、果氏、蘇氏、葉氏、常氏、喜氏、侯氏等。例如:世居蘇完的瓜爾佳氏族人多取漢姓為蘇氏,世居葉赫的瓜爾佳氏多取漢姓為葉氏、關氏等,居住在黑龍江省呼蘭縣的瓜爾佳氏取漢姓為常氏,內大臣瓜爾佳·華善的後裔取漢姓為石氏,川陝總督瓜爾佳·音泰一族取漢姓為胡氏,瓜爾佳·車克的後代取漢姓為果氏……等等。

㈣ 甄嬛傳瓜爾佳氏為什麼被滅族

當時甄嬛的妹妹玉嬈進宮陪伴甄嬛,皇上看到玉嬈比甄嬛更與純元皇後相似便有了想納入玉嬈為妃,第二天就送了玉嬈並蒂海棠步搖,並蒂蓮有夫妻恩愛之意,送給自己的小姨子實屬不妥,但皇上為了追求玉嬈可以說是下了心。

玉嬈本就對皇上無意,所以並不理會,知道皇上又送出了純元皇後的心愛之物鴛鴦玉佩,這個一直在皇上貼身放著,可見皇上對玉嬈的痴迷。

玉嬈在收下皇上的鴛鴦佩時跟皇上說以前自己跟隨父母在寧古塔受盡了冤屈苦難,就憑玉嬈這一句話,皇上便在短短一個月內滅了瓜爾佳氏全族。

(4)瓜爾佳爾氏擴展閱讀

祺貴人,瓜爾佳文鴛,流瀲紫所著小說《後宮甄嬛傳》中的人物,出身貴族,清高狂妄;原著身份是祥嬪倪氏和祺嬪管氏,電視劇改編後戲份並為一人,劇中封號祺貴人,由唐藝昕飾演。

角色定位:

祺貴人當初選秀女時大病未能參加,苦等三年,卻已不再舉辦選秀,因其父扳倒年羹堯之功與皇後助言,才得以入宮。賜號「祺」。

祺貴人原住在儲秀宮,但其認為與甄嬛交好會有好處,而搬去了碎玉軒。假意與甄嬛交好,實則與甄嬛為敵。

其阿瑪陷害甄嬛一家,使甄氏一族一敗塗地,甄嬛產女離宮後,瓜爾佳氏晉升為嬪,並重新搬入儲秀宮,成為儲秀宮的主位。

㈤ 瓜爾佳氏為什麼被雍正誅殺

瓜爾佳氏為什麼被雍正誅殺出現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其原因是甄嬛的妹妹玉嬈進宮陪伴甄嬛,皇上看到玉嬈比甄嬛更與純元皇後相似便有了想納入玉嬈為妃,第二天就送了玉嬈並蒂海棠步搖,並蒂蓮有夫妻恩愛之意,送給自己的小姨子實屬不妥,但皇上為了追求玉嬈可以說是下了心。

玉嬈本就對皇上無意,所以並不理會,知道皇上又送出了純元皇後的心愛之物鴛鴦玉佩,這個一直在皇上貼身放著,可見皇上對玉嬈的痴迷。玉嬈在收下皇上的鴛鴦佩時跟皇上說以前自己跟隨父母在寧古塔受盡了冤屈苦難,就憑玉嬈這一句話,皇上便在短短一個月內滅了瓜爾佳氏全族。

瓜爾佳氏,滿族姓氏 人口眾多,為滿族八大姓氏之一。

瓜爾佳氏按不同的地區有蘇完瓜爾佳氏(蘇完尼瓜爾佳氏)、安圖瓜爾佳氏、葉赫瓜爾佳氏、烏喇瓜爾佳氏等分支,入關後又有鳳城瓜爾佳氏、金州瓜爾佳氏等分支。

清朝,瓜爾佳氏涌現出許多顯貴家族。其中第一望族是開國元勛,蘇完部長索爾果家族,他的兒子費英東是太祖最倚重的四大臣之一,受命總領八旗左翼四旗,屢建戰功,被授予一等總兵官。

(5)瓜爾佳爾氏擴展閱讀:

在清朝皇帝的後妃中亦有多位瓜爾佳氏:

康熙帝: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氏;

嘉慶帝:安嬪蘇完尼瓜爾佳氏;

康熙二子愛新覺羅胤礽嫡福晉:瓜爾佳氏;

康熙五子愛新覺羅胤祺側福晉:瓜爾佳氏;

康熙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側福晉:瓜爾佳氏;

康熙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嫡福晉:瓜爾佳氏 、側福晉:瓜爾佳氏。

㈥ 18歲嫁給康熙,瓜爾佳氏為何能受三代皇帝厚待

十八歲嫁給康熙,她不僅僅受到了康熙的寵愛,還受到了後來的雍正以及乾隆的厚待,之所以會這樣,是源於瓜爾佳氏做人懂得分寸,為人溫婉大方,而且乾隆是瓜爾佳氏一手帶大的,故雍正和乾隆對這個女人也是十分敬佩和感激的。

瓜爾佳氏逝世之後,乾隆將她追贈為了純怡皇貴妃,可以說瓜爾佳氏的一生是非常傳奇的,受到了三代帝王的恩寵。

㈦ 滿清八大姓簡介之瓜爾佳氏 瓜爾佳氏有何來歷

關(瓜爾佳氏)
見於《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源於金代舊姓夾谷,加古,古里甲.俄國學者史祿國說,對於瓜爾佳的含義,滿族人也不甚瞭然,他認為與滿語"搗亂,懦弱"有關,還可以翻譯為"圍繞菜園的水溝".他說,這個氏族與奇塔爾(喜塔臘),尼馬齊氏族形成一個特殊的群體——闊雅里滿洲,他們同時用豬和羊祭祀.還有一種說法,瓜爾佳是地名.
據我國有關資料記載,明末,瓜爾佳氏散居在蘇完(吉林省雙陽縣境)葉赫(吉林省梨樹縣境),訥殷,安褚拉庫,尼馬察,哈達,瓦爾喀,嘉木湖(遼寧省新賓縣境),蜚優城(吉林省琿春北),輝發,長白山等地.
所冠漢字姓多為關,還有石,鮑,汪,李,高,顧,白,胡,郭,果,蘇,葉,常,喜,侯等.世居蘇完者,多姓蘇;世居葉赫者,姓葉,關;內大臣華善之後,姓石;川陝總督音泰之族冠漢字姓"胡";車克之後,姓果;居住在黑龍江省呼蘭縣的姓常.
金朝,該氏族的著名人物有:工部尚書夾谷謝奴,芮國公,百歲老臣夾谷吾里補,左丞相夾谷清臣,平章政事,英國公夾谷衡,工部尚書夾古謝奴,元帥古里甲石倫。

清朝,瓜爾佳氏涌現出許多顯貴家族.其中第一望族是開國元勛,蘇完部長索爾果家族.他的兒子費英東是太祖最倚重的四大臣之一,受命總領八旗左翼四旗,屢建戰功,被授予一等總兵官。
著名人物有:康熙醇怡皇貴妃,嘉慶安嬪
蘇完瓜爾佳有:開國第一功臣,三等信勇公費英東額駙,十六大臣楊善,十六大臣宜蓀,尚書兼議政大臣郎格,十六大臣衛齊,顧命輔政大臣,一等公鰲拜;大學士車克;國史院大學士,巴什克剛林;工部尚書石國柱,刑部承政石天柱,兵部尚書石廷柱,內大臣華善和碩額駙;工部理事官禧福;侍郎,三等伯三泰;兩江總督麻吉勒;西安將軍皂保。
葉赫瓜爾佳有:刑部尚書葉成額;理藩院員外郎羅多禮,雲貴總督,戶部侍郎巴錫.
烏喇瓜爾佳有:十六大臣多鼐,都統鄂莫克圖,都統索渾;內大臣滿都禮;都統,一等威勇侯額勒登保;副都統,三等子吳巴海;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努三. 哈達瓜爾佳有:二等男巴山;領侍衛內大臣吳拜,抗俄名將郎談.
長白山瓜爾佳有:內大臣,二等輕車都尉滿都禮。
其他瓜爾佳有:扎爾固齊泰錫;慈禧太後親信,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大學士榮祿;宣統光緒朝內務府大臣兼弼德院顧問大臣奎俊;禮部承政,三等子吳巴海;都統,議政大臣,一等男根特。

議政大臣,寧古塔都統,一等男沙爾虎達,寧古塔將軍巴海;副都統,三等子勞薩,二等公羅璧;十六大臣額孟格;上書房總諳達,領侍衛內大臣五岱;總督,領侍衛內大臣馬爾泰。
捉獲明永曆皇帝者,騎都尉又一雲騎尉殷泰;川陝總督殷泰雲貴總督巴錫;副都統張庫,二等輕車都尉張山;理藩院尚書兼軍機大臣富德;大學士桂良;光緒朝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魁齡~

㈧ 甄嬛上瓜爾佳氏是誰

瓜爾佳氏文鴛,《甄嬛傳》電視劇里的祺嬪。其父親為甄嬛父親甄遠道的副官,名瓜爾佳額敏。瓜爾佳氏作為平定十王爺和年羹堯之亂的功臣之女入宮,投靠皇後,在後宮陷害甄嬛,前朝陷害甄父。甄嬛回宮後為父平冤,瓜爾佳氏被抄家,從此沒落,瓜爾佳文鴛被廢為庶人,因不甘於此結局而含憤而終。在原著小說里,對應的人物是祺貴嬪管文鴛,情節與電視劇類似。

㈨ 瓜爾佳氏

沒有
...乾隆有3個皇後
分別是

1 孝賢皇後
富察氏(1712——1748),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綜觀李榮保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十二日(農歷,下同),雍正五年七月賜婚成為寶親王嫡福晉,時年十六歲(虛歲,下同)。雍正六年十月生皇長女,八年生皇二子永璉;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又生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乾隆十一年生下皇七子永琮。乾隆二年以金冊金寶冊立富察氏為皇後,時年26歲。皇後性情節儉,平日冠飾皆草線絨花,不御珠翠。但皇長女、永璉、永琮先後夭折,皇後悲痛萬分。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她在南巡途中,在德州崩逝,終年三十七歲。謚號為: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後,葬裕陵。

2 孝儀皇後
魏佳氏(1727。10。23——1775。2。28),漢軍,為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後抬入滿洲鑲黃旗。是內管領清泰之女,雍正五年重陽節出生,小乾隆十六歲。初入宮為貴人,乾隆十一年封令嬪,十四年晉為令妃。二十一年生黃七女,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嬸皇九女。二十四年晉為貴妃。二十五年(1760年)生下皇十五子永琰(即後來的嘉慶皇帝),時年34歲。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年晉升為皇貴妃。次年生皇十七子永嶙。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崩,年四十九歲,謚令懿皇貴妃。襯葬裕陵地宮。嘉慶皇帝即位,謚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

3 廢皇後烏喇那拉氏
烏喇那拉氏(1718——1766),滿洲正黃旗人,佐領那爾布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乾隆即位之前即為其藩邸側福晉,為雍正帝親賜。乾隆二年冊為「嫻妃」,時年20歲。十年十一月冊為貴妃。孝賢皇後去世後在皇太後的主持下成為新皇後。那拉氏於乾隆十七年生下皇十二子永基,十八年生皇五女,二十年生皇十三子永景。乾隆中年以後生活日漸淫靡,皇後失寵,帝後感情日漸淡薄。三十年(1766)南巡之時終於決裂,烏喇那拉氏憤然剪去頭發,觸犯國忌,被打入冷宮。後宮由皇貴妃魏佳氏代為管理。次年七月十四日薨,終年49歲。葬於裕陵妃園寢純惠皇貴妃墓穴內,無享祭。

下面是他妃嬪的資料 希望對您有用

4 慧賢皇貴妃
高氏(?——1745)大學士高斌之女,原為包衣,後入滿洲鑲黃旗。嘉慶23年正月,命玉牒內改書為高佳氏。初為藩邸側福晉,乾隆二年冊為貴妃,十年正月二十六日薨,年齡在35歲以下。襯葬裕陵地宮,追謚:慧賢。

5哲憫皇貴妃
富察氏(?——1735),佐領翁國圖之女,初入侍藩邸,雍正六年生皇長子永璜,九年生皇二女。雍正十三年七月三日乾隆即位前夕薨逝,年齡在25歲以下。乾隆元年追封為哲妃,十年正月諭旨:「大阿哥生母哲妃,著封皇貴妃。」四月謚:哲憫皇貴妃。襯葬裕陵地宮。

6 淑嘉皇貴妃
金氏(?——1755),上駟院三保之女,其兄為吏部尚書金簡,正黃旗包衣人,賜姓金佳氏。乾隆二年十二月封為嘉嬪,四年生皇四子永城,六年晉升為嘉妃。十三年生皇八子永璇,十四年四月晉封為貴妃。十七年升皇十一子永星。乾隆二十年正月十六薨,年齡約在38歲左右。追謚:淑嘉皇貴妃,襯葬裕陵地宮。

7 純惠皇貴妃
蘇(佳)氏(1713——1760),蘇召南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初入侍藩邸,雍正十三年生皇六子永溶。乾隆二年冊為純妃;十年十一月冊為貴妃,同年十二月生皇四女。二十五年四月晉升為皇貴妃,同月十九日薨,終年48歲。五月追謚:純惠皇貴妃,葬於裕陵妃園寢。

8 慶恭皇貴妃
陸氏(1724——1774)陸士隆之女,生於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乾隆初年為貴人,十六年晉慶嬪,二十四年為慶妃,三十三年為貴妃。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薨,時年51歲,葬於裕陵妃園寢。嘉慶四年追謚慶恭皇貴妃。

9 忻貴妃
戴佳氏(?——1764),滿洲鑲黃旗人,總督那蘇圖之女,生年不詳,約生於乾隆初年,生日是五月二十九日。乾隆十八年七月二十日進宮,奉皇太後懿旨:那蘇圖之女戴佳氏著封為嬪,乾隆十九年閏四月封忻嬪。二十年生皇六女,二十二年生皇八女;二女均夭折,未封。二十八年九月晉忻妃,二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去世,年齡約在30上下。乾隆二十八年九月奉旨晉封忻妃時的金冊金寶已經造成,尚未接受戴佳氏已經亡故;特在其棺槨前陳設其絹冊、絹寶,並添寫貴妃字樣。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敬事房呈覽貴妃遺物,三十年閏二月初二奉安,以貴妃禮節葬入裕陵妃園寢。

10 愉貴妃
珂里葉特氏(1714——1792),員外郎額爾吉圖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雍正時入侍高宗藩邸,乾隆初為貴人。乾隆六年生皇五子永琪;同年十一月晉為愉嬪。乾隆十年十一月晉為愉妃。皇五子永琪勤勉好學,多才多藝,擅長騎射,賢淑國語(滿語),乾隆對他很是鍾愛滿意,一度欲立之為儲君。不想永琪未能繼承父母長壽的基因,體弱多病。乾隆三十一年封為榮親王,可惜好景不長,同年三月永琪即永離父母而去(電視劇中說愉妃先死,不確),留下悲痛欲決的福晉和四個未成年的兒子,年僅二十六歲。謚曰:純,即榮純親王。愉妃在孤寂和對兒子的追憶中度過二十六年,於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薨,享年七十九歲。五十八年葬裕陵妃園寢,奉諭照皇貴妃例辦理,一應禮儀與慶貴妃(慶恭皇貴妃)同。

11 循貴妃
伊而根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總督桂林之女,生年不詳,生日為九月十七日。乾隆四十一年入宮為循嬪,因次年孝聲皇太後大喪未舉行冊封禮;四十四年十月補行冊封禮。五十九年十二月晉循妃,嘉慶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薨。嘉慶四年九月十一日以貴妃禮葬裕陵妃園寢。

12 穎貴妃
巴林氏(1731——1800),蒙古鑲紅旗人,都統納親之女,生與雍正九年正月二十九日。初入宮為貴人,乾隆十六年冊為穎嬪,二十四年為穎妃。嘉慶三年,太上皇乾隆敕旨:「穎妃在位年久,且年屈七旬,著加恩封為貴妃。」嘉慶帝稱為穎貴太妃,居壽康宮。嘉慶五年穎貴妃七十壽辰,嘉慶同母弟永嶙送去壽禮,無兒無女、寡居深宮的穎貴妃十分高興;嘉慶帝得知,十分光火,叫來弟弟訓斥一通,指責他不和自己請示就擅做主張。有了這番訓斥,穎貴妃的古稀壽辰也就索然無味了。二十天後,穎貴妃去世。次年二月十三日葬入裕陵妃園寢。

13 婉貴妃
陳氏(1717——1807)。陳延璋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雍正時,賜高宗藩邸,乾隆初為貴人,十四年四月冊封婉嬪,五十九年冊為婉妃。嘉慶六年諭:「婉太妃母妃,以前皇考在藩邸時,蒙皇祖所賜,侍奉皇考多年,嗣經晉封貴妃,現在壽康宮位次居首,年躋八十有六,康健頤和,宜崇位號,以申敬禮。應尊封為婉貴太妃。所有應行事宜,著各衙門查照定例預備,於四月十五日舉行。」嘉慶十二年二月初二日薨,享年92歲,為乾隆後妃中最為長壽的一位。嘉慶十二年十一月初三葬於裕陵妃園寢。

14 舒妃
葉赫那拉氏(1728——1777),滿洲鑲黃旗人,侍郎永綬之女,生於雍正六年六月初一。乾隆六年十四歲時入宮為貴人,同年十一月,冊封為舒嬪。十四年四月晉封為舒妃。十六年(1751)生皇十子。四十二年五月三十日薨,終年五十歲。同年六月其棺槨停於西花園,九月二十日入葬裕陵妃園寢。十二月初一收舒妃遺物。

15 豫妃
博爾錦吉特氏(1730——1774),塞桑根敦之女,生於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入宮為多貴人,時年已有三十歲。二十四年十二月冊為豫嬪,二十九年七月初四晉豫妃。三十三年四十千秋(壽辰),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終年四十五歲。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葬裕陵妃園寢。

16 敦妃
汪氏(1746——1806),滿洲正白旗人,都統四格之女,生於乾隆十一年三月初六,比乾隆小35歲。乾隆二十八年八月十八入宮為永常在,時年十八歲。三十六年正月二十七日晉為永貴人,同年十月初十為敦嬪,十一月舉行冊封禮,三十九年九月晉為妃。乾隆四十年乾隆帝65歲時,她在翊坤宮生下皇十女,即後來的十公主。敦妃性情凶暴,恃寵而驕,乾隆四十三年活活打死一個宮女,被降為嬪。此年乾隆上諭:「「忄享妃即著降封為嬪,以示懲亻敬;並令妃嬪等嗣後當引以為戒,毋蹈覆轍,自干罪戾」。乾隆說:「前此妃嬪內間有氣性不好痛毆婢女致令情急輕生者,雖為主位之人不宜過於狠虐,而死者究系窘迫自戕,但從未發生妃嬪將使女毒打立斃之事。今忄享妃此案若不從重辦理,於情法未為平允,且不足使備位宮闈之人咸知警畏。況滿漢大臣官員將家奴不依法決罰,毆責立斃者,皆系按其情事分別議處,重則革職,輕則降調,定例森然,聯豈肯稍存歧視?」乾隆同時還斥責忄享妃:「:「事關人命,其得罪本屬不輕,因念其曾育公主,故從寬處理,如依案情而論,即將伊位號擯黜,也不為過。」乾隆說自己雖為「天下主」,「掌生殺之權」,但也「從未有任一時之氣,把太監等立斃杖下」。他舉例說從前身邊的小太監胡世傑、如意等惹惱了他,「不過予以薄懲,杖責二十,至多不過四十」。因此,乾隆就忄享妃毆斃使女事件告誡諸皇子道:「諸皇子各有福晉、格格,家庭之事當法朕於宮闈,不稍溺愛徇情」,「縱性濫刑,虐毆奴婢,不但福晉、格格等不宜有,即諸皇子亦當切戒。」

為處理忄享妃毆斃使女事件,與此案有關的本宮首領太監郭進忠、劉良等,受到革去頂戴、並罰錢糧二年的處分;總管太監王忠、王成、王承義、鄭玉柱、趙得勝專司內廷,未能預為勸阻,也各罰錢糧一年。但他們是因忄享妃被累,乾隆命將應罰錢糧於各太監名下扣罰一半,另一半責成忄享妃代為繳完。被毆斃的使喚女子,令忄享妃罰出銀一百兩給其父母殮埋(見《國朝宮史續編》卷二)。乾隆還要求把他的旨意交總管內務府大臣,傳諭所屬一體知悉;再繕錄一通交尚書房、敬事房存記。

乾隆對這次打死宮內使喚女子的處理,是力圖說明自己公正賢明,不徇私情。他說:「忄享嬪平日受朕恩眷較優,今既過犯,即不能復為曲宥。」他用處分忄享妃來證明自己「臨御四十三年以來,從不肯有溺愛徇情之事」。他還藉此引申說:「如大臣等辦理事務,今日有善,即從而眷遇;明日有過,即予以訓飭,……若為人君,不能見及於此,何以撫御天下?」這番話純屬自我吹噓。其實,沒有多久他就撤銷對忄享嬪的處分。(《清史稿·後妃列傳》記載:「忄享妃,汪氏。嘗笞宮婢死,上命降為嬪。未幾,復封。」)可見,對這一案件的處理,也是乾隆的一種統治權術。
忄享妃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是乾隆最寵愛的小女兒,常隨乾隆到各處巡幸遊玩。後來乾隆將她下嫁給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貪污之王、靠溜須拍馬起家的大學士和紳之子豐紳殷德。忄享妃之所以沒有被廢,與女兒的得寵不無關系。嘉慶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忄享妃死去,終年61歲。次年十一月初三葬於裕陵妃園寢。

17 芳妃
陳氏(?——1801),陳延綸之女,生年不詳,生辰為九月二十四日。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為明常在,四十年為明貴人;五十九年十月十二日,由臣工們擬了貴人陳氏晉升為嬪的字樣,乾隆在「茂、翊、芳」三個字裡面選擇了芳字,明貴人由是成為剛芳嬪。嘉慶三年十月,嘉慶帝奉太上皇敕旨,尊芳嬪為芳妃。嘉慶六年芳妃薨,十一月二十七日葬裕陵妃園寢。

18 晉妃
富察氏(?——1822),主事德克精額之女,生年不詳。初入宮為貴人;嘉慶二十五年道光帝上諭:「皇祖高宗純皇帝嬪御存者惟晉貴人一人,宜崇位號,以申敬禮。謹尊封為婉晉妃。」十二月舉行冊封典禮。道光二年十二月初八晉妃薨,道光皇帝尊為皇祖晉太妃,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入葬,為乾隆所有妃嬪中最後一位入葬裕陵妃園寢者。

19 容妃
和卓氏(1734——1788),和卓氏,生於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回族人,即傳說中的香妃。乾隆二十五年入宮封為和貴人,時年二十七歲。深受皇太後喜愛,進宮第三年冊封為容嬪,時年二十九歲。乾隆三十年隨夫君、太後、皇後、令貴妃、慶妃以及孝賢皇後之弟傅恆等人南巡,一路上乾隆還遵照維吾爾族伊斯蘭教的習俗賞賜給容嬪特製的飯菜。後來她在宮里有一位回族廚師怒倪馬特專門侍侯。
三十三年六月在皇太後的賞識下晉升為容妃。此後她在宮中深得寵愛,得到無數有別於其他妃嬪的眷顧和賞賜, 就在她臨去世的幾天前還得到了乾隆皇帝單獨賞賜的十個春橘。可惜,她已經不能享用了。五天後,即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薨,終年55歲,葬於裕陵妃園寢寶城東側第二排首位墓穴地宮中。

20 儀嬪
黃氏(?——1746前),雍正時為高宗藩邸格格,乾隆元年九月封黃氏格格為儀嬪,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首批葬入裕妃園寢。

21 怡嬪
柏氏(?——1757),柏士彩之女。生年不詳,生辰為四月初六日。乾隆六年十一月冊封貴人柏氏為怡嬪。二十二年薨,同年十一月初二日葬入裕妃園寢。

22 恂嬪
(?——1761)霍碩特氏,亦作郭氏,台吉烏巴什之女。生年不詳,生辰為十二月二十四日。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新封郭常在,二十五年晉郭貴人,二十六年八月扈從木蘭,八月二十七日突發急病,薨於行在。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與純惠皇貴妃一同葬入園寢。二十七年五月追封恂嬪,同年九月十三日收回其遺物。

23 誠嬪
鈕祜祿氏(?——1784前),二等侍衛兼佐領穆克登之女,生年不詳,生辰為九月二十九日。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初九進宮,新封蘭貴人。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封誠嬪,四十二年因孝聖皇太後喪,未舉行冊封禮。四十四年補行冊封禮。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葬入裕妃園寢。

24 慎嬪
拜爾葛斯氏(?——1765),德穆齊塞音察克之女,生年不詳,生辰為四月十一日。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新封伊貴人,二十七年五月冊封為慎嬪。二十九年薨;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敬事房呈覽慎嬪遺物。乾隆三十年葬入裕妃園寢。

25 恭嬪
林氏(?——1805),拜唐阿佛音之女,生年不詳,生辰為十二月二十六日。初封林常在,乾隆十六年六月賜號林貴人。五十九年十二月,林貴人冊封為嬪,所擬的字樣有「恭、肅、雍」三字,乾隆帝從中選擇了恭字,林貴人由是成為恭嬪。嘉慶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薨,年七十餘;嘉慶十二年十一月初三葬入裕妃園寢。

關於貴人這一稱號,《稱謂錄》卷十載:「東漢定製,皇後以下,即貴人也。本朝(清)貴人,位在妃嬪之下;而貴人之下,即為常在、答應。同此一稱,而位只尊卑與東漢時易矣。」裕妃園寢所贓貴人,生年不詳者占絕大多數,惟有一位順貴人生卒年清楚。

26 白貴人
某氏(?——1805前)生年不詳,生辰為六月十七日。乾隆十五年時為白常在,至五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封為白貴人,嘉慶十年三月十七日葬入裕妃園寢。

27 金貴人
某氏(?——約1778)生年不詳,生辰為九月十一日。乾隆四十一年與循嬪一同入宮,五月初八新封金常在;四十二年九月十一日封金貴人。四十三年九月初九葬入裕妃園寢,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呈覽金貴人遺物。

28 慎貴人
(?——約1781)生年不詳,生辰為十月十八日。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新封武常在,四十五年為慎貴人。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收 慎貴人遺物,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與誠嬪一同葬入裕妃園寢。

29 新貴人
(?——約1775) 生年不詳,生辰為八月初八日。乾隆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新封新常在,四十年閏四月初九日新貴人遺物交上,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與誠嬪、慎貴人一同葬入裕妃園寢。

30 瑞貴人
索淖洛氏(?——約1766)禮部尚書德保之女。生年不詳,生辰為正月十九日,乾隆二十多年時為貴人;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收瑞貴人遺物,九月二十八日葬裕妃園寢。

31 福貴人
某氏(?——1765),生年不詳,生辰為正月十九日,與瑞貴人同。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初三日新封福常在,二十九年八月初五日福貴人發病死於承德;十一月二十六日收福貴人遺物,三十年閏二月初二葬入裕妃園寢。

32 秀貴人
某氏 (?——1745),乾隆十年十月十四日薨,次年十月二十七日與儀嬪等首批葬入裕妃園寢。

33 壽貴人
柏氏(?——1809),生年不詳,生辰為八月二十日。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日新封那常在,五十九年晉壽貴人。嘉慶時,仁宗嘉慶帝尊為壽太貴人。嘉慶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薨,三月十八日葬入裕妃園寢。

34 順貴人
鈕祜祿氏(1748——1788),總督愛必達之女,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進宮初封常貴人,時年十八歲,比乾隆小37歲。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冊封為順嬪,四十一年六月詔晉順妃,四十二年因孝聖皇太後喪,未舉行冊封禮,四十四年與循妃、誠嬪一齊補行冊封禮。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順妃四十千秋。次年正月二十九日降順妃為順貴人,原因不明。不久後抑鬱而終,年四十一。同年十二月十八日葬純惠皇貴妃園寢(即裕妃園寢)。

35 鄂貴人
西林覺羅氏(?——1808)巡撫鄂了舜之女,生年不詳,生辰為三月二十四日。乾隆十五年為鄂常在,五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封為鄂貴人。嘉慶時,仁宗嘉慶帝尊為鄂太貴人。嘉慶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薨。次年三月十八日與壽貴人一同葬入裕妃園寢。

36 武貴人
某氏(?——約1781)生年不詳,生辰為十月十八日。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封為武常在;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收武貴人遺下物品,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與誠嬪、慎貴人、新貴人一同葬入裕妃園寢。

37 陸貴人
某氏(?——1788前),亦稱祿貴人,與芳妃陳氏同為來自江南的漢族女子。生年不詳,生辰為九月二十三日。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新封祿常在,四十年為祿貴人,五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與順貴人一同入葬裕妃園寢。

還有幾位常在,她們是乾隆帝諸位妃嬪中等級最底的人物,一生不得志,生平記載也很少。

38 張常在
張氏(?——1745),乾隆十年十月十八日薨,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首批葬入裕妃園寢。

39 寧常在
某氏(?——1781前),生年不詳,生辰為十一月十四日。乾隆二十八年新封寧常在,曾與乾隆一道南巡。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收寧常在遺物,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與誠嬪、慎貴人、新貴人、武貴人等一同葬入裕妃園寢。

40 揆常在
揆氏(?——1757前),生年不詳,生辰為七月初十日。乾隆十五年時立為常在,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三日葬入裕妃園寢。

41 平常在
某氏(?——1778前),生年不詳,為七月十二日生辰。乾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新封平常在,四十三年九月初九與金貴人一道葬入裕妃園寢。

㈩ 瓜爾佳氏的介紹

瓜爾佳氏(滿文:ᡤᡡᠸᠠᠯᡤᡳᠶᠠ ᡥᠠᠯᠠ,轉寫:gvwalgiya hala),滿族姓氏1,人口眾多,為滿族八大姓氏之一。瓜爾佳氏按不同的地區有蘇完瓜爾佳氏(蘇完尼瓜爾佳氏)、安圖瓜爾佳氏、葉赫瓜爾佳氏、烏喇瓜爾佳氏等分支,入關後又有鳳城瓜爾佳氏、金州瓜爾佳氏等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