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2020常住總人數口是多少
截至2020年10月,上海的常住人口為24,237,800。 其中,常住人口為1475.77萬,外來常住人口為976.21萬。
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7.4萬,出生率為7.2‰。 死亡13萬人,死亡率5.4‰;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
從1993年起上海市戶籍人口自然變動在全國率先進入負增長階段,至今已持續17年。全市戶籍人口出生率、戶籍人口自然變動率由1980年的12.6‰、6.1‰分別下降到2009年的6.62‰、負1.02‰。
(1)上海常住人口2019擴展閱讀
2020年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中排名第四。上海也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地區之一。
2019年,共有76家駐滬領事機構、76家外國駐滬媒體機構、72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61家外資研發中心落戶上海。
1977~1989年,因大批「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返滬、50年代高峰期出生人口進入婚育年齡,人口增長迅速。1977年1086.47萬人,1989年1276.45萬人,凈增189.98萬人,合計增長17.49%,年均增長1.35%。
1990~199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人口遷入始終大於遷出,人口穩定增長。1990年1283.35萬人,1995年1301.37萬人,凈增18.02萬人,年均增長2.79%。
❷ 2020年上海人口有多少
截至2020年10月,上海市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3.78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47.57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6.21萬人。
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7.4萬人,出生率為7.2‰;死亡13萬人,死亡率為5.4‰;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全年戶籍常住人口出生9.6萬人,出生率為6.6‰;死亡12.2萬人,死亡率為8.4‰;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
全市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3.63歲。其中,男性81.25歲,女性86.08歲。
(2)上海常住人口2019擴展閱讀
近代人口
清咸豐二年(1852年),上海華界人口544413人,租界人數極少。太平天國戰爭爆發後,周邊省市居民湧入租界,同治四年(1865年),公共租界92884人,法租界55925人;華界人口變化不大,次年為543110人。太平軍戰爭結束後,逃亡到滬人員大批返鄉。公共租界人口至同治九年減至最低,為76713人,此後又逐年上升。至宣統元年(1909年),華界人口達671866人。
民國時期,上海人口增長格局基本不變。1914年,上海華界人口1173653人。1930年,上海市人口3144805人,1936年3814315人,1945年3370230人。1946年~1949年3月,因外地人口大量湧入上海,上海人口增長61.86%,年遞增率23.9%。1949年,全市人口5029160人。
❸ 上海的人口以及面積是多少
2019年末,上海常住人口2428.14萬人,面積6340.5平方公里
❹ 2020上海總人數口水多少
截至2020年10月,上海的常住人口為24,237,800。 其中,常住人口為1475.77萬,外來常住人口為976.21萬。
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7.4萬,出生率為7.2‰。 死亡13萬人,死亡率5.4‰;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 全年常住戶籍人口出生9.6萬人,出生率為6.6‰; 死亡122,000人,死亡率為8.4‰; 戶籍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為-1.8‰。
全市戶籍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達到83.63歲。 其中,男性為81.25歲,女性為86.08歲。
(4)上海常住人口2019擴展閱讀
2020年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中排名第四。上海也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地區之一。
2019年,共有76家駐滬領事機構、76家外國駐滬媒體機構、72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61家外資研發中心落戶上海。
至2019年底,上海共核發《外國人工作許可證》近19萬份,其中外國高端人才佔比約18%,引進外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國第一。
❺ 2019全國各省人口排名
2019全國各省人口數量排名前十:
1、廣東11169萬
2、山東10005.83萬
3、河南9559.13萬
4、四川8302萬
5、江蘇8029.3萬
6、河北7519.52萬
7、湖南6860.2萬
8、安徽6254.8萬
9、湖北5902萬
10、浙江5657萬
1、廣東
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1346.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021.62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0.70%,比上年末提高0.8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43.98萬人,出生率12.79‰;死亡人口51.22萬人,死亡率4.55‰;自然增長人口92.76萬人,自然增長率8.24‰
2、山東
2018全年出生人口132.95萬人,出生率13.26‰;死亡人口71.99萬人,死亡率7.18‰;自然增長率6.08‰。年末常住人口10047.24萬人。其中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8.08%,15-64歲人口佔66.88%,65歲及以上人口佔15.04%。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1.18%,比上年末提高0.60個百分點。
3、河南
截至2018年末,河南省總人口1090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萬人,常住人口96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96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1.71%,比上年末提高1.5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27萬人,出生率11.72‰;死亡人口74萬人,死亡率6.80‰;自然增長率4.92‰。
4、四川
2018年,四川常住人口達到8341萬人,戶籍人口9121.8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35.87%。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2.29%,比2017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4361.5萬人,比2017年增加144.9萬人,鄉村人口3979.5萬人,比2017年減少105.9萬人。
❻ 上海總人口2020總人數口官方數據是多少
2020年,上海常住人口總數為2428.14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7.71萬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6.9萬人,出生率為7.0‰;死亡13.3萬人,死亡率為5.5‰;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常住人口出生性別比為105。全年戶籍常住人口出生9.2萬人,出生率為6.3‰;死亡12.5萬人,死亡率為8.6‰;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
(6)上海常住人口2019擴展閱讀:
上海經濟狀況
2019年全年實現上海市生產總值(GDP)38155.32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3.88億元,下降5.0%;第二產業增加值10299.16億元,增長0.5%;第三產業增加值27752.28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7%,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2020年,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38700.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0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3.57億元,下降8.2%;第二產業增加值10289.47億元,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28307.54億元,增長1.8%。
❼ 長三角十年人口增長:上海僅排第四!這兩座城市成大黑馬
導讀:2010-2020年,在長三角城市常住人口增長數量方面,杭州、蘇州、合肥位列前三,上海居第四,南京第七。金華、嘉興兩座GDP為5000億元上下的城市也挺進前十。
至5月18日,長三角三省一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已全部公布。
對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從省級層面看,2010-2020年十年間,浙江為最大贏家,增幅遠超其他省市,十年共增加常住人口1014.1萬人,增長18.63%。
另外,江蘇十年共增加608.7萬人,增長7.74%;上海十年共增加185.2萬人,增長8.0%;安徽十年增加152.7萬人,增長2.57%。?
從城市角度看(為方便觀察,將上海也納入城市排行中),十年間常住人口增長數量方面杭州、蘇州、合肥位列前三。比較出人意料的是,金華、嘉興兩座GDP為5000億元上下的城市也挺進前十,可謂黑馬。
杭州 圖/圖蟲
杭州沖刺新一線城市人口增長之最
杭州此次高居榜首,十年常住人口增量達323.56萬人,超出第二位蘇州約94.7萬人。
從新一線城市來看,杭州在長三角中已拔得頭籌,對比中西部的明星城市,重慶十年常住人口增長320.8萬人,略遜於杭州。湖北省、湖南省全省十年常住人口增長不超過100萬人。四川省十年常住人口增長325.74萬人,全省超過杭州2萬餘人,推測省會成都大概率不會超過杭州。另外,據廣東七普數據,東莞、佛山的十年常住人口增長在220萬-230萬人區間,杭州成為新一線城市十年人口增長「桂冠」的有力競爭者。
過去十年,杭州迎來多個高光時刻,從互聯網風口到「店小二」式服務的營商環境,從G20再到「前亞運時代」,杭州在十年間建構起具有全國影響力、一定國際知名度的城市品牌,這為杭州集聚大學生等人才資源提供了基礎。
相較其他城市,杭州流入的大學生特別多,2020年新引進35歲以下本科及以上人才達43.6萬人,2019年為21.2萬。
「數字經濟和相關產業的發展給杭州帶來大量人才。」曾剛告訴記者,從上海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來看,不僅有軟體專業的,還有很多與這些公司業務相關的專業,如創意產業、市場推廣的畢業生很多都會選擇到杭州就業。
盡管這些企業被統計為服務業,但多為生產性服務業,大量為製造業服務,包括相關的研發、設計、貿易等。「現在二產和三產之間的產業特別多,我們經常用2.5產業來形容。」曾剛表示。?
從2017年開始的「人才大戰」中,杭州一直表現亮眼。與一般城市聚焦高精尖人才給予大額補貼不同,杭州對於一般碩士、博士落戶就業也有一定補助,並且這項政策落實效果好、發放速度快,在上海都市圈的高校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許多碩博畢業生可拿到1萬-3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加上還有一些行政區如餘杭區的疊加補助,補助到手超過3萬元的畢業生不在少數。曾有獲得補助者告訴記者,這筆錢對剛畢業租房來說來得正好,金額不見得很多,但感覺受到了城市的歡迎。
南京不敵合肥,未進前五
在長三角2010-2020年常住人口增長前十城市中,南京名次較顯意外,居第七位,落後於合肥、寧波、金華等城市。
實際上,近年南京、合肥、寧波這三座明星城市的常住人口數據追趕的比較緊。2019年寧波常住人口為854.2萬人,南京為850萬人,合肥為818.9萬人。正是在2019年,寧波在常住人口上實現了對南京的反超。2019年,合肥的常住人口增量小幅超過南京,照此趨勢,南京也將面臨合肥反超的壓力。
此前,南京因地理位置與安徽一些城市如馬鞍山、滁州等經濟人員來往密切,形成了跨省都市圈,也常被稱為「徽京」,對其西面安徽城市的吸引力可見一斑。而南京東面是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無錫、常州等城市,南京對其資源要素吸引能力比較有限。
隨著合肥的崛起,安徽省不少外出務工人員、技術人員迴流至合肥。「南京如何定義自己的輻射腹地稍顯尷尬。」曾剛表示,南京逐漸面臨合肥的競爭,而合肥與南京在人口上的競爭也與本地產業變化有關。
曾剛指出,最近10年以來,為推動蘇南對蘇北的支持,同時疊加長江共抓大保護的背景,南京的一個重要產業——化工業往蘇北遷移特別多。化工本身是資本密集型的產業,與它配套聯動的相關產業和其他工業部門也受到影響。南京此前是江蘇乃至全國的化工大城,產業地位非常突出,產業變遷對城市的影響也比較大,這也體現在了人口的增長上。?
「盡管南京科教實力強、研發機構多,比如擁有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等,但總體而言理論型、基礎型的研究機構較多,而技術應用型的機構較少。」曾剛告訴記者。近些年,基於無錫、蘇州的工業基礎,南京很多研發機構在蘇錫等地設立產業轉化平台,進一步發揮對當地產業的支撐作用。
反觀合肥,曾剛比較認可它在推動工業化、製造業發展等方面的一些政策,例如合肥在對技術工人的培訓上,可能是國內做的最好的城市之一,而合肥製造業的發展也為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口。
「南京也正在力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但還沒達到理想目標,多年也面臨這一挑戰。」曾剛表示,隨著輻射腹地的「擠壓」,南京如何進一步做大自己的特色產業、凸顯城市資源的長板,也將是未來吸引人口的關鍵。
(責任編輯:常丹丹 HO016)
❽ 2020年上海總人口是多少
2020年上海人口有2250萬。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47.57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6.21萬人。
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7.4萬人,出生率為7.2‰;死亡13萬人,死亡率為5.4‰;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全年戶籍常住人口出生9.6萬人,出生率為6.6‰;死亡12.2萬人,死亡率為8.4‰;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
(8)上海常住人口2019擴展閱讀:
1949~1958年,全市戶籍人口高速增長。1949年502.92萬人,1958年750.80萬人,凈增247.88萬人,合計增長49.29%,年均增長率4.55%。1958年,江蘇省10縣劃歸上海市,全市人口大幅度增加。
1959~1968年,因嚴格控制外省市人口遷入上海市,精簡城市職工回原籍農村,知識青年赴新疆參加兵團生產,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等,人口緩慢增長。1959年1028.39萬人,1968年1108.97萬人,凈增80.58萬人,合計增長7.84%,年均增長率0.84%。
1969~1976年,大批中學畢業生上山下鄉,強化計劃生育管理,人口下降。1969年1093.99萬人,1972年降為1064.11萬人,1973年回升至1070.01萬人,1976年又回升至1081.30萬人。7年凈減12.69萬人,合計凈減率為1.16%,年均凈減0.17%。
1977~1989年,因大批「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返滬、50年代高峰期出生人口進入婚育年齡,人口增長迅速。1977年1086.47萬人,1989年1276.45萬人,凈增189.98萬人,合計增長17.49%,年均增長1.35%。
1990~199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人口遷入始終大於遷出,人口穩定增長。1990年1283.35萬人,1995年1301.37萬人,凈增18.02萬人,年均增長2.79%。
❾ 2019年中國城市人口排行榜是怎樣的哪個城市人口最多
2019年中國城市人口排名情況:
哈爾濱和北京的人口出現了負增長。 由於生活條件和經濟來源的變化,人口外流嚴重,導致內部人口負增長。 就北京而言,2018年的城市人口為2154.2萬,人口增長比2017年減少16.5萬。人口,增長率為-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