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叫出廠價 什麼叫到廠價
到廠價是銷貨方將貨物送到購貨方的價格。
出廠價是工礦企業向商業部門或其他生產單位出售商品的價格。是工業品進入流通領域的最初價格。由成本加工業利潤和稅金構成。是制定工業品批發與零售價格的基礎。
臨時價格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產品價格管理許可權屬中央,而臨時價格的定價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另一個是臨時價只限中小型企業執行。制定臨時出廠價格的原則是成本利潤率不得超過5%,臨耐出廠價格高於全國統一定價的幅度不得超過20%。
(1)出廠價格擴展閱讀:
用戶報價注意事項:
1、報價應以商品的使用價值為依據任何企業銷售產品的目的都是要使產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得到補償並能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談判中所報的價格只有能夠補償生產該商品所付出的成本費用,企業銷售該商品才有經濟意義。
2、報價應注意啟迪購買者的購買慾望企業的產品終只有被購買者購買,其價值才能終實現,而購買者是否願意購買企業的產品,關鍵是看該產品及其所定的價格是否符合購買者的意願。要使產品價格符合購買者的意願,在報價時就應注意研究目標顧客的購買心理和購買行為。
3、所報價格應清楚明了價格條件是交易談判的要件,要求清楚、肯定、明確。報價商品、數量單位、幣種及貨幣單位都應作明確規定,這樣便於雙方減少分歧,提高談判效率。
B. 怎麼計算出廠價格
按你所提供的資料,可以計算出廠價格為:5000*(1-15%)*(1-8%)=3920元(含稅),如果不含稅價格則為3920/1.17=3350.43元.
零批批差價指的是批發環節和零售環節的價格差,批出差價指的是出廠價和批發環節價格的差額!
C. 出廠價是什麼意思
出廠價就是一種產品或商品從加工廠加工完之後,根據生產成本(含人工,稅務,水電,設備折舊等)賣出去的價格。只含產品的成本再加上合理的應得的利潤,不含到市場的任何運費,不存在中間流通環節,所以此價格相對市場售價較低。希望對你有幫助,好評吧。謝了!!
D. 什麼是出廠價
就是工廠生產的產品在工廠交貨的價格,只含產品的成本,不含任何運費,稅或者其他雜費
E. 出廠價格都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這種都是內部資料,不可能放到網上的
建議你搜個生產商,直接與銷售經理聯系
如果你的資格夠,他會發給你價格表
F. 出廠價和批發價有什麼區別
1、商品流通環節不同。
出廠價的商品是由生產企業銷售或調撥給其他機構的,即是該商品進入市場流通的第一個環節;批發價可以是生產企業銷售或調撥給其他機構的,也可以是生產企業銷售或調撥給其他機構的再由該機構銷售或批發給其他機構,可以是流通的第一個環節,也可以是第二、第三個環節。
2、價格標准不同。
出廠價一般是按國家價格政策和價格計算公式,即價格=成本+利潤+稅金所核定的價格;批發價格一般處於工業品出廠價格或農產品收購價格與零售價格之間。
3、價格包含內容不同。
出廠價包含的生產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潤;批發價包含的是進貨價格、流通費用和批發稅。
(6)出廠價格擴展閱讀:
零售價格的構成:
1、當地批發企業的批發價格,即進貨價格;
2、從批發企業到零售商店的市內搬運費;
3、資金佔用利息、零售商品損耗、零售企業的經營管理費,即流通費用;
4、零售企業營業稅;零售企業利潤。
零售價格的特點:
1、零售價格處於流通和消費兩個領域的結合,體現國家、企業、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涉及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
2、處於價格體系的末端環節,工農業生產部門創造的價值最終要通過零售價格來實現;
3、在勞動者貨幣收入一定的條件下,零售價格的高低決定著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它直接關繫到人民生活的安定和政治經濟的大局。
G. 出廠價和市場價有什麼區別
一般而言,出廠價應低於市場價,這是利潤需求產生的。不過不同地方,根據經濟繁榮程度,價格都有調節,有時你看到的並不是真實的價格。
H. 什麼是出廠價跟成本價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成本價是最低的,它是指這件產品從材料的購買、製成生產的流程中到成品,.這一切所花費的金額為成本價。
出廠價是指廠家對外給出的一個價格,好比生產一件產品的成本價是10元,廠家對外銷售是15元,這15元就是出廠價,廠家就是靠這出廠價與成本價的之間的差價來牟利。
至於分銷價和批發價,這個就不能一概而定了,分銷商做生意的方法:
A廠商的銷售談成了一筆1000萬的合同,但是用戶說他們沒有那麼多錢,需要分期付款.這樣的付款條件廠商時不能接受的,因為廠商也不允許資金占押.(如果用戶能現款現節,則可從廠商直接下單)
這時,分銷商就起了作用,因為他們資金多,不怕押.廠商會找到分銷商,說這個合同從他們那裡走貨.
然後分銷商用現款現節的方式從廠商下單,再把東西加一些錢賣給用戶,然後分期收用戶的款.
I. 出廠價格和生產成本
不知道是哪個老師講的生產成本包含了資本家的利潤,生產成本是在生產過程中的消耗(匯總),不包含利潤。
J. 銷售價與出廠價區別
我想你可能想根據這個去砍價,或者賣產品。那你看看下邊的內容:
從工廠出來到消費者手裡要經過中間商。中間有兩種一種是批發商一種是零售商。其實大部分廠家產品的價格都是工廠根據市場競爭情況定的,而不是中間商加價。
比如拿一個硬碟來說:廠家成本300元,廠家定價500元。廠家刨除成本和廠家利潤將產品(比如50元)那剩下的150元利益分別由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三者共同獲得。比如批發商提取固定的50元後將產品賣給零售商,零售商提取50元後賣給消費者。這樣消費者獲得了50元的折扣,實際購買價格為450元。
但因為這50元零售商可以給消費者,也可以不給(討價還價)。所以顧客可能按照廠家定價的500元購買這個商品。
所以你覺得成本很低但產品價格高很多,而且降價也講不下了。就是因為,零售商報的價格不是他自己加上去的,而是廠家定,零售商要保證自己利益所以低到一定價格,他就不會降價了。如果你問,問什麼他不加價賣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市場不是只有他一家賣這種產品。價格如果高過500很多那生意就被別人搶了。
所以不要寄希望於把價格砍離成本價差不多,你實際連批發商價都砍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