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超光速粒子嗎
理論上有。 但我們觀測不到 超光速粒子永遠以大於光速的速度運動 且具有虛質量
⑵ 超光速粒子是否是真的
這些難以解釋的現象有些使科學家們膽怯,生怕被不精確的測量所愚弄。可美國和西德的一些科學家經過十多年的認真觀測,積累了足夠多的數據,令人信服地證實他們的觀測是真實的。這就是說,超光速粒子在茫茫宇宙中是客觀存在的。面對這種出乎意料的結果,眾說紛紜,各種猜測,假說應運而生。1967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范伯格提出一種假設,即認為,在宇宙空間中存在另一個由速度超過光速的粒子(稱之為「快子」)組成的宇宙,在由這種由「快子」組成的宇宙空間中,一個能量為零的粒子是以無窮大速度運動的,而且若它們獲得的能量越多,反而運動速度越慢,直到獲得無窮大能量後,速度才減慢到光速。這正好與我們這個宇宙中的情況相反:在我們這個宇宙中,一個靜止物質能量最小,當它獲得能量後,就開始運動,而且獲得能量越多,運動速度就越快,直到獲得無窮大的能量後,物體速度也達到極限,即光速。在快宇宙中(由「快子」組成的宇宙),任何情況下,一個超光速粒子不可能比光速運動得慢,而在我們的慢宇宙中,任何情況下,一個物體不可能比光速運動得快,由此可見,光速正是兩個宇宙的分水嶺。如果一個「快子」在真空中運行,則它經過時必須要留下一道可以探測的光跡,雖然目前實驗室里還從來沒有發現過「快子」,但從數學公式的推算看,「快子」是可能存在的,所以科學家們都希望能快些捕捉到「快子」。當然,快子的存在從未有任何直接或間接證據。總之,超光速之謎是令人神往的。
科學家發現超光速粒子
2011年9月23日,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科學家們發現了意料之外的現象:被送往732公里之外Gran Sasso實驗室的中微子們比光速快了60納秒到達。用更大的數字來表示,就是光速299,792,458m/s,而他們在實驗中檢測到中微子速度是299,799,953m/s。 這一數值的實驗誤差是10納秒,換言之,基本上比光速快是沒錯的!雖然只是0.0025%的區別,但這一挑戰狹義相對論光速不變原理基石的發現一旦得到證實,將會給物理學界帶來巨大的變化。 突破光速不是兒戲,科學家們慎之又慎的反復測驗。研究發言人Antonio Ereditato博士表示他們已經反復檢驗過數據和設備,但就是無法發現有什麼錯誤,只好選擇將這一結果公開,期待得到更多研究機構的重復實驗和驗證,以其最終得知這究竟是不是一個事實。 盡管以一般的實驗准則來說,他們的數據早已足夠堅實。Antonio Ereditato博士說,為了檢驗μ中微子與τ中微子的轉換,他們在三年的時間中總共進行了一萬五千次中微子發射,而每一次的結果都指向同一事實:這些中微子,就是要比光速快。 愛因斯坦理論中最廣為人知的說法之一就是「光速無法超越」,這也確實是現代物理中最基本的基礎之一。然而,這次不知道愛氏理論是否仍然能夠堅而不破。
編輯本段歐洲科學家再證實超光速粒子存在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011年11月18日報道,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學家們日前再度推翻「光速最快」的說法,他們通過實驗反復證明中微子的飛行速度的確可以超過光速,這很有可能會顛覆支撐現代物理學的愛因斯坦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認為,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極限,沒有任何物質可以超越光速。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在今年9月宣布,他們發現一些粒子,如中微子等可能以快於光速的速度飛行。當時,該中心發聲明稱,這個結果的潛在影響巨大,急需重復實驗及其他實驗室的獨立檢測。 在最近的實驗中,該中心與義大利格朗薩索國家地下實驗室進行了合作。研究人員們不但優化了最先的實驗方案,而且還利用新方案進行了多達20次的重復實驗,所得結果與先前的發現完全一致。 一些物理學家指出,一旦有些粒子確實被證實跑過了光速,那將徹底改變人類對整個宇宙存在的看法,甚至改變人類存在的模式。其中一種觀點認為,宇宙中可能還存在其他未知維度,中微子正是抄了其他維度的「近路」,才「跑」得比光快。 旅美物理學家張操在1986年就在國際會議中預言了中微子可能是一種超光速粒子。他指出:狹義相對論在一定范圍內是個正確的理論,可是不能把它的結論無限推廣。狹義相對論服從電磁相互作用的規律,沒有強有力的證據顯示狹義相對論也適用於其它二種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沒有人測量過引力的速度;在弱相互作用中,中微子可能是一種超光速粒子。狹義相對論把光速規定為一切物質運動速度的極限,這種「一刀切」是不妥當的。
⑶ 超光速粒子的發現意味什麼
在物理世界裡,最基本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能要被修改了。但是
1、這個粒子的發現很可能是義大利那個實驗室的計算錯誤。所以愛因斯坦將繼續正確。
2、即使確實存在超光速粒子,也不過意味著人類發現了現有理論無法解釋的事情,而不能理解為愛因斯坦的理論「錯誤」。所以,結果不過是催促人類發展出新的「理論」而已。
理論是人的認識工具而已,需要不斷變化不斷升級的,而且永無止境,真的有這么個超光速小粒子,不過是再次提醒你:永遠不會有絕對正確的理論(只有此條除外)。
⑷ EVE,魯特·維隆氏改良型超光速粒子集束激光器哪裡來的
雙邊空代「備戰奧德斯代爾」在科諾巴納拉接AC邊任務,據說第八步有機會遇到開萬王的魯特·維隆,有幾率掉落;之所以說「據說」是因為我壓根沒聽說過誰刷出過該裝備,也從沒見過相關合同,更有傳聞現在魯氏超光的掉落幾率已經被和諧掉了。所以我無法預測多少錢能收到,只能說假如我刷到魯氏超光我是一定會賣的,價格一定是要2000E以上的
⑸ 如果,超光速粒子存在,有什麼用呢
超光速是存在宇宙中的,人的本身就可以運用超光速的。
⑹ 找不到超光速粒子是因為看不見嗎
之前,我在《民科總是以為:簡單一句話就能描繪復雜的宇宙》一文中,點評了一位叫做王民生的朋友的留言。這位王先生,僅看其姓名,估計年齡不小於65歲。這是因為,“民生”一詞用於姓名者,一般多為建國初期出生,取“人民的新生”之意。這位王民生先生,是在碧玉蘭先生的《光是什麼?為什麼人類無法觀測到超光速運行的物質?》一文的留言區做了評述,正巧被我看見,於是點評了一下。然而,上次我點評了留言區的王先生的觀點,卻對正文《光是什麼?為什麼人類無法觀測到超光速運行的物質?》未加評述,殊為遺憾,故特此冒昧談一下我的讀後感想。
碧玉蘭先生,ID的全稱為“在靈鏡湖追星的碧玉蘭”,其在文章的後面自稱本名為孟軍保,工作單位是“河南、鄭州、新鄭市新華辦衛生健康服務中心”。碧玉蘭先生還特意在文末強調“獨家見解,請勿抄襲”,但是他的見解並無獨特之處,歷史上早已有之,我不知道有哪位會願意去“抄襲”。
超光速粒子是根本不存在的
此外,碧玉蘭還在他的文章之中提出了所謂“暗物質”的全新定義。他的大大概意思是:
人的眼角膜可以接受一定速度范疇的光粒子,如果粒子速度超過光速,則眼角膜是接受不了的。既然接受不了,所以也就看不見它們。這些看不見的粒子,其實就是物理學家推測的“暗物質”。
原來啊,超光速粒子我們看不見,所以就是科學家打破腦洞也整不明白的“暗物質”!
這解釋多簡單粗暴啊。
關於所謂的“超光速粒子”,其實科學界早就予以否認了,因為這不符合相對論。而相對論是被證實可靠的科學理論。既然原本就不存在“超光速粒子”,所以也就不存在碧玉蘭先生的說法。碧玉蘭先生的說法,是在錯誤的理論上,繼續提出新的錯誤的幻想。根基一開始就錯誤了,自然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粒子對撞
我們之所以沒有發現“超光速粒子”,並非是我們“看不見”,或者科學儀器的靈敏度達不到程度,而是它們原本就不存在。“無法觀測到超光速,是因為看不見”,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而且無賴。
如果碧玉蘭先生一再堅持他的看法,請做一個捕捉超光速粒子的實驗如何?很簡單,不管這個粒子有沒有超過光速,它都會有一定概率與原子核發生碰撞,然後釋放出能量。只要存在,就跑不掉,肯定會被我們發現。一年發現不了,十年發現。中微子那麼難以捕捉,不是也被捕捉到了嗎?迄今為止,所有的大型原子對撞機,都已經否認了“超光速粒子”的存在。所以,碧玉蘭先生關於“超光速粒子”的說法也是錯誤的。
⑺ 超光速粒子的論述歷程
2011年9月23日,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科學家們發現了意料之外的現象:被送往732公里之外Gran Sasso實驗室的中微子們比光速快了60納秒到達。用更大的數字來表示,就是光速299,792,458m/s,而他們在實驗中檢測到中微子速度是299,799,953m/s。
這一數值的實驗誤差是10納秒,換言之,基本上比光速快是沒錯的!雖然只是0.0025%的區別,但這一挑戰狹義相對論光速不變原理基石的發現一旦得到證實,將會給物理學界帶來巨大的變化。
突破光速不是兒戲,科學家們慎之又慎的反復測驗。研究發言人Antonio Ereditato博士表示他們已經反復檢驗過數據和設備,但就是無法發現有什麼錯誤,只好選擇將這一結果公開,期待得到更多研究機構的重復實驗和驗證,以其最終得知這究竟是不是一個事實。
盡管以一般的實驗准則來說,他們的數據早已足夠堅實。Antonio Ereditato博士說,為了檢驗μ中微子與τ中微子的轉換,他們在三年的時間中總共進行了一萬五千次中微子發射,而每一次的結果都指向同一事實:這些中微子,就是要比光速快。
愛因斯坦理論中最廣為人知的說法之一就是「光速無法超越」,這也確實是現代物理中最基本的基礎之一。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011年11月18日報道,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學家們日前再度推翻「光速最快」的說法,他們通過實驗反復證明中微子的飛行速度的確可以超過光速,這很有可能會顛覆支撐現代物理學的愛因斯坦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認為,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極限,沒有任何物質可以超越光速。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在2012年9月宣布,他們發現一些粒子,如中微子等可能以快於光速的速度飛行。當時,該中心發聲明稱,這個結果的潛在影響巨大,急需重復實驗及其他實驗室的獨立檢測。
在最近的實驗中,該中心與義大利格朗薩索國家地下實驗室進行了合作。研究人員們不但優化了最先的實驗方案,而且還利用新方案進行了多達20次的重復實驗,所得結果與先前的發現完全一致。
一些物理學家指出,一旦有些粒子確實被證實跑過了光速,那將徹底改變人類對整個宇宙存在的看法,甚至改變人類存在的模式。其中一種觀點認為,宇宙中可能還存在其他未知維度,中微子正是抄了其他維度的「近路」,才「跑」得比光快。
旅美物理學家張操在1986年就在國際會議中預言了中微子可能是一種超光速粒子。他指出:狹義相對論在一定范圍內是個正確的理論,可是不能把它的結論無限推廣。狹義相對論服從電磁相互作用的規律,沒有強有力的證據顯示狹義相對論也適用於其它二種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沒有人測量過引力的速度;在弱相互作用中,中微子可能是一種超光速粒子。狹義相對論把光速規定為一切物質運動速度的極限,這種「一刀切」是不妥當的。 位於義大利的大薩索山的一個叫做「伊卡洛斯」(ICARUS)的項目在2011年10月和11月間探測到了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而且精度更高。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伊卡洛斯」項目發言人卡羅·魯比亞(Carlo Rubbia)說:「我們的結果與愛因斯坦如果活著會給出的結果是一致的。」在他們的實驗中,中微子的速度與光速接近,但並沒有超過光速。
英國《自然》雜志稱,「對於一些物理學家來說,新的測量對這件事起了一錘定音的作用。」但魯比亞仍然等待看到2012年春天包括「奧普拉」和「伊卡洛斯」在內的幾個項目所做的新的結果。這些項目中也包括另一個叫做「大體積探測器」(LVD)的中微子觀測站對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所做的測速。
此前,在2月份時,《科學》雜志曾爆料稱,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內部人士透露,中微子速度的誤差可能是由於連接GPS接收器和電腦之間的光纜鬆了造成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隨後證實了這一說法,但同時表示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即用於將「奧普拉」的探測器時間與GPS進行同步的一個振盪器可能存在誤差。後者的誤差的效果是與前面那個因素恰恰相反的——它會造成中微子速度被低估。而科學家們暫時無法確定一個高估的因素和一個低估的因素究竟誰佔了上風。定於2012年4月底進行的新的實驗將會以更高的精度來檢測這些因素所造成的效果。
2012年3月末物理學家們宣布,之前那項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基礎——光速極限理論提出挑戰的實驗已經被確認存在錯誤。後續的驗證實驗已經證明,和所有其它事物一樣,中微子同樣遵循愛因斯坦指出的宇宙速度極限法則。
雖然這件事以愛因斯坦先生的定理獲勝告終,但這反應了人們挑戰光速的願望。可能還是牛頓的那句話:「真理就像大海一樣,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象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對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
⑻ 有超光速粒子那有怎樣
證明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是錯的,他認為越接近光速就越需要能量來加速度,最後會需要無限大的能量,以至於不可能超越光速。多年來不可能有超光速的存在是被廣泛相信的,也是物理學的基本准則之一。現在發現這一理論有可能是錯誤的話,就完全推翻了人類對世界的認知,很多一句這條准則的研究和推測都沒有意義了。而且超越光速確實可以進行時光倒流,當速度無限接近光速時,對於這個物體來說時間會變慢,超越光速的話就會回到過去。這也會引發其他問題,比如因果定論就會被打破,徹底顛覆人類對自然的認知了。至於時光機穿越過去什麼的就久遠了,先要想辦法提供能量,然後還要找到極度抗熱的材料,高速穿行的話空氣的摩擦力會把所謂的時光機加到一個超高的溫度。有生之年應該是看不到了,除非生物學上有什麼重大發明延長了我們的壽命.......不過正常生活是沒有變化的,你們家的洗衣機電冰箱微波爐都還是可以使用的,不用擔心。
⑼ 超光速粒子真的存在
傳說在宇宙大爆炸的時候,有很多H和He的原子,曾經以2倍c,3倍c,甚至4、5倍c的速度運動過。科學是在不斷進步中獲取真理的,愛因斯坦的理論在許多年後也可能成為錯誤的,所以「盡信書不如無書」傳說在宇宙大爆炸的時候,有很多H和He的原子,曾經以2倍c,3倍c,甚至4、5倍c的速度運動過。科學是在不斷進步中獲取真理的,愛因斯坦的理論在許多年後也可能成為錯誤的,所以「盡信書不如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