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出自哪裡
蘇軾《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
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
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
正梳妝。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
短松岡。
譯文:
十年來生死相隔,音容渺茫。不用思量,自然難忘。你遠在千里之外的孤墳,我無處述說自己人生的凄涼。即使我們相逢了你也應該是認不出我了,現在的我已是風塵滿面,鬢白如霜。
夜裡幽幽的夢中我忽然回到了家鄉。夢見你正在小軒窗的前面,精心的梳妝。我們相顧無言,只有淚落千行。想來你年年思念丈夫我而極度悲傷之處,就是你的墳地所在的明亮的月夜,種著小松的山岡。
疑難點注釋:
①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②乙卯:熙寧八年(1075)。
③蘇軾十九歲與同郡王弗結婚,嗣後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調和,甘苦與共。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鄉的祖瑩。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一次夢見王弗後寫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④孟啟《本事詩·徵異第五》載張姓妻孔氏贈夫詩:「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
賞析點撥:
這首詞最大的特點是將現實與夢境、悼亡與傷時結合起來寫,抒發了對妻子的無限真情,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上片寫夢前,夫婦幽明相隔,無法相見,已是十年,然而卻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妻子,表現了對妻子的無限的深情。然後寫自己的孤獨凄涼,人生的坎坷,而「縱使」的假設又從反面突出了對妻子的依戀和因妻子亡故自身坎坷的傷感。下片寫入夢,雖有「小軒窗,正梳妝」之句的美好形象的再現,然而潛意識裡面二人畢竟是幽明異路,所以二人只能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生者死者不盡的情意無數的生離死別之恨全都涵蘊其中,令我們讀者也不禁唏噓感喟!這是多麼令人通徹肺腑多麼令人遺恨終生而又無可奈何的人生憾事!結尾句作者又從妻子的角度設想,不僅表現了自己對妻子的繾綣相知,更表現了妻子的孤獨凄涼和對丈夫的不盡的思念與生死不渝的感情,堪稱真摯愛情的絕唱!
❷ 小軒窗,正梳妝什麼意思
意思:看見你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代:蘇軾
節選: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翻譯:
昨夜在夢中又回到了家鄉,看見你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你我二人默默相對無言,只有淚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為我柔腸寸斷,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岡上。
(2)小軒窗正梳妝擴展閱讀
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二人一直相敬如賓,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離開了人世。這對蘇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蘇東坡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記述了「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的父訓。而此詞寫得如夢如幻,似真非真,作者索於心,托於夢的確實是一份「不思量,自難忘」的患難深情。
這首詞運用分合頓挫,虛實結合以及敘述白描等多種藝術的表現方法,來表達作者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得深婉而摯著,使人讀後無不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
❸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是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❹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什麼意思
意思: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兩人互相望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淚水流淌千行。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
原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譯文:
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音訊渺茫。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卻本來難忘。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即使相逢也料想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發如霜。
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家鄉,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兩人互相望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淚水流淌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斷腸的地方。
(4)小軒窗正梳妝擴展閱讀:
這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上片寫詩人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寫實。下片記述夢境,抒寫了詩人對亡妻執著不舍的深情。全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既寫了王弗,又寫了詩人自己。
詞中採用白描手法,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著真淳。這首詞思致委婉,境界層出,情調凄涼哀婉,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蘇軾(1037~1101)著名文學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
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
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於常州。
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詞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
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庄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作品今存《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詞有《東坡樂府》等。
蘇軾一生共有三個妻子:王弗(此詩是蘇軾為紀念她而寫)、王閏之(王弗的堂妹)、王朝雲(侍妾)。
❺ 怎樣理解「小軒窗,正梳妝」這句話
小軒窗,應該是古代女性的窗戶
照常理推斷,應該是小一點的具有木雕花窗戶的,有紙紗窗簾的吧
這種窗戶應該能夠突顯出中國女性的溫柔與典雅
可以試著在腦海中想像一下,
蘇軾用這個"小軒窗"應該是想更突出都夫人的溫柔與賢淑的思念
❻ 「小軒窗,正梳妝」完整詩句是什麼
「小軒窗,正梳妝」完整詩句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❼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出自哪裡
蘇軾《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記夢宋·蘇軾
十年
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
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
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
正梳妝。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
短松岡。
❽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出自哪裡求解答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
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
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
正梳妝。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
短松岡。
譯文:十年來生死相隔,音容渺茫。不用思量,自然難忘。你遠在千里之外的孤墳,我無處述說自己人生的凄涼。即使我們相逢了你也應該是認不出我了,現在的我已是風塵滿面,鬢白如霜。
夜裡幽幽的夢中我忽然回到了家鄉。夢見你正在小軒窗的前面,精心的梳妝。我們相顧無言,只有淚落千行。想來你年年思念丈夫我而極度悲傷之處,就是你的墳地所在的明亮的月夜,種著小松的山岡。
疑難點注釋:
①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②乙卯:熙寧八年(1075)。
③蘇軾十九歲與同郡王弗結婚,嗣後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調和,甘苦與共。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鄉的祖瑩。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一次夢見王弗後寫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④孟啟《本事詩·徵異第五》載張姓妻孔氏贈夫詩:「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賞析點撥:這首詞最大的特點是將現實與夢境、悼亡與傷時結合起來寫,抒發了對妻子的無限真情,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上片寫夢前,夫婦幽明相隔,無法相見,已是十年,然而卻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妻子,表現了對妻子的無限的深情。然後寫自己的孤獨凄涼,人生的坎坷,而「縱使」的假設又從反面突出了對妻子的依戀和因妻子亡故自身坎坷的傷感。下片寫入夢,雖有「小軒窗,正梳妝」之句的美好形象的再現,然而潛意識裡面二人畢竟是幽明異路,所以二人只能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生者死者不盡的情意無數的生離死別之恨全都涵蘊其中,令我們讀者也不禁唏噓感喟!這是多麼令人通徹肺腑多麼令人遺恨終生而又無可奈何的人生憾事!結尾句作者又從妻子的角度設想,不僅表現了自己對妻子的繾綣相知,更表現了妻子的孤獨凄涼和對丈夫的不盡的思念與生死不渝的感情,堪稱真摯愛情的絕唱!
❾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是哪一首詩里的
這是蘇軾的《江城子》,是蘇軾吊念亡妻王弗所作。感人真摯,在以豪放風格的蘇詞中,是個異數。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詞。全文如下: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
正梳妝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
短松崗
純手打,望採納
❿ 小軒窗正梳妝全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代: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腸斷 一作:斷腸)
譯文:
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發如霜。
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家鄉,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兩人互相望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與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斷腸的地方。
拓展資料:
在這首小詞中,讀不到一句令人感覺「矯情」之語,詞語的運用簡練凝重。每一個音節的連接都有冷澀凝絕之感,猶如聲聲咽泣,壓抑沉重的氣氛就在這「幽咽泉流」中彌散開來,讓人艱與呼吸,又難以逃避。
蘇東坡用了十年都舍棄不下的,是那種相濡以沫的親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沒有了轟轟烈烈的愛情,而是失去了伴侶後孤單相吊的寂寞。「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在夢里能夠看見的,也全是逝去親人往日生活里的瑣碎片斷。因為在那些瑣碎里,凝結著化不去的親情。 在紅塵中愛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執子之手是一種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種境界,生死相許也是一種境界。在這世上有一種最為凝重、最為渾厚的愛叫相依為命。那是天長日久的滲透,是一種融入了彼此之間生命中的溫暖。
面對這樣的深情,解讀都似乎是一種傷害,那是需要在生命里反復吟唱,靜夜中不斷懷思的樂音。無數的人毫不吝惜地把「絕唱」這個詞贈與了這首詞,然而,時光流轉了千年,我們又聽到了一聲相似的嘆息,那嘆息給予了我們有一篇值得反復玩味的美文,也讓我們更深切地領會了蘇子心中的創痛,兩個文人千年的唱和,訴說著人世間最值得感念的深情。這就是巴金先生所寫的《懷念肖珊》和《再憶肖珊》。不再過多的評說什麼,我摘錄了其中兩個段落,作為本文的結尾,這是《江城子》最深沉的詮釋,在這樣一個濫情的年代,我們慶幸還有這樣的情感值得我們永遠的祭奠:
她不僅分擔了我的痛苦,還給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勵。……我進了門看到她的面容,滿腦子的烏雲都消散了。我有什麼委屈、牢騷都可以向她盡情傾吐。……她不斷地給我安慰,對我表示信任,替我感到不平。……今天回想當時的情景,她那張滿是淚痕的臉還歷歷在我眼前。我多麼願意讓她的淚痕消失,笑容在她那憔悴的臉上重現,即使減少我幾年的生命來換取我們家庭生活中一個寧靜的夜晚,我也心甘情願!
她離開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麼長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門口,眼前就出現一張笑臉,一個親切的聲音向我迎來,可是走進院子,卻只見一些高高矮矮的、沒有花的綠樹。上了台階,我環顧四周,她最後一次離家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我彷彿還站在台階上等待著車子的駛近,等待著一個人回來。這樣長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夢里我也聽不見她那清脆的笑聲。我記得的只是孩子們捧著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這骨灰盒起初給放在樓下我的寢室內、床前五斗櫥上。
悲傷沒有用。我必須結束那一切夢景。我應當振作起來,哪怕是最後的一次。骨灰盒還放在我的家中,親愛的面容還印在我的心上,她不會離開我,也從未離開我。做了十年的「牛鬼」,我並不感到孤單。我還有勇氣邁步走向我的最終目標——死亡。我的遺物將獻給國家,我的骨灰將同她的骨灰攪拌在一起,撒在園中給花樹作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