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字鴻溝的後果是什麼
「數字鴻溝」又稱為信息鴻溝,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鴻溝」。最先由美國國家遠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於1999年在名為《在網路中落伍:定義數字鴻溝》的報告中提出。隨後,數字鴻溝最早正式出現在美國的官方文件裡面--1999年7月份美國官方發布的名為《填平數字鴻溝》的報告。2000年7月,世界經濟論壇組織(WEF)向8國集團首腦會議提交專題報告《從全球數字鴻溝到全球數字機遇》。當年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數字鴻溝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問題。
數字鴻溝的影響堅持民族國家的利益
承認數字鴻溝的存在,這是全世界共同的觀點。但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究竟應該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問題的實質在於全球化、信息化當中,民族國家在世界格局中如何占據一定的地位。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時代里,民族國家至少今天看來是存在的,因此,我們就必須考慮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否則,討論數字鴻溝問題的基礎便不存在了。
我非常同意朱厚澤前輩的觀點,信息文明有二重性。工業文明表現為英國化,信息文明表現為美國化,美國化的信息文明是向全球滲透的。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好處,另一方面它的文明以惡的形式表現出來,這里,好的文明肯定應該接納,我們當然應該盡快使自己的國家跨越數字鴻溝。同時,對文明擴散中以惡的形式的表現,我們可以坐下來談判,以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討價還價。
今天,人們日益意識到,將來地理意義上的世界地圖將讓位於以知識等級劃分的世界地圖,國家之間的鴻溝將越來越大,越來越以知識衡量財富,從而造成社會沖突越來越大。因此,政府應採取各種辦法縮小這種差距。今年以來,政府開始談數字鴻溝問題,但仍沒有提出具體的實施辦法。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時代的看法有錯位,仍是以物質產品的數量來衡量社會發展的指標。我們急需建立一套對各地信息化的指標進行衡量的體系。今年以來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網路公司開始與國家有關行業資源結合並真正形成一種產業。但這方面其實國家並沒有意識地進行這種資源的積累和整合。
互聯網實際上就是一場實驗,當你在網上亂逛的時候,你的需求已被人了解和把握,這是最為可怕的,然而中國的產業部門是否已真正開始意識到這一點?網路背後其實是國家利益重新劃分的過程。
必須消解權力鴻溝
談數字鴻溝不能忽視另外一個鴻溝,即權力鴻溝。中國的現實是怎樣的?實際上是數字資本主義和黑幫資本主義相互交錯其中,黑幫資本主義是更加觸目驚心地存在著的現象。權力的不公正是造成中國貧富鴻溝的實際原因,而不是數字鴻溝。就中國而言,數字鴻溝更多表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整體信息化狀態的差距。
當我們的經濟學家講「西部開發要網路先行」的空話的時候,不解決制度問題,不正視中國黑幫資本主義的問題,西部開發將會成為一部分官僚瓜分國家資源的又一種說法。黑幫資本主義是在私有化進程中,一些人將公有財產直接轉換為個人財產結果。私有化仍是一次權力的瓜分,與普通百姓無緣。這個暴富階層與低層百姓之間的鴻溝正在加大。這將導致中國在現代社會面臨整合的危機。所以,要解決數字鴻溝,就不要以數字鴻溝為名,忽視了中國另外一個現實情況,那就是權力的鴻溝,因為它造成的不平等是更大的不平等。
我們看到數字資本主義也對權力鴻溝進行了沖擊和消解。數字資本主義是什麼?馬克思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做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去年中關村曾有一牌子上寫「全世界計算機聯合起來,Internet一定要實現」,這句話其實道出了這樣一個現實:美國通過養老基金、退休基金形成群體資本,再通過這種群體資本向周邊國家投資。這樣全世界資產者通過數字化都聯合起來了,而無產者好像倒未聯合起來。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為什麼會變成福利國家,變成知識社會?就是因為把資本家和工人之間不平等的鴻溝降到最低限度。藍領工人已成為知識工作者,資本的形態也發生了變化,所謂數字資本主義是以一大幫群體資本為背後支撐的。
以數字手段進行滲透的群體資本主義表現在中國就是外資的進入、網路的興起、電信市場的開放。這其中也帶來了一些新的規則。
以數字漩渦填平數字鴻溝
面對數字鴻溝,我提出一個概念叫數字漩渦。這其中的關鍵是中國如何吸納全球的資金、技術形成數字漩渦,然後實現跟美國等國高科技領域的互動,而且尤其要發揮華人的力量。
今年政府做的八大網站,只是在新聞上提高競爭力,其實這是沒有抓到問題的實質。政府應該建立一種成熟的民間的投資體制,使整個中國的民間資源向高科技傾斜,做出一個比較高的門檻,這樣,當國外資本進入的時候,有談判的餘地。我們甚至可以採取官督民辦的形式,政府出讓資源給民間,民間採取一種有比較清晰產權的,有制度保障的體系來整合這種資源。
數字鴻溝就是數字機遇
八國首腦會議結束後,以日本富士通和東芝為首的全球電子商務企業對話協會成員提出要為非洲50萬個偏遠村鎮提供數字接入等。這些公司勇於承擔解決數字鴻溝問題的重任其實還是從自身長遠利益考慮,他們確信只有幫助大多數國家成為「網路經濟和社會的正式參與者」,才能拓寬公司現有的市場規模。正如思科公司總裁錢伯斯所說,「所有參與網際網路革命的公司都有機會去消除這場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數字鴻溝,同時它們也會最終享受到消除數字鴻溝後所帶來的市場機遇。」
亞洲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認真對待數字鴻溝的風險,積極通過改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來使每個人分享信息和通信基礎設施革命所帶來的機遇。
一位世行高級官員曾經指出,低收入人群和國家若想分享信息和通信基礎設施革命所帶來的機遇,除了需要獲得相關的高質量教育外,更為主要的是還需擁有能確保平等享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的基礎設施。在國內,網通最近業務十分繁忙,這說明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實達要專門關注硬體業,說明廠商們看到了基礎設施市場的美好前景。
由此可見,數字鴻溝實際上是一種創造財富能力的差距。中國如何抓住機會實施方法得當的技術融入,跳過這一差距,直接進入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領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但是如果這種融入進行不當,我們就可能完全錯過機會。
㈡ 歷史上姓朱的名人
1、朱溫
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
㈢ 朱厚澤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1999年,朱厚澤在《方法》雜志發表著名的《以社會為主義,為社會而主義》一文,指出:「20世紀的世界歷史證明:靠單一的國有經濟,不行。一切交給國家政府去包辦,不行。社會主義者,以社會為主義,為社會而主義。不要把國家主義誤認為社會主義,進而去崇拜那個國家主義。……這是一個全面的、普遍的回歸社會時代。回歸社會,就是社會的問題主要由社會自身去解決,也就是由各種類型和各個層次的社會群體自己去解決,而不是由國家包辦。」
2008年,中國出現了關於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觀」的爭論。朱厚澤的文章提到,「一些人站出來,要對普世價值觀加以討伐、加以批判。我們官方的最高學術研究機構的領導人,也在正式的院報上發話了,也在批普世價值。……為這件事,我們一些老同志一起議論過。大家的意見完全一致,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讓步,就是要旗幟鮮明!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30年了,從某種意義上講,改革開放就是回歸人類文明的共同大道!回歸歷史!回歸常識!回歸人類共同價值!想離開這個東西另搞一套,搞出來是什麼結果,我們過去的歷史已經完全證明了。」
㈣ 數字鴻溝的表現和影響
數字鴻溝」又稱為"信息鴻溝",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鴻溝」。那麼數字鴻溝的表現是什麼?小編整理了數字鴻溝表現和影響,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數字鴻溝的表現是什麼_數字鴻溝表現
在信息化、數字化的新一輪「賽跑」中,南北方國家不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賽跑」的結果也只能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國際政治經濟的不平等、不平衡是造成南北國家間數字鴻溝的根本原因。國際政治經濟的不平等、不平衡秩序在知識經濟時代依然沒有改變。北方國家在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中,繼續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利用對高科技的封鎖,使發展中國家很難找到實現「後發優勢」的技術平台,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從而使發展中國家在進行對外貿易時長期處於不公正的、依附的和被剝削的境地。在這種境況下,通過信息技術和知識來創造價值的新經濟只能是一種「富國現象」。少數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搭上了信息革命的頭班車,在「知識權力」集中過程中,通過技術創新、產業重組和全球壟斷獲取「先行優勢」,已經牢牢占據了信息革命和知識經濟的制高點。由於新興產業和高科技風險投資的高回報率,發達國家過剩資本轉向內部投資,刺激了國內金融市場的繁榮。而廣大發展中國家尚處於工業化階段,部分國家尚處於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時期,信息革命和知識經濟的到來,使發展中國家肩負雙重發展重任,由於外匯拮據、知識和人才的匱乏,沒有能力推進信息技術的普及工作、提高網際網路應用水平以及建立和利用網際網路上的電子商務(E-business)和電子社會(E-society)而被邊緣化。並且隨著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和窮人被隔離在數字鴻溝另一邊。所以,不解決南方國家的貧困化問題,使之擁有進行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條件,數字革命」只能是空談,消除數字鴻溝只能是現代神話,因為正在挨餓的窮人是不可能靠數字蛋糕充飢的。
一個國家內的不同階層、不同地區間存在著經濟水平之間的差異性是造成一個國家內部數字鴻溝的重要原因。在美國,貧富差距自1973年以來已經達到創紀錄的水平,信息化進一步推動財富在信息技術所有者、企業家和金融家中的高速聚集,比爾·蓋茨等網路巨子富可敵國,無緣或不能掌握網路技術的公民極易淪為赤貧或墮入社會底層。位於鴻溝的不幸一方,就意味著更少的機會參與以信息為基礎的新經濟。在這種新經濟中,更多的工作與計算機相關。這同時意味著獲得較少機會參與教育、培訓、娛樂、購物和交流等可以在線得到的機會。地區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了地區間推進信息化經濟條件的巨大差異和不同地區居民之間接觸數字新媒體機會的嚴重不均。所以要消除一國內的數字鴻溝,必須和經濟發展聯系起來,以消除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來縮小國內的數字鴻溝問題。
其他一些社會因素也會對數字鴻溝產生深遠影響。1998年,柯林頓政府提出了「Closing Digital Divide」(消除數字鴻溝)的發展目標,試圖通過大眾媒介和其他手段來普及計算機和因特知識,改善低收入人群的受教育條件。然而,後來對公眾利用電視媒介實際效果的研究卻發現,這方面的工作並不成功。因為柯林頓政府普及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知識的努力,的確在低收入和文化程度不高的群體產生了傳播效果,但是對大眾傳媒中傳播的計算機、網際網路知識接觸和利用最多的,還是那些相對富裕的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以緩解受教育不平等為目的的大眾傳播活動,實際結果卻是擴大了兩者之間的數字鴻溝。造成數字鴻溝的社會因素包括:(1)傳播技能上的差異;(2)已有知識存儲量的差異;(3)社交范圍的差異;(4)信息的選擇性接觸、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的因素;(5)大眾傳播媒介的性質。
數字鴻溝的影響
國家利益
承認數字鴻溝的存在,這是全世界共同的觀點。但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究竟應該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問題的實質在於全球化、信息化當中,民族國家在世界格局中如何占據一定的地位。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時代里,民族國家至少今天看來是存在的,因此,我們就必須考慮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否則,討論數字鴻溝問題的基礎便不存在了。
我非常同意朱厚澤前輩的觀點,信息文明有二重性。工業文明表現為英國化,信息文明表現為美國化,美國化的信息文明是向全球滲透的。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好處,另一方面它的文明以惡的形式表現出來,這里,好的文明肯定應該接納,我們當然應該盡快使自己的國家跨越數字鴻溝。同時,對文明擴散中以惡的形式的表現,我們可以坐下來談判,以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討價還價。
今天,人們日益意識到,將來地理意義上的世界地圖將讓位於以知識等級劃分的世界地圖,國家之間的鴻溝將越來越大,越來越以知識衡量財富,從而造成社會沖突越來越大。因此,政府應採取各種辦法縮小這種差距。今年以來,政府開始談數字鴻溝問題,但仍沒有提出具體的實施辦法。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時代的看法有錯位,仍是以物質產品的數量來衡量社會發展的指標。我們急需建立一套對各地信息化的指標進行衡量的體系。今年以來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網路公司開始與國家有關行業資源結合並真正形成一種產業。但這方面其實國家並沒有意識地進行這種資源的積累和整合。
互聯網實際上就是一場實驗,當你在網上亂逛的時候,你的需求已被人了解和把握,這是最為可怕的,然而中國的產業部門是否已真正開始意識到這一點?網路背後其實是國家利益重新劃分的過程。
權力鴻溝
談數字鴻溝不能忽視另外一個鴻溝,即權力鴻溝。中國的現實是怎樣的?實際上是數字資本主義和黑幫資本主義相互交錯其中,黑幫資本主義是更加觸目驚心地存在著的現象。權力的不公正是造成中國貧富鴻溝的實際原因,而不是數字鴻溝。就中國而言,數字鴻溝更多表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整體信息化狀態的差距。
當我們的經濟學家講「西部開發要網路先行」的空話的時候,不解決制度問題,不正視中國黑幫資本主義的問題,西部開發將會成為一部分官僚瓜分國家資源的又一種說法。黑幫資本主義是在私有化進程中,一些人將公有財產直接轉換為個人財產結果。私有化仍是一次權力的瓜分,與普通百姓無緣。這個暴富階層與低層百姓之間的鴻溝正在加大。這將導致中國在現代社會面臨整合的危機。所以,要解決數字鴻溝,就不要以數字鴻溝為名,忽視了中國另外一個現實情況,那就是權力的鴻溝,因為它造成的不平等是更大的不平等。
我們看到數字資本主義也對權力鴻溝進行了沖擊和消解。數字資本主義是什麼?馬克思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做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去年中關村曾有一牌子上寫「全世界計算機聯合起來,Internet一定要實現」,這句話其實道出了這樣一個現實:美國通過養老基金、退休基金形成群體資本,再通過這種群體資本向周邊國家投資。這樣全世界資產者通過數字化都聯合起來了,而無產者好像倒未聯合起來。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為什麼會變成福利國家,變成知識社會?就是因為把資本家和工人之間不平等的鴻溝降到最低限度。藍領工人已成為知識工作者,資本的形態也發生了變化,所謂數字資本主義是以一大幫群體資本為背後支撐的。
以數字手段進行滲透的群體資本主義表現在中國就是外資的進入、網路的興起、電信市場的開放。這其中也帶來了一些新的規則。
數字鴻溝
面對數字鴻溝,我提出一個概念叫數字漩渦。這其中的關鍵是中國如何吸納全球的資金、技術形成數字漩渦,然後實現跟美國等國高科技領域的互動,而且尤其要發揮華人的力量。
今年政府做的八大網站,只是在新聞上提高競爭力,其實這是沒有抓到問題的實質。政府應該建立一種成熟的民間的投資體制,使整個中國的民間資源向高科技傾斜,做出一個比較高的門檻,這樣,當國外資本進入的時候,有談判的餘地。我們甚至可以採取官督民辦的形式,政府出讓資源給民間,民間採取一種有比較清晰產權的,有制度保障的體系來整合這種資源。
數字機遇
八國首腦會議結束後,以日本富士通和東芝為首的全球電子商務企業對話協會成員提出要為非洲50萬個偏遠村鎮提供數字接入等。這些公司勇於承擔解決數字鴻溝問題的重任其實還是從自身長遠利益考慮,他們確信只有幫助大多數國家成為「網路經濟和社會的正式參與者」,才能拓寬公司現有的市場規模。正如思科公司總裁錢伯斯所說,「所有參與網際網路革命的公司都有機會去消除這場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數字鴻溝,同時它們也會最終享受到消除數字鴻溝後所帶來的市場機遇。」
亞洲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認真對待數字鴻溝的風險,積極通過改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來使每個人分享信息和通信基礎設施革命所帶來的機遇。
一位世行高級官員曾經指出,低收入人群和國家若想分享信息和通信基礎設施革命所帶來的機遇,除了需要獲得相關的高質量教育外,更為主要的是還需擁有能確保平等享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的基礎設施。在國內,網通最近業務十分繁忙,這說明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實達要專門關注硬體業,說明廠商們看到了基礎設施市場的美好前景。
由此可見,數字鴻溝實際上是一種創造財富能力的差距。中國如何抓住機會實施方法得當的技術融入,跳過這一差距,直接進入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領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但是如果這種融入進行不當,我們就可能完全錯過機會。填平數字鴻溝:消除中國數字鴻溝的思考與對策
㈤ 貴師大有那些出名人
錢聲幫,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台長助理
黃劍,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教授
鍾書華,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潘安華,全國模範教師,中學特級教師,貴州省管專家
鄭重,全國優秀音樂教師,國家級音樂骨幹教師,中學音樂特級教師
邰勝萍,國家級骨幹教師,教育部「華夏園丁」獲得者,特級教師
聶捷夫,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國家級骨幹教師,特級教師
陳建華,中學「全國1000名傑出校長」,中學特級教師,省管專家
王正武,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教授,功能食品與食品化學學科帶頭人
朱厚澤,原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
徐以驊,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宗教與國際關系研究中心主任
周焜光,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軍區原副政委,桂林警備區政委,少將
蔡仲,南京大學哲學系副主任
張笑一,全國優秀教師,省高校教學名師
李小平,「中國十佳鄉村英語教師」
肖賢彩,原貴陽十九中校長、貴陽幼兒師范學校校長。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特級教師
熊易農,一級文學編輯,貴州省電視劇製作中心主任
吳如嵩,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孫子兵法研究專家
方友鑫,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總經理兼黨委書記
苗月,峨眉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
劉純斗,六盤水市第二中學校長兼黨總支副書記
夏光敏,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劉吉平,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蔡運龍,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章典,香港大學教授、哲學博士、博導
張衛剛,中國飛碟射擊隊雙向項目主教練
王三運,甘肅省省委書記
劉鴻庥,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這些都是知名校友。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林樹明
省管專家:蔡永生、熊康寧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管專家:伍鵬程
省核心專家、省管專家:謝曉堯
學校名師!
㈥ 歷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
李達(1921年8月—1922年7月,以主任身份)
蔡和森(1922年8月—1923年6月,往後曾轉任委員)
羅章龍(1924年5月—1925年1月)
彭述之(1925年2月—1927年3月,以主任身份)
瞿秋白(1927年4月—1927年4月,於武漢漢口,以原委員身份晉升)
蔡和森(1927年5月—7月)
瞿秋白(1927年8月—1927年10月,此為中央臨時政治局負責人身份之兼任)
羅綺園(1927年11月—1928年6月)
蔡和森(1928年7月—1928年10月)
李立三(1928年11月—1930年12月,此期間中宣部曾更名為中央宣傳鼓動部)
沈澤民(1931年1月—1931年4月)
張聞天(1931年4月—1934年12月,其間曾由楊尚昆或潘漢年暫任)
吳亮平(1935年1月—1937年7月,後由張聞天兼任,吳轉任副部長)
張聞天(1937年7月—1942年12月)
陸定一(1943年1月—1952年12月)
(註:1943年—1945年8月曾隸屬於精簡後的中央宣傳委員會之下,初期曾由凱豐任代理部長。)
習仲勛(1953年1月—1954年6月)
陸定一(1954年7月—1966年12月)
陶鑄(1966年12月,1967年初被四人幫實行軍管,部門在四人幫倒台後解散)
耿飆(四人幫倒台後成立之中央宣傳組)
張平化(1977年7月—1978年12月)
胡耀邦(1978年12月25日—1980年3月12日)
王任重(1980年3月12日—1982年4月)
鄧力群(1982年4月—1985年8月)
朱厚澤(1985年8月—1987年2月)
王忍之(1987年2月—1992年12月)
丁關根(1992年12月—2002年10月24日)
劉雲山(2002年10月24日—2012年11月21日)
劉奇葆(2012年11月21日—2017年10月)
黃坤明(2017年10月——至今)
(6)朱厚澤擴展閱讀:
機構職能
第一,負責指導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學習和宣傳;
第二,負責引導社會輿論,指導協調中央的各新聞媒體做好新聞宣傳工作,搞好輿論引導;
第三,從宏觀上指導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
第四,規劃和部署全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
第五,受中央的委託,協同和會同有關部門對我們宣傳文化系統的重要崗位的領導幹部進行管理。聯系宣傳文化系統的知識分子,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知識分子的工作;
第六,負責提出宣傳文化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指導宣傳文化系統制定政策和法規;同時還要按照中央的統一工作部署,做好宣傳文化系統各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
第七,為中央領導和中宣部領導的決策和指導全局工作提供輿情信息的服務,並且要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宣傳文化系統的輿情信息工作。
㈦ 貴州有哪些名人
貴州著名人物 :
張之洞 何應欽 王陽
楊龍友 姚茫父 周漁璜
丁道衡 張道潘 安健
丁寶楨 李端棻 李世傑
謝六逸 蹇先艾 陳恆安
宋吟可 蕭嫻 周起渭
謝三秀 趙以炯 樂森璕
黃齊生
㈧ 朱厚澤織金縣哪裡人
朱厚澤 貴州 織金縣 詳細看下面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607/16/154090_31788130.shtml
㈨ 這個月出生的寶寶,男寶名為朱厚澤,女寶為朱雨昕,這兩個名字各多少分
男的,有點諧音猴子,謝謝!這是我真誠的意見,加分吧
㈩ 織金縣有什麼歷史人物
朱厚澤(公元1931年-2010年)
朱厚澤是貴州織金人,1931年1月出生。194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革命工作。
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黨組副書記朱厚澤同志,因病於2010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諶志篤[公元1896年-1971年]
諶志篤(1896-1971),號石僧,生於織金縣城大東門一個書香門弟家庭。他一生主要從事教育工作,雖然沒有加入共產黨組織,卻與黨風雨同舟,榮辱與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較為活躍的政治活動家、知名人士,也是織金早期進步思想的啟蒙傳播先導,對黨在織金的建立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丁道衡,字仲良。出生書香門第,生活在一個世代以讀書進取為榮的環境里,從私塾課讀經書,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和熏陶,天資聰慧,勤奮讀書,少年得志。17歲入貴州省立模範中學, 1919年中學畢業後,矢志深造,於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甲部預科,後經嚴格甄別,升入正科,名列前茅,獲得貴州省公費津貼。在北平求學六年,他半工半讀,兢兢業業,1926年畢業於北大地質系,以優異成績中選為母校助教,專門研究地史和古生物學,曾擔任重慶大學地質學主任。
4.丁寶楨[清](1820~1886)
丁寶楨(1820年-1886年),字稚璜。貴州平遠(今織金縣)人。道光二十五年遷往平遠州進修,咸豐三年(1853年),33歲的他考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後任翰林院編修。丁寶楨是洋務運動重要成員,官至四川總督,曾誅殺驕縱不法的大太監安德海。去世後贈太子太保,謚文誠,並在山東、四川、貴州建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