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申花歷任總經理和大致年份
1993-2001郁知非、瞿郁明
2002-2004樓世芳
2004-2007吳冀南
2007-2008朱俊、張德發
㈡ 郁姓起源於哪裡
源出一
源於大禹之師郁華,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相傳,遠古時期大禹的老師叫郁華,就是郁華。郁華很有見識才能,大禹王稱他為王師,虛心向他學習本領。因郁華在上古就有崇高的地位,所以家族就很興盛,接著這個姓氏就出了個神奇人物叫鬱林,據說他後來修煉成了仙人。戰國時期,著名楚國的詩人宋玉在《高唐賦》中提到,郁氏是來自鬱林這個復姓的。顯然,那位成仙的鬱林原本是郁華的後代,他的子孫以其成仙之事為榮,就用他的姓名加在一起作為姓氏,曾一度變為復姓鬱林氏。
在郁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簡稱郁氏,皆尊郁華為郁氏始祖,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郁氏正確讀音作yù(ㄩˋ)。
源出二
三峽地區的諸多姓氏如與歐陽氏同源血親的氏族有夏姚22家,如夏氏、姚氏、歐陽氏、婁氏、嵇氏、弋氏、韓氏、區氏、郁氏、畦氏、徐氏、尋氏、扈氏、灌氏、針氏、杞氏、儲氏、共連氏、鮑氏、左氏、瀆氏、越氏等,均與西陵嫘祖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系。大禹為西陵嫘祖五世孫,軒轅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高陽,高陽生鯀,鯀生大禹。
源出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宰相郁黃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宰相名叫郁黃(郁貢),受封於黎陽(今河南浚縣),史稱「黎陽公」,其地亦因稱為「郁」。
郁黃的後裔子孫主要繁衍於今浙江省的吳興一帶,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郁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郁氏正確讀音作wèi(ㄨㄟˋ),今讀作yù(ㄩˋ)亦可。
源出四
源於子姓,出自古春秋時期吳國大夫郁伯之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周王朝時期,江南長江流域有鬱邑(今江蘇與浙江之間),為春秋時期吳國一個大夫的采邑,該大夫原為宋國下大夫,在華氏之亂中避於吳國,被吳王因稱其為郁伯。
在郁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郁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郁氏正確讀音作yù(ㄩˋ)。
源出五
源於地名,出自古春秋時期魯國鬱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鬱邑,亦稱枋邑,位置靠近泰山,在《左傳》中稱其為「枋」。在古代,「郁」字通「枋」字。顯然,鄭國稱其為鬱邑,而魯國稱為枋邑,皆指同一地區。
在鬱邑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稱郁氏、枋氏,後枋氏也多改稱為郁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郁氏正確讀音作wèi(ㄨㄟˋ),今讀作yù(ㄩˋ)亦可。
源出六
源於姬姓,出自周宣王時鄭國公子翩之後裔,屬於因故改姓為氏。
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郁氏另外一支出自太原(今山西太原),是周宣王姬靜時期的鄭國公子翩的後裔,與蔚氏通族。該支郁氏正確讀音作yuè(ㄩㄝˋ),今讀作yù(ㄩˋ)亦可。
源出七
源於地名,出自戰國朝時期鬱林,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史書記載:楚伐鬱林(今廣西桂林),遷其民於郢(今湖北江陵),其後有以原居地名稱為姓氏者,世代稱郁氏至今。據史籍《前漢書·地理志》中記載:「鬰林郡,故秦桂林郡,屬尉佗。又水名,<山海經>載:鬰水出象郡。」鬰林郡,在秦朝時期稱桂林郡,到了漢朝時期改稱「鬱林郡」。鬰林郡的住民,主要是古代百越民族,也包括了後來成為西南各少數民族的西南夷先民百濮族,在大漢王朝強盛之勢下,有人以郡望為漢化姓氏者,稱鬰林氏,後簡為郁氏,再簡筆為郁氏,世代相傳至今。
要注意的是,該支鬰林氏與第一個淵源中提及的鬰華後裔、即那位成仙的鬰林沒有任何關系。該支鬰氏(郁氏)正確讀音作yù(ㄩˋ)。
源出八
源於地名,出自漢朝時期郁夷居民之後,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漢朝時期,建有郁夷縣,行政上隸屬於右扶風,位置在今陝西省寶雞市及隴縣一帶。在郁夷縣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郁氏,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郁氏正確讀音作yù(ㄩˋ)。
源出九
源於地名,出自古代西域郁立國國民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在漢朝,漢武帝的通西域政策,開拓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其路徑所過的西域有一個郁立國(今新疆奇台),主要是西羌民族,其國民歸漢之後,後裔便以國名之諧音漢字「郁」為姓氏,稱郁氏、玉氏,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郁氏正確音作yù(ㄩˋ)。
源出十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三國志》、《晉書》等的記載:「鮮卑人中有郁姓。」在史籍《晉書》中記載的鮮卑郁氏,就是拓拔鮮卑的一個部落,原稱萬郁部,在東晉後期聚集魏部落,首領就稱萬郁烈。該部落從無固定居所,完全靠游掠生存,為史籍如《魏書》等的脫譜氏族。
萬郁部族人後皆改漢姓為郁氏,被北魏孝文帝安置於北地郡,稱其居地為郁致縣(今甘肅慶陽),亦因此而稱之為郁州。鮮卑郁氏後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郁氏正確音作yù(ㄩˋ)。
源出十一
源於契丹族,出自唐朝時期契丹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舊唐書·北狄傳》中記載:「唐時契丹人中有郁姓。」唐朝時期,契丹民族中的主流部落為鬱律氏,亦稱野律氏、後在大遼國時期譯作耶律氏。
在遼國滅亡後,鬱律氏多漢化省文為單姓郁氏、律氏,多數融入漢族,少數融入蒙古族、女真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郁氏正確音作yù(ㄩˋ)。
源出十二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郁氏,出自明英宗朱祁鎮執政的正統中期(公元1443年左右)所入附的西域回回那罕帖木兒後裔。入朝後,那罕帖木兒被明英宗授職錦衣衛指揮同知。他逝世後,其子倒刺火者襲職。至其孫沙班之時改漢姓為郁氏,稱郁敬,因屢有戰功而晉升為指揮使。在郁敬之後,其子孫世稱郁氏,有四世孫郁錦、五世孫郁勝、六世孫郁騰、七世孫郁勛等等,並世代襲職為指揮使。
該支郁氏正確音作yù(ㄩˋ)。
㈢ 上海f1是誰引入的
由政府引導不計成本的引入F1,開創了F1中國的新時代。
郁知非起了關鍵作用。
國際汽聯也想進入中國,上世紀末珠海就修了賽道爭辦,後來因為外圍因素不合格被放棄了,不然和雪邦一起進入的f1賽歷了
㈣ 上海社保基金案細節——2006年十大反腐案之首
2006年7月17日,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祝均一因涉嫌違規使用32億元社保基金而被隔離審查,涉案金額達百億人民幣的上海社保基金案也隨之浮出水面。據稱,中央已經派出超過百人的調查組常駐上海,以圖徹查此案。上海社保局歷年來違規、違法操作的內幕已經顯露出來。
2002年3月,30多歲的蘇州青年張榮坤以32億元拿下滬杭高速上海段30年收費經營權時,其掌控的「福禧投資」頓時成為上海灘頗具神秘色彩的民營企業。之後的兩三年,張榮坤接連大手筆投資高速公路,到去年6月,「福禧投資」參與管理的公路里程已達200公里,總投資超過100億元,財大氣粗和手眼通天令同行且驚且妒。2004年張榮坤的福禧投資參與上海電氣改制,最終出資9.6億元持有8.15%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更令投資界許多人士大跌眼鏡。 然而隨著7月17日上海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原局長祝均一因為違規拆借社保基金被查處,人們一下子看清了撬動張榮坤神速崛起的那根杠桿———社保資金。日前,上海社保局下屬的「企業年金發展中心」將「福禧投資」及其股東沸點投資告上法庭,要求後兩者提前歸還所借資金,將張榮坤及其福禧投資當年大手筆收購高速公路資金來源大白於天下。「福禧」如此輕易借到巨款,不能不讓人懷疑其本身就是上海社保資金違規投資的橋梁和工具。根據上海企業年金發展中心提交的起訴書,年金發展中心先後將34.5億元的資金通過委託資金運營的方式拆借給福禧投資及其股東沸點投資,用於收購高速公路等資產。據上海社保局福利保險處有關人士透露,截至2005年底,上海年金發展中心管理的資金在110億元以上,佔到全國年金總額的1.6%。也就是說,上海1/3的補充養老保險資金都借給了張榮坤使用。
年輕的張榮坤之所以能夠大把拆借這些有著嚴格使用規定的年金,依靠的無非是權錢交易。有關消息人士透露,無論是上海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祝均一的落馬還是上海電氣的王成明、韓國璋被「雙規」,均與社保資金違規拆借給福禧投資有關,而為福禧投資提供便利的祝均一在這個過程中收受了巨額好處費。 祝均一掌管上海社保基金逾10年,業務嫻熟,講起社保基金的功能,管理方式頭頭是道,「這個技術型官僚,平時根本看不出有生活糜爛、貪贓枉法的劣跡」。不過,據中紀委初步調查的情況看,祝均一的貪腐程度卻令人咋舌。其中包括祝均一到香港「玩」一個二三流的影星時,一擲就是十幾萬港幣。 據悉,有關人員到祝家調查,隨便拿起一張存摺,數目都在人民幣百萬元以上。消息人士透露,祝均一利用掌管社保基金的便利,為民營企業家張榮坤開通融資渠道,張榮坤也投桃報李,為根本沒有在張榮坤公司任職的祝均一老婆開出幾十萬元年薪。 上海社保腐敗大案暴露了公共基金管理方面的漏洞,也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勞動保障系統紀檢監察工作座談會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監察部表示將建立專項檢查制度,每年組成聯合檢查組,對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征繳、支付、管理和發放情況進行專項檢查,並直接對市縣進行抽查。
涉案人員
張榮坤,原上海福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社保案中樞人物。 2007年12月27日在吉林省松原市中級法院一審開庭,涉嫌行賄罪、操縱證券市場罪、欺詐發行債券罪、虛報注冊資本罪。2008年6月,二審宣判,獲刑19年,罰沒約16億元。
祝均一,原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上海社保案關鍵人物。 2007年9月23日被長春中院認定三項罪名成立:受賄約160萬元、挪用公款10億元以及濫用職權罪,數罪並罰,執行判處有期徒刑18年。
陸祺偉,原上海勞動和社保局社保基金監管處處長,2007年9月23日被長春中院認定受賄約100萬元,判處有期徒刑八年。
吳明烈,原新黃浦集團董事長,牽涉華聞收購新黃埔案,2007年9月23日被長春中院認定受賄1000萬元,判處無期徒刑(吉林高院二審維持原判)。行賄人王政。
王政,原中國華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牽涉華聞收購新黃埔案,2007年9月23日被長春中院認定單位行賄1000萬元,行賄對象為吳明烈。王政作為單位行賄的直接責任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韓國璋,原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牽涉上海電氣案。2007年9月23日被長春中院認定受賄600餘萬元,判處無期徒刑。行賄人張榮坤。
李松堅,原上海明園集團董事長、原上海電氣非執行董事,牽涉上海電氣案。2007年9月23日被長春中院認定於2004年挪用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旗下上海電氣人力資源有限公司5000萬元,以及行賄70萬元,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半。
王成明,原上海電氣董事長,牽涉上海電氣案。2007年12月20日被長春中院認定與嚴金寶陸天明共同貪污3億元,被判處死緩;受賄21萬元,被判十年有期徒刑。兩罪並罰執行死緩(吉林高院二審維持原判)。行賄人張榮坤。
孫路一,原上海市委副秘書長、上海市委辦公廳主任,在上海社保案中為牽線搭橋角色。2007年9月25日被長春中院認定受賄500餘萬元,判處有期徒刑15年。主要行賄人張榮坤。
秦裕,原上海市寶山區區長,在上海社保案中為牽線搭橋角色。2007年9月25日被長春中院認定受賄682萬余元,判無期徒刑,沒收所有財產(吉林高院二審維持原判)。主要行賄人張榮坤。
王國雄,原上海工投總裁,2007年9月26日被上海一中院認定受賄500萬元,判無期徒刑,沒收個人財產。行賄人張榮坤。
凌寶亨,原上海市國資委主任,2007年9月25日被上海一中院認定受賄50萬元,被判有期徒刑八年。行賄人韓國璋。
吳鴻玫,原上海市國資委副主任,2007年9月25日被上海一中院認定受賄196萬元,被判有期徒刑11年。行賄人張榮坤。
韓方河,原華安基金總經理,牽涉操縱海欣股價案。2007年9月26日被上海一中院認定受賄超過400萬元,獲刑18年。行賄人張榮坤。
郁知非,原上海國際賽車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07年1月3日被安徽省蕪湖中院認定職務侵佔105萬元,判處有期徒刑四年,罰金30萬元。
殷國元,原上海房地局副局長,涉嫌為陳良軍違規批地。2008年8月一審被判死緩。
陳超賢,原上海市長寧區區長,在任職黃埔區常務副區長期間有腐敗問題。2008年7月,獲刑13年。
沈正娟,原上海市黃浦區國資委主任。2008年的最後一天,上海市黃浦區國資委主任沈正娟從家中墜樓身亡,原因不明。據稱,陳良宇出事以後,上海市一批領導幹部都被牽連,專案組也曾請沈正娟「喝咖啡」。
王維工,原上海申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任上海某高級領導秘書,為張榮坤牽線搭橋,收受張榮坤賄賂950萬元。2009年4月,一審被判死緩.
㈤ 中國足球的悲劇老闆
舉不勝數,幾乎每個搞中國足球的老闆把錢投入到中國的職業球隊上,錢都打了水瓢~~仔細想想,把錢都投進去,能帶回來什麼呢???中國足球就是個無底洞!
㈥ 郁知非現在人呢
現在進監獄了,幹了壞事了~~~你可以看下這個網站
http://sports.mop.com/special/yufei/
㈦ 誰知道原上海申花足球隊總經理是誰
郁知非
㈧ 有沒有姓郁的人啊
有。請看:
【郁姓歷史名人】
郁 新:明初大臣,臨淮(今安徽省鳳陽東)人,字敦本,洪武年間官戶部度支主事,明太祖和明成祖時官至戶部尚書。長於綜理,精於計算,所作規劃,都很完備。前後執掌戶部13年,精通業務,事事條理清楚,制度嚴密而不繁瑣,很受朝廷器重。
郁 采:明正德年間進士,授刑部主事,後遷任裕州同知,時遇戰亂災荒,盜賊四起攻打裕州,他率領州民抵抗,連戰數日後城陷,巷戰而死。
郁 浩:明朝學士,舉為進士後做官,他的政令簡單易行而有效,但也要求嚴格執行,手下人都覺得他領導有方。
郁繼善:宋朝的名醫,對醫學既有實踐,又有理論研究,熟讀古代醫書,結合實踐加以了精深的思考,取得很好療效。
郁文博:明代藏書家。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官湖廣副使,酷愛藏書校書,築有「萬卷樓」;致仕後,潛心於樓中校書,陶宗儀所編《說郛》,就是他校勘的。
郁文名:清朝的畫家,做人有骨氣,常畫山水花鳥。
郁松年:字萬枝,號泰豐,清道光間人,購書數十萬卷,精選宋元珍本,刊為《宜稼堂叢書》,搶救、保存了不少珍稀古籍,如宋代大數學家秦九韶、楊輝的算書,宋單常和元郝經的兩種《續後漢書》。
郁永河:字滄浪,清浙江仁和縣人,曾考取秀才,好遠游。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福建省福州火葯庫爆炸,典守者被責求償還,派人到台灣地方淡水採集硫黃。永河是幕客,自告奮勇。次年正月起程,二月廿五日抵台南府備辦用具。四月初七北上,經各個台灣少數民族部落,抵甘答門(今台灣地方關渡)。最終,完成煉硫任務,十月初七離台。沿途以詩文記錄見聞,寫就《稗海紀游》。詳細記載台灣地方的地理氣候、風俗民情、產物歷史,文筆細膩,是最早也是內容最豐富的一本台灣地方游記文獻。
郁錫麒:清末出色的園林專家,貫通中西園林之長,法國公園(今復興公園)就是他設計的。
郁慕俠:民國年間著名記者。他的《上海麟爪》,有聲有色地描繪了滬上海灘方方面面的眾生相。
郁達夫:名文(1896-1945),出生於浙江省富陽縣城,是中國「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之一,國內外著名的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1913年秋,青少年時期的郁達夫,隨兄長郁曼陀東渡日本留學,他與郭沫若和成仿吾組建了「創造社」。他所創作的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金秋桂花遲》聞名海內外。1945年9月, 郁達夫被日本憲兵殺害於印尼的蘇門答臘島,犧牲時僅49歲。他一生留下了50多篇小說,200多篇散文和1000多首詩詞。【中國人民解放軍郁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郁文少將
郁文(1919-1975),江蘇省海門縣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宣傳部幹事,第115師直屬政治部教育股股長,新四軍3師7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7旅20團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6縱16師47團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43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海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海南軍區副政治委員,國防部第5研究院3分院政治委員,第七機械工業部3院黨委書記,空軍第6研究院黨組第一副組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75年逝世,終年56歲。
【姓氏源流】
郁(Yù)姓源出有十一:
1、來自大禹老師之後。相傳大禹老師叫郁華,郁華為郁姓始祖,其後裔稱郁氏,遂成郁姓。
2、來自古郁國之後。古有郁國(位置約在今江蘇省與浙江省之間),後為春秋時吳國大夫采邑,其後裔以國名為姓氏。
3、來自郁黃之後。春秋時魯國有相郁黃,其後人沿襲姓郁。
4、來自以邑名為氏。春秋時吳國大夫食采於郁,其後人以胡為氏。
5、出自郁貢之後。春秋時魯相郁貢之後,他的家庭興盛,逐漸形成了一支郁姓,其繁衍地在今浙江省之吳興一帶。
6、出自漢代郡縣郁夷居民之後。郁夷屬右扶風,在今陝西省寶雞及隴縣一帶。
7、出自漢代郡縣郁秩居民之後。郁秩屬膠東,在今山東省平度縣。
8、來自漢代郡縣郁致居民之後。郁致屬北地,在今甘肅省慶陽一帶。
9、來自連接古代絲之路的西域方向的一郁立國國民之後。郁立國在今新疆奇台縣之西北。
10、來自郁的古體字為郁,郁姓另外一支出自太原(在今山西省北部),讀音同(Yù 郁),因其書寫筆畫太多,而改簡郁。
11、源自郁姓與蔚姓通。據《姓氏考略》載,郁氏出自太原,與蔚姓通。
【郁姓得姓始祖】
郁華。上古時,有一位叫郁華的人,很有見識才能,大禹王稱他為師,向他學能耐。這位郁華就是郁姓的先祖。因為先祖在上古就有崇高的地位,所以家族就很興盛,接著這個姓氏就出了個神奇人物,叫鬱林,據說他修煉成了仙人。現在郁字被寫成郁字,但在過去《百家姓》中,兩個字是兩種姓。由於兩字的發音相同,於是漸漸地郁姓人也有寫成郁姓的了。而戰國時候,楚國的詩人宋玉,在他的《高唐賦》中提到,郁姓是來自鬱林這個復姓的。這樣看來,那位成仙的鬱林,原本是郁華的後代,而他的子孫以他的事跡為榮,就用他的姓名加在一起作為姓,曾一度變為復姓,這是很稀罕的例子。郁姓雖源流眾多,但大禹為三皇五帝(三皇:燧人、伏羲、神農;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之後帝,能為帝師者為郁華,故郁氏後人尊郁華為郁姓的得姓始祖。
【郁姓遷徙分布】
在中國眾多姓氏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郁姓雖說不是一個大姓氏,但郁姓仍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姓氏。據《元和姓纂》所記載,春秋時期,魯國有宰相名叫郁黃,郁黃又被稱為郁貢,自郁黃之後,便有了郁姓。另據《姓考》中記載,春秋時期,吳國大夫食采於鬱邑,他的後代便以地名「郁」為姓氏。又據《姓氏五書》記載,西域有郁立國,其國人則以國名中的郁為姓氏。2000多年來,郁氏後代們不斷繁衍壯大,並逐漸形成眾多的支系。據歷史文獻考證,郁氏望族歷史上出自於黎陽郡。位於富春江畔的浙江省富陽市,這里聚居著一支郁氏後裔,其祖上在南宋時期,以御醫的身份從北方遷移到浙江,起初定居在餘杭,後來又遷到蕭山。綿延至第四世郁義安時,他攜家人到富陽經商做生意,從而定居在富春江邊,距今已有400多年了。歷史上, 郁姓不僅是富陽的望族,還是富陽的一個大姓。郁氏家族在富陽有過很輝煌的時期。過去,曾經叫富陽城是郁家的天下,有「郁半街」、「郁半城」之稱。大多商行都是郁家的。富陽城周圍的田梯,也有大量是郁家的。周圍的山上有郁家的祖墳。到了「洪楊」以後,太平天國以後,那麼,他們就衰落下去了,一部分郁家的人去了江西等地,在富陽有三支宗族,一支在富春江江南的鄉下,一支在富春江以北的鄉下,郁家這一支宗族一直在富陽鎮上住。從郁義安第四世到富陽,到郁達夫這一輩,正好是十九世,現在富陽的郁家,那麼,已經有了他的孫子輩,到了二十一世(余略)。
【郁姓郡望堂號】
1、郡望
黎陽郡:西漢時期設置黎陽縣,治所在今河南省浚縣東北;另一說在今安徽省南部休寧縣之西北。北魏時期改設黎陽郡,治所在今河南省中部浚縣一帶地區。
膠東郡:有時是國,治所即墨(今山東省東部平度縣一帶)。
魯 國:在今山東省曲阜、滋陽一帶。
太原郡:戰國時秦置,治所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一帶)。
2、堂號
郁姓的主要堂號有:「黎陽堂」、「膠東堂」、「太原堂」等。
【郁姓宗祠通用對聯】
〖郁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明廷計吏;
宋代名醫。
——佚名撰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臨淮人郁新,字敦本,洪武年間官戶部度支主事,官至戶部尚書。長於綜理,精於計算,所作規劃,都很完備。下聯典指宋代人郁繼善,醫術精深,為一時所重。
書香門第;
宰相世家。
——佚名撰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湖廣副使用權郁文博,上海人。景泰進士。致仕歸後,居萬卷樓,丹鉛校核不去手,嘗校刊陶九成《說郛》一百二十卷。下聯典指春秋時郁貢,世為魯相,其後姓郁,郁貢為郁姓始祖之一。
〖郁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少年能作五倫倫;
耆老身居萬卷樓。
——佚名撰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神童」郁植,字大木,太倉人。諸生,八歲應試,作《五倫論》,及長,研究古學,詩宗盛唐。下聯典指明代湖廣副使用權郁文博。
避席厭聞文字獄;
著書願為稻梁謀。
——郁達夫撰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郁達夫自題堂聯。郁達無,浙江富陽人,創造社主要成員之一。有《郁達夫散文集》等。
絕交流俗因耽懶;
出賣文章為買書。
——郁達夫撰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郁達夫自題聯。
〖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萬卷搜羅,題名雁塔;
九流妙術,秘得鳳陽。
——佚名撰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湖廣副使用權郁文博。下聯典指宋代名醫郁繼善,深於醫術,為時所重。
㈨ 郁知非的人物簡歷
1916年3月10日 生於上海市。
1932年 畢業於上海民立中學。
1936年 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獲理學士學位。
1940年 畢業於北平北京協和醫學院,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40~1942年 任北平協和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1943~1948年 在上海行醫。
1944~1948年 任上海同德醫學院診斷學教授。
1949年2月~1950年9月 在美國紐約西奈山醫院血液學科進修。
1950年10月~1952年 任浙江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及科主任。
1952~1982年 任浙江醫學院(1959年起為浙江醫科大學)內科學教授,內科教研室主任,血液病研究室主任,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醫學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導師等職。
1982年 起任暨南大學醫學院教授。
1993年起,郁教授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把有限的精力用於撰寫三本書籍,這三本書是《飛鴻》、《談古說今》、《書窗雜談》。這三本著作是郁教授在醫、教之餘,運用長期積累的資料精心創作的,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歷史、考古、生物、文學、中外風俗風情以及作者對社會現象的個人觀念,富有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和可讀性。文句明快,資料數據詳實,讀者閱後膾炙人口,備受歡迎。
1997年1月郁教授的《飛鴻》一書由台灣地區再版,至今流傳甚廣。
1998年被中華醫學會推選為「首批當代五十名醫」之一。
2001年9月郁教授的《書窗雜變》一書出版,其時郁教授已病重,成為留給人們的最後一部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