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英國掀起中文熱
近期英國一項針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父母的調查顯示,在除印歐語系之外的語言中,英國父母最希望孩子學習中文。超過半數父母認為,學習中文有助於孩子未來事業的發展,也能開拓孩子們的視野,接觸中國多元的文化。
英國目前有29所孔子學院和148個孔子學堂提供漢語教學的課程,方便英國民眾了解漢語和中國文化。
不止是英國吧,全球貌似都掀起中文熱,而且這熱度一直不減。
㈡ 全球掀起中文熱,多國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學習中文有哪些妙招
我覺得學習中文的妙招可以:多閱讀,多聽多寫。
我們當年都聽過SHE的一首歌,就是叫中國話,聽到歌詞中寫道:全世界都在學習中國話,是啊,全世界都在學習中國話,這也是我們的目標,這幾年來,我國的實力越來越強,而且,我國有著歷史悠久的文化,所以,很多外國友人都在學習中國文化,因為,中國文化有博大精深,大多數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想要學漢語。
2,就是要多閱讀。
相信大家在上學的時候對閱讀理解表示很困惑,有時候自己閱讀能力差,就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尤其是描述它的中心思想的時候,自己是一頭霧水,所以,大家在學習中文的時候一定要多閱讀,只有多閱讀,才能理解,才能懂得更多的知識點。
我們看到全球掀起學習中文知識,中文的重要性,我們在平時學習中文的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小技巧,才能快速掌握知識點。
㈢ 十八世紀歐洲掀起「中國熱」,當時的歐洲人有多愛中國
我們都知道在18世紀的歐洲是極為喜歡中國文化的,在當時的歐洲的大街小巷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中國的影子。而且在那個時候,但凡是一些富貴人家,家中就要放著一些中國運來的瓷器以及茶葉。而且歐洲人喜歡喝茶的習慣也是因為喜歡中國的茶葉而養成的。
但是可惜的是,中國當時自以為是天朝上國而不去學習西方傳教士帶來的先進的技術,這就導致中國的國力開始下降,中國開始落後於世界民族之林,這也就導致了中國熱後來在歐洲漸漸的衰退了。
㈣ 為什麼如今掀起中國熱,關於為什麼如今掀起中國熱話題
改革開放幾十年後經濟的飛躍,中國的崛起引得海內外各國紛紛掀起「漢語熱」。
英國的小王子小小年紀就開始學漢語,就連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孫女都開始學漢語了。
美國的幾個州還在為是否修建高鐵爭論不休,中國卻已經成為高速鐵路里程最長的國家。
對於「中國熱」的原因,70.9%的人認為是「出於經濟目的,看中了中國這個大市場」——在人們看來,一個有著13億人口、18年來經濟平均增長超過9%的國家不「熱」似乎才是不正常的事。這一點,「中國熱」的種種表現也可資佐證。
與此同時,「中國積極參與全球事務」這一原因也得到48.8%的人認可。出乎意料的是,只有18.4%的人認為「外國人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熱」的原因之一。
㈤ 海外「漢語熱」什麼人為華人創造新機遇
近日消息,海外「漢語熱」帶火中文教師 為華人創造新機遇
隨著中國在全球地位和影響力的提高以及「一帶一路」的推進,相信接下來,這種交往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漢語熱」也必將迎來一個新的時期。
㈥ 為什麼在國外掀起了學習漢語熱
全球掀起學漢語熱潮
有「漢語托福」之稱的「HSK」是「漢語水平考試」的漢語拼音縮寫形式。它是為測試母語非漢語者的漢語水平而設立的標准化考試,可以說是外國留學生進入中國高校學習的「敲門磚」。HSK於1991年正式推向海外,最初第一次對外公開招考只有39人參加,而今年剛剛結束的HSK,在中國40多個城市舉行,共有3.5萬名外國考生參加,人數創歷史新高,「漢語熱」由此可見一斑。
3月在北京舉辦的「世界漢學大會2007」是一次高水平、高規格的世界性漢學大會,主題為「文明對話與和諧世界」。這次大會吸引了70多位國外著名漢學家及數百位國內人文、社科領域的專家教授。會議就「中國形象」、「漢學定位」、「漢語國際推廣」等議題展開對話。據法國教育部漢語教學總督察白樂桑介紹,在短短6年時間里,法國中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就已經超過了法國學校開設的其他4門外語課的學習人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周質平也介紹,2005年至2006年,普林斯頓大學選學漢語的學生人數增加了50%,上升為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位。
過去,學習漢語的法國人大都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古老、悠久、高雅的文化,學中文僅僅是憑興趣;而現在,許多人不僅出於對東方古老文化的好奇,也為了自己將來就業、事業的發展等原因開始學習漢語。巴黎的街頭打出一幅巨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學漢語吧,那將是你未來20年的機遇和飯碗。
為更好地滿足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需求,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國外教育機構合作,已在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40所孔子學院。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已經超過3000萬。建設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促進中外語言和文化交流,傳播中華文化,發展人類多元文化,共同構建和諧世界的重要舉措。
文化魅力為漢語熱升溫
漢語熱首先是與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分不開的。只有中國經濟實力到了一定的水平,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世界才能聽到中國的聲音;中國的市場能給別人提供機會的時候,人們才會重視你的語言,想了解和研究你的文化背景。
另一方面,面對現代化發展帶來的日趨惡化的生態環境、日漸嚴重的人類精神危機,人們發現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更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華夏文明不僅有著深厚根基和悠久傳統,而且有著符合自然規律、符合人類文明進步要求的核心價值理念。中華文明以「和」、「合」以及「道法自然」為核心的價值理念是人類的智慧,對人類解決工業文明困境問題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和價值引導作用。「天人合一」,承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維護人類自身利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中國格言被譽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黃金法則」,懸掛在聯合國的大廳上。現在西方很多科學家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站到了科學的尖端,卻把人類賴以生存的目光聚焦到中國傳統文化上,並且提出了人類應該回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裡汲取智慧。英國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未來的世界不是以中國文化為主導的,那將會是全人類的悲哀。
語言是國家文化的符號,海外人士為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所吸引,漢語熱的出現才成為可能。漢語熱折射出中華文化寶庫的燦爛光輝,還有待更多地挖掘和發現。
如何使漢語熱成為一個長期現象?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博士楊富雷在「世界漢學大會2007」上說:「『漢語熱』是個很簡單的詞,應該讓外國人學習漢語變成一種長期趨勢、一個持續過程。」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最基礎的當然是從學習這個國家的語言開始。為了讓漢語更好地推廣出去,實施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把漢學熱變成一種長期趨勢、一個持續過程持久進行下去,我們能做什麼呢?
其一、重視漢語教材的編輯出版,重視漢語教學師資人才培養。目前國際漢語教材普遍存在觀念陳舊、數量不足、缺乏針對性等問題。漢語國際推廣的教材在編寫時要針對不同對象編寫適合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不同語種的漢語教材,教材要分級別,考慮使用對象,既有針對中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教材,也有針對成年人的教材,要編輯出版多媒體教材,以便於需求者用MP3、網路等手段學習。5月17日中國國際出版集團與美國耶魯大學確定合作開發一套適合外國人學習的漢語教材《環球漢語》(I Speak Chinese),主要面向國外大中學生,最終在全球范圍建立一個漢語學習的統一品牌。對漢語師資嚴重短缺問題,國家已批准設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以擴充對外漢語教學的師資。
㈦ 世界為什麼掀起「漢語熱」
世界掀起「漢語熱」,有許多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對外開放政策的落實和外國人對中國的不斷了解。
㈧ 英國掀起中文熱後學習中文儼然成為了新趨勢
9月5日消息,近期英國一項針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父母的調查顯示,在除印歐語系之外的語言中,英國父母最希望孩子學習中文。學習中文儼然成為了新趨勢。
只有祖國強大了,中文才能走向世界,才能被外國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