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瓦良格號航母回國歷程
擴展閱讀
vba股票行情軟體下載 2025-08-23 17:10:36

瓦良格號航母回國歷程

發布時間: 2021-07-13 22:52:56

⑴ 瓦格良號航母是怎麼運輸回中國的

1999年7月,澳門公司僱用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tractors(ITC)公司的SableCape號拖船,拖著「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航程。啟航前,買方要求在艦艉的明顯位置標明即將落戶的新港名稱。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邊,出現了英文「KINGSTOWN」字樣(金斯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首都)。據說,在航母被拖走的那天,身患重病的船廠廠長馬卡羅夫曾淚流滿面,在位於海邊的造船廠療養院目送了"瓦良格"號的「最後一程」。 不料,當該船駛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備通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在第三國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攔阻,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隨後在8月,「瓦良格」號又試圖通過海峽,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攔阻。「瓦良格」號被阻擋在黑海中,漂盪了很長時間後,又返回原海港…… 土耳其方面以「船體過大、影響博斯普魯斯海峽其它船隻正常航行」等為理由,拒絕「瓦良格」通過。西方媒體也借機紛紛大肆炒作「中國航母威脅論」。中國與土耳其從此開始了長達一年半之久的談判…… 「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間,創律公司每天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個月還必須向烏克蘭港口當局繳付1.7萬美元的停泊費。ITC的拖船船員因為長期無法脫身而深為不滿,徐增平總裁更是因此損失慘重。徐總後來回憶說,當時可謂是內外交困,屋漏偏逢連夜雨。因為恰好當時是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困難重重,內地的東西還得維持住,我們採取了很多措施,以降低成本和費用。」 當時,土國總理府和外交部都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務的國務部長米爾札歐魯(RamazanMirzaoglu)堅決反對。1999年12月19日,美國由幕後轉到台前,駐土耳其大使皮爾森會見了米爾札歐魯,表達了美國政府對「瓦良格」號的關切。2000年3月3日,米爾扎歐魯應美國政府的邀請訪美兩周。臨行前,他向總理艾西費特呈交報告,詳述「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可能發生的技術問題,建議拒絕中國的要求,禁止讓「瓦良格」號通過海峽。 ITC公司的 Joop Timmermans先生據理力爭,他說將「瓦良格」號拖過海峽其實比駕駛一艘15萬噸油輪穿越海峽更容易也更安全。但米爾扎歐魯則說,要麼你讓這艘船自身擁有動力,要麼你把它拆成碎塊運走,否則別想通過海峽。Timmermans先生還說,2001年3月發生了一件怪事:一架不明國籍的直升機降落在「瓦良格」號的飛行甲板上,三個人跳出來進行了一番測繪後又駕機飛走了,臨走前還用粉筆在甲板上寫下「法國人到此一游」("The French was here." )。 在此前後,中國與土耳其之間一直進行外交接觸。中國承諾,將完全負擔「瓦良格」號通過海峽的安全保險以及可能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並且將從中國派遣幾艘大馬力的拖船,協助拖行「瓦良格」號,以保證通過海峽的航行安全。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爾扎歐魯一邊的土耳其軍方,態度開始轉變。總參謀長凱維芮柯魯應邀訪問北京,受到中國領導人的接見,軍方立場改變(眾所周知的軍火出口),並在8月初照會總理府,「建議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國開放對土耳其的旅遊,爭取每年有200萬人次中國觀光客到土耳其,可為土耳其創造20億美元的外匯。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決議,同意讓「瓦良格」號通過其海峽。土耳其國務部長兼政府發言人居瑞勒代表總理艾西費特,當天啟程前往北京,向中國政府告知這項結果。 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國提出「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時必須具備的20項安全條件: 1. 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 2. 中國官方提供書面保證; 3. 必須委由國際認可的保險公司擔保; 4. 護航「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拖船數量必須增加一倍(即由中國最先提出的8艘增加為16艘,並且必須是高馬力拖船); 5. 通行海峽時,全艦四周必須燈火通明; 6. 艦上必須配置錨鏈及拖纜收放機械組及人力組以備必要; 7. 艦上因此必須安置發電機以啟動機械及照明; 8. 艦上必須成立無線電通訊網以保持安全聯系; 9. 在通行海峽之前,土方得派技術監督小組至艦上檢查安全條件是否齊備; 10. 中國安排之拖船須由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衛隊專家指揮; 11. 為防範未然,艦上及陸上均須配備消防隊應變; 12. 通行海峽時,如海面起霧必須停航; 13. 通行海峽時,如海峽遇大風必須停航; 14. 通行海峽時,如遇水流洶涌突變時,必須停航; 15. 海峽視線不及五公里時,必須停航; 16. 艦上必須有領港員; 17. 通行時,海峽兩端禁止其它船舶通行; 18. 艦上不得裝載油料或爆炸物; 19. 通行時,有關航行安全、裝備、技術及人員調度指揮均須聽從土耳其方面指揮; 20. 通行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時必須在白晝進行,通行寬廣的馬爾馬拉海峽得在夜間進行。 2001年9月,中國政府派出一個由交通部官員和航運專家組成的代表團訪問土耳其,就「瓦良格」號通過海峽問題進行具體磋商,並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諾。在極短期間,中國備妥了土耳其當局要求的多項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馬力的希臘籍拖船;同意給予「國家擔保」,負責可能涉及的賠償問題。 中國在「瓦良格」號上裝設了小型雷達、全球衛星定位系統、VHF無線電通訊設備、電子羅盤及發電機等航行安全設施,土耳其政府對此表示滿意。 「瓦良格」號原定10月25日啟航通過土耳其海峽,不料風浪突起,拖帶「瓦良格」號的拖船纜繩也因風浪太大而斷裂。「瓦良格」號通過土耳其海峽的第一關——博斯普魯斯海峽,自24日起也陣雨不斷,視野狹窄的坎德里彎角,彎度80度,暗流洶涌,不適龐大且無動力的「瓦良格」號通行。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氣好時再說。為了確保「瓦良格」號在「最低危險程度」下通過海峽,中方多次組織拖船在黑海口演習拖帶「瓦良格」號的作業。 11月1日,土耳其天氣晴朗,博斯普魯斯海峽風平浪靜。土有關當局從凌晨起暫時關閉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峽,以便讓中國澳門創律公司購買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船體通過。上午8時,晨霧散盡,這艘沒有動力的龐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難、消防船的前呼後擁、護航拖帶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瓦良格」號以4節航速緩緩前進,到下午2時30分,終於安全駛過海峽最後一個危險的灣角,順利通過了這一狹窄的水道,進入寬廣的馬爾馬拉海。船隊繼續在夜晚時間通過,2日早晨進入狹長但曲折較少的達達尼爾海峽,當天下午進入愛琴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號航母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風暴,它與拖船連接的拖纜相繼被刮斷。這個龐然大物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橫沖直撞。「瓦良格」號脫離拖船之後漂向埃維亞島,距該島岸邊只有80公里。不過,希臘商業海運部表示,這艘航母並無沉沒或擱淺的危險。救援人員竭盡全力拯救,花費很長時間,基本控制了船隻。一架希臘救援直升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把船上的七名船員,包括三名俄羅斯船員、三名烏克蘭船員和一名菲律賓船員送到雅典以西的一個軍用機場。經體檢,醫生證明他們情況良好。11月6日,拖船Haliva Champion號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試圖固定拖纜時殉職。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用拖纜固定住「瓦良格」號,最終將其控制住。 這艘航空母艦船體從風暴中脫險後,經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不允許其通過),出大西洋,經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2001年12月11日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經莫三比克的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過馬六甲海峽。2002年2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南中國海,2月20日進入中國領海。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早晨5時許,她在6艘拖輪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帶領下,離開了大連港外錨區,徐徐向內港進發。這6艘拖船前3後3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間,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隻都不能進出。 上午9時許,「瓦良格」抵達內港。中午12時正,「瓦良格」號安全靠泊在大連內港西區4號散貨碼頭,勝利結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時4個月(123天)的艱難遠航。 「瓦良格」遠航抵達,創律集團主席徐增平和其他負責人心情激動。徐增平坦言,當時的感覺是猶如見到了終於安全返家的失散多年的兒子。 第二天,徐增平表示:昨日天公作美,天朗氣清,陽光明媚,風平浪靜,為迎接「瓦良格」號的歸來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它的神秘面紗終於解除了,讓人民可以一睹它的雄姿。」他說,「過去幾天由於焦急等待而引起的疲勞,終於一掃而光了。」 徐增平說,「瓦良格」安抵大連,並不是整項計劃的完結,而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他指出,整個計劃已成功了99%,但最後的1%,也是最艱巨的,不能掉以輕心,他今後將為搞活「瓦良格」的商業模式而奮斗。他說,今後將要經常前往大連,以了解有關改造工程的進展。 順便說一下,「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的博彩許可證已於「瓦良格」號靠泊大連的當天被吊銷。

⑵ 瓦良格號回國的艱辛歷程 對你有什麼啟示

對我的解釋就是,國家衛報國家的一份再餐不怕艱辛萬苦,也說明我國的科技發展,此屬於本國的,不會再讓易留他鄉

⑶ 瓦良格號航母的前世今生

蘇聯解體後,只完工68%的瓦良格號劃分給烏克蘭,停在烏克蘭黑海造船廠任其銹蝕,澳門一家旅遊公司(軍方背景)洽購成功,購買後歷經艱辛歷程拖回(土耳其就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刁難,不能通過蘇伊士運河被迫繞道,海上遭遇颶風等),在大連港進行改造,經過八次海試改裝已基本完成,近期可能入役,成為我國第一艘試驗訓練型航母。

⑷ 瓦良格號回國之路曲折艱險,當時為什麼不走蘇伊士運河

瓦良格不走蘇伊士運河是因為埃及的刁難,並且還有土耳其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刁難瓦良格號。除此之外,許多大國例如美國日本等以及俄羅斯都不想讓瓦良格號順利回國。因為把瓦良格號上面運載的是搜航空母艦,他們不想讓這艘航空母艦順利到達中國。

雖然瓦良格號遲到了兩年才來到我國,但是這對我國仍有重大意義。當年受盡阻撓的瓦良格號變成了我國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並且在這之後的五年,中國第一艘自己建造的航空母艦也下水成功了,無論是誰,都無法阻擋我國的發展步伐。

⑸ 瓦良格號航空母艦來中國路線圖

香港創律集團下屬的旅遊公司以2000萬美元購買了「瓦良格」號。創律表示,將把「瓦良格」號帶到澳門後改造為海上賭場和特級酒店。2000年創律公司展開了引渡作業。然而,「瓦良格」號在從黑海駛向中國途中,在土耳其被攔截。理由是,土耳其擔心,該航母通過其領海博斯普魯斯海峽時會碰撞伊斯坦布爾大橋。
中國政府與土耳其展開16個月的協商後,於2001年11月終於將「瓦良格」號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帶出。但隨後又受阻於蘇伊士運河,因為埃及當局禁止不具備動力的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因此,「瓦良格」號只能繞著非洲大陸而行。最終用了3個月時間,經好望角、馬六甲海峽等行駛1.5萬海里(約2.82萬公里),於2002年3月抵達大連港。期間所花費的引渡費和通關費分別為500萬美元和50萬美元。

1、從黑海到地中海再到大西洋
2、沿非洲西海岸往南經好望角北上
3、到達印度洋往東,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
4『、進入南海北上經台灣海峽,一直北上到達大連。

⑹ 瓦良格航母回國之路詳細經過是什麼

1.在烏克蘭建造

1988年11月25日,前蘇聯黑海造船廠為「瓦良格」號航母舉行隆重的下水儀式。蘇聯解體後,「瓦良格」號航母歸於烏克蘭,期間因為經費問題一直處於停工狀態,這時航母上部分武器已經拆除。1997年底,烏克蘭主動以廢船價格向中國推銷「瓦良格」號航母船體。

2.前往中國

1999年6月14日清晨,澳門公司僱用荷蘭國際運輸合約公司的拖船,拖著「瓦良格」號航母開始了漫長的航程。在黑海唯一的出口博斯普魯斯海峽,「瓦良格」號航母被土耳其政府攔阻在黑海中,被迫返回原港。從此中土雙方開始長達一年半的談判。

2001年9月,土耳其允許「瓦良格」號航母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11月1日,在一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難、消防船的前呼後擁、護航拖帶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3.在中國續建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抵達大連。2005年8月初,「瓦良格」號航母以標準的解放軍海軍灰的新鮮塗裝出現在30萬噸船塢泊船碼頭。在此之前的2003年和2004年,她都是處於續建論證和技術研究階段。

2010年7月26日的狀態,可以看到艦島已刷上海軍灰塗裝,周圍滿布腳手架。此前2007、2008、2009年一直在進行續建工作。

4.海試和服役

「瓦良格」號航母海試衛星圖。從2011年8月10日開始,到2012年8月30日,「瓦良格」號航母順利完成了十次海試。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號航母交接入列,命名為「遼寧號」,舷號16,「16」代表著從達成購買協定到重建它,中國整整用了16年才完成這項巨大工程。此時的「遼寧號」終於完成了建造,正式服役。

(6)瓦良格號航母回國歷程擴展閱讀


航母技術特點:

1.艦型結構

遼寧艦飛行甲板以下有十餘層,進入到第三層,感覺像迷宮一樣,到處都是通道、艙室,整個航母內部的通道加起來總長度有數十公里,可想而知航母內部構造是多麼復雜。遼寧艦有3000多個艙室,有1000多人生活在艙室裡面。

2.動力系統

原瓦良格號採用了4台TB-12蒸汽輪機,TB-12的前身是TB-8,而TB-8正好是國產051型驅逐艦的主機,國產型號為453型蒸汽輪機。TB-8的功率是36000馬力,當年051型驅逐艦採用2台TB-8蒸汽輪機,達到了38節的罕見高速,TB-12的功率則為45000馬力。

3.艦載武器

中國購入該艦後,在後期的改造工程中拆除了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並且改裝以適合其它用途。艦尾兩側各配置1座1130近防炮,1座18聯裝紅旗-10防空導彈發射裝置,1座24管幹擾彈發射裝置,1座12管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在艦首右側配有1座近防炮;左側配有1座18聯裝紅旗-10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參考資料:網路-遼寧號航空母艦

⑺ 瓦良格號航母是怎麼來到中國的

既然你已經看了很多資料,我也不廢話那麼多了。
瓦良格號來到中國的時候,當時是沒有動力的,是使用拖船拖到大連的,其中的波折,讓人唏噓不已。土耳其的為難,停靠了很久時間,還有海上拖船時遇到海上風暴。 經歷了很多的危險才到大連,到目前改裝完畢也算是修成正果了。
2002年2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南中國海,2月20日進入中國領海。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早晨5時許,她在6艘拖輪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帶領下,離開了大連港外錨區,徐徐向內港進發。這6艘拖船前3後3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間,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隻都不能進出。 上午9時許,「瓦良格」抵達內港。中午12時正,「瓦良格」號安全靠泊在大連內港西區4號散貨碼頭,勝利結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時4個月(123天)的艱難遠航。
值得一提的是,「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的博彩許可證已於「瓦良格」號靠泊大連的當天被吊銷。 這其中的貓膩,由然而知,肯定政府參與其中,美國也知道。懂政治的大家都知道。只是不說破而已。只是他們找不到證據而已。最後土耳其也得到了足夠的利益才放行瓦良格號航母。最後回到中國。到了大連後,圖窮匕見。 澳門創律公司的博彩資格證,被吊銷。創律是中國這次行動的代言人,他背後老闆,得到的利益肯定不會少。

⑻ 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是怎麼從烏克蘭來到中國

「瓦良格」號是蘇聯建造的第二艘真正的航母,但隨著蘇聯解體,它與「明斯克「、「基輔「號一樣,被賣給了中國。盡管「瓦良格「號航母流落異鄉已四年之久,但它一刻都沒有離開俄羅斯人的視野。本文即為俄羅斯《起飛》雜志社主編安德烈。福明首次披露「瓦良格「號的撰文。在美麗與孤獨、無奈與追求的交替掙扎之後,「瓦良格「開啟了另一扇希望之門。盡管多少有些類似舞曲的突然切換,舞者不免或相互踩腳,或別扭,或沖撞。不過,較之於優雅的慢三,探戈還有更多的熱情、剛勁與奔放。
建造始末
1985年12月4日,「瓦良格」號航母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造船台安家落戶。這是繼按照1143.5設計方案剛剛完成建造和下水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之後,在造船台上實施建造的第二艘航母。
1982年5月7日,經過反復醞釀和討論,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部長會議做出了按照1143.5設計方案建造第三代航母的決定。9月,「定單105」(1143.5設計方案的工廠編號)第一艘航母首先在黑海造船廠造船台開始建造。第二年,決定建造「定單106「第二艘航母。在建造之前,「定單105」原准備以蘇聯拉脫維亞加盟共和國首府里加命名,但這一命名方案很快被否決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的姓,後又以蘇聯海軍總司令庫茲涅佐夫的姓命名。
「瓦良格」(Varyag)號是一艘中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外形高大威武,是典型的蘇式艦艇風格。原有設計除艦載機外,還配有強大的反艦、防空、反潛武器。以4台蒸汽輪機與4台蒸汽式鍋爐為動力,4軸4槳雙舵推進。艦首使用滑躍式起飛甲板,艦艇中部設有4道飛機降落阻攔索及1道應急阻攔網。
「定單106」排水量為55000噸,艦長302米,艦寬35.4米,飛行甲板長70.5米,吃水10.5米,採用了4台蒸汽輪機。與「定單105」不同,「定單106」裝備了改進型艦載電子設備。
1988年11月25日,「定單106」下水。隨後,根據蘇聯政府的決定,黑海造船廠開始按照1143.7設計方案建造「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編號為「定單107」。1143.7方案採用了核動力裝置,增加了外形尺寸和排水量,除在艦首安裝滑躍式起飛甲板外,還計劃安裝兩部燃氣彈射裝置。
1990年7月,「定單106」航母被命名為「瓦良格」號,以紀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戰爭中沉沒的「瓦良格「號裝甲艦。截止1991年11月,「定單106」航母的建造率已達68%。然而,隨著蘇聯的解體,「瓦良格」和「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建造工作全部停止。
尋找買家
隨著蘇聯解體和烏克蘭獨立,「瓦良格」號航母變成了烏克蘭的財產,但依然在俄羅斯海軍戰斗編成之內。若要完成「瓦良格「號剩餘的32%建造工作,至少需要2億美元資金支持。對於捉襟見肘的烏克蘭來說,根本沒有能力拿出這筆開支。
「瓦良格」號被長時間遺棄在尼古拉耶夫市的岸邊,期間,俄羅斯也曾與烏克蘭方面商談「瓦良格」號航母的贖買問題。但談判結果均以失敗而告終。主要原因是,烏克蘭向俄羅斯提出了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天價。在烏克蘭眼裡,「瓦良格」號航母價格遠遠超過了自身價值,它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國防潛力。
瓦良格號航母訓練平台已經進行了第9次試航,每次試航結束返航時都會讓軍迷無比興奮。以上是瓦良格號幾次試航的精彩圖片,讓我們回顧下那些讓我們翹首以待的日子。
據蘇聯聖彼得堡涅夫斯基設計局的設計師們透露,「20世紀90年代中期,「瓦良格」號也有過被拯救的機會。當時烏克蘭計算,如果要解體「瓦良格」需投2.5億美元,而出售解體後的廢鋼鐵卻只能得到500萬美元。因此,烏克蘭沒有再向俄羅斯提出無法接受的天價。這時,「瓦良格」的命運完全掌握在俄羅斯的手中,但談判再次決裂。
1995年,「瓦良格」號正式退出俄羅斯海軍的編成,並以償還債務為由送給了烏克蘭。烏克蘭迅速地找到了出售「瓦良格「的潛在對象-中國。但美國進行了粗暴干涉:若向中國出售,必須將艦載武器裝備全部拆除;否則,將採取經濟制裁。在美國的壓力下,「瓦良格」的艦載武器裝備被拆卸一空。除保留上層建築外,幾乎成了一個空殼子。
1999年,烏克蘭終於與澳門一家「旅遊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協議,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旅遊有限責任公司」購買「瓦良格」號航母的理由是,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
在埃維拉島擱淺
1999年,在下水11年和停建8年之後,「瓦良格」號航母准備移居中國。啟航前根據買方要求,在艦首的明顯位置標明即將落戶的新港名稱。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邊,出現了英文「聖文」字樣(聖文是位於加勒比海聖文森特島和格林納丁斯群島的首府)。同時,烏克蘭與中國方面為其擬定了穿越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地中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的航線。然而,當准備啟航時,從土耳其傳來了禁止「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電報。
2014年4月中旬,中國海軍首艘航母遼寧艦返回大連船廠進行例行維護作業。經過4個多月,於8月31日離開大連港,返回青島母港。本圖集為網友們對遼寧艦在維護期間拍攝的不同時間的維護進度照。(圖片來源:ZTCD 藍鯊小隊等)
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俄羅斯海軍在黑海作戰力量的削弱,土耳其不顧國際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定,開始強化了對過往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國外船隻的限制,尤其是對俄羅斯海軍艦艇的限制。
土耳其以船體過大、影響博斯普魯斯海峽其它船隻正常航行為理由,拒絕「瓦良格」通過。明眼人很清楚真實背景:土耳其受到了來自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的政治壓力。為盡快加入北約,土耳其必須拿出實際行動來,以滿足北約提出的各種要求。於是,中國與土耳其開始了長達一年半之久的談判。
在談判過程中,土耳其認為即使中國答應遵守事先規定的20條海上防範措施,「瓦良格」號對海峽內的其它船隻的威脅程度只能減少60%-70%。為確保該航母順利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土耳其海事部門將命令所有船隻停航,使用7艘拖船和消防救生船為其提供保障。土耳其還要求所有保障船隻,必須安裝由土耳其提供的通信設備,航行時打開船上所有的照明設備,對所有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擔保。對於土耳其的苛刻要求,中國答應每年為土耳其安排200萬名旅遊者,作為補償。但這一條件遭到土耳其的拒絕。在中國答應交付10億美元保證金的前提下,才允許「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夜幕下的遼寧艦
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號航母順利通過了長32千米、寬650-3300米、深30-120米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在穿越連接歐亞長達2800米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時,16名領航員和250名水手(專家)參加了「瓦良格「號航母的護航工作。
在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後,「瓦良格」號航母順利地穿越了達達尼爾海峽,11月3日進入愛琴海。在愛琴海,「瓦良格」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風暴。由於風暴很大,它與3艘拖船連接的拖纜相繼被刮斷。「瓦良格「號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橫沖直撞。當時,「瓦良格」號航母上有3名俄羅斯籍水手、3名烏克蘭籍水手和1名菲律賓籍水手。水手們竭盡全力拯救「瓦良格「號航母。由於人手少,加上海風過大,「瓦良格」號航母在希臘埃維拉島淺灘擱淺。
希臘海事救護直升機迅速趕來,將7名水手救走。這時,「瓦良格「號航母實際上已經變成無人看守的「空巢「。最後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用拖纜固定住「瓦良格「號,終於控制住了航母。
7名水手重新回到「瓦良格」航母上,於是它繼續向東航行。從地中海穿越直布羅陀,進入大西洋,再從西環繞非洲大陸。2001年12月11日,「瓦良格」號航母駛過非洲的好望角,穿越整個印度洋。2002年2月5日,「瓦良格「號航母駛入馬六甲海峽,隨後進入中國的南海。經過627個晝夜,2002年3月4日,「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航行的終點--中國大連港口。為使「瓦良格「號航母完成這次不平凡的航程,中國共計大約花費了30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