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血腥屠殺
擴展閱讀

血腥屠殺

發布時間: 2021-07-14 02:52:39

A. )材料三中的「昔日盟友的血腥屠殺"開始於哪一事件

中考,歷史卷。新民主主義革命篇
說的就是1927年4月12日發生的412事變
老蔣翻臉,開始清黨,國共之間的第一次合作結束

B. 日本帝國主義把屠刀伸向中國人民,血腥屠殺40多天,被害同胞30萬以上,這是什麼戰爭

侵列戰爭

C. 1976年10月泰國血腥屠殺是真的假的

真的,當時泰國內戰

D. 現代歷史為什麼對滿清入關時候的血腥屠殺一筆帶過

其實歷朝歷代,只要有戰爭和爭搶,屠殺這樣的事情就免不了。歷史是由人記錄的,但具體怎麼記錄,在很大程度上卻要看統治者的意思。滿清入關和元朝入侵一樣,都是外族人攻入中原等地,為了統治,他們需要殺掉那些不服從的人,為了穩定和好名聲,他們需要在歷史記錄上做些手腳。更何況,現在講究的是民族團結。

嘉定三屠和那個剃發令有關,這次反抗影響了江南的很多地方。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江南是水鄉,人也都比較溫柔,但他們這次的反抗意志卻特別堅強。除此之外,清軍和荷蘭等外國勢力也勾結過,目的就是讓自己的統治更加容易和穩固。不管我們在歷史中看到了多少,這些都是我們的一部分,真實存在過的。

E. 歷史上血腥慘案有哪些

1、五卅慘案

五卅(sà)慘案(也稱為五卅血案,或寫作五▪卅慘案)因發生於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國主義愛國運動五卅運動的導火線。

5月30日,上海學生兩千餘人在租界內散發傳單,發表演說,抗議日本紗廠資本家鎮壓工人大罷工、打死工人顧正紅,聲援工人,並號召收回租界,被英國巡捕逮捕一百餘人。

下午萬余群眾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閘巡捕房門首,要求釋放被捕學生,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英國巡捕竟開槍射擊,當場打死十三人,重傷數十人,逮捕一百五十餘人,造成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2、濟南慘案

濟南慘案(Jinan Massacre)又稱五三慘案。民國十七年(1928年),蔣介石領導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戰爭,日本軍國主義擔心中國一旦統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於是竭力阻撓北伐戰爭的進行。

1928年5月,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名,派兵進駐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准備用武力阻止國民革命軍的北伐。

當國民革命軍於五月一日克復濟南後,日軍遂於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國政府所設的山東交涉署,將交涉員蔡公時割去耳鼻,然後槍殺,將交涉署職員全部殺害,並進攻國民革命軍駐地、在濟南城內肆意焚掠屠殺。

此案中中國民眾被焚殺死亡者,達一萬七千餘人,受傷者二千餘人,被俘者五千餘人。同時,日軍在濟南大量扣留車輛,截斷交通線路,並強占膠濟沿線的行政機關。

3、平頂山慘案

平頂山慘案是「九一八事變」後,侵華日軍對中國進行的第一場針對無辜平民的大屠殺。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佔領中國東北,雖然中國政府軍隊撤出東北三省,但是民間抗日義勇軍一直在反抗日本軍隊。

日本軍隊在攻擊抗日武裝的同時,也經常屠殺抗日根據地的中國普通民眾以報復中國武裝的抗日行動。1932年9月15日,抗日救國軍第四路、第十一路進攻撫順,重創日本軍隊。

日本軍隊展開報復行動,於1932年9月16日將撫順煤礦附近的栗家溝、平頂山等村村民3000餘人集中,之後實施了滅絕性的屠殺,之後又追殺了聞訊逃亡的千金堡村24名居民。

4、鎮江慘案

鎮江慘案是日軍在1937年12月8日,也就是南京淪陷前5天,在鎮江淪陷後,日軍在江蘇鎮江大肆屠殺群眾並搶劫鎮江人民的財產、焚燒民房、強奸婦女的暴行。

在這場浩劫中,鎮江被害人數達一萬人以上。僅鎮江所轄的句容縣就有3000餘名群眾被日軍殺害,傷殘1000餘人。除此之外,日軍還焚毀房舍16700多間,強奸當地婦女幾千人。

5、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佔領南京。隨後,對南京城內的百姓和已經放下武器的國民黨軍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在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師長谷壽夫指揮下,在南京全城進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殺,使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餘萬人。

日軍濫殺無辜,手段殘酷,令人發指。有的往難民身上先澆汽油,後用槍掃射,槍彈一著人身,火光隨之燃起,被彈擊火燒之難民,掙扎翻騰,痛苦之極,日軍則鼓掌狂笑。有的則把難民殺後割下人頭,挑在槍上,漫步街頭,嬉笑取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卅慘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濟南慘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頂山慘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鎮江慘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京大屠殺

F. 尋求一款發泄的血腥屠殺游戲~

俠盜車手 罪惡都市
俠盜車手 聖安地列斯
下個修改器弄點強武器開個無敵在城市裡肆虐吧 想殺誰殺誰

G. 因討薪而被明朝血腥屠殺,戚家軍的最後結局有多悲慘

在影視作品當中,總會聽到戚家軍這個名號,沒錯,戚家軍就是戚繼光帶領的一對人馬,驍勇善戰,為國為民拼的血肉模糊,可就是這么忠貞不渝的一幫英雄,在瀕臨餓死而討薪的窘迫境地,薊州總兵王保卻派人對這支中心耿耿,為朝廷出生入死的常勝軍隊進行了血洗大屠殺。讓人非常痛心,歷史就是一面鏡子,你可以看到很多東西,了解戚家軍的歷史典故,你就會對這支隊伍有一份敬仰之情。

而且當地戚家軍所在地方屬於欠軍餉的重災區,很多戚家軍兄弟還要養家糊口,生活舉步維艱,多次討薪也成為上頭所謂的刺頭。即使在如此艱苦的環境里,戚家軍仍然士氣不減,越挫越勇,拿下了平壤之戰。後來戚家軍討薪誓要回平壤之戰的軍餉。薊州總兵王保,早就看這些「戚家軍」不順眼了,於是決定趁機以「倡亂」的借口對戚家軍進行屠殺。歷史已經成為過去,但是戚家軍的威武形象,卻深深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無法抹去。

H. 展現非洲血腥屠殺的影片

祖魯黎明
編劇: Anthony Story / 賽·恩菲爾德
主演: 彼得·奧圖爾 / 伯特·蘭卡斯特 / 西蒙·沃德 / 丹霍姆·艾略特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歷史 / 戰爭 / 冒險
語言: 英語 / Zulu
上映日期: 1979-05-15
片長:115 分鍾

I. 2002盧卡爾的隱藏大必殺(血腥屠宰)怎麼放

好人做到底,乾脆把KOF'02盧卡爾的超必殺都放出:
超必 天國之門 ↓↘→↘↓↙←+A或C
超殺 摧毀的結局 ↓↘→↓↘→+B或D
MAX超殺 天國之門 ↓↘→↘↓↙←+AC
MAX超殺 摧毀的結局 ↓↘→↓↘→+BD
潛在超殺 血腥屠殺 ←↙↓↘→←↙↓↘→+AC

發動MAX超殺要先按BC爆MAX
發動潛在必殺先確認自己的血只剩1/4,至少有2條能量後BC爆MAX

J. 揭秘印巴分裂時血腥大屠殺 聖雄甘地都起了什麼作用

甘地在印巴分裂中的作用,非常不好,直接導致了血腥屠殺。
2017-07-26 20:48英國/印度
英國統治時期,印度國大黨人追求的一個包括現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印度。從歷史上來看,這並非不可能,這取決於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之間的政治關系走向。印度國父是甘地,巴基斯坦國父是真納。這兩人既是政治盟友,也是政治死敵。
在1916年時候,穆盟跟國大黨算是統一戰線上戰友,共同追求一致的目標--獲得自治,至於如何去爭取自治,兩派政治勢力存在著很大分歧。1920年8月甘地提出「不合作」運動時,除了國大黨高層對「非暴力」表示不理解外,真納則是直接退出統一戰線,讓甘地一個人去「獨領風騷」去。
經過十五年的發展,穆盟已經具備跟國大黨平起平座的政治地位,號召力也不遜色於國大黨。從宗教上來說,是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的對立。這兩大政治集團在省議會選舉之後,關系就走向了公開惡化,真納轉向穆盟獨立建國路線,使穆聯成為印度穆斯林的唯一代表組織。
如此一來,印度就同時存在著三股政治力量,只是英國殖民政府扮演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角色,或者說英國人是裁判員。穆盟建國本來就是一個夢,只是理論上的可能,但這種思潮開始在印度活躍起來。1940年3月,真納在拉合爾主持穆聯年會時,闡述了巴基斯坦獨立建國的必要性,這個問題不在是印度教派之爭,而是一個國際政治問題。真納的觀點馬上得到了其它各土邦的支持,巴基斯坦能獨立建國,其它邦也可以獨立成好幾個國家。拉合爾會議決議被稱為「巴基斯坦決議」,這時甘地就蒙,進退失據,真納將帶動各語方邦紛紛自治,甘地說拉合爾決議是要肢解印度。
這時候真納已經跟甘地在政治上徹底分道揚鑣,穆盟不再為統一的印度而奮斗。英國政府的角色迅速變得極其微妙起來,這兩大政治集團如果聯合,英國會處於絕對下風。納粹在歐洲步步逼進使得英國已經自身難保,穆盟和國大黨的分裂剛剛可以被英國充分利用。
歐洲戰爆發後,英國必須確保印度跟隨自己的政策,共同站在反法西斯陣線上。但國大黨不這么想,他們有一部分人甚至准備投靠日軍,想借著日軍進入南亞次大陸而獲得獨立。·國大黨主席錢德拉·鮑斯就建立了印度國民軍跟日軍合作,以當皇協軍為榮。印度總督林里茲格面對國大黨可能倒向法西斯日本的情況,他必須說服印度各派政治力量,加入到支持英國抗戰陣營中來。
在會談和協調中,國大黨以此為要挾,以戰後獨立當作條件。如果英國不答應,那麼甘地還會發起不合作運動,任日本人來屠殺,決不還手,直到日軍良心發現而改邪歸正。在英國人猶豫的時候,國大黨放出大招,從1939年10月22日開始,國大黨省政府議員,官員紛紛辭職。
如果要英國屈服印度人的條件,國大黨必須在政治上跟穆盟重新結盟,尼赫魯這時向真納表示願意回到1916年的合作局面,抓機二戰機會,走向獨立。當年真納要是同意尼赫魯結盟要求,也許今天就不會有巴基斯坦出現。當然,如果不是英國想維護最大的各邦團結,也許印度會變成好幾個國家。歷史沒有如果。真納拒絕了尼赫魯的政治合作請求,他只堅持巴基斯坦獲得獨立地位,真納政治判斷是對的,英國在強敵當前情況下,決不會得罪國大黨又刺激穆盟。
反而英國人急需穆盟的支持,一同抵制國大黨的「政治勒索」,這樣真納在政治上站在英國一邊,英國給了戰後巴基斯坦獨立的承諾。尼赫魯的反英統一陣線到此宣告破產,真納將10月22日定為了「解救日」,以此來紀念穆斯林們擺脫了國大黨的統治。有了真納的支持,英國對國大黨採取了強硬政策,直接拒絕了他們的印度獨立要求,整個二戰期間,無論三者如何勾心鬥角,國大黨和甘地都犯了個大錯,在反法西斯斗爭中,居然有聯合日軍的想法,這是政治上永遠被捆在恥辱柱上。當然,阿三到現在也無所謂,國會門口照樣掛著那個跟日軍合作組建皇協軍的錢德拉·鮑斯的像片。
二戰結束後,英軍駐印總司令維菲爾接過了總督職務,釋放了因「非暴力」關在牢里的甘地。當時英國的艾德禮工黨內閣對印度的走向有三種方案:
一,統一的印度,實行中央集權制。
二,鬆散聯邦,各土邦擁有大量權力。
三,巴基斯坦獨立,各邦也建立不同的國家。
1946年初,印度舉行了立法會選舉,堅持巴基斯坦獨立的穆聯拿下600萬張穆斯林選票中的450萬張。這樣英國清楚,第一種方案已經不可能實行。最英國看來,它必須盡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使英聯邦的凝聚力最強化。如果印度成為一個鬆散聯邦國家,實行和平過渡,在政治,經濟上對英國有利。從軍事上來說,如果印巴分治,美國和蘇聯將乘機滲透南亞大陸。
為了實現第二方案,艾德禮首相在1946年3月15日派出了海軍大臣,貿易大臣,印度事務大臣三人組成的調查團,5月16日調查團發表聲明:不支持巴基斯坦獨立。活生生吃回自己二戰時的承諾。再看甘地這邊,他1944年一出來就跟聯盟談判,打算將印度搞成聯邦制,成立臨時政府,這樣,甘地與真納在1944年9月,舉行了整整十八天的談判。甘地首先同意接受印度穆斯林建立巴基斯坦國家的要求,但甘地提出,印度仍然應當是一個大家庭,兩國在外交,國防,經濟,政治上應當保持特殊關系。說白了,甘地和國大黨想讓巴基斯坦在獨立後,成為不丹模式,表面上是主權國家,實際上沒有外交,軍事權力。真納識破了甘地的想法,再一次拒絕這些條件,巴基斯坦任何權力都不可能移交給印度,印度教徒沒有權力來控制這一切。
最終甘地和真納在「聯邦制」和「獨立」上談崩,甘地在政治上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他在二戰時就犯了將穆盟推給英國人的錯誤,二戰後,沒有準確評估真納的力量。一邊同意巴基斯坦建國,一邊想收繳巴基斯坦權力,這種自相矛盾的政策,直接導致雙方會談破裂,一場教派血腥屠殺近在眼前。甘地見真納沒有妥協之可能,又去勾結英國殖民當局,英國新總督從自身利益出發,將老總督的承諾吞回肚子,拒絕真納的獨立建國要求。
1946年8月16日,在甘地和英國殖民者的雙夾擊下,三方矛盾激化。英國出爾反而為這場暴力血腥屠殺鋪平了道路。16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爆發後,當天,加爾各答就死了五千多人,傷三萬多人,整場分裂過程過,雙方各有五十多萬人死亡,使得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爆發了大規模種族仇殺。12月,艾德禮首相將尼赫魯和真納請到倫敦,作最後和平交權努力,談判無果。
1947年3月18日,英國內閣撤掉了不聽話的維韋爾總督,由蒙巴頓勛爵接任印度總督,代表英國內閣傳達了同意印巴分治原則,向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移交權力。蒙巴頓的作用就是在巴基斯坦堅決獨立的情況下,決不能再使印度各邦獨立,使印度留下英聯邦之內。蒙巴頓在沒有給真納一個他想要的巴基斯坦,心臟加爾各答仍然劃歸印度。大多數穆斯林不滿意蒙巴頓方案,因為還有的邦也應當脫離印度,但真納迅速抓住這個歷史機會,宣布有條件接受英國方案,最終,巴基斯坦與印度分裂成功實現。
以甘地來說,1940年拉合爾大會,當真納提出巴基斯坦建國口號時,他宣稱穆盟有從印度大家庭中分離的權利。1944年與真納的談判中,甘地仍然同意由公投解決。1946年8月27日,韋維爾總督將加爾各答發現的教派屠殺事件告訴甘地,希望甘地能發揮他的「非暴力」影響力來降低沖突事態。甘地吼道:「如果印度要一場大屠殺的話,就讓它開始吧……」大屠殺僅僅過去一個星期多一些,甘地就說出這種話,既不理智,也缺乏能力。雖然甘地和國大黨對印度獨立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甘地也必須為印巴分治的結果及幾百萬人的死傷負主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