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周粉英
擴展閱讀
送股當天買股票還送嗎 2025-08-24 19:30:22
道瓊斯指數期貨代碼 2025-08-24 19:13:19
普京疫情電視講話 2025-08-24 18:21:42

周粉英

發布時間: 2021-07-14 05:59:28

❶ 南京大屠殺資料

3)李素芬。當時年齡:14歲。1937年年底,其母親和10歲的小妹被日軍強奸,父親受到刺激得了腦溢血不久去世,嬸嬸也被日軍殺死。

薛玉娟。當時年齡:14歲。1938年年初,在大光路家中胸部被日軍刺傷,父親也被砍傷。

倪翠萍。當時年齡:11歲。1937年12月,其父親、母親、爺爺在江浦被日軍刺死,他被日軍刺中肩膀,嬸嬸被日軍強奸,姨父、姨娘被日軍刺死。

常志強。當時年齡:9歲。1937年12月13日,在張府園其父親戴英俊、母親戴張氏、大弟戴二龍、二弟戴阿三、三弟戴小發、四弟戴小來均被日軍刺殺,姐姐戴桂珍被先奸後殺。

今天,200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70周年的紀念日。

70年前發生在古都南京的那一切,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慘痛的一頁,是任何一個中國人不該忘記、也決不會忘記的民族記憶。

70年過去了,當年這段歷史的受害者、倖存者、目睹者不可避免地慢慢地老去。在過去的十年間,當年曾在南京軍事法庭作證的李秀英、羅謹、潘開明,第一個公開慰安婦身份的雷桂英等歷史的重要證人已經逝去。不難想像,其他的重要證人,也將在下一個十年終將遠去。
從11月20日起至今,20天來,本報攝影記者赴南京完成了30多位倖存者的現場人物肖像, 力求從影像的角度,留住這最後的人證。

11月29日,南京燕子磯化工新村,倖存者常志強老人家,采訪開始了。
一瞬間,沙發上的老人彷彿承受著難以估量之重壓,他身軀緊縮,牙關緊咬,雙拳緊攥,關節似乎會隨時會碎裂,面部肌肉極度地扭曲,抽緊,是抵抗與生俱來的痛楚?還是在糾結悲傷難言的思緒?他喉結重重的蠕動,嘴唇連續幾次開合,幾次翕動,卻未能吐出一個字……

記者難以相信,這就是剛在叫「團坡」的車站迎接我的老人嗎?10分鍾前,戴著老花鏡的他在冬日的陽光中向我走來,像任何一位可敬的長者,有著平和的微笑,溫厚的握手……

「那場大屠殺,10歲的我親眼看到日本人殺死我的父母,戳死我四個弟弟,強奸了我的姐姐,又刺殺了我的姐姐,我從死人堆里爬出來……」
老人終於開了口,聲音劃破這凝固已久的空氣。

「地上全是死人,地上到處都是血,踩在腳底下發黏。小弟弟爬得滿身都是血,兩只手都紅了,我跑過去把他抱起來,他哇哇地叫,我把他抱到我媽媽面前,我說媽媽,弟弟來了,然後把他輕輕地放到我媽媽面前。媽媽不能講話,拚命把衣服拽開,小弟弟就趴到我媽媽身上拚命地吃奶。媽媽把衣服拽下來以後,血還在冒出來,我說媽媽你的血不能再淌了,我替你捂著,捂著捂著,媽媽頭歪過去了,這時候媽媽就死了……」

「……我爸爸跪在地下,動也不動。我說爸爸你起來,後來看他棉袍背心上面有個劃子,我以為是刺刀戳的,就用手伸進去,摸到我爸爸的肉了,我以為爸爸昏過去了,我說你醒來,推他也不動,我用力推,一推,倒過去了……」

陳蘭卿。當時年齡:16歲。1937年12月底,她在黃家圩目睹一個躲在柴草堆里的老婦和一對老夫妻被日軍刺死;他們的小孫子被日本兵用刺刀挑起來折磨至死。

吳秀蘭。當時年齡:22歲。1937年8月16日,3架日軍飛機在中華門一帶投彈,1枚炸彈落在河中,其兩個女兒當場被炸死,她的左腿被炸斷,右腿被炸傷。

薛秀英。當時年齡:7歲。1937年日軍佔領南京後一天,日軍到金陵女子學院文理學院難民收容所,其大哥薛裕賢和表哥鄭厚慶被押上卡車拉到下關江邊集體射殺。

周粉英。當時年齡: 22歲。1938年農歷二月廿二日,在如皋白蒲鎮被日軍搶走,強作「慰安婦」慘遭蹂躪達三個月之久。

窗外冬日和煦,室內徹寒刺骨。

「鬼子又過來拖我姐姐,但我姐姐不能起來(已被戳了5刀)。鬼子就拽著我姐姐走。我聽著我姐姐喊的那個聲音,心裡難過極了,我沒有槍,沒有刀,要是有槍有刀,殺了他,跟他拚命……」

「南京大屠殺」,至少30萬同胞遇害,2萬至8萬中國婦女被強奸……
20多天來,記者在南京的大街小巷,尋找到30多位倖存者,年齡從70多歲到90多歲不等。 這是一次如此沉重的采訪任務,災難已過去了70周年,受難者淋漓的鮮血似已消退,受傷者撕裂的創口早該癒合。然而,回憶的烈度仍如此碎裂人心。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認定是指那些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的屠城6周內,在南京及附近地區親身經歷、親眼目睹、親身受害的「三親」人員。1984年,倖存者的數字是1756人。「目前倖存者的總數約400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告訴記者。

怎麼估計這些倖存者的價值,都不會過。已逝的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曾說過,她寫作《南京暴行》的最大希望是:「能夠喚起其他歷史學家和作家的興趣,使他們能夠在最後一縷由過去傳來的聲音中盡早調查、研究倖存者的故事。畢竟,這些聲音在逐年減少並終將全部消失。」

「就這樣開始吧……」「但我還是要講……」

每一個講述的開始,都是這樣一種決絕的表情。風燭殘年,生活清苦的他們,卻很清楚自己作為一個倖存者的歷史責任和意義。

拿起相機,記錄下這一副副或激動或平靜的表情,記者感到手中的相機很重,這些表情的背後,是中國人民族記憶中,最為滄桑沉痛的一頁。

可恨該殺的日本狗!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華民族萬歲!

時刻警惕日本右翼勢力勿忘國恥!

❷ 慰安婦考察手記的目錄

一、急切的起飛
二、取證的無奈
三、焦灼的等待
四、難忘的相見
五、遙遠的回憶
六、南京大屠殺的延續
七、烈士的妻子
八、兒子的心聲
九、最後的抉擇
十、你就看著辦吧
十一、保住一段歷史
十二、認證
十三、她是我們的好鄰居
十四、一盤石磨
十五、心靈的靠近
十六、憤怒的控訴
十七、和「東候」相依為命
十八、一個殘破的水瓢
十九、精製的小線板兒
二十、渡口人家
二十一、綠色的風箏
二十二、離去
二十三、史家巷一號
二十四、周粉英小檔案
二十五、寫在後面的話

❸ 描寫杏花的古詩100首

1、曉帶輕煙間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北寇準《柳》

2、雲闕朝回塵騎合,杏花春盡曲江閑。憐君雖在城中住,不隔人家便是山。——元稹《題李十一修行里居壁》

3、衡門一別夢難稀,人慾歸時不得歸。長憶去年寒食夜,杏花零落雨霏霏。——吳融《憶街西所居》

4、月帔飄颻摘杏花,相邀洞口勸流霞。半酣乍奏雲和曲,疑是龜山阿母家。——權德輿《戲贈張煉師》

5、曲江春半日遲遲,正是王孫悵望時。杏花落盡不歸去,江上東風吹柳絲。——溫庭筠《長安春晚二首》

6、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劉彤《臨江仙》

7、忽憶芳時頻酩酊,卻尋醉處重裴回。杏花結子春深後,誰解多情又獨來。——白居易《重尋杏園》

8、疏疏晴雨弄斜陽,憑欄久,牆外杏花香。——宋宋·曹組《小重山》

9、謝恩新入鳳凰城,亂定相逢合眼明。千萬求方好將息,杏花寒食的同行。——王建《留別張廣文》

10、萋萋麥隴杏花風,好是行春野望中。日暮不辭停五馬,鴛鴦飛去綠江空。——羊士諤《野望二首》

11、薄薄春雲籠皓月,杏花滿地堆香雪。醉垂羅袂倚朱欄,小數玉仙歌未闋。——劉兼《春夜》

12、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北宋·寇準《江南春》

13、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4、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釋志南《絕句》

15、雲色鮫綃拭淚顏,一簾春雨杏花寒。幾時重會鴛鴦侶,月下吹笙和彩鸞。——唐彥謙《無題十首》

16、疏疏晴雨弄斜陽,憑欄久,牆外杏花香。——宋·曹組《小重山》

17、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晏殊《臨江仙》

18、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9、春光深處曲江西,八座風流信馬蹄。鶴發杏花相映好,羨君終日醉如泥。——權德輿《酬趙尚書杏園花下醉後見寄》

20、曲江院里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見,杏花零落寺門前。——張籍《哭孟寂》

2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宋·陳與義《臨江仙》

22、和煙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連灞橋。撩亂春風耐寒令,到頭贏得杏花嬌。——鄭谷《小桃》

23、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李商隱《日日》

24、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25、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宋·韓元吉《好事近》

26、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宋·劉彤《臨江仙》

27、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憔悴去。零落不堪。——唐·杜牧《杏園》

28、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釋志南《絕句》

29、溪頭一徑入青崖,處處仙居隔杏花。更見峰西幽客說,雲中猶有兩三家。——張籍《尋仙》

30、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宋宋·晏殊《臨江仙》

31、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唐·溫庭筠《菩薩蠻》

32、暖風遲日柳初含,顧影看身又自慚。何事明朝獨惆悵,杏花時節在江南。——杜牧《寓言》

33、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韓元吉《好事近》

34、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牆頭。——唐·吳融《杏花》

35、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唐·戴叔倫《蘇溪亭》

36、秋風里許杏花開,杏樹傍邊醉客來。共待夜深聽一曲,醒人騎馬斷腸回。——戴叔倫《聽歌回馬上贈崔法曹》

37、白春衫楊柳鞭,碧蹄驕馬杏花韉。——北晏幾道《浣溪沙》

38、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南宋·范成大《憶秦娥》

39、望月疑無得桂緣,春天又待到秋天。杏花開與槐花落,愁去愁來過幾年。——李頻《述懷》

40、只去長安六日期,多應及得杏花時。春明門外誰相待,不夢閑人夢酒卮。——元稹《西歸絕句十二首》

41、惻惻輕寒剪剪風,杏花飄雪小桃紅。——韓偓《寒食夜》

42、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儲光羲《釣魚灣》

43、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范成大《憶秦娥》

44、去年澗水今亦流,去年杏花今又拆。山人歸來問是誰,還是去年行春客。——韋應物《因省風俗,訪道士侄不見,題壁》

45、雲晴春鳥滿江村,還似長安舊日聞。紅杏花前應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韋庄《聞春鳥》

46、風吹梅蕊鬧,雨細杏花香。——北宋·晏幾道《臨江仙》

47、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宋晏殊《臨江仙》

48、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溫庭筠《菩薩蠻》

49、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陳與義《臨江仙》

50、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李商隱《日日》

51、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北歐陽修《田家》

52、南內牆東御路旁,預知春色柳絲黃。杏花未肯無情思,何是情人最斷腸。——溫庭筠《楊柳八首》

53、風流大抵是倀倀,此際相思必斷腸。雲薄月昏寒食夜,隔簾微雨杏花香。——韓偓《寒食夜有寄》

54、歌聲春草露,門掩杏花叢。——李賀《惱公》

55、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唐·杜牧《杏園》

56、萋萋麥隴杏花風,好是行春野望中。日暮不辭停五馬,鴛鴦飛去綠江空。——羊士諤《野望二首》

57、春物競相妒,杏花應最嬌。紅輕欲愁殺,粉薄似啼綃。願作南華蝶,翩翩繞此條。——吳融《杏花》

58、雲色鮫綃拭淚顏,一簾春雨杏花寒。幾時重會鴛鴦侶,月下吹笙和彩鸞。——唐彥謙《無題十首》

59、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韋庄《思帝鄉·春日游》

60、芳樹春融絳蠟凝,春風寂寞掩柴荊。畫眉盧女嬌無奈,齲齒孫娘笑不成。已怕宿妝添蝶粉,更堪暖蕊鬧蜂聲。一般疏影黃昏月,獨愛寒梅恐未平。——元好問《杏花》

61、射策明時愧不才,敢期青律變寒灰。晴憐斷雁侵雲去,暖見醯雞傍酒來。箭發尚憂楊葉遠,愁生只恐杏花開。曲江春淺人游少,盡日看山醉獨回。——盧肇《射策後作》

62、溪水東流日轉西,杏花零落草萋迷。山翁既醒已然醉,野鳥如歌復似啼。六代寢陵埋國媛,五陵車馬斗家姬。鄰東謝卻看花伴,陌上無心手共攜。——唐寅《落花圖詠》

63、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64、揚子澄江映晚霞,柳條垂岸一千家。主人留客江邊宿,十月繁霜見杏花。——劉商《白沙宿竇常宅觀妓》

65、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司空圖《故鄉杏花》

66、杏花燕月人俱遠,楓葉吳霜思獨懸。——王鏊《送楊尚絅楊名甫毛貞甫陸全卿四進士歸省·其四·全卿》

67、細雨蒙蒙入絳紗,湖亭寒食孟珠家。南朝漫自稱流品,宮體何曾為杏花。——溫庭筠《春日雨》

68、貢禹懷書日,張衡作賦辰。杏花開鳳軫,菖葉布龍鱗。瑞麥兩岐秀,嘉禾同穎新。寧知帝王力,擊壤自安貧。——李嶠《田》

69、蓓蕾枝梢血點乾,粉紅腮頰露春寒。不禁煙雨輕欺著,只好亭台愛惜看。隈柳帝桃斜欲墜,等鶯期蝶猛成團。京師巷陌新晴後,賣得風流更一端。——林逋《杏花》

70、迷蝶無蹤曉夢沉,寒香深閉小庭心。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樓前柳淺深。愁自遣,酒孤斟。一簾芳景燕同吟。杏花宜帶斜陽看,幾陣東風晚又陰。——吳文英《思佳客·迷蝶無蹤曉夢沉》

71、流水君恩共不回,杏花爭忍掃成堆。殘春未必多煙雨,淚滴閑階長綠苔。——鄭谷《相和歌辭·長門怨》

72、東望青天周與秦,杏花榆葉故園春。野寺一傾寒食酒,晚來風景重愁人。——張禕《巴州寒食晚眺》

73、眼前何事不傷神,忍向江頭更弄春。桂樹既能欺賤子,杏花爭肯采閑人。麻衣未掉渾身雪,皂蓋難遮滿面塵。珍重列星相借問,嵇康慵病也天真。——李山甫《下第卧疾盧員外召游曲江》

74、莫倦尋春去,都無百日游。更堪正月過,已是一分休。泉暖聲才出,雲寒勢未收。晚來重作雪,翻為杏花愁。——李建勛《正月晦日》

75、廢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時。獨開新塹底,半露舊燒枝。晚色連荒轍,低陰覆折碑。茫茫古陵下,春盡又誰知。——張籍《古苑杏花》

76、杏花牆外一枝橫,半面宮妝出曉晴。看盡春風不回首,寶兒元自太憨生。——元好問《杏花雜詩》

77、風流大抵是倀倀,此際相思必斷腸。雲薄月昏寒食夜,隔簾微雨杏花香。——韓偓《寒食夜有寄》

78、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蘇軾《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

79、謝恩新入鳳凰城,亂定相逢合眼明。千萬求方好將息,杏花寒食的同行。——王建《留別張廣文》

80、霓裳下晚煙,留客杏花前。遍問人寰事,新從洞府天。長松皆掃月,老鶴不知年。為說蓬瀛路,雲濤幾處連。——楊憑《長安春夜宿開元觀》

81、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戴叔倫《蘇溪亭》

82、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白居易《南湖早春》

83、春物競相妒,杏花應最嬌。紅輕欲愁殺,粉薄似啼銷。願作南華蝶,翩翩繞此條。——吳融《杏花》

84、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司空圖《故鄉杏花》

85、秋風里許杏花開,杏樹傍邊醉客來。共待夜深聽一曲,醒人騎馬斷腸回。——戴叔倫《聽歌回馬上贈崔法曹》

86、小樹嫣然一兩枝,晴醇雨醉忽相宜。絕憐欲白仍紅處,政是微開半吐時。得幸東風無與對,主張春色郠還誰。海棠穠麗梅花淡,匹似渠儂別樣奇。——楊萬里《郡圃杏花》

87、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吳融《途中見杏花》

88、春草芊芊晴掃煙,宮城大錦紅殷鮮。海日初融照仙掌,淮王小隊纓鈴響。獵獵東風焰赤旗,畫神金甲蔥龍網。鉅公步輦迎句芒,復道掃塵燕彗長。豹尾竿前趙飛燕,柳風吹盡眉間黃。碧草含情杏花喜,上林鶯囀游絲起。寶馬搖環萬騎歸,恩光暗入簾櫳里。——溫庭筠《漢皇迎春詞》

89、欲尋春去怕春休,又值春陰不得游。寂寞西園風雨里,杏花比客更多愁。——高啟《期諸友看范園杏花風雨不果》

90、昨日朝天過紫微,醮壇風冷杏花稀。碧桃泥我傳消息,何事人間更不歸。——建業卜者《題紫微觀》

91、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王安石《北陂杏花》

92、買得杏花,十載歸來方始坼。假山西畔葯闌東,滿枝紅。旋開旋落旋成空,白發多情人更惜。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司空圖《酒泉子·買得杏花》

93、雲母空窗曉煙薄,香昏龍氣凝暉閣。霏霏霧雨杏花天,簾外春威著羅幕。曲闌伏檻金麒麟,沙苑芳郊連翠茵。廄馬何能嚙芳草,路人不敢隨流塵。——溫庭筠《陽春曲》

94、春到青門柳色黃,一梢紅杏出低牆,鶯窗人起未梳妝。綉帳已闌離別夢,玉爐空裊寂寥香。閨中紅日奈何長。——馮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門柳色黃》

95、君與田蘇即舊游,我於交分亦綢繆。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羅隱《清明日曲江懷友》

96、細瀉谷簾珠顆露,打成寒食杏花餳。——楊萬里《陳蹇叔郎中出閩漕,別送新茶。李聖俞郎中出》

97、劉超游召郄詵陪,為憶池亭舊賞來。紅杏花旁見山色,詩成因觸鼓聲回。——黃滔《陪陸舍人春日游曲江》

98、楊柳凄迷曉霧中,杏花零落五更鍾。寂寂景陽宮外月,照殘紅。蝶化綵衣金縷盡,蟲銜畫粉玉樓空。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陳子龍《山花子·楊柳凄迷曉霧中》

99、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時節欲黃昏,無聊獨倚門。——溫庭筠《菩薩蠻》

100、淺淺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長。煙迷柳岸舊池塘。風吹梅蕊鬧,雨細杏花香。月墮枝頭歡意,從前虛夢高唐,覺來何處放思量。如今不是夢,真個到伊行。——晏幾道《臨江仙·淺淺余寒春半》

❹ 慰安婦考察手記的介紹

歲月蒼茫,70年前的那場戰爭,日本侵略者使亞洲20萬婦女淪為慰安婦。如今當事者多已默默地故去,剩下的人也因其無法承受痛苦的回憶及種種原因不能開口。這時,一位91歲的周粉英大娘勇敢地站出來,口述了70年前淪為日軍慰安婦的痛苦經歷,從而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此書是口述特殊歷史的唯一讀本,具有罕見的歷史價值和資料價值

❺ 周粉英的介紹

2008年7月6日上午9時許勇敢公開「慰安婦」屈辱經歷的如皋九旬老嫗周粉英,在如皋白蒲鎮楊家園村自己家中悄然去世。11938年春,日軍侵佔了如皋白蒲鎮,在當地四處抓「花姑娘」進慰安所,剛為人妻的周粉英一直躲藏在鄰居家的磨盤下面,但還是被鬼子和漢奸發現,並綁起來放在獨輪車上,像拉牲口一樣拉走了;在慰安所里,一同被抓進去的還有其他村的姑娘,共20多人,她們都被關在簡易的木屋內,成了固定的「慰安婦」,每天都要遭受鬼子的姦淫蹂躪,一旦不願意,就會遭到鬼子的毒打;每晚,都能聽到姐妹們凄慘的哭泣聲,周粉英的眼睛一次次哭腫了,後來眼睛一直就不好了,直至雙目失明;因國仇家恨,周粉英的丈夫倪金成毅然參加新四軍奮勇抗日,不久壯烈犧牲,被追認「革命烈士」。

❻ 上海尊程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尊程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06月1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機電設備、五金交電、金屬材料、鋼材、建築裝潢材料、電子產品、工量具、電線電纜、儀器儀表、化工產品(除危險化學品、監控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易制毒化學品)、橡塑製品、閥門、水管及配件批發、零售等。
法定代表人:周粉英
成立時間:2003-06-19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2000150557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上海市奉賢區柘林鎮滬杭公路3209號-211

❼ 描寫美麗村姑的詩句

  1. 《長相思·村姑兒》

    宋代:蔡伸

    村姑兒。紅袖衣。初發黃梅插稻時。雙雙女伴隨。

    長歌詩。短歌詩。歌里真情恨別離。休言伊不知。

  2. 《首夏山中行吟》

    明代:祝允明

    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養蠶忙。

    山僧過嶺看茶老,村女當壚煮酒香。

  3. 《道中未開木杏花》

    唐代:王周

    粉英香萼一般般,無限行人立馬看。

    村女浴蠶桑柘綠,枉將顏色忍春寒。

  4. 《洗腳亭》

    唐代:李白

    白道向姑熟,洪亭臨道傍。前有昔時井,下有五丈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裝。西望白鷺洲,蘆花似朝霜。

    送君此時去,回首淚成行。

  5. 《採桑》

    唐代:劉希夷

    楊柳送行人,青青西入秦。誰家採桑女,樓上不勝春。

    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綠。紅臉耀明珠,絳唇含白玉。

    回首渭橋東,遙憐春色同。青絲嬌落日,緗綺弄春風。

    攜籠長嘆息,逶遲戀春色。看花若有情,倚樹疑無力。

    薄暮思悠悠,使君南陌頭。相逢不相識,歸去夢青樓。

❽ 周粉英的事跡

91歲高齡公開慰安婦身份
姜偉勛的母親周粉英公開「慰安婦」身份,還得從4年前說起。 「今天報上登了,南京惟一的一個『慰安婦』活證人去世了,真可惜!」2007年4月26日上午9時許,如皋市白蒲鎮郵遞員將一份當日的《揚子晚報》遞到姜偉勛手中時說。 「勛兒,哪個人去世啦?」坐在家門口的周粉英追問兒子。周粉英已91歲高齡,花白的頭發紮成一束,因雙目失明,且體內有「隱隱作痛」等毛病,老人步伐細碎,但聽力好,記憶力強,思路清晰,說話有條有理。周粉英一家四代5口人,她隨兒子、孫子、孫媳、曾孫女一起生活。周粉英一家人勤勞朴實,與鄰里和睦相處,一直過著清貧儉朴的日子。姜偉勛迅速翻開報紙,一篇題為《「慰安婦」活證人雷桂英去世》的報道映入眼簾。「媽,是南京一個叫雷桂英的『慰安婦』走了,她生前控訴日軍暴行,贏得社會尊重與支持。」姜偉勛干凈利落地答道。姜偉勛,時年66歲,20多年前他在一場事故中失去左眼(後裝了只假眼球),他對母親百般孝順,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 「快,快說給媽聽聽!」周粉英仰面朝天,緊閉雙眼,顯出迫不及待的樣子。周粉英吃了一輩子苦,前夫犧牲數年後與後夫結婚,直到28歲才生下獨子姜偉勛。姜偉勛的父親死得早,是堅強的寡母將他撫養成人。姜偉勛手捧報紙,逐字逐句念起來: 「南京惟一的一位公開承認自己是『慰安婦』的受害者雷桂英,在突發腦溢血入院3天後,昨天下午3點12分在江蘇省中醫院去世,終年79歲……『慰安婦』活著的越來越少,雷桂英本身就是一個控訴日軍暴行的鐵證。雷桂英能夠面對屈辱過去而站起來指證日軍暴行的勇氣,在全社會范圍內贏得了尊重與支持……雷桂英的去世也意味著南京惟一的『慰安婦』活證人的消逝,有消息表明南京及其他地區目前仍然有一些當年有『慰安婦』經歷的老人健在,但她們在接受專家調查時不願公開自己的身份……雷桂英生前勇敢站出來作證的行為,也構成中日兩國面對歷史,以史為鑒的一部分……」 聽著聽著,周粉英兩潭瀕臨枯竭的「泉眼」里流下渾濁的淚,她嘴角顫抖,鼻子抽搐,竟失態地哭起來。 「媽,你怎麼了?」姜偉勛摸不著頭腦,連忙將母親背到床邊,並倒來一碗水。約半小時後,母親稍稍平靜下來,她漲紅著臉說道:「勛兒,你媽也是『慰安婦』呀……」 「您是『慰安婦』?」姜偉勛先是一愣,但很快控制住情緒,不停地安慰母親:「媽,您受苦了,這不是您的錯,那是鬼子做的畜牲事……」說話間,母子倆抱頭大哭。 「4月27日,日本最高法院對中國勞工和『慰安婦』兩起訴訟案進行終審判決。在這兩起訴訟案中,中國籍原告和受害者家屬198人,他們要求日本政府賠償約19億日元(1美元約合118日元)。對兩起訴訟案,東京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的一、二審判決均以證據不足駁回了原告中方的訴求。日本最高法院仍裁定原告中方敗訴。」4月29日,周粉英從農村有線廣播中聽到這則消息後,將拐杖敲得「咚咚」響:「勛兒,我是『慰安婦』活證人,你背我去作證!」 「媽,我們全家支持你!」姜偉勛對母親的義舉敬佩不已。5月上旬,他受母親之託,相繼向如皋市司法局、如皋市婦聯、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等部門公開了母親的「慰安婦」身份,並希望有關專家前來調查核實,並提供法律幫助。 「烈屬周粉英是『慰安婦』!」此消息像長了翅膀一下子傳遍了全村。平靜下來的鄉親們說,周老太的不幸令人同情,她是整個中華民族歷史上泣血一頁的受害者和見證者,老人敢於直面過去,揭露真相的勇氣令人敬佩,我們支持她!
保全歷史
周粉英勇敢地公開「慰安婦」身份的爆炸性消息如同閃電般劃過歷史的天空,引起社會普遍關注,周粉英也因此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普遍贊揚。不少網友對周粉英的舉動紛紛發表評論,闡述自己的觀點―― ――我為老人的勇氣所感動,為中國所遭受的苦難感到痛心,對日本在對待歷史問題上的態度感到憤怒。 ――向周粉英老人及其家人的勇氣致敬!我們需要保留更多珍貴的史料,向世界駁斥日本右翼分子的無恥。 ――我鼻子酸酸的,鞠躬,向偉大的中國母親周粉英老人致敬!我能為老人做點什麼嗎?有沒有地方捐款?我願為拯救偉大的母親盡一份力。 ――這是我們民族和國家永遠不應忘記的恥辱!記得這恥辱,不光記得是誰給的,最重要的是為什麼會遭受,因為我們曾經是弱者!只有強者,才能永遠站立著,驕傲地站立著。 ――向偉大的中國女性、偉大勇敢的中國母親致敬。建設我們的祖國,強大我們的國家,才能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2007年5月8日下午,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副會長孫宅巍在趕赴周粉英家中調查核實後表示,日軍曾在白蒲鎮設立「慰安所」鐵證如山,周粉英是一個「慰安婦」制度的受害者,鐵證不容否認。他對老人勇敢地站出來揭露那段歷史表示無比欽佩。他囑托周家人,一定要好好照顧老人的晚年生活,老人成了雷桂英去世後江蘇公開「慰安婦」身份的惟一活證人,他對周粉英老人肅然起敬。他說:「周粉英的存在保全了一段歷史,對後人留下了活教材,同時對否認歷史的日本右翼分子更是一個響亮有力的回擊。」隨同孫宅巍一起前來考察認證的南京民間抗戰史料陳列館館長吳先斌拿出他收藏的一枚日軍當年遺留的避孕套,問周粉英老人是否見過。經觸摸後,周粉英肯定地說:「當年也是用的這個,每次被欺辱時都要用。」吳先斌說:「周大娘『慰安婦』身份已被確認,日軍當年對她的暴行毋庸置疑。」吳先斌同時指出,當時日軍內部對士兵到「慰安所」發泄獸欲有詳細規定,其中一項就是必須使用避孕套,以防傳染性病。如有人不用,被發現後會遭到相當嚴厲的處罰。
5月9日上午,江蘇南通某醫院派專車將周粉英老人接至醫院全面檢查。該院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萬宜新深為周粉英老人的勇敢所感動,對老人站出來公開身份、指證日軍暴行的行為欽佩不已。他認為這樣的活證人應該好好保護,所患病應該好好得到治療。該院婦產科主任醫師王鳴鳴全程陪同老人輾轉各科室檢查。專家確診,周粉英雙目已無復明希望;盆腔內長有包子般大的一塊腫瘤,腫瘤壓迫膀胱,導致老人常年肚子漲,小便困難,所幸腫瘤為良性;此外老人還有較為嚴重的陰道炎,常使老人下身有「隱隱作痛」之感。醫院已為老人制定了一個較為詳盡的治療方案。 5月10日下午,周粉英家中來了一群從省城趕來的客人。他們是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援助協會副會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一行。朱館長在向周粉英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的同時,還破例向周粉英頒發了原本只面向南京市民發放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書》。周粉英也因此成為「第一例」外地倖存者,接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援助協會的終身援助。朱館長握著周粉英老人的手說:「老大媽,省領導非常關心你,全省歷史學界反響很大,您很了不起!您獲得這本證書,今後每月能得到一定數額的援助金,今後的醫療費用,協會也會給予援助。」 5月11日,依據周粉英老人的申請,如皋市公證處公證員錢軍華、朱華,拍攝人員蔡家華,《揚子晚報》社記者繆禮延一行4人來到周粉英家中,對周粉英「慰安婦」身份及她對侵華日軍在江蘇省如皋市白蒲鎮設立「慰安所」的陳述進行了證據保全。公證員製作了《公證書》、《談話筆錄》,進行了全程錄像,並製作了兩碟光碟。周粉英在確認《談話筆錄》無誤後,鄭重地摁上了指印。 周粉英的不幸牽動著人們的心,短短幾個月,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愛的暖流滋潤著她的心田。吉林省文聯、如皋市司法局、如皋市婦聯、如皋市白蒲鎮紅十字會、如皋市白蒲鎮蒲西小學在向老人捐款的同時,對老人的義舉給予了很高的評價。8月中旬,當姜偉勛收到北京市一位署名為楊麗華的女士匯來的200元錢時,他怎麼也平靜不下來。是的,一個生在祖國首都的北京人,能把自己掙來的辛苦錢匯給數千里之外的普通農民家庭,怎麼能叫他不激動呢?他當即抓起一支禿筆,寫了一份歪歪斜斜的回信,千言萬語凝成一句話:「謝謝!謝謝!謝謝所有關心我們的好心人。祝好心人一生平安!我會照顧好母親的!」
艱難取證
社會各界的關心呵護,讓周粉英老人得到了有生以來最大的安慰,然而日軍帶給她的肉體傷害和心靈創傷是永遠抹不去的。「鬼子糟蹋我,就這樣算了?還有沒有個論理的地方?最起碼要向我賠禮道歉呀!」2007年5月下旬的那幾天,周粉英老是嘮叨著這個話題。母親的不幸刺痛了姜偉勛的心,那段時間,他心裡像壓了塊石頭,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經去如皋市司法局咨詢,姜偉勛得知,按照《國際法》慣用的「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可以收集相關證據,委託律師狀告日本政府,要求侵略者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一個悶熱的夜晚,姜偉勛陪著母親在自家門前納涼,母子倆竊竊私語。 「勛兒,話是說出去了,以後咋辦哩?」母親試探著問兒子。 「媽,你還不知道兒子的脾氣,寧斷不彎呀!」姜偉勛答。 「有種,算我沒白養你,那就去告鬼子呀!」周粉英顯得有點激動。 「媽,我支持你!」姜偉勛攥著母親的手說,「只要你能挺住,我背你去取證,背你上法庭!」 6月12日一大早,姜偉勛將母親背上一輛租來的人力三輪車,母子倆走上了艱難的取證之路。「勛兒,先去鎮上,找找當年的『中興旅社』,那是鬼子作惡的地方呀!」在母親的指點下,他們先來到了白蒲鎮。當年曾去過「慰安所」、已79歲的程老騫老漢,住在蒲西村31組。在他的帶領下,姜偉勛背起母親走過狹窄的老街,在一處青磚院牆旁停下來。程老漢指著門牌為「史家巷1號」的住戶說:「這個地方就是原來的『中興旅社』,當年日本人就在這里設的『慰安所』,後來拆掉了建成了現在的房子。」得知周粉英母子尋找「慰安所」舊址,居住在附近87歲的徐家珍老太作證:「日軍闖入白蒲時,我剛滿17歲。我家緊靠『慰安所』,父母將我藏在家中,我不敢邁出門檻半步,才倖免沒被鬼子發現。」鄧成灣老人回憶:當年日軍橫行白蒲時,他還年幼,受鬼子脅迫,他曾和家人將稻草送到「慰安所」,供鬼子燒飯取暖用。他看見「慰安所」有十來間房子,每間房子都有一張大木床……姜偉勛一一記下證人證言,並請證人在證言上摁上手印。 母親被日軍抓去時,當地或許有人看見,也許還有目擊人健在,能找到這份證人證言材料至關重要。姜偉勛與母親商量後,決定在當地尋找當時的現場目擊者。然而,事過境遷,人海茫茫,取證極為困難。「媽,上車,總會有希望的!」姜偉勛將母親背上車,車子顛簸在羊腸小道上。母子倆在白蒲鎮大街小巷奔波10多天,還是杳無音信。正當母子倆一籌莫展時,有一天,姜偉勛瞥見一位出售豆製品的農民蹬著三輪車,身背小型擴音喇叭沿街叫賣,吸引了不少人。他靈機一動,不妨試一試。接下來的日子,他載著母親,背著擴音喇叭上路了。喇叭里一次次播放著「尋找69年前日軍抓捕『慰安婦』目擊者」的尋人啟事。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母子倆很快在白蒲鎮附近找到了82歲的嚴錦春老人。 嚴老說:「我原來是周大姐的鄰居,當年,我親眼看見鬼子抓走了周大姐和她的小姑子……」於是由嚴錦春老人口述,姜偉勛又整理了一份現場目擊人的證人證言材料。
7月2日,姜偉勛背著母親來到如皋市黨史辦公室取證。當黨史辦黨史科科長、民史學者李亞平目睹姜偉勛背著母親跨過石階走進大院時,連忙迎上前去,將老人攙進辦公室。李亞平查閱史志後證實「如皋淪陷的時間是1938年3月19日,日軍當時有支駐軍盤踞在白蒲鎮,而周粉英老人回憶她當時和小姑被抓去作『慰安婦』的時間是1938年3月23日,兩者是吻合的。」此外,李亞平還向他們提供了當年日軍在白蒲鎮設立「慰安所」的部分證據材料。母子倆連連致謝。
2007年7月7日是抗日戰爭爆發7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周粉英與廣西桂林的一位同樣有著「慰安婦」經歷的韋紹蘭老人被新聞媒體用專車接到南京。那天,南京下著中雨,汽車賓士在通往湯山的路上,下車後,姜偉勛背著母親,韋紹蘭在兒子的攙扶下趟過積滿水的山路,走上十幾級台階,將一束鮮花擺放在去世不久的「慰安婦」雷桂英墓前。兩位老人攜手立願:「妹妹,安息吧,你的願望我們接著去做!」姜偉勛哽咽著請九泉之下的雷媽媽放心:「讓日本人向受害者道歉,討公道的斗爭永不會停息。」在南京,姜偉勛與母親詳細詢問了韋紹蘭當年的受害情況,當韋紹蘭含淚傾訴自己被拍裸體照、摘陰毛、強迫口淫等細節與周粉英的遭遇基本一致時,姜偉勛快速按下錄音鍵,取得了這份難得的佐證材料。
7月7日同一天,上海的中國慰安婦資料館又多了一幅《前赴後繼》油畫。畫面上,周粉英老人坐在椅子上,仰面朝天,一臉悲愴,兩手緊緊地抱著逝去的雷桂英遺像。畫的右側是兩行小字:「四月尾南京『慰安婦』惟一活證人雷桂英病逝,受此感動,如皋九旬老人周粉英勇敢地站起來……」等字。資料館負責人介紹,這是著名油畫家劉大鴻的作品,很有意義。2007年12月,吉林省著名作家曹保明依據周粉英口述而撰寫的《慰安婦考察手記》一書,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此書10萬字,配圖片77張。周粉英的血淚控訴,震撼人心,日軍慘無人道的暴行,令人發指。此書成為記錄日軍侵華史的警示性的難得讀本。 周粉英母子歷時1年多,四處奔波,歷盡艱辛,收集了數十份證據材料,並且眾多證據材料已形成嚴密的證據鎖鏈。2008年6月上旬,周粉英母子向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提出申請:一、委託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法律顧問朱妙春主任律師接手周粉英的日本索賠訴訟;二、從法律意義上授權周粉英後人今後可以代表老人進行申訴的權利;三、日本法院開庭時,受周粉英委託,姜偉勛可以到庭作證;四、向受委託律師遞交相關物證、書證、證人證言及證據保全材料。豈料,兩個月後,周粉英因一場重病不幸離開了人間。彌留之際,她拉住姜偉勛的手說:「我走了,你要為我討個說法,我死才瞑目呀。」姜偉勛哭得死去活來,他不住地點頭:「娘,你安心走吧,兒子會為你討回公道的!」接下來的日子,姜偉勛四處奔波,又收集充實了不少證據材料…… 2011年春節剛過,姜偉勛收到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教授來信。蘇教授表示,近期他將隨律師趕赴姜偉勛家中辦理相關手續後即向日本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 「那段歷史是黑暗而痛苦的,這說明落後就要挨打,這是歷史教訓。現在整個中國如果有更多的有過『慰安婦』屈辱過去的婦女站起來,揭露那段屈辱歷史,還怕日本人否認歷史嗎?」結束采訪時,姜偉勛悲憤難抑:「國恥家恨,此恨難消,此辱難平,為討說法,為告慰天堂母親,我將義無反顧隨律師走上東京法庭…
常撫摸亡夫的「烈士證」 在家中去世
因為遭受日軍的凌辱,周粉英留下了肚子脹的病根——時常要小便,但一蹲幾個小時就是尿不出來,一輩子遭受著病痛的折磨。每天天亮,家裡人起床要上廁所時,老人多半就已經呆在了廁所里。南通瑞慈醫院通過本報報道得知老人病痛後,立即將周粉英老人接至醫院,為其進行了全面檢查。醫生在老人的盆腔內,發現一個包子般大小的腫瘤,盆腔內有積液,壓迫著膀胱,後專家診斷其為「盆腔腫瘤晚期」,並決定為老人免費治療,但由於老人病情已惡化,根治病痛已無回天之術。老人的兒子姜偉勛痛哭著告訴記者,他們一直在多方打聽給老人治療的辦法,但都沒有效果,後來病情越來越嚴重,老母親臨終前一兩個月里,人消瘦得只剩皮包骨頭,後來連一點飯都不能吃了,每天只能靠喝水維持生命。老母親清醒時,時常拿出亡夫倪金成烈士的「烈士證明書」默默撫摸,似有無盡的回憶,老人是7月6日上午9時許在自己的屋裡去世的,沒有留下一句遺言。

❾ 周粉英的生平

據姜偉勛介紹,他的母親周粉英生於1917年農歷五月十五日,5歲到本村倪家做童養媳,19歲時與倪金成結為夫妻。 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本侵略軍的鐵蹄踏入中國大地,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掠搶,無惡不作,人民深受其害。1938年3月18日,日軍5000多人在飛機掩護下,由南通姚港登陸直撲如皋。次日,數百名日軍盤踞在白蒲、丁堰、林梓一帶,並在白蒲鎮設立了「慰安所」,供日軍尋歡作樂。3月23日(農歷二月二十二日),對周粉英來說是個刻骨銘心的日子。那天一大早,5個日本兵在白蒲鎮一個外號叫「引猴」漢奸的指點下,推著獨輪車走村串戶強抓民女。「不得了,鬼子抓人啦,快跑!」22歲的周粉英聽到風聲後,拉著小姑東躲西藏。她哪裡知道,因她長相出眾,漢奸帶著鬼子正是沖著她來的。她倆快速閃進一排民房,並在一家農戶家的磨盤下藏起來。漢奸鬼子挨家挨戶搜查,大半天過去了,一個鬼子在那戶農家門前發現一隻布鞋,便順藤摸瓜闖入屋內。當鬼子揭開磨盤的那一瞬間,周粉英與小姑渾身顫抖,緊緊抱在一起。「好來斯,好來斯!」鬼子像「老鷹捉小雞」似的將她倆揪起來,然後用麻繩綁好捆紮在板車上,像拉牲口一樣將她倆拉走了。 周粉英和小姑被抓進「慰安所」,她們發現裡面已關了20多個姑娘,最小的只有10多歲。「慰安所」有10多間簡易房,每間房子都有床,鬼子提著褲子進進出出多得像蚊子。日軍將抓來的人逐一編號,每次姦淫時只喊編號不叫名字。因周粉英長得最漂亮,被編為「1號」。因此,她被糟蹋蹂躪的次數也最多。周粉英每天被強迫接待四五個日本人,多時10多人。稍有不從,鬼子就拳打腳踢,並用刺刀對著她的脖子大聲吼叫「死了死了的!」「慰安所」里日夜都聽到姐妹們撕心裂肺的慘叫聲。周粉英及同難的姐妹們承受不了那非人的摧殘,幾次出逃後又被抓回去打得遍體鱗傷。「慰安所」晝夜都有荷槍實彈的士兵把守,抓來的人連上廁所都有人跟著,她們就是插翅也難飛呀! 字字血,聲聲淚,日軍那慘無人道、令人發指的獸行罄竹難書。在姜偉勛家中,周粉英還留著一件日軍強暴她時穿的藍棉襖。姜偉勛用已經沙啞的聲音控訴著:「這撕破的棉襖就是鬼子強暴我母親的鐵證呀!」1938年端午節過後,白蒲鎮上有個當官的,看到周粉英有幾分姿色,便花一大筆錢將她從「慰安所」贖了出來,准備納她為妾,但與丈夫倪金成感情甚篤的周粉英誓死不從。周粉英跳出「火炕」時,「慰安所」已關押了48個姑娘。 妻子遭受如此凌辱,身為熱血男兒的倪金成一次次尋找報仇雪恨的機會。1941年4月,新四軍部隊路過白蒲鎮時,倪金成毅然離開心愛的妻子,成為新四軍「老一團」的一名抗日戰士。當年7月,在泰興古溪的一場戰斗中,倪金成英勇殺敵,直到打完最後一發子彈,最終倒在日軍刺刀下。全國解放後,泰州行署批准倪金成為革命烈士。1983年,周粉英開始享受「烈屬」待遇,撫恤金從當年的每月6元提高到每月400元。 血淚史,民族恨,痛說母親遭受的那一幕幕屈辱史,姜偉勛哽咽不止,抽泣不斷。姜偉勛說,幾十年來,盡管母親雙目失明,盡管她下身有「隱隱作痛」等毛病,但她還是堅強地生活著。她期盼著有朝一日能出口氣討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