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西泠印社
擴展閱讀
國元證券杯比賽買賣股票 2025-08-25 02:35:16
身邊boy 2025-08-25 01:29:02

西泠印社

發布時間: 2021-07-14 07:00:29

⑴ 西泠印社的簡介

西泠印社,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等召集同人發起創建,吳昌碩為第一任社長。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國際性的研究印學、書畫的民間藝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

社址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區孤山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國家批准為正式出版單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籌建的中國印學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2001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由西泠印社領銜申報的「中國篆刻藝術」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1)西泠印社擴展閱讀:

影響:

「人以印集,社以地名」,西泠印社因地鄰西湖西泠橋而名。「濤聲聽東浙,印學話西泠」,西泠印社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最負盛名的民間學術團體。

篆刻藝術是中國獨特的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它融書法與鐫刻藝術於一爐。印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但由實用走入藝術領域,則是在唐代以後了。

一代巨匠吳昌碩先生曾說:「浙派盛行於世,社之立蓋有來由矣」。印社的產生得益於浙派的形成。清乾隆時,以一代宗師丁敬為首的浙派印人「西泠八家」崛起,風格古樸蒼勁,力追秦漢,開一代新風,於乾、嘉、道時期,稱雄印壇100餘年,成為印學史上的一個高峰。

百年以來,印社在社員的苦心經營下,已形成規模。在孤山西端盡頭營造出一個精巧雅緻的園林景觀,印社北枕孤山,南望湖中三島,為湖山絕勝處。更融人文意趣山水園林於一體,「占湖山之勝,擷金石之華」可謂人傑地靈。

印社范圍內各類建築數量不少,但由於印社總體構思精巧,尺度合理,給人以一種親切可人的感覺。竹閣、柏堂、山川雨露圖書室、寶印山房、四照閣、觀樂樓等俱依山闢建,掩映在綠樹叢中,又以金蓮池、印泉、閑泉、石坊、華嚴經塔、阿彌陀經幢、石交亭、剔蘚亭、小龍泓洞等點綴其間,巧妙布置,如治印般,疏密有致,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在印社之仰賢亭、涼堂、題襟館、三老石室等處則收藏了印社社員歷年收集的諸多碑刻精品,尤其是存放在蒼勁古樸的三老石室中的「漢三老諱字忌日碑」,這是浙江迄今發現的歷史上最早的一通碑,距今已近2000年,這在江南地區十分難得。

文人結社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形態之一,如晚明的復社,近代則有柳亞子、陳三立等詩人的南社,梁思成等人的中國營造學社等。他們在繼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傳播先進思想方面都起過重要作用,也取得了很高的學術成就。

印社也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開中國印人結社之先河,故有「天下第一社」之稱。百年以來,西泠印社已由一個純民間學術團體發展成一個國際性的學術機構,繼吳昌碩後任社長的先後有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朴初。期間歷代名人輩出,如來楚生、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錢君陶等等。

作為一個學術社團,西泠印社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其學術地位和社會聲譽不但在國內外印學界和書畫界獨樹一幟,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更是頗具影響,已為《辭海》、《新華詞典》等多種權威辭書機構所記載和認定。其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內涵,重大的國際影響和社會聲譽,全國只此一家。

作為一個民間的印學社團,西泠印社成立之始就具有獨特的號召力,其原因是社員多為名家,且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就連日本的篆刻家也慕名遠涉重洋前來入社,這是歷史所形成的全國性和國際性。

近百年來,西泠印社共有社員近400人,現有社員250餘人,分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多為全國和各地著名篆刻家、書畫家、鑒定家及學者。社員中還包括小林斗庵、梅舒適、金膺顯等日本、韓國、新加坡的20多位國際篆刻書畫界知名人士。

⑵ 西泠印社對聯

煙霞問訊;
風月相倚。
——徐三庚題西泠印社

印傳東漢;
社結西泠。
——胡然題西泠印社

海為龍世界;
雲是鶴家鄉。
——鄧石如題西泠印社

猛志逸四海;
奇齡邁五龍。
——趙之謙題西泠印社

蘭風載芳潤;
谷性多溫純。
——錢松題西泠印社

濤聲聽東浙;
印學話西泠。
——葉銘題西泠印社

與古人為知己;
集斯文之大觀。
——徐廉題西泠印社

高會來,舊今雨;
丹篆照,東西洋。
——沙孟海題西泠印社

道義平生無捷徑;
風波隨處有靈丹。
——蔣仁題西泠印社

冰壺在懷清可擢;
石泓為友交最深。
——奚鐵生題西泠印社

文章片石原東漢;
詩律精深祖後山。
——黃易題西泠印社

課子課孫先課己;
成仙成道且成人。
——陳鴻壽題西泠印社

倪迂清閟雲林閣;
米老英光寶晉堂。
——何紹基題西泠印社

到處溪山如舊識;
此間風物屬詩人。
——郭尚先題西泠印社

彝鼎圖書自典重;
金石刻畫臣能為。
——童大年題西泠印社

逶隨乎乘經之府;
相萃於眾藝這區。
——巴慰祖題西泠印社

四面有山皆入畫;
一生無日不看花。
——王錫榮題西泠印社

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聰瑩持達,文而可儒。
——吳讓之題西泠印社

微雨新晴,六合清朗;
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黃士陵題西泠印社
......

⑶ 為什麼要成立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創立於1904年。時值清末,金石研究和發展正處於鼎盛時期。眾多的金石名家,有志於弘揚和發展國粹,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輔之、葉為銘、吳石潛等人相聚西湖,研討印學。於是結社於孤山南麓西泠橋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當時清朝杭州府與錢塘縣均以官府批文登記備案。 在印社初創的10年,四位創始人團結同仁,集資、規劃,「買山立社」,先後建造了「仰賢亭」「山川雨露圖書館」「石交亭」等九處園林建築,印社初具規模。1913年,舉行了建社10周年紀念大會,修啟(西泠印社成立啟)立約(西泠印社社約)和印社宗旨(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發展社員,公推藝術大師吳昌碩先生為首任西泠印社社長,並開展了集會、展覽、收藏、出版等一系列活動。在此前後,日本篆刻家河井仙郎、長尾甲也來中國進行交流並加入印社。此後,在1923年和1933年,西泠印社分別舉行了建社20周年、30周年紀念活動,「羅列金石書畫千餘幅於社,張掛四壁,一時文采風流,聲聞遠布」。此時,印社的園林建設全部完畢。社內環境幽雅,風景秀麗,樓台亭閣建築精美,摩崖石刻星羅棋布,成為西湖園林的精華之處。特別值得提出的是鴻雪徑,「鴻雪徑」一詞出自蘇軾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小徑清寂地一曲一折,折射出印人一生真正的追求。1927年,首任社長吳昌碩逝世,著名金石考古學家、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繼任社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印社活動處於停頓,一直到1947年,才補行了40周年紀念活動。從1904年到1949年的45年,印社經歷了一個純民間社團的輝煌和艱辛。這一時期,西泠印社共有正式社員61人,贊助社友10人,除王、丁、葉、吳四位創始人和吳昌碩、馬衡兩任社長外,還有李叔同、胡菊鄰、經享頤、黃賓虹、方介堪、來楚生、沙孟海等大家、學者以及兩位日本篆刻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百廢待興,西泠印社活動基本停止。1951年,經滬、杭兩地社員協商,將西泠印社房產土地等捐獻政府,其園林由園管部門接收,可動文物(書畫、書籍、印譜等)由省文管會保管。1957年,為推動新中國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促進金石書畫傳統藝術的弘揚,浙江省委文教部和浙江省文化局,著手進行西泠印社的恢復工作。成立了西泠印社籌備委員會,由著名學者、書法家、浙江省圖書館館長張宗祥為主任,潘天壽、陳伯衡為副主任,諸樂三、沙孟海等四人為委員。在社址開辟了吳昌碩紀念室,並由政府撥款5000千元,在社址內設立了金石書畫門市部。1959年,為貫徹中央關於體制下放的指示,浙江省文化局將西泠印社下放到杭州市,歸杭州市文化局領導。同年9月,杭州市文化局成立杭州書畫社,專營古今書畫名家的真跡和復製品展覽、收購和供應,並作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為西泠印社的恢復和活動提供基本經費保障。在浙江省委林乎加、李豐平書記關於要盡快恢復西泠印社組織,開展學術研究活動,以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的印學藝術的一再指示下,1962年12月中旬,西泠印社在杭州召開了建國後的第一次社員座談會。到會的有張宗祥、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潘天壽、上海書法篆刻學會主任沈尹默、江蘇國畫院院長傅抱石、上海國畫院院長王個簃、湖北省文史館副館長唐醉石等全國金石書畫名家及健在的印社社員三十多人。會上成立了以張宗祥為主任,潘天壽、傅抱石、王個簃為副主任的慶祝西泠印社創建60周年籌委會,擬定了「慶祝西泠印社創建60周年活動計劃」和「西泠印社章程」(草案),舉行了「趙之謙金石書畫藝術」專題討論和兩次書畫活動。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有關領導都出席並講了話。1963年,印社召開60周年紀念大會,海內外名家和散居在全國各地的印社社員雲集杭州。除王個簃、沙孟海、馬公愚、方介堪、韓登安等老社員外,新入社的都是當時全國最著名的書畫篆刻大家,如傅抱石、馬一浮、沈尹默、潘天壽、程十發、謝稚柳、唐雲等。大會通過了新的《西泠印社章程》,選舉產生了近20人組成的首屆理事會,選舉張宗祥先生為第三任社長,潘天壽、傅抱石、王個簃等五人為副社長。舉辦了規模盛大的第二屆歷代金石書畫作品展等。大會還收到了國家及文化部、全國文聯領導人董必武、郭沫若、齊燕銘、沈雁冰等人的題詞和賀辭。自此,西泠印社恢復了雅集活動,定期邀集理事和社員來杭,研究印學、商量社務、觀賞藏品,並經常組織社員進行篆刻書畫創作,舉辦展覽,還編輯出版了有關的金石書畫出版物。西泠印社於1979年、1983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分別召開了建社75、80、85、90、95周年紀念活動。先後又有趙朴初、吳作人、啟功、葉淺予、李苦禪、羅福頤、朱屺瞻、陳巨來、黃胄、亞明、陳大羽、宋文治、徐邦達、吳青霞、楊仁愷等一批金石書畫名家和鑒定家等入社。在1979年建社75周年大會上,書壇巨匠沙孟海當選為第四任社長,趙朴初為名譽社長,王個簃、啟功、程十發等八人為副社長。1993年建社90周年大會,著名學者、書法家、佛教活動家、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當選為第五任社長,啟功、方去疾、程十發、郭仲選等九人為副社長。1961年,西泠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認定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為正式出版單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籌建的中國印學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2001年,西泠印社又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西泠印社已成為以社團為基礎,兼具學術研究、藝術創作、圖書出版、生產銷售、展覽交流、文物收藏和保護,集社團、事業、企業、出版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單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李瑞環、李嵐清、喬石、李鐵映等曾親臨西泠印社視察和指導。

⑷ 西泠印社跟西冷印社是不是一回事

是,西冷印社一般指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學術社團)

西泠印社,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等召集同人發起創建,吳昌碩為第一任社長。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國際性的研究印學、書畫的民間藝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

社址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區孤山南麓,東至白堤,西近西泠橋,北鄰里西湖,南接外西湖。佔地面積7090平方米,建築面積1750平方米。印社建築雖然沒有傳統的縱橫格局,但亭台樓閣皆因山勢高低而錯落有致,一層疊一層,井然有序,堪稱江南園林之佳作。

(4)西泠印社擴展閱讀:

西泠印社還建有一座華嚴經塔,這座玲瓏精巧的石塔是杭州唯一一座密檐式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於1924年籌建的。塔高20餘米,是西泠印社標志性建築,塔平面為八角形,共十一級。

印社建築雖然沒有傳統的縱橫格局,但亭台樓閣皆因山勢高低而錯落有致,一層疊一層,井然有序,堪稱江南園林之佳作。

主要建築有柏堂、竹閣、仰賢亭、還朴精廬等,均掛匾披聯,室外摩崖鑿石林立,名人墨跡觸目可見。內建中國印學博物館,收藏歷代字畫、印章多達六千餘件。

⑸ 西冷印社典故出自何處

你好,
「人以印集,社以地名」,西泠印社因地鄰西湖西泠橋而名。「濤聲聽東浙,印學話西泠」,西泠印社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最負盛名的民間學術團體。
篆刻藝術是中國獨特的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它融書法與鐫刻藝術於一爐。印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但由實用走入藝術領域,則是在唐代以後了。
一代巨匠吳昌碩先生曾說:「浙派盛行於世,社之立蓋有來由矣」。印社的產生得益於浙派的形成。清乾隆時,以一代宗師丁敬為首的浙派印人「西泠八家」崛起,風格古樸蒼勁,力追秦漢,開一代新風,於乾、嘉、道時期,稱雄印壇100餘年,成為印學史上的一個高峰。
百年以來,印社在社員的苦心經營下,已形成規模。在孤山西端盡頭營造出一個精巧雅緻的園林景觀,印社北枕孤山,南望湖中三島,為湖山絕勝處。更融人文意趣山水園林於一體,「占湖山之勝,擷金石之華」可謂人傑地靈。
印社范圍內各類建築數量不少,但由於印社總體構思精巧,尺度合理,給人以一種親切可人的感覺。竹閣、柏堂、山川雨露圖書室、寶印山房、四照閣、觀樂樓等俱依山闢建,掩映在綠樹叢中,又以金蓮池、印泉、閑泉、石坊、華嚴經塔、阿彌陀經幢、石交亭、剔蘚亭、小龍泓洞等點綴其間,巧妙布置,如治印般,疏密有致,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眾多的匾聯、門額、碑刻、摩崖、造像、壁龕,讓人目不暇接,於山水園林中又透出濃重的金石之氣。
在印社之仰賢亭、涼堂、題襟館、三老石室等處則收藏了印社社員歷年收集的諸多碑刻精品,尤其是存放在蒼勁古樸的三老石室中的「漢三老諱字忌日碑」,這是浙江迄今發現的歷史上最早的一通碑,距今已近2000年,這在江南地區十分難得。
文人結社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形態之一,如晚明的復社,近代則有柳亞子、陳三立等詩人的南社,梁思成等人的中國營造學社等。他們在繼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傳播先進思想方面都起過重要作用,也取得了很高的學術成就。
印社也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開中國印人結社之先河,故有「天下第一社」之稱。百年以來,西泠印社已由一個純民間學術團體發展成一個國際性的學術機構,繼吳昌碩後任社長的先後有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朴初。期間歷代名人輩出,如來楚生、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錢君陶等等。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望你採納!

⑹ 西冷印社拍賣公司怎麼樣正規嗎

西泠印社是國內知名的拍賣公司,擅長書畫、印章、文房等方面的拍賣,信譽度很高。

⑺ 西泠印社為什麼叫西泠印社

清末,金石研究和發展正處於鼎盛時期。眾多的金石名家,有志於弘揚和發展國粹,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輔之、葉為銘、吳石潛等人相聚西湖,研討印學。西泠印社是1904年結社於孤山南麓西泠橋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久的社團。內建中國印學博物館,收藏歷代字畫、印章多達六千餘件。

⑻ 杭州西冷印社是做什麼的

西泠印社是一個金石篆刻研究學術社團。

西泠印社,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等召集同人發起創建,吳昌碩為第一任社長。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

社址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區孤山南麓,東至白堤,西近西泠橋,北鄰里西湖,南接外西湖。佔地面積7090平方米,建築面積1750平方米。

(8)西泠印社擴展閱讀:

影響:

作為一個學術社團,西泠印社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其學術地位和社會聲譽不但在國內外印學界和書畫界獨樹一幟,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更是頗具影響,已為《辭海》、《新華詞典》等多種權威辭書機構所記載和認定。其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內涵,重大的國際影響和社會聲譽,全國只此一家。

作為一個民間的印學社團,西泠印社成立之始就具有獨特的號召力,其原因是社員多為名家,且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就連日本的篆刻家也慕名遠涉重洋前來入社,這是歷史所形成的全國性和國際性。

近百年來,西泠印社共有社員近400人,現有社員250餘人,分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多為全國和各地著名篆刻家、書畫家、鑒定家及學者。社員中還包括小林斗庵、梅舒適、金膺顯等日本、韓國、新加坡的20多位國際篆刻書畫界知名人士。

⑼ 請問如何加入西泠印社,需要什麼條件

1.要去西湖邊上;2要會刻章;3要有一定的文學造詣;4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