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有寵幸小說全文
這是地址
② 誰能傳個《彭祖經》 看看
這個還真不好找,新華書店裡有賣。要真有那心買一本得了,畢竟看書比在電腦上看好。
③ 趙飛燕的事兒
漢代有一位身輕若燕、「能作掌上舞」的著名舞人── 趙飛燕(原名宜主)。由於家藏有「彭祖分脈」之書,因此她「善行氣術」。宜主長大成人,容貌絕麗,體態輕盈。後來父死家敗,宜主與妹妹合德流落首都長安(西安),後輾轉到陽阿公主家當婢女。宜主暗下功夫,刻苦鑽研歌舞技術,由於她舞姿特別輕盈,故改名為趙飛燕。 一次,漢成帝微服出宮,到陽阿公主家,見趙飛燕舞藝超群,極為贊賞。於是召她入宮,封為婕妤(宮中女官),後又封為皇後。一次,趙飛燕在太液池瀛洲高榭表演歌舞《歸風》、《送遠》之曲,舞興正酣,忽然大風驟起,趙飛燕揚袖縱身飄舞,好似將乘風飛去。成帝急呼左右拉住趙飛燕。風停舞罷,飛燕的裙子被人抓出了皺褶,此後宮中流行一種有皺褶的裙式,名「留仙裙」。成帝為趙飛燕特製了一個水晶盤,命宮人托盤,讓飛燕在盤上起舞,倍增飄逸輕盈之美。 趙飛燕還擅走一種特別的舞步── 踽步,走起來「若人手執花枝,顫顫然」,由於這是一種很難掌握的舞步,故此流傳不廣。 趙飛燕天生麗質,舞藝超群,因而得到皇帝的寵愛,以至被封為皇後,但由於出身微賤,在統治集團中,勢單力薄。成帝一死,哀帝即位,不久哀帝死,平帝即位,即廢趙飛燕為庶人,逼其自殺身死。
④ 據說彭祖800歲摺合到現在就是120歲,怎樣的折算方法
八百歲並非虛構。皆因古時對年的計算沒有統一的標准。比如在彭山一帶,鄉間流行一種「小甲子」計年方式,即六十天為一年。按此換算為現今的計年標准,彭祖活了一百三十多歲。
⑤ 彭祖的相關延伸
1.《彭祖經》
原文翻譯:彭祖姓籛名鏗,是遠古時代顓頊帝的玄孫,到殷代末年時,彭祖已經七百六十七歲了,但一點也不衰老。彭祖少年時就喜歡清靜,對世上的事物沒有興趣,不追名逐利,不喜愛豪華的車馬服飾,把修身養性看成頭等大事。君王聽說他的品德高潔,就請他出任大夫的官職。但彭祖常常以有病為借口,不參與公務。他非常精通滋補身體的方術,常服用「水桂雲母粉」「麋角散」等丹方,所以面容總像少年人那樣年輕。然而彭祖的心性十分穩重,從來不說自己修煉得道的事,也不裝神弄鬼的惑亂人心。他清凈無為,幽然獨處,很少到處周遊,就是出行,也是一個人獨自走,人們不知道他到什麼地方去,連他的仆從也不知道他哪兒去了。彭祖有車有馬但很少乘用,出門時常常不帶路費和口糧,一走就是幾十天甚至幾百天,但回來時仍和平常一樣非常健康。平時他常常靜坐屏氣,心守丹田從早晨一直到中午都端端正正地坐著,用手輕輕揉雙眼,輕輕按摩身體的各部位,用舌頭舐嘴唇吞咽唾液,運上幾十次氣,然後才收功,趕來散步談笑。如果他偶爾感到身體疲倦或不舒服,就運用閉氣的方法來治體內的病患,讓胸中所運的氣散布到身體的各部位,不論是臉上的九竅,肺腑五臟、手足四肢以至於身上的毛發,都讓氣逐一走到。這時就會覺得氣像雲一樣在身體中運行,從鼻子、嘴一直通到十指的末端,不一會兒就覺得通體十分舒暢了。君王去看望彭祖時,也常常不通知他,偷偷留下些珍寶玩物賞給他就走了。君王給彭祖的賞賜前後有幾萬金,彭祖也都接受下來,但立刻就把它們救濟了窮苦的人們,自己一點也不留。還有位叫采女的人,也是從少年時就開始修道,已經二百七十歲了,看起來只有五六十歲,她也很精通修煉的方術。君王讓采女住在嬪妃的掖庭宮中,為她建築了華麗殿閣,賞賜她不少金玉。有一次,君王讓采女乘上華貴的馬車去看望彭祖,向彭祖求教修行的要點和延年益壽的方法。彭祖說,「如果想要升入天堂去在仙界做仙官,就要常服金丹。九召、太一都是因為常服金丹才白日升天的。不過這是道術中最高的,人間的君王是作不到的。其次就是要養精蓄神,服用葯草,可以長生。但是不能搞那些驅使鬼神、乘風飛行的邪術。如果本身不懂得陰陽交合的道理,就是吃葯也沒有效果。關於陰陽交合的原理,只能靠自己去推斷體會,怎麼能說得出來呢?所以覺得你問得很奇怪。我是遺腹子,三歲就死了母親,又趕上了犬戎之亂,顛沛流離逃難到了西域,在那裡呆了一百多年。我從少年就死了父母失去了依靠,以後又陸續死了四十九個妻子,失去了五十四個兒子,多次遭難,損傷了我的元氣。不管冷熱,我的肌膚都沒有光澤,營養護理得也很不好,形體瘦得像枯木,恐怕活不太長久,加上我的所見所聞也很淺薄,實在沒有什麼可向別人宣揚的。大宛山裡有一位青精先生,據說已經活了一千歲,仍然像個童子,一天能步行五百里,能夠長年不吃東西,也可以一天吃九餐,你不妨去向他求教修煉之術吧。」采女問道,「那麼青精先生是位什麼神仙呢?「彭祖說他也不過是個得道的人,不是什麼仙人。凡是仙人,或者能夠縱身入雲,沒有翅膀而能飛翔,或者能乘著龍駕著雲直達天庭;或者能變化成鳥獸翱翔在雲中,暢游在江海,飛越穿行於名山大川。還有些神仙以天地之元氣為食,或者吃仙葯靈芝,或者出入於人世間而凡人看不出他們是神仙;或者隱藏起自己的身形使人看不見。有的臉上長著非凡的骨相,身上有奇異的毛,孤獨自處,不與凡人交往。然而這些仙人雖然有長生不死的壽命,但他們與人情相去太遠,與人世完全隔絕了,就像鳥雀變成蛤蟆,山雞變成海蜃,已經失去了本身的真實,成為一種怪異的東西,以我愚笨的想法,是不願意變成那種仙人的。修煉道術,就應該吃甘美的食物,穿輕柔華麗的衣服,懂得陰陽相通相變的道理,也完全可以作官,修道的人應該骨骼健壯,面色和體膚十分有光澤,雖年老而不衰弱,年歲越大見到的事越多。長年在人間,冷熱風濕傷不著,鬼神精怪不敢犯,五種兵器和百種毒蟲都不能靠近,別人的褒貶議論都毫不在乎,這些都是最可貴的。人生在世本來就接受著天地之蔭之氣,即使不懂得修道的方術,但只要有適當的修養,就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如果稍微懂點道術,就可活到二百四十歲。再要多懂些道術,就可以活四百八十歲。真正弄通了修煉的原理,就能長生不死了,只是不能成仙而已。延年益壽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不要使身心受到傷害:要適應冬寒夏熱的四季氣候變化,使身體永遠舒適;對美人女色和悠閑娛樂都要適可而止,不要被貪欲所誘惑,這樣你的內心就可以安然潔凈;對於作官時的車馬儀仗服飾,都知足而不貪求,這就能使你志趣專一;音樂繪畫使人賞心悅目,使你的心情能夠得到啟迪。所有上面這些,都能養身益壽。而不能掌握這些分寸,反而會對自己有所傷害。古代的聖人,擔心愚鈍的人們,不掌握事情的分寸,沉浸在欲河中流連忘返,因而要斷絕人慾之源。所以有些非常高潔的雅士們不與妻子同床,其次的一些士人們則不和妻子同被。就是吃上一百副葯,也不如一個人獨自靜卧修養。音樂聽得過多會使人耳聾,美味吃得過了頭反而敗壞人的口味。如果對一切都有所節制適可而止,正確地處理通暢和堵塞的關系,就不但不能減壽,還能夠獲得好處。這一切種種都和水、火的使用一樣道理,用得過了分,必然要受害。人們常常不理解,如果經脈受到了損傷,血氣不足,內臟虛弱,髓腦也不堅實,身體必然要生病。而這病恰恰是因為受了外界的傷害,比如受了天氣變化或酒色過度引起了內損,而並不是人自身就會生出病來。思慮過多、用腦過度、過憂過喜、悲哀過度、憤怒氣惱、過分企求、陰陽不能協調,這些都能傷人,但男女的房事過度則是最能傷人的。這乍看很奇怪,其實不然。男女相輔相成,像天地相生是同一個道理。所以男女之間的事更要講究以氣養神,不能過分而失去協調。天和地按著陰陽交接的規律就可以永無終極,人如果失去交接的和諧就會受到傷害。人如果避開傷害而得到陰陽和諧之術,就得到了長生之道。天與地是白天分晚上合,一年有三百六十次交接,天的陽氣和地的陰氣融合在一起,才使得萬物滋生無有窮盡。人如果能符合天道,就能夠長存。其次就是吐納運氣的法術,得到這種法術的人,邪氣就不能侵害他,這是修煉自身的根本所在。其它像吐納導引、含影守形等等的方法有一千七百多條,以及四季睡覺時頭應朝哪個方向、經常檢討自己的過錯、睡眠和起床的早晚等等方法,都算不上修道的真諦,不過可以教那些初學修道的人入門而已。一個人如果能夠修身養性,運氣煉身,那麼萬神都會來到他的心中。如果不能很好的調養自身,把身體搞得十分衰弱,那萬神也就自然離去,就是再悲傷也不會把神留住。修道的人如果不能找到最根本的道理而去捨本逐末,有得道的人鄭重指點還不相信,對那些講解真正修煉道理的書籍不去認真閱讀卻說書上講得太淺薄,一見到論述天界、北神的大部經典就嫌太難懂而不去攻讀,這樣的人到死也不會有什麼收益的,不是很可悲的事嗎?還有的人盡管苦於世間俗事纏身,但又不甘心拋開塵世獨自到山中去居住修行。這種人就是教給他修道的方法,他也不會去認真實行,因為他們沒有仁人志士的那種真誠的心意,以為只要自己關上房門在屋裡煉閉氣的功夫,不想凡俗的事並節制飲食就可以得道了。我的先師曾著過《九都》《節解》《指教》《韜形》、《隱守》、《無為》、《開明》、《四極》、《九靈》等論述道術的經典,共有一萬三千條,用以教導那些剛入門學道的人,你可以拿去參照著使用吧。」采女從彭祖那裡得到了這些學道的要點,回去後教給君王,君王試了一下很靈驗。殷王得到了彭祖的道術後,一直想秘而不宣,並在國內下了命令說誰要敢傳揚彭祖的道術就殺頭,還想殺害彭祖以使他的道術失傳。彭祖知道以後就走掉了,也不知去了哪裡。過了七十多年以後,聽說有人在流沙國的西部見到了彭祖。殷王並不堅持按彭祖的道術修煉,但也活了三百多歲,氣力還像五十歲的人一樣強壯。後來由於他得了一個妖冶的女子鄭氏,驕奢淫逸,終於失去了道行而死。漢族民間流傳說凡是傳播彭祖道術就被殺,就是指的殷王禁傳彭祖道術的事。後來有一位黃山君按照彭祖的道術修煉,已經活了幾百歲,面貌仍似少年。彭祖成仙後,人們把他的論述記錄下來,就成為《彭祖經》。
2.彭祖百忌
甲不開倉財物耗散
乙不栽植千株不長
丙不修灶必見災殃
丁不剃頭頭必生瘡
戊不受田田主不祥
己不破券二比並亡
庚不經絡織機虛張
辛不合醬主人不嘗
壬不汲水更難提防
癸不詞訟理弱敵強
子不問卜自惹禍殃
第四句可見,此文為清朝之後作,非彭祖所留。
3.彭祖氣功
彭祖早在4000多年前就在彭城發明了彭祖氣功健身法———導引術。徐州師范大學教授張士魁先生經多年考證、研究出這一結論後,《氣功與科學》雜志(1986年第一期)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氣功源遠覓始祖》。當年,筆者采訪了張士魁先生,撰寫了專題新聞《彭祖是氣功鼻祖,彭城是氣功發源地》。中國報刊報等國內多家媒體轉載了這篇新聞。中國氣功界的最高權威機構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在其會刊的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這篇新聞。從此,這一定論在國內無可爭議。這項重大的研究成果還證明,早在部落氏族從游牧進入定居公耕時代起,彭城(徐州市)就有了氣功健身活動,首開中國武術氣功之先河。
4.彭祖壽訣
彭祖的延年益壽秘訣概括起來,大致有如下四個方面:
其一,注意鍛煉身體。每日凌晨即起、端坐、揉目、按摩、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氣數十遍;然後起身、熊徑鳥伸、運氣發功等,他是氣功的最早創始人,這套健身法,被後人寫成《彭祖引導法》。
其二,是思想修養,他從不計較名利得失,不追求物質享受,情緒恬靜而達觀。殷王贈其萬金,他用來接濟貧困,自己無所留。不受「慎喜毀譽」所累,經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其三,是生活習慣,他堅持順乎自然,不傷害身體,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時常納涼,順應四時節氣,使身體舒適安康,重視勞逸結合,用腦切忌過度,衣著求適不求華髦,男女生活飲食合理調節,並說:「凡此之類,譬猶之水,用之過當反為害也。」
其四,是注重飲食健康養生之道。彭祖作為第一個養生家同時也是一位廚藝高超的廚師,很好的將養生和飲食結合起來。這點從彭祖使用員木果籽(茶籽)烹調的野雞湯為堯帝調養虛弱的身體可以反應出來,《彭祖養道》上曾記載:「帝食,天養員木果籽」。員木果籽(茶籽)為我國特有的物種,本身就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延緩衰老。通過彭祖為堯帝飲食的精心打理,堯帝在位七十年,終於118歲仙壽。所以飲食健康也成為一方面,使其延年益壽的一大因素。
⑥ 求 彭祖分脈 秘笈
非常遺憾,早已失傳
⑦ 誰有彭祖經的全本
很難找。發一點。彭祖的養生之道 概括彭祖的養生之道,主要為三個方面,即:氣功術、營養術、房中術。 養生之道,貴在堅持。據古籍記載,彭祖「少好恬靜,不卹世務,不營名譽,不飾車服,唯以養生治身為事。」(《太平廣記》)。彭祖從少時起,就開始習養生之道,冬保暖,夏納涼,安康「適身」,勞逸結合,娛樂「通神」。車馬衣物,不求其華,唯使心地純真「一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竹簡「十問、六問」中「王子巧問彭祖」記載:喜怒不時,不明大道(養生之理),生氣去之(生機)。他認為長壽之道,並不「玄秘」,而功夫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彭祖確實是長壽者的典範,身為諸候,其學問之淵博,人格之高尚;為世人所欽仰。孔子以其自己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學風度,以其平時所欽仰「竊比於老彭」之一句來相比擬,聖人尚如此說,世人更是欽仰有加。 彭祖的性格穩重,平日從不吹噓自己養生有道,也不故弄玄虛,崇尚鬼神變化之事,經常一個人悄悄出門,獨自行動,數十日,乃至數月不歸。 彭祖養生術並不排斥塵世生活,強調人不能「委棄妻子,獨處山澤」去過「斷絕人理」的孤單生活。亦不可強行禁慾。「有強郁閉之,難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濁,以致鬼交之病。」當然,老年人房事宜稀少,頻率不宜高,應量力而行,適可而止。 葛洪《神仙傳》中記載彭祖的養生治身方法是「常閉氣內息,從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體,舐唇咽唾,服氣數千」。此即後世的氣功修煉、吞咽唾液方法。彭祖經常運用氣功養生,閉氣內息,從清晨一直端端正正地坐到中午。按摩眼睛和身體,舔舐嘴唇,吞咽唾沫,運氣數十遍才起身。如果身體有不適,彭祖就導引內氣,攻其不適之處。體中運氣,使九竅、五臟、四肢乃至於毛發,都能感覺到氣雲在體中行走。從口、鼻一直到十指尖,不久便使身體愈和。 彭祖服氣術即氣功療病術,是從大氣、日光中吸取營養的辦法。彭祖的氣功術造詣頗高,他發明的吐納服氣療法是中國古代原始的養身醫病方法,而且流傳至今。彭祖被稱為中國早期的氣功大師,實屬當之無愧。 屈原在《楚辭 天問》雲: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王逸的注和洪興祖的補注中,部說他能做一手好菜,烹調的野雞湯,味道鮮美,堯帝品嘗後,甚為滿意,便把彭城封給他,因其道可祖,故謂之彭祖。 彭祖除精於飲食外,還有一套科學養生法,據說在《彭祖經》和《彭祖導引法》中均有記載,可惜已經失傳。據《莊子刻意篇》載:「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乃彭祖壽考子所好。他每天堅持導引之功,晨起端坐,揉目、摩肢、咽津、意守、吐故納新。爾後由靜入動,熊經鳥伸,活動全體,從而使渾身舒適,百病俱去。 彭祖房中術是從延年益壽的角度指導人們進行性生活的性科學。彭祖認為房事的關鍵是如何交接,他提出了如下四條:交接以時、交接有度、交接戒暴、交接戒溫,從今天的角度來看,無疑是極具科學道理的。 節制房事,也是彭祖養生重點,他既不贊成「獨戒於房」,也反對放縱情慾。他認為大的寒熱風雨雷電之時,遠途歸來過度疲勞之時,均不應同房,那既損身減壽,又使後代非痴即疾。只有適時交媾,才益於身心。 彭祖認為「交接之道」得當,自然有益於雙方的身心健康。他提出兩性交媾要「從容安徐,以和為貴」,「深接小搖,以致其氣」。男女方應把握時機,積極配合,力爭同時達到性高潮。「交接時,多含舌液及唾」,還可以降逆氣,治消渴,增強腸胃功能,使人肌膚光澤,容顏美麗。特別告誡切莫放縱情慾,尤其反對奸妓淫娼,指出「姦淫所以使人不壽者,非是鬼神所為也。」而是與縱欲無度、過於耗竭陰精等有關。同時主張「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葯千裹,不如獨眠。」認為不與妻子問寢,避免性交過頻,可以勝過吃補葯,這就是後世所謂「獨睡丸」的出典所在。彭祖此論,尤其對於年老體弱者來說,確系金玉良言,很值得重視。 除此之外,彭祖長期與老百性融治相處,精通不少民間醫療養生之術;他善於烹飪,常食桂芝、鹿角等,這於他「老而有少客「,能享盡天年,均是密不可分的。彭祖作為烹調的創始人,受到代代廚師們的尊重,廚師奉錢鏗為其祖師,代代有傳人,彭祖所手創的名菜做法,雖然不少失傳,但也有不少流傳下來,羊方藏魚、雉羹等菜流傳至今,不僅列為高級宴席珍饈,而且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愛。 他曾在民間驗方的基礎上,嘗百草、煉丹葯,收集和整理民間的長生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先師。後來商王成湯生其才德,授其守藏史的官職,並封地於彭城(今江蘇徐州)。他在彭城墾荒農耕,興修水利,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被商王加封為賢大夫,深受彭城百姓敬重,被尊為彭城老祖,即彭祖。他在商為官期間,整理修訂了自黃帝到商初以來800多年間的歷史典籍。晚年辭官,雲游四方,並潛心研究養生學。周時,在其陵園始建有大規模的祠堂和廟宇,被追封為"柱下史"。以表達駐這位已故的史學家和長壽老人的敬仰與緬懷。詩曰:「七七鸞弦續未休,韶光八百去如流;當時若解神仙術,更許春齡億萬秋。」元代詩人楊少愚這首七絕所詠之人,長壽八百餘歲,續娶了四十九妻,生了五十四子,引得文人騷客觸景生情,詩韻悠悠,千古傳誦不已。此人就是養生鼻祖、第一長壽老人——彭祖。
採納哦
⑧ 趙飛燕又是什麼人
趙飛燕
生於前45年
卒於前1年
趙飛燕原名宜生,是漢代著名的舞蹈家,因其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故人們稱其為「飛燕」。
趙飛燕小時家裡很苦,出生後便被父母丟棄,三天後仍然活著,父母也覺得奇怪,就開始哺育她。稍大後,父母相繼去世,她便同妹妹一同流落長安,淪為官婢,後被送入陽阿公主府,開始學習歌舞。她天賦極高,學得一手好琴藝,舞姿更是出眾,一時名滿長安。
漢成帝劉騖喜歡游樂,經常與富平候張放出外尋歡作樂,他在陽阿公主家見到趙飛燕後,大為歡喜,就召她入宮,封為婕妤,極為寵愛,後又廢了許皇後,立飛燕為後,趙飛燕之妹合德亦被立為昭儀,兩姐妹專寵後宮,顯赫一時。
漢成帝死後,趙飛燕姐妹無子,由定陶王劉欣即位,即漢哀帝,趙飛燕被尊為太後,哀帝沒過幾年就死了,漢平帝劉衍即位,趙飛燕被貶為孝成皇後,後由於其妹合德害死了後宮的皇子,被殺,趙飛燕則被貶為庶人。
當時民間曾流傳有這樣一首童謠:「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琅琅,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說的就是趙飛燕,燕燕尾涎涎說的是趙飛燕的美貌,木間倉琅琅說的是她將當皇後。
我國古代最為傑出的著名舞蹈家,漢成帝劉驁最寵幸的皇後,又是身材最為苗條,姿容最為秀麗的絕色美人。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應玄完全之詔創制「清平調三章」歌頌楊貴妃的艷美時,其中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之絕句。可見她的美,在李白心中,佔有絕對的席位。我國歷代文人學士在吟詩作賦時多提到她的名字,並且創作了不少以趙飛燕為題材的小說、詩歌、繪畫等文藝作品,唐代詩人徐凝作《漢宮曲》題寫了:
水色簫前流玉霜,
趙家飛燕侍昭陽。
掌中舞罷簫聲絕,
三十六宮秋夜長。
故而使得她精美絕倫的舞蹈技藝,廣為傳誦和發揚。趙飛燕,被稱之我國古代最傑出的舞蹈家是當之無愧的。
趙飛燕,漢成帝時(公元前32—公元前7年)人。她的父親,是一個對音樂頗有造詣的音樂家,他編制的樂曲十分優美動聽,當時,轟動一時,人們欲爭先一飽耳福為快;他且自稱「凡靡之樂」,確是有它的獨到之處。
趙飛燕原名宜主,和她妹妹合德是一對雙胞胎,姊妹都姿色超人,從小就是一對逗人喜愛的小美人。她家有「彭祖分脈」之書,「善行氣術」,大概就是現在盛為稱誦和推廣的氣功和特異功能,相傳她穿著單薄的衣服,在風雪嚴寒的夜晚,站在露天,閉上眼睛「順氣」,不但毫無冷縮之態,還全身熱乎乎的,人們見了都感到特別驚奇,於是廣泛傳開她家有祖傳的特異神功。
她姊妹生長在這樣一個音樂世家,自然從小受了音樂薰陶,況且有胎胚中帶來的遺傳音樂細胞,自然與歌舞容易結緣,且難分難解,不過她們不幸的是母親早年夭亡,扔下她們這一對雙胞胎,由她父親一手拉扯,從小失去母愛的孩子,心靈是受到一定的創傷的。
宜主長大以後,身材窈窕,體態輕盈,風度翩翩,格外招人注目。她妹妹合德擅長音樂,歌聲輕柔動聽富於抒情。她們姊妹二人都聰明從伶俐,容貌美麗。
本來父女相依為命,父親以音樂為生,雖談不到生活優裕,但也相安無事。不料,其父因除擅長彈撥器樂之外,還精通管爾吹奏,這吹管樂最要運氣,容易肺部感染,因用功過度,果然染上了肺癆之症,但為了謀生,還得吹奏管樂,結果死於非命!
其父死後,她們姊妹完全失去了*山,成了一對遺孤,自然傷心不已,哭得死去活來,結果,父親的喪事都是音樂同輩的友人和鄰坊人等見狀可憐為之集資草草料理的。
其父一死,家境徹底敗落,姊妹雙雙無依無*,只得流落在長安以打草鞋和唱小曲為生,過著貧苦的生活。
一次,她們在一家茶肆唱曲,當時,由於她們的歌喉婉轉,似新鶯出谷,音韻悠揚,使得旁聽的觀眾越擁越多,人們聽了她們唱得好,都急相施捨銀錢,她們則越唱得有韻味,聽眾們一次又一次鼓掌。
這時,被長安的趙臨看中,她見她們姊妹雖然衣著朴舊,但不穩其俊俏容顏,又聽她們美妙的歌喉,覺得這是一對難得的好苗子,奇質可居,於是將她們收為養女,從此,她們 算有了個棲宿之所。
趙臨收留她們以後,將她們用心梳洗打扮,果然更面貌一新,光彩照人,趙心裡喜悅非常,不久,他以三十兩銀子的身價,將宜主賣入青樓。
這家*院在長安算是較為高級的場所,聘有專門訓練歌舞的教師,還開設了古典文學課的教授,藉以訓練和提高歌舞*人的文化和藝術素質,以適應達官貴人們應酬的需要。
宜主,對於歌舞本來就有基礎,所以她進院以後,在歌舞方面成了雞鶩群中,矯然一鶴,教師們對她格外器重,於是對她更進行嚴格和系統的訓練,鴇兒更是視之為掌上明珠,對諸事照顧備至,她感到順心,也就漸漸適應了這種環境。
這時,她已有十四歲的妙齡了,十四歲對女子來說,正所謂豆蔻年華,生理發育成熟,女性的表春誘惑正從這里開始,她由於身材窈窕和面龐兒秀麗這兩方面的優越條件,加之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嫻熟精彩的舞技,所以一開始官場侍宴的應酬,就一鳴驚人,惹人注目。
漸之,她的芳名大振,轟動長安。這時漢成帝的金吾大將軍韋青聽到她的芳名,他微服隻身到院中去尋樂,一到院中,鴇兒熱烈隆重的接待,他點名要宜主侍宴,鴇兒不敢怠慢,趕忙叫她梳妝拜見韋將軍。
韋一見宜主果然其貌不凡,他不禁魂飛魄散,暗自詫異道:這妞兒長得這么俊俏,真是天生麗質,無可挑剔,他越看越是動人,不禁垂涎愣目,意馬心猿。宜主見他並不拘謹,落落大方,更顯可愛,及至看她表演歌舞之後,他不禁鼓掌叫絕:「好!這妞兒我要定了!」於是他以五十兩的身價,將她據為已有。
鴇兒知他不是好惹之人,自然不可違抗其意,只得答應,於是當面成交。
韋青將其以五十兩的身價盡回府中,見其姿色超人,意欲納之為妾,於是不惜代價,將其迎請化妝技師,專們為之梳妝打扮,這更是美不可言,韋青被她吸引得晨昏顛倒,莫知所以了。
宜主見韋青正值壯年,且體魄魁偉,又是朝中貴人,對其納妾之意也就心甘情願,就在進府的第二晚,韋青便擁抱她在房中成其好事,她的最神聖的處女童貞也就歸韋青天機獨佔了。
他們正在情如膠漆之時,不意漢成帝劉驁夜間微服到韋家幸訪,成帝是他的姐夫,所以他們的關系較之其他臣僚等比較隨意。有時成帝攜帝王妃同伴,有時獨駕私行來韋青府宅。
這時他見皇上姊丈御駕親臨,於是趕忙接駕,這時宜主迴避不及,被成帝看見,韋青一見心裡立即一十五個吊桶打水——一七上八下,他知道姊丈是個重色的君王,這下宜主被他看見,這國色天香,不能為他所獨佔了,他感到一陣緊張。礙於君臣之禮,韋青只得讓宜主拜見成帝。
成帝一見宜主的姿容和窈窕的身材,頓時心花怒放,他覺得宮中的粉黛全都遜色了,他將宜主叫到面前,問她的姓名和平共處身世,又眼睛骨碌碌地只盯住她胸前微微拱起的雙乳,宜主原是個乖巧的女子,見狀愈是故作嬌羞,含情脈脈,笑而不答的那種嬌羞之狀,分外撩人,漢成帝這時被刀子吸引得如醉如痴了。
當晚回宮,他將韋青的姐姐召至御前,索性將欲納宜主進宮之事向她攤牌,要她為他盡忠。韋妃不敢不從,第二天,找到其弟韋青說明此事,韋青為了前途和身家性命只好忍痛割愛,第三天他陪置嫁奩,恭恭敬敬地將宜主送進宮中。轉身與宜主作別只是以目示意,心裡卻火辣辣的不是滋味。
人往高處走,宜主離開韋宅,來到皇宮,得到皇上的寵幸,就是天下之至貴至尊,她心自然樂意,她覺得:「青雲直上」這句話對她來說最為貼切。
就在宜主被送進宮的當晚,漢成帝如獲至寶,韋青已向他奏明她不但姿色超人,尤其善於歌舞,成帝最沉戀歌舞,見她身材裊娜娉婷,尤其一雙秀目他越看越是歡喜,當即命她歌舞一曲隨薄紗裙。前胸和兩臂半裸,那雪白而細嫩的肌膚更是撩逗人的性感,他看了目不轉睛,他覺得世間竟有這等美人,真是造物有靈,他盡情地品賞她身材各部的協調和柔美,只見她輕啟朱唇,有如鶯啼燕語,聲韻婉轉迂迴,其音色的優美,音質的純和,真叫人聽了大飽耳福。唱了幾句之後,她微微扭動瘦小的腰肢,足尖輕輕幾點,接著翩翩起舞,簡直花蕊繽紛舞,楊柳慢搖風,穿翠柳、蝶舞花間,看得人眼花繚亂,把個漢成帝樂得鼓掌叫絕,於是叫她停住舞步,一手將她摟抱懷中,真索性將她緊身的內裙輕褪,盡情地將她從乳部以下慢慢地扶摸和親吻,旁邊的宮娥侍女自然知趣,趕緊迴避,漢成帝此時已急不可待,將之抱入內室,顛鸞倒鳳,成就了戲水鴛鴦之樂。雲雨之後,當即口傳御旨將她封為婕好。
婕妤是妃嬪的稱號,也是宮中的女官,其他方面的待遇都很高。
自此,漢成帝的心思全落到了她身上,他稍一煩悶時,就召她歌舞承歡,因她腰肢纖細,體態輕盈,當她迎風而舞時,好象要乘風飛去一樣,於是成帝將她賜名「飛燕」,意即春暖花開,迎風欲飛的春燕。
「謝皇上賜名!」宜主趕緊叩頭謝恩。
「這名字你看怎麼樣,比你那『宜主』強多了吧。」
「*妾原名俗氣,現經陛下如此潤意,『飛燕』,這名字飽含詩情畫意,太美了!*妾從此要因名而增色了!」她笑得那麼開心,那麼得意,成帝見了更加喜愛。
成帝喜愛歌舞,為了欣賞飛燕的曼舞,漢宮中有個太液池,池中突起一塊陸地,叫瀛洲,洲上特建一高榭,高達四十尺。
一次,趙飛燕穿著南越貢的雲芙紫裙,碧瓊輕綃,在那高榭之上表演歌舞《歸風送遠之曲》,成帝興奮地以文犀敲擊玉瓶打拍子,著名器樂演奏家馮無方吹笙伴奏,飛燕越舞越飄飄,欲乘風歸去之態,歌舞正酣,忽然起一陣大風,飛燕隨風揚袖旋舞,象要乘風飛去,成帝急忙叫馮無方快拉往趙飛燕,別叫大風吹走了!
馮無方趕緊丟了手中的蘆笙,急步上前用手死死抓住飛燕的裙子。一會兒,風停了,趙飛燕的裙子也被抓皺了。
從此,宮中就流行一種折疊有皺的裙子,叫「留仙裙」,今天青年女郎們所流行的這波浪式的折疊裙乃是源於趙飛燕的創舉呢。
通過這次歌舞,漢成帝怕大風把趙飛燕吹跑,特地為她大興土木之工,花巨資為她築起一座華麗的「七寶避風台」居住。
漢成帝時,因趙飛燕擅長歌舞,他也迷於此道,於是歌舞之風,為之盛行,內宮的嬪妃和侍女們以能歌喜舞為榮。而跳舞則需要楊柳細腰,肥胖的人是不適宜舞蹈的,宮妃們為了怕體態變形,都減少飲食並向飛燕請教氣功減肥,所以,當時漢宮中幾乎見不到一個肥胖的女郎。
趙飛燕,形容她「身輕若燕,能作掌上舞。」這主要是形容她身段的苗條,她之所以能長期保持那麼窈窕的身材,成為著名的舞蹈家,恐怕是她確實掌握了氣功減肥,可惜「飛燕氣功減肥法」至今未得流傳,不然,現代女郎則都要為之受益而不耽心肥胖體形變態呢!
漢成帝為了欣賞趙飛燕的舞蹈,他別具匠心地為她特製了一個水晶盤。一次,在招待處國使節的宴會上,他命宮人用手托盤,讓飛燕在盤上歌舞,在一個小小的水晶盤里要乘一個人,還要在上面歌舞,這可真是一番功夫,既需要有輕盈的身軀和嫻熟的舞姿,又要有很強的控制力,才能在小小的舞盤上瀟灑自如的自由舞蹈。
當時,趙飛燕果然以嫻熟的舞技,精彩入微的表演,在那小舞盤里載歌載舞,瀟灑自如,真把外賓們一個個看得驚呆了,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鼓掌叫彩,漢成帝當然更加開心,由此而更加寵愛於她。
趙飛燕得到皇帝的專寵,自然想起她的同胞妹妹地同胞手足之情,誰能忘卻?她於是乘機向成帝稟奏:「陛下,臣妾還有一個雙胞胎的妹妹長得比我還有趣些哩!」
成帝問她叫什麼名字?現在哪裡?
飛燕一一稟奏,成帝於是派人將她妹妹合德召之入宮,一見果然不錯,於是封為照儀(女官名)。從此,姊妹二人專寵後宮,她們感到無比的幸福。
鴻嘉二年(公元前19年),漢成帝劉驁因專寵趙飛燕而廢卻許皇後,從此,立飛燕執掌昭陽,寵幸高於一切。
劉驁是個喜愛歌舞的風流皇帝,趙飛燕擅長歌舞,特別是舞蹈,她有卓越的成就,為了討劉驁的歡心,她把單人舞逐漸發展為群體舞,各種舞姿的變化時有新招,如現代流行的探戈、倫巴、迪斯科、霹靂、柔姿等,可謂千姿百態,這些都是以趙飛燕為首組織和進行專業化訓練的,因而當代人們稱之為宮廷傑出的舞蹈家。
她尤其擅長一種獨特的舞步叫「踽步」,走起來好似手執花枝,輕微的顫動。當時,除了趙飛燕,沒人能走得那麼嫻熟自如,多姿多態。
這是一種近似戲曲歌舞中的「花梆步」舞步。踮半腳尖的「花梆步」,雙腳可作輕快的碎步,進、退、橫行,都有一種飄拂之感。一些戲曲中熒回飄颯,有如一個飄浮不定,神情恍惚的幽靈在游盪。趙飛燕的輕盈舞技在我國的舞蹈史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特別是那時舞人已懂得「用氣」和「運氣」控制呼吸,因而能使舞姿輕盈優美。
因此,趙飛燕是我國古代歌舞史上最傑出的先驅,她算是一位了不起的舞蹈藝術家。明朝艷艷生的小說《昭陽趣事》有幅木刻《趙飛燕掌上舞圖》,是趙飛燕站在一個太監的手上,揮袖回首而舞的姿態。
當然,漢、明兩代相去千多年,這也只是古人所作的臆想而已,不過這種臆想的誇張,卻也來源於生活的真實,明代著名畫家仇十洲作《百美圖》,畫歷代美女一百個,其中就有趙飛燕舞姿圖。
畫面現舞者盛裝,披巾,在一小方毯上起舞,她平展雙臂,翻飛長袖,右腿微屈而立,左腿屈膝輕提,頭部微傾,表情溫婉。這是明代畫家想像中趙飛燕的一個舞蹈場面。所有這些,都反映了趙飛燕在古代舞蹈上的驚人成就。
趙飛燕之美貌,可謂天下第一,無與倫比,當年能做掌上舞的輕盈女子,雖然是艷麗如花,但內心的狠毒無情也毫不遜色。
趙飛燕被漢成帝召入宮後,很快與妹妹趙合德合力搞垮了皇後許氏,自己取而代之。趙飛燕舞技超群,有出身於煙花巷之說。由於曾為歌妓,所以無生育能力。妹妹同樣不能生育,花無百日紅,倘若不能生育自己的兒子來穩固地位,那這對她們來說的確太危險了。
由此兩人開始時刻注意被皇帝寵幸的宮妃。一些懷孕的宮嬪由此遭到厄運。
一位叫曹宮的宮女,「進御」之後生了一男孩,這本是年逾四十而無子的成帝的一大喜事,然而趙氏姐妹聞訊後,脅迫皇帝下令處死曹宮母子,製造了聳人聽聞的慘案。一年以後,同樣的悲劇又發生在生下皇子的許美人身上。
據說,成帝對於兩人的狠毒行徑並非不知,但沉迷於溫柔鄉中的他難以自拔,以至於親眼看著自己的骨肉被趙飛燕悶死,只有流淚哀嘆而已。
歷史記載:「掖廷中御幸生子者輒死,又飲葯傷墜者無數。」昏了頭的皇帝傾心拜倒在趙氏姐妹的石榴裙下,冒著斷絕漢朝皇嗣的危險任其殺害自己的骨肉,趙飛燕可謂魅力獨絕了!
不知道是毒還是妒,我看也沒必要分開,反正不嫉妒的女人很少,嫉妒的女人總是有一點點的『毒』的.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漢成帝死,哀帝劉欣立為皇帝,哀帝的即位是得到趙飛燕支持的,故封為皇太後。哀帝在位六年崩駕,隨即平帝劉衍即帝位。
朝中群臣指責趙飛燕「失婦道,淫亂宮幃,不生育,斷了皇室外的後代」等等罪名,故貶皇太後為孝成皇後,遷居到北宮,過了一個多月,又廢之為庶人。
當時民間曾流傳有這樣一首童謠:「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琅琅,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說的就是趙飛燕,燕燕尾涎涎說的是趙飛燕的美貌,木間倉琅琅說的是她將當皇後。
關於趙飛燕的舞蹈藝術,《趙飛燕別傳》中有這樣的描述:「趙後腰骨尤纖細,善踽步行,若人手執花枝顫顫然,他人莫可學也。」「踽步」是趙飛燕獨創的技巧,最早見於史料,可見其舞蹈功底深厚,並能控制呼吸。趙飛燕「善行氣術」,傳說她「身輕若燕,能作掌上舞」,可見其輕功極好,且可能她已能在空中做高難度的技巧,輕盈飄逸,揮灑自如。
趙飛燕不僅是位舞蹈藝術家,也是位出色的琴家,她有一張琴名為「鳳凰寶琴」。當時長安有一位少年音樂家名叫張安世,自幼習琴,15歲時便名滿天下,後入宮為漢成帝和趙飛燕演奏了一曲《雙鳳離鸞曲》,其出色的技藝和優美的音樂令皇帝夫婦如痴如醉,趙飛燕尤為激動,令人取來她的琴奏了一曲《歸風送遠》,飄逸逍遙,令張安世驚嘆不已。趙飛燕愛惜張安世之才,特求成帝允其隨便出入皇宮,並給他一個侍郎的官職,還送給他許多禮物,其中包括兩張名貴的琴,一曰「秋語疏雨」,一曰「白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