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銀行不良貸款率怎麼計算
不良貸款率計算公式如下:不良貸款率=(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各項貸款×100%
=貸款撥備率/撥備覆蓋率×100%
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是評價金融機構信貸資產安全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不良貸款率高,可能無法收回的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越大;不良貸款率低,說明金融機構不能收回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越小。
正常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關注類貸款定義為盡管借款人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
次級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可疑類貸款的定義為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
損失類貸款定義為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對各項貸款進行分類後,其後三類貸款合計為不良貸款。
各項貸款指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借款人融出貨幣資金形成的資產。主要包括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從非金融機構買入返售資產、透支、各項墊款等。
供參考,謝謝!
❷ 商業銀行的撥貸比和不良貸款比之間有什麼關系
謝邀,雖然在這問題上我是二把刀,但還是硬頭皮獻丑。
撥備是為應對不良貸款所提取的儲備金,那麼,假設一個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不良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越高,說明其壞賬可能越大,那麼所需要的撥備就越多,撥貸比(撥備和總貸款之比)就會越高。
實際上新聞鏈接里已經提供了答案,就是
「撥貸比是撥備與貸款總額的比值,撥備覆蓋率是撥備與不良貸款的比值,不良率是不良貸款與貸款總額的比值,三者之間存在著「撥貸比=撥備覆蓋率×不良貸款率」的確定關系,在目前中資銀行撥備覆蓋率普遍達標的情況下,撥貸比與不良貸款率存在高度正相關性。」
這里的不良率,指的就是你問題中的不良貸款比。
銀監會要求較高的撥貸比是有歷史背景的,國有銀行兩次改制剝離呆壞賬離現在還不超過15年,而金融系統的「呆壞賬」和長期負利率的結合可以視為一種官僚權貴資本對居民儲蓄財富的隱性剝削——低社會保障-高儲蓄率-低利率-高壞賬率的組合,特別有利於投資方、債務人,中國企業無法抑制的借貸沖動和高杠桿渴望一直來源於此,設想一下51%的凈資產回報率……年初每投入1塊,年底就能拿回1塊5的神奇經營業績吧(三一重工2010年的財務指標),叫你怎麼能不去借錢——而借錢太多就要面臨宏觀調控收縮M2的政府之手,因為這樣下去通脹太猛,未來十年的錢全被借到當下來花了,每次宏調都會留下一堆壞賬,所以為了抑制銀行以極低的存款利率獲得的超級低成本居民資金天然的放貸慾望,銀監會只能用高指標來約束商行。
❸ 如何實現貸款不良率與撥貸比和撥備覆蓋率的最佳平衡
撥備覆蓋率(也稱為「撥備充足率」)是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准備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該項指標從宏觀上反映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及社會經濟環境、誠信等方面的情。
❹ 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上升的原因包括哪些,應採取哪些對策
一、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是宏觀經濟調整的反映
2003年至2013年,是我國經濟經歷高速發展的十年,這一階段,我國名義GDP年均增速高達16.8%,實際增速也有10.1%。伴隨經濟規模的增長,貨幣供應量從19.05萬億元增長至135.98億元。在經濟的上行期,流動性充裕,投資機會多,企業信貸需求旺盛。同時,中國銀行業在剝離擺脫不良資產包袱之後,通過股改上市,成為市場化運作主體,釋放了銀行的增長動力,資產規模從27.7萬億元提升至151.4萬億元,十年增長了4.5倍。
企業的擴張與銀行的發展一方面相輔相成,另一方面也為當前銀行資產質量惡化埋下了的隱患:一是企業整體杠桿率偏高,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當前中國公司債務已經達到GDP的125%,進入紅色區域(公司與個人債務總和與GDP之比正常值為100%);二是企業跨業經營成為趨勢,特別是涉足房地產、礦產等領域的情況較多;三是產能全面過剩,無論是高耗能的電解鋁、鋼鐵,還是新興的光伏、風電,以及造船等行業均嚴重過剩。
而存在上述風險隱患的「銀-企」借貸體系是不可持續的。進入新常態後,各種關系正在調整,原有借貸體系中的一些風險隱患需要時間來消化和釋放。從銀行信貸資產風險發生的情況看,「企業死亡」與上述三類風險隱患相對應,表現為「高杠桿斷裂」,「多頭投資失敗」和「過剩產能出清」。客戶風險爆發的過程,也是經濟機體去除這些「頑疾」的結果體現。
二、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是各國經濟調整的共同現象
橫向上看,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歷次貸危機後,也普遍遭遇了銀行貸款不良率上升的階段。其中,美國銀行業在次貸危機爆發當年不良貸款率較之前提高0.6個百分點,風險暴露主要集中在隨後的兩年(08、09年貸款不良率增幅高達1.57和2.03個百分點),並於2009年達到頂峰(5%),之後逐漸回落,整體上與危機爆發和影響逐漸消除的過程基本一致。其他發達國家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也呈現類似特徵。可見,銀行不良貸款率在經濟下行期上升,隨著經濟復甦回落是全球普遍的現象。2
美國GDP增速與銀行不良貸款率。數據來源 WIND
直至目前,上述國家銀行不良貸款率仍處於較高水平。總資產排名全球20強的銀行平均的不良貸款率為3.50%。匯豐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摩根大通、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巴克萊銀行、花旗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法國BPCE銀行、桑坦德銀行、富國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均遠遠超過2%的水平,有的甚至達到了8%。
2
發達國家銀行不良貸款率。數據來源 WIND
與之相比,我國上市銀行平均的不良貸款率為1.52%,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即便是三季度不良貸款率率先突破2%的農業銀行,考慮到該行撥備覆蓋率較高,若將超出平均水平的撥備用於核銷,該行不良貸款率將大幅下降至1.5%以下。
三、應對資產質量惡化,中國銀行業尚有空間
首先,宏觀經濟逐漸展露出積極的因素。雖然短期內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一些傳統產業、過剩產能向下調整的慣性仍然較大。但同時,新產業、新業態、新動力加快孕育,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升,第三產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出口降幅收窄等。宏觀經濟增長結構的調整為銀行業對沖存量風險提供了機遇。
其次,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多建立了現代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通過引入並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在風險管理政策、工具、系統等方面不斷強化和完善,形成了較為系統的風控體系,資本對風險的抵補能力不斷加強。
第三,在不良貸款大量爆發前,銀行已經開始意識到一些問題,並採取了相應措施,如對「兩高一剩」、房地產等行業進行管控。以農業銀行為例,自2009年開始對鋼鐵、有色等行業實施指導性限額管理,2011年起實施指令性限額管理,一方面控制了設限行業風險敞口總量;另一方面,在限額管控下,銀行優中選優,介入行業內優質客戶,即便面臨「去產能」的局勢,受到的沖擊也相對有限。
第四,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銀-企」兩方面均積極調整。企業方面,在歷經大量因「高杠桿斷裂」而「猝死」的風險事件後,在擔保融資、高成本融資等方面相對謹慎;銀行方面,不再是簡單追求自保,而是有選擇的給企業「輸血」,企業也配合銀行方面進行貸款歸位、落實抵押,確保一部分能夠產生現金流的項目得到資金支持以最終償還貸款,有效化解暫時的風險。
此外,中國銀行業在經濟上行期儲備了較為充分的財務資源。目前,上市銀行撥貸比為2.77%,規模前十大銀行撥貸比顯著超過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等主要發達國家(低於法國),對風險覆蓋的水平相對較高。
1
中國及主要發達國家規模前十大銀行撥貸比。數據來源 www.ybzcpcc.com
總體而言,當前銀行不良貸款率的上升是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在銀行資產端的體現,具有階段性特徵。既不能誇大這一現象的嚴重性,也不能低估解決問題的艱巨性,要從縱向看探究問題的產生,在橫向上借鑒他山之石,清醒地認識來龍去脈,深刻洞察商業銀行的經營和管理的邏輯和內在規律,不為一時的市場浮躁所動,才能在風險之後「涅槃重生」
❺ 工行因撥備覆蓋率低於150%被央行扣分是怎麼回事
在央行對各家銀行的MPA考核上,工商銀行由於撥備覆蓋率連續低於150%,在該指標上被扣了分。財新稱,MPA扣分更多是引導銀行自律,並非懲罰措施。
工商銀行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撥備覆蓋率為143.02%,撥貸比為2.21%,低於銀監會貸款損失管理辦法的撥備覆蓋率150%、撥貸比2.5%的監管紅線。易會滿在業績發布會上曾對此表示,工商銀行這種處理方式,得到了監管部門的理解。
據了解,MPA即金融機構宏觀審慎評估體(共700分),由央行研究建立,並從2016年開始實施。MPA並非一個全新的工具,而是對原有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進一步完善。MPA繼承了對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的核心關注,並將單一指標拓展為七個方面的是十四項指標,引導金融機構加強自我約束和自律管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MPA扣分更多是引導銀行自律,並非懲罰措施。
而在央行MPA考核中,撥備覆蓋率屬於資產質量維度(100分),佔50分。撥備覆蓋率是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准備金的使用比率,銀行計提撥備是為了應對不良貸款所帶來的風險。我國銀監會要求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需要達到150%。
❻ 跪求!為什麼銀行資本充足率與撥貸比(loan loss reserve to gross loans)正相關
這其實是自相關的結果,可以這么解釋:資本充足率沒有壓力的銀行更願意多提一些准備,或者說藏一些利潤;而資本充足率沒達標或者有壓力的銀行在計提准備時會更加猶豫,因為計提准備會減少利潤,對CAR有不利的影響。
❼ 商業銀行的撥貸比和不良貸款比之間有什麼關系
首先,宏觀經濟逐漸展露出積極的因素。雖然短期內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一些傳統產業、過剩產能向下調整的慣性仍然較大。但同時,新產業、新業態、新動力加快孕育,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升,第三產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出口降幅收窄等。宏觀經濟增長結構的調整為銀行業對沖存量風險提供了機遇。
其次,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多建立了現代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通過引入並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在風險管理政策、工具、系統等方面不斷強化和完善,形成了較為系統的風控體系,資本對風險的抵補能力不斷加強。
第三,在不良貸款大量爆發前,銀行已經開始意識到一些問題,並採取了相應措施,如對「兩高一剩」、房地產等行業進行管控。以農業銀行為例,自2009年開始對鋼鐵、有色等行業實施指導性限額管理,2011年起實施指令性限額管理,一方面控制了設限行業風險敞口總量;另一方面,在限額管控下,銀行優中選優,介入行業內優質客戶,即便面臨「去產能」的局勢,受到的沖擊也相對有限。
第四,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銀-企」兩方面均積極調整。企業方面,在歷經大量因「高杠桿斷裂」而「猝死」的風險事件後,在擔保融資、高成本融資等方面相對謹慎;銀行方面,不再是簡單追求自保,而是有選擇的給企業「輸血」,企業也配合銀行方面進行貸款歸位、落實抵押,確保一部分能夠產生現金流的項目得到資金支持以最終償還貸款,有效化解暫時的風險
❽ 貸款撥備率和撥貸比
申請貸款時,貸款人需要准備資料分為以下幾類:
1、個人身份證明:身份證、居住證、戶口本、結婚證等信息;
2、提供穩定收入來源證明:銀行流水單,勞動合同等;
3、提供穩定的住址證明:比如房屋租賃合同,水電繳納單,物業管理等相關證明;
4、銀行規定的其他資料。
❾ 2016工商銀行資本充足率為什麼下降
2016年工商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2.87%,與2015年持平;撥貸比為2.22%,同比下滑13個基點。撥備覆蓋率為136.7%,同比下滑20個基點。
主要因素:
核心資本充足率還是挺高的。
工商銀行在全年9%總資產增速的情況下,在171億其他綜合收益損失的情況下,通過30%的分紅,核心資本充足率維持和去年一樣,應該說內生性增長是沒有問題的,還是非常的穩健。
撥貸比和不良貸款覆蓋率嚴重偏低。一般情況下,這兩個數據受貸款佔比、核銷大小等調整太厲害,我們不太看重這兩個數據,但是對於工商銀行來說,這兩個數據很重要,兩個指標都低於監管標准,一個是2.2%,一個是136.7%。分析原因主要是為了維護凈利潤正增長,資產減值損失相對較少,這樣兩個值就無法平衡了,如果資產減值損失大頭納入到撥備總額中去,撥貸比會好看一點,但無法核銷,這樣不良貸款會達到2800多億,覆蓋率會降到只有100%的樣子,所以只能把大頭拿去核銷,就是這樣覆蓋率還是降到了137%,撥貸比也下行到2.22%。傳統的工商銀行貸款佔比比較大,要滿足這兩個監管指標難度還是很大的,以後還需要用利潤來進行彌補。當然這里我們可以感嘆一下,大行在應對監管方面還是要笨重得多,如果工商銀行把貸款的30%劃到應收款項類投資,然後再核銷500億,這樣我們會發現撥貸比和覆蓋率都會滿足監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