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良渚文化遺址
擴展閱讀
買股票跌多少可以賣 2025-09-11 21:11:47
股票交易的數量單位 2025-09-11 21:00:34

良渚文化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7-16 23:09:55

❶ 想參觀良渚文化遺址

最近剛去過,那邊現在已經被萬科開發的很好了。本身自然景觀資源就很豐富,再加上良渚文化的背景,是個值得一去的地方。遺址的話不是實地露天的那種,博物館里有場景再現。但是良渚博物館很美,是個大衛奇波菲爾的作品,是國際著名建築大師。裡面關於良渚文化也有比較詳盡的陳述,展品也很精緻。
如果是從杭州市區去話去網上查公交吧,終點是良博站,有313路; 348路; 478路; 787路
另外推薦下那邊的一個小教堂,美麗洲教堂,非常有感覺。還有玉鳥流蘇商業街,良渚食街(有個村民食堂,裡面的菜很好吃,價格也比較實惠)。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❷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鎮而得名,距今約5250~4150年,在1936年被發現,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於太湖地區。在杭州市餘杭區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餘處 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八十年代以來,反山、瑤山、匯觀山等高台 土冢與祭壇遺址相復合,。
陶器以黑陶為特色,製作精美,有的甚至塗漆。良渚文化時期最先進的的陶器製作方式是輪制,黑陶豆盤的形狀有圓形和橢圓形。良渚文化時期炊器大多是鼎。玉器非常發達,種類有珠、管、璧、璜、琮、蟬。其中玉琮個體大,高達18~23厘米,上面雕刻圓目獸面紋,工藝精湛,是中國古代玉器中的珍品,被譽為「玉琮王」。形狀為內圓外方,與古代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玉器上刻有似神似獸的神人形像和神人獸合一的形像,它們可能是當時人們的崇拜對象。玉器上的紋飾除神人獸面圖像外,其他出現最多的圖案是鳥。
良渚文化的錢山漾一地出土有絹片、絲帶和絲線,是中國遠古時代最重要的家蠶絲織物。此外,還發現了許多祭壇遺址,如餘杭瑤山遺址發現的祭壇,平面呈方形,從里向外為紅土台、灰土圍溝和礫石台,外圍的邊長約20米。祭壇上一般都有大墓,可能是人們祭祀先祖、天神的地方。良渚文化時期的食物以水稻為主。
良渚文化中物質文化十分發達,以鼎、豆、盤、雙鼻壺、帶流壺、帶流杯、尊、簋為典型器,用於祭禮的玉器更為發達,墓葬規格、聚落布局體現出嚴格的等級差別。良渚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在東到上海,南至錢塘江;西以茅山、天目山為界,北達寧鎮地區邊緣的長江以南,圍繞太湖大致呈三角狀,其影響達浙東、浙西南、皖南、華南、山東、蘇北等地。

❸ 良渚文化是什麼時期的呢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國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致。
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6年,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❹ 良渚文化遺址的歷史意義

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時代文化
,因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鎮而得名,距今約5300─4000年
,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於太湖地區。在餘杭市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餘處
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八十年代以來,反山、瑤山、匯觀山等高台
土冢與祭壇遺址相復合。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發掘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項課題,它關繫到國家的起源。良渚城
柱形玉器
新石器時代良渚牆的發現讓人更加確信中華文明至少誕生於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良渚文化一向被譽為「文明的曙光」。在中國史前文明的各大遺址中,良渚遺址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考古人員2007年11月29日在杭州宣布,一座290多萬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遺址的核心區域被發現。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等考古學家指出,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首次發現同時代中國最大的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發現的,可稱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認識,標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分布於餘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國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
良渚文化延續上千年後突然消失了,後來有學者認為這是過度依賴單一糧食作物稻穀造成的。[2]但若是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前述觀點顯然並不能成立。因為在此之後的馬橋文明盡管在文化層面上與良渚時期差異甚大,可這兩個時期的同地居民卻令人出乎意料的擁有著完全一致的獨特遺傳結構,所以較大可能性的排除了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劫難。並進一步以此來判斷,其文明程度在末期的急遽衰退更有可能是由人文因素所造成的,例如遭受到同一時期境外不同文明的毀滅性入侵及征服,從而致使當地的原有文明體系產生了巨大的轉變。

❺ 良渚文化村的良渚遺址

良渚遺址 是一個帶有完整古國形態的大遺址,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特定的社會形態。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據戰國古籍《鶡冠子》記載說「成鳩氏之國……兵強,世不可奪」,實際上就是說良渚文化集團的武力強大,天下無敵。遺址
區內能明顯地看到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普通聚落這種級差式的聚落結構,以及像莫角山這樣的大型城址,匯觀山、反山、瑤山這類出土大量精美王器的祭壇墓地,塘山這類大型城市防護工程的土垣遺址。良渚遺址現有遺址點119處,其中包括宮殿、祭壇、墓地、工場、農耕區、土垣、城址、村落各類遺存。其原始地理環境和遺址保存的完整性、密集度全世界罕見,是今天研究和探討東方文明起源的重要對象,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唯一性和特別的重要性。良渚遺址所反映出來的以原創、首創、獨創外拓為特徵的」良渚精神」,是中國文明傳統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不僅開創了曾經盛極一時的「良渚社會」,而且對當今世界仍具有極大的教育和啟發意義,值得全人類保存和借鑒。反山、瑤山遺址的發掘被評為」七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匯觀山遺址和莫角山遺址被評為」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999年,國家文物局明確提出了建設國家遺址公園的工作思路。2000年,浙江省確立了」以申報《世界遺產名錄》為目標,以建設良渚國家遺址公園為中心」的遺址保護方針。2002年,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委託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編制《良渚國家遺址公園項目建議書》和《良渚國家遺址公園規劃》,計劃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使遺址展示區基本成型,再通過若干年的努力,將良諸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成為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最重要的史前文化展示園區遺址1遺址現場展示區以良渚遺址不可移動文物的現場展示為目標。通過展示遺址的現狀與環境,顯示中國長江流域史前文化形象。莫角山(反山)台城宮殿展示:部分復原莫角山遺址宮殿群和反山顯貴者墓葬遺址,展示早期·城塘山土垣展示:展示早期水文地理、水利灌溉技術或軍事防禦體系、軍事斗爭,以及人口、社會剩餘勞動、部落或早期國家關系等。祭祀與原始宗教文化展示:以瑤山、匯觀山、文家山祭壇墓葬復合遺址為主,展示中國最早的系統化祭祀儀、葬制、天(太陽)人關系等。原始村落展示:以廟前、姚家墩等遺址為重點,再現早期村落形態。展示早期定居生活方式、村落規劃、生活設施結構、」村民」關系等。原始在耕展示:展示早期生活資源分布、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特徵、大型犁耕與生產率的變更、早期田園景緻等。原始手工業與貿易展示:再現原始制陶、琢玉、髹漆、絲織業方式、早期貿易的發生等。原始生態展示:展示古氣候及其生戀環境、復原涅地和早期人居環境等。2遺址博物館區良渚聖地座落於」中國良諸文化村內,建設有良渚文化博物館.形成集展示、教學、研究、信息交流為一體的國際性學術中心。是良渚國家遺址公園的導入及遊客中心,為」中國良渚文化村」的主要子項目之一。

❻ 誰發現了良渚遺址誰命名了良渚文化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良渚鎮一帶發現並發掘了多處史前遺址。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稱。

遺址特點:

1、良渚遺址空間布局上以城址為核心,分等級墓地分布於城址東北約5公里的瑤山以及城址內的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卞家山等台地,城址北面2公里至西面11公里范圍內則分布著外圍水利系統。

2、城址是良渚古城遺址的核心,北、西、南三面被天目山余脈圍合。長命港、鍾家港等古河道逶迤穿過這片城址,與城址內外星羅棋布、縱橫交錯的河流湖泊,共同形成了山環水抱的選址特徵。

研究價值:

1、良渚遺址所反映出來的「良渚精神」,是中國文明傳統的部分之一,開創了曾經盛極一時的「良渚社會」。

2、良渚遺址可實證中華文明的發展特徵—多元一體,並真實、完整地保存,它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傑出代表性的東亞地區史前大型聚落遺址。

(6)良渚文化遺址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1、良渚文化以神人獸面紋為代表的紋飾和成組使用的固定形器、具有象形和表意功能的刻畫符號所反映的文化形態,對後來中國社會意識和思維的發展影響深遠。

2、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的原有認識,標志5000年前的良渚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

3、良渚文化規模農業和大型營建工程顯示當時社會剩餘勞動空前增多。社會財富的非平均分配導致社會分化日益加劇並成為普遍現象,使顯貴者階層、准國家制度形成,露出後來中國宗法政治之端倪。

參考資料

網路-良渚遺址

網路-良渚文化

❼ 良渚遺址是否能證實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的歷史

良渚遺址能證實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因良渚遺址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這個遺址也是中華文明的體現。良渚遺址最早發現於1936年,真實、完整地保存至今,可實證距今5000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史前社會稻作農業發展的高度成就,填補《世界遺產名錄》中東亞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的空缺。良渚文化以其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明顯分化的社會階層、凝聚力量的統一信仰、神王合一的權利體系,特別是出現了城市文明等現象分析,這一史前文化已具備了早期的國家形態。

❽ 良渚文化遺址的主要遺存是____________。

良渚遺址1936年後開始被慢慢發掘。良渚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內,總佔地面積3平方千米,始建於公元前3300年。

良渚文化的年代為距今5300-4300年,持續了將近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
良渚文化一共發現了136個遺址。良渚古城遺址,是長江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在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發現之前,是中國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譽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良渚古城是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的一個區域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

❾ 長江沿岸最大的良渚文化遺址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至4000,是一個以陶器為主也有較少玉器的新時期中晚期文化,良渚文化因為最開始被發現在良渚,於是被命名為良渚文化。該文化遺址是長江流域出現的最大的文化遺址,跨越浙江、江蘇、上海三省,出土了大批的玉器,包括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等,還有各種出土陶器也十分精美。

高城墩遺址作為長江沿岸最大的良渚文化遺址,不僅使人們發掘了大量的精美文物,也間接證明了良渚文化,不僅僅只有一個建築中心的特點,高城墩也成為中國現代發現的最重要文化遺址之一。

❿ 良渚文化遺址群的簡介

地理位置:新石器時代遺址群,位於中國東部浙江省的餘杭縣。年代: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發掘年代:1936年至今。簡介:良渚文化遺址群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群,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它范圍廣闊,內涵豐富,分布於以莫角山遺址為中心的50餘處。其中以反山墓葬群、瑤山祭壇和莫角山土築金字塔等幾處最為重要。遺址群中發現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禮器最具特色。這些遺跡、遺物的發現,顯示出良渚文化遺址群已成為證實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
意 義:良渚文化遺址群的發現對研究長江下游地區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