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上怎麼都是一些不懂樓市的人在分析樓市
呵呵,就像一些不懂股票的人天天在討論股市,如果真有本事早就自已悶聲發大財去了,
⑵ 中國房價分析
房地產是我國主要經濟支柱之一,關繫到民生和社會穩定問題,因此政府和民眾都特別關注。那麼中國未來的房價會怎樣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1.影響房價最重要的因素——人口
房價與人口結構,人口流動有關,我國從2012年開始,勞動人口年齡(15-59歲)當年就減少了345萬。新增外出農民工數量也首次出現了減少,導致房價普漲時代的結束。
據有關數據統計,2015年新增外出打工的人數只增加了60多萬,其中80%以上人口流向了地級以上城市,因此,中國正在經歷大城市化進程,而非城鎮化。
大城市的最大優勢:教育、醫療和文化娛樂比中小城市更豐盛優質,就業機會和薪資待遇也比中小城市高。
從人口老齡化上分析:未來房價並不樂觀,老齡化嚴重意味著將來房產需求回落。而我國人口眾多,不能像美國一樣通過移民來緩解老齡化問題。因此,人口流向和老齡化決定了中國未來樓市低迷。
2.貨幣膨脹是導致高房價的主要因素
有一篇文章寫到,2011年前房價上漲是人口導致的,而2011後,房價上漲則是貨幣導致的。比如:2012年開始,一線城市房價大幅度上漲,但上海人口增長幅度卻出現了負增長,因此,房價上漲和人口流動關系不大,而是M2和存款的增長,帶動了住房貸款的大幅增加。
3.居民收入結構對房價的影響不容忽視
我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可知,2014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為21.61萬億,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6.49萬億,加總之後為28.1萬億。此後,國家統計局又發布了「2014年住戶部門實物交易資金來源」,其中可支配總收入為39.11萬億,住戶部門可支配總收入超過居民部門可支配總收入11萬億。
由此可見兩種的差異非常大,意味著中國實際房價收入並沒有那麼高。此外,中國居民貧富差異大,財富居中在少數人手中,少數人擁有大量住房,讓一二線城市的房源緊張,導致住房供不應求,房價居高不下。
4.政策對當前房價的影響最明顯
房價除了和人口年齡、人口流向、 貨幣規模和流向有關之外,還和房產政策有關,據有關數據表明,政策變化對房價短期的影響是最明顯的。
而在2016年中央就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然後運用金融、財稅、立法等手段,加快建立符合國情、市場規律的基礎制度和長效機制。
⑶ 中國房價趨勢分析
首先房價的分析要從幾個方面,首先看全局,在2012年前全國整體的房價隱形降價以1、2線城市為主,但由於以購房客戶的支撐和地產商、政府的支撐,房價的降幅不會再超過百分之20。
3、4線城市受1、2線城市降價的影響,在銷售上會受到很大影響,老百姓更多的持觀望態度,不願意在要出現拐點前置業。但房價整體幅度不會有大面積降價的可能。畢竟利潤空間也就那麼多,何況地方政府還指著開發商上供養活自己呢。,,
⑷ 北京房價趨勢分析
北京整體房價的問題,未來是怎麼樣的趨勢?
長期來說,從16-17年暴漲以後,房地產市場進入了白銀時代,未來10-20年,房產進入平穩增長時期,在這段時間,房價保持穩定上漲10年,但是增幅較慢。
短期來說,2018年3月份後預計整體穩中有升。首先必須貫徹房住不炒的大政方針,故而房價是基本穩定的,二手房略有下降;同時因為北京房產市場的調控處於較高水平,進一步收緊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在政策在不出現大的調整的背景下,壓抑市場需求會得到部分釋放,使得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回升。
從一線業務角度做預測明顯感覺新房的成交在回暖,且主要集中在一些明星盤(指集中開盤,優惠較多大開發商的樓盤)。且許多限價地商品房也在相繼入市(總結有12個限價地商品房,分享在我的朋友圈您可以看下),這些限價地商品房也會在上半年5-6月份也將有很好的成交表現,並且在北京新房均價上做出均勻高價盤的作用,即成交均價穩中有降。8月份後進入金九銀十,剛需需求在限價地商品房上大部分得到去化,改善需求凸顯,高品質好位置的新房價格穩中有所攀升。
第二個是單價6萬後的上漲空間問題。
這個主要要看大的方針政策,特別是政府政策導向。
1、昌平科技園被管委會進一步升級為昌平科學園,15家央企之外會引進更多的辦公企業。
2、北京定位為「科技創新」中心,在習在任的任期內這個大宗旨會一直貫徹實行,而昌平未來科技城是重點凸顯科技創新的園區之一。(中關村科技園的發展主要依靠時代和企業自身的力量,昌平未來科技城則吸引了政府的大量資金和政策支持)。
3、目前園區進入了配套階段,處於快速發展時期,還有發展的空間,除了央企獨棟,各種商業、出行、居住配套都在建設中,全部成型仍需2-3年時間,這段時間的入手會比成形交房後更有意義。
4、按照目前房價增速,您可以保守估計3年漲幅在30%的情況下,均價從6萬上漲到7.8萬。因為基數較大,漲幅雖較低,但是總價差價高。
⑸ 如何寫房地產市場分析報告
智研數據研究中心網訊:
內容提要:建立全國統一的房地產市場運行預警預報制度,加強和完善宏觀監測體系。通過對全國房地產市場信息的及時歸集、整理和分析,就市場運行情況做出評價和預測,定期發布市場分析報告,合理引導市場,為政府宏觀決策做好參謀。
城市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對國民經濟的振興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要克服房地產經濟中存在的非理性行為,用科學發展觀引領房地產業的發展是我國房地產經濟發展的未來走向。
1、強化土地資源管理,通過土地資源供應量的調整,控制商品房價格的不合理上漲。要根據住房市場的需求,保持土地的合理供應量和各類用地的供應比例,實行土地出讓公開招投標制度,控制一些城市過高的地價。要堅決制止高檔住宅的盲目開發和大規模建設,防止出現新的積壓。對於發生在房地產領域違法犯紀行為要嚴厲懲處,嚴懲無正當理由閑置土地的「圈地人」以及房地產領域的違法活動。
2、強化政府經濟職能,市場將逐漸走向成熟化綜合當前房地產投資的增長速度及房市表現,從房市周期論的角度分析,我國房地產投資目前還處於繁榮期,整個房市還處在有利的上升階段,但從市場表現看,房市則處於不成熟到成熟前的調整期。在未來的幾年裡,市場理性將逐漸回歸。畢竟房地產開發是作為城市建設重要的參與者(有的是城市運營商),而房地產消費屬於長期使用的大宗物品,盲 目不得。
「不管好房、壞房,只要搶到就好」的現象將一去不復返。從當前城市居民的經濟實力和市民購買力分析,只要經濟形勢保持平穩增長和樓市不出現嚴重的供不應求 ,樓市就不會倒掉。近期,國家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加強了對房地產的調整,這種調整並不是指樓市崩潰,而是引導房地產業進入一個成熟理性的穩定發展期,將涌現越來越多的性價比優越的產品,市場將逐漸走向成熟化。
3.建立全國統一的房地產市場運行預警預報制度,加強和完善宏觀監測體系。通過對全國房地產市場信息的及時歸集、整理和分析,就市場運行情況做出評價和預測,定期發布市場分析報告,合理引導市場,為政府宏觀決策做好參謀。詳情訪問 智研數據研究中心
⑹ 如何預測中國的樓市趨勢
從六個維度看未來的房價
1.影響房價最重要的因素——人口
大城市的最大優勢:教育、醫療和文化娛樂等資源比中小城市優質且豐富,就業機會和薪酬待遇也優於中小城市。當中國成為中高等收入國家之後,恩格爾系數下降,服務消費比重不斷上升,這就是人口不斷流向大城市的原因所在,這也是中國不同類別城市房價自2012年開始出現分化的原因。
從人口老齡化上分析:我國未來的房價不容樂觀,老齡化意味著房產需求長期回落,也就是說,每過一年,離房產的熊市就近一年。我國人口基數龐大,不像美國可通過移民來緩解老齡化問題。因此,人口流向和老齡化決定了今後中國這一輪房地產上 升周期中,不再有普漲行情,只存在與大城市化相關的結構性行情,但趨勢並不樂觀。
2.貨幣膨脹是導致高房價的主要因素
貨幣膨脹是資產荒的主因,因此,我國不僅房價整體水平高,其他資產價格也普遍偏高,如:股價、古玩和藝術品價格等。盡管倡導經濟脫虛向實,但鑒於穩增長的目標依然未變,故貨幣增速不會大幅下行,估計今後三、五年M2增速仍會維持在10%左右。這就意味著資產價格偏高現象還會持續下去。
3.居民收入結構對房價的影響不容忽視
居民收入結構的改善需經歷較長的一段時間,若不通過經濟危機事件等意外 ,貧富差距的縮小很難實現,意味著持續了那麼多年的高房價、高股價等資產荒現象仍難以在今後幾年內就消失。
4.產業結構變化致各地房價分化
總體來看,2015年的房價上漲,是結構性的房產牛市,除了長三角和珠三角房價漲幅較大外,其他兩個區是京津冀與中部的武漢、鄭州、長沙等城市集群。
5.外部因素對國內房價構成負面影響
由於貨幣的超發,導致資產荒,又使得國內資產估值水平偏高,於是國內的企業、機構投資者和居民通過各種途徑增加海外投資的規模。2015年中國成為規模僅次於美國的境外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這其實也是貨幣超發後外溢的表現。
總體分析,貶值對房價不利,升值對房價有利,人民幣目前已從升值期轉為貶值期。
6.政策對當前房價的影響最明顯
決定房價的主因是人口,其中就包括:人口年齡結構與人口流向,其次是貨幣規模和流向,但變數中短期內相對穩定,不會成為房價波動的觸發因素。數據表明:政策變化對房價短期的影響最明顯。
既然房產政策對短期房價的影響很大,因此,對2017年政策的研究非常重要。2016年末中央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財稅、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意味著還會有更多的房產政策要出台,包括:房產稅等立法手段。
在抑制房價上漲的方式上,要落實當地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概況下來,就三句話,一是地方政府要承擔房價上漲的主體責任,二是二線熱門城市要增加土地供應,三是超大城市要疏散人口,帶動周邊小城市發展。
⑺ 樓盤分析是什麼啊包括哪些方面
從基本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來講,有容積率,綠地率,建築密度,佔地面積,建築面積等;
從生活配套上講,有教育配套、市政配套、交通等;
從營銷方面講,有價格、客戶群、營銷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