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江浙人把小籠包稱為「小籠饅頭」
⑵ 你知道小籠饅頭蒸多久可以吃
或許南方人比較喜歡吃米飯,而北方人比較喜歡吃麵食,在麵食中,除了面條,油條之外,有一種麵食在人們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那就是饅頭,其實饅頭也分很多種,有一種饅頭叫小籠饅頭,或許很多人都知道小籠包,對小樓饅頭不太熟悉,那麼,你知道小籠饅頭蒸多久可以吃?關於這個話題,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吧!
關於“你知道小籠饅頭蒸多久可以吃?”這個話題,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各位有何想法?歡迎到評論區積極留言。
⑶ 小籠饅頭像什麼
小籠包是上海,常州,無錫,江西,杭州,南京,蕪湖等江南地區著名的小吃,起源自上海南翔。傳說由北宋時期著名的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演變而來,由北宋皇室帶入江南。常州小籠包味鮮,無錫小籠包味甜。
製作方法
方法一
材料 1.瘦肉(四兩)、肥肉(一兩)、麵粉(九兩)、滾水(半杯)、椰菜或紹菜葉(數片) 2.調味料:鹽、酒(各半茶匙)、生抽、生粉(各兩茶匙)、姜茸(一茶匙)、清水(四湯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許) 3.沾汁料:姜絲(半湯匙)、食醋(兩湯匙)。 做法 1.瘦肉及肥肉一同剁爛,加入調味料攪至起膠狀,分別做成小肉丸。 2.麵粉篩勻放入大碗中,慢慢加入滾水,迅速拌勻成軟粉團,以少許麵粉爽手,
製作所需材料(11張)將粉團搓成長條形,再分切小圓粒,碾成薄圓形粉皮,放入肉丸做成小籠包形狀。 3.放入籠屜隔水蒸七至八分鍾,拌勻。沾汁一同上桌,趁熱進食。 注意事項 1.正宗的小籠皮要用專門的擀麵杖,家裡一般用普通的擀麵杖,可以把外邊壓出褶皺,像荷葉裙邊的樣子就可以了; 2.包小籠的時候,不用收口,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小籠邊,輕輕收一下就可以; (蒸之前一定要在小籠表面噴水,因為擀小籠皮的時候,要加許多麵粉,才能壓出荷葉裙邊,如果不噴水,蒸好的小籠皮會很乾)
方法二
無錫小籠饅頭以皮薄汁多而譽滿滬、寧、杭一帶。食時要咬開外皮一小口吮吸鹵汁。此點不僅可以在筵席上食用,也可以作為饋贈親朋好友之佳品。每逢喜慶節日,小籠饅頭似乎是家家不可缺少的食品。 教您小籠饅頭怎麼做,如何做小籠饅頭才好吃: 1.盆內加麵粉325克,用80℃的熱水140克(夏季用溫水)和成雪花面,倒入撕碎的酵面、食鹼水,揉至光滑軟韌為緊酵面。 2.豬腿肉絞碎放入盆內,加醬油、精鹽拌勻,皮凍絞碎摻入肉中,加綿白糖、味精、蔥薑末拌和成餡料。 3.面團搓成長條,摘成大小相等的面劑40個,逐個按扁,用擀麵杖擀成邊薄中間厚的圓皮(直徑約5厘米),包入餡料25克,捏成有15-20個褶紋的饅頭生坯。 4.取小格蒸籠,放入10個生坯,上旺火沸水鍋蒸約5分鍾即可。食時備玫瑰香醋和嫩姜絲蘸食。
製作要領
1.面團要用嫩酵面; 2.餡料調時要加入皮凍。
⑷ 蟹粉小籠饅頭是哪裡的特產
無錫小籠包,當地人又稱小籠饅頭,以皮薄鹵多而譽遍滬、寧、杭一帶,是江蘇無錫地方傳統名點,已有百年歷史。它選用上等麵粉製作、選料精細、小籠蒸煮,南方口味。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鹵,味鮮不油膩等特色。饅頭緊酵皮薄(注傳統無錫小籠饅頭做法中,饅頭皮不發酵,因此蒸熟後皮薄而不破,很有嚼勁)、餡多鹵足、鮮嫩味香,秋冬時,餡心中加入熬熟的蟹黃油,即為著名的「蟹粉小籠」,食時鮮美可口。
⑸ 白饅頭和小籠包,你想吃哪個
這個要看個人情況和早餐搭配。吃小籠包一般配豆漿就好了。而白饅頭一般稀飯,再搭配點配菜,像冷盤之類的就很好了。小籠包有肉,白饅頭有配菜,要我喜歡,如果只是早餐,兩個換著來都好。如果暗指人,小籠包代表有錢,二白饅頭則是平淡生活
⑹ 湯包和小籠饅頭的區別在哪裡
湯包和小籠的相同點:都有湯汁,都是死面做的,皮薄。
小籠包,顧名思義,是放在小蒸籠里蒸的,分2種:1.有湯汁的,加入了皮凍,叫小籠湯包。皮又薄又筋道,半透明,做法是麵粉不發酵。2.沒有湯汁的,就是一般的小肉包。皮沒有上面一種薄,要發酵麵粉做。
灌湯包,顧名思義,就是包子裡面有湯汁的,即加入了皮凍,分2種:1.大湯包。2.小湯包 就是大小不同而已。
總的來說,大湯包比小籠包稍大,而且更注重湯的味道,有些灌湯包還做成用吸管來吸裡面的湯汁,餡味和皮味可能要稍好一些。
灌湯包和小籠包的區別
1、湯包的皺褶在下,小籠在上;
2、湯包的皮更薄,是擀出來的,而傳統的南翔小籠皮的做法是用手按薄的,然後在包的的時候經過拉扯使得的皮變更薄。當然現在很多小籠的皮也是擀出來的,豫園的南翔饅頭店據說一樓的是用傳統做法,樓上的是擀出來的。個人更喜歡傳統做法,有微妙的區別。
3、餡料:
經典口味當然是豬肉的,無論是湯包還是小籠。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實上海本地的肉餡都是白湯(肉餡里不放醬油,熟了呈現白色或淡粉色),上海的肉包餃子餡等等都是如此,且姜味道不大,基本吃不太出來。
而湯包,個人吃過的湯包如南京灌湯包、老盛昌等,肉餡都是紅湯(肉餡里放醬油,呈現紅色或是醬油色),且姜味道較大,包括現在大部分肉包都是紅湯。(東北的同事自己調的餃子餡也是這種)
4、口味:
南翔小籠就是咸鮮味,沒有甜味。(當然現在也改良過,沒有那麼油膩,以前的比較油膩,不能多吃,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了吧)
湯包我吃過的大部分都是帶有甜味,現在吃慣了還好。
⑺ 江陰最好吃的小籠饅頭在哪裡
5樓的和我同好啊。 懷念大耳朵的口感。以前經常去榮巷的大耳朵吃,後來關了,就跑到河列口那的大耳朵吃。現在回江陰了,幾年沒吃到了,懷念個
麻煩採納,謝謝!
⑻ 小籠饅頭的做法
製作要領:
1.面團要用嫩酵面;
2.餡料調時要加入肉皮凍。
注意事項
1.正宗的小籠包皮要用專門的擀麵杖,家裡一般用普通的擀麵杖,可以把外邊壓出褶皺,像荷葉裙邊的樣子就可以了。
2.包小籠包的時候,不用收口,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小籠包邊,輕輕收一下就可以。
3.蒸之前一定要在小籠包包表面噴水,因為擀小籠包皮的時候,要加許多麵粉,才能壓出荷葉裙邊,如果不噴水,蒸好的小籠包皮會很乾。
材料:
1.瘦肉(四兩),肥肉(一兩),麵粉(九兩),滾水(半杯),椰菜或紹菜葉(數片)。
2.調味料:鹽、酒(各半茶匙),生抽、生粉(各兩茶匙),姜茸(一茶匙),清水(四湯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許)。
3.沾汁料:姜絲(半湯匙),食醋(兩湯匙)。
步驟:
1.瘦肉及肥肉一同剁爛,加入調味料攪至起膠狀,分別做成小肉丸;
2.麵粉篩勻放入大碗中,慢慢加入滾水,迅速拌勻成軟粉團,以少許麵粉爽手;將粉團搓成長條形,再分切小圓粒,碾成薄圓形粉皮,放入肉丸做成小籠包包包形狀。
3.放入籠屜隔水蒸七至八分鍾,拌勻沾汁一同上桌,趁熱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