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邵雍讀什麼
邵雍讀什麼
邵雍讀音如下:
邵雍 shào yōng
② 跪求《邵雍傳》翻譯!!!!
邵雍、字堯夫、祖先是范陽人。
邵雍年少的時侯,自稱有雄才大志的人,慷慨激揚的要求取功名。凡是書籍他都要去認真的去讀。開始為學就是艱苦而勤奮的。嚴冬不生爐子,酷夏不打扇子,幾年夜裡不上床睡覺。在苦讀中他嘆息道:「 過去的古人們,為求學尚好訪友拜師的,而我卻沒有去過四方。」所以,他就越過黃河、汾河、徒涉江淮、漢江平原。考察了齊、魯、宋、鄭遺址,用了好長時間。然後幡然歸來感嘆的說道:「道理就在這里了!」從此再沒有出去跑過。
當時李挺之為共城縣令,聽說邵雍好學,曾經親自造訪他的家。問邵雍說:「孩子,你知道萬物中的道理和性質、性命的學說嗎?」邵雍回答道:「如果我有幸的話,願意接受先生的傳授教育。」邵雍就這樣拜李挺之為師,學習了《河圖》、《洛書》,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圖像。
邵雍初到洛陽的時候,非常貧寒,所居住的房屋四面用草刪子掛著擋風避雨。邵雍打柴為生,燒火做飯贍養自己侍奉自己的父母。雖然總是很窮苦,什麼也沒有,但他很安然自得其樂的樣子是周圍的人所不能理解。到了他母親去世的時候,他按照禮數安葬了母親。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賢人退居洛中,敬重邵雍的儒雅高深的學問,為了能經常一起交遊,就集資為邵雍置辦了接近都市的宅院。邵雍依據時節耕種收獲,衣食自足。
春秋農閑時節,常出入城鄉游歷、風雨天常不出門,出去就乘著小車,隨意所行。當官的人家聽到他那獨特熟悉的車音,爭相歡迎等候,連小孩子和老夫人和那些僕人、衙役們都會高興的說「我家先生來到了。」不再直呼他姓名的。
司馬光像對待兄弟一樣對待邵雍。他們二人的純正品行為四周鄉里所仰慕。父親訓斥兒子,哥哥教育弟弟都會說:「你要是不好恐怕司馬端明、邵雍先生知道的。」官員、讀書的人到洛陽,有的不去官府,必到邵雍處拜望。邵雍與人交談,喜歡說人家的長處而不談人家的缺陷。有向他問教的他總盡力的解答,從不用教訓的口氣說話。待人不分貴賤和年紀大小,一樣誠懇的接待。所以,賢良的人喜歡他的德行,不賢良的人也佩服他的感化力。一時間洛陽人才特盛行,忠厚之風傳遍天下。
熙寧年間推行新法,官吏都無法推行,有的辭官而去。邵雍先生的門生、老朋友居住在州縣的,都留下書信來拜訪邵雍,邵雍說:「現在正是賢人應該盡力的時候,新法固然嚴厲,然而你們執行的時候能放寬一點,那麼百姓就得到一點好處。辭官有什麼好處呢?」
嘉佑年間皇帝下詔書尋找隱士,留守王拱辰推薦邵雍應詔。封他做監主簿,又推舉隱士,做潁州團練推官,邵雍再三推辭不得已而接受官職,可是他又稱身體有病不去上任。熙寧十年,邵雍去世,享年六十七歲,
③ 邵雍怎麼讀
讀作shào yōng。
邵雍,字堯夫,謚康節,是北宋著名的理學家、數學家、道士、詩人,生於林縣上桿庄,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
天聖四年(1026年),邵雍十六歲,隨父徙衛州共城,居城西北蘇門山,刻苦為學。出遊河、汾、淮、漢,少有志,喜刻苦讀書並游歷天下,並悟到「道在是矣」,而後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並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宋史》評價:雍高明英邁,迥出千古,而坦夷渾厚,不見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與交久,益尊信之。河南程顥初侍其父識雍,論議終日,退而嘆曰:「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
④ 邵雍怎麼讀
shao(第四聲)yong(第一聲)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北宋哲學家。字堯夫,謚康節,先為范陽人,後隨父遷共城(今河南輝縣)。隱居蘇門山百源之上,後人稱他為百源先生。屢授官不赴。後居洛陽,與司馬光等人從游甚密。根據《易經》關於八卦形成的解釋,摻雜道教思想,虛構一宇宙構造圖式和學說體系,成為他的象數之學也叫先天學。傳說他的卜術很准。
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陽,以教授生徒為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五代節度使安審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間,為雍新居,名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寧初,曾兩度被薦舉,均稱疾不赴。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退居洛陽時,恆相從游。熙寧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賜謚康節。有《伊川擊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邵雍詩,以張蓉鏡、邵淵耀跋明初刻《伊川擊壤集》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縣宋墓出土之《邵堯夫先生詩全集》九卷(簡稱宋本)、蔡弼重編《重刊邵堯夫擊壤集》六卷(簡稱蔡本),及元刻本(簡稱元本)、明隆慶元年黃吉甫刻本(簡稱黃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底本編末之集外詩與新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第二十一卷。
⑤ "邵雍"怎麼念
shao(第四聲)yong(第一聲)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北宋哲學家。字堯夫,謚康節,先為范陽人,後隨父遷共城(今河南輝縣)。隱居蘇門山百源之上,後人稱他為百源先生。屢授官不赴。後居洛陽,與司馬光等人從游甚密。根據《易經》關於八卦形成的解釋,摻雜道教思想,虛構一宇宙構造圖式和學說體系,成為他的象數之學也叫先天學。傳說他的卜術很准。
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陽,以教授生徒為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五代節度使安審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間,為雍新居,名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寧初,曾兩度被薦舉,均稱疾不赴。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退居洛陽時,恆相從游。熙寧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賜謚康節。有《伊川擊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邵雍詩,以張蓉鏡、邵淵耀跋明初刻《伊川擊壤集》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縣宋墓出土之《邵堯夫先生詩全集》九卷(簡稱宋本)、蔡弼重編《重刊邵堯夫擊壤集》六卷(簡稱蔡本),及元刻本(簡稱元本)、明隆慶元年黃吉甫刻本(簡稱黃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底本編末之集外詩與新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第二十一卷。
⑥ 邵雍讀音是什麼
邵雍
(北宋哲學家)
編輯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詩人,生於林縣上桿庄(今河南林州市劉家街村邵康村,一說生於范陽,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讀書並游歷天下,並悟到「道在是矣」,而後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並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天聖四年(1026年),邵雍16歲,隨其父到共城蘇門山,卜居於此地。[1]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歲,游歷河南,因將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內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為河南(今河南洛陽)人。[2]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陽,以教授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自號安樂先生。出遊時必坐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宋仁宗嘉祐與宋神宗熙寧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熙寧十年(1077年)病卒,終年六十七歲。宋哲宗元祐中賜謚康節。[3]
⑦ 邵雍和邵康節是什麼關系
邵雍就是邵康節。宋哲宗元祐中賜邵雍謚「康節」。
邵雍(1011年12月25日—1077年7月27日),字堯夫,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道士、詩人,生於林縣上桿庄,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
邵雍患病垂危期間,司馬光、張載、程顥、程頤這些知名人士早晚在他跟前守候照料,將死去時,大家在外廳共同商議他的喪葬事宜,邵雍都可以聽到那些商議的話語,就召喚他兒子邵伯溫到跟前交代說:「諸君欲葬我近城的地方,應當從於先祖的墳地,一切從簡。」
熙寧十年(1077年)七月五日,邵雍去世,終年六十七歲,宋神宗追贈他秘書省著作郎。元祐時又賜予他謚號康節。
(7)邵雍怎麼讀擴展閱讀:
邵雍是兩宋理學奠基人之一,在理學的創立階段,邵雍和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宋史·道學一》的排列次序為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朱熹也把邵雍同周、張、二程和司馬光並稱為道學的「六先生」。
邵雍的哲學思想受到《列子》、《莊子》的影響,在吸收道家易與漢代《易》學思想成分的基礎上,形成了對《周易》的獨到理解,其所作《皇極經世書》的基本精神是質諸天道而本於人事。
邵雍編制宇宙年譜的目的在於經世,其對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歷代儒家,對於宋代理學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⑧ 邵雍是什麼人
邵雍(1011年~1077年),北宋哲學家、易學家,有內聖外王之譽。字堯夫,謚號康節,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後人稱百源先生。少有志,讀書蘇門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寧中,先後被召授官,皆不赴。創「先天學」,以為萬物皆由「太極」演化而成。著有《觀物篇》、《先天圖》、《伊川擊壤集》和《皇極經世》等。
⑨ 邵字怎麼讀
一、邵字只有一個讀音,拼音是shào,是第四聲。
二、基本字義
邵shào
1、古地名,在今中國山西省垣曲縣。
2、姓。
三、邵字的結構是左右結構,偏旁部首是阝,總筆畫是7畫。
四、邵字的筆順是橫折鉤、撇、豎、橫折、橫、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
(9)邵雍怎麼讀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解析
1、深邵
[shēn shào]
高深。邵,「邵」的訛字。
2、懿邵
[yì shào]
美好;高尚。邵,通「劭」。
3、邵父
[shào fù]
對秦人邵平的尊稱。
4、邵平店
[shào píng diàn]
位於西安市灞橋區東部,因秦東陵侯邵平在此居住,所以取名邵平店。
5、年高德邵
[nián gāo dé shào]
邵:美好。年紀大,品德好。
⑩ 為什麼作者一說邵康,一說邵雍
宋,邵康節 梅花詩的出處 北宋的一代鴻儒邵雍的《梅花詩》 《梅花詩》又名《邵雍讖語》、《梅花易數之梅花詩》,是北宋時期易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