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川貝母的副作用
中葯最早的經典《神農本草經》把貝母列為中品葯,但是所列的功效中並無止咳這一條,而是「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痹,乳難,金創,風痙」。魏晉陶弘景輯的《名醫別錄》又給貝母加入了許多功效,其中才包括「咳嗽」。
按中醫的說法,咳嗽是因為肺有熱而生痰,而貝母味苦性寒,能泄熱;貝母在秋天採取,味辛,色白,五行中秋、辛、白都屬金,肺也屬金,而且貝母的形狀也像肺,凡此種種,就註定了貝母是潤肺化痰的良葯了。實際上川貝母是否真的能止咳是很可疑的,在這方面並沒有可信的證據。反而有些研究表明它有不容忽視的副作用。川貝母的生物鹼可使實驗動物的血壓下降,並伴有短暫的呼吸抑制,以及血糖升高。臨床上有因服用貝母出現心率緩慢、心音弱等心肌中毒現象和心源性腦缺氧綜合征,大劑量服用貝母能引起全身出血、血壓下降、急性腎功能衰竭。
❷ 浙貝母它可以治什麼病
浙貝母是非常常見的中草葯,可以治療乳腺結節以及風熱咳嗽和瘡瘍腫毒等病狀。浙貝母是百合科貝母屬的植物,而且平常可以拿來入葯,同時還可以泡水喝。在清熱解毒的同時對身體的調理也有很好的作用以及功效,現代人高發的病症是慢性胃炎以及胃潰瘍,而將浙貝母以及珍珠粉等中草葯放在一起煎制服用的話,不僅能夠達到治療的效果,同時也可以緩解胃炎。
而且如果溫度達到了25℃以上的話,那麼就會抑制生長。平均的溫度達到6~7℃的時候,浙貝母就會出苗。而生長發育的溫度范圍,大概在4~30℃,在此期間生長的速度也會因為溫度而逐步升高並且生長變快。所以也可以看到浙貝母不僅有一定的葯效,對於生長的環境與溫度還是有一定的要求。
❸ 浙貝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麼
功效:清熱化痰;開郁散結。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作用:
1、用於風熱、燥熱或痰熱咳嗽。本品功似川貝母而偏於苦泄。治風熱咳嗽,常配伍桑葉,前胡等。治痰熱咳嗽,常配伍瓜蔞、知母等。
2、用於瘰癧,癭瘤,瘡癰腫毒,肺癰等。本品能苦泄清熱毒,開郁散結,治瘰癧痰核,陪玄參、牡蠣等,如消瘰丸。治癭瘤,配伍海藻、昆布。治瘡癰,配伍連翹、蒲公英等。治肺癰,配伍魚腥草,蘆根等。
(3)浙貝母的禁忌和副作用擴展閱讀
浙貝喜溫和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根的生長要求氣溫在7-25℃,25℃以上根生長受抑制。平均地溫達6-7℃時出苗,地上部生長發育溫度范圍為4-30℃,在此范圍內,生長速度隨溫度升高,生長加快。
開花適溫為22℃左右,-3℃時植株受凍,30℃以上植株頂部出現枯黃。鱗莖在地溫10-25℃時能正常膨大,-6℃時將受凍,25℃以上時出現休眠。
浙貝鱗莖和種子均有休眠作用。鱗莖經從地上部枯萎開始進入休眠,經自然越夏到9月即可解除休眠。種子則經5-10℃2個月左右或經自然越冬也可解除休眠。因此生產上多採用秋播。種子發芽率在70%-80%。
❹ 川貝有副作用嗎
川貝母主產於川藏地區,性苦、甘寒,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的功效,臨床常用於肺熱、肺燥、陰虛咳嗽及肺癰(類似肺膿瘍、大葉性肺炎)、肺癌等。
川貝母的副作用是有的,除了潤肺散結,止嗽化痰。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結的功效外,川貝母性味苦、甘,微寒。脾胃虛寒及濕痰者應忌用。如胃部屬虛寒服川貝母會引起腹脹,胃呆少納等症狀。
有些研究表明它有不容忽視的副作用。川貝母的生物鹼可使實驗動物的血壓下降,並伴有短暫的呼吸抑制,以及血糖升高。臨床上有因服用貝母出現心率緩慢、心音弱等心肌中毒現象和心源性腦缺氧綜合征,大劑量服用貝母能引起全身出血、血壓下降、急性腎功能衰竭。
因川貝母性苦寒,凡見咳泡沫白痰者不宜自行單味用,須由專業醫師配入復方使用,才能確保療效、避免副作用。
❺ 浙貝母的作用有哪些
苗二堂 浙貝母會員價:¥32.00 浙貝母是一種常見的中葯材,味苦,性寒 。歸肺、心經。有著很多的葯理作用和廣泛的臨床用途,功效化痰止咳、清熱散結。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貝母的地下鱗莖。那麼,? 浙貝母的名字有很多說法:因主產於浙江而得名,故簡稱浙貝。因其原產於浙江象山,故又稱為象貝母,簡稱象貝。因其外形較川貝大,故又稱為大貝母,簡稱大貝。在江蘇、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出產。 關於浙貝母的功效作用,古書多有記載:""象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氣,故能除熱,能泄降,又能散結。今人乃以通治風熱、溫熱、時氣熱邪,則寒能勝熱,辛能散邪也。主郁氣痰核等證,則辛散苦泄,開結散郁也。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餘義。至於治疸、治瘍、清喉咽,主吐衄、療痰嗽、通二便,種種功力,無非清熱泄降四字,足以賅之,要之皆象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貝,淡泊異常,斷不足以語此。" 蓋之為浙貝母味苦,性寒 。歸肺、心經。功效化痰止咳、清熱散結。主治熱痰咳嗽、外感咳嗽、陰虛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黃稠、肺癰、乳癰、癰瘡腫毒、瘰癧等症。現代葯理實驗證明,貝母有鎮咳、降壓、升高血糖等作用。浙貝母最常用的方法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❻ 浙貝母功效及作用
浙貝母的功效及作用有:
1、浙貝母鹼和去氫浙貝母鹼4mg/kg灌胃,對小鼠氨氣引咳有抑製作用,4mg/kg皮下注射對電刺激麻醉貓喉上神經引咳也有鎮咳作用。
2、貝母生物鹼具有阿托品樣作用,對兔子和貓離體肺灌流表明,低濃度的阿托品樣可使支氣管鬆弛,高濃度則對支氣管有輕微收縮作用。
(6)浙貝母的禁忌和副作用擴展閱讀:
浙貝母是浙八味中葯材之一,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具有清熱祛痰解毒的功效,在我國以及東南亞地區有著良好的口碑。
海曙區章水鎮、鄞江鎮、龍觀鄉是浙貝母的主要種植地。2005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發《原產地標記注冊證》,認定章水鎮樟村為浙貝母原產地。章水鎮也被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浙貝之鄉。
和其他傳統中葯材一樣,浙貝母也面臨著如何拉長產業鏈、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進一步打響品牌的問題。
浙貝母有記載的種植歷史超過了400年,目前海曙的浙貝母種植面積在1萬畝左右。今年年初,章水鎮浙貝母種植示範基地還成功入選浙江省道地優質中葯材示範基地。
「好山好水孕育了優質浙貝母。」海曙區浙貝母生產協會會長邵將煒介紹,章水區域的農田土壤呈現顆粒狀,易松易滲水,正是貝母生長的溫床。
而這里優質的水源、潔凈的空氣,也是貝母生長不可多得的先天條件。「2018年全國浙貝產量約3500噸,海曙產量約佔三分之一。」
但是,作為傳統種植業,浙貝母也面臨著發展的困境。「去年寧波浙貝母產值約1億元,只有最高年份時的一半。」邵將煒說,近年來,浙貝母遭遇了市場波動、種源退化、禁止無硫化加工後延長保存期難等諸多問題。
❼ 很多人不認識土貝母,它的作用和功效是什麼
說起生活中常用的中葯貝母,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川貝母和浙貝母,這兩種貝母都是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功效的葯物,它們都屬於百合科,與貝母同名的還有一種叫做土貝母,土貝母是來源於葫蘆科的乾燥莖塊,在功效和治療方面,它與經常用到的貝母有很大的不同。在民間,有一些人為了清熱解毒,會直接用土貝母來泡水喝,其實這樣的做法是很合理錯誤的。土貝母雖然功效很好,但需要按照醫囑使用,否則它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主要是因為土貝母中的部分成分會殺滅男性的精子,影響男男性的生殖生育能力,所以一定要多加註意,不要擅自服用或過量服用。
❽ 浙貝母有什麼功效
浙貝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球形或扁形,白色,上下微凹入,常由兩、三枚肥厚的鱗片對合而成,直徑2~6厘米;一般一個鱗莖有兩個心芽;鱗片和心芽著生在鱗莖盤上。那麼,浙貝母的作用與功效是什麼?
以下是浙貝母的作用與功效是:清熱化痰;降氣止咳;散結消腫。
主治風熱或痰熱咳嗽;肺癰吐膿;瘰癧癭瘤;瘡癰腫毒。治風熱咳嗽,肺癰喉痹,瘰癧,瘡瘍腫毒。
1、《本草正》:大治肺癰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郁結,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明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痹,瘰癧,乳癰發背,一切癰瘍腫毒,濕熱惡瘡,痔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較之川貝母,清降之功,不啻數倍。
2、《本草從新》:去時感風痰。
3、《綱目拾遺》:解毒利痰,開宣肺氣,凡肺家夾風火有痰者宜此。
4、《山東中草葯手冊》: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癰毒腫痛。
❾ 浙貝母的功效與作用
浙貝母的功效與作用的清熱化痰、散結解毒。
浙貝母鱗莖和種子均有休眠作用。鱗莖經從地上部枯萎開始進入休眠,經自然越夏到9月即可解除休眠。
種子則經5~10℃2個月左右或經自然越冬也可解除休眠。因此生產上多採用秋播。種子發芽率一般在70%~80%。
(9)浙貝母的禁忌和副作用擴展閱讀:
浙貝母種子田的栽培,株行距大小主要是根據種鱗莖的大小而決定。種子田要深栽一些,栽淺了,鱗莖抱合不緊,易傷芽,10~15厘米深,種子大深一些,種子小淺一些。
商品用栽要淺一些,否則鱗莖長不大。株距按12厘米把種子均勻排在溝內,芽向上,栽到邊上種要深一些,以免雨水沖刷露出來,栽一行蓋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