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礦業的中國
能源礦產是我國礦產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石油、天然氣在世界和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分別為93%和95%左右。由於礦物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佔有主導地位,因而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能源礦產資源種類齊全、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已知探明會計師的能源礦產有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岩、鈾、釷、地勢等8種。中國煤炭資源相當豐富,據地質工作者對煤炭資源進行遠景調查結果,在距地表以下2000米深以內的地殼表層范圍內,預測煤炭資源遠景總量達50592億噸。到1996年底止,探明儲量的礦區5345處保有儲量總量10025億噸。我國保有儲量總量中的精查儲量2299億噸,與世界探明可采儲量相比,中國煤炭儲量位於獨聯體、美國之後,據世界第三位。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是現代工業文明的基礎,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重要能源之一。20世紀石油工業的迅速發展與國家戰略、全球政治、經濟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世界經濟、國家關系和人們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是石油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分布比較廣泛,在32個油區探明地質儲量有181.4億噸。據美國《Oil &Gas》1997年報道,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1390億噸,中國1997年公布的剩餘探明可采儲量22.41億噸,居世界第11位。全國共有盆地319個,據對其中145個盆地估算,資源量達930億噸;其中,以證實有油田存在的有24個盆地,擁有資源量758.9億噸,占總資源量的84.48%;已發現有油氣的盆地有42個,擁有資源量75.66億噸,占總資源量的7.39%。
天然氣(包括沼氣)是重要能源礦產資源之一,也是國內外很有發展前景的一種清潔能源。中國天然氣資源相當廣泛,在石油盆地和煤盆地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產出。資源量也比較豐富,專家預測我國天然氣資源量約有70萬億立方米(煤層氣約佔一半)。截止1996年底,我國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0.7060萬億立方米,世界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143.95萬億立方米,中國約居世界第21位。
中國是鈾礦資源不甚豐富的一個國家。據我國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陸續提供的一批鈾礦田的儲量推算,我國鈾礦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0位之後,不能適應發展核電的長遠需要。地熱資源是指能夠為人類經濟地開發利用的地球內部的熱資源,也是一種清潔能源。中國地熱資源頒分布較廣,資源也較豐富。 中國是世界上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礦業的發展,為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中華文明的延續與發揚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來的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礦業為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提供了需要的礦產資源
五千年來,炎黃子孫得以在中華大地上生存發展與繁衍生息,中華文化得以傳承與發揚光大,與中國礦業的貢獻是分不開的。我們的祖先在生存發展過程中需要礦產資源,無論是史前時期還是其他任何歷史時期都是如此。在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利用石頭作為器具用來獲取食物和與自然作斗爭的工具。在陶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以及之後的兩千多年中,制陶用黏土類礦產,鐵、銅等金屬礦產,煤、石油等能源礦產,以及鹽礦等多種多樣的非金屬礦產則更是人們賴以生存與發展不可缺少的物質資源。也正因通過礦業的開發和礦業的發展,促使石器時代過渡到銅器時代、鐵器時代,以至今天的現代社會,並促進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礦業促進了現代中國能源原材料工業大發展
礦產資源是工業的糧食和血液。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時,進行過地質調查的礦產僅有20多種,探明有儲量的礦產僅有2種。到2007 年底,全國已發現礦產171種,探明有儲量的礦產達159種,其中:能源礦產11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91種,水氣礦產3種。
新中國成立前,作過不同程度地質工作的礦產地約數百處。今天,經不同程度勘查工作的礦產地已有2萬多處。探明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約佔全球探明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總值的12%,居美國和獨聯體國家之後,為世界第三位。
由於地質勘查獲得豐碩的地質成果,為礦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充裕的礦物原料基地。1949年舊中國遺留下來的礦山僅百多處,到2007年已有各類礦山124930處,其中:大型礦山4014處,中型礦山5756處,小型礦山和小礦分別有59446處和55714處。新中國成立前僅對十餘種礦產進行開發,2007年進行開發利用的礦產種類(含亞礦種)已約有185種,年採掘礦石量達60多億噸。
60年來,我國相繼建立了克拉瑪依、大慶、勝利、大港、遼河、塔里木等大型石油基地,大同、平頂山、陽泉、兗州、淮南、神府等大型煤炭基地,鞍山、攀枝花、冀東等大型鋼鐵基地,白銀、金川、銅陵、德興、大廠等大型有色金屬基地,昆陽、荊襄、雲浮等大型化工基地,江西萬年等的大型水泥石灰石基地,由此形成了我國能源與原材料的強大供應系統。目前我國已成為體系完整、礦種齊全、礦產資源量和礦產品產量均位居世界前列的礦業大國。
由於礦業的大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原材料工業的大發展,使我國躍入世界能源、原材料生產大國的行列。1949年我國產鋼僅15萬噸,有色金屬1.3萬噸,化肥0.6萬噸,硫酸4萬噸,水泥66萬噸,平板玻璃91萬重量箱。而2008年產煤27.93億噸,原油1.89億噸,鋼5.84億噸,10種有色金屬2519萬噸,化肥6012.7萬噸,硫酸5132.7萬噸,水泥14.00億噸,平板玻璃5518.5萬重量箱,鹽5953萬噸(表1)。 中國礦業加速了中國城市化進程
中國礦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化是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是社會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20世紀初世界城市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13%,2050年預計將達到70%左右。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仍在加速,1980年的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19.4%,1996年佔29.4%,2006年佔41.3%(世界城市人均為49.2%),2007年城鎮人口已達5.77億人,占總人口的43.9%。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礦業城市的興起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於一大批大型礦產地的發現和勘探開發的成功,在我國那些原是荒無人煙或人煙稀少的窮鄉僻壤地區有400多座新興礦業城鎮拔地而起,如大慶、包頭、金昌、白銀、嘉峪關、克拉瑪依、大同、平頂山、淮南、淮北、陽泉、烏海、鞍山、本溪、阜新、盤錦、松源、七台河、雞西、銅陵、馬鞍山、新余、德興、三門峽、黃石、郴州、雲浮、銅川、石嘴山、東營、個舊、攀枝花、白雲鄂博、包頭等,大大加快了我國城市化的進程。有一個不很精確的統計,1980年全國有礦業城市43個,占當時全國城市總數的9.8%,1997年在全國666個城市中有礦業城市160個,佔25%。可見,礦業城市的興起在全國城市化進程中起的重要作用。
礦業城市不只是眾多的人與資源在地域空間上的簡單疊加,而是以人為主體、以自然資源為依託、以經濟活動為基礎、以社會發展為紐帶,相互聯系極為緊密的有機整體。同時,礦業城市也是一個區域物質財富、精神財富高度聚集的場所,是一個區域人、財、物的聚集中心和中心市場,它所固有的輻射力、吸引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巨大的帶動作用。如攀枝花,從1965年開始,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鋼鐵基地、最大的釩鈦生產基地,周圍輻射20萬平方千米、擁有2000萬人口,成為川滇交界地區經濟、科技、社會文化的中心。
礦業城市的興起為促進能源原材料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據粗略統計,礦業城市為國家提供了93.6%的煤炭、90%以上的石油、80%以上的鐵礦石、70%以上的天然氣。礦業城市已成為提供礦物能源與原材料的主體。
中國礦業促進了神州大地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礦業的發展,特別是礦業城市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區域經濟格局,對我國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於中國客觀地質條件的影響,在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邊遠地區,礦產資源比較豐富,通過礦產資源的開發和礦業城市的興起,對於這些地區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如黑龍江的大慶、內蒙古的白雲鄂博、包頭和烏海,新疆的克拉瑪依、甘肅的金昌、白銀,四川的攀枝花、雲南的個舊都是在偏僻、邊遠和民族地區興起的,其中很多又是老少邊窮地區。由於礦業和礦業城市的發展和區域輻射帶動作用,對於脫貧致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西部地區礦業和礦業城市又有了新的發展。據《中國礦業年鑒》資料,2001年中國西部地區有礦山企業33738個,從業人員有192.64萬人,原礦產量8.65億噸,礦業總產值1030.93萬元,分別佔全國總量的21.95%、20.85%、18.95%和22.41%。2007年中國西部12省區生產煤炭91038萬噸,原油5194萬噸,鋼5601萬噸,水泥2.87億噸,農用化肥1996.6萬噸。主要礦產品產量在全國總產量中的比重大幅度增長,分別佔36%、27.8%、11.4%、21.1%、34.2%。西部地區礦業的發展為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勞動力就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穩定都作出了重要貢獻。2008年西部12省區國內生產總值達58256.6億元,比2000年的15538.4億元億元增加3.74倍,2008年西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在全國總值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17.38%上升為19.37%。
中國礦業的發展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
中國礦業的發展為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就全國來說,礦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僅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在逐步上升。1986年礦業產值佔GDP的3.09%,2000年上升到4.52%,而2007年則進一步增至5.30%(表2)。如果把礦產初級加工製品產值計算在內,則約佔全國GDP30%以上。礦業為增強我國經濟實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礦業城市在增強國家經濟實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1999年的統計資料,該年全國礦業城市(鎮)國內生產總值達30417億元,佔全國GDP81910.9億元的37.3%。人均GDP為9817元,相當於全國人均GDP6534元的1.5倍。礦業城市以佔全國24.7%的人口提供37.7%的國內生產總值,這是一項很大的貢獻。礦業總產值2895億元,佔全國當年礦業總產值3573億元的81%,占當年全國GDP的3.5%。礦產品及相關能源、原材料產品進口總額約佔全國進出口總額的15%。礦業城市向國家交納了大量利稅,為國家財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礦業為增強國防實力作出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後,由於發現並成功勘探開發了了一批可供開發利用的核工業礦產原料和稀有金屬礦產地,為發展我國兩彈一星事業、為發展我國的核工業提供了礦物原料,從而對增強我國國防實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礦業為勞動就業和社會穩定發揮重要作用
礦業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無論是礦產資源勘查和礦產資源開發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除礦業本身需要大量勞動力外,隨著礦業的大發展和礦業城市的興起,為礦業服務的相關產業也需要很多勞動力。所以中國礦業的發展對於解決勞動就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礦業行業有職工2100萬人從事各種工作。有3億多人口生活在400多座礦業城鎮之中。與礦業有關的能源及原材料加工業是我國就業的主渠道,與之相關的第三產業吸納大量勞動力。由於解決了大量人員的就業,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全國社會穩定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礦業成為世界礦業的重要支柱
由於中國礦業的大發展,為佔世界人口1/5的中國人的生存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礦產資源,從而大大減輕了國際礦業的負擔。中國是向國際礦業市場提供礦產品的大國之一。據對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的資料進行分析,在2005-2006年世界34種重要礦產產量中,中國礦產品產量佔20%以上的有18種,佔30%以上的有煤、鎢、稀土、銻、錫、鉛、鎂、天然鹼、重晶石、石墨、滑石、硅灰石等12種,其中鎢、錫、銻、重晶石、石墨、硅灰石等6種礦產產量佔80%以上。中國礦業為國際礦產品貿易注入了活力,2007年中國礦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4748.27億美元,同比增長23.6%。中國礦業為穩定世界能源形勢從增長和降耗兩方面作出積極努力,2008年生產標准煤達28.5億噸,為2000年13.8億噸標准煤的2倍,能源自給率保持在90%以上,據《國際統計年鑒2008》資料,中國能耗總量在世界總量中由1990年的14.85%下降到2004年的7.76%。
Ⅱ 中國礦業( 徐州)比南京林業大學好嗎
南京林業大學,除了地理位置能比礦大好,其他都比不上。
礦大是我國首批211工程院校,985平台,是我國老牌的名牌院校,同時,也是國家重點投資的能源類院校。礦大的學風很好,考研保研的很多,公費出國的也不少。除了林業的專業外,可以說礦大是不錯的選擇啦
Ⅲ 中國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CMIG」)於2002年2月注冊於香港。注冊資本為5000萬美元,首期股票1億股,每股0.5美元。「CMIG」系私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私人投資背景來自澳門、美國、中國大陸與香港的私人投資家。主要公司支持背景是「百達金融集團」、「中國能源發展基金會」。
Ⅳ 中國礦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未來一百年之內挖完,之後資源價格飆升,於是有利可圖就什麼都不是問題了,多的是人有多得是的手段得到需要的東西,比如降低品味開采,再比如各種提煉技術,再比如什麼新技術能替換以前依賴的資源。有商業利益就會有人去做,只是照中國這樣的教育制度下去第一個做出來的是不是中國人就不好說了。
順便,媽的,我要找的資料怎麼都找不到。
Ⅳ 中國礦業類大學排名
請給好評哦 (一)自然科學 中國礦業大學自然科學總分列全國高校第33名,B+/538。在自然科學的4個學科門中,理學第96名,C/445;工學第22名,A/469。中國礦業大學沒有農學、醫學本科專業。 1、理學:C/445。6個學科類9個本科專業。 數學類:數學與應用數學:C/249;信息與計算科學:C/249。物理學類:應用物理學:D+/93。化學類:應用化學:B第45名/188。地理科學類: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B+第27名/82;地理信息系統:B+第10名/70。電子信息科學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B+第14名/127;光信息科學與技術:D+/44。環境科學類:環境科學:B+第15名/112。 2、工學:A第22名/469。15個學科類23個本科專業。 地礦類:采礦工程:A++第1名/25;礦物加工工程:A++第1名/16;地質工程Y:A++第1名/16。材料類:材料科學與工程:D/58。機械類:工程裝備與控制工程:A+第4名/66;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Y:B+第11名/52。儀器儀表類:測控技術與儀器:C/126。能源動力類:熱能與動力工程:D+/102。電氣信息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Y:A第3名/15;自動化:A第15名/206;信息工程Y:C+第9名/28;計算機科學與技術:C+第92名/415。土建類:建築學:C+第42名/96;土木工程:A+第4名/184;環境工程與設備工程:B第34名/92。水利類:水文與水資源工程:C/25。測繪類:測繪工程:A第2名/39。環境與安全類:環境工程:A第8名/187;安全工程:A++第1名/46。化工與制葯類:化學工程與工藝:B第27名/158。交通運輸類:交通運輸:C/67。工程力學類:工程力學:B第17名/51。生物工程類:生物工程:C+第49名/128。公安技術類:消防工程:A++第1名/4。 (二)社會科學 中國礦業大學社會科學居全國高校第87名,B/557。在社會科學的7個學科門中,經濟學第127名,D/380;法學第121名,D+/361;教育學第24名,B/192;文學第141名,D+/487;管理學第36名,B+/491。中國礦業大學沒有哲學、歷史學本科專業。 1、經濟學:D第127名/380。1個學科類2個本科專業。 經濟學類:國際經濟與貿易:B第65名/314;金融學:C/181。 2、法學:D+/361。2個學科類2個本科專業。 法學類:法學:D/277。政治學類:思想政治教育:B第49名/171。 3、教育學:B第24名/192。1個學科類1個本科專業。 體育學類:社會體育:A第7名/49。 4、文學:D+/487。3個學科類3個本科專業。 中國語言文學類:漢語言文學:E+/233。外國語言文學類:英語:B第70名/412。新聞傳播學類:廣播電視新聞學:C+第32名/66。 5、管理學:B+第36名/491。3個學科類8個本科專業。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業管理:A第7名/93;工程管理:A第7名/121。工商管理類:工商管理:B+第74名/297;市場營銷:B+第43名/229;會計學:B+第46名/264;人力資源管理:B第35名/120。公共管理類:行政管理:C/119;土地資源管理:B+第8名/49。
Ⅵ 中國礦業有哪些城市
白雲鄂博 金昌 石嘴山 水口山 銅陵 克拉瑪依 大慶 鞍山 攀枝花 招遠 德興 欒川 徐州 七台河 陽泉 等等啦 有很多 以上包括稀土礦 金礦 煤礦 鐵礦 石油鉛鋅礦產區城市
Ⅶ 礦產的中國礦業
礦業是人類從事生產勞動古老的領域之一。礦業的發展與擴大礦產資源的開發 利用,對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與進步產生了巨大的、無可替代的促進作用。中華民族的祖先和世界上許多民族一樣,從他們誕生之日起,就開始從事礦產開發利用活動。
歷史學家將人類歷史劃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都是以當時人們開發利用的主要礦產種類為特徵。
正是我們的祖先在適應自然、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在發現礦產、認識礦產與開發利用礦產的過程中,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為今天大規模的礦業開發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因此,在研究我國礦業現狀時,首先概略地分析研究我國礦業開發歷史是有益的。 我們偉大祖國的遼闊疆域是世界人類誕生、繁衍與發展的重要地區 。
從距今200萬年起中華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勞動與繁衍在這廣袤無垠的土地上。從遠古時起至1840年鴉片戰爭時止,是我國古代地質事業和礦業的萌芽、成長時期。
在這個時期,古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從事著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動,為我國古代文明、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並為近代和現代礦業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原始社會時期以利用石料礦產製作工具為特徵,始稱石器時代,並劃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中華民族的祖先在舊石器時代從巫山人(距今約200萬年)、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起,到藍田人(距今約60萬年)、北京人(距今約50萬年)就開始利用石片、石塊等石料礦產製作石器工具來採集食物和抵禦毒蟲猛獸的襲擊。這個階段屬於舊石器時代。
到了新石器時代,石料礦產的利用更為廣泛,製作的工具也更為實用精巧,除石刀、石箭外,還有石斧、石鐮、石犁等,表明鋤耕農業開始向犁耕農業過渡。新石器時代在礦業開發利用方面的最大貢獻,就是開發利用黏土、陶土等非金屬礦產為原料來燒制陶器。另外,對玉石礦產、銅礦和煤礦的利用。
從夏代開始了我國古代史中的奴隸社會。自然銅的利用開始向青銅器過渡,並逐漸達到繁榮,之後又向鐵器時代過渡。
到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已很普遍。 在先秦時期,除了開發某些非金屬礦產外,對銅、鐵、銀、錫、鉛、汞等礦產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開發。煤炭也已被人們所認識和利用。秦漢時期,隨著國家的統一,經濟的發展與管理的加強,礦業因擺脫戰國後期的戰亂影響而逐步恢復,鹽礦和鐵、銅、金、銀、鉛、錫、汞等的開采進入一個興盛時期。魏晉時期,煤炭已用作生活燃料,人們也已懂得將石油作燃料用於戰爭中的火攻。
隋唐時期是我國古代礦業的繁榮時期。除了金屬礦產的開發利用出現了一個高峰外,鹽業的生產也有很大的發展。隋唐礦政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全力發展銅礦並將采礦權全部收歸國有。
經過五代時期由於戰亂而導致礦業的蕭條之後,宋元明清幾個朝代的礦業繼續發展。煤在宋代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手工業較為普遍使用的燃料,山西已有很多人以採煤為生。煤炭已成為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
綜觀我國礦業發展歷史,可以看出,古代礦業活動經歷了由認識不自覺到比較自覺,又低級到高級,又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其基本特點為:1、中國是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歷史最為悠久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2、我國古代開發利用的礦產數量眾多;3、我國古代礦業活動地理分布既相當廣泛,又很不平衡,時間分布也是如此。 我國古代礦業生產和技術水平在世界上曾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幾千年來,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及生產力的提高起過很重要的作用。但由於後來封建王朝未能很好地注意總結經驗以求進一步發展,也沒有及時注意吸收和採用世界上其他國家出現的新的科學技術成就,致使中國近代礦業 處於非常落後的狀態。 我國近代礦產地質調查與開發工作起步較晚。近代礦業開發工作是從鐵礦、煤礦開始的。
19世紀下半葉,清政府為了興辦洋務和北洋水師,製造槍炮、戰艦和機器以適應防務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一方面從國外進口大量鋼材、水泥等建築材料,一方面開始籌劃發展現代礦業和礦產品加工業。但由於中國當時正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止,帝國主義者在華開辦了許多較大規模的煤礦,外資煤礦產量佔到了全國煤礦產量的83.2%。
1903年中國人民掀起了從洋人手中收回礦權運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日本侵華期間,從1931年到1945年,日本共霸佔了中國煤礦200多處。抗日戰爭勝利後,日本霸佔的煤礦少部分由邊區人民政權接管,大部分由國民黨政權接管。這些煤礦在解放戰爭期間遭到嚴整破壞,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得以恢復與發展。
近代鐵礦開發利用的礦山有40多處。有些礦山生產規模較大。並開始使用新的機器設備進行採掘、選礦和運輸。在有色金屬方面,1908年和1918年在江西南部先後發現了西華山鎢礦和大吉山鎢礦。由於軍需和國際市場對鎢的需求迫切,這兩個鎢礦很快投入開發,因此鎢精礦產量大增。
古代早以開採的雲南個舊錫礦,自采鉛始,繼之開采錫礦,近代開始較大規模的開采。在貴金屬方面,除煉鉛鋅礦提取銀外,一些地區也開採金礦。
石油、天然氣開發利用進展緩慢建國前使用的石油鑽機僅15台,油氣鑽井工作自1907年至建國前共鑽井169口。整個油氣勘察開發工作基礎薄弱,規模很小。
非金屬礦開發利用自古至今一直延綿不斷。從以北京故宮建築群、南京中山陵等一系列古代和現代建築群利用大量的花崗石、大理石、琉璃瓦、青磚等材料來看,建材非金屬礦的開發利用規模是很大的。 綜觀中國近代礦業,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具有典型的半殖民地性質;二是民族礦業在艱難環境中掙扎前進,基礎薄弱,發展緩慢,生產規模不大。
Ⅷ 中國礦業類大學有哪些
名字叫做礦業大學的並不多。但是有這個學科的學校並不少。2017年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國礦業工程最強的是中國礦業大學和中南大學。其他比較強的還有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重慶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等。
Ⅸ 最新中國礦業企業排名,最好是有前20強的排名
你要的資源搜索 搜好資源網 或者 SohoJoy 那裡是excel格式的,不用說謝謝噢!
企業黃頁,供求信息,廣交會名錄,
「黃頁」起源於北美洲,1880年世界上第一本黃頁電話號簿在美國問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黃頁是國際通用按企業性質和產品類別編排的工商電話號碼簿,相當於一個城市或地區的工商企業的戶口本,國際慣例用黃色紙張印製,故稱黃頁。目前我們常說的黃頁就是指電話號碼簿,目前幾乎世界每一個城市都有這紙張為載體所印製的電話號碼本(黃頁)。
希望您能解決問題,如果幫到您了,
就給個採納吧,您的採納是我的動力,
還望您能採納後追問,分享服務絕對讓您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