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急產
急產,指產痛到完成分娩,只要少於3小時。
當急產發生在家中,或路上,這些急救的要點在醫護人員趕來之前是十分重要的。這是准爸爸和家裡人應該有所了解的。
❷ 急產會有哪些後遺症
從子宮收縮開始到分娩結束,全部過程不超過3 小時者,稱為急產。由於產程過急,可能發生下列並發症。
產婦方面:產道嚴重裂傷,產後流血,或產褥感染。
胎兒方面:由於子宮收縮過強,間歇過短,胎盤血液循環常常阻斷,胎兒在子宮內缺氧發生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甚或死亡。胎兒娩出過快,顱內壓力突然改變而引起顱內血管破裂,引起顱內出血。有時因來不及接產,胎兒墜地,又可引起外傷、骨折等。
注意,凡有急產史的產婦,在預產期前1 ~ 2 周不宜外出遠走,以免發生意外,有條件時應提前住院待產。
在第一產程中,由於時間比較長,產婦睡眠、休息、飲食都會由於陣痛而受到影響,為了確保有足夠的精力完成分娩,產婦應盡量進食。選擇能夠快速消化、吸收的高糖或澱粉類食物,以快速補充體力。不宜吃油膩、蛋白質過多、需花太久時間消化的食物。快進入第二產程時,由於子宮收縮頻繁,疼痛加劇,消耗增加,此時產婦應盡量在宮縮間歇攝入一些果汁、藕粉、紅糖水等流質食物,以補充體力,幫助胎兒的娩出。
❸ 急產分娩的危機
1.胎兒缺氧:在胎兒方面,由於子宮收縮速度過快,會讓血流量瞬間減少,令胎兒出現缺氧現象。 2.容易受傷:若因為生得太快,生產時沒有接好寶寶,就可能會摔傷。 3.臍帶感染:若急產發生在家中,無法使用無菌器械來切斷臍帶,容易造成臍帶感染。 4.腦出血:由於急產過程中胎頭會迅速通過產道,產道若沒有良好地擴...張,生產時的擠壓,就會增加胎兒腦出血的幾率。 5.容易失溫:剛出生的新生兒對溫度的調適能力差,若沒有做好保暖工作,也容易導致寶寶失溫。 6.乙型鏈球菌感染:吳文毅醫師提醒,產婦的產道中若帶有乙型鏈球菌,需注射抗生素預防寶寶感染。葯效發揮需要4小時,若是急產,就可能因為來不及注射或在葯效未發揮前就已經娩出,容易造成寶寶受到乙型鏈球菌的感染,嚴重時會導致死亡。正常的生產過程,幾乎都要撐個十到二十幾個小時,頭一胎的產程容易拖得比較長,在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會出現急產的狀況下,更是難以預防。
❹ 急產對產婦和嬰兒有什麼危害
從規律性宮縮開始到分娩結束,總產程初產婦不超過3小時,經產婦不超過2小時,稱之為急產。多數急產發生在經產婦,少數為初產婦。急產的發生,給母嬰都會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應謹慎處理急產。
由於子宮收縮過強過頻,軟產道不能充分擴張,所以容易發生會陰、陰道及宮頸的裂傷,而導致嚴重的產後出血。由於宮縮過強,而容易導致胎盤剝離不全,或子宮的縮復力差而造成產後出血。由於消毒不及時發生產褥感染,由於發生急產時,體位的不妥,而引起臍帶脫垂、斷裂或子宮的翻出等。
由於宮縮過強、過頻,胎盤的血循環受阻,供血不足,而發生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過強的宮縮,使胎頭未能適應產道而變形,過快的娩出而致顱內出血,如新生兒落地則易發外傷,更易感染破傷風等。
❺ 急產怎樣現場救護
產婦在臨近預產期時,仍然外出突然分娩,稱急產。急產常見於有過生產經歷的婦女(經產婦)。為保證母嬰健康,要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迅速做好接生准備。
1.正常分娩過程:
一般將正常分娩分為三個產程。所謂急產是指產婦處於第二產程期間,此時子宮口已完全開大,胎膜破裂,羊水外流,產婦因胎兒頭下降壓迫直腸而有排便感,胎兒娩出在即。
一般初產婦約需1~2小時,經產婦約需30分鍾。
2.現場救護:
宜請醫生或有生育知識者擔任接生者。
將產婦安置在一個清潔、避風的地方平卧,注意保證空氣新鮮。
1接生前在產婦臀部墊上雨衣、塑料布或清潔的衣服,最好能鋪上一層衛生紙。
待接生者用肥皂和清水刷凈自己雙手後,再讓產婦兩腿屈曲,分開,露出外陰部,用肥皂水或清水洗凈外陰。
將干凈毛巾或手帕折疊好,托在陰部幫助胎兒頭娩出,保護會陰。如胎兒頭娩出困難,可作會陰側切(用消毒過的剪刀)。盡量避免污染產道。胎兒娩出後,可斷臍帶。方法是:用70%酒精環繞靠近胎兒部位的臍帶擦一圈,共兩遍;用無菌線繩靠近臍根結扎,然後在相距2厘米處再結扎一道;用消過毒的剪刀在兩線之間剪斷臍帶;用碘酒擦斷根處進行消毒,然後用無菌紗布包紮臍帶斷根。剪刀和線的消毒方法是:將二者放入干凈容器內,倒入涼水,立一雙筷子於水中,待水燒開後約半小時,用筷子撈出剪子和線,並保持無菌狀態,尤其是剪刀的刃部絕不能被污染。
用酒精或清水重新沖洗產婦外陰,待胎盤娩出後,仔細檢查胎盤是否完整。
注意胎兒和產婦的保暖。
速送醫院,並觀察產婦子宮的收縮情況。
❻ 急產的危害
急產
當急產發生在家中,或路上,這些急救的要點在醫護人員趕來之前是十分重要的。這是准爸爸和家裡人應該有所了解的。
中文名
急產
外文名
precipitate labour ;
定義
產痛到完成分娩,只要少於3小時
危害
胎兒和產婦都會造成不同程度傷害
快速
導航
急產措施
表現誘因
危害
急救要點
分娩速度
相關信息
簡介
從有產痛到完成分娩,只要少於3小時就稱為「急產」。醫學上對急產的界定則為:初產婦,每小時子宮頸擴張的速度大於5厘米;經產婦,每小時子宮頸擴張速度大於10厘米。
急產措施
1. 假如來不及上醫院就發現孩子已經快生出來了,為了避免孩子生在路上,最好直接留在家裡分娩。
2. 撥打120電話,請120急救中心派最近的醫生到家裡協助分娩。然後把家裡的門打開,方便醫生的到來。
3. 產婦不要急於用力,先躺在床上,在臀下墊上毯子,避免胎兒太快出生,頭撞到地。
4. 產婦大口喘氣,不要屏氣用力。打開手掌輕輕壓住陰道與肛門間,幫助胎頭娩出。
5. 當胎頭娩出後輕輕下壓胎頭,幫助前肩娩出,再輕輕上抬胎頭,幫助後肩娩出。
6. 因為有羊水和胎脂的關系,胎兒會很滑,應小心用干凈毛巾包裹並擦拭。胎兒容易失溫,要注意保暖。
7. 胎兒產出後,不要急著剪臍帶,可以等醫生過來處理。如需自行剪掉,要先將臍帶用橡皮筋或繩子在中間綁緊,留出至少距離胎兒腹部5厘米以上。
8. 通常在胎兒娩出後15分鍾內,胎盤會伴隨一陣子宮收縮娩出。假如沒有,不用急著拉出來,等到醫院車上急產的處理方法再處理。
9. 處理完畢之後,母子兩人還是應該上醫院報到。胎兒需要做身體檢查,而產婦也要進行後期衛生處理,以防感染的有利因素。
❼ 醫學中,急產的定義是什麼
醫學中,急產的定義是從規律宮縮至胎兒胎盤娩出的時間短於3小時。
❽ 急產會有什麼並發症
從子宮收縮開始到分娩結束,全部過程不超過3 小時者,稱為急產。由於產程過急,可能發生下列並發症。 產婦方面:產道嚴重裂傷,產後流血,或產褥感染。 胎兒方面:由於子宮收縮過強,間歇過短,胎盤血液循環常常阻斷,胎兒在子宮內缺氧發生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甚或死亡。胎兒娩出過快,顱內壓力突然改變而引起顱內血管破裂,引起顱內出血。有時因來不及接產,胎兒墜地,又可引起外傷、骨折等。 注意,凡有急產史的產婦,在預產期前1 ~ 2 周不宜外出遠走,以免發生意外,有條件時應提前住院待產。 在第一產程中,由於時間比較長,產婦睡眠、休息、飲食都會由於陣痛而受到影響,為了確保有足夠的精力完成分娩,產婦應盡量進食。選擇能夠快速消化、吸收的高糖或澱粉類食物,以快速補充體力。不宜吃油膩、蛋白質過多、需花太久時間消化的食物。快進入第二產程時,由於子宮收縮頻繁,疼痛加劇,消耗增加,此時產婦應盡量在宮縮間歇攝入一些果汁、藕粉、紅糖水等流質食物,以補充體力,幫助胎兒的娩出。
❾ 造成急產的原因有哪些
臨床上,不少准媽媽會遇到急產的情況,究竟為什麼會出現急產的情況呢?為了給大家更進一步的了解產婦急產的情況,微微健康網小編這就來給大家說說急產的原因都有哪些。 急產多見於經產婦,它對母嬰均不利。對母親來說,由於宮縮頻而強,產程過快,會使會陰、陰道甚至子宮頸裂傷,來不及消毒接產可致產褥感染。 對於胎兒來說,子宮不斷地強收縮,使胎盤血液循環受阻,容易發生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或死亡。 造成急產的原因還沒有一個定論,但可能的原因有:產道的軟組織有不正常的低阻力,這可能為先天性所造成的,沒法避免。 如果是子宮頸閉鎖不全,其原因可能是先天的異常,或是後天的 不正常的子宮強烈收縮,還有子宮收縮劑造成子宮強 損傷。 烈收縮,均可造成早產的發生。 經產婦對痛的感覺較為遲緩, 雖然已經進入規則陣痛,而產婦卻全然不知,所以比較容易發生 在經產婦或平常活動較劇烈的婦女。 急產對孕婦本身和胎兒都不利,因此准媽媽們一定要在孕期做好保健措施,減少臨近生產時候的不良症狀出現,讓寶寶平安的出生。
❿ 為什麼忌急產
急產是指全療產程在3個小時內結束。通常,初產婦約需16個小時,經產婦約需10~12小時。很多人認為產程越短越好,產婦少了許多痛苦。其實不然,急產對產婦和胎兒均有不利之處。
急產時,宮縮過頻過強,會使胎盤血液循環受阻,甚至發生胎盤血液供應一時性阻斷,導致胎兒宮內窘迫。宮內窘迫的胎兒又突然降生,在產道里可能吸入羊水或黏液,難免出現新生兒窒息。
急產使胎兒出生過快,胎兒難以適應突如其來的壓力變化,頭部血管容易破裂,發生顱內出血。胎兒缺氧也可使其處於窒息狀態,發生惡性病變。
急產來得突然,醫院可能尚未做好接生准備,或孩子降生在路途之中,也許會使新兒發生外傷或骨折,留下後遺症。
急產不僅可能使胎兒發生意外,而且會給產婦帶來更大痛苦。急產時宮縮既快又急,胎兒迅速降臨,易使產婦會陰撕裂,陰道,甚至子宮頸發生撕裂傷。接生時准備不足,消毒不嚴格或根本沒有消毒,會導致產後出血和產褥感染。另外,急產使子宮縮復能力降低,胎盤滯留不下,或許出現產後大出血。
急產有諸多不利,但並非不可預防。孕婦應該認真進行產前檢查。預產期前兩周不要外出,不應從事體力勞動。另外,應積極樂觀地待產,不要憂慮、急躁。出現臨產先兆,及時赴醫院待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