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核潛艇圖片
給一張
美國弗吉尼亞級
⑵ 潛水艇是怎麼發明的資料卡的圖片
潛艇是能潛入水下活動和作戰的艦艇,又稱潛水艇,它具有良好的隱蔽性,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潛艇按戰斗使命區分,有普通魚雷攻擊潛艇和戰略導彈潛艇;按動力區分,有常規動力潛艇和核動力潛艇。
(圖)(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之一-澳大利亞的「科林斯潛艇)
在很早以前,人們就探索能在水下行駛的船隻。有確切記載,並得到人們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艘能在水下航行的船隻由荷蘭人C·德雷貝爾於1620年發明的。德雷貝爾是名物理學家,他在英國製作了一艘木製框架,外包有皮革的小艇,艇峰外塗油,艇內有羊皮囊。向囊內注水,艇就下潛,可潛3-5米的深度把囊內水排出艇外,艇就能浮上水面。艇身有槳孔,由12名水手劃槳行進。這是世界上第一艘人力潛艇,也是現代潛艇的雛形,它曾在泰晤士河成功地潛航了2個小時。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國人D·布希內爾建造了一艘單人駕駛,以手搖螺旋槳為動力的木殼潛艇「海龜」號,能在水下停留約30分鍾。1776年,「海龜」號潛抵英國戰艦「鷹」號艦體下,全力固定炸葯炸毀它,但未能成功。這是使用潛艇襲擊敵艦的首次嘗試。
1863年,法國建造了「潛水員」號潛力艇,它以壓縮空氣瓶內的壓縮空氣推動活塞式發動機作為動力,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機械動力潛艇。1881年,愛爾蘭籍美國人約翰·霍蘭建造了一艘安裝有一台15馬力汽油內燃機的「霍蘭-II」型潛艇,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內燃機動力潛艇。這種潛艇還裝備了魚雷,曾在哈德遜河上成功地進行了試航。1884年,俄國工程師C·K·維捷斯基發明了使用蓄電池電動機的潛艇,艇上還裝有潛望鏡和空氣再生系統。現代的常規動力潛艇在水面航行時使用內燃機,在水下航行時使用電動機,正是霍蘭和維捷斯基等人的發明,為現代潛艇的誕生提供了動力裝置方面的物質條件。
一般認為現代潛艇誕生是瑞典人諾德費爾特與英國人加萊德使用設計建造的「諾德費爾特-1」號開始的。這艘潛艇於1881年開始建造,1885年下水。它以蒸汽機為動力,當潛入水下時,鍋爐熄火以剩餘蒸汽作為動力。該艇還裝有魚雷發射裝置。「諾德費爾特-1」號是當時比較大,也是比較成功的潛艇。
霍蘭在「霍蘭-II「型取得了成功後,又製造了更為先進的「霍蘭-III」型,這種潛艇採用水面以汽油內燃機,水下以蓄電池為動力的雙推進系統。該艇機動靈活,操作方便,並裝有多枚魚雷,攻擊力強,後來的潛艇,除了改用些油之外,基本上都沿用霍蘭的設計。1898年,美國海軍訂購了6艘「霍蘭-III」型潛艇,並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潛艇部隊。1897年,美國人S·萊克建成了第一艘雙層殼體潛艇,在兩層殼體間布置有可使潛艇下潛上浮的水櫃。
20世紀初,潛艇已具有一定的作戰能力,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各主要海軍國家共擁有260艘潛艇。這些潛艇大多採用柴油內燃機一電動機雙推進系統和雙層或部分雙層殼體,航速和續航力有了明顯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戰一開始,潛艇就投入海戰。戰爭期間,潛艇共擊沉艦艇192艘。潛艇在攻擊海上運輸船方面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戰果,僅被德國擊沉的運輸船就有1300餘萬噸。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潛艇的戰術技術性能又有很大提高。活動范圍幾乎遍及各大洋,戰爭後期,潛艇裝備了雷達和自導魚雷,這使潛艇的攻擊能力大為增強。德國潛艇還首先採用了荷蘭人發明的通氣管,大大增加了潛艇在水下的續航力和航速。
核動力潛艇-簡稱核潛艇。核潛艇與常規動力潛艇相比,發動機功率和水下航速都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核潛艇水下續航時間和距離幾乎不受限制,而普通潛艇在水下活動一段時間後就必須浮上水面。從這個意義上說,核潛艇才是真正的潛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由美國科學家海曼·里科弗積極倡議並研製和建造的。他被稱為「核潛艇之父」,1946年,以里科弗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國海軍和政府建議製造核動力潛艇。1951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製造第一艘核潛艇的決議。「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1855年1月開始試般。到1957年4月止,「鸚鵡螺」號有沒有補充燃料的情況下邊疆航行11萬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鸚鵡螺」號從冰層下穿越北冰洋冰冠,從太平洋駛進大西洋,完成了常規動力潛艇所無法想像的壯舉。這之後,美國宣布以後不同志製造常規動力潛艇。此後,蘇聯,英國,法國和中國相繼製造了本國的核潛艇。
戰備導彈潛艇-是用艇載核導彈對敵方陸上重要目標進行戰備核襲擊的潛艇。它大多是核動力的,主要武器是潛對地導彈,並裝備有自衛用魚雷。戰備導彈潛艇與陸基戰備導彈,戰略轟炸機共同構成目前核軍事在國核威懾與核打擊力量的三大支柱,並且是其中隱蔽性最強/打擊突然性最大的一種。
潛對地戰備導彈分彈道式和巡航式兩類。美國從1947年開始研製「天獅星-I」型巡航潛地導彈,1951年在潛艇上發射成功,1955年正式裝備潛艇部隊,第一批戰略導彈潛艇由此誕生。蘇聯於1955年9月首次用潛艇在水面發射一枚由陸基戰術導彈改裝的彈道導彈,1958年首先在常規動力的Z-V型彈道戰備導彈,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彈潛艇。1960年7月,美國「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首次水下發射「北極星」A1潛地彈道導彈,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戰備導彈核潛艇。1982年10月,中國用潛艇在水下向預定海域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這說明中國擁有自己獨立開發研製的潛地彈道式戰備導彈和戰備導彈潛艇。
⑶ 印度公開了下一代戰略核潛艇的照片,印度為何敢如此張揚
這幾年來我覺得印度在國際社會上的是越來越活躍了,經常也可以看到印度的身影。首先是印度沒有理會美國的警告和伊朗暗通曲款。然後就是撤銷了硬控克什米爾的特殊地位。當然還有和中國的老鐵巴基斯坦搞得水火不容。前一段時間印度更是公開了下一代戰略核艇照片。
同時也是想要在國際舞台上爭取相應大國的地位,畢竟現在印度的人口快要趕超中國了,他們覺得既然人口要趕超中國,那麼其他方面比如經濟水平,軍事實力,外教水平等等都要趕超中國,不然就愧對了他們是文明古國的發源地。但是實際上因為一些製造產業的轉移,印度的水平確實比以前要提升了一點,所以他們才這么張揚。
⑷ 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是哪國的,有圖片最好.
前蘇聯建造的台風級,現在俄海軍服役
⑸ 如何從外觀區別常規潛艇和核潛艇
常規潛艇和核潛艇有如下區別:
1、動力來源不同
常規潛艇是用柴油機作為動力源,邊航行邊帶動發電機給電池充電;核潛艇是以核反應堆為動力來源設計的潛艇只有軍用潛艇才採用這種動力來源。
2、航程不同
常規潛艇水下航行受蓄電池電量的限制,常須浮出水面或在水下一定深度,使用柴油機航行,並帶動主電動機為蓄電池充電以補充電量;核潛艇水下續航能力能達到20萬海里,自持力達60-90天。
3、潛艇作戰方式不同
常規潛艇,由於水下通信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因此潛艇只能按計劃以按時間協同或按海區協同的方式配合水面艦艇作戰;核潛艇以魚雷、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用於攻擊敵方的水面艦船和水下潛艇。
⑹ 核潛艇的圖片
1、美國「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⑺ 世界上真有鸚鵡螺號的潛艇嗎
鸚鵡螺號簡介:
鸚鵡螺號核潛艇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艘核潛艇,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第一艘從水下穿越北極的潛艇。
鸚鵡螺號核潛艇問世的意義在於,首開應用核動力之先河,潛艇由此進入了又一個新紀元,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價值。
鸚鵡螺號核潛艇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儒勒·凡爾納小說《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潛艇,1952年6月14日在美國通用電船公司開工建造。
1954年1月21日下水,1954年9月30日服役直到1980年3月3日退役,之後經過改裝在美國格羅頓潛艇部隊作博物館艇。
(7)核潛艇圖片擴展閱讀:
1957年10月,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並震驚了美國,其認為前蘇聯正在獲得超越西方的技術優勢。
為了應對人造衛星構成的洲際彈道導彈核威脅,艾森豪威爾下令美國海軍再次試圖核潛艇橫穿北極,以證明未來潛艇發射彈道導彈的可信度。
於是鸚鵡螺號新任指揮官威廉·安德森受命執行一項絕密行動,從北極到太平洋到大西洋的冰下航行,海軍作戰部部長阿利伯克上將命名代號陽光行動。
鸚鵡螺號核動力潛艇進行北極探險是比較理想的工具,因為它具備深潛的能力,從而最有可能順利潛航於北極最厚冰層之下,因為核動力裝置並不依賴於空氣。
不像常規潛艇那樣必須浮起充電,因而能夠長時間地潛航於水下,還可以根據需求或緩慢游弋或高速航行。
核潛艇的空氣調節系統使艙室環境既溫暖又舒適,艇員不用忍受一般探險者所遇到的肉體上的折磨與不適。
艇上還可以裝備多種多樣的儀器,用以記錄冰層、海水和海底的性質等。鸚鵡螺號指揮官威廉·安德森於1958年8月向艇員介紹跨極路線的冰情對鸚鵡螺號冰下冒險的成功起至關重要作用。
是准確的導航設備,潛艇在未經測定的冰下航行,一旦羅經指向發生混亂,將會招致迷失航向的嚴重後果。
事實上,羅經並不指向真正北極或者地球北極,它指向磁極,這是一個假想的位置。磁極位於真正北極以南數百英里處。
地球上的某個位置會有磁極和北極相對應的差值,航行中為了保持真北方向必須進行修正,這種修正值稱為磁差,通常都標在海圖上面。
當潛艇接近北極磁極時磁羅經猛烈擺動,將毫無用處,同樣的,電羅經在接近真正的地理極點時,也會喪失指向的穩定性。
為此次航行,鸚鵡螺號核潛艇新安裝了北美航空N6A-1型慣性導航儀,這種復雜的導航設備是利用高速陀螺儀跟蹤潛艇的運動,能夠提供連續和精確的導航修正。
鸚鵡螺號靜電陀螺的精度已經達到0.00001°/h,比現役美軍核潛艇使用的AN/WSN-3型靜電陀螺導航儀的精度高一個數量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鸚鵡螺號
⑻ 有誰知道圖片中的潛水艇的具體情況,是哪國生產的、常規潛艇還是核潛艇
可以肯定是日本「親潮」級常規潛艇
「親潮」級潛艇是日本最新型的柴電潛艇,標准排水量2700噸,下潛排水量3000噸。艘體設計從「春潮」級的水滴型轉變為日本所謂的「葉卷型」(雪茄型),艦艏艉採用單殼/復殼復合形式,船體中央部分耐壓船殼露出為單殼設計。帆罩及艦身兩舷水線以上均鋪設消音配,據測算可使本艦噪音減少約l5分貝左右,降低敵聲響作用距離50%~70%。水面航速l2節,水下航速20節。「親潮」級潛艇是一種新型的傳統動力潛艇,所有潛艇皆配備潛射「魚叉」反艦導彈以及日制的89式533毫米重型線導魚雷,採用SMCS式火控系統。6門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口的位置,從原來一貫的船身左右舷兩側移到了艦艏上部。而魚雷發射管的下方位置,是休斯ZQQ一5B/6艦艏聲吶,具有中低頻主被動搜索與攻擊功能,日本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近年已從瑞典引進了斯特林發動機技術,發展成熟後將有計劃地將「親潮」級改良成AIP型,以增強潛艇的隱蔽性和反潛作戰能力。
⑼ 核潛艇基地的圖片發在網路上不違法嗎
你發你發本國的當然違法了。女婿拍照時,你沒看見上面寫著軍事禁地嗎?禁止進入拍照等行為。像這樣的基地在官網上能隨便搜索索道嗎?內郭人員違反保密條例的。國家在這方面有個法律,具體叫什麼記不清了,是不是要泄露國家機密?你要是拍的外國的,會引起國際糾紛的外交糾紛。
⑽ 特朗普稱「比航母強大」美軍核潛艇有多牛,近距離照片
美國鑒於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服役已滿三十年,較早入役的前幾艘已經開始老化,已無力承擔常態戰略核威懾巡航值班。美國海軍決定將俄亥俄號潛艇(SSGN-726)、密歇根號潛艇(SSGN-727)、佛羅里達號潛艇(SSGN-728)和喬治亞號潛艇(SSGN-729)改裝成為攜帶常規制導導彈的巡航導彈核潛艇。
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有導彈垂直發射系統24管。有2個發射管用於人員,其他22個發射管每個裝7枚戰斧,共裝備154枚戰斧巡航導彈,打擊能力相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