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廣州逵園
擴展閱讀
如何看股票的歷史股價 2025-08-27 02:34:01

廣州逵園

發布時間: 2021-09-18 05:54:06

① 廣州有哪些網紅的地方或好看的地方

1.紅專廠


扶光應該是這幾家裡最大的,但因為我搞不太清裡面的路線啥的…emmmm…

暫時想到的就這么多拉

② 有哪些坐廣州地鐵就能游的古鎮老街

以前廣州人想去游古鎮,想去逛老街,兜兜轉轉幾次車,在車上就已經浪費了幾個小時。而現在的廣州,地鐵四通八達,想去古村老街,坐地鐵就能夠到。
(一)1號線
1.老東山新河浦:這里是廣州的舊豪宅區,廣州人舊有「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的說法。廣州市現存最大規模的中西結合的低層院落式近代建築群就位於此。民國時期,新河浦地區是華僑、富商和政要的聚居地,這里的住宅樓房以西洋式花園別墅格局為主,清水紅磚牆、民國水刷石、西洋式風格是主要的建築特色。還有四座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分別是春園、簡園、逵園和培正路的明園。如今透過這些外牆斑駁的小洋樓,還能領略到昔日「東山少爺」的優雅和高貴。
2.恩寧路:恩寧路是昔日西關最繁華之地,擁有「八橋之盛」。且一度被譽為「廣州最美老街」,是廣州騎樓的精髓。恩寧路為何取名「恩寧」二字?據考究,過去恩寧路的一頭有一條恩洲村,另一頭是一條寧溪村。修建這條路時,必須穿過這兩條村。後經雙方協議,最終就命名為「恩寧」。恩寧路177號是大名鼎鼎的八和會館,八和會館是粵劇藝人的行業會館,也是粵劇這塊文化瑰寶在荔灣發展、成熟的見證。恩寧路的永慶坊,一走進裡面彷彿走進百年前的老時光,長不足百米,寬不過兩跨,麻石路、青磚牆、趟櫳門……北京有南鑼鼓巷,上海有田子坊,成都有寬窄巷子,在廣州,就有永慶坊。這是一個值得慢慢發掘品味的地方。
3.聚龍古村:在廣州有「北有陳家祠,南有聚龍村」之說,「聚龍村」又叫做「鄺家村」,是一個已經有120多年歷史的清代民居建築群古村。台山富商鄺氏被這里的風景吸引,而且被風水先生連連稱贊,於是把這里買下來。在建房的時候岩底還神奇地冒出朱紅色的水,被風水先生稱為「龍出血」,就取名叫做「聚龍」。這些古老的屋宇,在建築上有點像西關大屋。村子裡的樓房設計大同小異。無論是石板的地面、古樸的青磚樓房,都在向我們訴說著100多年來的風雨。雖然這里地方不大,但是百聞不如一見,只是打個地鐵的距離,有時間帶相機不妨過來記錄時光的軌跡。
(二)3號線
1.沙灣古鎮:它始建於南宋,如今800多歲,歷史人文底蘊深厚,美食遍地開花,甚至很多是在廣州老城區都找不到的特產美食。因地處古海灣半月型的沙灘之畔,故名」沙灣」。來到這里,你會發現,每一處街景都散發著濃濃的古鎮淳樸氣息,街口的大榕樹、荷塘邊的石凳、嶺南特色的村屋……無一盡顯著雅緻與古典,卻又不失趣味。街巷錯落縱橫,路口與路口連接的另一處,又是一個未知的風景。如果你愛旅行,愛路上的風景,那麼,你會沉醉於此。沙灣古鎮超級有特色的蚝殼屋,走累了靠在牆邊時,可不要被嚇到。
(三)4號線
1.黃埔古村:黃埔村又叫黃埔古港,是當時重要的港口之一,見證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在這里,你能看到特別的廣府建築——鑊耳屋。相鄰的巷子里都是鑊耳屋的建築風格,整齊地排列著,很有特色。這里的古巷名也很有書卷味——清風里、來燕里、淳庸巷、橫辰里、中正里、申明大街。除此之外,這里還有許多的紀念館和歷史博物館,歷史風味濃厚。
2.深井古村:建於明末清初,有著七百多年歷史,是廣州保存得比較好的古村落之一。深井古村的建築吸收了客家式的碉樓和西洋石柱、門樓、花紋圖案等建築特色,幾種建築風格交融,顯示出當時人們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3.大嶺村:這里村落布局良好,傳統建築遺存豐富,還有優美的風景。是廣州目前唯一一個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古村落。典型的嶺南古村落,保存較為完好,還能看到祠堂、門樓、牌坊、麻石巷、古樹、蚝殼牆等等建築特色。這里還有許多荷花池,還未開發,因此十分僻靜幽深。此處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柳源堂、龍津橋等景點也值得一逛。
(四)5號線
1.南灣水鄉:這是一座有著600年歷史的水鄉,因為其嶺南建築完整且特色突出,南灣水鄉成為了《三家巷》、《危情姊妹》、《大話黃飛鴻》、《外來媳婦本地郎》等等片子的取景地。全村皆是麻石街巷,其中最講究的就是南約大街,麻石打橫鋪設,兩旁是鍋耳式青磚石腳的古屋,古風怡人。南灣村的的蟠龍橋和彩龍橋雙橋,一舊一新照相輝映,雙橋之間,秋風古堤十分愜意。著名宗祠麥氏宗祠也在這里,其中初泰麥公祠門頭石匾還是李鴻章親筆所題。此外還有龍泉古井、常春岩、護龍古廟、文昌塔、千人會堂等十幾處景點。
2.橫沙書香街:因為這里有清朝時期遺留下來的53家私塾祠堂,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書香街。「日新家塾」、「留香家塾」、羅氏大宗祠」、「德星羅公祠」、「長春巷」、「朝陽里」……不管是私塾、祠堂還是小巷,都大致保持了舊時風貌。
(五)廣佛線
1.嶺南新天地:想去玩文藝復古的小鎮,不要一兩千,不用五六百,只要7元。就能從公園前地鐵站到祖廟地鐵站。嶺南建築風格,花崗岩、青石板遍地都是,而且這里綠化很好,不怕曬。街道設計也是很吸引人的,中西結合,各種混搭風格,但是毫無違和感。最令人意外的是嶺南新天地裡面的彩虹,其實是彩色繩子編織成一道道的彩虹。

③ 東山洋房的「五大僑園」清靜典雅

在地圖上看,新河浦路、恤孤院路、培正路等街道並不起眼。
恤孤院路,兩廣浸信會1920年在建華僑住宅區時,在恤孤院旁開辟而得名。別看這條略顯狹促的街道只有短短幾百米長,一直往前走,你可以看到逵園和春園。這兩座洋房,連同隅園、明園和簡園,合稱東山的「五大僑園」,在東山洋房的建築中較具代表性。
這一天,陽光明媚,我們在恤孤院路一帶的街區停停走走,開始尋找東山洋房。 逵園坐落於恤孤院路9號,很容易便可以找到它,因為正對著它的是一個寬闊的廣場,上面矗立著中共「三大」會址紀念碑。逵園建於1922年,由美國華僑馬灼文所建。歷經80多年,這棟高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子,外牆紅磚依然保存完好。首層、二層的仿希臘式柱,重新進行了粉刷。樓房上方建有突出的拱門樓,門樓上塑有「1922」字樣,按照西方建築的習慣,這可能是逵園的建造年份。
逵園現在是私人庭院,被一堵圍牆圍了起來。房子前面有兩棵筆直的假檳榔樹,直插雲霄。以前,逵園的庭院遍植花木,特別是蒲葵樹,鬱郁蔥蔥,所以人們漸漸地,也就把這里稱為「葵園」。
逵園本身的故事不多,但在歷史上,卻扮演了一個獨特而光榮的角色。原來,中共「三大」會址之所以選擇恤孤院路上一座毫不起眼的磚木結構瓦屋,是因為這里地處郊區,偏僻幽靜,人煙稀少,有利於保密工作。但是從外地來廣州參加會議的代表,卻遇上了不易找到會址的麻煩。幸好正對著「三大」會址的逵園,在一片簡陋低矮的舊式瓦房中十分突出,尤其是門樓上的「1922」的字樣,成了代表准確識別中共「三大」會場方位的一個坐標。後來,中共「三大」會址在抗日戰爭期間被炸成一片爛地,也正是逵園,這個會址才得以重新被辨別確定。 從逵園向南繼續行走,到了盡頭便是春園。
春園20世紀初由美國華僑所建,宅屋坐北向南。面前是新河浦路,再往前便是綠樹環抱的新河浦小河。以前,小河還可以通行機動船,涌邊有個慈菇塘,可見當年這一帶交通方便,周圍是池塘、蕉林環繞的空曠的田園風光。春園,名字富有詩意,園主人在這里建了三座小洋樓,分別是現在新河浦路的22、24、26號。這三座洋房統一的式樣,樓高13.5米,每層進深19.1米,寬9.8米,頗有氣派的西式風格,顯示出主人別具一格的品位。現在,這三座洋樓都重新經過修葺和粉刷,其中24號樓由政府進行保護和管理,另外兩棟分別是私人使用和用作新河浦幼兒園。
春園,曾是中共「三大」代表居住的地方。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前夕,中共中央機關遷到廣州,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出席會議的黨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瞿秋白、張太雷、蔡和森、向警予等,就住在春園24號。在這里,還曾召開過中共「三大」預備會議和中共第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房子里每個房間都按照以前的擺設放置著床、桌等,彷彿在喚醒人們對這段不平凡歷史的回憶。在二樓,有一個面積不大的客廳,正是在這里,曾經活躍著這些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他們討論修改中國共產黨黨綱、黨章,起草大會的宣言和各項決議草案,推動著中國革命的進程。 簡園位於培正路上,是南洋煙草公司簡氏兄弟所建的別墅。簡照南、簡玉階兄弟,是20世紀初我國有名的華僑實業家,1906年在香港創辦「南洋煙草公司」,提倡國貨,與英美煙商競爭。當時,培正路一帶還是一片田園果林,具有歐洲建築風格的簡園落成,十分引人注目。
建成之初,這座洋房高三層,前花園有噴泉花圃,圍牆上部以綠釉陶竹筒裝飾,券拱式門樓上端是飄出的陽台。首層門廊入口處,還立著一對威嚴的宮廷式獅子,為這座宅園增添中西合璧的韻味。
簡園建成之後,曾用作德國領事館。二十世紀20年代,國民黨要員譚延闓曾住在這里。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期間,毛澤東常在會議休會時,到簡園拜會時任大元帥大本營建設部長的譚延闓,爭取他支持國共合作。
歷經80多年,簡園舊時的花圃,被用作一個停車場,房子有人居住著,二樓還拉起防盜網。塗刷著米黃色粒狀灰砂的外牆倒保存良好,依稀可以窺見當年的風采。 簡園的斜對面便是明園。明園在建成之初,是兩幢風格相同的三層紅磚樓房,中間入口為羅馬柱式門廊。明園環境幽靜、綠樹遮陽、清爽宜人,環繞著的是一片竹林。當時,在這里住的都是一些華僑。由於附近沒有什麼樓房,明園被人們稱為「洋房別墅」。
現在,明園的圍牆大門依然保存著,但原來的紅磚樓,被一棟白色的新房子完全阻擋了,穿過一扇斑駁的鐵門,沿著小路往前走,才能看到傳說中的洋房。其中一棟正在修葺,另一棟由一黃姓人家居住,當年的面目已難以辨認。 在寺貝通津42號,還有一座有特色的洋房——隅園。它的設計者、最初的主人是廣州早期留英、美學生伍景英,1925年國共合作時期,他曾擔任海軍造船總監。
隅園大約於1931年建成,整體風格源自英倫。但伍景英在設計時將英倫建築風格融進本地特色。英式洋樓的陽台多是全封閉的弧形陽台,但為了適應南方悶熱的天氣,隅園的陽台設計成凹陷進去的通風陽台。陽台在英式梁托上,加上中國獨有的吊鍾花形,這種建築風格被人稱為「西曲中詞」。
隅園現在屬於私人庭園,外面豎起了高高的圍牆,旁邊建起了一棟兩層藍色房子。雖然如此,依然可以清晰看見洋房的琉璃瓦硬山頂、紅磚清水牆,庭園里生長著多種不同古樹,鬱郁蔥蔥,供人遙想當年的清靜、典雅。

④ 求廣州東山洋房五大僑園的cad平面圖,春園我已經有了,求其他園,尤其是逵園……重賞謝謝

200算重嗎?

⑤ 為什麼廣州有那麼多有錢人

這是因為廣州發達唄! 地理環境又好! 又是廣東省會! 經濟發達! 是珠江三角區中心城市!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但是也不是那麼多有錢人啦!!!!!!!!怎能和上海北京等比啊!!!!!!其實在中國很多城市比廣州有錢人多!!!!!但是,廣東是中國經濟最綜合的省哦!不像一些地方,這里有錢哪裡沒錢。

⑥ 廣州逵園(逵園藝術館)參觀需要門票嗎

我去過一次,一樓是畫展,二樓是服裝飾品店,三樓是咖啡館,不需要門票

⑦ 東山口有什麼傳統美食

廣州記憶丨人均30元吃遍東山口人氣美食,還有洋樓里的咖啡店~

藝術三星周末牛肉建築

在廣州,

素有「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的說法。

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東山口,

每次坐一號線總可以聽到地鐵報站「東山口」,

你是否也一直聽說那裡有故事,卻未曾踏足。

小編對東山的印象無非是龜崗大馬路、廟前直街、東山百貨等等等,很多人都以為東山口只有紅磚洋房,只適合閑逛和外拍,其實那裡不止有大街、洋房、騎樓,更是美食的聚集地。

東山口,這一帶的建築飽含歷史文化沉澱,保護完整且別具風格。

不僅吸引了遊客們的腳步,

也有不少文藝小資范的特色小店悄無聲息地紮根在這里。

小編挖出的這些特色小店,絕對讓你抱負扶牆走……

丨肥佬牛雜丨

在東山口地鐵站附近有檔牛雜,每每走過都要買。從原來的推車走鬼檔搬到店內,從沒任何名氣到現在的粉絲慕名而來,為的就是那份蘿卜牛雜!

這里的牛雜沒放過多香料,牛雜本身味足,感覺不用蘸甜醬也依然棒棒噠!牛心牛肺彈性十足,也很乾凈,蘿卜則是燉的剛剛好,腩汁滿滿的,吃起來特滿足!關鍵是夠飽肚呀~

地址:廟前直街12號(東山區少年宮對面) 人均:12元

丨老上海食惠里小籠包面館丨

但是小編每次都是為了那碗鹹蛋黃鮮肉餛飩雲吞,每顆餛飩都很大,鹹蛋黃也不少,最重要是其價格和口味上的平衡,難怪附近很多街坊都視之為食堂。

地址:龜崗大馬路13號(近東山百貨)

人均:20元

丨林華牛羊蛇雜屋(東華東路店)丨

只此一家有牛羊蛇雜的牛雜店林華鋪子,滋補三蛇雜湯,各種蛇腸、蛇肝、蛇肺等肉料,吃起來很軟,湯味鮮濃,加了胡椒粉很暖胃。

從7塊吃到14塊,老街坊都愛的味道。在冬天來一碗牛羊雜湯暖暖身子,值得一試。

地址:越秀區東華東路618號

人均:13蚊

丨風味館丨

只有廣東人才會懂牛三星有多好吃,這家老店,每次去必點牛三星湯加辣,還有陳村粉,分量超級足,牛三星燙得爽口脆嫩、火候非常好,而湯底下有韭菜、酸蘿卜、吃起來整個湯很是開胃。

小齋陳村粉,最喜歡上上下下滿滿的一層醬,陳村粉搭配牛三星,真是絕配。

地址:越秀區越秀南路161號(芬蘭浴館對面)

人均:15蚊

丨成隆行(東山店)丨

喜歡他們家的蟹粉小籠包,鮮美香甜,湯汁非常飽滿,湯包皮很薄,泛著黃黃的蟹膏黃油花。但是價格卻不便宜。

一年吃蟹也就幾個月,總是不能錯過,每年都吸引了一批吃蟹愛好者,吃完大閘蟹記得喝薑茶,暖暖的,瞬間感覺很完美。

地址:廟前直街31號(近農行)

人均:150元

丨常來飯店丨

「常來飯店」走的則是平實住家菜路線,秘制的豉油皇鵝腸、碌鵝等點擊率最高,還有鑊氣十足的粵式小炒令師奶們都要臣服。

滿滿的傳統味道,很多街坊經常幫襯的食堂,深受街坊歡迎。

地址:龜崗大馬路金韻茶業旁(近龜崗步行街)

人均:50元

丨老班長丨

東山口店也是20年+的老店了,這里的灌湯包,永遠那麼多人,永遠的新鮮美味。

還有涼拌鹵牛肉,清香透鼻。冷盤和涼皮也是這家店的一大特色,很受歡迎。

地址:農林下路81號南側(王府井對面)

人均:40元

丨雲上咖啡·藝術會館丨

充滿藝術氣息的會館,正宗的英式下午茶。很有維多利亞時期的風格,一片怡然自樂的靜謐感。店主還在門口還養了很多隻可愛的龍貓,來這里享受寧靜下午茶時光是不錯的選擇喔!

地址:東山口啟明一馬路4-1號(近東山百貨)

人均¥ 46

丨逵園1922畫廊&Cafe丨

1922年建的老房子,一樓會定期展出不同的藝術作品,樓梯曲折通幽。二樓是一個陽光小天堂。由於陽台是騎樓設計,所以坐在這里一整天都是那麼的安逸舒適,建築總是承載著一座城市的人情記憶,也許你也會喜歡這午後的一米陽光。

地址:越秀區恤孤院路9號逵園內(近中共三大會址)

人均¥62

東山的小洋樓眾多,當然美食也不止這些。在這里,時不時會遇上一些花兒,給生活增添一些色彩,生活就充滿了活力。

這些廣州老味道隱藏在東山口這里,

有時間去走一走吃一吃真的很不錯,

⑧ 廣州適合騎行的觀光路線有哪些

(一)廣州新中軸太古倉
騎行路線:珠江新城——二沙島——海印橋——濱江路——太古倉,約13公里。
從廣州新地標珠江新城出發,廣州塔漸漸成為騎行者集結的標志。騎行至二沙島,這個有「最具廣州現代風情」美譽的地方,感受夜空下的文藝氣息。華燈璀璨的珠江兩岸,亮起燈的海印橋、海印橋在夜晚閃耀著熠熠光彩,倒影在珠江水上泛起金色的波光。沿著濱江路到達太古倉,打卡廣州最美臨江風景線,夏末初秋邂逅最靚麗的廣州。
(二)新河浦
騎行路線:廣州大道——寺右新馬路——新河浦路——東湖路——海印橋底——大通路——二沙島——廣州大橋——臨江大道——中軸線,約8公里。
以「東山小洋樓」著稱的新河浦,隨處可見特色的建築,騎車經過一定要停下來好好欣賞一下。其中春園、中國三大舊址、逵園、明園、簡園、培正中學、七中、東山堂都是值得拍照打卡的地方。終點是廣州新中軸線,由東山口的老城區情懷走到新城區CBD的繁華大氣,騎行其中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三)新生物島
騎行路線:官洲地鐵站——生物島公園——水墨園——小洲村藝術區——小洲村,約8公里。
生物島像一個巨大的城郊花園,景觀經升級改造以現代嶺南主義為框架,對標國際一流園林建設,遠離城市喧囂,環島騎行,盡情感受環島綠道的醉人風景。古韻清幽的水墨園布局盡顯嶺南園林之美,悠閑品味一草一木一亭一廊的精心之作。騎行至小洲村,城市邊上人文氣息濃郁的濕地公園,隨處可感受到歷史的積淀,在古村秀色中流連,很能讓人沉浸心靈。
(四)大學城
騎行路線:大學城北站B出口——外環,約15公里。
廣州大學城擁有覆蓋環湖路、內環路、外環路等要道約32公里的綠道,有著得天獨厚的綠道騎行環境和條件。廣州大學城外環路綠道上,沿途有珠江環繞和嶺南印象園、廣東科學中心及大學城內各高校正門景點,內環路設有自車越野賽道,是曾經舉辦過各種比賽的專業賽道,堪稱經典。
(五)聚龍古村
騎行路線:花海街(花地河綠道)——興魚路——東沙港——廣州圓大廈——東塱——芳村大道——聚龍古村——白鵝潭廣場,約20公里。
聚龍村又名"鄺家村",是廣州芳村一處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築群,至今已有一百一十多年歷史。近年來,百年芳村長堤街改造完成,多個沿江廣場亮相白鵝潭,變身現代藝術街區,而石圍塘更是攝影師的外拍勝地之一。路線途經芳村、花地河綠道、聚龍古村、白鵝潭廣場、石圍塘,騎行其中可以充分領略歷史與文化氣息的交融。
(六)沙面
騎行路線:市二宮——濱江路——人民橋——沙面——西關大屋——一德路——聖心大教堂——海珠廣場,約12公里。
沙面見證了廣州近代史的變遷,留下了很多偉人的足跡。島上有很多歐陸風情建築,是廣州著名的旅遊區、風景區和休閑勝地。騎行到一德路,可以順便去看看長提,這里是老廣州的「外灘」,愛群大廈、南方大廈、西堤碼頭,遊客可以領略老廣州的歐陸風情。騎到聖心大教堂你可能會被五彩斑斕的琉璃和雄偉的哥特式建築所吸引,這里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大教堂,也國內現存最宏偉的雙尖塔哥特式建築之一。
(七)大夫山森林公園
騎行路線:大夫山森林公園,約10公里。
大夫山森林公園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市橋以西三公里處,跨市橋、鍾村兩鎮,毗鄰順德碧桂園,北與祈福新村接壤,總面積約9000畝,是廣州地區生態型森林公園,被稱為「番禺的氧吧」。公園內連綿不斷的群山環抱著,海拔226.6米的大夫山是番禺區第一高峰,園區內還有大小山塘和多個人工湖,形成了峰戀起伏、湖光倒影的景象。在這里慢慢騎行,每一口呼吸都是滿滿的負離子,還可以放風箏、燒烤、爬山、釣魚、劃船,是假期出行的好去處。
(八)海鷗島
騎行路線:環島騎行
海鷗島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東郊,是一個河流沖積而成內河島嶼,也是廣州新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島內河網交錯,小橋縱橫,魚塘與水稻相連,芭蕉與綠樹一色。環島騎行後,還可以品嘗島上最新鮮的「魚蝦蟹」和最天然綠色的食材。
(九)黃埔古港——海心沙
騎行路線:黃埔古港——萬勝圍——閱江中路——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琶洲大橋——臨江路——海心沙,約10公里。
黃埔古港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石基村,自宋朝以後長期在海外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保留了大量遺跡和文物,見證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港口停靠過瑞典的「哥德堡號」、美國的「中國皇後號」、俄羅斯的「希望號」和「涅瓦號」等外國商船,盡顯廣州「國際大都市」地位。線路經過黃埔古港、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琶洲大橋,最終抵達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式舉辦地「海心沙」,在見證歷史文化變遷的同時,可以飽覽珠江兩岸的無限風光。
(十)增江畫廊
騎行路線:初溪休閑公園——天然沙灘泳場——鶴之洲——廣州亞運會龍船賽場——何仙姑家廟,約40公里。
增江畫廊起點初溪水利樞紐工程終點在湖心島景區,全長約40公里。增江畫廊由東、西兩岸組成,畫廊整合了兩岸從初溪水利樞紐工程到白湖百年飛榕再到湖心島河岸線的自然景觀,進行改造和美化,並做好沿線水環境的整治,兩岸沿線大量種植一年四季盛開的花樹,伴隨著增江河的映襯,使城區增江河兩岸猶如一幅巨型的山水畫卷。
(十一)龍洞水庫
騎行路線:水庫大水壩——雷達站防線——遇路口轉右,約10公里。
這里有平坦寬敞的柏油路,兩旁還有綠樹遮蔭,慢慢騎行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想挑戰難度,又可轉戰山路,適合設備專業的山地車發燒友。
(十二)華南植物園
騎行路線:沿著園內的水泥小路慢慢騎行即可
華南植物園是我國歷史最久、種類最多、面積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園內植物叢生,沿水泥小路在園中慢慢晃悠,很有懶散的熱帶度假情調。
(十三)濱江路
騎行路線:沿著江邊騎行即可
濱江路是廣州城區最經典的一條江邊路線。如果你只能在廣州騎一次單車,這條廣州風情線路就最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