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默多克
擴展閱讀
股票的非發型價格怎麼看 2025-08-26 19:28:56
振華化學股票行情 2025-08-26 19:15:51

默多克

發布時間: 2021-09-18 17:16:01

❶ 默多克為什麼被稱為是一名商業奇才

在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李普曼筆下,默多克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商業奇才。他對企業實行集中管理制度。他的辦公室在紐約曼哈頓的《紐約郵報》大樓。他所屬的100多個相隔遙遠的企業,每月至少有40份報告送到這里,內容中包括報紙發行量、廣告版面、收入、利潤、支出等各種數據,每逢他去外地活動,則由他的助手閱後,簡要地向他匯報。一旦發現問題,他立即通過電話、電傳等方式下達指示,提出處理意見。

❷ 默多克旗下媒體有哪些

默多克旗下媒體有《帕斯星期日周刊》、《世界新聞周刊》、《太陽報》、《紐約郵報》、《泰晤士報》、《澳大利亞人報》、《每日鏡報》等。

1、《每日鏡報》

《每日鏡報(Daily Mirror)》是世界上第一份小報,是一份內容以娛樂新聞、體育新聞、八卦緋聞、民生消費、丑聞為主的日報,創刊於1903年,屬於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每日鏡報》強調文章簡短、煽情,且大量採用圖片;不過,《每日鏡報》較少報道大報所關注的公共議題與政經大事。

2、《太陽報》

英國《太陽報》(The Sun)是富商基思·魯珀特·默多克(Keith Rupert Murdoch)擁有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一份小尺寸版式日報(tabloid)。2004年後期該報的每日發行量達320萬份。星期日版的《太陽報》名為《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

3、《紐約郵報》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報紙之一。創辦於1801年,現屬媒體大亨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其報道風格以煽情、八卦而聞名。在1960年代後半期,日發行量曾達70萬份,現雖下降到41.8萬份,但仍然是紐約最重要的報紙之一。

4、《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隸屬於魯伯特·默多克的新聞集團。長期以來,《泰晤士報》一直被認為是英國的第一主流大報,被譽為「英國社會的忠實記錄者」。《泰晤士報》在英國國內政治和國際關系問題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被魯伯特·默多克收購之後,有指《泰晤士報》的風格逐漸趨向保守。

5、《澳大利亞人報》

《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是澳大利亞最具影響力的全國性報紙,創刊於1964年,隸屬於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報社總部位於悉尼。該報平日版的發行量為13萬份,擁有讀者40多萬,周末版的發行量為32萬份,讀者達90多萬人。

❸ 關於默多克的生平

魯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1931年3月11日—),世界報業大亨,美國著名的新聞和媒體經營者,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以南30英里的一個農場,畢業於牛津大學。他是全球龐大傳媒帝國新聞集團的主要股東,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以股票市值來計算,新聞集團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媒體集團亦稱為「默多克的傳媒帝國」。
默多克報業集團的投資極為廣泛。除出版業外,從宣傳媒介到電視台到石油鑽探、牧羊業等都涉足。早在70年代,在國內已擁有悉尼電視第十台、墨爾本電視第十台和安塞航空公司50%的股權,並經營歡樂唱片公司和圖書公司等。短短的三四十年間將其發展為跨越歐、美、亞、澳幾大洲,涉足廣播、影視、報業諸領域的傳播媒介帝國。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負盛名的英國《泰晤士報》,也有美國電影界的大腕級電影公司——20 世紀福克斯公司。
2014年1月2日,傳媒大亨默多克的21世紀福克斯出售了所持有中文電視公司星空傳媒剩下的47%股權。

❹ 默多克殺人腦百度百科

默多克(MODOK)又稱殺人腦、魔多客,原名喬治·塔爾頓(George Tarleton)。變異前身高5英尺8英寸(1.73米),體重165磅(75公斤),變異後身高12英尺(3.66米),體重750磅(340公斤)。首次亮相於【Tales of Suspense】#93(1967年)。

默多克擁有超強的心靈能力和超人的計算能力,他可以生成力場防護盾來抵禦攻擊,他也可製造精神能量進行攻擊。

默多克擁有超高智商和超強的記憶力,可以熟記他經歷過的所有事件。默多克也可以讀取他人思想,他還可以將自己轉換成原始數據,以電子郵件形式進行傳送。默多克也是一名天才級科學家和戰略家。

默多克通常乘坐一把懸浮座椅,配備有各種高科技武器裝備。他也通常佩戴一條頭帶,頭帶能幫助他凝聚力量和控制座椅。

喬治·塔爾頓原是A.I.M組織的技術員,他在參與一次實驗中發生了意外,身體細胞發生變異,腦袋變得巨大,並擁有超高智商和心靈能力。後來他殺死他的上司,掌控了A.I.M組織。

人物能力數值,詳細介紹請查看漫威人物能力數值
1.智力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⑦
2.力量①①②③
3.速度①①②③
4.耐力①①②③
5.能量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⑤⑥
6.技能①①②③

❺ 默多克次子辭去新聞集團董事職務,他為何要這么做

其實默多克辭去新聞集團總裁的職務,主要是存在意見分歧,其旗下的媒體刊登的一些內容和他的戰略計劃有分歧,所以其才辭去了職務。


而詹姆斯默多克是之前該新聞集團董事長和首席CEO默多克的次子,也算是他的爸爸將公司的業務交給他打理也是證明他能力吧,默多克早在2013年就已經接手了新聞集團,開始擔任其董事會,全權處理這個集團的一切事務。一直從2015年到2019年,詹姆斯默多克又擔任了21世紀福克斯的首席CEO。所以此次其除去新聞集團董事的職務,也有可能是默多克的工作壓力實在是太大了,畢竟當董事長可不是就以為的簽簽文件,指揮下屬工作那麼簡單,可能長期以來的壓力導致了他不能夠繼續承受了,再加上這次疫情本來就使得所有的行業都面臨了巨大的打擊,那麼默多克這種情況可能也是讓位。

❻ 默多克是誰

魯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出身於澳大利亞墨爾本以南30英里的一個農場的美國著名新聞和媒體經營者,畢業於牛津大學。他目前是全球龐大傳媒帝國新聞集團的主要股東,董事長兼行政總裁。其現任妻子鄧文迪(Wendi Deng Murdoch),廣東東莞人,被稱為中國最富有女人,「一個傳奇的中國女人」之譽,也有人稱她是史上最成功的小三。

❼ 默多克退出鳳凰衛視了嗎

鳳凰網、鳳凰衛視、鳳凰金融創辦人劉長樂及其家族,聰明人,聽聞國家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出台,聞風而動,全身而退,拿錢跑路,免得過完年清算被抓!

❽ 默多克的債務危機

很多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都要藉助外力的幫助,體現在經濟方面就是債務問題。債務結構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公司的前途、命運。世界頭號新聞巨頭默多克就曾有過一個驚險的債務危機故事。默多克出生於澳洲。加入美國國籍後,他的總部仍設在澳大利亞,企業遍布全球。麥克斯韋爾生前主要控制鏡報報業集團和美國的《紐約每日新聞》。默多克的觸角比麥克斯韋爾伸得更廣,在全世界有100多個新聞事業,包括聞名於世的英國《泰晤士報》。世上豪富,大都肥頭大耳,粗粗壯壯,有一副大亨的體態。可默多克壓根兒是個不起眼的槽老頭。若是以貌取人,誰都不能相信,他是擁資25億美元的大富豪。默多克不像麥克斯韋爾是個白手起家的暴發戶,他從事的新聞出版業庇蔭於父親。老默多克在墨爾本創辦了導報公司,取得成功。在兒子繼承父業時,年收入已達400萬美元了。默多克經營導報公司以後,籌劃經營,多有建樹,最終建成了一個每年營業收人達60億美元的報業王國。它控制了澳大利亞70%的新聞業,45%的英國報業,又把美國相當一部分電視網路置於他的王國統治之下。1988年,他施展鐵腕,一舉集資20多億美元,把美國極有影響的一座電視網買到了手。默多克和他的家族對他們的報業王國有絕對控制權,掌握了全部股份的45%。西方的商界大亨無不舉債立業,向資金市場融資。像滾雪球一樣,債務越滾越大,事業也越滾越大。默多克報業背了多少債呢? 24億美元。他的債務遍於全世界,美國、英國、瑞士、荷蘭,連印度和香港的錢他都借去花了。那些大大小小的銀行也樂於給他貸款,他的報業王國的財務機構里共有146家債主。正因為債務大,債主多,默多克對付起來也實在不容易,一發牽動全身,投資風險特高。若是碰到一個財務管理上的失誤,或是一種始料未及的災難,就可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把整個事業搞垮。但多年來默多克經營得法,一路順風。殊不知,1990年西方經濟衰退剛露苗頭,默多克報業王國就像中了邪似的,幾乎在陰溝里翻船,而且令人不能置信,僅僅為1000萬美元的一筆小債務。對默多克說來,年收入達60億美元的這一報業王國,區區1000萬美元算不了什麼,對付它輕而易舉。誰知這該死的1000萬美元,弄得他焦頭爛額,應了「一文錢逼死英雄漢」的這句古話。美國匹茲堡有家小銀行,前些時候巴巴結結地貸款給默多克1000萬美元。原以為這筆短期貸款,到期可以付息轉期,延長貸款期限。也不知哪裡聽來的風言風語,這家銀行認為默多克的支付能力不佳,通知默多克這筆貸款到期必須收回,而且規定必須全額償付現金。默多克毫不在意,籌集1000萬美元現款輕而易舉。他在澳洲資金市場上享有短期融資的特權,期限一周到一個月,金額可以高到上億美元。他派代表去融資,大出意外,說默多克的特權已凍結了。為什麼?對方說日本大銀行在澳大利亞資金市場上投入的資金抽了回去,頭寸緊了。默多克得知被拒絕融資後很不愉快,東邊不亮西邊亮,他親自帶了財務顧問飛往美國去貸款。到了美國,卻始料不及,那些跟他打過半輩子交道的銀行家,這回像是聯手存心跟他過不去,都婉言推辭,一個子兒都不給。默多克又是氣惱又是焦急,悔不當初也去當上個大銀行家,不受這份罪。他和財務顧問在美洲大陸兜來兜去,弄到了求爺爺告奶奶的程度,還是沒有借到1000萬美元。而還貸期一天近似一天,商業信譽可開不得玩笑。若是還不了這筆債,那麼引起連鎖反應,就不是匹茲堡一家鬧到法庭,還有145家銀行都會像狼群一般,成群結隊而來索還貸款。具有最佳能力的大企業都經受不了債權人聯手要錢。這樣一來,默多克的報業王國就得清盤,被24億美元債券壓垮,而默多克也就完了。默多克有點手足無措,一籌莫展。但他畢竟是個大企業家,經過多少風風雨雨。他強自鎮定下來思考,豁然開朗,一個主意出來了,決定口頭去找花旗銀行。花旗銀行是默多克報業集團的最大債主,投入資金最多,如果默多克完蛋,花旗銀行的損失最高。債主與債戶原本同乘一條船,只可相幫不能拆台。花旗銀行權衡利弊,同意對他的報業王國進行一番財務調查,將資產負債狀況作出全面評估,取得結論後採取對策行動。花旗派了一位女副經理,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出身的女專家帶了一個班子前往著手調查。花旗銀行的調查工作班子每天工作20小時,通宵達旦,把一百多家默多克企業一個個拿來評估,一家也不放鬆,最後完成了一份調查研究報告,這份報告的篇幅竟有電話簿那麼厚。報告遞交給花旗銀行總部,女副經理寫下這樣一個結論:支持默多克!原來這位女銀行專家觀察默多克報業王國的全盤狀況後,對默多克的雄才大略,對他發展事業的企業家精神由衷敬佩,決心要幫助他渡過難關。她向總部提出一個解救方案:由花旗銀行牽頭,所有貸款銀行都必須待在原地不動,誰也不許退出貸款團。以免一家銀行退出,採取收回貸款的行動,引起連鎖反應,匹茲堡那家小銀行,由花旗出面,對它施加影響和壓力,要它到期續貸,不得收回貸款。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報告提交到花旗總部時距離還貸最後時限只剩下10個小時。默多克帶著助手飛到倫敦,花旗銀行的女副經理也在倫敦等候紐約總部進一步的指示。真是千鈞一發,默多克報業王國的安危命運此時取決於花旗銀行的一項裁決了。女副經理所承受的壓力也很大,她所做出的結論關繫到一個報業王國的存亡,關繫到14億貸款的安全,也關繫到她自身的命運。她所提出的對策,要對花旗銀行總部直接承擔責任。如果146家銀行中任何一家或幾家不接受原地不動這項對策的約束,那麼花旗銀行在財務與信譽上都會蒙受嚴重損失,而她個人的前程也要受到重大挫折。她雖然感到風險很大,內心忐忑不安,可她保持鎮靜,談笑自若,她的模樣使屋子裡的所有人都能夠放鬆一些。時間在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最後的10小時已所剩無幾,到了讀秒的關頭了!花旗銀行紐約總部的電話終於在最後時刻以前來了:同意女副經理的建議,已經與匹茲堡銀行談過了,現在應由默多克自己與對方經理直接接觸。默多克鬆了一口氣,迫不及待地撥通越洋電話到匹茲堡,不料對方經理避而不接電話,空氣一下子緊張起來。默多克再掛電話,電話在銀行里轉來轉去,最終落到貸款部主任那裡。盯著電話。默多克聽到匹茲堡銀行貸款部主任的話音,他發覺這位先生一變先前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冷淡口氣,忽而和悅客氣起來:「你是默多克先生啊,我很高興聽到你的聲音呀,我們已決定向你繼續貸款……」一屋子的人都變得輕松,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只有默多克擱下電話後像是要癱了,他招了一下手,說道:我已經精疲力盡了!侍者遞給他一杯香擯,他一飲而盡。默多克渡過了這一關,但他在支付能力上的弱點已暴露在資金市場上。此後半年,他仍然處在生死攸關的困境之中。由於得到了花旗銀行牽頭146家銀行一齊都不退出貸款團的保證,他有了充分時間調整與改善報業集團的支付能力,半年後,他終於擺脫了財務的困境。億萬富豪和一文不名的窮人,同樣都有窮困和危難的時候,但其產生的原因與解困的途徑截然不同。渡過難關以後,默多克又恢復最佳狀態,進一步開拓他的報業王國的領地。這位有成就的企業家最了解開拓是保護事業特別有效的手段。1992年,他打通好萊塢,買下地皮蓋起攝影棚,拍成第一部影片——驚險科幻片《孤家寡人》,上映後大獲成功,票房很高,續集同樣贏得了觀眾。今年,已有192年歷史的《紐約郵報》因財政問題嚴重,面臨倒閉危險。《紐約郵報》曾是美國發行量最大的10家報紙之一,近年來由於經營不善,每年虧損1200—1500萬美元。在美國破產保護下勉強維持。像當年收購垂危的倫敦《泰晤士報》一般,默多克在今年3月下達指示給他的美國新聞出版公司總裁珀塞爾,向美國破產法庭申請收購,法庭准許並授權默多克控制郵報。他派珀塞爾接任郵報出版人,與工會談判希望取得僱用與解僱人員的權力,改組班子,減少600萬美元的虧損,一度談判破裂,後經紐約州州長斡旋而最終完成收購。默多克報業王國的旗幟上又多了一顆星。澳大利亞最近公布富豪名單:默多克名列榜首,擁有資產已上升到45億美元。 公司在擴張時,舉債是不可避免的問題,但應注意合理的債務結構,否則,韓國的大宇公司就是前車之鑒。

❾ 默多克

基思·魯珀特·默多克(Keith Rupert Murdoch)1931年3月11日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後加入美國籍。其父基思·默多克爵士是著名的戰地記者和出版商。默多克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在倫敦《每日快報》當過助理編輯,1952年回到澳大利亞經營其父瀕於破產的《阿德萊德日報》。1956年收購《珀思星期日周刊》。1960年買下《悉尼每日鏡報》和《悉尼日報》。1964年創辦《澳大利亞人報》。1969年控制英國《世界新聞》周刊和《太陽日報》。1973年購入美國《聖安東尼奧新聞》和《星報》。1976年先後收購《紐約郵報》和紐約雜志公司。1981年購入《英國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以及所屬三份周刊,從而控制了英國30%的報紙發行量。後又買下美國的《芝加哥太陽時報》,並控制在電影和新聞界中有影響的華納通訊公司。默多克還是安捷航空公司董事長、美國出版公司董事長、城市郵報出版公司董事長、國際新聞有限公司董事長。1981年任泰晤士報業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1982年1月任董事長。1984年任路透社持股有限公司經理。後任澳大利亞默多克新聞公司總經理。他創立的默多克新聞公司是澳大利亞大報系之一,除經營電視外,還在澳大利亞和英國、美國、紐西蘭擁有數十家報紙、雜志。九十年代,默多克又在美國建立了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全國廣播公司(NBC)、美國廣播公司(ABC)三大電視網比肩而立的電視傳媒王國——福克斯電視網(FOX)。

默多克所創建的新聞集團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綜合性傳媒公司之一,凈資產超過400億美元,集團經營的核心業務涵蓋電影、電視節目的製作和發行,無線電視、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廣播,報紙、雜志、書籍出版以及數字廣播、加密和收視管理系統開發。1999年3月,新聞集團北京代表處成立,次年,衛星電視(STAR)在上海設立代表處,成為首家獲准在滬設立代表處的境外傳媒公司。
目前,默多克控制澳大利亞2/3的報紙,英國的《太陽報》、《泰晤士報》等40%的報紙都由默多克控股。他還擁有英國的天空電視台、美國的福克斯電視網、香港的亞洲衛視(即星空傳媒)。在互聯網時代到來後,默多克又宣布與日本公司合辦一家專門拓展互聯網投資的金融企業——軟銀。
2005年7月,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以5.8億美元現金收購當時MySpace的母公司Intermix Media,從而進入了網路新聞博客及網路社交領域,擁有了這個廣受歡迎的SNS網站、「生活方式門戶網站」。

❿ 為什麼有默多克這么大影響力

一個人的影響力大多是由其做過的事產生的,而一個人做過的事大多帶有行業性、區域性。所以,一般而言,指一個人有影響力,大多先是指他對所在行業產生的影響力,這些東西慢慢地就會形成個人影響力,任何人、任何行業均是如此。任何對一個人的影響力描寫,如果是跳開了他的工作或行業影響,都是虛無甚至飄渺的。就默多克而言,說他有影響力的,潛台詞大多先是表達他在自身所在行業的影響力及成績是巨大的,當中避不開三個指標:1.創收能力,毫無疑問默多克的新聞集團被估值400億美元榮登世界第一傳媒集團,這里足夠說明他的創收能力。2.專業能力,能辦報、開電視台本來就不是專業門檻低的事,如果還能做到看過的人都說不錯、甚至喜歡看,那這件事就不簡單了。特別是傳媒這件事,有些時候還真不是簡單的越專業越好,更不是越跟市場走內容就會越吸引,總之做媒體就是做觸覺,說不清講不白。唯獨做傳媒內容真的做的好的人都有一種特質:留意一下劉長樂,留意一下默多克。同時,再留意一下把媒體內容做得沒什麼人喜歡看的人,也有很多共同特質。3.格局能力,毫無疑問格局決定直徑,默多克的人生直徑直接做到了橫穿地球,在很多國家與地區都布了局,這個直徑還能小嗎?以上三點基本已經可以衡量一個人的影響力了,所以默多克的所謂大影響力其實還是根基於他的事業成就而言的。無可否認,如果說傳媒大亨,目前能跟他匹敵的確實不多,這就更成就了他的話語權及公信力,這些加起來也會壯大他的影響力。華人里的劉長樂其實是有根基成為下一個默多克的,但基於國內媒體的政治屬性,要完全辟除政治屬性及立場去沖國際市場,似乎有點不現實。但如果帶有了政治立場及屬性的媒體是很容易遭受他國排斥及防範的,要實現國際化紮根的傳媒集團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