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邏輯思考題
擴展閱讀
早上還沒開盤怎麼買股票 2025-08-26 16:10:42
福建鑫輝集團董事長 2025-08-26 14:55:59

邏輯思考題

發布時間: 2021-09-18 21:18:35

Ⅰ 誰會這道邏輯思考題很難的哦!幫幫忙解決,聽說會的人就是數學大師,大師請進!,

有3隻.設瘋狗的個數為N,當N=1時 那個瘋狗的主人看到其他人家的狗都沒瘋,那麼他肯定可以確定自家的狗瘋了,第一天應該有狗叫,所以N>1,對於瘋狗的主人來說,他看到瘋狗的條數為N-1,所以就假定自己家的狗是正常的(因為N>1),但是等待了N-1天的時候還是沒有人打狗,所以到N天的時候,瘋狗的主人肯定知道自家的狗瘋了!所以第幾天打狗,就有多少只瘋狗.

Ⅱ 誰有邏輯推理的思考題目

今有a b c d 四人在晚上都要從橋的左邊到右邊。此橋一次最多隻能走兩人,而且只有一支手電筒,過橋是一定要用手電筒。四人過橋最快所需時間如下為:a 2 分;b 3 分;c 8 分;d 10分。走的快的人要等走的慢的人,請問如何的走法才能在 21 分讓所有的人都過橋?
【答案】先是a和b一起過橋,然後將b留在對岸,a獨自返回。a返回後將手電筒交給c和d,讓c和d一起過橋,c和d到達對岸後,將手電筒交給b,讓b將手電筒帶回,最後a和b再次一起過橋。則所需時間為:3+2+10+3+3=21分鍾。

你讓工人為你工作7天,給工人的回報是一根金條。金條平分成相連的7段,你必須在每天結束時都付費,如果只許你兩次把金條弄斷,你如何給你的工人付費呢~(提示:考慮「付費」的特點)
【答案】因為總工7段,只能折2次,所以把7段折成1段、2段、4段;第一天給一段,第二天給2段拿回一段,第三天再給個一段,第四天給4段拿回1段和2段,第五天再給1段,第六天給2段拿回1段,第七天給最後1段;
【思維過程】思考這個題目關鍵是要考慮到「付費」的特點,給到工人的金條是可以找回的;很多時候是「金條」這個付費形式迷惑了大家,如果改成是我們熟悉使用的紙幣會不會好些呢 那樣大家就很容易想到付費找零了,所以可以這樣轉化:(假設存在7元、4元紙幣)有7元的紙幣一張,需要換成了1元一張 2元一張和4元一張,付費用給工人;這樣是不是就很簡單了呢~
【思維絮語】有時候阻礙我們思維的不是題目本身的復雜程度,而是我們北題目中的道具所迷惑,所以抽象出模型,然後賦予其我們熟悉的載體,這樣理解起來就順當多了.

一邏輯學家誤入某部落,被囚於牢獄,酋長欲意放行,他對邏輯學家說:今有兩門,一為自由,一為死亡,你可任意開啟一門。現從兩個戰士中選擇一人負責解答你所提的任何一個問 題(Y/N),其中一個天性誠實,一人說謊成性,今後生死任你選擇。請問這名邏輯學家該怎麼發問才能打開自由之門呢~
【答案】邏輯學家任意選擇一個戰士問他:「如果我問另外一個人,他會告訴我哪個是死亡之門呢?」,這個戰士的回答就是「自由之門」!
【思維過程】可以用模型簡化下:戰士A說實話;戰士B說謊話;門C是自由之門,門D是死亡之門;假如邏輯學家問A:「如果我問B,B會告訴我死亡之門是哪個」,由於A只會說實話,那麼A肯定會回答「B會告訴你死亡之門是C」,這句話也與B會說謊話相符合,A只有這樣回答才符合邏輯;同樣情況,如果邏輯家問了B,也會推出同樣的結果;
【思維絮語】這樣的推理題目可以先不著急直接只想出一個問題就能把問題解決,可以把本題分解成兩個條件「只問一個問題+問的問題能把判斷出自由之門」;可以先不考慮問題的個數,可以先思考要問哪些問題才能判斷出自由之門,可以是2個甚至更多的問題,然後再把這些問題一步步合並成一個問題,這樣就能最終解答;
另,對於一些思考起來容易混亂的題,可以抽象出模型來,用字母或其他符合代替會比較清晰;

洛克菲勒先生突然憂郁起來說:「名聲在外有什麼好,隨著時間的流逝,財富又有什麼好處呢,兩天前我還是54歲,到了明年過完生日的時候我就57歲了」你能根據這段話你能判斷出他的生日嗎(年齡以生日當天算起)
【答案】12月31日
【思維過程】從54歲跨度到57歲,那生日肯定是在年末;注意到「兩天前」、「說話的今天」、「明年」這幾個關鍵時間點,如果整個表述的時間軸長度是兩年,年齡增長最多是2歲,所以整個表述的時間軸至少得是3年;這樣「兩天前」「今天」「明年」就是屬於不同的年份,再用代入法假設下即可得出,比如:「兩天前」是2000年12月30號,此時他是54歲;生日是2000年12月31號,「今天」是2001年1月1號,此時他是55歲;那麼今年的12月30號後,他是56歲;到「明年」2002年12月30號的時候,他就57歲了。
【思維絮語】主要分析清楚生日、年度、年齡的增長時間點這三者,這道題就不算難了;雖然乍一看似乎不可能,其實是我們對日常中小概率的事件忽略的緣故,只要細心的分析下去就會發現,原來這是正常的;

Ⅲ 有一個涉及哲學和邏輯的思考題

這是個著名的悖論問題——【說謊者悖論】
公元前六世紀,哲學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Epimenides):「所有克利特人都說謊,他們中間的一個詩人這么說。」這就是這個著名悖論的來源。
《聖經》故事
《聖經》里曾經提到:「有克利特人中的一個本地中先知說:『克利特人常說謊話,乃是惡獸,又饞又懶』」(《提多書》第一章)。可見這個悖論很出名,但是保羅對於它的邏輯解答並沒有興趣。 人們會問:艾皮米尼地斯有沒有說謊?這個悖論最簡單的形式是:「我在說謊」。 「我在說謊」: 如果他在說謊,那麼「我在說謊」就是一個謊,因此他說的是實話;但是如果這是實話,他又在說謊。矛盾不可避免。它的一個翻版:「這句話是錯的。」 「這句話是錯的」: 這類悖論的一個標准形式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無限邏輯循環。拓撲學中的單面體是一個形象的表達。
羅素的思考
問題並不簡單:哲學家羅素曾經認真地思考過這個悖論,並試圖找到解決的辦法。他在《我的哲學的發展》第七章《數學原理》里說道:「自亞里士多德以來,無論哪一個學派的邏輯學家,從他們所公認的前提中似乎都可以推出一些矛盾來。這表明有些東西是有毛病的,但是指不出糾正的方法是什麼。在1903年的春季,其中一種矛盾的發現把我正在享受的那種邏輯蜜月打斷了。」
他說:謊言者悖論最簡單地勾畫出了他發現的那個矛盾:「那個說謊的人說:『不論我說什麼都是假的』。事實上,這就是他所說的一句話,但是這句話是指他所說的話的總體。只是把這句話包括在那個總體之中的時候才產生一個悖論。」(同上) 羅素試圖用命題分層的辦法來解決:「第一級命題我們可以說就是不涉及命題總體的那些命題;第二級命題就是涉及第一級命題的總體的那些命題;其餘仿此,以至無窮。」但是這一方法並沒有取得成效。「1903年和1904年這一整個時期,我差不多完全是致力於這一件事,但是毫不成功。」

Ⅳ 這里為朋友們奉上一則邏輯思考題,此題源於1981年柏林的德國邏輯思考學院

1、挪威人 房子黃色 喝的是水 抽的是DUNHILL煙 養的是貓

2、丹麥人 藍色 茶 BLENDS 馬

3、英國人 紅色 牛奶 PALLMALL 鳥

4、德國人 綠色 咖啡 PRINCE 魚

5、瑞典人 白色 啤酒 BLUEMASTER 狗

Ⅳ 數學邏輯思考題

簡述之:
應該是第一次天平兩邊各放4個,如平衡則在餘下四個中,則取兩個分別放一邊,取兩個正常球放一邊,可確定在哪兩個中,最後一次取其中一個和一個正常球放,可確定該不一樣的球;如第一次放的兩組球(各4個)不平衡,則將兩邊對調一個,再從一邊將另三個用正常球換下,如平衡,則說明在換下的三個中,並可根據原來三個球原所在邊的高低知道不正常球的差異是輕重,取其中兩個分別放兩邊,如平衡則為剩下的一個,如不平衡則根據前面判斷差異球是輕是重判定該球;如兩邊各三個球不平衡,則根據換球後高低方有無變化判定:如有變化,則說明在對調的兩個球中有一個為差異球,如無變化則說明在未變動過的三個球中並可根據該邊的高低情況判斷有差異的球是比正常球輕還是重,任取其中兩個一稱就可判斷三個中哪一個是差異球了。

Ⅵ 邏輯思考題 求解

ls都錯了。。。。第二個C,其他的也不一定對 。。。。這學生。。我就不說什麼了,直接伸手要。。。答案網上都有啊!!!= =!

Ⅶ 經典邏輯思考題!!

進入開關房間里(燈都是關的),先開一盞燈,開時間長一點,然後關掉,再開另一盞,並且迅速跑到另一個房間查看,有2盞滅的燈,其中你會發現一盞是熱的,那就是你第一次開過的那盞,然後現在開的又是你剛剛開的,最後的那盞就也知道了,這樣就可以了!(原創)

Ⅷ 邏輯思考題

根本就沒有那30元的事!
事實是:旅客掏了3×9=27元,小二貪了2元,店主收益25元,27-2=25 這不是正好嘛~題目的演算法不對。
應該這么算:假設剛開始旅客有30元,店主跟小二都沒錢。
第一步:旅客那裡有30元,全給了店主,現在店主有30,小二沒錢,旅客也沒錢
第二步:店主拿出5元給小二,還剩25元,小二有5元,旅客沒錢。
第三步:小二給旅客3元,於是店主25元,小二2元,旅客3元,這不正好還是30嘛。
題目錯在:3×9=27以後去加了小二的2元,這里錯了,應該用減,實際情況是,旅客總共掏了27元,自己手裡有3元,小二貪去了2元,所以應該是27-2=25,這25就是店主手裡的錢了

Ⅸ 尋求邏輯思考題答案

題目中2+2=5是地球是方的 的充分條件 地球是方的是2+2=5必要條件
A弄反了 B不是題目的逆否命題B中前半句改成如果地球不是方的就對了 C「如果a,則b」等值於 非a或者q D就不說了 總之 如果A 則B 的逆否命題是 非B那麼非A 所以C正確
一個命題為原命題,則和它互為逆否命題的命題為原命題的逆否命題。
原命題和逆否命題為等價命題.如果原命題成立,逆否命題成立.逆命題和否命題為等價命題,如果逆命題成立,否命題成立

P是A、B的知識,但此時(這是個關鍵詞)P還不是他們的公共知識,(下面就應該解釋什麼時候P才是公共只是了)當A、B雙方均知道P,並且他們各自知道對方知道自己知道P……這是一個無窮的過程。
由此推出P與A、B之間是公共知識

(1)法院不僅要確認當事人之間一定的民事法律關系,而且要判令被告依照著這種法律關系的內容履行一定的民事義務。
(2)給付之訴具有執行性
給付之訴特徵
1、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權利義務關系,即一方享有權利,而另一方應承擔某種義務
2、雙方當事人之間有權利和義務之爭,即對於如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見存有爭議,因而請求法院予以裁判。
3、法院對案件經過審理後,要在確認當事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基礎上判令義務人履行義務。

根據這些理論上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