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寫對對聯
首先要記住,天對地,雨對風,日對月等等。
第二,要前後有連貫性或者能形成對比。
第三,注意結尾最後的押韻。
『貳』 怎樣對對聯
如果你想寫對聯,一定要按照對聯的要求,該考慮的都要考慮。
平仄和對仗是對聯的兩大要素,失之其一就不可稱之對聯,押韻不在其列。
初學者首先要知道對聯的基本常識如下:
一,聯式: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除了巧對和一些虛詞之外要不能重字。
二,對仗: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成語對成語,典故對典故,人名地名對人名地名,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三,平仄:要求平仄相對,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對聯的上聯末字一定為仄聲字,下聯為平聲字,另七,五字聯最忌三平尾,三仄尾,以及孤平和孤仄。
四,內容:要求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聯多為比,下聯為興,上聯多為下聯之鋪墊,下聯的意和氣勻要強於上聯。一般的對聯所表達的意義都在下聯之中。如上聯寫竹,下聯可寫氣節,上聯寫梅,下聯可寫高潔
還有一些更深的要求如:八病,仄聲字的識別,意境的提升,拗句的救法,文言詞彙和典故的積累……等你能夠做到上面四條再慢慢掌握。
剛開始可以嘗試對句,熟練了再自己創作。
你可以去以下網站學習參考資料:http://www.zhgc.com/index.asp
初學者可以先不講平仄,但要詞性相對,盡量工整。另外,要是看典型的對聯,找一下感覺,應該提高會較快。
『叄』 如何學會對對聯
比如 上聯是 隱姓 下聯可是 藏名
這就涉及3個問題
1,上下聯的詞性要相同,或者同義,近義,或者反義,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即對仗問題
2,音調問題,可簡單理解為高低,既平仄問題,平是1,2聲,仄是3,4聲,上聯姓是仄,下聯名是平。
3,對聯不管多少個字,上聯最後一個字需仄,下聯最後一個字為平,上仄下平,而對聯中其他的字盡量平仄相對,這是約定俗成的,念起來也流暢上口。
『肆』 如何對對聯的方法
請您參與對對聯」欄目,深受讀者的喜愛,參與者眾多。來稿
中不乏佳句絕對,但也有不符合要求的。在這里介紹一些對對聯的小
知識。
對聯,俗稱對子,雅稱楹聯。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
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
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最基本的要求是「仄(即聲調三、
四聲)起平(即聲調一、二聲)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
末句尾字用平聲。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
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
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
不能重復。
在這里,感謝讀者周光煒老師、東明堂老師、崔思列老師、張吉
貞老師來信給本欄目提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繼續努力辦好這個欄目。
也歡迎大家多多賜聯。
『伍』 對對聯怎麼對
掌握平仄,網路搜索。
了解詞性,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
最後是技巧或者說靈感。這是一門藝術的。
『陸』 如何對對聯
對聯的分類
清朝梁章鉅的《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楹聯三話》把對聯分成十個門類,即故事、應制、廟寺、廨宇、勝跡、格言、佳話、輓詞、集句、雜綴。民國年間出版的《楹聯集成》將對聯分成二十個類別,即慶賀、哀輓、廨宇、學校、商業、會館、祠廟、寺院、劇場、第宅、園墅、歲時、名勝、投贈、香艷、集字、集句、滑稽、白話、雜俎。這兩種分類方法都是以實用范圍來劃分的,但後者比前者類別分得更細。如果按對聯的文字結構、修辭技巧、邏輯關系來分類,就有四、五十種。例如:
1.對偶形式: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工對、寬對、流水對、迴文對、頂針對等。
2.修辭手法:比喻、誇張、反詰、雙關、設問、諧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隱字、復字、疊字、偏旁、析字、拆字、數字等。
4.邏輯結構:並列、轉折、選擇、因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進一步發達,對聯的科目將會更多,更為齊全和完善。
對聯的規范與創作
顧名思義,對聯是要成「對」的,即由上聯和下聯所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對聯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內容復雜,形式多樣,對仗、平仄亦要求嚴格,本書將根據對聯的規范,講述與解析創作方法,供學撰聯者參考。
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一定要相等。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要求更嚴。對聯有寬對和狹對之分。寬對只要求上下聯內容有聯系即可成聯,而狹對則要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准來撰寫。不過在實用對聯中,採用寬對較多,而狹對則往往因為對仗的要求太嚴,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應用。
三、漢語四聲與對聯
對聯的平仄規律,與詩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
如何斷定對聯的上下聯呢?除從聯文的內容中去辨別,更為重要的是從聯文字尾的平仄聲去判定。對聯嚴格規定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後人稱這種規則為仄起平落。必須注意的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同。自從推廣漢語拼音化,和以北京語音為全國通用語言以後,同一漢字的平仄發生了變化。如按《佩文韻府》音韻標準的四聲是平、上、去、入。平聲列為「平」,上、去、入都歸納進了「仄」。按北京語調,則分成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樣一來,平聲字多了,沒有「入」聲,把一部分去入聲字歸入了平聲,這是學習撰聯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來有很多語言學者對古漢語四聲,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如釋真空在《玉鑰匙歌訣》一書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聲平道莫低昂。讀時發音平和、尾音長,有餘韻。
2.上——上聲高呼猛烈強。讀音響亮,聲音短促,無尾音。
3.去——去聲分明哀遠道。去聲讀音宛轉,尾音短,高昂。
4.入——入聲短促急收藏。入聲讀音質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無尾音。
一般說來,平聲字音平和,有較長的尾音。仄聲字尾音短促,或者無尾音。近代語言學家劉半農先生,首先肯定了釋真空對於古漢語四聲的分析是正確的。半農先生又根據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補充,他說:「平聲平去,曲折最少,習稱為平衡調。上去兩聲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應為非平衡調。入聲最短,稱促調。」半農先生的論述,簡單而明了。張世祿先生更為簡要地將平上去入四聲,分成兩大類,平聲是長音步所在,仄聲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長與短的區別。筆者還認為,古漢語四聲,除了有長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讀音高低也是大相徑庭的,如以:「東董凍篤」為例,從平聲起,音階逐漸升高,至去聲達到頂峰,亦即第三聲讀音最高。入聲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簡捷。簡言之: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清而遠,入聲直而促。上列散論,只是一般方法,讀者可在學習和實踐中再行驗證。
為了練習辨別四聲的本領,古人列舉了如下三十二個字,作為平仄基本知識鍛煉的文字,只要能夠熟練地掌握這些字的平仄,那麼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觸類旁通,一讀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十個數字按次序分別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字的平仄分別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這十二字分別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語調來標注漢語的四聲,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都是從古漢語的四聲演變發展而來,人們在斷定對聯平仄時,還習慣地以古漢語四聲作為標准。現在除了校正發音以外,很少用現代漢語的四聲來作對、寫詩、填詞。但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和時間的推移,現代漢語的四聲,終究為人們所接受。
4.必須知道:有些漢字,歷來是平仄互用,可作平聲,也可作仄聲,如看、教、為、思、傍……略舉數例如下:
(1)「看」作平聲:日用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看」作仄聲: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3)「教」作平聲:櫻杏桃榴次第開,故教一一傍窗栽;毿毿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陰入戶來。
(4)「教」作仄聲:粉筆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滿園桃李生機鬯,化雨春風次第開。
(5)「為」作平聲: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為」作仄聲:本為漢王建大功,未將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絕終烹狗,悔不淮陰坐釣終。
四、對聯的片語結構
對聯除要求押韻和對仗外,片語和結構也是有一定規則的。如:
搖紅;
滌翠。
(單組,二字結構)
謙受益;
滿招損。
(單組,三字結構)
知足常樂;
能忍自安。
(單組,四字結構)
梔放同心結;
蓮開並蒂花。
(單組,五字結構)
叢桂一枝香滿;
崑山片玉連城。
(復組,六字結構)
春江桃葉鶯啼濕;
夜雨梅花蝶夢寒。
(復組,七字結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復組,八字結構)
把古往今來,重新說起;
將悲歡離合,再敘從頭。
(復組,九字結構)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復組,十字結構)
四萬青錢,明月清風今有價;
一雙白璧,詩人名將古無儔。
(復組,十一字結構)
天地啟宏慈,赤子蒼頭同感戴;
古今垂曠典,九州萬國被恩榮。
(復組,十二字結構)
對聯上下聯的片語和結構,應保持一致和統一,上聯是動賓結構,下聯也就必須是動賓結構的片語,如「搖紅;滌翠。」上聯是偏正片語,下聯也必須以偏正片語與之相對,如「同心結」與「並蒂花」,就是相同的片語結構。在謀篇布局對聯片語時,一定要注意上下聯的片語結構必須相同,這亦是對聯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規則。
五、對聯的起句規則
對聯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兩種規則,與律詩相同,對聯的第二個字為「仄」聲的稱為仄起,第二字為「平」聲即為平起。如:
五言聯仄起式: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 ○○●●○
仄起式上聯第二字用仄聲,下聯第二字用平聲。
五言聯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無爭。
○○●●○ ●●●○○
六言聯仄起式:
海內文章第一;朝中宰相無雙。
●●○○●● ○○●●○○
六言聯平起式:
月明別枝驚鵲;風清半夜鳴蟬。
●○●○○● ○○●●○○
七言聯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將秉燭游:
○○●●○○● ●●○○●●○
七言聯仄起式:
一幅湖山來眼底;萬家憂樂注心頭。
●●○○○●● ●○○●●○○
八言聯平仄規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斷句,或三五斷句,如:
梅芯花開,香分座上;
○●○○ ○○●●
蘭芽日長,秀毓階前。
○○●○ ●●○○
回天地,瓊田千頃綠;
○○● ○○○●●
漾東風,小苑萬花紅。
●○○ ●●●○○
八言聯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敗事;
●○○● ●○●●
水可載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聯仄起句式:
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
○●●○●●○●●
人間哪有空閑的光陰。
○○○●○○●○○
九言聯平起句式:
塞翁失馬,又豈知非福;
●○●● ●○○○●
鄭人覆鹿,只渾欲是真。
●○●● ●○●●○
十言聯大致採用四、六駢文體格式: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
○●●○ ●●○○●●
階崇萬級,俯臨千幛奇觀。
○○●● ○○○●○○
十言以上的長聯,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斷句的最後一個字的平仄也要協調。如下文例句的這副對聯,除每個斷句平仄協調外,上下聯每一個字,平仄都很工穩。
此地可停留,剪燭西窗,偶話故鄉風景。劍閣雄;峨眉秀,巴山曲,
○ ○ ● ○ ● ●
錦水清漣,不盡名山大川,都來眼底;
○ ○ ●
入京思獻策,揚鞭北道,難忘先哲典型。相如賦,太白詩,東坡文,
● ● ○ ● ○ ○
升庵科第,行見佳人才子,又到長安。
● ● ○
『柒』 怎樣對對聯
一、什麼叫對聯:對聯又名對子,是寫在紙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頭上、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辭典》釋),來源於律詩的四聯八句。
二,對聯的形式,按時間和場合分:
1.春聯:春節時張貼在門上的對聯;
2.楹聯:用於堂屋、大廳前部柱子上的對聯,多縷刻於木版懸掛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3.裝飾聯:多懸掛在堂屋牆上中堂畫兩側、書房牆壁上或懸掛在名勝古跡的壁柱上;
4.喜聯:用於祝賀婚娶、建新屋、遷居;
5.壽聯:他人過生日,送對聯祝壽;
6.輓聯:哀悼死者的對聯。
三、對聯的對法:從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關系看,可分正對、反對串對三種。
1.正對:上下兩聯所表達的內容相似或相關。
例:福如東海 浮舟滄海 兩個黃鸝鳴翠柳 春蠶到死絲方盡
壽比南山 立馬昆侖 一行白鷺上青天 蠟炬成灰淚始干
2.反對:顧名思義,反對即上下兩聯意思相反。
例: 紅軍中,官兵夫,衣著薪餉一樣
白軍中,將校尉,飲食起居不同
3.串對:又名流水對,單看上或下聯,意思不全,上下聯連起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思想意境。
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人生自古誰無死 紙上得來終覺淺
一枝紅杏出牆來 留取丹心照汗青 絕知此事要躬行
對聯是對稱的兩句話,上句叫上聯,也叫「初句」;下句叫下聯,也叫「對白」
四、對聯的特點:
1.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平仄要和諧、相對,尤其是上下聯的尾字,平仄要交錯,一般上聯要用仄聲字,下聯尾用平聲字。否則拗口。
2.上下聯某位置上的詞性必須相同。下聯詞性與上聯同位詞相同。
例 : 明月松間照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閉門推出窗前月
清泉石上流 荷出水面,朱筆點天文 投石沖開水底天
3.上下聯的字數同時可長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長可達數百字。
五、對聯的平仄:按現代漢語標調,一聲為陰聲,音高而平;二聲為陽聲,音由下往上。(以上為平聲)、三聲為上聲,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聲為去聲,音由高往下(以上為仄聲)。古入聲字已消失。
對聯平仄口訣:
「平對仄,仄對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例:白居易《憶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諧的對聯:
日出/江花/紅/勝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來/江水/綠/如藍(平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