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征高句麗的介紹
三征高句麗,從大業八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隋煬帝三次對高麗進行的戰爭。1這三次東征煬帝均御駕親征。從大業七年(公元611年)起煬帝剛剛巡遊江都結束便開始為這次東征進行各項糧草軍備,至大業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煬帝正式進軍,第一次東征,因隋煬帝指揮錯誤,隋朝遭遇慘敗,損失慘重,隋朝國內開始發生百姓農民起義。第二年正月,隋煬帝就開始籌劃第二次東征,但因楊玄感叛亂最終退兵。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隋煬帝第三次發動戰爭,高句麗國王遣使請降,並將去年叛隋投奔高句麗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還,隋煬帝班師還朝。但是高句麗國王卻不按隋煬帝的命令入朝2,還不放回其俘獲的大批隋朝軍民。後世中原人到高句麗時,還看到大量當年被高句麗俘獲的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於郊野」。3由於高句麗頑強抵抗隋軍,經過這三次大規模的征戰,隋朝的國力空耗,百姓民不聊生,激起了階級矛盾。最終導致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
②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的詳細過程
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建國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的軍政和經濟改革,使隋朝很快走上了輝煌的顛峰。隋煬帝廣即位後更是採取積極的對外進攻戰略,征服了契丹、流球(今台灣)、土谷渾等周邊強國,迅速崛起。
隋煬帝時,黃門侍郎裴矩告知隋煬帝:「高麗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漢世分為三郡,晉氏亦統遼東」。這里將高句麗政權所佔之地往上追溯到西周以前,下至魏晉時期,無可辯駁地指出遼東為中國領土。
這時的高麗已經成為東北地區的一個比較大的國家,國都在漢樂浪郡的故地平壤城,亦名長安城。平壤城與國內城、漢城,並稱高麗國的「三京」。此時的高麗人占據遼東大部,高麗主世襲爵為遼東郡公。高麗是遼東的霸主,是實力強大的政權。高句麗與隋的關系逐漸進入戰爭狀態。
590年,高句麗平原王「治兵積谷,為守拒之策」,隨時准備迎戰隋大軍。高句麗與隋維持著緊張而和平的關系,繼北朝之後,受隋高祖文皇帝冊封為「高麗王」。由於此時百濟與新羅聯盟的早已瓦解,高句麗南部相對平靜。586年,平原王將都城由平壤城遷至長安城(即今朝鮮平壤市區),直至高句驪滅亡。歷時83年。
高句麗曾多次小規模襲擊隋北部邊疆。對此隋高祖很不滿並致書平原王高湯,「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高句麗嬰陽王繼位後的596年,隋的特使在突厥遇到高句麗在突厥的特使後,隋高祖傳書高句麗要求高句麗終止與突厥的聯盟,停止對隋邊疆的連年的侵襲並對隋表示臣服。高句麗嬰陽王雖然表面上接受了隋高祖的最後通牒,但第二年,597年,嬰陽王聯合粟末靺鞨先發制人攻擊隋在冀州道的軍事駐地。
當時在東北地區還存在還有百濟、新羅、靺鞨等政權,它們多時臣服於大隋。在隋朝建立之初,高麗為了消滅其他小國採取對隋朝臣服的政策,但隨著隋朝的強大,高麗逐漸感到恐懼,於是採取聯合其它國家對隋朝進行侵襲。598年,高句麗王率靺鞨騎兵萬余進攻遼西,被營州總管韋沖擊退。隋文帝派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麗,後因道路和天氣的原因,糧草供應不上,同時高麗王懾於隋軍威,亦遣使謝罪,隋文帝於是罷兵。
這次出征雖然沒有實質性的戰爭,但為今後的大規模征伐埋下了引線。當時的隋朝已經完成了對西、北、南多強族的征討,國內經濟也達到了鼎盛,而楊廣又是一個野心極大的人,對高麗的戰爭只是早晚的事。
③ 楊廣為什麼要三征高麗
是皇上都有野心,楊廣也一樣,楊廣是個驕奢淫逸的這么一個皇帝,離開自己的宮中,要在另外一個地方建立別館,搜羅奇花異草,讓宮外到處都是,而且出遊要帶很多人,他會下令讓方圓五百里的百姓給自己貢獻食物,揮霍浪費非常嚴重,很多老百姓飯都吃不上了,他在在那吃喝玩樂呢。
楊廣為什麼要三征高麗,因為他也想當個好皇帝,他也想隋朝在他的統治下繁榮,富強,疆域遼闊,雖然楊廣是個暴君,民不聊生,但是他也是有功績的,開辟了疆土,加強了南北及西域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可惜有好有壞,有對有錯,最後他失敗了,隋朝在他手中覆滅了。
④ 楊廣三征高句麗原因是什麼

可以看出楊廣和歷史上的開國之君差不多,都想為後世子孫剪除威脅,讓後人太太平平生活。
⑤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的歷史是
隋煬帝准備征討高麗,幽州總管元弘嗣立刻征調造船工匠,在山東東萊(今山東掖縣)海口,趕造戰艦三萬艘。官吏限期督辦,工匠立在水中日夜施工,時間久了,工匠身體被水泡腫,化膿生瘡,不能及時治療。其中肉爛生蛆,被折磨至死約十有三四。
與此同時,江淮以南水手一萬人,弓弩手三萬人3嶺南排槍手三萬人,向涿郡「奔赴如流水」。河南、淮南、江南趕造了五萬乘戎車,向北疾駛。山東民夫六十萬,手推獨輪車,運糧北上。江淮以南民夫、船工,從黎陽到洛口把倉庫存糧也裝船北運。運河裡運糧船隊帆檣千里,大路上幾十萬民夫疲於奔命,道路被堵塞了,渡口被堵塞了,烈日下,累餓而「死者相撫,臭穢盈路」,慘不忍睹。
⑥ 隋煬帝為什麼拚命三征高句麗
在隋煬帝看來,高句麗人就是不肯服從於以隋朝為主導的國際秩序,它是在和隋爭奪東北亞的主導權。為了重整國際秩序,隋煬帝連續三次征伐高句麗。
其中氣勢最為浩大的是第一次,當時,隋煬帝意在震懾,出動了113萬大軍。結果,隊伍龐大,行動遲緩,後勤負擔沉重,最終自己把自己拖垮,慘敗而歸。
第二次征戰,隋煬帝仍在打「心理仗」,在軍隊中設立了受降使者,一旦高句麗請降,就得停止進攻。這一點,被高句麗人充分利用,時降時戰,隋軍被戲耍得元氣大傷,仍是失敗而還。
最後一次征討高句麗時,隋內亂加劇,隋煬帝中途取消了進攻高句麗的計劃。但民心已亂,烽煙四起,隋王朝很快走向了滅亡。
(6)三征高句麗擴展閱讀:
開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調集了三十萬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撲向高句麗。可是,在此次大戰中,由於糧草不濟、疫病流行和其他自然災害的原因,隋的三十萬大軍幾近全軍覆沒。
隋文帝無力再戰,不過,高句麗也是奄奄一息,僅余半條命。國王高元在趕緊上表自稱「遼東糞土高元」,向隋文帝稱臣。
隋文帝心雖不願,卻也無力再打,只好把未完成的歷史使命下一任帝王-隋煬帝。高元雖然自稱「糞土」,其實不甘於向隋稱臣,其積極奔走,與突厥、契丹、靺鞨交好,仍想與隋朝對抗。
高元的表現,隋煬帝當然不能容忍。不徹底解決高句麗問題,國際秩序就會因此而改寫。所以,在隋文帝之後,隋煬帝仍把打擊高句麗當成大事、要事來抓。
⑦ 三征高句麗的三次征討
大業十年(公元614年),隋煬帝,下詔再次征發天下兵,攻打高句麗。
三月,隋煬帝到達涿郡,隋軍士卒在路上逃亡相繼。隋煬帝到臨渝宮,禡祭黃帝,斬殺叛軍者以釁鼓,仍然無法阻止人們逃亡。
秋,七月,隋煬帝車駕到達懷遠鎮。這是隋朝國內已經大亂,所征之兵多數未能按期到達,高句麗也困弊,隋朝來護兒趁機要向平壤進軍,高句麗王高元害怕,於是遣使請降,囚禁並送回斛斯政。隋煬帝非常高興,遣使召來護兒率軍返回。來護兒認為此時正是攻破高句麗的好機會,想繼續進攻,不肯奉詔,但是諸將聽從隋煬帝的命令,都請返回,來護兒才奉詔退軍返回。
八月,隋煬帝從懷遠鎮班師返回。邯鄲賊帥楊公卿率領其黨八千人劫掠了隋煬帝車駕後的第八隊,得到了飛黃上廄馬四十二匹。十月,丁卯,隋煬帝到達東都,己丑,到達西京。征高句麗王高元入朝,高元卻沒有來。隋煬帝下令將帥嚴裝,准備再次征討高句麗,最後沒有成行。
⑧ 隋煬第三征高句麗贏了幾次
可以說都沒又贏,第一次征高句麗,隋軍雖曾攻至平壤附近,最後卻大敗而還。
第一次:
楊廣即位後,三次大舉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第一次進攻高句麗。征調士卒一百一十三萬余,陸軍集中於涿郡(今北京),水軍集中於東萊(今山東萊州)。另調民夫二百萬,以運送衣甲、糧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皮膚潰爛,腰以下生蛆,死者甚眾。
高句麗堅守各座城池,隋軍無法攻下,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江、淮水軍,戰艦綿延數百里,走海路進攻。 [ 來護兒選拔精甲四萬,到達平壤城外,中埋伏而慘敗,士卒逃回的不過數千人。 開戰前,楊廣下令隋將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關作戰決定,必須先向他報告後再聽從命令。這使得隋軍在戰場上很被動。隋將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都要先派人馳報遠在後方的隋煬帝,這就延誤了軍情。高句麗的軍隊也因此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重整和反擊。就這樣5個月過去了,楊廣沒拿下遼東城。 三十萬五千隋朝陸軍渡遼攻高句麗,也遭到慘敗,逃回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巨萬計,也丟失殆盡。
第二次:
大業九年(613年),第二次進攻高句麗。正當雙方相持不下時,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叛隋,隋煬帝倉皇撤軍。
第三次:
大業十年(614年),第三次進攻高句麗。隋煬帝因國內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而不敢久戰,高句麗也疲於戰爭而遣使請降,楊廣就此撤軍。
進攻高句麗的戰爭,先後動用人力數百萬,征調財物無數,大量士兵、民夫死於戰場和勞役,由於農村中極度缺乏勞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難以生活下去,引發了大規模隋末農民起義。
⑨ 關於隋煬帝三征高句麗
三次都御駕親征
612年二月,隋煬帝以高句麗國王高元不肯朝見為由,一征高麗,御駕親征
第二年正月,隋煬帝就開始籌劃二征高句麗,613年四月,隋煬帝親統六十萬右路軍開到遼東城
614年二月,隋煬帝第三次發動征遼戰爭,高麗國王遣使請降,並將去年叛隋投奔高句麗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還,煬帝見已挽回兩敗之辱,遂班師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