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出自哪裡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句出自《地藏菩薩本願經》。
全段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地藏菩薩的宏大誓願。
《地藏菩薩本願經》,佛教經典,又稱《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共二卷(或作三卷),唐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國佛教界傳誦較廣,受到廣大信眾,尤其是凈土信眾的重視。
(1)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擴展閱讀:
《地藏菩薩本願經》主要思想:
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的故事,介紹了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過程中的事跡。宣揚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大誓願。
經中還描述了地獄的狀況,解釋種種懺悔業障、救拔親人眷屬苦難的方法。另外在此經中,釋迦牟尼佛宣說自己入滅之後至彌勒成佛以前的無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務由地藏菩薩負責。強調讀誦此經可獲得不可思議之利益,消滅無量之罪業。
Ⅱ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句話出自何處,是什麼意思
這一句話源自一個佛教故事,是地藏王菩薩的話,意思就是「如果犧牲我自己可以解救更多的人,我寧可犧牲我自己」,表達的是一種犧牲精神。有關的故事以及詳解如下:
一、故事介紹: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總管地府,名目蓮,釋迦牟尼佛之弟子,十分孝道,其母劉氏生平吃素,但卻受親友教唆不用吃長素,可以吃肉,其母忍不住口腹之慾,終於破戒。死後因其犯破戒吃肉殺生,墮落地獄餓鬼道。目蓮以神通看到自己的母親受苦,極度傷心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遂三次下地獄救母,後其因孝感動天,佛祖憐憫,教以盂蘭盆之法,解除其母厄難。現今世人於農歷七月十五日舉行的盂蘭節,乃出至目蓮救母。其後目蓮因有感其母曾墮地獄受苦,如天下眾生父母受苦,即立下宏願要渡盡蒼生。
地藏王菩薩的威德、神通和誓願是不可思議的。他用威神度一切罪惡深重的眾生,來折服他們。他發的誓願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他發願地獄哪個時候不空,他誓不成佛,他要把所有的眾生度完了,才成佛。若有一個眾生沒有度完,他就不成佛,所以他才會經過這么長遠的時間還沒成佛。因為這個眾生度完了,那個又來了,總也沒完。不是這個眾生出世,就是那個逝世了;那個眾生逝世,這個眾生又出世了。出世的眾生,總是比逝世的眾生多過十倍、百倍、千倍、萬倍。
二、有關這一句話的詳解:
因為人要經過幾十年才死,出生的只等懷胎十月,就可以出生,非常快。所以出生比死的超過幾千萬倍,因此累得地藏王菩薩到現在也不能成佛。但是你說他後悔不後悔呢?他不後悔。眾生越多,他越有工作做;要是沒有眾生,他也沒有工作,就成佛去了。成佛去,也沒有什麼事情幹了,所以地藏王菩薩這就是沒有事情來找事情干。本來很清閑的,他願意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總是去度眾生,這是地藏王菩薩的願力。
為什麼地藏王菩薩發這種願力?因為他覺得他和眾生是一體的,眾生如果不成佛,他成佛也沒有意思;所以他在這兒等著眾生,和眾生有這一種永遠永遠同體的因緣。地藏王菩薩這種願力,是沒有法子測量,沒有法子明白的。現在所說的,不過是一小部分,其實他這種願力,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的。
農歷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節,民間孝子賢孫也效法佛祖教導地藏王菩薩般隆重舉行法會,為父母祖先虔誠誦經超升薦拔,以盡孝道。 孔子孝經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盡孝是除了事奉雙親之外,進一步還要成就自己更高層次的道德修養,端正自己的言行舉止,圓滿自己。成仙成佛先成人,立身行道,彰顯父母,令祖先皆感光榮,即孝經曰:「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此之謂聖孝,就是修道學佛,論孝的層次來說,聖孝才是真正徹底的孝,才是圓滿的孝。
Ⅲ 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佛說的是什麼意思
佛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舍己為人」。它表示一種敢為別人犧牲,一種經世濟民的精神,也是一種勇猛精進,拯救人心,改造社會風氣的精神。
拓展資料:
大乘佛學本來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勇敢精神,這是佛教救度眾生脫出苦厄積極入世的一面。如民間最常說的「十八羅漢」即是已修成正果,但不住涅槃的人物,他們受釋迦摩尼佛祖的囑托,常住世間,為眾生福。
自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面臨生存危機,佛門子弟也有處於末法時代之感。面對如此大災大劫,豈個「遁」字了得?應該代之以為救度眾生甘願入地獄的大無畏佛教精神。當戊戌變法失敗,面臨生命危險的緊急關頭,譚嗣同拒絕逃生機會,可見,他正是以這種捐軀的壯烈行為,來喚醒民眾的覺悟的。
其後的章太炎也指出這種勇猛精進的大無畏精神來自堅定的信仰,梁啟超進而認為: 「佛則有一絕對無限的大欲在前,懸以為目標,教人努力往前進……佛對於意志,不僅消極的制御而已,其所注重者,實在積極的磨練激勵之途。」
這里指出學佛者的修習,並不僅僅是消極地剋制慾望情感,而是在於積極的磨練意志,激發志氣。這種佛學精神發揚到革命事業中,就是要徹底去除一切私慾。只有這樣,才能勇往直前,沒有任何縛累牽掛。對於革命過程中可能遭遇到的種種艱難困苦、威脅危險,不但不可懼怕,而且要視為磨練激勵的好機會。佛門常說,有因無緣不能結果。如果說普救眾生是因的話,那麼艱難困苦即是緣,只有因緣和合,修行人才能開悟,也才有可能取得正果。同樣,革命者雖有獻身民眾的宏大志願,如果不經歷種種艱險危難的考驗,也不可能百煉成鋼,成熟為一個真正的革命家。
在此一時期,楊度還提出「新佛教論」,他雖然曾經主張君主立憲,但後又支持國民革命,晚年又加入中國共產黨,究其一生,總還是以尋求真理為主。總合章楊二家之說,都是主張了卻生死,去除我執,從而樹立無縛無累的徹底革命精神。只有眾人都奮不顧身,一掃怯懦自保的習氣,社會才能得到徹底的改造。換言之,人們在改造自己的同時也挽救了廣大眾生。
我不入地獄-網路
Ⅳ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求出處
在我所讀過的佛經中,我沒有發現這句話。
與這句話的意思,最接近的,是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地藏菩薩所說的:
「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在這里,地藏菩薩的意思,並不是說:「度盡地獄」。而是:「令是安樂,得至菩提」。
意思是說:地藏菩薩不僅度地獄。即使是上帝,也是菩薩度化的范圍。
必須在所有的眾生,都成佛以後。地藏菩薩再成佛。不僅僅是度地獄。
由此可見,全宇宙最後一個成佛的,肯定是:地藏菩薩。
象春晚一樣,最後壓軸的,最後出場的,往往是最厲害的主角。
Ⅳ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阿彌陀佛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說成佛後去地獄度眾生。不是說要凡夫下地獄
要想下地獄度眾生,要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自己。
凈空法師---法師拿著那個香往他手上一插。「唉呀」燙得他馬上叫起來,痛叫一聲。諦閑法師說:「你看看,這么小小的一點點火,你都不能夠承受,你還說到地獄裡面,極熱火焰之中去度眾生,你可能嗎?」
所以我們要學習地藏法門。救度一切眾生免墮三惡道苦的救命經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好好地學好他,我們決定最起碼有一個保險:我們不會墮三惡道,我們能夠再得人身,再聞佛法。
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這個根本法,不要說發願發得很大,但是不切實際,自己沒有腳踏實地去修。
諦閑法師,他有一個年輕的弟子,跟他來出家的時候,看了這個《地藏菩薩本願經》,很歡喜。他就跑到師父面前說:「師父啊,弟子發願跟地藏菩薩的願力一樣,到地獄度眾生,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法師這個時候正好在點香,手裡拿了三支香,法師說:「你來,你來。」那個弟子就走過來,法師拿著那個香往他手上一插。「唉呀」燙得他馬上叫起來,痛叫一聲。
諦閑法師說:「你看看,這么小小的一點點火,你都不能夠承受,你還說到地獄裡面,極熱火焰之中去度眾生,你可能嗎?」
所以說我們在發廣大誓願的同時,一定要培養道力,好好修持。
Ⅵ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什麼意思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的大悲、大願,我相信,只要是佛門弟子,沒有人不知道的。甚至地藏菩薩的名字,即使不是佛門弟子的教外人,也大都是知道的,因為地藏菩薩『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證菩提』的大願力太偉大了。觀世音菩薩現三十二應身、尋聲救苦的精神,是我們每一個佛弟子所宗奉與崇拜的,那麼,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偉大精神,正與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尋聲救苦的精神等量齊觀,而為我們佛弟子,所同樣宗奉的。」
當年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但他見地獄里有無數受苦的魂靈,不忍離去,於是留在了地府,並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於是有一這句話的由來,屬於佛教的大乘.
舉個例子:
一位大將軍和一位高僧對話。
將軍問:您死了之後會到哪兒?
高僧回答:地獄。
將軍吃驚:您是高僧,為何會下地獄呢?
高僧:我不入地獄,誰去教化你們這些人呢。
大體意思就是說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我不做誰做呢。
Ⅶ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下句是什麼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沒有下句的。
全句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句話的意思是「舍己為人」。它表示一種敢為別人犧牲,一種經世濟民的精神,也是一種勇猛精進,拯救人心,改造社會風氣的精神。
「我不入地獄」是佛教用語,這是佛教救度眾生脫出苦厄積極入世的一面。佛門子弟也有處於末法時代之感。面對如此大災大劫,豈個「遁」字了得?應該代之以為救度眾生甘願入地獄的大無畏佛教精神。並不僅僅是消極地剋制慾望情感,而是在於積極的磨練意志,激發志氣。
儒家的人文精神也體現在「救民於水火 的信念目標和「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救世獻身的熱忱,虔敬無欺的神聖感、使命感、責任感、憂患意識和力行實踐的行為方式。只要這些苦難眾生肯接受,佛菩薩就來了;不肯接受,佛菩薩想幫助也沒法子。能信、能解、能學,佛菩薩一定出現在這個世間。
(7)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擴展閱讀
有人說這句名言在古希臘已有流傳,它實際是表示一種敢於為別人犧牲的精神,有一種代人受過的意思,因為地獄沒有人願意去。但在佛教的觀點來看,大多數人不管願不願意,都可能入地獄,是隨業力到地獄受報,一旦地獄現前,是無可逃避的。
而佛菩薩慈悲廣大,法力無限,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在哪裡都可以度,不入地獄。佛教《地藏本願經》說地藏接受了釋迦涅槃前的重託,立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等宏誓大願。
根據現代學者研究,認為《地藏本願經》是中土撰述。而「十殿閻王的名稱最初出自《預修十王生七經》。」此經「作者署名為『唐成都府大聖慈寺藏川述』,說明它不是印度的佛教著作,而是出自唐代末年中國和尚之手。
「天大的委屈,莫過於要永遠不言不語」,黃聖依顯然不僅僅是那個夢幻般不說話的清純「棒棒糖女孩」,她在《功夫》的主題曲《我不入地獄》中早已唱出了這樣爽快的現實宣言。
Ⅷ 為什麼地藏菩薩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其文出自哪裡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句出自《地藏菩薩本願經》。
全段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地藏菩薩的宏大誓願。
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是一種「舍己為人」,一種敢為別人犧牲,一種濟世救民的精神,象徵著大勇猛。
二、」眾生渡盡,方證菩提「:我」地藏菩薩「要將世間所有眾生全部度化,才去證就」無上菩提「
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承前句,我」地藏菩薩「如果不將」地獄「中的眾生全部度化,我就一日不證佛陀果位。
這是一個很偉大的宏願啊,是地藏王菩薩要讓眾生全都登上極樂土,自己最後再成佛的意思。所以地藏王菩薩才一直被人以菩薩相稱。
拓展資料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一種經書。梵名Ks!itigarbha -pran!idha^na-su^tra 。凡二卷。【通行本為三卷】又稱《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屬於地藏三經之一(其餘兩部經為《占察善惡業報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地藏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唐代實叉難陀譯。
資料來源:網路-地藏經
Ⅸ 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怎麼理解
地藏王菩薩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他要渡完地獄的惡鬼,才能成佛。所以這句話表達的意思就是要勇於犧牲,不要計較太多個人的東西。
Ⅹ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什麼意思
佛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舍己為人」。它表示一種敢為別人犧牲,一種經世濟民的精神,也是一種勇猛精進,拯救人心,改造社會風氣的精神。
大乘佛學本來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勇敢精神,這是佛教救度眾生脫出苦厄積極入世的一面。如民間最常說的「十八羅漢」即是已修成正果,但不住涅槃的人物,他們受釋迦摩尼佛祖的囑托,常住世間,為眾生福。
自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面臨生存危機,佛門子弟也有處於末法時代之感。面對如此大災大劫,豈個「遁」字了得?應該代之以為救度眾生甘願入地獄的大無畏佛教精神。當戊戌變法失敗,面臨生命危險的緊急關頭,譚嗣同拒絕逃生機會,可見,他正是以這種捐軀的壯烈行為,來喚醒民眾的覺悟的。
其後的章太炎也指出這種勇猛精進的大無畏精神來自堅定的信仰,梁啟超進而認為: 「佛則有一絕對無限的大欲在前,懸以為目標,教人努力往前進……佛對於意志,不僅消極的制御而已,其所注重者,實在積極的磨練激勵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