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美貿易戰對中美及全球經濟有哪些影響
中美貿易戰一旦出現,短期內會給中國經濟增長和勞動市場穩定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有分析認為,如若中美之間當真爆發貿易戰,短期內可能會給中國造成需求側的巨大沖擊。而經濟增速放緩、失業增加等或許會迫使政策更加被動,也將增加人民幣更大的貶值壓力。而更悲觀的一種情況是,穩增長壓力加大使得政府不得不出台進一步寬松措施,錯失結構性改革良機。
其一,2016年,中國對美商品出口佔中國商品總出口的18%以及GDP的4.4%。對美商品出口不僅集中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如玩具、傢具、紡織的對美出口均占該行業全部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並且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升級,資本密集型產業如電子機械等對美出口也大幅增加,出口量趕超勞動密集型產業。
其二,中國對美國在技術進口以及融資上也有一定依賴。例如,中國進口的許多高科技產品,關鍵技術只有美國持有,一旦美國停止此類核心技術的對華出口,可能會對中國的產業供應鏈產生沖擊。例如,因特爾和AMD在個人電腦CPU使用中非常普及,中國手機絕大多數亦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一旦爆發貿易戰,中國在尋找此類技術的替代時需要一定時間。
其三,直接投資方面,過去十年美國對華的直接投資佔中國全部FDI的3.3%,十年內美資在華企業雇傭人數累計超過100萬,中國主要出口商品中在其他幾大出口國所佔的比重已相當之高,進一步提高出口比例和市場佔有率的空間極其有限最後,估計難以找到美國市場的替代市場。
但也有觀點認為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中長期影響相對有限。首先,貿易摩擦對經濟的長期影響要小於對金融市場的短期沖擊;其次,中美之間存在「大而不能倒」的相互依存性,此次貿易摩擦不會失控,兩國博弈將最終收斂於雙向妥協,新時代不會有「新冷戰」;第三,中國將堅持「以我為主」的應對策略,短期反制措施和長期實力補強均具有充裕的政策空間。第四,目前中國對美出口量佔中國向全球出口總量的19%,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出口約佔40%,中國是全球貿易中間產品出口商,這意味著即使美國單方面向中國加征關稅,中國可通過與其他國家增加貿易合作進行對沖。
❷ 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真的是利空嗎
僅僅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如果真的發動貿易戰,受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國,會關聯很多產業鏈上的國家,比如原材料供應國(澳大利亞),高科技(歐盟,日本)。不過從目前的態勢,川普更多是在造勢,有點打太極的意思,因為貿易戰美國不是第一次使用,最終目的是獲得針對美國有利的協議,至於是否真的是利空,我覺得還要看國內的消費和國外的出口情況,畢竟金磚和一帶一路線上的盟友們到底能帶來多少利益,還不是很清楚,這只是我一點淺顯的理解,有高人希望可以繼續解答吧
❸ 中美貿易戰在中國大歷史中的地位及對中國的影響。
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對中國高達5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這是現代歷史上美國總統對中國開出的最大一筆貿易「罰單」,也標志貿易戰的正式打響!機構們對於貿易戰升級表示擔憂,德意志銀行稱,貿易戰已然打響,最糟糕的情況正在醞釀中,可能觸發2008年金融危機規模的衰退。據估計,全球經濟損失可能高達4700億美元。
貿易戰最壞的情況:觸發2008年金融危機規模的衰退
雖然全球遭遇全球各國的反對,且經濟學家們表示,特朗普政府提高關稅等行為將成為世界貿易和經濟增長的不利因素,但特朗普還是一意孤行對華開戰。德意志銀行23日更是表示,全面貿易戰越來越可能發生,該行首席經濟學家胡珀(Peter Hooper)稱,
德意志銀行的基本假設仍是美國保護主義行為的范圍有限,因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國對特朗普徵收關稅的反應較為克制,但是四大事件的發生加劇了市場擔憂,包括:
特朗普對鋼材和鋁進口徵收關稅;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科恩辭職;特朗普推特稱「貿易戰是好的」,以及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威脅。
另外,保護主義政策在理論上可以讓一個國家從全球餡餅中獲得更大的份額,但這不可避免地招致報復,導致全球餡餅的大幅萎縮,讓所有國家的情況更加糟糕。對這一理論的基本誤解,以及自由、公平貿易的受益人無法補償受損者註定讓我們重復過去的錯誤。
法巴銀行也表示,中國方面已做出反擊,這又大大增加了貿易前景的不確定性。不知道中國的反擊會不會進一步導致美國的第二輪制裁,而第二輪制裁將使得金融市場產生更加劇烈的反應,這可能會放大整體影響。
CNN資深作者伊西多爾曾指出,在貿易戰中,各國對進口產品徵收關稅和其他壁壘做為報復貿易夥伴的行動,導致全球貿易和商業活動受到壓縮與減緩。在最壞的情況下,貿易戰可能導致全球蕭條。
摩根士丹利同樣表達了對貿易戰升級的擔憂,盡管它並未提及衰退的可能性。「盡管美國的貿易夥伴對特朗普征稅的最初反應是克制的,阻止了貿易摩擦的惡化,貿易摩擦范圍擴大的風險仍然很高。」
最糟糕是有多糟糕:全球經濟損失可能高達4700億美元
美國經濟分析人士近日曾警告,一旦特朗普政府挑起全面貿易戰,至2020年,全球經濟損失可能高達4700億美元。BBG也曾研究報告顯示,假設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戰令全球關稅水平提高10%,2020年全球貿易額將萎縮3.7%,全球經濟規模將因此縮小0.5%。
BBG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傑米·默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湯姆·奧利克預計,按假設情景推演,美國經濟將損失0.9%,幅度超過全球經濟損失,成為貿易戰最大受害者之一。
這二者還表示,貿易保護導致競爭減少,阻礙全球技術和觀念交流,從長期看來,將導致勞動生產率下降,削弱全球經濟的增長潛力。
貿易戰最大擔憂:通脹!並將沖擊市場
另外,來自貿易戰的最大的擔憂可能是其對通脹的影響,德銀表示,如果特朗普繼續將關稅視作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並隨後擴大關稅,這將招致其它國家相似的舉動。通脹壓力將會顯現,因進口商品增加的成本推高了消費者物價,使得消費放緩,並阻礙經濟增長勢頭。
傑米·默里和湯姆·奧利克也曾表示,關稅將導致進口價格上漲,推高通脹率。在這種情形下,如果美聯儲為抑制通脹而加息,可能進一步拉低美國經濟增速。
通脹升高 -> 美債收益率曲線變化
而通脹升高或將對市場造成沖擊,在美銀美林最新發布的「美國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會帶來什麼影響」的調查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美國國債市場將如何重新定價?」,而其答案也同樣讓人驚訝:
10%的人認為30年期國債收益率曲線將基於通貨膨脹而修改。這表明市場的資本配置更加平衡,而且任何意外的通脹都可能在長期導致另一次的VaR沖擊。
正如BBG的Ye Xie稱:「會沖擊市場的是通貨膨脹。換句話說,美國國債收益率需要通脹再次出現不確定性才能繼續走高。毫無疑問,下一次的CPI數據將是決定通貨膨脹是否是真正威脅的關鍵。」
澳元在貿易戰開打後大跌,未來前景如何?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關於中國的聲明發布後,澳元/美元進一步大幅下挫,此前本已因澳洲國內經濟數據不及預期而承壓。
分析師Jim Langlands稱,雖然短期動能指標依舊喜憂參半,但對澳元/美元整體走勢依舊偏於看跌,因預計美國和澳洲收益率差額將最終打壓澳元,且中國方面的擔憂只會加劇市場避險情緒。
交易策略方面,分析師建議本交易日仍偏於逢高做空澳元/美元。建議在0.7725做空,止損位設於0.7755,獲利了結點定於0.7670。
其他:英國央行五月加息或成定局?英鎊怎麼走?
昨日,英國央行意外兩位成員支持加息但未釋出5月加息信號,英鎊刷新一個半月新高後迅速回落。機構們普遍預計英國央行將在五月份加息,甚至有機構認為英國央行11月將再次加息。
美銀美林表示,雖然英國央行政策聲明相對謹慎,但其聲明中並沒有什麼論調能夠阻滯市場相信5月加息已經箭在弦上。且央行委員會中有兩名決策者已經在上一次發言後四個月的時候投票加息,這符合英國央行「漸進和有限」的口頭禪。
丹斯克銀行稱,相信英國央行5月份將會升息,也相信11月份料再度升息,市場已經消化了今年大約42個基點的升息幅度。
英鎊走勢:迎數個利好,年內或保持強勁
三菱日聯銀行稱,本周英鎊迎來數個利好消息,三大理由支持英鎊/美元的結構性看多觀點:
第一、歐盟和英國在脫歐談判上取得了重要進展,進一步削減了可能出現混亂局勢的可能。
第二、有跡象顯示,去年通脹走高對消費層面形成的打壓局面目前正在反轉。
第三、英國勞動力市場繼續收緊,將會為經濟帶來更大助力。
BTMU分析師補充道:「整體而言,我們相信英鎊在年內都將保持強勁勢頭,不過未來數年內英國經濟可能面對的諸多挑戰仍將提升投資者的悲觀情緒。」
丹斯克銀行與三菱日聯銀行的觀點不甚相同,盡管其他方面如英國脫歐過渡協議方面也傳出積極消息,但短期內歐元/英鎊走勢不會改變,預計未來3個月內將位於0.87水平。
望採納
❹ 貿易戰中美和談,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
貿易戰對中國來說,一方面暫時影響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促進了中國高新技術的發展。
所以說這次中美貿易戰對中國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看中國的政府如何帶領大家來面對,如果應對得當,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次不可多得的機遇。
❺ 中美貿易戰對中美各有什麼影響
一、經貿摩擦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沖擊,可以用「有影響,可控制,需應對」來概括。
1、從宏觀經濟層面看,經貿摩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經濟的外部風險和下行壓力。
2017年經濟增長中內需貢獻超過90%;貿易依存度下降到33%,低於42%的世界平均水平。僅就經貿摩擦本身來說,這種沖擊是有限的。
2、從企業層面看,經貿摩擦對部分外向型企業有沖擊,可能帶來成本增加、訂單下降等問題,企業面臨減產歇業、調整重組的挑戰。電子通信、電氣機械、木材加工、化學產品等行業企業受影響相對較大。
不過,同時要看到,我國商務部已明確表示,在反制措施中增加的稅收收入將主要用於受損企業及員工、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等,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下半年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這也充分反映出中方對經貿摩擦的充分評估和積極應對。
二、中美貿易戰對美國的影響很大: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在不同程度上轉化為對自己企業的「制裁」。因貿易戰引起成本上升,一些受影響的美國企業已開始減產或裁員,有的企業正在謀劃把生產線遷出美國。美國商會發出警告稱,共計26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可能面臨風險。
中國對等對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後,美國農業遭受較大損失,已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給農場主補貼。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加征關稅,美國汽車對華出口受到影響,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受到擠壓。
(5)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影響擴展閱讀:
中國在貿易戰過程中,一方面與美國針鋒相對,一方面爭取國際社會支持。
一是調整改善與周邊國家關系,加強雙邊經濟合作。
二是將爭端訴諸世貿組織,尋求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輿論支持。
三是在反制美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關稅的同時,豁免了包括印度等國家大豆和動物飼料的進口關稅。
四是繼續推進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2002年以來,我國已經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目前正在進行的自貿區談判有13個,與10個國家開展自貿協定聯合可研或升級聯合研究。
❻ 中美貿易戰開打對中國有什麼影響的
1.就現階段的中國國情來看,不打貿易戰更好,中國更需要的是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穩定。
2.如果雙方出現妥協,可能得到美國有部分有高附加值的科技產品出口,但是自己也會增加對美國農產品、飛機等行業的供應。
3。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從長遠來說應該也是利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只是表面,它的內在是保護中國未來的科技創新動力,只有不斷創新,中國的科技才會不斷的發展。
4.最為重要的是「中國製造2025」。事關未來國運,所以中國不會放棄『中國製造2025』。
5.轉自【七點說】,轉自【七點說】,可以關住下,有些分析還可以,能了解不少知識。
❼ 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肯定是負面影響。
1、發生戰爭的結果,是誰獲利了,二戰結果已經告訴你了。貿易戰也不例外。
2、現在這個貿易戰,只是新聞的宣傳,也沒正式開始了,都開始坐下來了——談判。
所以說,對中國經濟影響是負面的,對美國也是如此。
❽ 中美貿易戰會對國內有什麼影響
在貿易問題上,美國執意要和中國較勁。意識到會將本國農民送上貿易戰前線當「炮灰」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本以為開幾張「空頭支票」,就能彌補貿易戰在美國造成的「傷害」。
然而,特朗普想得太簡單了。
據調查報告顯示,如果中國在貿易戰上火力全開的話,遭殃的不僅僅是美國農民,全美有2742個縣會被打成「篩子」,其40個產業的就業率都將遭殃。
更慘的是,由於此次受影響的縣遍布全美,而所謂「國際貿易戰」實則牽動美國本土經濟鏈,中國的「貿易槍口」不會區分美國政治「紅藍」派別,打傷美國經濟的同時,也可能會扭轉美國目前的政治局面。
這樣造成的結果非常諷刺。特朗普大肆渲染貿易戰之際,恰逢特朗普支持率節節攀升(截止4月4日至51%),而眼下離美國2018年的中期選舉只有7個月。而布魯金斯給出的分析是給「捷報頻傳」的特朗普頭上澆冷水——如果繼續貿易戰,美國總統不僅盼不到「藍轉紅」的奇跡,甚至可能保不住那些「深紅票倉」。
而這樣的分析結果也讓美國國會膽寒。在觀察者網此前的報道中,美國很多主流媒體對這次中期選舉後,「共和黨能繼續保持國會內優勢」表示悲觀。如今不管如何計算,「深紅縣」依然是「最受傷」的地區。對此,布魯金斯學會總結道,「中方的貿易施壓下,美國目前的政治局面可能會遭到扭轉。」
布魯金斯學會創建於1927年,是美國著名的公眾政策研究機構。作為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智庫,其足跡遍布美國自上世紀初以來各個時代的重要經濟、政治變革。該機構也曾被《外交政策》評為全球第一智庫、對公共政策辯論最有影響的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