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叫圈地運動
從15世紀開始,英國社會發生了一場被馬克思成為「羊吃人」的運動——圈地運動。此運動是由英國鄉村的一批有產者發動的,他們或是具有政治和社會特權的貴族,或是經過幾代人辛勤經營而致富的富農,抑或是積累了財富的自由農。
這批圈地者通過軟硬皆施的手法,將村莊中村民手中的土地集中在自己的手裡,有時是直接利用錢贖買,有時則是利用自己的政治與社會權利,強迫同村的貧苦農民去城裡工作,自己則侵佔他們的土地,亦有時是趁著災年向貧苦農民放貸或是直接要求貧苦農民把土地低價賣給自己。
此次起義雖然還是被鎮壓,但是,凱特兄弟領導的起義以及其他各種反抗事件,大大地震撼了農村的投機者們。他們不敢再像以前那樣,大規模剝奪其他人的土地,於是圈地運動在一段時間內放緩了。農民以武裝斗爭的形式維護了自己對於土地的權利,這些自耕農也是17世紀英國革命中新模範軍的主力。
『貳』 清朝圈地是什麼意思
清朝圈地:主要是八旗子弟入關後,皇帝對他們賞賜,可以不事勞作,通過這樣來養活自己,不過在康熙親政後這些政策有一定的緩解。(一家之言)
『叄』 圈地運動是什麼
最簡單及明了的說法就是通過暴力把原本持有土地及資源的個人或團隊趕走,然後獲取土地持有及管理權,再通過僱傭勞動力的方式獲取剩餘價值。剝離了網上華人社區一天到晚強調的階級性及誰搶誰的表面形態,真正深層次的理解應該是持有軍隊或者資本的一方搶奪普通人的個人資產及生產資源。當然,在世界各地,不同地區都會對這類暴力搶奪行為套上不一樣的包裝,有的掛上了復興、有的掛上了改革,更有的掛上了少數人應該讓給大部分人利益的口號。其實,搶奪的本質就是違反人類社會秩序的,靠暴力搶奪更多發生在野蠻人社會及原始世界。現今社會,大多講究等價交換,不管是個人對個人還是團隊對個人,都不能通過暴力搶奪佔有別人已經持有的東西,否則世界秩序就大亂。不少朋友誤解的歐洲圈地運動和國內最開始的土地改革是不是一個性質,其實兩者區別還是比較大的。歐洲圈地運動是個人、團隊或者貴族,自發或者非自發的方式搶占他人財產行為,同時參與搶奪的並非政府軍行為。但也有人指出,圈地運動其實是政府在背後策劃、挑動起來的利益重新分配以及權力固化的陰謀。而國內的土地改革是個人或者團隊持有的土地資源,上繳或者充公為全民所有制。當中有民間誤解的上繳和充公為執政團隊所有制是錯誤的。土地資源與國有財產,在國內是全民所有制,老百姓才是幕後的大老闆,所以稱為社會主義。換句直白的話,國家境內的土地,在土地改革後屬於每一個公民共同所有,而非哪一個人、團隊或者黨派所有。所以每一個人都是國家和土地的持有者,這就決定了如何行駛業主權力及參與決策,改革後這些成為了重中之重。這個時候,人大代表能代表老百姓意願的表決權直接引起了大家都想做人大代表的興趣及慾望。其實真想做,可以留意人大代表是怎樣參選的,大家都有機會。過去民間誤傳的「為阿爺打江山,土地是阿爺的。」其實歪曲了土地改革的本質,這種說法更多是受到圈地運動的理解誤導,以為土地整改及充公是為個人或者團隊搶奪佔有。其實土地改革是把少數人的資源變成大部分人的資源,又怎會變成了某個人或者團隊的資源呢?那就真是圈地運動了!所以,為土地改革正名,改革後的土地真是屬於所有中國公民的,每個人都應該盡義務維護好自己的土地建設,成為國家發展的支持者和主人,成為晉升到國際第二大經濟體這片祖國大地的業主,好好盡業主的職責。業主之間也要和睦共處,與暫時代大家管理及運營資源的執政團隊多溝通、多商量。國家發展起來,土地就會增值,我們作為業主就會持有更多的資源和生存條件,何樂而不為?另外,想參與決策的朋友,建議多留意人大代表的公開選拔詳情,為自己的土地發展與建設出謀劃策及多盡業主義務。
『肆』 我的世界如何圈地
前提是必須有領地插件
用木斧頭點兩個點 對角線
Residence:
圈地插件,可以劃出僅屬於自己的領土,別人無法破壞或改造你領土內的東西。每個玩家可以有三塊領地。五毛錢一格地。
如何創建一塊圈地?
造一把木斧頭,沿著你要圈的空間的對角線,在一端點擊左鍵、另一端點擊右鍵。然後打開對話框,輸入:
/res create 土地的名字
土地名字只能由英文或數字組成。如果圈地失敗首先檢查你是否有足夠的錢,在對話框輸入/balance。如果錢沒有問題再檢查有沒有把別人的地圈到你的范圍里去了 =。=
圈地插件常用命令:
/res select x y z ,不使用木斧頭選取坐標的方式,x y z表示在x y z軸上從你所站的位置到邊界的距離,例如你正站在坐標10,10,10的位置上,使用命令/res select 10 5 1後,表示你選取了0-20,5-15,9-11這個空間,共計400個塊,首付需要20元。
/res select vert ,將你目前選取的空間在z軸上擴展到最大值,也就是128格,會導致價格變得非常貴,慎用 =。=
/res create 土地的名字 ,根據你剛才選取的空間創建一塊屬於你的領地
/res remove 土地的名字 ,取消一塊你的領地,鍵入這個命令後會看到紅色提示,要求你輸入:
/res confirm ,輸入這個命令後領地才會真正的被取消掉。
/res set 領地名字 事件類型 true或false ,此命令用來開啟/禁止自己領地內的某類事件,舉個例子,你不希望自己的領地內發生PK,你的領地叫做MyLand,此時可以敲入命令:/res set MyLand pvp false 。命令的最後一個位置,寫true表示開啟,寫false表示禁止。
/res pset 領地名字 玩家名字 事件類型 true或false ,和前一條命令相同,惟一的區別是只為某個特定的玩家設置事件許可權。
常見的事件類型請參看下錶:
事件類型 詳細解釋 默認值
animals 領地內是否允許刷出動物 是
monsters 領地內是否允許刷出怪獸 是
place 領地內是否允許建造 否
destroy 領地內是否允許拆除 否
creeper 領地內是否允許JJ爆炸 是
tnt 領地內是否允許使用TNT 否
damage 領地內是否允許造成傷害(包括pvp、火焰、跌落等) 是
ignite 領地內是否允許點火 是
firespread 領地內是否允許火勢蔓延 否
lavaflow 領地內是否允許岩漿蔓延 否
waterflow 領地內是否允許大水蔓延 否
pvp 領地內是否允許PK 是
healing 領地內是否會回血(無視飢餓度) 是
move 是否允許玩家走入領地 是
piston 領地內是否允許活塞運動 是
container 領地內是否允許打開箱子爐子等容器 是
use 領地內是否允許使用物品(如拉桿、按鈕等) 是
bucket 領地內是否允許用桶子 是
【註:以上事件中,某些與人物操作相關的動作,如建造、使用物品等,只是針對其他玩家,領主永遠視為擁有該權利。】
『伍』 清朝圈地、換地
所謂「圈地」,就是把農村中從很早時候起就已普遍存在的「敞田」用柵欄圈圍起來,成為整片地段,在這片地段上養羊或從事其他耕作,如種植新的農作物。
清初滿洲貴族大規模圈佔漢人土地的活動,為清初弊政。清朝統治者入關後,為滿足滿洲貴族對土地的貪欲和籠絡八旗將士,派遣官員跑馬圈地,先後出現了三次高潮。順治元年(1644)十二月下令:「凡近京各洲縣民人無主荒田,及明國皇親、駙馬、公、侯、伯、太監等,死於寇亂者,無主地甚多,……盡行分給東來諸王、勛臣、兵丁人等。」(《清世祖實錄》卷 12)順治二年九月,圈佔的范圍擴大到河間、灤州、遵化等京東、京南府州縣。順治四年正月下令於順天、保定、河間、易州、遵化、永平等42 府州縣內圈地。此後,大規模圈地停止,但是零星的圈地、換地,「帶地投充」仍不斷發生。圈地持續了幾十年,共圈佔漢族人田地 224982 頃。圈佔范圍主要在直隸6府2州1縣,共計77州縣,廣袤2000餘里。少部分在山西之太原、潞州,山東之德州、徐州等地。所圈之地,最初為無主荒地,繼之有主無主之地一體圈佔;圈佔還包括廬舍、場圃,使大批漢人地主和農民驟失田產廬舍,生活無著。滿洲貴族用圈佔的土地設立皇莊,賞賜王公勛臣,分繪八旗兵丁。對王公勛臣的賞賜,按宗室、王公、官員的等級和所屬壯丁數目,給以不同數量的莊田和壯丁地。八旗士兵按照「計丁授田」的原則,分得一定數量的土地。他們依靠這些田土解決生活所需及出征的軍事裝備。八旗官兵的旗地約 14 萬余頃,占圈佔土地的絕大部分。清初圈地是野蠻的劫掠,致使百餘萬人破產失業,流離失所,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同時也破壞了農業生產,阻礙了社會進步。由於壯丁逃亡和漢族人民不斷反抗,康熙八年(1669)下詔停止圈地
換地指的是康熙五年(1666),鰲拜提出圈地應按八旗排列順序,冀東的土地按順序應歸黃旗所有,要求和正白旗換地,引起許多大臣的反對
『陸』 圈地是怎麼回事
1、所謂「圈地」,就是把農村中從很早時候起就已普遍存在的「敞田」用柵欄圈圍起來,成為整片地段,在這片地段上養羊或從事其他耕作,如種植新的農作物。「敞田」是一種古老的土地制度,它將土地分割為許多條條塊塊,按土地肥力、水源狀況等不同條件,平均分配給許多不同的農民。當耕種時,各人耕種屬於自己的地段。但這些地段不僅互相交叉,而且每個農民的地段分散在許多不同的地區,耕種起來非常不便。當這些地段上的農作物收獲以後,各地段的疆界將「敞開」,以供所有農戶放牧牛羊或收割柴草,因而,「敞田」制雖有它的有利的一面(秋收以後,貧苦農戶可在「敞田」上收割柴草以謀生計),但它對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起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圈地的現象很早就在英國發生了,不過,到15世紀末羊毛價格迅速上漲時,圈地運動才大規模開展起來。最初,圈地主要是為了養羊,後來隨著市場上對糧食和原料作物需要的增長,圈地漸漸地被用以發展農業。從地區上看,圈地首先是從與市場聯系較緊密的東南地區開始的,而在圈地運動中最積極的是那些在「價格革命」中受影響最大的中小貴族,即鄉紳。被圈佔的土地,先是公地和荒地,後來連農民的份地也被圈佔。大批農民被從圈佔的土地上趕走,他們喪失生產資料,到處流浪或靠出賣勞動力為生。圈地雖然並非地主單方面以暴力進行的掠奪,有時也是農民與地主訂立協議的結果,在17世紀這樣的協議曾在大法官庭登記,但圈地所引起的農民悲慘的境遇和造成的社會上的災難性的後果,卻是無可否認的。關於圈地運動所造成的禍害,早就有人不斷提出抱怨,並且引起英國政府的嚴重關注。早在1488年亨利七世時,在一項法令中即已指出,懷特島上的人口減少,是由於將耕地變為牧場的結果。隨後又頒布了一項「防止破壞村莊法」,進一步指出圈地是引起一些嚴重社會災害的根源。為了保持農業的穩定,防止將可耕地變為牧場並將農舍破壞,英國政府連續頒布了一系列禁止圈地的法令,並在1517年成立了以沃爾西為首的「圈地委員會」。然而這個委員會並未起到多大作用,它的成立,不過是表明以前的許多反圈地的法令大部分都被漠然置之罷了。②從16世紀初到16世紀中葉,英國接連頒布了一些類似的反圈地的法令。當時的人如牧師拉蒂默等對圈地運動所造成的人煙荒蕪、農民流離失所等悲慘狀況,都發出了凄厲的呼聲。托馬斯·莫爾在《烏托邦》一書中關於「羊吃人」的悲嘆更是人所共知:
你們的羊一向是那麼馴服,那麼容易喂飽。據說現在變得很貪婪,很兇蠻,以至於吃人,並把你們的田地、家園和城市蹂躪成廢墟。
農民被從土地上趕走以後,這些不幸的人在各種逼迫之下非離開家園不可,……離開他們所熟悉的唯一的家鄉,卻找不到安身的去處。
圈地運動不僅使農村殘破,而且有些城市也受到影響,工商凋敝,田廬為墟。16世紀中葉,布里斯托爾的一份陳情書上說,該城有900所房屋荒廢而無人居住。
農民對圈地運動不斷反抗。1549年,有好幾個郡都發生了因圈地而引起的農民起義。約有3500個起義參加者被打死,他們的領導人羅伯特·凱特被處絞刑。1607年,米德蘭又爆發了起義。1640年革命前夕,在英國許多地區都爆發了農民反圈地的事件,被圈佔的土地上的柵欄也被拆毀。
圈地運動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後果。首先,隨著圈地運動的發展,英國出現了許多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農業市場也隨之迅速擴大,它促使英國的封建農業向資本主義農業過渡,並為以後的工業發展提供原料和市場等條件。其次,圈地運動導致了農業的直接生產者農民與生產資料土地的分離,大批喪失土地的農民成了被迫出賣勞動力的僱傭勞動者,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在圈地運動中,與資本主義有密切聯系的新式貴族,有的是原來的封建貴族,親自參加資本主義經營,有的是將土地租給租地農業家,坐收資本主義地租。這些新式的貴族和資產階級有共同的利益,他們站在同一立場上,與阻礙他們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封建勢力作斗爭。
2、圈地令:
中國清朝入關後滿洲貴族為掠奪土地而頒布的命令 。
起因
順治元年(1644)頒布 ,康熙二十四年( 1685)廢止 。清朝入都北京後,為解決八旗官兵生計,決定強佔北京附近的土地,遂下圈地之令。順治元年十二月規定,近京各州縣漢人無主荒地全部予以圈佔,分給東來諸王兵丁人等。
經過
順治四年、八年清政府又兩次頒布圈地令。根據上述命令,旗人攜繩騎馬,大規模地圈量占奪漢人土地。很多農民田地被占,流離失所,飢寒迫身;有些漢人地主為求得政治上的庇護,還帶地投充。土地圈佔後,八旗貴族和官員、兵丁,按照各自地位高低及所屬壯丁多少,分得數量不等的土地。其大部分落入了貴族和官員之手。圈地主要在近京三五百里內的順天、保定、承德、永平、河間等府(今北京、河北北、中、東部及遼寧西南部地區)進行,圈佔總數達16萬多頃(一說19萬多頃)。駐防外地的八旗在山東、山西、陝西、江蘇、寧夏等地也進行過圈地,但規模較小。圈地給漢族人民帶來極大痛苦,所圈之地,原田主被逐出家門,背鄉離井,因此紛紛起而反抗。
尾聲
順治四年,大規模的圈地已停止,但零碎的圈地、換地、帶地投充仍不斷發生 。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作出永遠不許再圈的決定,圈地至此最後停止。
圈地的影響
清初大規模地圈地導致「近畿土地,皆為八旗勛舊所圈,民無恆產,皆賴租種旗地為生」。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生活悲慘,以致「流民南竄,有父母夫妻同縊死者;有先投兒女於河而後自投者;有得錢數百,賣其子者;有刮樹皮抉草根而食者;至於僵仆路旁,為烏鳶豺狼食者,又不知其幾何矣」。
3、圈地運動
圈地運動
enclosure movement
15世紀末葉至19世紀中葉西歐新興資產階級和新封貴族使用暴力剝奪農民土地的過程。這種情況在英、德、 法、荷、丹等國都曾先後出現過,而以英國的圈地運動 最為典型。 所謂圈地,即用籬笆、柵欄、壕溝把強占的農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佔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大批喪失土地和家園的農民成為一無所有的僱傭勞動者。這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海外的貿易和掠奪是另一個重要手段。
中世紀的圈地運動
中世紀的歐洲,在西起英格蘭,東至烏拉爾山,南迄比利牛斯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北至麥和瑞典南部的廣大平原上,大體都盛行敞地制。敞地制起源於農村公社的土地形式。每年收割後,庄園主和教堂的條田、農民的份地都按慣例撤除各自設置的籬笆、柵欄等物,敞開作為公共牧場。敞地以外的公有地名為庄園主所有,實屬農民共有。田地的分散給農民的耕種和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因此,在12世紀中葉,英國就有人將分散在各片大田的條形地通過交換而合並起來。這種趨勢在盛行敞地制的各國都是共同的,只有先後之別。13世紀,英國庄園主根據《默頓法令》,圈佔公有地以至份地。在14、15世紀農奴制解體過程中,圈地現象愈演愈烈。
15世紀末至17世紀末的圈地運動
15世紀末葉、16世紀初葉,歐洲直通印度新航線的開通和美洲大陸的發現,以及環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國的對外貿易迅速增長,進一步刺激了英國羊毛出口業和毛織業的發展。羊毛價格不斷上漲。養羊業成為獲利豐厚的事業。往往10英畝牧場的收益超過20英畝的耕地。英國圈地運動最早從工商業較發達的東南部農村開始。地主貴族最初圈佔公有地,後來圈佔小佃農的租地和公簿持有農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國王把沒收的教會領地賜給親信寵臣,或賣給鄉紳、土地投機家、市民、商人和工場主。他們變成新貴族,也大規模地圈佔農民土地。根據1630年和1631年的調查報告,萊斯特郡在兩年內圈地10萬英畝,約占
該郡土地 2%。大部圈佔地變成牧場。主要的圈佔者是鄉紳。1485~1550年他們在萊斯特郡圈地的面積占圈地總面積的60%。大批農民被迫出賣土地,或遠走他鄉,或到處流浪,陷於極端悲慘的境地。t.莫爾在《烏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責這是「羊吃人」。
圈地運動引起大規模的農民起義。1536和1537年,林 肯郡和約克郡先後爆發農民起義。1549年又爆發凱德起義。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圈地運動有所收斂。都鐸王朝與早期斯圖亞特王朝考慮到兵源、財政和社會治安諸因素,基本上採取反圈地政策。1489年,亨利七世下令禁止圈佔20英畝以上的農庄。1515年亨利八世限令在一年之內將改為牧場的耕地復原,但這些法令均沒有實施,形同虛文。為壓服被剝奪了土地的農民,政府一方面頒布「血腥立法」,禁止流浪,用監禁以至死刑強迫農民充當僱傭勞動者;另一方面,於1601年頒布濟貧法,規定各地教區開征濟貧稅,規定只有在教區居住一定年限並曾從事勞動的失業者,才能領取救濟金。目的在於以點滴的救濟金來渙散失業貧民的反抗情緒和把他們束縛在一定地區,以便資本家僱傭。
16世紀末葉和17世紀初葉,英國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工場手工業迅速發展,市場對穀物、肉類的需求大大增加。於是,圈地運動又重新加強。1593年議會廢除反地法令,引起圈地狂潮,大量耕地改為牧場。1597年雖因連續 4年歉收而恢復反圈地法令,但在都鐸王朝最後一次議會(1601)中,剝削階級的輿論已傾向於最後廢除反圈地法令。1607年中部各郡反圈地起義又迫使統治階級繼續採取反圈地措施。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剝削階級已不再反對圈地。從1688年起,大地主掌權的政府逐漸改變政策,公開支持圈地。到18世紀開始的時候,英格蘭3/5以上的耕地仍未圈圍而處於敞地制下,其餘約2/5的耕地雖被圈者數量有限,但舊的共耕制的村莊公社已被摧毀。
18世紀初期至19世紀中期的圈地運動
英國資產階級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城市工業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因此,對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貴族為了生產肉類和商品糧以供應城市的需要,擴大投資,改善土地的生產能力,同時加速進行圈地。資產階級則大力鼓勵圈地。政府通過議會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貴族依靠國家機器,強迫農民服從圈地法案。農民無力負擔圈地費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權而無法維持生產和生活,被迫出賣土地。隨著1701年條播機的發明,開始了農業生產技術的革命。於是生產關系的革命就在更加廣泛的基礎上深入開展。18和19世紀,英國議會通過4763件有關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佔 269萬公頃共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後,圈地運動已近尾聲。1876年公布的禁止非法圈地的法案雖只應用於公有地,但圈地作為一種運動業已結束。
歐洲大陸的圈地運動主要發生在18、19世紀。德意志、法國、俄國和丹麥的圈地運動主要是通過政府法令實行的。捷克和波蘭在1918年以後也出現過圈地運動。
圈地運動的後果
在圈地運動中,以農民的血肉和屍骨換來了農業資本主義的大發展。到19世紀末,約曼雖有 6萬多戶,但作為一個階級已經消失。大部分破產農民流入城市,成為雇傭工人和產業後備軍,為產業革命提供了廉價勞動力。農村階級結構已由大地主、資本主義農場主和農業工人組成。k.馬克思高度地概括圈地運動的後果是:「自亨利七世以來,資本主義生產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曾這樣無情地處置過傳統的農業關系……。從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切關系,不僅村落的位置,而且村落本身,不僅農業人口的住所,而且農業人口本身,不僅原來的經濟中心,而且這種經濟本身,凡是同農業的資本主義生產條件相矛盾或不相適應的,都被毫不憐惜地一掃而光。」
++++++++++++++++++++++++++++++++++
羊吃人的圈地運動
在15世紀的英國,除了那些公有地之外,每一塊土地早已有了自己的主人,為什麼還能出現重新圈佔土地的情況呢?說起來確實很讓人奇怪,但發生在英國卻是必然的。
在15世紀以前,英國的生產主要還是以農業為主,紡織業在人們的生活中,還是個不起眼的行業。隨著新航路的發現,國際間貿易的擴大,在歐洲大陸的西北角的佛蘭得爾地區,毛紡織業突然繁盛起來,在它附近的英國也被帶動起來。毛紡織業的迅猛發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市場上的羊毛價格開始猛漲。英國本來是一個傳統的養羊大國,這時除了滿足國內的需要而外,還要滿足國外的羊毛需要。因此,養羊業與農業相比,就變得越來越有利可圖。這時,一些有錢的貴族開始投資養羊業。
養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貴族們紛紛把原來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走,甚至把他們的房屋拆除,把可以養羊的土地圈佔起來。一時間,在英國到處可以看到被木柵欄、籬笆、溝渠和圍牆分成一塊塊的草地。被趕出家園的農民,則變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這就是圈地運動。
當時一位著名的作家托馬斯·莫爾在一本叫作《烏托邦》的書中寫道:「綿羊本來是很馴服的,所欲無多,現在它們卻變得很貪婪和兇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們要踏平我們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圈地運動首先是從剝奪農民的公共用地開始的。在英國,雖然土地早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澤和荒地這些公共用地則沒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貴族利用自己的勢力,首先在這里擴大羊群,強行佔有這些公共用地。當這些土地無法滿足貴族們日益擴大的羊群需要時,他們又開始採用各種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出家園,甚至把整個村莊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來,變成養羊的牧場。
曾經有一群農民在向國王控訴一個叫約翰·波米爾的領主的上訴書中寫道:
「這個有權有勢的約翰·波米爾用欺騙、暴力佔有您的苦難臣民——我們的牧場,這些土地是我們世代所擁有的。他把這些牧場和其它土地用籬笆圍上,作為自己所有。
後來,這個約翰·米波爾又強行奪取了我們的住宅、田地、傢具和果園。有些房屋被訴毀,有些甚至被他派人放火燒掉,我們被強行驅逐出來。如果有誰不願意,波米爾就率領打手包圍他的家。這些人手持刀劍、木棒,氣勢洶洶,兇猛地打破他家的大門,毫不顧忌他的妻子兒女的號哭。
約翰·波米爾為了圈佔我們的土地,不惜將我們投入監獄、毒打、致殘,甚至殺害,我們現在連生命都難保全。」在這種強行的圈地運動中,農民以前以各種形式租種的土地,無論是以前定下的終身租地,還是每年的續租地,都被貴族強行圈佔了。這些成為牧場主的貴族們還互相攀比,使他們的牧業庄園變得越來越大。
英國的圈地運動從15世紀7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到18世紀末。英國全國一半以上的土地都變成了牧場。在圈地運動的發展過程中,雖然英國國王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頒布了一些企圖限制圈地程度的法令,但這些法令並沒起多大的作用,反而使圈地日益合法化。
為了使被驅逐的農民很快的安置下來,英國國王在頒布限制圈地法令的同時,也限制流浪者,目的是讓那些從家園中被趕出來的農民,去接受工資低廉的工作。凡是有勞動能力的遊民,如果不在規定的時間里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辦。通常,對於那些流浪的農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後送回原籍。如果再次發現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隻耳朵。第三次發現他仍在流浪,就要處以死刑。
後來,英國國會又頒布了一個法令,規定凡是流浪一個月還沒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經告發,就要被賣為奴隸,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驅使他從事任何勞動。這種奴隸如果逃亡,抓回來就要被判為終身的奴隸。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處死刑。任何人都有權將流浪者的子女抓去作學徒,當苦役。
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兩代國王統治時期,曾經處死了大批流浪的農民。圈地的結果,使英國的農民數量越來越少,失去土地的農民只好進入城市,成為城市無產者。為了活命,他們不得不進入生產羊毛製品的手工工場和其它產品的手工工場,成為資本家的廉價勞動力。在這種手工工場里,工人的工資十分低,而每天則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18世紀後,英國國會通過了大量的准許圈地的法令,最終在法律上使圈地合法化,英國農民的人數為此減少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數量。
圈地運動為英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這種「羊吃人」的圈地運動,為它准備了大量的、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的勞動者。
++++++++++++++++++++++++++++++++
遏制圈地運動 開發區整頓風暴仍在繼續
全國清理整頓開發區的工作仍在繼續,並開始向縱深發展。
昨天,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清理整頓開發區的審核原則和標准》,據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員介紹:此標準是針對省級及省級以下開發區的第二道坎,此前國土資源部和建設部已分別對開發區圈地問題進行過整頓,而此次國家發改委則要遏制開發區「開而不發」現象。
遏制圈地運動
就在兩年前,土地還沒有充分顯示出它的稀缺性,全國各類開發區規劃圈佔了3.6萬平方公里土地,相當於一個台灣省的面積,但大都荒蕪閑置。「圈地運動」造成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耕地銳減,糧食大幅度減產,當時儲備糧已降到70年代的水平,形勢相當嚴峻。2003年7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暫停審批各類開發區的緊急通知》,8月,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出了《關於清理整頓各類開發區加強建設用地管理的通知》。
『柒』 清朝宗人府圈地什麼意思
"敞田"是一種古老的土地制度,它將土地分割為許多條條塊塊,按土地肥力、水源狀況等不同條件,平均分配給許多不同的農民。當耕種時,各人耕種屬於自己的地段。但這些地段不僅互相交叉,而且每個農民的地段分散在許多不同的地區,耕種起來非常不便。當這些地段上的農作物收獲以後,各地段的疆界將"敞開",以供所有農戶放牧牛羊或收割柴草,因而,"敞田"制雖有它的有利的一面(秋收以後,貧苦農戶可在"敞田"上收割柴草以謀生計),但它對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起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捌』 怎麼才是違法圈地
只要圈起來的地,個人或家庭沒有完全使用權,都算是違法圈地。
比如小區內,私自將公共綠化用地圈起來,就是違法圈地。因為小區內的公共綠化用地的使用權,歸小區物業和所有業主所有,而非個人所有。
再比如,農村的土地除了宅基地和每戶按人頭由村裡分的承包地,其他區域的使用權,都是村集體所有,個人在自家的宅基地和承包地之外亂圈土地,就是違法圈地。
我國建立了公益訴訟制度,由檢察機關承擔起刑事公訴之外的公訴職能——行政公訴,應公眾的請求或者主動對於政府行政機關的違法行為提起訴訟,為保障公民權益提供切實支持和法律保障。
在我國,相對於市民而言農民利益更加需要國家權力的保護,對此,檢察機關作為法律賦予監督職權的公訴機關,應探討在事前和事中制止非法違規佔用土地行為的檢察機制。
(8)圈地擴展閱讀:
經濟影響:
1、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圈地運動實現了農民與土地的分離,使農民越來越少,失去土地的農民部分成為農場的雇傭工人流入城市,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准備了大量的自由勞動者。
同時,圈地運動也使家庭手工業被破壞,為工業擴大了國內市場,從而大大促進了英國的工業發展,使英國成為17、18世紀歐洲商業的領頭羊。
2、使資本主義經濟深入農村,對農業進行了資本主義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變化:圈地運動摧毀了小農經濟,建立起資本主義的大農業,使農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將其是經營方式的改變。
土地被圍圈以後,農業資本家辦起農場或牧場,僱傭被剝奪了土地的農民進行生產。那些將土地出租給資本家的貴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資本主義的利潤。過去的貴族變成了新貴族,農民則變成了農業工人,從而使農村得以資本主義化。
『玖』 圈地 怎麼讀
圈地運動的「圈」應該讀「quān」。
這個字也讀「 juān、
juàn
」,這些讀音都是特指;讀「juān」時,是關起來的意思,如;把他 「juān」
起來。讀「juàn」時,是指家養的一些動物什麼呆的地方,如;豬「juàn」,馬圈.....
『拾』 清朝初期的「圈地」是怎麼一回事 前因 始末 解釋一下
順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頒布圈地令,多爾袞三次下令圈地。 其因:清朝統治著為安置入關的滿族諸王、勛臣和解決八旗官兵生計。 過程:順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頒布圈地令,多爾袞三次下令圈地。 清初多爾袞率清軍入關,滿族人口大量湧入北京附近,為安置滿族諸王、勛臣,解決八旗官兵生計,順治元年十二月在京畿地區大量圈佔土地,除了佔有明代的皇莊以外,還大量掠奪民田,史稱圈地令。順治二年九月,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范圍擴大到河間、灤州、遵化。順治四年正月第三次圈地,圈入順天、保定、河間、易州、遵化、永平等四十二府。三次共圈佔土地約二百三十三萬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畝(十六萬余傾,一晌約六畝),順治四年,大規模的圈地已停止,但零星的圈地、換地仍時有所聞。清初戰事頻繁,所受地畝並未能悉心耕種,「致失耕種之業,往往地土曠廢。」康熙五年(1666年),鰲拜以鑲黃旗地少貧瘠為由,提出要與正白旗換地。康熙八年(1668年)五月智捕鰲拜,再宣布停止圈地,准許壯丁「出旗為民」。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後永不許圈」,圈地正式告終。 利:安置了入關的清朝貴族和八旗兵丁,解決了八旗兵丁的後顧之憂,使其在戰場上更加賣力。 弊:圈地後,很多農民田地被占,流離失所,部份地主或農民投充到八旗庄園成為佃農,或流亡他鄉,造成大量流民、乞丐出現。圈地使的部分使其生計的農民投入的反清的運動當中,增加了清朝初期的不穩定。清史稿記載:),「圈田所到,田主登時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攜去,欲留者不敢攜。其佃戶無生者,反依之以耕種焉。」 清初的圈地和英國的圈地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