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神力王
擴展閱讀
股票消息平台 2025-08-23 21:11:49
股票型基金能追漲嗎 2025-08-23 20:56:39

神力王

發布時間: 2021-09-22 09:34:07

Ⅰ 為什麼「神力王」阿里瑪皇寺舉石獅

清朝建國初期的崇德年間,在盛京的八旗軍中,有一位名叫阿里瑪的武將。這人身高八尺,長得虎背熊腰,勇猛過人,遠近聞名。阿里瑪自小就得高人傳授,練就了一身武藝。

他披甲當兵後,在跟隨老罕王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多年征戰中,沖鋒陷陣,勇敢殺敵,立下了大小上百次戰功。就因為他戰功特多,聲名顯赫,曾不止一次地受到皇上的嘉獎和賞賜。

那個時候,在小西邊門外(今北市場),剛修好了一座氣派宏偉、殿宇巍峨的蓮花凈土實勝寺。因為這座廟是皇太極敕建的,所以又叫皇寺,是一座喇嘛廟。在這座廟的山門兩邊,有一公一母兩只大石獅子,每隻石頭獅子都有上千斤重。

有一年正月十五,在皇寺廟會上,皇太極同皇後哲哲、宸妃海蘭珠、貴妃那木鍾、淑妃巴特瑪·璪、庄妃布木布泰等,乘坐龍車鳳輦,帶領文武官員來到皇寺禮佛。看完一場喇嘛跳神,余興未了,就傳旨讓伴駕的武將和御前侍衛,在皇寺的山門前和東西牌樓之間比試,比賽的項目是舉鎮守在山門兩側的大石獅子。

聖旨一下,皇太極身邊的武將和御前侍衛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前後下場的有十來個人。可是,不管那抱獅子的人使了多大的力氣,石獅子連動都沒有動一下。皇太極看著心裡暗暗著急,他怕皇後和愛妃掃興,就傳旨召阿里瑪馬上到皇寺來。

這時候,阿里瑪正在他府邸的後院和家丁們在一塊兒練武。突然,家丁過來稟報,說欽差到。欽差傳達了皇上的口諭,命他馬上到皇寺去。阿里瑪讓家丁拉過馬來,翻身上馬向皇寺奔去。

來到皇寺,比賽還正在進行,只見皇太極和後妃坐在中間,文武官員分列兩旁。這時,皇上身邊一員名叫巴圖魯占的御前侍衛下場了。他走到山門右邊那隻母獅子身旁,蹲下身子,雙手一使勁兒,把石獅子抱了起來,想要往高舉,卻咋也舉不起來,沒有辦法,他只好把獅子又放回到原處。

就是這樣,圍觀的人還都拍手鼓掌給他叫好。阿里瑪看到這里,忙脫掉身上穿的長袍,扔給了家丁,擠過人群,走進場內。他先向皇上和後妃行了大禮,隨後不慌不忙,穩穩當當地走到右邊的石獅子跟前,輕輕地舒展了一下雙臂,蹲下身去,運足了氣力,雙手一使勁兒,那隻母石獅子騰空而起。稍停一下,他繞場走了一圈,臉不紅,氣不喘,又把石獅子分毫不差地放回原處。這時,在場的人上下歡呼,掌聲雷動。於是,皇太極又傳旨,讓阿里瑪再舉起左邊那隻公石獅子。

實勝寺山門兩邊的石獅子

阿里瑪遵旨,來到山門左側的那頭公獅子跟前,運足了力氣,猛一較勁兒,雙手把石獅高高擎起,然後單手托著石獅繞場走了一圈,最後又雙手把石獅子放到原處。這時,全場爆發了炸雷似的掌聲和長時間的喝彩聲。皇太極立刻脫下自己身上的黃馬褂,獎給了阿里瑪,還給了他不少的賞賜。從此,「神力王」阿里瑪的美名就在盛京城傳開了。

Ⅱ 八幾年出的一本長篇小說《神力王》,不知道現在網上有沒有txt

網上有電子版,但沒免費版。想買自己在網上一找就出。。。
神力王(全書共十二冊)——精品連環畫收藏本
內容簡介:
《神力王》是新創作的武林故事。它描繪了武林豪傑王斌(即神力王)的神奇武功和愛國主義精神。這套根據評書原作編繪的連環畫,將分為十二冊出版。
這是第一冊。描寫少年時期的王斌,在其父王銓寶(義和團員)被「八國聯軍」殺害後,跟隨愛國義士楊之光苦學武功,立志報國並為父母報仇的故事。楊之光和女兒楊霞都喜愛王斌,將「傳子不傳婿」的楊家「絕招」教授給王斌。
……
敗類桑戈向楊之光尋仇,乘楊之光不備,從背後偷襲,未能得逞,反被打倒在地。桑戈喪心病生暗器傷人,楊之光慘遭毒手。接著,桑戈利用其侄桑潔高,挑撥楊霞與王斌的關系,使二人以目,逼走了王斌。然後桑潔高串通桑戈,使盡陰謀,企業霸佔楊霞。

Ⅲ 雍正王朝時期的神力王

清朝宗室爵位分十二等:一、親王,二、郡王,三、貝勒,四、貝子,五、鎮國公,六、輔國公,七、不入八分鎮國公,八、不入八分輔國公,九、鎮國將軍,十、輔國將軍,十一、奉國將軍,十二、奉恩將軍。其中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又各分一、二、三等。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大清會典》所列宗室爵位有十四等級,即親王嫡子在未襲封以前應封世子,郡王嫡子在未襲封以前應封長子,但這一制度並沒有實行,所以將其略去。

清朝初年的八大鐵帽子王

在清代眾多的親王、郡王中,最為顯赫的當屬「八大鐵帽子王」。這八大鐵帽子均為開國元勛,戰功卓著,為清王朝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是:

1、禮親王:代善
在努爾哈赤諸子中,代善是最長壽的一個。努爾哈赤長子褚英只活了36歲,三子阿拜64歲,四子湯古代56歲,五子莽古爾泰46歲,六子塔拜51歲,七子阿巴泰59歲,八子皇太極52歲,九子巴布泰64歲,十子德格類40歲,十一子巴布海48歲,十二子阿濟格47歲,十三子賴慕布36歲,十四子多爾袞39歲,十五子多鐸36歲,十六子費揚古21歲
2、鄭親王: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從呱呱落地時起,即被父母寄予良好祝願,希望他一生快樂幸福。他37歲受封和碩鄭親王,45歲與睿親王多爾袞同為輔政叔王,輔佐幼帝福臨。福臨親政後,又晉封叔和碩鄭親王。

他經歷了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到57歲壽終正寢時,其他同輩諸王早已先他而去。濟爾哈朗的晚年,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生前死後,備極榮光。在清初諸王中,他雖不是最耀眼,但至少是最幸運的一位。

3、睿親王: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生於明萬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卒於清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第一代睿親王,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多爾袞一生極富傳奇色彩,聰慧多智,文武雙全,助皇太極成大業,功勞卓著。清朝入關,為攝政王,當時順治帝福臨只有6歲,多爾袞是清朝入主中原的最高領導者。

360年前,多爾袞是清王朝政治舞台上指點江山的主角,360年後的今天,在人們耳熟能詳的清宮戲中,他仍舊是最令觀眾感慨系之的人物。多爾袞的人生短暫,在歷史的時空中卻得到了永恆。他無疑是清朝王爺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

4、豫親王:多鐸
愛新覺羅 ·多鐸(1614年—1649年)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與阿濟格、多爾袞都是大妃烏拉納喇氏阿巴亥的同胞兄弟。多鐸秉性剛毅,能征慣戰。14歲時,隨兄皇太極出征察哈爾蒙古多羅特部,此後屢破明軍。21歲為帥,攻錦州擊潰大明一代名將祖大壽。努爾哈赤死後,1636年皇太極當了皇帝,封他為和碩豫親王並掌管禮部。此後又出征朝鮮,掌兵部事。1642年在著名的松錦大戰中,他俘獲明總督洪承疇和遼東巡撫丘民仰,威震八方。1644年他隨多爾袞率兵入關,擊敗李自成起義軍,建立大清王朝,封定國大將軍。緊跟著他率軍至潼關與李自成決戰,大勝。5月攻破南京,在蕪湖俘獲福王,一舉掃平了剛剛建立不久的南明弘光王朝。得勝回京後順治帝晉封他為德豫親王,賜冠服及金5000兩,銀5萬兩,又封他揚威大將軍。此後他又連續出征討伐蒙古蘇尼特部、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和碩雷車臣汗兵5萬,穩定了初期的清王朝。當他凱旋迴京時,他的侄子順治帝福臨親自出安定門迎師慰問,極盡彰顯情意。多鐸功高爵顯卻不自傲,1649年多鐸患天花突然病逝,時年35歲。

5、肅親王:豪格
愛新覺羅·豪格,第一代肅親王。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死於清順治五年(1648),母葉赫那拉氏。豪格一生戎馬倥傯,17歲封貝勒,24歲進和碩貝勒,28歲晉封和碩肅親王,青雲直上,位極人臣。傳說豪格為人勇武,力大無比,有「神力王」的美譽。

皇太極共有11個兒子,豪格居長,但作為皇長子,他活得卻並不輕松。他一生受過四次大挫折:第一次,崇德元年(1636)被降爵;第二次,崇德八年(1643)錯失皇位;第三次,順治元年(1644)被廢爵號,貶為庶人;第四次,順治五年(1648),以微罪黜爵入獄,因此殞命。

6、庄親王:碩塞
7、克勤郡王:岳托
8、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其中,代善、多爾袞、多鐸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兒子,豪格、碩塞為清太宗皇太極的兒子,濟爾哈朗為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兒子,岳托為禮親王代善的兒子,勒克德渾為禮親王代善之子薩哈林的兒子。

八大鐵帽子王為清代分封的最高賞賜,其王位可以世襲罔替。也就是說,這些王的子孫每一代都有一個人襲封為王。如果襲王犯法,只判其人,不削其爵,由別的後裔承襲。而其他諸王卻要世降一等,如始封為親王,其子只能襲為郡王,其孫只能襲為貝勒。始封親王降至鎮國公,郡王降至輔國公就不再降了,以此爵傳世。整個清代除了八大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外,雍正以後的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訁斤),以及清末的慶親王奕(匡力)、醇親王奕(xuan)也被皇帝恩准為世襲罔替之王。

以八大鐵帽子王為首的開國諸王,人人能征善戰,個個勇略過人,為清代創業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們遠不是那些無職無權、養尊處優、碌碌無為的後世諸王能比的。比如,禮親王代善在努爾哈赤時期就封為大貝勒,與後來稱帝的皇太極(四貝勒)齊名。他輔助父汗努爾哈赤,帶領眾兄弟南征北戰。在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功占遼沈地區等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睿親王多爾袞為努爾哈赤第14子,17歲起就跟隨父兄轉戰南北,屢建戰功。特別是他親率八旗兵入主中原,為清王朝建立全國政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清初,他被封為「攝政王」、「皇父攝政王」,掌有清代全國的最高權力。

開國諸王不僅膽略超人,而且享有特權。他們有軍事權,禮親王、睿親王、鄭親王本身就是一旗之主,分掌正紅旗、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其他一些王也有不少佐領。他們有參政權,禮親王、肅親王、順承郡王、庄親王等人,都是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的「議政王」,直接參與清王朝的軍政大事。正因為如此,這些開國之王才得到清廷的重視,並且往往委以重任。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成了「八大鐵帽子王」。

另外
中清鐵帽子王
怡賢親王允祥
愛新覺羅·胤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1686年11月16日),卒於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1730年6月18日),康熙帝第十三子,第一代怡親王。

胤祥的一生頗具戲劇性。前36年,他一直默默無聞,且因捲入康熙晚年的儲位之爭受到圈禁。後8年,是在其兄長胤禛(雍正帝)即位後度過的。他從一個閑散皇子驟升親王,得到了各種特權和殊榮,長期受到壓制的才華也得到充分施展。可惜他只活了45歲,在歷史舞台上來去匆匆。他身後備極哀榮,追謚「賢」。這是對一位死去王爺品行的最高評價。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觀眾,對劇中性情豪放耿直、清正廉潔的十三爺胤祥印象深刻。不過,歷史上的真實是另一回事。胤祥的人生為何出現如此大的起落?與其父(康熙帝玄燁)兄(雍正帝胤禛)又有什麼關系?這些問題,自然引起人們的興趣。

晚清三大鐵帽子王
恭忠親王奕欣
醇賢親王奕枻
庄親王奕劻

八大顯赫家族,清朝八大貴姓:

1、[愛新覺羅] 拼音---Aishinjeilo 郡望---滿洲 名人---愛新覺羅溥儀, 愛新覺羅裕庸 勝跡---北京故宮, 承德夏宮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皇室姓氏,後改漢姓為金、趙、肇、羅、艾等氏。據滿洲語之音與譯義,愛新一詞為金,覺羅兩字為趙,此族應始興於金國。

2、[馬佳] 拼音---Majia 郡望---滿洲 名人---馬佳圖海, 馬佳升寅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族八大姓氏之一,後改漢姓為馬氏。

3、[佟佳] 拼音---Tongjia 郡望---滿洲 名人---佟佳扈爾漢, 佟佳隆科多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族八大姓氏之一,後改漢姓為佟氏。

4、[富察] 拼音---Fucha 郡望---滿洲 名人---富察額色黑, 富察傅恆, 富察李榮保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族八大姓氏之一,後改漢姓為富、傅氏。

5、[瓜爾佳] 拼音---Guaerjia 郡望---滿洲 名人---瓜爾佳榮祿, 瓜爾佳鰲拜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爾嘉,後改漢姓為關、白、石、(包)鮑、汪等氏;近人關天培、關向應,即屬其族裔。

6、[那拉] 拼音---Nala 郡望---滿洲 名人---那拉安達立,那拉穆占, 那拉蘇克薩哈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洲八大姓之一,後改漢姓為那、南、葉、白氏。

7、[鈕祜祿] 拼音---Niuhulu 郡望---滿洲 名人---鈕祜祿額赤, 鈕祜祿和砷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族八大姓氏之一,後改漢姓為郎、鈕氏。

8、[烏雅] 拼音---Wuya 郡望---滿洲 名人---烏雅穆和藺, 烏雅福崧, 烏雅長麟 歷史---世居東北一帶,以地為氏,是清朝滿州八大姓氏之一。

以上,八大貴姓,除了愛新覺羅氏,是皇族成員以外;其他各姓都是世代與愛新覺羅家族聯姻的後族姓氏。他們家族裡的女子在清朝歷代都是陪王伴駕的後妃宮嬪,男子都是出將入相的駙(郡)馬人選。

除愛新覺羅氏,因為皇族緣故,其他各貴姓(除馬佳氏)在清朝歷史上都出過地位非凡的後妃。

Ⅳ 武俠小說里的神力王是什麼人

有這個人。什麼額而璽額而素都是小說虛構的。歷史上真正的神力王是大阿哥豪格。評書里說的有兩個。和碩肅親王,是頭一代神力王的後代。頭一個是丹臻,說是皇叔,但實際上歲數比康熙小,輩分大。評書《康熙微服私訪記》里提到的神力王是這個。第二個神力王,是評書里最出名的,《三俠劍》系列《童林傳》系列裡的神力王都是他。和碩肅親王衍璜,實際是雍正的叔叔。很得康熙器重,尤其為雍正當上皇帝出了很多力。這個人交遊廣闊,生性豪邁,有很多江湖道的好友。雍正登基,文借張廷玉、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等人,武力,借隆科多、年羹堯、胤祥,控制軍隊的力量,再就是衍璜,不僅有軍權,還控制江湖人的力量。沒有軍事力量還想跟別人搶皇帝寶座?他是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不僅在朝堂上說話有力量,而且豢養了很多武林高手。雍正登基之後,日理萬機,潛邸的事務,也就是雍和宮的事務,全都由衍璜打理,並且建立和管理著當時最大最可怕的特務機構「血滴子」。可見雍正對這位神力王信任到了什麼程度。不過,雍正在駕崩之前,怕他勢力太大,將要登基的乾隆壓制不住,把他給解職了。這個人倒是很忠心,但是有功也有過。雍正殺戮功臣的時候,很多情況都是這位神力王幫忙暗下的毒手。上台之後的乾隆也很敬重他,讓他總管鑲白旗,勢力也是很巨大的。大概是因為他忠心,得享高壽81歲。但是,大概也因為他兩手沾滿鮮血,損陰喪德——他沒孩子……也不一定是沒有孩子,可能是有女兒但是沒兒子,無嗣。

Ⅳ 三俠劍中的甲名是神力王的桿兒子是哪部書

是三俠劍,但是賈明不是神力王的干兒子,老王爺喜歡賈明那是事實。

Ⅵ 神力王豪格

愛新覺羅·豪格(1609年—1647年),清肅武親王,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長子,母為皇太極繼妃烏喇納喇氏。豪格廣有戰功,因其功勛卓著而不斷進封。而豪格又素與睿親王多爾袞不合。皇太極駕崩後,因未指定繼承人,引起了多爾袞和豪格對於帝位的爭奪。當時豪格親掌正藍旗,而且又有皇太極留下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以及眾多大臣們的支持,略優於有正白、鑲白兩旗以及多鐸支持的多爾袞。但是,豪格在關鍵時刻未能果斷行事,在有大臣提出豪格具備繼位資格並要求其繼位的時候表示自己不行,被多爾袞順水推舟從而未能入承大統。最終由其弟,皇太極九子愛新覺羅·福臨繼位,多爾袞為攝政王輔政。此後,豪格雖仍頗多戰功,但受多爾袞打壓。順治五年,因其隱瞞其部將冒功及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獄,當年三月死去,年僅三十九歲。豪格死後,其福晉為多爾袞所納。 三俠劍野史不要太過相信。

Ⅶ 三俠劍里的神力王豪格是怎麼回事

三俠劍里的神力王豪格廣有戰功,因其功勛卓著而不斷進封,且與睿親王多爾袞不合。皇太極駕崩後,因未指定繼承人,引起了多爾袞和豪格對於帝位的爭奪。

當時豪格親掌正藍旗,而且又有皇太極留下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以及眾多大臣們的支持,略優於有正白、鑲白兩旗以及多鐸支持的多爾袞。

但是,豪格在關鍵時刻未能果斷行事,在有大臣提出豪格具備繼位資格並要求其繼位的時候表示自己不行,被多爾袞順水推舟從而未能入承大統。最終由其九弟福臨繼位,多爾袞為攝政王輔政。此後,豪格雖仍頗多戰功,但受多爾袞打壓。

(7)神力王擴展閱讀:

故事簡介

《三俠劍》故事自「明清八義」開書,勝英年輕時因金鏢誤殺八弟秦天豹,與秦家結下「梁子」。後來「明清八義」解散,勝英以保鏢為業,其子秦尤發誓替父報仇,勾結「太倉三鼠」殺人越貨,入皇宮盜走國寶珍珠翡翠八寶萬壽燈,栽贓勝英,挑動沿途之上的江湖綠林,與官府和勝英作對。

由此引出連破二郎山、蓮花湖、蓮花峪、蕭金台、蕭玉台、蕭鳳台、仙霞山、二龍山、九龍島、太行山、黑水湖、巢湖、澎湖等等熱鬧情節,將劇情推向一個一個高潮。其中「十龍探海島十龍撈印」、「蔣伯芳棍掃蕭金台」、「艾道爺巧打梅花樁」等尤為扣人心弦,也是書中的經典段落。

Ⅷ 三俠劍神力王給蔣伯芳說媒是他孫女金鳳格格是哪回啊

三俠劍391回:http://www.pingshu8.com/play_5893.html

Ⅸ 神力王的爭奪皇位

豪格爭奪皇位的對象,主要就是多爾袞。當時的多爾袞由於功勞太大,支持者又多,勢力也大,成為了豪格的最大的對手。
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相貌不凡,英武豪俊,力大超群,久經沙場,屢建軍功。按「立長」的規矩,由豪格繼承大統,合情合理,順理成章。但是,年輕的清廷沒有「立長」傳統。
實力強大的、原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兩黃旗的將領,主張擁立豪格繼承大位。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繼造訪肅王府上,表示擁戴肅王為君。
德高望重的、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極。論實力,豪格有正黃、鑲黃和鑲藍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領的正藍旗將領的擁護,在軍事上佔有絕對優勢。
當時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他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可見,擁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受漢族「立長」傳統理念的影響造成的。有了這么多重臣擁戴,豪格覺得勝券在握,自以為崇政殿的龍椅非他莫屬。
在皇位爭奪的天平上多爾袞與豪格難分伯仲,而曾經因與帝位擦肩而過在心中積蓄已久的雄心,讓他不想放過第二次機遇,在競爭的氣勢上壓倒了豪格。
多爾袞和兩白旗的官員橫眉冷對,堅決反對立豪格為君。主張由多爾袞登極的重臣也大有人在。東廡殿內氣氛突然變得緊張起來,與會者個個屏息沉思,尋找解決辦法。
多爾袞明白,自己強行繼位絕對不是最佳選擇,豪格絕非等閑之輩。豪格也知道,和桀驁不馴的多爾袞協商解決,絕對沒有可能,武力解決也沒有絕對把握。
爭奪皇位的大戰從1643年9月21日開始,雙方一直互不相讓,宮廷內火葯味很濃,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槍走火。朝廷內所有的王爺和重臣,毫無例外都捲入了多爾袞與豪格為奪皇位進行的斗爭旋渦里。
群臣們都在苦苦地尋求出路,惟恐出現動亂,傷及國運。在豪格與多爾袞僵持不下的情勢中,權勢集團必須拿出令宮廷內上下都能接受的第三個方案,特別是讓豪格和多爾袞都能接受的方案。
經過多日反復磋商,兩黃旗大臣佩劍上殿進言:「我們這些人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對我們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們寧願以死追隨先帝於地下!」
兩黃旗大臣都是朝廷的重臣,是先帝親掌的武裝力量代表,在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爭斗得難解難分、互不相讓的緊要關頭,他們提出了由皇子繼承大統的新方案。
經過十多天的較量,最高會議做出最後的決議:6歲的福臨繼帝位,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濟爾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攝政,宮廷多數高官沒有異議。多爾袞任第二攝政穩住了多爾袞兄弟集團及其支持者。

Ⅹ 歷史:清朝康熙年間的神力王叫什麼名字(康熙的皇叔)

康熙年間的神力王,應該是小說里杜撰出來的但是原型是鰲拜。

小說載:名揚四海的神力王達摩蘇。要提起神力王來,在北京要跺一腳,城樓子亂顫,在皇上面前說一不二。他是當今皇上康熙的親叔叔。達摩蘇生在盛京就是現在的沈陽。自幼學得弓馬純熟,武藝精通。

在清兵進關的時候,前步正印先鋒官,打闖王、滅張獻忠、追趕明朝後人、統一半個中國,都是這達摩蘇立的功勞。

(10)神力王擴展閱讀:

鰲拜晚年

鰲拜對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三人極為惱怒,分別以蘇納海「藐視上命」、撥地遲誤,朱昌祚、王登聯「紛更妄奏」的罪名,俱論死罪。

康熙雖然年幼,但心知蘇納海等三人並無大罪,只因惹怒了鰲拜而被妄加罪名而已,於是召集輔政四大臣詢問意見。鰲拜堅持要將三人處以極刑,索尼、遏必隆附和,蘇克薩哈知道自己若反對極易惹火燒身,只好沉默不語。

但小皇帝不允鰲拜所奏,只是批准刑部擬定的處罰,即將三人各鞭一百,沒收家產。鰲拜公然無所顧忌,最終竟矯旨將三人處死。然後,鰲拜強行換地。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索尼雖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鰲拜的勢力,不過他臨死前的一個動作卻在其身後造成解決鰲拜問題的良好轉機。這年,小皇帝玄燁已年滿14歲。索尼上書請小皇帝遵循先帝順治14歲親政的先例,開始親政。

七月,康熙親政,加恩輔臣,仍命佐理政務。皇帝已經親政,卻又無法應對鰲拜的威脅,蘇克薩哈便上疏請求解除輔臣之任,願往遵化守護順治陵寢。這個舉動別有意味,那就是既然蘇克薩哈已經卸任(此時他已經排名第一),那麼鰲拜、遏必隆兩人按理也應辭職。

這一招觸及到鰲拜的要害,可鰲拜卻不想就這樣退出政治舞台。於是鰲拜給蘇克薩哈羅織了心懷奸詐、久蓄異志、欺藐幼主、不願歸政等24款罪名,提出應處凌遲、族誅之刑。康熙同樣深知蘇克薩哈並不該殺,雖然自己已經親政,卻仍然無力保全蘇克薩哈一命。

鰲拜氣勢洶洶,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強奏累日」,最終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並誅其族。蘇克薩哈的被殺,使鰲拜與康熙之間的矛盾急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