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青銅器破損了,還能修復嗎
能修復,具體看什麼樣的青銅器,有經典紋飾和銘文的可以投資修復 !
一般的青銅器 沒有修復的必要(修復價格不菲)
請採納 ~\(^o^)/~
『貳』 銅器修復的地方
銅面盆底部邊,久了磨了條縫。
『叄』 銅器修復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首先你得確定一下那個銅鈕可不可以拿下來,拿不下來是很難修復的,因為鐵散熱很快,不利於焊接,要是可以拿下來就簡單了,可以焊接完畢再重新裝回去,要是不是實用器,為了裝飾,可以用膠粘接,這種並不推薦,最好上個圖幫你看一下。
『肆』 熟悉銅焊或者銅器修補的師傅幫看看,這樣的破損好補嗎(重大概12斤,破損處已⭕
這種銅器是否可以焊接要看那個破洞的部位是否可以補一塊銅板,如果可以補的話,就可以修復的,如果不可以補銅板的話,就要看破洞口的薄厚,如果厚一點的可以,薄的就不可以了,這個可以用氬弧來修復,你可以咨詢威歐丁焊接。
『伍』 銅器怎麼修補
1、錫焊法:利用青銅器斷口的金屬性,將烙鐵加熱,銜掛焊錫進行焊接,使破殘銅器復原。
2、器形打製法:根據銅器殘缺平面大小,剪下相似的紫銅片材,加熱後,利用紫銅的延展性和可塑性,用特殊形狀的長錘捶打出補配原器的器形,再補配破殘青銅器。
3、翻砂鑄造法:用銅器本身完好部分作為模型,將型砂或粘土製成外范,澆鑄成殘缺部分的金屬配件,再補配殘缺銅器。
4、花紋雕刻法:用自製的各種鏨刀,按照已摹繪好的花紋(饕餮紋、夔紋、雷紋等)輪廓,用錘擊加壓法進行雕刻,對照原器花紋,反復重刻、磨銼,直至花紋和原器花紋一樣精細為止。
5、花紋雕刻鑲嵌法:將原器花紋摹繪在配件上,選用適當鏨刀雕刻(切削)成花紋陰槽,再將鑲嵌金屬(紫銅、黃金、白銀等片材或絲材)用特殊的鏨具加壓力嵌入花紋陰槽,磨銼平整。
6、鎏金、鎏銀法:俗稱「火鍍金銀」。用水銀加熱分別熔解黃金和白銀,製成金泥(金汞齊)或銀泥(銀汞齊),再用酸類溶液把青銅器配件清洗干凈,然後將金泥或銀泥均勻地塗抹在配件上,用炭火加熱,使水銀蒸發,這樣塗鍍2~3次後,再將鍍件浸入皂角水內,用銅絲刷刷洗均勻,顯出金或銀色金屬光澤,最後用瑪瑙軋子軋光。
7、作假銹法:用漆類和各種粉末型非水溶性顏料調和成各色漆漿和漆泥,參照青銅器本身腐蝕現象,做出形象相同的「地子」和「銹」型,掩蓋青銅器修復的痕跡。
8、去銹法:用酸性或鹼性物品,作用於青銅器上,待青銅器銹垢溶解或鬆弛後除掉,恢復青銅器花紋或銘文。
(5)銅器修復擴展閱讀
當青銅器整體變形時,可以根據變形的程度及不同部位利用不同的工裝、夾具,採用支撐、頂壓、撬搬、扭等方法,進行校正。不管使用什麼手法,都要看文物的應力變化及承受能力,一般根據經驗及對文物性能的了解,量力較正。
青銅文物大都是鑄造而成,經歷長期腐蝕後,其延展性、彈性都有一定的降低。因此,對於變形嚴重的器物只能鋸解、組焊才能達到最後整形的目的。
『陸』 銅器磨損用什麼修復
①用熱肥皂水洗凈,然後再用軟皮擦乾,充分吹乾。清潔很臟的銅器,可將其放在加入鹽和白醋的水中煮沸幾小時。
②銅器上有污垢和煙塵結成的塊,或者被空氣腐蝕,可將其浸在冷的淡氨水中,用金屬絲輕輕擦洗,然後很快擦乾,再用木灰和甲醉混合成的糊狀物揩擦。
③如果銅器失去光澤,可用鹽和白醋的混合液或用半隻檸檬撒上鹽揩擦,即刻漂凈,然後用熱肥皂水洗滌,再用清水沖洗、擦乾。
④銅器放久了,表面就會變黑,如用氨水擦拭,可使表面光亮如新。
⑥銅銹上塗一點醋,干後用水洗刷。
⑥銅綠可用布蘸煤油擦一遍,然後用牙粉擦亮。接觸食物的內部有銅綠,可用柴灰擦去。
⑦銀器角包香煙的錫紙蘸精鹽來擦拭,即能明亮如新。
⑧黃銅製品上的漆跡,可用海綿蘸甲醇來揩擦,也可將檸檬汁摻和於金屬揩擦膏內使用,有助於長期保持黃銅製品的清潔。
⑨帶有清漆的黃銅製品有了污垢,可以用酒石酸氫鉀和檸檬汁混合而成的糊狀物塗在銅器上,保留5分鍾,然後用熱水洗去,用軟布擦乾。
⑩要清洗青銅製品,去掉灰塵後,先用一點熱亞麻子油揩擦其表面,再用皮革揩擦。
『柒』 青銅器的修復保養
青銅器的修復與保護由於金屬類文物的修復保護技術基本相同,青銅器修復保護技術在金屬類文物中比較全面,而且青銅器占金屬文物中的比例最高,所以本文以青銅器的修復保護為主全面系統的介紹青銅器修復保護技術,大家可從中借鑒其它文物的修復保護方法。在人類歷史上曾經歷了一段漫長的青銅時代,這是一個以青銅製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為特徵的人類物質文明發展階段。所謂青銅是:銅與錫或鉛等元素按一定比例熔鑄而成的合金,以銅為主,顏色呈青,故名青銅。
焊接
對一件出土不完整的青銅器文物首先要焊接把青銅器拼接成一個完成的器物,焊接是傳統修復技術中的重要環節,是修復破碎青銅器和復原器形的主要手段。需要根據青銅性質、殘破和腐蝕情況不同,而採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即「大焊」和「小焊」。首先用矬子把焊口銼平,然後焊接是用電烙鐵將錫融化注入要修復青銅器上。
補配
補配是傳統青銅器修復技術中復原殘缺部分的重要技術。補配就是殘缺的青銅器不完整了,根據銅器種類、形狀、殘缺部位,打制補配和鑄造補配。補配要根據青銅器的紋飾先拓下來,然後通過紋飾製作補配的器形,然
後拼出一件完成的青銅器文物。
整形
埋藏於地下的青銅器由於墓穴崩塌、地層變化等原因造成擠壓變形,出現裂縫等。出土後的青銅器往往需要整形。青銅器整形的方法有錘打法、模壓法、鋸解法、加熱整形及其物理整形等。選擇方法的依據是器物的變形程度和銅器的質地。
文物腐蝕機理
要修復和保護好青銅器,必須對青銅器腐蝕的機理進行探討,以利於採取正確的、有效的保護措施。青銅器銹蝕機理隨著科學的發展在不斷的有所發展,各種理論和觀點不斷踴現,但如今看法較為一致的是:器物埋藏地下時接觸到氯化物,因為氯離子半徑小,容易穿透水膜而與銅作用形成氯化亞銅:Cu十Cl=→CuCl十e 氯化亞銅又與水反應生成氧化亞銅和鹽酸:2CuCl十H20→Cu20十2HCl 氧化亞銅遇氧氣、水和二氧化碳時可生成鹼式碳酸銅; Cu20十―02十H20十C02→CuC03·Cu(OH)2 氧化亞銅遇水、氧,加上鹽酸又可轉化為鹼式氯化銅:2Cu20十2H20十02十2HCl→CuCl2·3Cu(0H)2。因此,青銅器在外界環境影響下所形成的腐蝕產物,是一種由內向外為CuCl、Cu20,再向外是CuC03·3Cu(OH)2或CuCl2·3Cu(OH)2,或兩者都有的層疊狀結構,這一結果已被x射線衍射法的分析所證實。由於氧化亞銅層的轉化產物一鹼式氯化銅是疏鬆膨脹的,呈粉狀,通常稱為粉狀銹,氧和水仍可進入其中,使氯化亞銅層轉化為鹼式氯化銅∶ 4CuCl十02十4H20→CuCl2·3Cu(0H)2十2HCl 這就造成了內部生成粉狀銹的條件;生成的鹽酸遇到共析組織,又使銅轉化為氯化亞銅:4Cu十4HCl十02→4CuCl十2H20 形成的氯化亞銅又與浸入內部的氧氣和水作用生成鹼式氯化銅。這樣周而復始,使青銅器的腐蝕產物不斷擴展、深入,直到器物潰爛、穿孔,這就被稱為「青銅病」。青銅器銹蝕機理有的資料認為還與青銅中錫;鉛密切相關。這種硫化物是在嫌氧細菌的作用下,由微生物還原硫酸鹽產生的硫化氫而轉變得採的。有關生物與青銅器銹蝕關系的理論還有待於人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去銹與保護
青銅器大多數曾經地下埋藏,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蝕。作為腐蝕介質土壤的毛細管及孔隙被空氣、水和電解液充滿。青銅器埋於地下,在空氣、水、電解液的作用下,自然形成各種不同色彩的腐蝕覆蓋層,有黑色的氧化銅(CuO)、紅色的氧化亞銅(Cu2O)、靛藍色的硫酸銅(CuSO4)、藍色的硫酸銅(CuSO4·5H2O)、綠色的鹼式硫酸銅(CuSO4+3Ca(OH)2)、白色的氯化亞銅礦(CuCl)、白色的氧化錫(SnO2)等不同色彩。絕大多數屬腐蝕產物,不僅沒有破壞古代藝術作品,反而更增添了青銅器藝術效果。古色的腐蝕層,成為青銅器庄嚴古樸、年代久遠的象徵,銹層一般並未改變青銅器物的形態,而且銅銹的性質也較穩定,不致使器物破壞。所以這類腐蝕層應保留。但鑒於大多數出土青銅器基本上都是有土及銹包著,如要露出底色、花紋、圖案、銘文,就必須除銹。但除銹又不能損傷銅器本胎,並要保留好的銹色。與基本除銹不同的是「粉狀銹」的去除,青銅器銹蝕機理主要為氯離子的存在對青銅器的銹蝕影響最大,是產生「粉狀銹」使青銅器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要保護好青銅器,關鍵在於如何處理氯離子,怎樣將氯離子從器物里層移出來加以除去,或者是把氯離子封閉、穩定在器物的內部,使之與氧氣和水分隔絕,免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去除多餘銅銹及「粉狀銹」方法很多,採用何種方法除要視每件文物的具體情況而定,但總的有一條原則,必須保持器物的原貌,特別不能傷害器物的銘文、花紋和古斑。
除銹方法
主要處理方法有三類:即機械法、化學法和電化還原法。三類方法上相互配合使用。
一、機械方法:分為手工操作和機械操作。手工操作:多用於已暴露在青銅器表面上的粉狀銹。可以用各種工具,如不銹鋼針、錘子雕刻刀、鑿子、鏨子、不銹鋼手術刀、多功能刻字筆、潔牙機等,直接在器物上操作,細心地將粉狀銹剔除。在粉狀銹去除後,往往會發現一層很薄的銅,這並不 青銅器的銅體,而是氯化銅水解過程中產生的銅。它的下面常掩蓋著許多灰白色的氯化亞銅,因此,用鋼針刺穿薄層銅質後,發現確系氯化物可將其去除,直至見到銅體為止。機械方法包括:挖剔、削切、刮磨、鋸解、掃刷、吹掃、打磨等。機械操作有:噴砂機:可用於清除金屬表面上的銹蝕和腐蝕產生,它的去銹原理是利用氣壓噴射金屬微粒,銹會被迅速去除。該方法一是快速,二方便,三去銹面積可大可小,這一點比激光器去銹、超聲波去銹有更大優勢,四有些洞隙深處的銹也能去除。激光去銹:採用激光對青銅器孔洞狀深部病灶中氯化物的去除具有準確、易行的特點。主要利用激勵出的巨大光能,瞬時作用在表面銹層上,使表面溫度迅速上升,利用激光束同物質相互作用時產生的光熱、光化、光壓等光學效應。由於銹層結構疏鬆,對該能量的吸收能力強,因而將銹蝕層迅速燒熔,汽化與本體分離,他能夠快速、高效、無污染地清除掉青銅器表面的綠色有害粉狀銹,從而達到延長青銅器壽命、有效保護文物的目的。這種方法不適用於大面積有害銹的去除。超聲波去銹法:超聲波清洗器,是採用超聲波微機械振盪波,無論在固相、還是氣相介質中均可以波的方式傳播。其機理:借空泡作用,而發生高頻沖擊及振動液體,在超聲波的一個周期中的某個時間受到負壓,液體在液固界面被引開使那裡成為真空,產生空化氣泡,在另一時期,又因承受正壓而空泡形成至破裂過程,以高頻反復進行,對被清洗物品上的污垢進行周期性的強力沖擊,而使之脫離物品,而污垢物品表面的空化氣泡的劇烈振盪作用,更促使污垢自物品剝離,故超聲波能達到極好的清洗效果。也可加入倍半碳酸鈉溶液浸泡通過超聲波加速反應,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長時間的浸泡處理效果。另外,還可以用超聲波潔牙機、刻字筆等。
二、化學法用化學試劑配製除銹液,除銹液配方較多。
1、 用5%-10%檸檬酸、5%-10%氫氧化銨、鹼性酒石酸鉀鈉,可直接將青銅器置於除銹液中浸泡,也可以用脫脂棉蘸除銹液,再敷於生銹的部位。
2、倍半碳酸鈉法:倍半碳酸鈉亦稱鹼浴浸泡法,所用化學劑為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配製成碳酸氫三鈉溶液,將含氯化物的青銅器浸入1%或5%的倍半碳酸鈉(Na2C03·NaHC03·2H20)溶液中浸泡,浸泡時最好加熱,使液溫白天保持在40℃左右。晚上自行冷卻。溶液中,至該浸液中無氯離子出現為止。然後再將器物用蒸餾水浸泡沖洗,將銹蝕的青銅器放入溶液開始每周換一次,幾周後可半個月或更長一點時間換,浸泡至少要三個月,直至氯離子濃度達4PPm以下為止,這是一種沿用很久的方法,缺點是極其費時。這種方法,通過浸泡腐蝕產物與倍半碳酸納發生作用,而使氯離子進入溶液中,對保存綠色的銅銹有利,當需要保留銘文、花紋和古斑時,用本法比較合適,所以直至今日還被廣泛採用。但是從除去氯離子的效率來看,它不是特別好,這是因為青銅器表面腐蝕層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是一個由擴散控制的動力學過程。只有多次更換浸泡液,才能使氯離子繼續擴散出來。為了提高除銹的效果,需要延長浸泡的時間。如果倍半碳酸鈉的濃度採用5%。不但釋放出的氯離子多,而且速度也快,但是對銅的消耗也相應增加,故不宜採用過濃的倍半碳酸鈉溶液。
3、苯並三氮唑(BTA)法:BTA法系國內外用來保護銅及銅合金常用的很有效的青銅緩蝕劑,用於古青銅器的保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苯駢三氮唑是白色到奶油色的粉末結晶,能溶於乙醇、苯等有機溶劑中,關於BTA抑制銅腐蝕的機理主要有兩種,即吸附理論和成膜理論。吸附理論認為,BTA吸附於銅器表面後,改變了金屬與溶液的界面結構,並使陽極反應的活化能顯著升高,從而降低了銅本身的反應能力。而成膜理論認為,BTA對銅的保護與Cu20膜的存在有關,能形成Cu(I)—BTA配合物保護膜,也能在Cu0表面上形成Cu(I)—BTA配合物保護膜,這種膜覆蓋性能良好;緊貼在金屬的外部,把金屬表面與腐蝕介質隔開,形或不溶於水及部分有機溶劑的透明覆蓋膜,生成膜比較牢固,使金屬的溶解或離子化程度大大降低,起到了保護金屬的作用。例如BTA與芐胺混合,不僅加快了成膜速度,而且也提高了緩蝕能力。BTA與鉬酸鹽混合使用,其緩蝕效果加倍。
4、過氧化氫法:用過氧化氫作為氧化劑將氯離子氧化除去,所用的濃度,視銹蝕情況而定,剩餘的過氧化氫稍為加熱即可全部分解,對器物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本法與倍半碳酸鈉浸泡法比較:處理的時間短,除去氯離子比較徹底。與局部電蝕法、氧化銀封閉法比較,過氧化氫法對面積大小不同的粉狀銹,對深淺不同的粉狀銹都可清除,使用面寬而且處理比較簡便。
5、乙睛法:用50%、5%乙腈、5%乙醇加水至10O%。這種溶液中的乙腈與亞銅離子形成穩定的鹼式氯化銅,這種溶液效果較差,不能在短時間內起作用。本法的不足之處在於浸泡時間長了會導致綠色銅銹變黑,而且因乙睛蒸氣有中等程度的毒性,浸泡時需要良好的通風環境或密封措施。
6、氧化銀保護法:此法適用於斑點狀「粉狀銹」局部腐蝕的器物。它是利用氧化銀與氯化亞銅接觸後,在空氣中水蒸氣的作用下,形成角銀膜的辦法,封閉氯化亞銅的暴露面,以達到控制青銅器腐蝕的目的。首先用機械方法將產生「粉狀銹」的根源一灰白色臘狀物的氯化亞銅剔除,直到看見新鮮銅質為止,用丙酮將腐蝕區擦乾凈,然後用乙醇將氧化銀調成糊狀填充剔除部分,使未剔凈的氯化亞銅與氧化銀接觸進行反應,形成角銀膜而阻止氯離子的作用,使銅器趨於穩定。但此法經填充後的凹坑表面形成棕褐色斑點,還要作隨色處理。
7、去離子水法:對於一般青銅器的清洗可採用40℃一60℃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反復多次漂洗腐蝕的青銅器,可以洗去氯離子而不會改變青銅器的綠銹。
8、檸檬酸和硫脲混合溶液法:5%檸檬酸、1%硫脲的水溶液(PH=O.95)清除局部有害銹,然後用l%NaHco3水溶液中和殘留試劑。本法對大件青銅文物,特別是需要揭示表面銘文和花紋圖案時,可顯出很好的效果。
9、鹼性連二亞硫酸鈉法:將器物用5%連二亞硫酸鈉水溶液浸泡24小時,再運用鹼性連二亞硫酸鈉溶液去除硫酸根。在運用鹼性連二硫酸鈉溶液去除氯化物時,應注意控制溶液的PH值於13以下。用此法處理後,還要在蒸餾水中清洗48小時,以除去殘留的腐蝕性溶液。連二亞硫酸鈉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惡臭氣味,處理必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
『捌』 青銅器破了怎麼辦,怎樣修復
青銅器的修復與保護由於金屬類文物的修復保護技術基本相同,青銅器修復保護技術在金屬類文物中比較金面,而且青銅器占金屬文物中的比例最高,所以本文以青銅器的修復保護為主全面系統的介紹青銅器修復保護技術,大家可從中借鑒其它文物的修復保護方法。 在人類歷史上曾經歷了一段漫長的青銅時代,這是一個以青銅製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為特徵的人類物質文明發展階段。所謂青銅是:銅與錫或鉛等元素按一定比例熔鑄而成的合金,以銅為主,顏色呈青,故名青銅。 第一 青銅器文物的腐蝕機理 要修復和保護好青銅器,必須對青銅器腐蝕的機理進行探討,以利於採取正確的、有效的保護措施。青銅器銹蝕機理隨著科學的發展在不斷的有所發展,各種理論和觀點不斷踴現,但目前看法較為一致的是:器物埋藏地下時接觸到氯化物,因為氯離子半徑小,容易穿透水膜而與銅作用形成氯化亞銅: Cu十Cl=→CuCl十e 氯化亞銅又與水反應生成氧化亞銅和鹽酸: 2CuCl十H20→Cu20十2HCl 氧化亞銅遇氧氣、水和二氧化碳時可生成鹼式碳酸銅; Cu20十―02十H20十C02→CuC03·Cu(OH)2 氧化亞銅遇水、氧,加上鹽酸又可轉化為鹼式氯化銅: 2Cu20十2H20十02十2HCl→CuCl2·3Cu(0H)2 因此,青銅器在外界環境影響下所形成的腐蝕產物,是一種由內向外為CuCl、Cu20,再向外是CuC03·3Cu(OH)2或CuCl2·3Cu(OH)2,或兩者都有的層疊狀結構,這一結果已被 x射線衍射法的分析所證實。 由於氧化亞銅層的轉化產物一鹼式氯化銅是疏鬆膨脹的,呈粉狀,通常稱為粉狀銹,氧和水仍可進入其中,使氯化亞銅層轉化為鹼式氯化銅∶ 4CuCl十02十4H20→CuCl2·3Cu(0H)2十2HCl 這就造成了內部生成粉狀銹的條件;生成的鹽酸遇到共析組織,又使銅轉化為氯化亞銅: 4Cu十4HCl十02→4CuCl十2H20 形成的氯化亞銅又與浸入內部的氧氣和水作用生成鹼式氯化銅。這樣周而復始,使青銅器的腐蝕產物不斷擴展、深入,直到器物潰爛、穿孔,這就被稱為「青銅病」。 青銅器銹蝕機理有的資料認為還與青銅中錫;鉛密切相關。通過電鏡掃描;電子探針進行分析後得出「粉狀銹」的化學成分為∶鹼式氯化銅、二氯化錫(或亞錫的絡陰離子)及氧化鉛的混合物。青銅「粉狀銹」是點蝕型腐蝕。青銅器中銅、錫、鉛呈不均勻分布,可分為許多電位不同的微區,並組成微電池進行電化學腐蝕,這是產生點蝕得以擴展的內在因素。其銹蝕蔓延的條件是潮濕、含氯離子的環境,這是點蝕發生的外界因素。 對青銅器的銹蝕,有的還提出了生物腐蝕的觀點、實際上有些金屬器物在缺氧的條件下,腐蝕速度仍很快,腐蝕產物為大量的硫化物(這已被一些試驗所證實)。這種硫化物是在嫌氧細菌的作用下,由微生物還原硫酸鹽產生的硫化氫而轉變得採的。有關生物與青銅器銹蝕關系的理論還有待於人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第三,青銅器的去銹與保護 青銅器大多數曾經地下埋藏,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蝕。作為腐蝕介質土壤的毛細管及孔隙被空氣、水和電解液充滿。青銅器埋於地下,在空氣、水、電解液的作用下,自然形成各種不同色彩的腐蝕覆蓋層,有黑色的氧化銅(CuO)、紅色的氧化亞銅(Cu2O)、靛藍色的硫酸銅(CuSO4)、藍色的硫酸銅(CuSO4·5H2O)、綠色的鹼式硫酸銅(CuSO4+3Ca(OH)2)、白色的氯化亞銅礦(CuCl)、白色的氧化錫(SnO2)等不同色彩。絕大多數屬腐蝕產物,不僅沒有破壞古代藝術作品,反而更增添了青銅器藝術效果。古色的腐蝕層,成為青銅器庄嚴古樸、年代久遠的象徵,銹層一般並未改變青銅器物的形態,而且銅銹的性質也較穩定,不致使器物破壞。所以這類腐蝕層應保留。但鑒於大多數出土青銅器基本上都是有土及銹包著,如要露出底色、花紋、圖案、銘文,就必須除銹。但除銹又不能損傷銅器本胎,並要保留好的銹色。與基本除銹不同的是「粉狀銹」的去除,青銅器銹蝕機理主要為氯離子的存在對青銅器的銹蝕影響最大,是產生「粉狀銹」使青銅器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要保護好青銅器,關鍵在於如何處理氯離子,怎樣將氯離子從器物里層移出來加以除去,或者是把氯離子封閉、穩定在器物的內部,使之與氧氣和水分隔絕,免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去除多餘銅銹及「粉狀銹」方法很多,採用何種方法除要視每件文物的具體情況而定,但總的有一條原則,必須保持器物的原貌,特別不能傷害器物的銘文、花紋和古斑。 除銹方法主要有處理方法有三類:即機械法、化學法和電化還原法。三類方法上相互配合使用。 (1)機械方法:分為手工操作和機械操作。 手工操作:多用於已暴露在青銅器表面上的粉狀銹。可以用各種工具,如不銹鋼針、錘子雕刻刀、鑿子、鏨子、不銹鋼手術刀、多功能刻字筆、潔牙機等,直接在器物上操作,細心地將粉狀銹剔除。在粉狀銹去除後,往往會發現一層很薄的銅,這並不 青銅器的銅體,而是氯化銅水解過程中產生的銅。它的下面常掩蓋著許多灰白色的氯化亞銅,因此,用鋼針刺穿薄層銅質後,發現確系氯化物可將其去除,直至見到銅體為止。機械方法包括:挖剔、削切、刮磨、鋸解、掃刷、吹掃、打磨等。 機械操作有: 噴砂機:可用於清除金屬表面上的銹蝕和腐蝕產生,它的去銹原理是利用氣壓噴射金屬微粒,銹會被迅速去除。
『玖』 古董銅器磨損用什麼修復
有專門的一種工業拋光蠟,把它擦在軟布上,然後輕輕擦拭磨損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