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肉類的營養
擴展閱讀
vba股票行情軟體下載 2025-08-23 17:10:36

肉類的營養

發布時間: 2021-09-22 13:02:38

Ⅰ 肉類有什麼營養

◎ 提供優質蛋白質 人體組織除了水分外,以蛋白質含量最高,蛋白質不僅是身體的基本建材,凡幫助消化吸收與調節生理作用的酶、激素、維持神經介質正常傳遞的物質、抵抗傳染病的抗體等都要依賴蛋白質。人在生存的每一瞬間,體內蛋白質都在細胞內不斷地被分解,因此必須源源不斷地給機體提供蛋白質,只有人體各部分能吸收運用充分的蛋白質時,人才能健康長壽。動物蛋白質是優質蛋白質,因為其所含的八種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均接近人體需要,吸收利用率高。人體內所需蛋白質約50%應來自於優質蛋白質。及時補充優質蛋白質,對於生長發育迅速的嬰幼兒、兒童、青少年和對蛋白質需要量特別高的孕婦、哺乳期母女更為重要。 ◎ 預防缺鐵性貧血 近十幾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人體缺鐵現象還是比較普遍,主要表現為缺鐵性貧血發病率較高。其中一個原因是飲食中鐵吸收率低。食物中的鐵有兩種形式,即血紅素鐵(有機鐵)和非血紅素鐵(無機鐵),而血紅素鐵能直接被腸黏膜上皮細胞吸收,因此利用率高。畜肉、肝、禽肉和魚肉中的血紅素鐵約占食品中鐵總含量的1/3,其吸收率較高。同時肉類蛋白質中半胱氨酸含量較多,半胱氨酸能促進鐵的吸收。因此,飲食中有牛、羊、豬、雞、鴨和魚時,可使鐵的吸收率增加2~4 倍,可以改善缺鐵性貧血。 ◎ 提供豐富的維生素 無論是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K、維生素E還是B族維生素等水溶性維生素,動物性食物中均含量豐富。與貧血有關的維生素B12,一般只有動物性食物中才存在。尤其是動物的肝臟,是多種維生素的重要來源。 ◎ 提供多價不飽和脂肪酸 魚類脂肪多由多價不飽和脂肪酸組成,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機體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提供。這類脂肪酸能加速體內膽固醇的代謝,減少血凝固,減少動脈中脂肪斑塊的形成,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有重要的作用。多價不飽和脂肪酸是一種有益於大腦的物質,對腦細胞,特別是對腦的神經傳導和突觸的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對人的智力、記憶和思維能力等也有影響。缺乏這種物質,就會影響腦細胞膜的形成,並有可能引起腦細胞的死亡

Ⅱ 肉類食品有什麼營養

肉類食品的蛋白質含量為10-20%,瘦肉和內臟中較多,肥肉中較少。肉類蛋白質中氨基酸充足且比例合理,易為人體利用,它是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與豆類、谷類等植物性蛋白質混合食用,可互相補充,提高營養價值。肉類蛋白質是青少年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可增強記憶,補充體力消耗,優質蛋白質還可延緩衰老。

肉類脂肪含量一般為10-30%,可提供較多熱量。肉類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含量較高,所以高血脂症及動肪脈化者,宜少吃肉類脂肪。肉類為鐵和磷的良好來源,含鈣率較低。肉類可提供多種維生素,瘦肉和內臟中含維生素B較多,尤其是肝臟,是多種維生素最豐富的來源。肉類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肉類食品在加工烹調中,除水溶性維生素外,其他營養素含量變化較小。從營養角度來說,肉類烹調以炒為最好,蒸煮次之,烤和炸更次之。在炒炸時,應先用澱粉進行掛糊上漿處理,以減少維生素的破壞和蛋白質的變性。純煮肉類食品,應用冷水下鍋。因為肉類蛋白質遇熱凝固,會影響湯汁的鮮味。

Ⅲ 肉類有什麼營養成分



一、肉類的主要營養成分

肉的營養非常豐富,長期食用可以讓身體變得強壯,不容易生病,包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也包含少數的碳水化合物,對人體非常有益

1.牛肉被稱之為肉類中營養價值排行第一的健康食品,營養豐富,不僅包含鈣、鐵、維生素,蛋白質且脂肪含量較低,是諸多健身人員的必需品。

2.羊肉具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對人體有補氣養血、溫中暖腎、開胃健力的功效,是冬天吃火鍋必不可少的美食。

3.兔肉與其它肉類不同,不僅包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更含有麥芽糖、葡萄糖等元素,兔肉水分相比較多,肉質也比較細嫩,易消化,是女性的必吃美食

4.雞肉味道鮮美,肉質也比較細嫩,是一份老少皆宜的肉類,更適合諸多的烹飪方法,煲湯,做菜樣樣俱全,更有蛋白質豐富的雞蛋,經常吃雞肉,可以抵禦寒冷,為健康打下堅定的基礎。

5.豬肉包含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豬的一身全是寶,豬肺有止咳,止血,豬蹄有美容養顏等功效,豬肉屬優質蛋白質、鐵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的生成和功能維持所必須的元素,豬肉也是維生素的主要膳食來源,特別是精豬肉中維生素B1的含量豐富利用豬肉當食材,可以補充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酸,滋陰補陽,當然有利也會有弊,肥胖、血脂較高、高血壓者應不易吃太多豬肉。



二、吃肉注意事項

1.肉類不易吃太多,長期食用太多的肉類會導致發胖,最好在午餐中食用肉類,晚餐可以食用少量的牛奶和雞蛋,保持充足的營養。

2.肉里在烹飪過程中不易切得過小,應切得大些,燉豬肉是會釋放可溶於水的氮物質,肉湯會很濃,因此切肉時應切大塊,會比切小塊肉的味道鮮美。

3.炒肉的時候不易用猛火爆炒,肉塊在預到高熱的情況小,會變硬,不易爛,失去肉類原本的味道。

4.肉食食物燜著吃營養是最高的,肉類食物在烹調過程中,某些營養物質會遭到破壞。採用不同的烹調方法,其營養損失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Ⅳ 肉類的營養價值有哪些

肉類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它含有脂肪,還有碳水化合物,還有礦物質,肉類還含有維生素,而且維生素B族,維生素A的含量是非常豐富的,最後就是肉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屬於優質的蛋白。但是肉雖然營養價值豐富,但是也要多吃蔬菜,做到營養均衡最好。

Ⅳ 肉類補充什麼營養

肉類含蛋白質豐富,一般在10-20%之間。瘦肉比肥肉含蛋白質多。肉類食品含蛋白質是優質蛋白質,不僅含有的必需氮基酸全面、數量多,而且比例恰當,接近於人體的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
肉類中脂肪含量平均在10-30%左右,主要是各種脂肪酸和甘油三脂。還有少量卵磷脂、膽固醇、游離脂肪酸及脂溶性色素。肉類脂肪可提供較多的熱量,如100克肥豬肉可提供熱量830千卡。
肉類約含有1%左右無機鹽,瘦肉中較多,特別是臟器內含量很豐富。如100克豬肝中含鐵為25毫克,牛肝含5毫克。
肉類還有較多的維生素B1、B2、尼克酸等,如豬肉(肥瘦)每100克含維生素B1 0.53毫克、B2 0.12毫克、尼克酸4.2毫克。臟器含量更高,尤其是肝臟,每100克豬肝約含維生素B22.11毫克,比肌肉中多15-20倍,尼克酸含故為16.2毫克,比肌肉多4-5倍。牛、羊肝中的維生素B1含量也比肌肉組織中多5-6倍。此外肝臟中還含有葉酸和維生素B1B2及維生素A和D,比如每100克豬肝含維生素A8700國際單泣、羊肝為29900國際單位。
肉類中含糖量較低,平均只有1-5%。按照中醫的理論,豬肉性能微寒、有解熱功能,補腎氣虛弱;牛肉性溫,可滋養脾胃、強健筋骨,羊肉性熱適於體虛胃寒的人食用。
肉類經烹調後,可製成多種多樣的美味佳餚,又有濃郁的香味和鮮美的味道,例如燒雞等,可大大提高食慾。

Ⅵ 肉的營養有哪些

肉類營養成分可因動物種類、年齡、部位及肥瘦程度不同而異。蛋白質的含量一般為10-20%,其中以內臟如肝臟等含量較高,可達21%以上,其次是瘦肉,含量約17%,其中牛肉較高,可達20.3%,肥肉的含量較低,如肥豬肉僅2.2%,肉類蛋白質的9基酸組成,接近人體組織需要。

因此生理價值較高,稱為完全蛋白質或優質蛋白質。在氨基酸組成比例上,除苯丙氨酸和蛋氨酸較人類需要量比值略低外,其餘均足夠。此外,肉中還含有能溶於水的含氮浸出物,包括肌凝蛋白原、肌肽、肌酸、肌酐、嘌呤鹼、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含氮浸出物質,這些物質是肉湯鮮味的主要來源。

豬肉的烹飪技巧

1、豬肉不宜長時間泡水;

2、豬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比較細、筋少,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

3、豬肉一般用冷水清洗,不宜用熱水清洗,熱水會熱解掉豬肉中的肌溶蛋白,影響食用口感;

4、豬肉中有時會有寄生蟲,生吃或調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臟或腦部寄生有鉤絛蟲,所以豬肉應煮熟;

5、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茶葉的鞣酸會與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影響消化。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豬肉;網路-肉

Ⅶ 肉類食品含有哪些營養

肉類食品的蛋白質含量為10-20%,瘦肉和內臟中較多,肥肉中較少。肉類蛋白質中氨基酸充足且比例合理,易為人體利用,它是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與豆類、谷類等植物性蛋白質混合食用,可互相補充,提高營養價值。肉類蛋白質是青少年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可增強記憶,補充體力消耗,優質蛋白質還可延緩衰老。

肉類脂肪含量一般為10-30%,可提供較多熱量。肉類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含量較高,所以高血脂症及動脈硬化者,宜少吃肉類脂肪。肉類為鐵和磷的良好來源,含鈣率較低。肉類可提供多種維生素,瘦肉和內臟中含維生素B較多,尤其是肝臟,是多種維生素最豐富的來源。肉類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肉類食品在加工烹調中,除水溶性維生素外,其他營養素含量變化較小。從營養角度來說,肉類烹調以炒為最好,蒸煮次之,烤和炸更次之。在炒炸時,應先用澱粉進行掛糊上漿處理,以減少維生素的破壞和蛋白質的變性。純煮肉類食品,應用冷水下鍋。因為肉類蛋白質遇熱凝固,會影響湯汁的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