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群體性事件
擴展閱讀
買股票時有哪些技巧 2025-08-23 13:19:40

群體性事件

發布時間: 2021-09-22 16:00:20

A. 什麼是群體性事件

群體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會矛盾引發,特定群體或不特定多數人聚合臨時形成的偶合群體,以人民內部矛盾的形式,通過沒有合法依據的規模性聚集、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的群體活動、發生多數人語言行為或肢體行為上的沖突等群體行為的方式,或表達訴求和主張,或直接爭取和維護自身利益,或發泄不滿、製造影響,因而對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各種事件。

B. 國內所發生的群體性事件

LZ:以下是2008年的
6.28 貴州甕安事件(不法分子與不明真相的群眾圍攻鎮政府大樓)
7月19日,雲南省孟連縣發生暴力沖突事件,公安機關在對該縣公信鄉、勐馬鎮部分農村地區開展社會治安整治過程中,依法對勐馬鎮5名犯罪嫌疑人實施抓捕時,遭到500多名膠農用長刀、鋼管、棍棒等工具圍攻毆打。。沖突中,41名民警、3名幹部和17名膠農在沖突中受傷,2名膠農死亡。

10月8日廣東三江鎮,該鎮數百名示威者與武警和警察發生沖突,多人被打和遭到拘留。示威者是當地村民,他們抗議當地政府非法出售堤壩附近的樹木。」

11月17日,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東江鎮30多名拆遷戶集體到位於武都區新市街的隴南市委上訪,隨後,群眾越聚越多。當晚20時前後,事態開始升級,一批鬧事者打砸搶燒市委大樓,69名武警、2名民警和3名記者被打傷。鬧事者砸燒房屋110間、車輛22輛。

今年11月份,重慶、甘肅、廣東等地,又接連發生多起群體性計程車罷運、沖擊黨政及公安機關的事件。

C. 如何給群體性突發事件分級

一、重大群體性事件
1.金融(含證券期貨)擠兌事件;
2.沖擊、圍攻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要害部門,打砸搶燒鄉鎮以上黨政機關的事件;
3.阻斷鐵路、國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樞紐、城市交通,或者阻撓、妨礙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施工,造成24小時以上停運、停工事件;
4.參與人數眾多,影響較大的非法集會遊行示威、上訪請願、聚眾鬧事、罷工(市、課)等,或者人數不多但涉及面廣、影響較大和有可能進京的非法集會和集體上訪事件;
5.高校內發生參與人數較多、影響較大的聚集,或者有可能走出校門影響社會政治穩定的事件;
6.參與人數眾多,或者造成較大人員傷亡的群體性械鬥、沖突和暴獄事件;
7.涉及轄區外宗教組織背景的大型非法宗教活動,或者嚴重影響民族團結的群體性事件;
8.因土地、礦產、水資源、森林、水域等權屬爭議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引發的,造成嚴重後果的群體性事件;
9.因市場商品短缺及物價大幅波動造成的搶購和市場混亂事件;
10.其他嚴重危害經濟安全、影響社會政治穩定和擾亂市場經濟秩序事件。
二、較大群體性事件
1.沖擊、圍攻鄉鎮黨政機關和要害部門的事件;
2.阻斷鐵路、國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樞紐、城市交通,或者阻撓、妨礙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施工,造成停運、停工事件;
3.參與人數較多,有一定影響的非法集會遊行示威、上訪請願、聚眾鬧事、罷工(市、課)等,或者人數不多但涉及面廣、影響較大和有可能圍攻省委、省政府的非法集會和集體上訪事件;
4.參與人數較多,或者造成一定人員傷亡的群體性械鬥、沖突和暴獄事件;
5.涉及轄區外宗教組織背景的較大非法宗教活動,或者對民族團結造成較大影響的群體性事件;
6.因土地、礦產、水資源、森林、水域等權屬爭議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引發的,造成較大後果的群體性事件;
7.對經濟安全、社會政治穩定和市場經濟秩序有較大影響的事件。

D. 群體性事件有哪幾類 產生的原因

1.群體性事件有哪幾類

1、涉及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2、環境污染問題;3、城鎮居民的生活保障和福利問題;4、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引發矛盾;5、交通管理、交通事故問題; 6、勞資糾紛問題;7、政府、執法部門處理事件不當問題;8、復轉軍人安置問題;9、教育改革問題;10、企業改制問題。

2.群體性事件的產生原因
群體性事件基本上是由各種利益矛盾引發。其中,大多數由物質利益矛盾引發,且是由直接、相關的物質利益矛盾引發,定州6.11事件就屬於這種情況;少量的是由涉及公平、民主權益保障以及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因素引發,如安徽池州、山東陽信事件等。
幹部與群眾的矛盾沖突正在成為新形勢下群體性事件的重要表現形式。在這一矛盾沖突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幹部。
利益矛盾沖突是群體性事件發生的最重要條件。
群體心態是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又一個重要條件
導火線是群體性事件發生的第三個重要條件。
利益訴求渠道缺失是「群體性事件」發生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E. 請問南京今天(20180122)發生的群體性事件是什麼原因

群體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會矛盾引發,
特定群體或不特定多數人聚合臨時形成的偶合群體,以人民內部矛盾的形式,通過沒有合法依據的規模性聚集、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的群體活動、發生多數人語言行為或肢體行為上的沖突等群體行為的方式,或表達訴求和主張,或直接爭取和維護自身利益,
或發泄不滿、製造影響,因而對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各種事件。

F. 什麼是群體性事件突發的原因

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原因

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環境、政策等宏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個體、群體心理等微觀方面的因素。概括起來說,導致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體制機制轉換和利益格局調整,導致部分群體心態失衡,這是產生群體性事件的深層次原因。當前,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新舊體制矛盾交織凸現,體制機制轉換、利益格局調整和社會財富的再分配,直接或間接影響部分人的利益。在這樣的新形勢下,人們的舊思想和舊觀念受到沖擊,思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一部分小農經濟意識較強,守舊思想較重的人的思想觀念難以適應形勢發展,出現了因利益失衡而產生的心理失衡,這一失衡直接導致思想方式的失衡和行為規范的失衡。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社會貧富差距的拉大,一些人對分配不公,對不正當致富,表現出強烈的不滿情緒,當弱勢群體的利益受到損害或忽視時,他們極易產生相對剝奪感,不滿和對抗情緒往往以群體性事件的形式表現出來。

(二)農村基層組織戰鬥力不強,這是引發群體性事件的根本原因。一是有的村「兩委」班子不團結,意見不統一,相互拆台,或者在辦理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務時,決策隨意,方法簡單,態度粗暴,工作不具體、不到位,出現矛盾時處理不及時,對群眾的合理要求推諉扯皮、敷衍塞責,使小矛盾釀成大矛盾,加之防範工作不到位,給個別別有用心者提供了可乘之機;二是有的村幹部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或處理政策問題時方法失當,缺乏民主,辦事透明度不高,群眾誤認為囊中有鬼,失去群眾信任, 或讓個別群眾借機「搭車」,使一些立場不堅定又不明真相的群眾就容易被人利用、煽動,從而激化了矛盾。三是有的村黨員幹部正義感不強,怕得罪人或受氣,不敢站出來講公道話,助長了別有用心者的氣焰,有的甚至就是鬧事的支持者、組織者、策劃者。

(三)群眾經濟利益和民主權利受到侵犯,導致群眾利益受損,這是釀成群體性事件的直接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農村土地徵用中,補償金偏低、征地手續不齊全、補償費用不到位、補償分配不合理、失地後農民生活無著落;城鎮房屋拆遷中,補償標准低、政策不透明、補償標准不一致;因土地的升值而產生的組與組之間,戶與戶之間的耕地、林地及林木權屬和邊界糾紛沒有得到及時調處或調處不力而升級。如正化村十組與同村九組村民米吉香的林地邊界糾紛,正化村八組與六組的林地權屬糾紛等;部分非公企業中,企業任意壓低、拖欠和剋扣工人工資,不繳或少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賠償不到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矛盾時,相關部門往往重經濟輕環境,致使一些地方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影響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等等,當群眾經濟利益和民主權利受到侵犯,極易引起群體性事件。

(四)群眾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與其自身的法律素質之間的差異,導致維權行為失控,這是形成群體性事件的重要原因。隨著法律知識的普及和社會主義法制的日益完善,人民群眾依法辦事的自覺性有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增強。但不少群眾對法律法規了解不深,理解不透,有的甚至斷章取義,為我所用,片面強調政策、法律法規中有利於自己的一面。也有一些群眾由於法律意識淡薄,道德失范、心理失衡不知道或不願意通過法律程序解決問題,當群眾之間、上下級之間出現利益摩擦或糾紛時,存在「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快鬧快解決」的錯誤心理,誤以為聚眾鬧事、集體上訪可以對領導造成壓力,能較快解決問題,使本來能通過法律程序或者其他方式得到解決的矛盾演化成群體性事件。

(五)職能部門不負責任,把關不嚴,這是形成群體性事件的重要誘因。一些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不負責任,作風不夠深入,使群眾辦事難,利益受損,或職能部門為了讓業主單位早日發揮投資效益,時有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手續未齊全的情況下也讓業主單位先行施工,而忽視了群眾的切身利益,讓群眾抓住了不「依法施工」的把柄,造成了工作被動,導致矛盾激化。

G. 群體性事件主要類型

群體性事件主要類型有:群體性、組織性、仿效性、破壞性等。具體是

1、群體性

指每一起群體性事件是由某一身份的一群人製造和參與的。這是群體性事件的最基本特徵。從總體上看,我國群體性事件參與人數呈上升趨勢,群體性事件的參與人員常常達到了成百乃至上千,甚至上萬人參與的事件在全國也已屢見不鮮。



4、破壞性

當前群體性事件常常對國家的法制秩序、治安秩序、交通秩序產生沖擊和破壞,影響社會安寧,擾亂了社會的正常的工作、生產、生活秩序。特別是一些群眾抱著「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的思想,越來越多採取各種極端行為發泄不滿情緒,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了較大的損失。

從一些突出的群體性事件的起因分析,應該說絕大多數集體上訪甚至鬧事都有一定的理由,即有其合理的部分,而真正無理取鬧是極個別的,因此往往容易引起社會的關注。

(7)群體性事件擴展閱讀:

預防工作

群體性事件涉及面廣、規模大,對社會和穩定有著十分嚴重的影響和危害。預防和處置群眾性事件工作政策性強、難度大。因此,政法機關要在主動了解民意,掌握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時,分析社會動態和潛在的矛盾,及時向黨委、政府匯報。

根據黨委政府的指示精神,積極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並採取必要措施,力爭把群眾性事件消除在萌芽狀態,防止造成危害。在做群眾工作中,樹立群眾觀念,講究工作方法,防止隨意抓人,切忌公安幹警言行不當,而激化矛盾。

H. 群體性事件的特徵包括哪些

(1)復雜性。導致群體性事件的因素越來越多,參 與人員成分越來越復雜。(2)多發性。雖然各級黨委、
政府普遍重視預防群體性事件,但群體性事件目前仍呈 現出逐年增多的態勢。(3)組織性。從近幾年群體性事 件的發展情況看,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大,這應 歸結於其組織性越來越強,許多群體性事件都有一定的
醞釀過程,常常有事件的組織者和骨幹分子。
(4)利益 性。相當多的群體性事件涉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而 且大多數有一定的理由,極易引起社會同情,如農民負 擔過重、職工下崗、離退休人員無生活來源等。共同的
利益目標把大多數人維系在一起,又極易吸納相同利益 者,使群體逐步擴大,導致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5)非 政治性。盡管有些群體性事件表現激烈,但當事人的請 求大多是與自身物質、經濟利益有關,他們並不具有反
對社會政治制度的目的,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但如果不及時處理,被敵對勢力煽動、利用,也極易演化成政治 性矛盾。(6)違法性。當前群體性事件激烈程度加劇,
惡性事件上升,多數伴隨著違法行為,極易造成嚴重後 果。
(7)反復性。從群體自身來看,以聚眾鬧事的方法 來達到某種目的,事實上確實促使一些問題得到了解決 與落實,這難免會在一定程度上強化部分群眾"不鬧不
解決,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的心理,從而造成群 眾長期纏訴鬧事,處置難度加大。(8)難處理性。
群體 性事件大多是由於矛盾長期沒有得到化解而形成的,解
決這些問題受諸多因素的制約,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 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因此,處理解決難度較大。

I. 群體性事件事例

從維~基網路上查,很詳細,很黑但是都是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