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俄羅斯第二大城市
擴展閱讀
買股票時有哪些技巧 2025-08-23 13:19:40

俄羅斯第二大城市

發布時間: 2021-09-22 20:05:16

『壹』 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是那個

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是俄羅斯聯邦列寧格勒州的行政中心,它座落在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口,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個島嶼及河漫灘組成。包括衛星城和郊區共佔地1350平方公里,有人口460萬(2002年10月)。

聖彼得堡曾作為俄國沙皇首都達兩個世紀之久。1703年,彼得大帝在波羅的海之濱從瑞典人手中奪得的領土上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城市,把它命名為聖彼得堡── 一個帶有鮮明的日耳曼語系特徵的名字,以此顯示俄國向西方敞開大門的決心,俄國終於獲得了一個連接西方的出海口,一個面向西方的窗戶。1712年,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至聖彼得堡。此後一直到1918年3月,在這200餘年的時間里,聖彼得堡一直是俄國的首都。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在1914年去掉了首都名稱中的日耳曼語系色彩,將其更名為彼得格勒(petergrad)。1924年1月列寧逝世後改稱列寧格勒(leningrad),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恢復了它的歷史名稱──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是俄國革命的搖籃。1825年十二月黨人舉行的要求廢除沙皇、解放農奴的武裝起義,1905年至1907年第一次俄國革命,1917年二月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以及1917年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都發生在這里。在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經受住了德國法西斯軍隊近900天的圍困。1965年,它榮獲了蘇聯最高蘇維埃授予的「英雄城」稱號。

聖彼得堡地勢較低,海拔僅1.2-2米。屬受海洋性影響的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1月平均氣溫-8℃,積雪期持續132天,結冰期從11月中旬至來年4月中、下旬。夏季溫和,7月平均氣溫17.7℃。年降水量585毫米。市內水道縱橫,僅涅瓦河的分支就達50條之多,橋梁遍布,700多座橋梁把各個島嶼連接起來,風光旖旎,有「北方威尼斯」之稱。在聖彼得堡眾多的橋梁中,其中的21座橋梁在凌晨2至5點之間打開,以讓輪船通過。每到夏季的夜晚,河邊總是聚集著許多旅遊者前來觀看吊橋開啟的情景。

聖彼得堡因地處北緯60度,仲夏時節,日照近20個小時,落日余輝久久映照天際,在短暫的黃昏之後,又開始出現晨曦朝霞,剛落下的紅日再次冉冉升起,這就是每年初夏6、7月間的「白夜」奇觀。

大聖彼得堡市在芬蘭灣東端(包括科特林島)形成一個巨大的馬蹄形城鎮群:北岸是居民區、療養區和旅遊區;南岸是文化和商業中心;東面溯涅瓦河伸展到伊萬諾夫斯科耶。市區被涅瓦河支流分成4個部分,涅瓦河左岸(南岸)是「海軍區」,大、小涅瓦河之間是瓦西里耶夫斯基島區,小涅瓦河與大涅瓦河之間屬彼得格勒區,大涅瓦河以東是維堡區。

聖彼得堡還是俄羅斯的重要海港,主要港口位於城市西南部,河流兩岸都建有花崗石的堤岸,港區築有防護堤,人工水道與科特林島上的喀琅施塔得軍港相連。港區主要進口金屬管道、工業裝備、化工品、食糖、棉花和水果;出口機器、木材、煤炭、鉀鹽和黃鐵礦。客運主要集中在夏季(經波羅的海至英國)。小型海輪可沿涅瓦河到達拉多加湖,並在此與俄羅斯歐洲地區內陸水系相聯,經拉多加湖、斯維爾河、奧涅加湖及白海運河。輪船可進入白海,與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的北海航線相聯,經奧涅加湖、伏爾加-波羅的海水路,輪船可抵達伏爾加河流域、裏海、黑海和亞速海。

城市交通發達,有10條鐵路干線呈放射狀通向赫爾辛基、華沙、莫斯科及俄羅斯其他大城市。

聖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這里有彼得大帝時代建起的科學院,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多個科研機構。其中著名的有1724年成立的國立聖彼得堡大學、國立聖彼得堡技術大學、北極和南極研究所以及永凍土研究所。市內建有50多所博物館,被譽為博物館城,著名的俄羅斯博物館創建於1895年。城內的俄羅斯古建築群享有盛名,屬於18世紀早期的主要建築群有:彼得保羅要塞及彼得保羅大教堂(彼得大帝的葬地),海軍部島上彼得大帝的夏花園及園中的夏宮等。這些建築群具有俄國早期巴羅克式建築的特徵:古樸、雄偉、穩重。18世紀後期的建築有斯莫爾尼宮、冬宮、塔弗列奇宮、阿尼奇科夫宮(十月革命後改名後少年宮)。19世紀初的主要建築有:宏偉的喀山大教堂、高達101米的伊薩克基輔大教堂等。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從事創作。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僅次於莫斯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俄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又稱「北方首都」。它擁有4000多個工業企業,其產值佔俄羅斯工業總產值的6%,工業品暢銷全國。工業以艦船、動力機械等製造業為主,造船業規模在獨聯體居首位,能生產大型原子能破冰船,還生產各種車輛、電機和兵器。其次為化學工業,生產過磷酸鈣(以科拉半島的磷灰石為原料)、輪船和其他合成橡膠產品、塑料及其製品以及合成纖維等。紡織、食品和日用消費品工業也很發達,有棉、麻紡織品、服裝及靴鞋業等。工業所需電力來自附近的泥炭發電站以及沃爾霍夫河、斯維爾河、武奧克薩河上的水電站。

聖彼得堡1988年與中國上海市結為友好城市。

俄羅斯歷史名城聖彼得堡:300年的變遷與輝煌

新華網5月26日消息 5月27日,聖彼得堡將迎來它的300周歲生日。俄羅斯將舉辦新世紀最盛大的慶祝活動,向全世界展現這個歷史名城的迷人風采。

俄新社:盛大的周年慶典

聖彼得堡市算不上「高齡」,與擁有千年歷史的俄羅斯古城大諾夫哥羅德和普斯科夫,以及具有850多年歷史的莫斯科相比,聖彼得堡也只是個「小夥子」。然而,即將展開的紀念聖彼得堡建城300年的規模宏大的慶祝活動,卻是前所未有的。難怪評論家在報上撰文說:「這次紀念活動可與加冕典禮相提並論。」

不知情的人也許會說,不就是因為聖彼得堡是現任總統的故鄉嘛。不錯,弗拉基米爾?普京是聖彼得堡人,總統班子的大部分人也來自聖彼得堡,是總統的同鄉。然而,更重要的是,俄羅斯人由衷地景仰自己的「北方首都」、「北方威尼斯」。的確,聖彼得堡是個命運獨特、風貌不俗、文化底蘊豐厚的城市。

根據慶祝計劃,在聖彼得堡5月27日「生日」當天,安放在彼得保羅要塞一個棱堡上的152毫米榴彈炮將再次發出空爆彈。俄羅斯總統普京將在來自全世界的貴賓面前親自操作。

慶祝計劃在「白夜」的映襯下從5月23日開始啟動,這種神奇的效果得益於聖彼得堡處於北緯60度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聖彼得堡與世界各國的52個城市有著密切聯系:芬蘭的圖爾庫、西班牙的巴塞羅那、英國的曼徹斯特、伊朗的伊斯法罕、中國的上海、日本的大阪,以及印度的孟買等等。

節日期間,全市精心整修的所有宮殿都將對遊人開放。5月31日,來自世界各地的貴賓將觀賞重新修復的琥珀廳。這是俄羅斯建築師、美術家和寶石匠師24個寒暑辛勤工作的結晶。

俄羅斯政府為建城300年慶祝活動投資不菲。計劃的預算幾經修改,最後確定為807億盧布(1美元約合30盧布)。其中大部分資金用於修築防洪工程、修建環路和修復名勝古跡,以及改善城市基礎設施。

十月革命聖地 復活的美麗都市

『貳』 俄羅斯最大的城市是______,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是______.

莫斯科——俄羅斯的首都,全國最大的城市,
聖彼得堡,全國第二大城市,是北方的首都,西北聯邦區的首府。
俄羅斯著名的三大海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聖彼得堡港、摩爾曼斯克港。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參崴,以前一直為中國領土。

『叄』 俄羅斯第二大的城市是哪裡

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

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是俄羅斯聯邦列寧格勒州的行政中心。它座落在波羅的海芬蘭灣東端的涅瓦河三角洲上。整座城市由42個島嶼組成,現有人口500萬。

聖彼得堡原名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1914年改名彼得格勒。1924年1月列寧逝世後改稱列寧格勒。

聖彼得堡是俄國革命的搖籃。1825年十二月黨人舉行的要求廢除沙皇、解放農奴的武裝起義,1905-1907年第一次俄國革命,1917年二月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以及1917年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都發生在這里。在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經受住了德國法西斯軍隊900天的圍困。1965年,它榮獲了蘇聯最高蘇維埃授予的「英雄城」稱號。

聖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這里有彼得大帝時代建起的科學院,有40多所高等院校,47所博物館,還有許多18-19世紀著名的建築群:彼得保羅要塞、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斯莫爾尼宮、冬宮等。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從事創作。

「白夜」是聖彼得堡的奇觀。它通常發生在6、7月間,在夕陽西下與旭日東升之間只有短暫的若明若暗的間隙,人們無需掌燈,便可在街上讀書看報。

聖彼得堡還是俄羅斯的重要海港,工業以艦船、動力機械等製造業為主,能生產大型原子能破冰船,化學、紡織和食品工業也很發達。

『肆』 俄羅斯第二大城市是什麼俄羅斯最大的油田是什麼

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
薩莫特洛爾油田為俄最大油田,居世界第二位。第二巴庫油田為俄第二大油田。秋明油田是俄第三大油田。

『伍』 俄羅斯第二大城市什麼

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是俄羅斯聯邦列寧格勒州的行政中心,它座落在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口,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個島嶼及河漫灘組成。包括衛星城和郊區共佔地1350平方公里,有人口460萬(2002年10月)。

『陸』 什麼是俄羅斯的第二城市

聖彼得堡,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口,處於北緯59°~60° 、東經29°~30°之間,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面積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

『柒』 俄羅斯首都是______,俄羅斯第二大城市是______.

俄羅斯的首都是莫斯科,位於東歐平原,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是聖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沿岸.
故答案為:莫斯科;聖彼得堡.

『捌』 俄羅斯十大城市是哪些,誰有它們的資料

俄羅斯十大城市排行:

1、莫斯科 Moscow

莫斯科是俄羅斯聯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莫斯科是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位以及最大的綜合性城市,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

(8)俄羅斯第二大城市擴展閱讀

俄羅斯的歷史沿革

早期起源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混血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莫斯科公國等多個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受波蘭立陶宛王國統治。

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都自稱是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基輔羅斯

6世紀時,東斯拉夫人逐漸向東歐草原地區遷徙。862年,以留里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被來自於亞洲東部的蒙古軍隊佔領,建立欽察汗國。

莫斯科大公國

莫斯科市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1605年,戈杜諾夫猝死,俄羅斯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

『玖』 俄羅斯第二大城市是

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是俄羅斯聯邦列寧格勒州的行政中心,它座落在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口,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個島嶼及河漫灘組成。包括衛星城和郊區共佔地1350平方公里,有人口460萬(2002年10月)。

聖彼得堡曾作為俄國沙皇首都達兩個世紀之久。1703年,彼得大帝在波羅的海之濱從瑞典人手中奪得的領土上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城市,把它命名為聖彼得堡── 一個帶有鮮明的日耳曼語系特徵的名字,以此顯示俄國向西方敞開大門的決心,俄國終於獲得了一個連接西方的出海口,一個面向西方的窗戶。1712年,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至聖彼得堡。此後一直到1918年3月,在這200餘年的時間里,聖彼得堡一直是俄國的首都。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在1914年去掉了首都名稱中的日耳曼語系色彩,將其更名為彼得格勒(petergrad)。1924年1月列寧逝世後改稱列寧格勒(leningrad),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恢復了它的歷史名稱──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是俄國革命的搖籃。1825年十二月黨人舉行的要求廢除沙皇、解放農奴的武裝起義,1905年至1907年第一次俄國革命,1917年二月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以及1917年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都發生在這里。在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經受住了德國法西斯軍隊近900天的圍困。1965年,它榮獲了蘇聯最高蘇維埃授予的「英雄城」稱號。

聖彼得堡地勢較低,海拔僅1.2-2米。屬受海洋性影響的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1月平均氣溫-8℃,積雪期持續132天,結冰期從11月中旬至來年4月中、下旬。夏季溫和,7月平均氣溫17.7℃。年降水量585毫米。市內水道縱橫,僅涅瓦河的分支就達50條之多,橋梁遍布,700多座橋梁把各個島嶼連接起來,風光旖旎,有「北方威尼斯」之稱。在聖彼得堡眾多的橋梁中,其中的21座橋梁在凌晨2至5點之間打開,以讓輪船通過。每到夏季的夜晚,河邊總是聚集著許多旅遊者前來觀看吊橋開啟的情景。

聖彼得堡因地處北緯60度,仲夏時節,日照近20個小時,落日余輝久久映照天際,在短暫的黃昏之後,又開始出現晨曦朝霞,剛落下的紅日再次冉冉升起,這就是每年初夏6、7月間的「白夜」奇觀。

大聖彼得堡市在芬蘭灣東端(包括科特林島)形成一個巨大的馬蹄形城鎮群:北岸是居民區、療養區和旅遊區;南岸是文化和商業中心;東面溯涅瓦河伸展到伊萬諾夫斯科耶。市區被涅瓦河支流分成4個部分,涅瓦河左岸(南岸)是「海軍區」,大、小涅瓦河之間是瓦西里耶夫斯基島區,小涅瓦河與大涅瓦河之間屬彼得格勒區,大涅瓦河以東是維堡區。

聖彼得堡還是俄羅斯的重要海港,主要港口位於城市西南部,河流兩岸都建有花崗石的堤岸,港區築有防護堤,人工水道與科特林島上的喀琅施塔得軍港相連。港區主要進口金屬管道、工業裝備、化工品、食糖、棉花和水果;出口機器、木材、煤炭、鉀鹽和黃鐵礦。客運主要集中在夏季(經波羅的海至英國)。小型海輪可沿涅瓦河到達拉多加湖,並在此與俄羅斯歐洲地區內陸水系相聯,經拉多加湖、斯維爾河、奧涅加湖及白海運河。輪船可進入白海,與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的北海航線相聯,經奧涅加湖、伏爾加-波羅的海水路,輪船可抵達伏爾加河流域、裏海、黑海和亞速海。

城市交通發達,有10條鐵路干線呈放射狀通向赫爾辛基、華沙、莫斯科及俄羅斯其他大城市。

聖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這里有彼得大帝時代建起的科學院,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多個科研機構。其中著名的有1724年成立的國立聖彼得堡大學、國立聖彼得堡技術大學、北極和南極研究所以及永凍土研究所。市內建有50多所博物館,被譽為博物館城,著名的俄羅斯博物館創建於1895年。城內的俄羅斯古建築群享有盛名,屬於18世紀早期的主要建築群有:彼得保羅要塞及彼得保羅大教堂(彼得大帝的葬地),海軍部島上彼得大帝的夏花園及園中的夏宮等。這些建築群具有俄國早期巴羅克式建築的特徵:古樸、雄偉、穩重。18世紀後期的建築有斯莫爾尼宮、冬宮、塔弗列奇宮、阿尼奇科夫宮(十月革命後改名後少年宮)。19世紀初的主要建築有:宏偉的喀山大教堂、高達101米的伊薩克基輔大教堂等。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從事創作。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僅次於莫斯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俄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又稱「北方首都」。它擁有4000多個工業企業,其產值佔俄羅斯工業總產值的6%,工業品暢銷全國。工業以艦船、動力機械等製造業為主,造船業規模在獨聯體居首位,能生產大型原子能破冰船,還生產各種車輛、電機和兵器。其次為化學工業,生產過磷酸鈣(以科拉半島的磷灰石為原料)、輪船和其他合成橡膠產品、塑料及其製品以及合成纖維等。紡織、食品和日用消費品工業也很發達,有棉、麻紡織品、服裝及靴鞋業等。工業所需電力來自附近的泥炭發電站以及沃爾霍夫河、斯維爾河、武奧克薩河上的水電站。

『拾』 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是()。

聖彼得堡
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是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也是僅次於莫斯科的俄羅斯第二大城市。
該市於1703年由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由該城的第一座建築物——扼守涅瓦河河口的聖彼得保羅要塞命名。城名直接譯自德文「Sankt Peterburg」。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出現反日耳曼情緒,沙皇政府遂將聖彼得堡改名為彼得格勒。其後蘇聯成立,為紀念領導者列寧於十月革命時曾於該市發動革命,於1924年列寧逝世後,將市名改為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解體後,經市民投票,恢復聖彼得堡的舊名。
1712年,俄羅斯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里定都200多年,直到1914年,這一時期一直叫聖彼得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俄羅斯同德國是敵對國,因為聖彼得堡的「堡」字是源自德語發音,當局決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1917年,隨著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一聲炮響,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在這里獲得成功,從此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蘇聯時代,1918年3月,首都從這里又遷回莫斯科。1924年列寧逝世後,人們深切懷念這位革命領袖,正如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所說:這里每一塊石頭都記得列寧。為了紀念他,1924年城市改名為列寧格勒,「格勒」在俄語中為城市的意思。直到1992年1月,為了給城市重新命名,聖彼得堡市又舉行了一次全民投票。結果,大多數人贊同改回聖彼得堡老名。這樣做,一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同時,也標志著蘇聯時代的結束!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文化和歷史名城,以建築的精美聞名於世,素有「地上博物館」之稱。彼得保羅要塞、彼得大帝夏宮、斯莫爾尼宮、冬宮、喀山大教堂、聖伊薩克大教堂等建築高雅華貴、多姿多彩。聞名遐邇的冬宮,坐落在聖彼得堡皇宮廣場。1917年沙皇被推翻以後,這座昔日沙皇的宮殿便成了十月革命的象徵。1922年它成為與之相鄰的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另外,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和作家都曾在此生活和從事創作。 在俄羅斯歷史上,聖彼得堡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均在這里爆發。炮轟冬宮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如今還靠在涅瓦河邊,發出十月革命第一聲炮響的大炮還昂首指著冬宮。二戰期間,這座城市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圍困900天,寒冷和飢餓奪走了幾十萬人的生命。但英雄的聖彼得堡人民依靠自己的勇氣、意志和信心守護著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了反圍困的勝利。衛國戰爭後,蘇聯政府授予聖彼得堡「英雄城」的榮譽稱號,聖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徵。
如今的聖彼得堡是俄羅斯重要的教學和科研中心之一,這里擁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個科研機構,其中包括彼得大帝時代建立起來的科學院。聖彼得堡也是俄羅斯僅次於莫斯科的第二大工業中心和重要的海港和造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