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幾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是怎樣的,中國有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第一次印巴戰爭印、巴軍隊經過1年多的爭奪戰,雙方傷亡慘重,勝負難分,後在聯合國干預下於1949年1月停火。印度方面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餘為巴方控制。這次戰爭沒有解決克什米爾歸屬問題。
第二次印巴戰爭以巴基斯坦取得決定性勝利印度慘敗而結束。在蘇聯政府的斡旋下,印巴兩國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
第三次印巴戰爭以東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獨立出去成為孟加拉國結束。佔全巴基斯坦人口56%,面積16%的東巴基斯坦成為一個獨立的孟加拉國。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願望得以實現。印度成為南亞唯一在經濟上和軍事上具有明顯優勢的地區大國。
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中國向巴方提供的一大批武器裝備,為巴方提供這些裝備的人員操作培訓。除提出最後通牒式照會外,更多的是軍事上的安排。印度怕受兩面夾攻,迅速按期拆除了它在中錫邊界上的一切工事。在中國的直接影響下,印巴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握手言和。
在第三次印巴戰爭發展到東巴被佔領,印軍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鎮拉合爾,即將突破巴軍防禦的情況下,我國政府向印度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則中國政府保留採取一切措施的權力。
(1)印巴沖突2019中國做了什麼擴展閱讀:
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美國擔心蘇聯在南亞起到支配作用,因而在戰爭中採取了偏向巴基斯坦的政策。盡管美軍並未直接參與戰爭,但戰後印度同美國的關系還是降到了最低點。由於印度逐漸成為蘇聯推行南下戰略的前哨基地和對抗中國的戰略夥伴,印蘇關系持續升溫。
『貳』 印巴沖突給兩國及世界帶來了什麼影響
首先是地區的不安定成分,本身這塊地方靠近阿富汗,塔利班等基地組織,會引起種族上的戰爭。
第二 就是在克什米爾地區引起混亂,直接影響到中國周邊地區的安定和國內的團結,甚至中國很有可能卷進來。
第三 導致印巴在有限的空間內開戰軍備競賽,印度一旦將軍隊布置在邊界線上,我軍也會不得不派軍前往邊界。
第四 很可能將中東的戰火燃燒到南亞,目前印度大搞軍備,航母 核潛艇等,看樣子很想活動下,按照巴鐵的脾氣,會幹上一仗,美國是絕對出手的,兩邊相助,讓戰爭大的不可開交,以便控制印度,分散巴基斯坦的對國內的注意力,那樣美軍就可以在其領土內打擊恐怖分子。
第五 一旦印巴開戰 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是很尷尬的,這是真正的家門口上的戰爭 但是有和自己沒有什麼太大的關系,只能通過國際輿論進行外交上的措施。
第六 最後一種可能就是引發核戰爭,別忘了 印巴都是有核武器的保不準瘋狂的兩家會怎麼辦。
『叄』 印巴戰爭中國到底做了什麼,讓巴方至今死
第一次印巴戰爭,即1947年印巴戰爭,中國還沒解放,所以什麼也沒干。
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
中國向巴方提供了一大批武器裝備,有殲六戰斗機數十架、59式坦克近300輛等,由於生產時間不夠,基本上都是從我軍正使用或庫存的裝備中直接抽調的,而且是先供貨不收錢,價格留待戰後再談。
在形勢最緊張時,我國甚至還派出參謀人員加入巴方總參謀部,實際上是直接指揮了部分戰斗行動。並擬派兵進行援助。
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印巴戰爭)
由於中國處於十年文化動亂狀態,我們只能對巴基斯坦進行有限的的援助,在在政治、外交上給以支持,譴責並聲討印度對巴的侵略行動。並在軍事上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些飛機、常規武器。
『肆』 印巴戰爭中國幫了什麼 印巴戰爭誰贏了
中國外交部於1965年9月16日向印度駐中國大使館遞交最後通牒,要求印度政府必須在9月22日午夜前撤除其在中錫邊境中國一側和跨中錫邊界線上的所有侵略工事,並立即停止在中印邊界和中錫邊界的一切入侵活動。
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國強有力的表態,促進了停火和戰爭結束。雙方以印度略站上風收場。
第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慘敗,近一半人口和國土被分裂成孟加拉國。
但中巴關系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締結堅實同盟至今。中巴關系在這之前逐漸升溫,但都未形成牢不可破同盟。因為巴基斯坦一度寄希望於美國,但在美國支持印度後,加上第三次印巴戰爭慘敗,終於拋棄一切幻想徹底導向中國。
第一次發生在1947年,中國未參與
『伍』 印度和巴基斯坦沖突,中國都提供了哪些東西給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與中國關系變化分為兩個階段,中國剛建國時,巴國完全走親美路線,與中國關系並不是很好,但是也絕非很壞,巴國一直在舉棋不定的搖擺中。60年代,巴國親眼目睹了中國是如何以「數萬邊防軍」即痛擊印度的,就此發生轉變。
70年代,在第二次印巴之戰以後,美國第一個拋棄了被他稱作「亞洲最好的朋友」的巴基斯坦。為了拉攏當時投報在前蘇聯懷里的印度,美國軍方以各種名義拖延、暫扣了應該迅速交給巴基斯坦的武器裝備,而印度采購了大批前蘇聯的先進戰斗機,徹底把巴基斯坦擊敗,取得了制空權。此時巴基斯坦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世界孤兒」,巴國一個政府資深人士對總統說:「我們已經被世界所拋棄」。
此時對於印度來說簡直是「天下掉下的林妹妹」的好事。東巴最終被迫獨立,眼看印度吞並巴基斯坦已經成為可能,巴國有限的抵抗力量從空戰開始就被印度打垮了。
但是就在印度做著「分裂東巴,收復巴國」美夢之際,一個貧窮但是很大的國家突然站在了巴基斯坦背後,巴國就此開始與中國增加密切交往。從以往的「美國西方溝通平台」轉換為中國一個友好國家,獲得了中國製造的「殲6、7」戰斗機,特別是殲7戰斗機進入巴基斯坦以後。使得猖狂的印度空軍接連遭受了重大損失。
『陸』 印巴沖突中國是否出兵
不會出兵。就算是朝鮮有危機也不會——現在的國際形勢與當年不同。我國一直倡導和平、睦鄰友好政策,當然不會出兵去干涉他國之間的糾紛(或內政)。嗯,這次以巴沖突我國都派了特使去劃旋了……
『柒』 中國和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戰爭是怎麼回事
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幾乎把巴基斯坦給打滅國了,後來中國申明印度如果敢越線,中國就要考慮出兵了,並且美國也派航母參與戰爭,所以印度就沒有滅巴基斯坦。
『捌』 中印沖突巴基斯坦在干什麼
中印戰爭時巴基斯坦並沒有給予軍事援助,但當時的巴基斯坦堅定了和中國合作的決心。
1961年,巴政府在改善中巴關繫上邁出了一步,在聯大會議表決恢復我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提案時投票贊成。1962年,兩國通過友好談判就中巴邊界位置和走向達成原則協議。1963年3月,兩國簽訂關於中國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其防務的各個地區相接壤的邊界的協定。
1964年2月,周恩來總理應邀訪巴。同年12月,巴總統阿尤布·汗訪華。1966年3月,劉少奇主席訪巴。1965至1971年,巴在歷屆聯大都作為提案國,支持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
(8)印巴沖突2019中國做了什麼擴展閱讀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不同於國內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也不同於抗美援朝戰爭。
這場戰爭是由印度企圖以武力解決邊界爭端引起的,是政治軍事仗。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以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和平談判解決邊界爭端,而印度尼赫魯政府則堅持擴張主義立場,執意以武力實現其領土要求。這就決定了這場戰爭具有很強的政治性。
軍事,政治,外交斗爭融為一體,交織進行。軍事斗爭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政治,外交斗爭。這個特點,不僅制約著這場戰爭的形式,進程和結局,而且影響著雙方的戰略指導。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談判解決邊界爭端,反對訴諸武力。
即使在印軍蓄意挑釁,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官兵的嚴重事態下,仍克制忍耐,這就在政治,外交斗爭和道義上處於主動地位。只是在印軍完全拒絕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中國邊防部隊才後發制人,實施反擊。而在首戰告捷後,中國政府卻發表聲明,申明大義,仍堅持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
印度政府蠻橫拒絕和平談判,再度發起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再次被迫反擊並取得反擊作戰的決定性勝利,為進一步開展政治,外交斗爭贏得了主動,得到了世界人民廣泛的同情和支持。這場邊境局部戰爭,決定了軍事斗爭必須服從政治,外交斗爭,三者要緊密結合。
政治,外交斗爭的需要,決定軍事行動的打,停,進,撤;軍事上的勝利,又為政治,外交斗爭創造了有利條件,進而爭取以打促談,以打促和及相對的和平穩定。
『玖』 印巴戰爭中國都幹了什麼
第一次印巴戰爭,即1947年印巴戰爭,中國還沒解放,所以什麼也沒干。
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
中國向巴方提供了一大批武器裝備,有殲六戰斗機數十架、59式坦克近300輛等,由於生產時間不夠,基本上都是從我軍正使用或庫存的裝備中直接抽調的,而且是先供貨不收錢,價格留待戰後再談。
在形勢最緊張時,我國甚至還派出參謀人員加入巴方總參謀部,實際上是直接指揮了部分戰斗行動。並擬派兵進行援助。
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印巴戰爭)
由於中國處於十年文化動亂狀態,我們只能對巴基斯坦進行有限的的援助,在在政治、外交上給以支持,譴責並聲討印度對巴的侵略行動。並在軍事上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些飛機、常規武器。
『拾』 印巴戰爭有幾次及中國的作用
印巴戰爭有三次。
1,第一次印巴戰爭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時,蒙巴頓方案規定讓克什米爾人自由選擇歸並印、巴一方或宣布獨立。
印度利用其分治時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通過決議,宣布該地區歸屬印度,從而,激起巴基斯坦方面嚴重不滿。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戰爭。
中國的作用:由於中國當時正處於內戰期間,所以在印巴戰爭中沒有扮演任何角色。
2,第二次印巴戰爭
第二次印巴戰爭是1965年8月初至1966年1月,印度、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地區分治問題而引發的戰爭。本次戰爭以印度敗而結束。
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沖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
中國的作用:當時中國向巴方提供的一大批武器裝備,基本上都是從我軍正使用或庫存的裝備中直接抽調的,同時我國還免費為巴方提供這些裝備的人員操作培訓。形勢最緊張時,我國甚至還派出參謀人員加入巴方總參謀部,實際上是直接指揮了部分戰斗行動。
除提出最後通牒式照會外,更多的是軍事上的安排。印度怕受兩面夾攻,迅速按期拆除了它在中錫邊界上的一切工事。這是我國政府危機處理能力最有效的一次。
在中國的直接影響下,印巴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握手言和。
3,第三次印巴戰爭
第三次印巴戰爭是指1971年11月21日-12月17日期間,印度、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地區分治問題而引發的戰爭。該次戰爭以東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獨立出去成為孟加拉國結束。
中國的作用:在第三次印巴戰爭發展到東巴被佔領,印軍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鎮拉合爾,即將突破巴軍防禦的情況下,我國政府向印度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則中國政府保留採取一切措施的權力。
正是這道聲明迫使印度政府放棄了以武力徹底解決印巴問題的想法,挽救了盟友巴基斯坦。
(10)印巴沖突2019中國做了什麼擴展閱讀:
第三次印巴戰爭的後果
1,這場不到一個月的戰爭將巴基斯坦一分為二,佔全巴基斯坦人口56%,面積16%的東巴基斯坦成為一個獨立的孟加拉國。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願望得以實現。
從此,南亞次大陸上各國力量對比發生明顯的變化,被肢解後的巴基斯坦進一步拉大了與印度的實力差距。印度成為南亞唯一在經濟上和軍事上具有明顯優勢的地區大國。
2,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美國擔心蘇聯在南亞起到支配作用,因而在戰爭中採取了偏向巴基斯坦的政策。
盡管美軍並未直接參與戰爭,但戰後印度同美國的關系還是降到了最低點。由於印度逐漸成為蘇聯推行南下戰略的前哨基地和對抗中國的戰略夥伴,印蘇關系持續升溫。
美國清楚的看到,蘇聯正在利用同印度的關系進入南亞次大陸,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影響和勢力。美國在南亞的戰略收縮態勢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蘇聯實施南下印度洋戰略,為蘇軍進入阿富汗埋下了伏筆。
3,孟印巴三國關系的曲折變化。孟加拉國建立兩年多後,1974年4月,印、巴、孟三國外長就遣返戰俘問題達成協議,三國關系趨於正常化。
1975年10月孟巴兩國正式建交。1975年,孟加拉國發生軍事政變。新政府一反對印度的親密態度,大力發展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並開始恢復與巴基斯坦的關系。
之後孟印兩國之間又相繼發生了關於法拉卡河水分配糾紛、印度停止對孟軍援、兩國邊界沖突、非法移民問題等一系列事端,孟印關系發生嚴重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