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泳將費爾普斯為何游得那麼快
牛!!
任何一個看過菲爾普斯身材的游泳專業教練,都會豎起大拇指:「這人就是為游泳而生的!」
菲爾普斯身高1.87米,而他的上身長度達到了90厘米左右,這相當於一個2.07米的人的上身長度,而且他的臂長達到了2.01(一般人的臂長和身高差不多)。菲爾普斯的教練鮑曼比喻菲爾普斯的身材是「一副容易浮起來的好船身」。2米的臂展保證了菲爾普斯每劃一下水都會比別人前進更多。
更值得一提的是,索普被人稱為「大腳怪」,但菲爾普斯的腳相當於我們國內47碼的尺寸,比索普只大不小。菲爾普斯更勝一籌的,還有他的「大手」。他的手掌經測量後相當於一位身高2米的NBA球員的手掌,這等於給他的腳和手裝上了「蹼」,每劃一下,前進的距離就比一般人要增加很多。
手大腳大,再加上「好船身」和「長臂圍」,游泳運動員渴望的好身材全集中到菲爾普斯一個人身上去了,他怎能不成為「水怪」?
秘密二:體質特異 作息規律
2003年,年僅18歲的菲爾普斯在巴塞羅那世錦賽上打破男子100米蝶泳世界紀錄,比賽後的取樣顯示,菲爾普斯血液中的乳酸含量僅為5.6毫摩爾/升,這個數值只有其他頂尖高手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眾所周知,乳酸被認為是導致人體疲勞的物質。菲爾普斯體內乳酸含量明顯偏少,相當於同一場比賽後,他只要休息20分鍾就能恢復別人休息1小時才能恢復的能量,這也是他能屢次在大賽上沖擊6金或7金的有力保障。
當然,特殊體質離不開良好的作息規律。菲爾普斯在今天賽後的發布會上告訴記者,他恢復體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北京奧運會游泳決賽每天上午進行,他下午都要睡一個很長的午覺,晚上10點准時入眠,早上4點30分左右起床。經過一系列的熱身和調整,一般到上午10點至11點之間,他的身體機能就到了最佳狀態。
秘密三:胃口奇大 渴望勝利
正常人一般一天需要攝入的熱量為2000卡路里左右,但這只是菲爾普斯每天從飲料中攝入的熱量,他每天攝入的熱量大約為4000卡路里。
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菲爾普斯首次透露了自己的食譜:早上吃谷類、牛奶和雞蛋,主食一般是通心粉和匹薩,再補充點碳水化合物。聽上去很簡單,但菲爾普斯卻沒報「數量」。據奧運村一位工作人員透露,菲爾普斯一頓早餐曾經吃了8個雞蛋。而美國ESPN一位評論員也曾感慨:「你如果看到過菲爾普斯吞下一大堆雞蛋薄餅的場面,你肯定終生難忘。」
不但吃得好,睡得著,菲爾普斯還擁有一顆永遠渴望勝利的心。「一到了泳池裡,我就什麼也聽不見了,我只知道前進,再前進!」菲爾普斯曾這樣形容自己。他的教練鮑勃也感嘆,菲爾普斯的注意力遠比一般人要集中,只要到了泳池裡,任何人也不可能打擾到他,眼中就只有「勝利」二字了!!
㈡ 為什麼費爾普斯和所有的游泳冠軍都是青龍和白虎
人體表面的體毛在游泳的時候會造成一定的阻力,你把身上全部毛給剃光了,游泳成績能得到相當的提升。這一點 國外的體育實驗室N年前就實驗過了。。。而且一般情況下,現在的游泳比賽,游泳運動員都會自覺的把毛剃光。。。我不知道你為啥要在這問題上困惑這么久。。。。。
㈢ 哈利貝利芬歷險記故事梗概
哈克貝利突然做了寡婦道格拉斯的養子,學習沒完沒了的清規戒律。一天,哈克貝利的失蹤了一年多的酒鬼父親突然出現,強迫兒子乘小船到一個避遠林子小屋與他同住。結束循規蹈矩的生活,到林子里捉魚打獵。父親逼他交出與湯姆平分的那筆錢財,喝醉發起酒瘋時又常常打他。於是他趁父親上鎮賣木材的機會,先安排了一個自己被淹死的假象,然後逃到了傑克遜島上躲了起來。
小島本荒無人煙,可是他卻發現了華森小姐家的黑奴吉姆。吉姆聽說小姐要賣他出去,就逃了出來。哈克貝利知道幫助逃奴是違法行為。可是兩人都是逃亡者,也就同病相憐了成了患難之交。他們希望逃離蓄奴州。幾經磨難,他們終於漂到一個大河灣,以為到了安全地,上岸一打聽,這才知道他們一直在向南而不是向北漂流,所以反而越來越深入蓄奴區。
他們無奈,只好聽天由命。一天拂曉,有兩個被憤怒人群追趕著的人向哈克貝利求救,善良的哈克貝利收留了他們,卻很快發現他們是狡猾的騙子「國王」和「公爵」。他們不斷招搖撞騙,甚至背著哈克貝利賣掉了吉姆。哈克貝利知道自己孤身一人斗不過兩個壞蛋,就偷偷躲過他們,前去費爾普斯農場拯救吉姆。他在那裡發現買下吉姆的正是湯姆的姨夫,而且這一家人正在等待當年湯姆前來作客。所以費爾普斯太太一見哈克貝利,就誤認他是侄兒湯姆。機靈的哈克貝利將錯就錯,索性冒充起湯姆,又趕出去截住湯姆,一起設計救出吉姆。湯姆熱衷冒險,堅持按書上的驚險方式進行營救。他以自己弟弟西德的身份見了姨夫一家,然後悄悄寄出匿名信聲稱吉姆即將逃跑。農場里的人於是組織了起來。當吉姆失蹤的消息一傳開,他們就荷槍實彈地四處追捕。由於他們是真槍真打,所以把幫助吉姆逃跑的哈克貝利和湯姆嚇得半死。他們慌了手腳,拚命亂跑,結果湯姆腿上挨了一槍,真正嘗到了冒險的滋味。當他看見人們押回吉姆時,這才透露了事實真相:根據吉姆原主人華森小姐的遺囑,吉姆早已獲得自由。費爾普斯太太熱情地提出要收養哈克貝利,但被謝絕。哈克貝利主意已定,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過漂泊不定的自由生活。
㈣ 埃德蒙·費爾普斯的成長經歷
菲爾普斯1933年夏天出生於伊利伊州伊凡斯頓,當時美國正處於大蕭條谷底,他父母都失去了工作。當時也正是凱恩斯主義形成的時期,凱恩斯主義的政策含義:通過政府幹預來拯救經濟蕭條也成為最流行的做法。
1951年菲爾普斯進入安默斯特學院讀大學。在大學第一年裡,他迷戀上了柏拉圖、休謨等人,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在學經濟出身的父親和學家政管理出身的母親的影響下,他第二年開始接觸經濟學課程。在大學的經濟學學習中,菲爾普斯逐漸顯現出了與眾不同的才智。
作為剛剛開始入門的初學者,他敏銳地感受到了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二者之間的鴻溝,並對二者如何相互溝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正是這種興趣引導他把微觀經濟學引入了凱恩斯創立的宏觀經濟學,並成為新凱恩斯主義的領軍人物。
由於當時的耶魯大學在經濟學研究領域日益崛起,而且可以提供有吸引力的獎學金,於是菲爾普斯選擇了那裡。在那兒,菲爾普斯師從自己仰慕已久的詹姆斯·托賓。在這段時期,托賓、托馬斯·斯凱林、阿瑟·奧肯等著名學者的傑出智慧和不倦教誨,使菲爾普斯受益頗多。一些中歐經濟學家也對菲爾普斯產生了影響,他對這些經濟學家所重視的預期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在先後獲得耶魯大學的文學和哲學博士學位之後,菲爾普斯1959年6月來到洛杉磯,在蘭德公司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但菲爾普斯不久就感覺到,那裡的環境並不符合他做學問的願望。恰在此時,耶魯大學的考勒斯基金會提供了一個非常難得的學術職位,於是1960年菲爾普斯重返耶魯。
在這段時間,他提出了經濟增長的「黃金分割律」,被視為對羅伯特·索洛開創的增長路徑研究的一個重要進展。在這一時期中,作為對其研究工作的一個回報,菲爾普斯還受到了麻省理工學院(MIT)1962~1963年對其進行訪問的邀請。在短短幾年時間里,菲爾普斯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國際聲望的經濟學家。
菲爾普斯1966年離開耶魯大學,來到賓夕瓦尼亞大學,翻開他學術生涯新的一頁。60年代後期是他學術成果非常豐碩的時期。根據菲爾普斯的回憶,在那段屬於職業生涯開始起步的幾年中,他就像一個不斷溢出思想的容器。
就是在這一時期,菲爾普斯建立和發展了一系列模型,對菲利普斯曲線進行了批評和發展。菲爾普斯最早從理論上對菲利普斯曲線發生興趣,是在1966年夏天和他同年秋季進入賓夕瓦尼亞大學後的最初幾個月。他的著名論文:「菲利普斯曲線、通貨膨脹預期和隨時間變動的最優就業」,就是在該年冬天完成的,該文於次年發表並引起廣泛矚目。
伴隨他第一次婚姻的破裂和個人生活的不斷干擾,他的學術生涯也隨之步入了一個低谷。1971年秋天,菲爾普斯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這是他一生中第三次通過變更工作,也重新開啟一個新的階段。他在那裡一呆就是8年。
在那裡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維維安娜·蒙特多,兩人1974年舉行了婚禮。在個人生活重新安定下來之後,菲爾普斯又開始進入了一個學術多產的時期。
這一時期他在經濟公平問題、勞動市場結構剛性、理性預期下貨幣政策、非一致工資或價格制定、非對稱信息下的隱性合同以及理性預期本身等問題都進行了非常廣泛的研究。
80年代,菲爾普斯開始想用一本導論性教科書把自己認為重大的經濟學問題記錄下來。1985年春天,他的《政治經濟學:入門教材》面世。1990年,菲爾普斯把多年積累的、自己對於宏觀經濟學研究現狀和進展的理解整理成冊,出版了《宏觀經濟思想七流派》一書,這也被視為他學術研究階段性成果的一個總結。
在剛剛步入60歲的時候,菲爾普斯撰寫了自傳,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了一次清算和檢討。回顧過往成就令他欣慰,而看到這些成就能對他人產生影響更是一種滿足。他感到自己的事業已進入了一個平和的階段。
在他看來,學術影響並不是他個人成就的一個主要部分,其他方面的回報、特別是從工作本身中得到的回報,才是最重要的評判標准。由於了解這一點,他才能根據自己的愛好、而非外界眼光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課題。
㈤ 埃德蒙·費爾普斯的貢獻與價值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最終將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一經濟學最高榮譽頒給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就業與增長理論的著名代表人物、今年73歲的埃德蒙·費爾普斯(EdmundS·Phelps),以表彰他在加深人們對於通貨膨脹和失業預期關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貢獻。但凡了解西方經濟學的人,都能從書本上認識這位學者——首先是他的研究觸角廣泛。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宏觀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包括就業、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儲蓄、公債、稅收、代際公平、價格、工資、微觀主體行為、資本形成、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領域——經濟增長問題。此外,他的思維能夠超出「宏觀」本身,能將微觀主體行為及其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結合起來,突破了先前宏觀經濟研究的思維模式,被譽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凱恩斯在上世紀30年代發展的凱恩斯理論留下了兩個問題未解:一是為何經濟狀況良好的時候仍存在非自願性失業;二是「有效需求」的減少為何引發失業率的上升,也即為何貨幣工資和價格不能馬上下降以阻止就業減少?挑戰就在於如何在傳統經濟學框架下解釋這些問題。
費爾普斯在1968年的論文中建立了勞動力轉換模型。在他的模型中,實現市場均衡(也就是市場參與者的預期與其行動相一致)並不能消除失業,甚至不能消除非自願性失業。他強調勞動力的工作轉換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因此工資必須是能夠減少員工轉換工作的頻率而努力工作的「效率工資」,這個數字要比均衡時的工資高,由此解釋非自願性失業的存在;如果「有效需求」未被察覺地增加推高了貨幣工資水平和價格水平,而企業並沒有預期到這種增加,那麼就業就會減少。也就是說,如果真實價格和工資水平的上升超過了預期水平,那麼「有效需求」的增加就會提高失業率。這實際上涉及到了一個處於不完全和不完美信息下的世界。1969年1月,在賓夕法尼亞的一次會議經濟學家對上述理論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會後出版的名為「失業和通貨膨脹理論的微觀基礎」的論文集,掀起了對這個新的宏觀經濟學分支的第一輪研究熱潮。
在1969年的論文中,費爾普斯又建立了「島嶼模型」,闡釋了即使工人不滿足於自己所在「島嶼」的工資水平,在他們離開自己的島嶼到工資更高的「島嶼」去的過程中也處於失業狀態。
這些模型的重要發現就是非均衡的存在,以及非均衡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對工資和價格水平的錯誤預期會影響失業率。比如在「島嶼模型」中,如果工人預期的平均工資低於真實的平均工資,那麼部分工人就可能接受低於真實平均工資的工作從而停止尋找,這樣的話失業率會下降。
在整個上世紀60年代後期,費爾普斯都試圖在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間架起溝通橋梁。而70年代中的大部分時間,費爾普斯致力於如何從理論上證明,如果每個經濟人都能夠進行理性預期,那麼對均衡的偏離就只能是貨幣性的。他認為如果工資和價格的確定是非同步的,那麼即使在理性預期的情況下,對均衡的背離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消失。這方面的研究推動了所謂「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興起,並成為新凱恩斯主義的代表人物。 「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
費爾普斯在解釋凱恩斯難題的同時,還對當時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線」理論提出了挑戰。英國經濟學家A·W·菲利普斯在1958年提出了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線」,旨在證明失業率與通貨膨脹存在反比關系,即容忍適當的通貨膨脹有助降低失業率。然而,費爾普斯對完全根據菲利普斯曲線來制定政策提出質疑,指出「通貨膨脹不僅與失業有關,也與企業和雇員對價格和工資增長的預期有關」。他的理由是,無論失業率處於什麼水平,如果人們和企業預期通貨膨脹會上揚,他們就會要求獲得更高的工資,或把商品價格定得更高。這樣一來,對於通貨膨脹的預期就會變成現實,結果是失業率不會繼續下降,然而通貨膨脹卻會走高。費爾普斯提出的這個經濟學模式,被稱為「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
費爾普斯的理論表明,將來的政策穩定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今天的政策決定:今天的低通脹率也會導致未來的低通脹預期,進而有利於未來的政策決策。這一研究成果增進了人們對經濟政策長期和短期影響關系的理解。他的研究對經濟學理論和宏觀經濟政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並已成為當今許多國家制定經濟政策的依據。而最關鍵的事實是,在「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後的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經濟狀況證明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今天,勞動力市場的狀況和對通貨膨脹的預期,都是政策制定者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這也是瑞典皇家科學院最為看重的貢獻。 費爾普斯在經濟理論上的貢獻多樣而且卓越,很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研究成果迄今仍經常被引用。而他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增長理論。先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索洛曾提出平衡增長理論,費爾普斯則對經濟增長的動態最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進一步探討了勞動和資本之間的關系,從而正式確立了他的經濟增長理論。「黃金律」通常是指平衡增長路徑中勞動與資本配置最優化的條件,即將勞動與資本比率視為一種最重要的經濟關系,並通過調整勞動與資本比率,可以確定一種可預期的經濟增長。他在關於「黃金律」的論文中,還試圖分析產業發展與技術進步速度之間的關系,通過資本投入和增加研發支出等手段來達到技術進步,以及經濟中存在的創新和新發明等問題。
費爾普斯的理論顯示,未來的經濟政策如何取決於人們今天的行為以及他們認為明天會發生什麼。「我試圖把人的因素重新放進我們的經濟模式,具體來說就是他們估計其他經濟參與者同一時間在做些什麼以及對未來的預測。政府和個人必須在沒有掌握全部信息的情況下作決定,更重要的是,他們並不完全了解經濟到底是怎樣在運作。」
費爾普斯還研究過活力、也就是新觀念的產生與發展是長期經濟增長的關鍵這一課題,試圖找出技術革新在美國不斷涌現、而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和歐洲卻很薄弱的原因。2004年他在接受紐約《太陽報》的采訪時表示,缺乏活力、也就是對工作和生意的態度不積極,是包括就業率低、生產力比較低等歐洲存在的許多問題的根源。
㈥ 有哪位網友知道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費爾普斯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埃德蒙·菲爾普斯1955年獲得美國阿姆赫斯特學院文學士學位,1959年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師從諾獎得主詹姆斯·托賓教授。菲爾普斯曾經執教於耶魯大學和賓西法尼亞大學,1971年起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同時擔任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社會科學院院士、紐約科學院院士、美國經濟學協會副會長、布魯金斯經濟事務委員會資深顧問、美聯儲學術會議專家、美國財政部和參議院金融委員會顧問、《美國經濟評論》編委等。
菲爾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宏觀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包括就業、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儲蓄、公債、稅收、代際公平、價格、工資、微觀主體行為、資本形成、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領域——經濟增長問題,被譽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爾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增長理論。他繼羅伯特·索洛之後,對經濟增長的動態最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從而正式確立了經濟增長理論。
埃德蒙·菲爾普斯1933年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伊雲斯頓,1959年從耶魯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目前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頒獎文稿中稱,埃德蒙·菲爾普斯的研究工作幫助我們加深了對經濟政策短期和長期效果之間關系的理解。他的貢獻對經濟研究和政策都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低失業和低通貨膨脹是經濟穩定政策的中心目標。在五六十年代,人們認為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之間存在著穩定的此消彼長的關系,即所謂的「菲力浦曲線」。這一理論認為,降低失業率將付出使通貨膨脹上升的代價。菲利浦斯對工資、物價進行了更為基本的分析,並且考慮到經濟中信息不暢的因素、個人不完全了解其他人的行為,因此必須將他們的決策基於預期之上。他從而對「菲力浦曲線」進行了挑戰,提出了「菲利浦斯曲線」,這種理論認為通貨膨脹取決於失業率和通貨膨脹預期。
因此,通貨膨脹不會對遠期失業率產生影響,它只是由勞動力市場的運傳所決定的,經濟穩定政策只能對失業率的短期起伏產生影響。菲利浦斯表明未來的經濟穩定政策的可能性取決於今天的政策決策:今天的低通貨導致對未來低通貨的預期,因此有助於未來的決策制訂。
跨期權衡領域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資本構成的合理尺度。通過減少消費用於對物資和人力資本進行投資,今天的一代將可以提高未來人類的福利。菲利浦斯澄清了幾代人之間可能的分配沖突。他還表明,所有人在某種條件下都可以從儲蓄率的變化中獲益。菲利浦斯還對人力資本對新技術吸收和增漲的重要性進行了先驅性的研究
㈦ 到底是菲爾普斯,還是費爾普斯
是菲爾普斯。
㈧ 菲爾浦斯曲線
二十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通脹和失業率同時上升的「滯脹」現象,是「菲利普斯曲線」所無法解釋的。
按照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審委員會的說法,費爾普斯 「認識到,通貨膨脹不僅取決於失業率,也取決於企業及其員工對價格和薪資上漲水平的預期」。
費爾普斯創建一個新模型,以描述通脹與失業率之間的關系,由此形成依據預期作出修正後的「菲利普斯曲線」。他還發現,存在某個「均衡失業率」,在此基礎上,總體經濟環境預期薪資水平上升之際,企業會給員工加薪。
費爾普斯的研究成果推進了人們對完全就業、穩步定價和快速經濟發展、即各國政府穩健經濟政策 中各項中心目標之間此消彼長關系的了解。評審委員會認為,他的分析「根本改變了人們對宏觀經濟如何運作的看法……對經濟理論以及宏觀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
費爾普斯對經濟學最突出的貢獻就是在「菲利浦斯曲線」中加入預期因素,這一理論改寫了宏觀經濟學關於通貨膨脹和失業關系的看法,被經濟學界廣為接受。
文建東教授介紹,經濟學界認為低失業和低通貨膨脹是經濟穩定政策的中心目標。在五六十年代,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之間存在著穩定的此消彼長的交替關系,這就是當時廣為應用的「菲力浦曲線」要傳遞的思想。
而菲爾浦斯提出,在通貨膨脹影響失業率時應該考慮一個預期形成的問題。他認為短期來看,採取通貨膨脹刺激經濟時可以讓市民產生錯覺,認為自己工資收入增高,從而更多地就業。但時間長了,市民就會發現工資的購買力下降,就業率會再次回落。因此,從長期來看,失業率會回到既定的正常水平,即自然失業率水平,這個失業率水平是由勞動市場狀況決定的,是通貨膨脹所不能左右的。因此,由於預期因素的加入,短期內可能存在的高通脹換低失業的交替在長期內是要消失的,失業率會維持在自然失業率水平。
文教授說,以往有很多國家的政府在提高就業率時,會採取通貨膨脹的手段。但在80年代後就不這樣做了。而是採取更微觀的手段,比如發布就業信息或提供就業培訓等手段刺激就業。到目前為止,他的理論在宏觀經濟學中廣為講述和應用,也成為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參考。
㈨ 美國游泳名將費爾普斯簡介
邁克爾·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1985年6月30日-),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原美國男子游泳運動員,是奧運史上獲得金牌最多的運動員,也是長池游泳100米蝶式、200米蝶式、400米混合式世界紀錄保持人。
菲爾普斯從2004年雅典奧運到2016年裡約奧運,連續四屆奧運共獲得23金3銀2銅,再次刷新了奧運會最多金牌的紀錄。2016年12月2日,菲爾普斯正式宣布退役。
(9)費爾普斯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1、2004年雅典(6金2銅)
100米蝶泳金牌、200米蝶泳金牌、200米個人混合泳金牌、400米個人混合泳金牌、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4×2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200米自由泳銅牌、4×100米自由泳接力銅牌。
2、2008年北京(8金)
200米自由泳金牌(1分42秒96打破世界紀錄)、100米蝶泳金牌(50秒58打破奧運紀錄)、200米蝶泳金牌(1分52秒03打破世界紀錄)、200米個人混合泳金牌(1分54秒23打破世界紀錄)、400米個人混合泳金牌(4分03秒83);
4×1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3分08秒24打破世界紀錄)、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3分29秒34打破世界紀錄)、4×2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6分58秒56打破世界紀錄)。
3、2012年倫敦(4金2銀)
100米蝶泳金牌(51秒21)、200米個人混合泳金牌(1分54秒27)、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3分29秒35)、4×2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6分59秒70),200米蝶泳銀牌(1分53秒01)、4×100米自由泳接力銀牌(3分10秒38)。
4、2016年裡約熱內盧(5金1銀)
100米蝶泳銀牌(51秒14)、200米蝶泳金牌(1分53秒36)、200米個人混合泳(1分54秒66)、4×1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3分09秒92)、4×2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7分00秒66)、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3分27秒95)。
㈩ Phelps是誰
編輯本段經濟學教授
費爾普斯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宣布,將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埃德蒙·費爾普斯,以表彰他在加深人們對於通貨膨脹和失業預期關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貢獻。他將獲得總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7萬美元)的獎金。 費爾普斯現年73歲,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1959年獲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教授。 費爾普斯是一位國際上著名的經濟學家。他在上個世紀60年代後期對當時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線」理論提出了挑戰。根據當時的這一理論,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存在穩定的負相關關系,即此消彼長的關系。費爾普斯指出,通貨膨脹不僅與失業有關,也與企業和雇員對價格和工資增長的預期有關。他的研究對經濟學理論和宏觀經濟政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費爾普斯曾多次訪問中國。(完)
編輯本段運動員Phelps
邁克爾·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 身高:187CM 體重:79KG 出生地: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Baltimore, Maryland) 訓練地:密歇根州,安娜堡市(Ann Arbor, Michigan) 出生日期:1985年6月30日(巨蟹座) 俱樂部:密歇根人俱樂部(Wolverine Club) 大學:密歇根大學(2008屆) 教練:鮑伯·鮑曼(Bob Bowman) 所學專業:體育管理 家庭成員:父親弗雷德(Fred)是一名警察,母親德比(Debbie)是一位老師,兩個姐姐希拉里(Hilary)和惠特尼(Whitney)(1995年世界錦標賽美國國家游泳隊成員) 昵稱: MP 寵物:寵物貓 愛好:電玩,看電視 放鬆方式:睡覺 最想去的地方:澳大利亞 最喜歡觀看的體育項目:足球 喜歡做的運動:籃球 最喜歡的電影:小鬼湯米(Tommy Boy) 最喜歡的電視節目:體育世界(Sports Center) 最喜歡的食物:比薩(Pizza) 最喜歡的男演員:丹澤爾·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 最喜歡的女演員: 卡梅隆·迪亞茲(Cameron Diaz) 最欣賞的運動員: 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 最喜歡的樂隊:50分(50 Cents) 最喜歡的賽前餐:麥片和能量棒 最喜歡的零食:脆餅干 最喜歡的谷類食品:幸運護身符(Lucky Charms) 最喜歡的著作: 《殺死一隻嘲鶇》 作者:哈波·李(《To Kill a Mockingbird》,by Harper Lee) 最難忘的事:與拳王阿里會面 贊助商:速比濤(Speedoo), 威士(Visa), (Argent Mortgage), 歐米茄(Omega), 小麥干(Wheaties), 能量棒(Powerbar), (Matusnichi), 朝日新聞(TV Asahi) 訓練狀況:每日訓練2-5小時,每周6—7天 主要成績 [編輯本段] 國際大賽成績:2000年悉尼奧運會200米蝶泳第五名; 2001年世錦賽200米蝶泳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1:54.58); 2002年泛太平洋錦標賽200米、400米個人混合泳冠軍,200米蝶泳亞軍,4×100米混合泳接力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3:33.48),4×200米自由泳接力亞軍; 2003年世錦賽200米蝶泳、200米、400米個人混合泳、4×100米混合泳接力冠軍,並5次打破世界紀錄; 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子200米、400米個人混合泳,100米、200米蝶泳,4×200米自由泳接力和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與名將施皮茨保持的一屆奧運會奪7枚金牌的紀錄擦肩而過,200米自由泳和4×100米自由泳接力銅牌; 2004年短池世錦賽男子200米自由泳冠軍。 2006年泛太平洋賽男子400米個人混合泳和4×200米自由泳接力冠軍,男子200米蝶泳冠軍,4×100米自由泳接力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3:12.46),200米個人混合泳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1:55.84)。 2007年游泳世錦賽200米、400米混合泳冠軍;100米、200米蝶泳冠軍;200米自由泳冠軍;4×100米、4×200米自由泳接力冠軍。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男子400米個人混合泳決賽中,以4分3秒84的成績,打破世界記錄,奪取該項目金牌 簡介:邁克爾·菲爾普斯已經被一些人視為他所從事的運動歷史上最偉大的全能運動員.在2004年的美國選拔賽中,菲爾普斯取得了6個單人游泳項目的雅典奧運會參賽資格,這些項目包括了每種可能的游泳姿勢.他最終獲得了5枚奧運會金牌,2枚銅牌.如果菲爾普斯能在雅典或在2008年的北京達到馬克·施皮茨保持的紀錄,他就能從贊助商那裡得到100萬美元的獎金. 邁克爾·菲爾普斯出生於1985年6月30日.他的父親曾是一名優秀運動員,並將這種才能傳給了自己的孩子們.盡管開始時十分猶豫不決,但邁克爾最終還是跟隨他的兩個姐姐走入了游泳池.他的教練察覺到邁克爾的恐懼,便允許他仰在水上四處飄浮.毫不奇怪,他最先學會的游泳姿勢就是仰泳. 邁克爾的教練對邁克爾的母親說,她的兒子是罕見的游泳天才.憑借自己修長的四肢和大大的手腳,他能很好地領會指導,喜歡刻苦訓練,且在比賽中似乎從不感到緊張.人們都說,他的體型天生就是做游泳運動員的料.他的大手大腳就像是水中的槳.雖然蝶泳使他的拿手項目,但他在各項項目中都表現了自己的優勢.事實上,邁克爾唯一的「短處」就是長得太快.有一段時間,這曾致使他感到疲勞. 在1999年的美國少年運動會上,邁克爾打破了20歲年齡組200米蝶泳的紀錄.15歲時,邁克爾作為美國68年以來最年輕的奧運游泳選手參加了悉尼奧運會.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世界游泳錦標賽期間,邁克爾成了泳壇的談論中心.他以傑出的表現6次獲得獎牌,並創造了5項世界紀錄.邁克爾以新的世界紀錄摘得200米蝶泳的金牌,並在100米蝶泳及200米個人混合泳兩個項目中創造了新紀錄---這些記錄是在同一天創下的,這是世界游泳比賽史上的頭一次. 游泳事業之外,邁克爾是一名普通的少年.他通常與自己家的貓薩凡納一起入睡,這只貓就蜷睡在他的旁邊.他早上也不願意起床,但一旦開始一天的工作,他就不會有絲毫疏懶. 邁克爾的目標不僅僅是在奧運會上獲得榮耀,他要改變自己從事的體育活動,就像邁克爾·喬丹及泰格·伍茲這些偉大的運動員曾經做到的那樣. 1997年,邁克爾·菲爾普斯11歲的時候,他的教練鮑曼發現他具有奧運冠軍的素質。 鮑曼說:「你會看到他總是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他給自己的壓力遠遠超過別人對他的要求,我盡量做到不喜形於色,盡管我為他的表現感嘆不已。」 鮑曼注意到菲爾普斯能輕松學會別的少年所不能掌握得的技巧,這位教練知道他面對的是一位游泳天才,於是他對菲爾普斯的父母說:「邁克爾天賦極佳,他的潛力是無限的。」 游泳池外的菲爾普斯是個典型的隨意少年,他喜歡嘻哈搖滾,玩電腦游戲,喜歡和朋友們閑逛。2003年,他從馬里蘭州的道森高中畢業,計劃奧運會後上大學。 然而,菲爾普斯一跳入泳池就不再是那個平凡的少年了。他身高6英尺5英寸,體重185磅,渾身沒有一絲贅肉,游起來像魚一樣在水中劃過,他蹬腿動作非常有力,雙腿好像裝有發動機。 曾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獲得三枚金牌的美國仰泳運動員倫尼•克雷澤伯格說:「我還從沒有見過像他那樣的人,沒有人像他那樣樣樣出色。」 菲爾普斯認為他的成功很大部分要歸功於訓練。從高中畢業後,大多數時間都是從早晨7點中開始長達2個半小時的訓練,中餐後稍稍打個盹,然後接著游,一直從下午3點半到6點。 總之,他每天游的距離多達12英里,他說:「我知道沒有人比我訓練更刻苦。」 菲爾普斯訓練如此刻苦是因為他憎恨失敗。他7歲開始游泳,但直到11歲教練鮑曼和他父母談過以後才開始認真對待這項運動。 他回憶說:「如果沒有發揮自己的最佳水平,我就會不停地去想它,上學的時候想,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想。這樣會讓我發瘋的。」 一次,12歲的菲爾普斯輸給了一個和他同齡的男孩,他厭惡地抓掉對方的護目鏡,一下子扔過游泳池的平台。教練鮑曼告訴他,下次如果再輸給同齡孩子,他不允許出現類似的行為。鮑曼說:「他克服了這個壞毛病,因為從此他再也沒有輸給任何同齡的游泳選手了。」 邁克爾·菲爾普斯是當今泳壇最出色的全能型游泳選手。15歲時崛起世界泳壇,當時他成為入選美國奧運游泳隊最年輕的選手,並在悉尼奧運會上獲得200米蝶泳的第五名。之後,菲爾普斯就開始了在世界泳壇掠金奪銀的驚人之旅。 2001年,菲爾普斯打破200米蝶泳世界紀錄,成為最年輕的世界紀錄保持者,並贏得了「神童」的美譽。 同年,他在福岡世錦賽上贏得了職業生涯中第一個世界冠軍頭銜。2003年,菲爾普斯在巴塞羅那世錦賽上五次打破世界紀錄四次站在最高領獎台上,創造了在同一屆比賽中的又一個壯舉。他在比賽中成功衛冕了200米蝶泳冠軍,同時還奪得了200米和400米個人混合泳金牌並創造世界紀錄。此外,他還贏得了混合泳接力的金牌並在100米蝶泳的半決賽中刷新了世界紀錄,但在決賽中輸給了隊友克羅克。憑借如此出色的戰績,菲爾普斯當之無愧地被評為2003年度世界最佳男子游泳運動員。 菲爾普斯在2007年墨爾本世錦賽上獨攬七金,打破索普保持的一屆世錦賽奪得六金的紀錄,此外他還打破了五項世界紀錄。截至2007年他在世錦賽上已經奪得20枚獎牌,超越澳大利亞選手哈克特成為世錦賽歷史上奪牌最多的選手。 2008年北京29屆奧運會男子400m混獲得個人冠軍 昨日,美國「游泳神童」菲爾普斯在400米個人混合泳預賽中,以4分07秒82的成績獲得第一名,並打破他本人在雅典創造的4分08秒26的奧運會紀錄。 奧運會男子400米個人混合泳的預賽於昨日上午10時進行。預賽中,來自匈牙利的拉斯洛·切赫和義大利選手盧卡·馬林是這位美國天才選手的主要競爭對手。 前美國游泳名將馬克·施皮茨曾經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一人獨得七枚金牌,對於打破已經沉寂了36年的單屆奧運會七枚金牌紀錄,菲爾普斯表示:「我已經說過,並且再次重申,我只想做第一個邁克爾·菲爾普斯,而不是第二個馬克·施皮茨!」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