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手工針線的刺綉方法
擴展閱讀
品渥食品股票價格 2025-08-22 20:43:36
如何使用開盤啦買股票 2025-08-22 20:10:40

手工針線的刺綉方法

發布時間: 2021-09-23 21:55:45

㈠ 刺綉都有什麼針法

可以參考一下這本書,《刺綉針法大》。這是一本刺綉技能大全,分三部分:刺綉基礎知識,毛線綉和絲帶綉。該書針法全面,精選了300多種基礎針法;簡單易學,圖示直觀大方,語言通俗易懂,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㈡ 針綉的刺綉針法

1、包針綉,青島刺綉廠設計人員和技術工人在本世紀五十年代末研創成功的著名機綉新針法之一。其特點是在需要綉制花紋的底布上,先按花形橫向排列上一支支細鋼針,再用引好綉線的綉針在每支排齊的鋼針兩側,縱向上下刺綉,把針包綉在所綉花紋的底布上。

2、游針綉,又有游莖、繞莖、浮莖之分。因三者部是以綉葉莖和細線為主,其粗細僅兩三根紗絲,故習稱為「莖」。游莖的特點,一般作短斜線排列,繞莖則是用線平行繞綉,針腳是短線平列。

3、藏針綉,藏針綉是中國傳統刺綉基本針法之一,主要運用於蜀綉。綉法是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後一針須蓋上一針腳,逐針靠緊。針腳交錯又須做到伏貼平整。適宜綉制人物頭臉,能較自然的體現肌肉紋理。

4、長針綉,其特點是吸收了手綉「散套針」的運針規律,分批排比,長短參差,銜接緊密,暈色自然。極大地豐富了機綉的表現能力,使機綉達到能表現色彩變化微妙、形象精密細致的繪畫藝術品的效果。

5、亂針綉,亂針綉又名正則綉、錦紋綉,是一種適宜綉制欣賞品的中國刺綉工藝。創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創始人為江蘇常州人楊守玉,字冰若。現代刺綉工藝家。

(2)手工針線的刺綉方法擴展閱讀:

亂針綉主要採用長短交叉線條,分層加色手法來表現畫面。針法活潑、線條流暢、色彩豐富、層次感強、風格獨特。適合綉制油畫、攝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材料是絲線、紗線,普通的縫衣針。還有各種質地的用來做綉的底料。以針代筆,以色絲為丹青,使繪畫與刺綉融為一體,自成一格。針法融合了中國漢族傳統刺綉的技術以及西洋藝術的特色,並受到清末民初沈壽的模擬綉所啟發影響。針法長短不一、方向不同且互相交叉,並運用分層、加色的手法,使得在色彩上更為豐富。

這種綉法將傳統刺綉「排比其針,密接其線」的方法創造成以長短參差的直斜、橫斜線條交叉,分層攙色的技藝,綉出人物、風景、靜物、動物。亂針的出現,是對漢族幾千年傳統刺綉的重大突破,是將西洋繪畫與中國刺綉融為一體的創舉,開辟了向更高美術層次邁進的廣闊前景。

㈢ 如何找到刺綉的25種針法圖解

在網路上搜索刺綉的25種針法圖解,就可以找到了。

刺綉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綉分絲線刺綉和羽毛刺綉兩種。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綉料上穿刺,以綉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刺綉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綉主要有蘇綉、湘綉、蜀綉和粵綉四大門類。

針法(針療):民間醫學的一種療法,除傳統的針灸方法以外,更多的是用針挑法、放血法以及將葯物做成艾卷,按穴針之。如清代張廉《麻疹闡注》記載「凡遇悶痧,分其頂心細看,有紅筋、紅瘰,挑破即出」。又如民間流傳治小兒疳積,可針挑四縫穴。

㈣ 如何自學刺綉

1、選稿(綉稿的來源大體有兩種:一種是專為刺綉而作的畫稿;另一種是選自名家的作品包括國畫、油畫、照片等)。

2、上稿(上稿前,先要審查擬用的畫稿,根據畫稿的內容和題材考慮綉種、針法,用哪一種質地的底料)。

3、操作(刺綉是一種長時間坐著操作的安靜的勞動,又是一種藝術性的勞動。因此,要求刺綉者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懂得一些基本畫理。同時,還要求刺綉者具有耐心細致、一絲不苟的勞動態度和持之以恆、刻苦鑽研的精神)。

4、成品(綉件在完成之後,可以用熨斗熨平,以使其光滑伏帖。精品則不需熨),如果有需要則需要將它裝裱好,至此大功告成。特別提示綉件在完成之後,可以用熨斗熨平,以使其光滑伏帖。

㈤ 刺綉怎麼做

會一些基礎的刺綉針法後,就可以應用到實際當中了,比方在牛仔褲,上衣上做刺綉圖案,讓整體看上去更加精緻。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可以繼續在服裝上進行變化,多好的創意。

接下來,小布就教大家一些方法,讓自己的衣服換個心情。

㈥ 古時的手工刺綉針法分幾種綉

手工刺綉,又名「針綉」,俗稱「綉花」。以綉針引綵線(絲、絨、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綉跡構成紋樣或文字,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古代稱「黹」、「針黹」。後因手工刺綉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至周代,有「綉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綉品,水平都很高。唐宋手工刺綉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手工刺綉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綉工規模很大,民間手工刺綉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產了蘇綉、粵綉、湘綉、蜀綉、緙絲、,號稱「四大名綉」。此外尚有顧綉,京綉、甌綉、魯綉、閩綉、汴綉、漢綉和苗綉等,都各具風格,沿傳迄今,歷久不衰。手工刺綉的針法有:齊針、套針、扎針、長短針、打子針、平金、戳沙等幾十種,豐富多彩,各有特色。綉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裝,歌舞或戲曲服飾,檯布、枕套、靠墊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風、壁掛等陳設品。
唐以前之綉品,多為實用及裝飾之用,手工刺綉內容與生活上的需要和風俗有關。宋代手工刺綉之作,除為實用品外,尤致力於綉畫。自晉唐以來,文人士大夫嗜愛書法並及於繪畫,書畫乃當時最高的藝術表現,至宋更及於絲綉,書畫風格直接影響到手工刺綉之作風。歷代迄清各時代之綉畫與繪畫應有不可分離之關系。 宋代手工刺綉之發達,由於當時朝廷獎勵提倡之故。據《宋史·職官志》載,宮中文綉院掌纂綉。徽宗年間又設綉畫專科,使綉畫分類為山水、樓閣,人物、花鳥,因而名綉工相繼輩出,使繪畫發展至最高境界,並由實用進而為藝術欣賞,將書畫帶入手工刺綉之中,形成獨特之觀賞性綉作。 明代的染織工藝品,至宣德間始變發達。手工刺綉始於嘉靖年間上海顧氏露香園,以綉傳家,名媛輩出。至顧名世次孫顧壽潛及其妻韓希孟,深通六法,遠紹唐宋發綉之真傳。摹綉古今名人書畫,劈絲配色,別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所綉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世稱露香園顧氏綉,蓋所謂畫綉也。此即傳世聞名之顧綉。 顧綉針法,最主要繼承了宋代最完備之已成綉法,更加以變化而運用之,可謂集針法之大成。用線主要仍多數用平線,有時亦用捻線,絲細如發,針腳平整,而所用色線種類之多,則非宋綉所能比擬。同時又使用中間色線,借色與補色,綉繪並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視圖案所需,可以隨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羅斗雞尾毛,薄金、頭發均可入綉別創新意,尤其利用發綉完成繪畫之製作,於世界染織史上從未一見,即此可知顧綉有極其巧妙精微之手工刺綉技術。 清代手工刺綉,宮廷御用的手工刺綉品,大部分均由宮中造辦處如意館的畫人繪制花樣,經批核後再發送江南織造管轄的三個織綉作坊,照樣綉制,綉品極工整精美

㈦ 刺綉的基本針法是什麼

1、亂針

亂針綉是把畫理與綉理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的中國刺綉藝術,是利用特殊的亂針技法來製作的「針畫」。是用針線為工具。把不同方向、不同顏色的直線條交叉重疊堆積來表現物體的體積感、前後物體的空間關系及色彩變化。

「亂針綉」的顯著特點是擺脫了一股刺綉「密接其針、排比其線,」的傳統操作法,而是不拘教條,讓作者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亂針綉有其錯綜復雜的工藝要求而成為極其珍貴的藝術作品。

㈧ 刺綉的25種針法圖解

刺綉的25種針法分別為:平綉,墊綉,扎針,戧針,擻和針,蹙金,盤金,平金,施針,鋪針,套針,撒針,旋針,滾針,緝針,標針,絎針,鎖綉,鎖邊綉,打子,蕾花、挑花,補花,雕綉,抽絲。

1、平綉:綉線從花紋輪廓一邊起針,直拉到輪廓的另一邊落針,設單數起針、雙數落針。

平綉可分為:豎平、橫平、斜平,都要求達到平、齊、習、順。平即綉面要平,不宜凹凸不平;齊是指落針點與輪廓齊,也就是針腳要齊;勻是指綉線疏密均勻,不重疊、不交叉、不露底布;順是指針向順形就勢。

2、墊綉:在綉橫平綉前,先用豎針墊綉幾針,再加橫平針綉制,將已綉的豎墊針壓在平綉之下,這樣形成凸起的效果。豎直數量可根據起凸需要而定。也可用棉絲、泡沫海棉墊於其中。

3、扎針:又稱勒針,先用直針綉,再用橫針加在直針上綉,專用於綉鳥足爪。

4、戧針:用短直針順紋樣形體一批批由外向內排綉,並可每批按圖案的需要換色,可深淺暈色。

5、擻和針:又叫參針,即長短針,可參差錯落,後針在前針中間綉出,由里向外放射排綉,綉至邊緣收齊,可利用長短針換線暈色。

6、蹙金:先用金線平鋪在墊有絲棉的紋樣上,再用綉線釘扎分出界線,多用於綉鱗片、羽毛等。

7、盤金:用金線在紋樣的輪廓盤綉金線,用短針釘扎固定,釘針針距均勻。也可用粗線釘綉線,也有盤帶釘帶,均屬同類針法。

8、平金:用金線按紋樣盤旋平鋪,並用短針釘扎固定,針距要勻,前後排扎位錯開,形成裝飾效果。釘扎用線,一般用不顯露的同類色細線,也可用強烈對比色綉線。

9、施針:即施毛針,綉鳥毛時在鋪綉的底子上,加綉羽毛針路,層層施綉,以表現羽毛的質感。

10、鋪針:先用直針按紋樣平鋪綉滿,作為襯底,再用施針加綉形象,如加綉葉形、花形、幾何形等。

11、套針:是平針綉法,可作鑲色、接色,特點是針腳皆鑲嵌,並分單套、雙套、集套。

12、撒針:針腳分布用放射狀,有如一把撒出。

13、旋針:順線按絲紋旋擰方向放射排列。

14、滾針:即曲針、棍針、扣針、咬針、牽針、柳針,是表現線的針法,不露針眼,針針相扣,後針起針約於前針1/3處,針眼藏於線下成擰麻花狀。

15、緝針:即切針,又叫回針、刺針。用後一針落在前一針的起針點內。

16、標針:又稱標梗。先用緝針作綉,再在每針緝針上順時針穿線拉緊,效果象滾針。

17、絎針:又稱拱針。向前挑起落作綉,綉面露針腳,針距均勻。中夾晴綸棉,絎針略拉緊,有凹凸效果。

18、鎖綉:又叫穿花、套花、鎖花、絡花、扣花、拉花、套針、連環針,是最古老的針法。分開口式鎖綉、閉口式鎖綉、雙套鎖綉、辮綉等。

19、鎖邊綉:又稱鎖針、鎖口、扣鎖,是常用的鎖扣眼針法,這種針法是雕綉的主要針法之一,用途很廣。

20、打子:又叫打子、打疙瘩。在綉地上饒一圈於圈心落針,也可饒針三圈,與原起針處旁邊落針,形成環形疙瘩,此針法可用於花蕊,也可獨立用於花卉等圖案。

21、蕾花:與打子針法類似,在針上多饒幾圈,與原起針處隔一定距離處落針,形成饒條,用三五饒條可組成蕾花。

22、挑花:又叫十字綉、架花、挑羅、十字股、拉棱。按橫豎布絲作十字挑。挑花用底布應選用平紋組織、經緯清晰、可數布絲作挑,也可印點定位挑花。

23、補花:又叫貼布綉、貼綾,補花前身稱堆綾。

按花形剪成花片(注意比花形多留反撥0.5厘米),撥花反貼,使貼布邊緣平齊,沒有毛邊。再按花形貼於布底上(一般貼一兩層,最多三層,堆貼不宜太厚),並可針補。

用纖針稱纖補、用鎖針稱鎖補、用勒針稱勒補。鎖補效果較好,勒補檔次高,鎖針要求針距、針長要一致(一般每厘米鎖5~8針)。補花還分有平補、墊補和雕補,雕補有通透效果,又可用於邊緣,成為雕邊。

24、雕綉:又叫鎖邊雕空,具有通透效果。分陰雕和陽雕:雕空成花為陰雕,雕底留花為陽雕。先沿紋樣邊緣絎縫一粗線,並象鎖扣眼那樣扣鎖紋樣。雕空大的可加連線(旁補,即浮於布底反復三線,並將三線扣鎖在一起),使雕空處能聯形定形,雕布時不要剪斷聯線。雕綉要注意雕空要勻,花形要通透清晰。

25、抽絲:是指經線或緯線被抽去一定的數量,再用針綉編結的綉種。抽去經線(或緯線)的直線,再做扣鎖等針法,稱棍絲,或稱梯只。

抽一定數的經線和一定數的緯線再做針工,它隨針法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如扎目(扣眼)、挽窗、帆目、方菊絲、桂花絲、碗絲,這類抽絲,凡斷頭處必須用針工鎖定,以防脫線。

(8)手工針線的刺綉方法擴展閱讀:

刺綉的其他針法:

1、平針綉:平針綉,,一上一下(一出一入)的連續針法,一次縫2~3針,線條會較順暢,可避免新手常見針目不均或是拉太緊的情況。

2、回針綉:由右向左邊前進,可用在線條、輪廓及填補面積上。當正面回針綉時,背面圖案會成為輪廓綉,這就是針法的趣味之處。

3、輪廓綉:由左向右前進,可用在線條、輪廓及填補面積上。針跡會重疊,所以用2股線綉會形成4股線的效果。

4、直線綉:直線是最基本的綉法,改變針目的方向和長度,就可排列出各種模樣。

5、千鳥綉:又稱人字綉,常用於裙擺或褲管的縫份固定。可用於條狀裝飾及填補面積。

6、緞面綉:將直線整齊地並排,把面積填滿,是超簡單的綉法,不過要細心才能綉出完美的輪廓。

7、羊齒綉:由三條直線排列而成,可用於葉子形狀或條狀裝飾。

8、釘線綉:用在線條、文字或填補面積上,是台灣傳統刺綉八仙彩的基本針法。

9、十字綉:由兩條直線交叉而成,是全世界流行最廣的綉法。要注意兩條直線的上下關系,全圖方向需要統一。

10、山形綉:用在條狀裝飾或填補面積上,綉成網狀相當好看,用在格子布上更是迷人。

11、雛菊綉:應用在花瓣與葉子圖形上。

12、鎖鏈綉:雛菊綉的連續綉法,可綉較粗的線條、文字、花朵及填補面積。

13、飛鳥綉:綉成Y或V字形,綉小花或填補面積時使用。

14、扣眼綉:又稱毛邊綉,是應用很廣泛的針法,常用在貼布綉及不織布的組合上。

15、羽毛綉:飛鳥綉一左一右的連續縫法,可綉葉子及條狀裝飾。

16、法國結粒綉:最常被人誤解的一個針法,很多人都以為結粒綉就是打結做成的顆粒,其實不是,大家要仔細學習手勢哦!應用於點和花心的裝飾或是填補面積。

17、長尾結粒綉:又稱義大利結粒綉,應用於花蕊或小草。

18、卷線綉:順時卷繞、逆時卷繞都可以,應用於花朵,很有立體感。

19、蛛網玫瑰綉:大多綉在奇數骨架上,順時或逆時穿繞綉線都可以,應用於花朵。

20、肋骨蛛網綉:又稱車輪綉,是很結實、很立體的綉法,耐搓耐洗,奇數或偶數骨架都可以綉。應用於花朵、車輪或蜘蛛網。

㈨ 手工刺綉的針法介紹

蘇綉針法之一:直綉
直針:完全用垂直線綉成形體,線路起落針全在邊緣,全是平行排比,邊口齊整。配色是一個單位一種色線,沒有和色。針腳太長的地方就加線釘住,後來就演變成鋪針加刻的針法了。
蘇綉針法之二:盤針
盤針是表現彎曲形體的針法。包括切針、接針、滾針、旋針四種。其中切針最早,以後發展到旋針。
蘇綉針法之三:套針
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至明代的露香園顧綉,清帶的沈壽時,就進一步發展了。
單套 :又名平套。其綉法是:第一批從邊上起針,邊口齊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針,第一批需留一線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針;第三批需轉入第一批尾一厘許,爾後留第四批針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厘許……;其後,依此類推。
蘇綉針法之四:擻和針
有稱長短針。這種針法是長短針參差互用的,後針從前針的中間羼出,邊口不齊,有調色和順的長處,可用來綉模擬形象。
蘇綉針法之五:搶針
又叫戧針,是用短直針順著形體的姿勢,以後針繼前針,一批一批地搶上去的針法。可以說,這種針法是直針的發展。
蘇綉針法之六:平針
平針:是用金銀線代替絲線的綉法。其方法:先用金線或銀線平鋪在綉地上面,再以絲線短針紮上,每針距離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綉紋樣而迴旋填滿,有二、三排的,也有多排的。扎的線要對花如十字紋,如同扎鞋底花紋。
蘇綉針法之七:散錯針
它以多種針法變化運用,達到陰陽濃淡適度,力求所綉的形體逼真。
散整針:是套針、施針、接針、長短針兼用的混合針法。
蘇綉針法之八:編綉
它是一種類似編織的綉法。它包括戳紗、打點、鋪絨、網綉、夾錦、十字桃花、絨線綉等。這些針法都適用於綉圖案花紋,所以也可將它們稱為「圖案綉」。
蘇綉針法之九:饒綉
這是一種針線相繞、扣結成綉的針法。打籽、拉鎖子、扣綉、辮子股和雞毛針,都屬於這一類。 打籽:它是蘇綉傳統針法之一。可以用它綉花蕊,也可以獨立地綉圖案畫。
蘇綉針法之十:施針
施針是加於他針的針法。這種針法要求疏而不密,歧而不並,活而不滯,參差而不齊。
蘇綉針法之十一:輔助針
這類針法不是獨立綉形體的針法,而是為了增強所綉景物形似程度和神情的生動性所採用的輔助性針法。歸入這一類的針法有:輔針、扎針、刻鱗針等。
蘇綉針法之十二:變體綉